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膜過濾法測純水菌落總數
1. 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
4.10微生物限度(薄膜過濾法)
4.10.1取相當於每張濾膜含1g或1ml供試品供試液加至適量稀釋劑混勻過濾若供試品每1g或1ml所含菌數較多時取適量稀釋劑供試液1ml過濾用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或其適宜沖洗液沖洗濾膜沖洗方法和沖洗量同計數方法驗證沖洗取出濾膜菌面朝上貼於營養瓊脂培養基或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或酵母浸出粉腖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培養每種培養基至少制備張濾膜
4.10.2陰性對照試驗
取試驗用稀釋液1ml照上述薄膜過濾法操作作陰性對照陰性對照得有菌生長
4.10.3培養和計數
除另有規定外細菌培養48小時逐日點計菌落數般48小時菌落數報告;黴菌、酵母菌培養72小時逐日點計菌落數般72小時菌落數報告;必要時適當延長培養時間至5~7天進行菌落計數並報告菌落蔓延生長成片平板宜計數點計菌落數計算各稀釋級供試液平均菌落數按菌數報告規則報告菌數若同稀釋級兩平板菌落平均數少於15則兩平板菌落數能相差1倍或上
4.10.4菌數報告原則
相當於1g或1ml供試品菌落數報告菌數;若濾膜上無菌落生長<1報告菌數(每張濾膜過濾1g或1ml供試品)或<1乘稀釋倍數值報告菌數
我們公司純化水微生物檢測部分內容請參考
2. 用濾膜法測細菌總數,該如何處理
基於濾膜上細菌直接計數法的細菌總數快速檢測
【摘要】 細菌總數快速檢測在質量監測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除了經典的平板培養法以外,還有微菌落法、阻抗法等快速檢測方法,這些方法或者需要較長的檢測時間,或者需要較高的檢測成本。本研究提出一種不需要培養而在濾膜上直接計數的細菌總數的快速檢測方法,它主要分為過濾、染色、顯微鏡計數和計算四個步驟。計算細菌總數時,根據細菌在濾膜上的分布特點,對傳統公式進行改進,提出按區域計算細菌總數的計算方法,提高了檢測精度。研究結果表明,該方法與傳統的平板培養法無顯著性差異(t=0.847,P=0.436>0.05),是一種低成本、快速的細菌總數檢測方法。
1 引 言
細菌總數計數的研究已有很多,目前國標規定的方法為平板計數法,該方法是將樣品加入瓊脂營養基,在37 ℃下培養24~48 h後計數。這種方法精度高,但耗時長,難以滿足實際工作需要。為了簡化檢測程序、縮短檢測時間,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阻抗檢測法〔1〕、Simplate TM全平器計數法〔2〕、微菌落技術〔3-5〕、紙片法〔6-7〕等檢測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檢測時間仍在4 h以上。
本研究在分析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在濾膜上染色後,直接計數的細菌總數檢測方法,具體步驟為:用集菌儀進行細菌收集→在膜上進行染色→在油鏡下計數→按公式計算出菌液濃度。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與傳統的平板培養法無顯著性差異,檢測時間約1 h,是一種快速的細菌總數檢測方法。
2 材料與方法
2.1 材料
本研究中用的試驗材料有集菌儀(杭州泰林生物技術設備有限公司),染色劑,生物顯微鏡(寧波永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聚碳酸脂膜(直徑47 mm)。
