純水泥初凝後能二次加水嗎
Ⅰ 混凝土在幾小時初凝過後能用嗎
混凝土在幾小時初凝過後不能用了:
初凝時間為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漿開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時間。終凝時間從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漿完全失去塑性並開始產生強度所需的時間。水泥凝結時間在施工中有重要意義,初凝時間不宜過短,終凝時間不宜過長。
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得早於45min,終凝時間不得遲於390min;普通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得早於45min,終凝時間不得遲於600min。
水泥初凝時間不合要求,該水泥報廢;終凝時間不合要求,視為不合格。
混凝土的初凝時間一般是根據水泥品種而定,基本沒有統一的時間,但是有個大致范圍就是2-3小時。
如果加入早凝劑,初凝時間大致可以縮短到半小時;如果加入緩凝劑,初凝時間可以延長到5-10小時。
具體的初凝時間一般由試驗決定,而且是每家工廠的每一批水泥都要做試驗。
初凝時間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漿開始失去可塑性的時間;終凝時間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漿完全失去可塑性並開始產生強度的時間。
為保證水泥漿在工程施工中有足夠的時間處於塑性狀態,以便於操作使用,國家標准規定了水泥的最短初凝時間;為使已形成工程結構形狀的水泥漿盡早取得強度,以便能夠承受荷載,國家標准規定水泥終凝時間不得遲於規定的時間。
從水泥漿體結構的形成過程可知,必須使水化產物長大、增多到足以將各種顆粒初步聯接成網,形成凝聚結構,才能使水泥漿體開始凝結。從水泥漿體的流變特徵看,必須將外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所產生的剪應力將形成的網狀結構拆散,才能使漿體流動。通常將拆散網狀結構所需的剪應力稱為「屈服值」。水泥拌水後,屈服值立即隨水化的進展而提高,然後變慢,接著再以更快的速度上升。一般認為,開始的屈服值提高是由於快速形成了鈣礬石;水泥中如有半水石膏存在,還會有二水石膏形成的原因。至於屈服值的第二次快速上升則歸結於硅酸三鈣強烈水化所形成的C-S-H。所謂「初凝時間」實際上相當於屈服值提高到某一規定數值,即將開始第二次快速上升的時間。由此可以表明,初凝時間既決定於鋁酸三鈣和鐵相的水化,也與硅酸三鈣的水化密切相關;而初凝到終凝的凝結階段則主要受硅酸三鈣水化的控制。
水泥試驗條件規定如下:試驗室溫度應為17~25℃,相對濕度大於50%;養護箱溫度為20±1℃;水泥試樣、標准砂、拌和水及試模的溫度均應與試驗室溫度相同;試驗用水須為潔凈的淡水。
(1)國家標准規定水泥初凝時間不得早於45min,一般為1~3h;終凝時間不得遲於12h,一般為5~8h。
(2)測試方法是在水泥中加入標准稠度的用水量,製成凈漿試模,由加水時起,至凝結時間以測定儀的試針沉入凈漿中距底板0.5~1.0mm的時間為初凝時間,至試針沉入凈漿中不超過1.0mm的時間為終凝時間。
Ⅱ 水泥凝固後為什麼要澆水保養
當水泥與適量的水調和時,開始形成的是一種可塑性的漿體,具有可加工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漿體逐漸失去了可塑性,變成不能流動的緊密的狀態,此後漿體的強度逐漸增加,直到最後能變成具有相當強度的石狀固體。如果原先還摻有集合料如砂、石子等,水泥就會把它們膠結在一起,變成堅固的整體,即我們常說的混凝土。這整個過程我們把它叫做水泥的凝結和硬化。從物理、化學觀點來看,凝結和硬化是連續進行的、不可截然分開的一個過程,凝結是硬化的基礎,硬化是凝結的繼續。但是在施工中為了保證施工質量,要求在水泥漿體失去其可塑性以前必須結束施工,因此人們根據需要以及水泥漿體的這個特性,人為地將這整個過程劃分為凝結和硬化兩個過程。凝結是指水泥漿體從可塑性變成非可塑性,並有很低的強度的過程;硬化是指漿體強度逐漸提高能抵抗外來作用力的過程。此外,對凝結過程還人為地進一步劃分為初凝和終凝,用加水後開始計算的時間來表示。例如,國家標准規定:普通硅酸鹽水泥初凝不得早於45min,終凝不得遲於12h。使用時施工澆灌過程的時間,必須早於45min;到終凝後,才能脫去模板開始下一個周期生產。
