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銀行案例
① 軟體工程案例分析
條碼 RFID 無線網路與GPRS 倉儲 物流 MES 生產執行系統 自動識別技術是信息數據自動識讀、自動輸入計算機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為基礎的綜合性科學技術。自動識別技術近幾十年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迅猛發展,初步形成了一個包括條碼技術、磁條(卡)技術、光學字元識別、系統集成化、射頻技術、聲音識別及視覺識別等集計算機、光、機電、通信技術為一體的高新技術學科。 (無線網路)
當今信息社會離不開計算機,正是自動識別技術的崛起,提供了快速、准確地進行數據採集輸入的有效手段,解決了由於計算機數據輸入速度慢、錯誤率高等造成的「瓶頸」難題,因而自動識別技術作為一種革命性的高新技術,正迅速為人們所接受。
一、條碼技術 (無線網路)
說起自動識別技術就必然要提到條碼,因為它在當今自動識別技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自動識別技術的形成過程是與條碼的發明、使用和發展分不開的。
條碼是由一組規則排列的條和空、相應的數字組成,這種用條、空組成的數據編碼可以供機器識讀,而且很容易譯成二進制數和十進制數。這些條和空可以有各種不同的組合方法,構成不同的圖形符號,即各種符號體系,也稱碼制,適用於不同的應用場合。
目前使用頻率最高的幾種碼制是EAN、UPC、39碼,交插25碼和EAN128碼,其中UPC條碼主要用於北美地區,EAN條碼是國際通用符號體系,它們是一種定長、無含義的條碼,主要用於商品標識。 EAN128條碼是由國際物品編碼協會(EAN lnternational)和美國統一代碼委員會(UCC)聯合開發、共同採用的一種特定的條碼符號。它是一種連續型、非定長有含義的高密度代碼,用以表示生產日期、批號、數量、規格、保質期、收貨地等更多的商品信息。另有一些碼制主要是適應特殊需要的應用方面,如庫德巴碼用於血庫、圖書館、包裹等的跟蹤管理、25碼用於包裝、運輸和國際航空系統為機票進行順序編號,還有類似39碼的93碼,它密度更高些,可代替39碼。
上述這些條碼都是一維條碼。由於條碼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對一定面積上的條碼信息密度和信息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滿足這種需求,一種新的條碼編碼形式——二維條碼便應運而生了。從結構上講,二維條碼分為兩類,其中一類是由矩陣代碼和點代碼組成,其數據是以二維空間的形態編碼的,另一類是包含重疊的或多行條碼符號,其數據以成串的數據行顯示。重疊的符號標記法有CODE 49、CODE l6K和PDF417。
PDF是攜帶型數據文件(Portable data fI7e)的縮寫,417則與多寬度代碼有關,用來對字元編碼。PDF417是由SymboI Technologies Inc,設計和推出的。重疊代碼中包含了行與行尾標識符以及掃描軟體,就可以從標簽的不同部分獲得數據,只要所有的行都被掃到就可以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數據輸入,所以這種碼的數據可靠性很好,對PDF417而言,標簽上污損或毀掉的部分高達50%時,仍可以讀取全部數據內容。
矩陣代碼如:Maxicode,Data Matrix,Code One,Vericode和DotCode A, 矩陣代碼標簽可以做得很小,甚至可以作成硅晶片的標簽,因此適用於小物件。 (無線網路)
光學字元識別OCR
光學字元識別OCR已有三十多年歷史,近幾年又出現了圖象字元識別ICR(Image Character Recognition)和智能字元識別ICR(Intelligent Charater Recognition),實際上這三種自動識別技術的基本原理大致相同。
OCR的三個重要的應用領域:辦公室自動化中的文本輸入;郵件自動處理;與自動獲取文本過程相關的其它要求。這些領域包括:零售價格識讀,定單數據輸入、單證、支票和文件識讀,微電路及小件產品上狀態特特徵識讀等。由於在識別手跡特徵方面的進展,目前探索在手跡分析及鑒定簽名方面的應用。
三、磁條(卡)技術 (無線網路)
磁條技術應用了物理學和磁力學的基本原理。對自動識別製造商來說,磁條就是一層薄薄的由定向排列的鐵性氧化粒子組成的材料(也稱為塗料),用樹脂粘合在一起並粘在諸如紙或塑料這樣的非磁性基片上。
磁條技術的優點是數據可讀寫,即具有現場改造數據的能力;數據存儲量能滿足大多數需求,便於使用,成本低廉)還具有一定的數據安全性;它能粘附於許多不同規格和形式的基材上。這些優點,使之在很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如信用卡、銀行ATM卡、機票、公共汽車票、自動售貨卡、會員卡、現金卡(如電話磁卡)等。
四、聲音識別技術
聲音識別的迅速發展以及高效可靠的應用軟體的開發,使聲音識別系統在很多方面得到了應用、這種系統可以用聲音指令擬應用特定短句實現「不用手」 的數據採集、 其最大特點就是不用手和眼睛,這對那些採集數據同時還要完成手腳並用的工作場合,以及標簽僅為識別手段,數據採集不實際或不合適的場合尤為適用。
五、視覺識別 (無線網路)