2.2 實驗方法
2.2.1 准備工作 卸下集菌儀的濾網(見圖1),統計濾網上小孔總數,為計算菌液濃度做准備。另外,還需對集菌儀中的集菌器進行高壓滅菌,以防止過濾過程中引入外源細菌。
2.2.2 細菌收集 取一定濃度的黴菌菌液300~500 ml,裝在集菌儀上,集菌儀採用蠕動加壓方式對菌液施加一定的壓力,使菌液流過孔徑為0.45 um的聚碳酸脂膜。採用過濾方法是因為它可以使細菌相對均勻地分布在濾膜上,而選用聚碳酸脂膜是因為這種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便於用顯微鏡觀察。
2.2.3 染色 集菌後取下濾膜,切下一部分放在載玻片上,進行染色、固定。染色的目的是增大細菌與背景的對比度,便於觀察。
2.2.4 顯微鏡計數與計算 菌液經集菌儀過濾後,細菌在濾膜上的分布見圖2、圖3,由圖可以看出細菌分布具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細菌集中在一個個的圓形區域內,這些圓形區域和擋板的小孔相對應;二是各個圓形區域之間細菌很少。根據膜上細菌分布的這種特點,提出以圓形區域為單位進行計數,統計出圓形區域內細菌的平均個數,從而計算出菌液中細菌總數。具體步驟如下:隨機選擇10個圓形區域,在油鏡下,調節焦距以獲得較清晰的圖像(見圖4),統計每個圓形區域內的細菌個數,然後按公式(1)計算出菌液的濃度。
X=A10×N/V(1)圖2 膜上細菌的區域分布
Fig 2 The distributing region of bacteria on the filter(100倍)
圖3 膜上細菌的區域間隔
Fig 3 The space among the distributing regions(100倍)
圖4 膜上細菌染色後圖像
Fig 4 Figure of bacteria after coloration(1 000倍)
式中:X表示待檢菌液濃度(CFU/ml)
A表示10個圓形區域內細菌總數
N表示濾網上小孔總數
V表示集菌時所用待檢菌液體積(ml)
3 結果與討論
3.1 實驗結果
按上述方法計算得到的結果與平板培養法得到的結果見表1。表1 兩種方法得到的細菌總數
Table 1 Total bacteria number by two different methods
樣本1樣本2樣本3樣本4樣本5樣本6染色鏡檢
(cfu/ml)185168157165171166平板培養
(cfu/ml)176155165158183152
對表1中兩組數據進行配對t檢驗,在α=0.05時,雙尾檢驗結果如下:t=0.847,P=0.436>0.05,說明兩種方法得到的結果無顯著性差異。
3.2 討論
3.2.1 計算公式的改進 用集菌儀對樣本菌液進行過濾時,由於濾網擋板的作用,使得細菌不是均勻地分布在整個濾膜上,而是集中分布在濾網的小孔處,所以,計算細菌總數時,不能採用公式X=A40×Φ1Φ22/V(其中Φ1,Φ2分別為濾膜直徑和視野直徑),該公式是微菌落方法檢測細菌總數中的常用計算公式。在本實驗中,根據細菌分布的特點,提出以圓形區域為單位計算細菌總數的思路,使計算結果更接近真實值,從而提高了檢測精度。
3.2.2 細菌大小的影響 細菌大小對本實驗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鏡檢時,如果細菌太小,顯微鏡計數時不能將細菌從背景中分辨出來,我們的實驗結果顯示,不能分辨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而較大的黴菌可以清晰地分辨。