水泥的凝結和硬化,是一個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其根本原因在於構成水泥熟料的礦物成分本身的特性。水泥熟料礦物遇水後會發生水解或水化反應而變成水化物,由這些水化物按照一定的方式靠多種引力相互搭接和聯結形成水泥石的結構,導致產生強度。
普通硅酸鹽水泥熟料主要是由硅酸三鈣(3CaO·SiO2)、硅酸二鈣(β-2CaO·SiO2)、鋁酸三鈣(3CaO·Al2O3)和鐵鋁酸四鈣(4CaO·Al2O3·Fe2O3)四種礦物組成的,它們的相對含量大致為:硅酸三鈣37~60%,硅酸二鈣15~37%,鋁酸三鈣7~15%,鐵鋁酸四鈣10~18%。這四種礦物遇水後均能起水化反應,但由於它們本身礦物結構上的差異以及相應水化產物性質的不同,各礦物的水化速率和強度,也有很大的差異。按水化速率可排列成:鋁酸三鈣>鐵鋁酸四鈣>硅酸三鈣>硅酸二鈣。按最終強度可排列成:硅酸二鈣>硅酸三鈣>鐵鋁酸四鈣>鋁酸三鈣。而水泥的凝結時間,早期強度主要取決於鋁酸三鈣和硅酸三鈣。現分別簡述它們的水化反應。
首先,介紹鋁酸三鈣。它的水化反應可用下式表達。
上述鋁酸三鈣的水化反應如果進行得很快,會導致水泥的凝結過快而無法使用,因此,一般在粉磨水泥時都摻有適量的二水石膏作為緩凝劑,摻石膏後鋁酸三鈣的水化反應如下式所示。
由於這個反應就不會引起快凝。當水泥中的石膏完全作用完後,還有多餘3CaO·Al2O3時將發生下列反應。
如果還有過量3CaO·Al2O3時,就會生成4CaO·Al2O3·13H2O。在正常緩凝的硅酸鹽水泥中,石膏摻入量能保證在漿體結硬以前,不會發生後兩個反應。
其次,談一下硅酸三鈣。它的水化反應可表示如下:
由於CaO0.8~1.5SiO2·H2O0.25與天然的托勃莫來石很相似,因而稱它為托勃莫來石,通常用CSH(B)來表示。
鐵鋁酸四鈣水化反應和鋁酸三鈣相似,而硅酸二鈣水化反應和硅酸三鈣相似。
那麼,這些水化產物怎樣會導致水泥漿結硬並產生強度呢?水泥凝結硬化的機理究竟是什麼?按結晶理論認為水泥熟料礦物水化以後生成的晶體物質相互交錯,聚結在一起從而使整個物料凝結並硬化。按膠體理論認為水化後生成大量的膠體物質,這些膠體物質由於外部乾燥失水,或由於內部未水化顆粒的繼續水化,於是產生「內吸作用」而失水,從而使膠體硬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X—射線和電子顯微技術的應用,將這兩種理論統一起來,過去認為水化硅酸鈣CSH(B)是膠體無定形的,實際上它是纖維狀晶體,只不過這些晶體非常細小,處在膠體大小范圍內,比面積很大罷了。所以現在比較統一的認識是:水泥水化初期生成了許多膠體大小范圍的晶體如CSH(B)和一些大的晶體如Ca(OH)2包裹在水泥顆粒表面,它們這些細小的固相質點靠極弱的物理引力使彼此在接觸點處粘結起來,而連成一空間網狀結構,叫做凝聚結構。由於這種結構是靠較弱的引力在接觸點進行無秩序的連結在一起而形成的,所以結構的強度很低而有明顯的可塑性。以後隨著水化的繼續進行,水泥顆粒表面不大穩定的包裹層開始破壞而水化反應加速,從飽和的溶液中就析出新的、更穩定的水化物晶體,這些晶體不斷長大,依靠多種引力使彼此粘結在一起形成緊密的結構,叫做結晶結構。這種結構比凝聚結構的強度大得多。水泥漿體就是這樣獲得強度而硬化的。隨後,水化繼續進行,從溶液中析出新的晶體和水化硅酸鈣凝膠不斷充滿在結構的空間中,水泥漿體的強度也不斷得到增長。
影響水泥凝結速率和硬化強度的因素很多,除了熟料礦物本身結構,它們相對含量及水泥磨粉細度等這些內因外,還與外界條件如溫度、加水量以及摻有不同量的不同種類的外加劑等外因密切相關。
Ⅲ 水泥半干後加水重攪效果會減弱嗎
水泥初凝為45分鍾,大於這個時間沒有用完的都會減少強度。望慎重使用!
Ⅳ 為什麼人家都說水泥凝固後要澆水3天以上
澆水這個動作叫做"養護",這是為了補充混凝土硬化時揮發的水分,這樣可使混凝土中的水泥,能有充分的水分可以水化,也因為降低了混凝土硬化時的水化熱,減少混凝土表面乾縮太快造成的裂痕。
澆水養護是比較經濟的一種養護方式,只要跟後續的工種錯開(放樣、升柱筋),不用特殊的技術都可以進行;另外噴塗養護劑在混凝土表面也是一種養護方法。
土木工程例如橋梁則常見用蒸氣養護;還有,先鋪設麻布袋在混凝土表面,噴水保持濕潤比間斷噴水更佳,因為麻布袋可以保溼,選擇哪一種"養護"就端看工地需求選擇養護方法!
