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純化水菌落幾天出報告
㈠ 食品檢驗報告 一般什麼時候可以出來
不一定啊,時間一般來說考慮倆個因素:一是所有檢驗機構的體系文件都規定了正常出具檢驗報告的時間一般小於15個工作日,二是看檢測項目客觀用時,比如菌落總數光檢驗時間就得48小時。
主要看你檢驗什麼參數
㈡ 食品做商檢報告需要幾天下來結果
看做什麼項目,具體要咨詢檢測公司。有的需要培養微生物的,會稍微久點,可能要7個工作日
㈢ 食品檢測報告檢測周期要多久
不同檢測機構和不同檢測項目耗時是不一樣的,可以具體找第三方檢測公司咨詢下,快檢項目幾分鍾就可以出檢測結果,一些復雜慢的項目兩個星期也是正常
㈣ 純化水多久需要檢測一次微生物
菌落數的報告,按國家標准方法規定菌落數在1~100時,按實有數字報告,如大專於100時,則報告前面兩屬位有效數字,第三位數按四捨五入計算。固體檢樣以克(g)為單位報告,液體檢樣以毫升(ml)為單位報告,表面塗擦則以平方厘米(cm)報告。
㈤ 食品做微生物實驗需要做5個樣,那麼出檢驗報告怎麼出
食品做微生物實驗需要做5個樣,那麼出檢驗報告怎麼出
我國衛生部頒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標有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和致病菌三項。
1、菌落總數
菌落總數是指食品檢樣經過處理,在一定條件下培養後所得1g或1ml檢樣中所含細菌菌落的總數。它可以反應食品的新鮮度、被細菌污染的程度、生產過程中食品是否變質和食品生產的一般衛生狀況等。因此它是判斷食品衛生質量的重要依據之一。
2、大腸菌群
大腸菌群包括大腸桿菌和產氣桿菌的一些中間類型的細菌。這些細菌是寄居於人及溫血動物腸道內的腸居菌,它隨著的大便排出體外。食品中如果大腸菌群數越多,說明食品受糞便污染的程度越大。故以大腸菌群作為糞便污染食品的衛生指標來評價食品的質量,具有廣泛的意義。
3、致病菌
致病菌既能夠引起人們發病的細菌。對不同的食品和不同的場合,應該選擇一定的參考菌群進行檢驗。例如:海產品以副溶血性弧菌作為參考菌群,蛋與蛋製品以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等作為參考菌群,米、面類食品以蠟樣芽孢桿菌、變形桿菌、黴菌等作為參考菌群,罐頭食品以耐熱性芽孢菌作為參考菌群等等。
4、黴菌及其毒素
我國還沒有制定出黴菌的具體指標,鑒於有很多黴菌能夠產生毒素,引起疾病,故應該對產毒黴菌進行檢驗。例如:麴黴屬的黃麴黴、寄生麴黴等,青酶屬的桔青酶、島青酶等,鐮刀酶屬的串珠鐮刀酶,禾穀鐮刀酶等等。
5、其它指標
微生物指標還應包括病毒,肝炎病毒、豬瘟病毒、雞新城疫病毒、馬立克氏病毒、口蹄疫病毒,狂犬病病毒,豬水泡病毒等;另外,從食品檢驗的角度考慮,寄生蟲也被很多學者列為微生物檢驗的指標:如旋毛蟲,囊尾蚴,住肉孢子蟲、蛔蟲,肺吸蟲,弓形體,蟎,薑片吸蟲,中華分枝睾吸蟲等等 。
㈥ 食品葯品監督局檢驗酒水報告多長時間能出結果
程序規定一般都是20-25個工作日內檢測完畢的。但有些檢驗量大的時候會有延期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是國務院綜合監督管理葯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保健食品和餐飲環節食品安全的直屬機構,負責起草食品(含食品添加劑、保健食品,下同)安全、葯品(含中葯、民族葯,下同)、醫療器械、化妝品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食品行政許可的實施辦法並監督實施,組織制定、公布國家葯典等葯品和醫療器械標准、分類管理制度並監督實施,制定食品、葯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監督管理的稽查制度並組織實施,組織查處重大違法行為。
2013年3月22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SFDA)改名為「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這意味著這一新組建的正部級部門正式對外亮相,食品安全過去多頭分段管理的「九龍治水」局面結束。
㈦ 食品生產用水(自來水)送檢,一個月後結果出來顯示菌落總數超標,其他均合格,
不排除因貯存時間過長或方式不盡合理造成的檢測誤差,因為這與檢測單位的能力、保存條件有關,存放時間長了或在不合適的方式下存放、檢驗方式不嚴格等,都會造成誤差,況且做菌落檢驗就要約一周時間。別的方面一般出問題的可能性較低,就是菌落數量這一項檢測的可信度並不把握。建議換另一家有資質的單位作對比檢驗。
㈧ 您好,我想請教一下食品菌落總數計算方法,和怎麼做出廠檢驗報告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食品中菌落總數(Aerobic plate count)的測定方法。