3.2.3 檢測時間進一步縮短 細菌總數的經典檢測方法是平板培養法,得到的結果精度高,但是它所用時間長,為了縮短檢測時間,出現了微菌落法,將檢測時間縮短為4 h左右〔3-5〕。本研究不對細菌進行培養,而是在膜上染色後直接用顯微鏡計數,最大限度地縮短了檢測時間,使整個檢測時間在1 h左右。
4 結論
本研究用集菌儀將菌液過濾後,取濾膜一部分進行染色、製片,然後在油鏡下統計細菌個數。根據細菌在濾膜上的分布特點,提出將圓形區域作為統計單位,得到圓形區域內細菌的平均個數,從而計算出菌液濃度。實驗結果表明,按照該方法得到的結果與平板培養法的結果無顯著性差異。與平板培養法和微菌落法相比,該方法不需要細菌培養,檢測時間只需要1 h左右,明顯縮短了檢測時間,是一種快速、有效的細菌總數檢測方法。
3. 純化水進行微生物限度檢測,使用薄膜過濾法應該取多少
准備工作:用純抄化水浸泡濾膜襲,浸泡完全後放入濾杯中,包好濾杯,連同量筒、培養基、平皿、取膜器、三角燒瓶等一起121℃滅菌30min。滅菌後的物品一並傳入潔凈室中,微生物限度過濾器上連好已經滅好的濾杯,用緩沖液先潤濕濾膜,抽掉緩沖液,然後倒入供試液(10倍稀釋),濾過,再用緩沖液沖洗濾膜。過濾結束後取下濾膜平貼於R2A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2℃倒置培養5天。菌落計數(平皿上長幾個菌結果就報幾個菌)
4. 薄膜過濾法,純化水的微生物限度檢驗,都需要什麼設備
准備工作:
用純化水浸泡濾膜,浸泡完全後放入濾杯中,包好濾杯,連同量筒、培養基、平內皿、取膜器容、三角燒瓶等一起121℃滅菌30min。
滅菌後的物品一並傳入潔凈室中,微生物限度過濾器上連好已經滅好的濾杯,用緩沖液先潤濕濾膜,抽掉緩沖液,然後倒入供試液(10倍稀釋),濾過,再用緩沖液沖洗濾膜。
過濾結束後取下濾膜平貼於R2A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2℃倒置培養5天。
菌落計數(平皿上長幾個菌結果就報幾個菌)
5. 平板計數法和膜過濾法檢測細菌有什麼區別呢 哪個精確一些
膜過濾法更為精確一些。
膜過濾技術是成熟的技術,ISO標准、AOAC、美國的等等。所有這些標准,最起碼ISO標準是可以拿過來用的。採用濾膜法進行微生物檢測是一種國際公認的微生物標准檢驗方法,其得到AOAC、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家的葯典、FDA和EPA等組織的承認,廣泛應用於環境監測、食品及飲料工業、化妝品、制葯工業品質控制和電子工業等領域。賽多利斯公司的濾膜法微生物檢測產品成功地應用於濾膜法已有20多年的歷史,實用而且方便實用,它簡化了微生物檢測程序。 所以,1.有菌落總數檢測膜過濾法的標准。2.有可行性。
標准和技術是兩碼事,標準的制定主要是為了評價水平和保護安全。
2.關於平皿計數法檢不出,而濾膜法卻能檢測出,可想到以下兩點:1)平皿計數法,傾倒的培養基也要50度左右,而50度左右足矣使部分環境微生物不能生長了;2)在培養基內部的微生物比在表面的獲得更少的氧,應該也是會影響部分微生物的生長。膜過濾法是水質樣品的國際上公認的方法,有依據可查。主要起到一個富集的作用 畢竟水中的菌比較分散。
濾膜法微生物檢測: 將適當孔徑的濾膜放入濾器,過濾樣品,由於濾膜的作用而將微生物保留在膜的表面上。樣品中微生物生長抑制劑可在過濾後用無菌水沖洗濾器而除去。然後,將濾膜放在培養基上培養,營養物和代謝物通過濾膜的微孔進行交換,在濾膜表面上培養出的菌落可以計數,並和樣品量相關。
濾膜法的優點:
-與直接法比較,可以檢測大量的樣品
- 濃縮效應使微生物檢測的准確度提高
- 帶有菌落的濾膜,可作為檢測的永久記錄存檔
- 可見的菌落和樣品量直接對應,得出定量結果
6. 關於菌落總數測定
樓主你該問的不問,不該問的卻問了。
早有耳聞新版國家標准有誤,也不知道哪個傢伙審的稿,那麼白痴的公式說明居然都會放出來當標准,真是被同行笑話。
公式沒錯。
錯的是n1和n2代表的是平板數,而不是菌落數!