(4)純水泥初凝後能二次加水嗎擴展閱讀:
水泥混凝土的凝固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拌有物理反應、化學反應過程。這個水化反應過程需要水的參與支持。其實如果澆上水聽到有滋滋滋滋的聲音,說明養護不到位(有點太滯後了)尤其是前2-12小時要不聽的澆水的。
水泥凝固後需要澆水3天以上。
澆水的作用其實歸根結底就是水化。水化是一種化學反應,它讓混凝土的各種配料發生反應後緊密結合在一起,達到強度要求。
理論上是越潮濕的地方,時間越長,混凝土的強度越高。
另一個作用就是起到散熱作用,混凝土發生水化時其內部高溫可達到60度以上,普通的溫度計可以瞬間爆炸,水可以通過蒸發帶走混凝土表面散發的熱量,而過高的水化熱會導致混凝土內部產生裂縫。
澆注好的混凝土需要保證它的「初凝」,這個過程大概是在剛澆注後的幾個小時之內,初凝後就要開始澆水,澆水的要點就是要面積大,頻率高。
如果是在現在這種高溫暴曬的天氣澆注的話,我建議你長時間澆水,越多次越好,因為氣溫可以讓水分很快蒸發。
Ⅳ 水泥凝固後需要澆水多長時間
大概需要3天以上。凝結時間:水泥加水攪拌到開始凝結所需的時間稱初凝時間。終回凝時間:從加水答攪拌到凝結完成所需的時間稱終凝時間。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早於45分鍾,終凝時間不遲於6.5小時。澆水是因為水可以通過蒸發帶走混凝土表面散發的熱量,而過高的水化熱會導致混凝土內部產生裂縫。然而水化是讓混凝土的各種配料發生反應後緊密結合在一起,混凝土發生水化時其內部高溫可達到60度以上,但是如果在越潮濕的地方,時間越長;澆注好的混凝土需要保證它的「初凝」,這個過程大概是在剛澆注後的幾個小時之內,初凝後就要開始澆水,澆水的要點就是要面積大,頻率高。如果天氣很炎熱的話,最好長時間澆水,越多次越好,因為氣溫可以讓水分很快蒸發。
Ⅵ 混凝土拌制5小時接近終凝後,能夠加水繼續降級使用嗎
理論上講,混凝土如果沒有終凝,加水後繼續降級使用是可以的。出現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攪拌站商品混凝凝土運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個人認為,出現接近終凝的混凝土:
1、如果無特殊情況,建議做報廢處理,以免撿小便宜吃大虧。因為這種加水調整已經沒有任何的依據和強度預測結果了,說白了,加水後你都不知道能調到什麼強度等級;
2、我有過試驗,就是雖然坍落度損失很大,但是5-8個小時後使用外加劑調整後的砼強度損失很小;
3、即使降級使用,避免報廢倒掉的話,也強烈建議最好調整到C10、C15等非結構部位的混凝土中,或者嚴格按照預先制定的調整辦法調整,禁止肆意加水調整。調整後一定要做好質量追蹤。
總之,這種摸著石頭過河,除非萬不得已最好不幹!
Ⅶ 混凝土拌成後還能加水嗎現在的規范二次拌和符合要求嗎
這個問題好像不太詳細,呵呵
看具體情況了
如果拌好的混凝土,強度本來可以達到C30,你再加水進去,就可能只有C25甚至C20了,加水,改變了水灰比,混凝土強度跟水灰比是有直接關系的,多加水強度肯定會降低
如果是混凝土到工地,時間長了,坍落度小了不利於施工,最好是通知攪拌站來處理,或者退回,或者加外加劑調整,而且最好留取試塊檢測強度
Ⅷ 初凝前,二次加水對混凝土抗壓強度影響
混凝土二次加水對混凝土
抗壓強度
的影響就是造成混凝土抗壓強度降低。其原因就是單獨加水,而水泥還是原來那麼多,因此造成混凝土
水灰比
加大。而
混凝土強度
和水灰比的關系是水灰比小強度高,水灰比大強度低。所以混凝土強度就降低了。
Ⅸ 水泥初凝後二次加水為什麼不凝固
水泥凝結過程就是一個化學反應,初凝後,化學反應都完了,所以就不會再凝固了,
Ⅹ 商品混凝土是否可二次加水攪拌
這要看你出站塌落度大小,如果出站塌落度就小,可以適當加水,保證水灰比不變。還一種方法就是現場給罐車內加外加劑攪拌,這樣不會影響強度,但是要做到隨使隨加。標號C10,C15可以加水,但塌落度不要超240mm,因為水泥本身的強度就能達到,所以不用太過考慮加水量。C20及以上標號就要參考前面的條件進行調整了。還有就是加水後,罐車必須強制高速攪拌10分鍾,不然攪拌不勻,也會影響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