本標准適用於食品中菌落總數的測定。
2 術語和定義
2.1 菌落總數 aerobic plate count
食品檢樣經過處理,在一定條件下(如培養基、培養溫度和培養時間等)培養後,所得每g(mL)檢樣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總數。
3 設備和材料
除微生物實驗室常規滅菌及培養設備外,其他設備和材料如下:
3.1 恆溫培養箱:36 ℃±1 ℃,30 ℃±1 ℃。
3.2 冰箱:2 ℃~5 ℃。
3.3 恆溫水浴箱:46 ℃±1 ℃。
3.4 天平:感量為0.1 g。
3.5 均質器。
3.6 振盪器。
3.7 無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頭。
3.8 無菌錐形瓶:容量250 mL、500 mL。
3.9 無菌培養皿:直徑90 mm。
3.10 pH 計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試紙。
3.11 放大鏡或/和菌落計數器。
4 培養基和試劑
4.1 平板計數瓊脂培養基:見附錄A 中A.1。
4.2 磷酸鹽緩沖液:見附錄A 中A.2。
4.3 無菌生理鹽水:見附錄A 中A.3。
5 檢驗程序
菌落總數的檢驗程序見圖1。
圖
1 菌落總數的檢驗程序
6 操作步驟
6.1 樣品的稀釋
6.1.1 固體和半固體樣品:稱取25 g 樣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鹽緩沖液或生理鹽水的無菌均質杯內,8000 r/min~10000 r/min 均質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 稀釋液的無菌均質袋中,用拍擊式均質器拍打1 min~2 min,製成1:10 的樣品勻液。
6.1.2 液體樣品:以無菌吸管吸取25 mL 樣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鹽緩沖液或生理鹽水的無菌錐形瓶(瓶內預置適當數量的無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勻,製成1:10 的樣品勻液。
6.1.3 用1 mL 無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 樣品勻液1 mL,沿管壁緩慢注於盛有9 mL 稀釋液的無菌試管中(注意吸管或吸頭尖端不要觸及稀釋液面),振搖試管或換用1 支無菌吸管反復吹打使其混合均勻,製成1:100 的樣品勻液。
6.1.4 按6.1.3 操作程序,制備10 倍系列稀釋樣品勻液。每遞增稀釋一次,換用1 次1 mL 無菌吸管或吸頭。
6.1.5 根據對樣品污染狀況的估計,選擇2 個~3 個適宜稀釋度的樣品勻液(液體樣品可包括原液),在進行10 倍遞增稀釋時,吸取1 mL 樣品勻液於無菌平皿內,每個稀釋度做兩個平皿。同時,分別吸取1 mL 空白稀釋液加入兩個無菌平皿內作空白對照。
6.1.6 及時將15 mL~20 mL 冷卻至46 ℃的平板計數瓊脂培養基(可放置於46 ℃±1 ℃恆溫水浴箱中保溫)傾注平皿,並轉動平皿使其混合均勻。
6.2 培養
6.2.1 待瓊脂凝固後,將平板翻轉,36 ℃±1 ℃培養48 h±2 h。水產品30 ℃±1 ℃培養72 h±3 h。
6.2.2 如果樣品中可能含有在瓊脂培養基表面彌漫生長的菌落時,可在凝固後的瓊脂表面覆蓋一薄層瓊脂培養基(約4 mL),凝固後翻轉平板,按6.2.1 條件進行培養。
6.3 菌落計數
可用肉眼觀察,必要時用放大鏡或菌落計數器,記錄稀釋倍數和相應的菌落數量。菌落計數以菌落形成單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
6.3.1 選取菌落數在30 CFU~300 CFU 之間、無蔓延菌落生長的平板計數菌落總數。低於30 CFU 的平板記錄具體菌落數,大於300 CFU 的可記錄為多不可計。每個稀釋度的菌落數應採用兩個平板的平均數。
6.3.2 其中一個平板有較大片狀菌落生長時,則不宜採用,而應以無片狀菌落生長的平板作為該稀釋度的菌落數;若片狀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餘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勻,即可計算半個平板後乘以2,代表一個平板菌落數。
6.3.3 當平板上出現菌落間無明顯界線的鏈狀生長時,則將每條單鏈作為一個菌
㈨ 食品測定菌落總數的培養時間要多久
根據我國現行國標《GB 4789.2-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規定:待瓊脂凝固後,將平板翻轉, 36 ±1 ℃ ℃ 培養 48 h±2 h。水產品 30 ±1 ℃ ℃ 培養 72 h±3 h。
即水產品 72 h±3 h,其餘食品 48 h±2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