計算樣品的總菌落數或者單位體積內的菌落數,無非就是抽取一部分樣品液體適當稀釋使其長出便於計數的菌落。然後把計數得到的菌落的總數除以塗平板用掉的體積,就是稀釋液中的菌體密度,再乘以稀釋的倍數,不就是原來樣品的菌體密度嘛。
原理就是這么簡單。
這里所謂的稀釋因子就是換算到樣品密度所需要乘的系數。
舉例:1g樣品用10ml水充分懸浮,將懸浮液稀釋了100倍後發現菌落疏密適宜,且之後的稀釋1000也是適宜,這兩個稀釋度各有3個平板可用於計數,總共計數得660個菌落,每次塗布用200μL。因為你稀釋1000倍的液體是將100倍的稀釋液再稀釋十倍所得,所以1000倍稀釋液塗的十個板相當於是100倍稀釋液的一個板。
100倍稀釋液的菌體密度就是660個除以(3×0.2+0.3×0.2)ml,既然100倍稀釋液的密度知道了,那麼稀釋前的就是乘上100,提取0.2的公因子,得500,也就是稀釋的倍數,就是所謂的稀釋因子。
原來樣品的懸浮液的菌體密度是660個除以(3+0.3)ml再乘上500的稀釋因子。
如果你要計算菌落總數,那麼稀釋因子就再算上懸浮的10ml,也就是660÷3.3再乘500×10等於1100000個。
總結一下,如果是計算菌落總數而不是密度,稀釋因子就是懸浮液體積乘以第一個適宜度的稀釋倍數除以每次塗布用掉稀釋液體積。
明白了不?
標准原文中分子分母的單位都是個數,一比之後量綱為1,一看就是不對的。
7. 有測過純化水系統取樣點菌落總數的嗎結果大約多少我的結果不超過10個每毫升
一般純凈水和普通純化水的限度跟自來水是一樣的100CFU/mL
但是反滲透設備的警戒限度一專般設置在50,超過50就說明你設屬備可能有問題了,需要殺菌了
一旦到了50很快就會到100,500
你這個是10的話,是正常水平
8. 純水怎樣做細菌檢測
濾膜法微生物檢測:
將適當孔徑的濾膜放入濾器,過濾樣品,由於濾膜的作用而回將微生答物保留在膜的表面上.樣品中微生物生長抑制劑可在過濾後用無菌水沖洗濾器而除去.然後,將濾膜放在培養基上培養,營養物和代謝物通過濾膜的微孔進行交換,在濾膜表面上培養出的菌落可以計數,並和樣品量相關.
濾膜法的優點:
- 與直接法比較,可以檢測大量的樣品
- 濃縮效應使微生物檢測的准確度提高
- 帶有菌落的濾膜,可作為檢測的永久記錄存檔
- 可見的菌落和樣品量直接對應,得出定量結果
操作具體一點就是:薄膜過濾法檢測,一個樣過濾一份,就是200ml的純化水通過濾膜,將該濾膜浸泡在滅菌好的l生理鹽水中,再接種到平皿中,製成10級、100級、1000級稀釋倍數的細菌、黴菌和酵母菌稀釋培養皿,即可
9. 菌落總數測定可以採用膜過濾法嗎有參考標准嗎
可以
水樣微生物檢測5750.12中有,
但主要看你的標准要求是多少
10. 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查用薄膜過濾法怎麼做
准備工作:
用純化水浸泡濾膜,浸泡完全後放入濾杯中,包好濾杯,連同量專筒、培養基、平皿、屬取膜器、三角燒瓶等一起121℃滅菌30min。
滅菌後的物品一並傳入潔凈室中,微生物限度過濾器上連好已經滅好的濾杯,用緩沖液先潤濕濾膜,抽掉緩沖液,然後倒入供試液(10倍稀釋),濾過,再用緩沖液沖洗濾膜。
過濾結束後取下濾膜平貼於R2A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2℃倒置培養5天。菌落計數(平皿上長幾個菌結果就報幾個菌)
(10)濾膜過濾法測純水菌落總數擴展閱讀:
薄膜過濾系統主要用於去除小顆粒及溶解鹽,一般可分為微濾、超濾、納濾和薄膜過濾反滲透。
微濾又稱微孔過濾,它屬於精密過濾,截留溶液中的砂礫、淤泥、黏土等顆粒和賈第蟲、隱抱子蟲、藻類和一些細菌等,而大量溶劑、小分子及少量大分子溶質都能透過膜的分離過程。
超濾是一種加壓膜分離技術,即在一定的壓力下,使小分子溶質和溶劑穿過一定孔徑的特製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質不能透過,留在膜的一邊,從而使大分子物質得到了部分的純化
納濾 ( NF,Nanofiltration)是一種介於反滲透和超濾之間的壓力驅動膜分離過程,納濾膜的孔徑范圍在幾個納米左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薄膜過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