視覺識別系統可以看作是這樣的系統:它能獲取視覺圖像,而且通過一個特徵抽取和分析的過程,歡迎光臨學網,收藏本篇文章 [1] [2] [3] $False$ 能自動識別限定的標志、字元、編碼結構或可作為確切識斷基礎呈現在圖象內的其它特徵。
隨著自動化的發展,視覺技術可與其他自動識別技術結合起來應用。
六、射頻識別技術(RF/ID) (無線網路)
射頻技術的基本本原理是電磁理論。射頻系統的優點是不局限於視線、識別距離比光學系統遠,射頻識別卡可具有讀寫能力,可攜帶大量數據、難以偽造和有智能等。
RF適用的領域:物料跟蹤、運載工具和貨架識別等要求非接觸數據採集和交換的場合,由於RF標簽具有可讀寫能力,對於需要頻繁改變數據內容的場合尤為適用。
射頻識別系統的傳送距離由許多因素決定,如傳送頻率、天線設計等。對於應用RF識別的特定情況應考慮反射距離、工作頻率、標簽的數據容量、尺寸、重量、定位、響應速度及選擇能力籌。
七、攜帶型數據終端和射頻通信(RF/DC) (無線網路)
攜帶型數據終端(PDT)可把那些採集到的有用數據存儲起來或傳送至一個信息管理系統。把它與適當的掃描器相連可有效地用於許多自動識別應用中;攜帶型數據終端一般包括一個掃描器、一個體積小但功能很強並常有存儲器的計算機、一個顯示器和供人工輸入的鍵盤。在只讀存儲器中裝有常駐內存的操作系統,用於控制數據的採集和傳送。PDT一般都是可編程的,允許編入一些應用軟體。PDT存儲器中的數據可隨時通過射頻通信技術傳送到主計算機。操作時先掃描位置標簽,貨架號碼、產品數量就都輸入到PDT,再通過RF/DC技術把這些數據傳送到計算機管理系統,可以得到客戶產品清單、發標、發運標簽、該地所存產品代碼和數量等。
八、智能卡(Smart Card) (無線網路)
隨著集成電路技術和計算機信息系統技術的全面發展,科學家們將具有處理能力和具有安全可靠、加密存儲功能的集成電路芯版嵌裝在一個與信用卡一樣大小的基片中,就是「集成電路卡」,國際上稱為「Smartcard」,我們譯為「智能卡」。其最大特點是具有獨立的運算和存儲功能,在無源情況下,數據也不會丟失,數據安全性和保密性都非常好,成本適中。智能卡與計算機系統相結合,可以方便地滿足對各種各樣信息的採集傳送、加密和管理的需要,它在國外的許多領域如:銀行、公路收費、水表煤氣收費、海關車輸檢查(使用射頻卡,車輛通過時即已讀寫完畢)等得到了廣泛應用。
我們可以把條碼與其他自動識別技術做個簡單比較:
條碼、OCR(光學字元識別)和MICR(磁性墨水)都是一種與印刷相關的自動識別技術。OCR 的優點是人眼可讀、可掃描,但輸入速度和可靠性不如條碼,數據格式有限,通常要用接觸式掃描器;MICR是銀行界用於支票的專用技術,在特定的領域中應用,成本高,而接觸識讀,可靠性高。
磁條技術是接觸識讀,它與條碼有三點不同:
一個是其數據可做部分讀寫操作,另一個是給定面積編碼容量比條碼大,還有就是對於物品逐一標識成本比條碼高,而且接觸性識讀最大缺點就是靈活性太差。
射頻識別和條碼一樣是非接觸式識別技術,由於無線電波能「掃描」數據,所以RF掛牌可做成隱形的,有些RF識別技術可讀數公里外的標簽,RF標簽可做成可讀寫的。RF識別的缺點是掛簽成本相當高,而且一般不能隨意扔掉,而多數條碼掃描壽命結束時可扔掉。視覺和聲音識別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推廣應用,機器視覺還可與OCR或條碼結合應用,聲音識別輸入可解放人的手。
RF、聲音、視覺等識別技術目前不如條碼技術成熟,其技術和應用的標准也還不夠健全。 (無線網路)
附表是條碼技術與其他自動識別技術的一個簡單的比較表。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條碼技術能在商品、工業、郵電業、醫療衛生、物資管理、安全檢查、餐旅業、證卡管理、軍事工程、辦公室自動化等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特點: (無線網路)
高速:鍵盤輸入12位數字需6秒鍾,而用條碼掃描器輸入則只要0.2秒。
准確:條碼的正確識讀率達99.99一99.999%。
成本低:條碼標簽成本低,識讀設備價格便宜。
靈活:根據顧客或業務的需求,容易開發出新產品;掃描景深大;識讀方式多,有手動式、固定式、半固定式;輸入、輸出設備種類多,操作簡單。
可擴展: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的EAN碼是國際標準的商品編碼系統,橫向、縱 向發展餘地都很大,現已成為商品流通業,生產自動管理,特別是EDI電子數據交換和國際貿易的 一個重要基礎,並將發揮巨大作用。
當然,由於幾種自動識別技術各有特點,在實際應用時,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綜合比較、全面考慮(無線網路)。
② 什麼是EDI報關
EDI(Electr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數據交換)是一種利用計算機進行商務處理的新方法,它是將貿易、運輸、保險、銀行和海關等行業的信息,用一種國際公認的標准格式,通過計算機通信網路,使各有關部門、公司和企業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處理,並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全部業務過程。
由於EDI的使用可以完全取代傳統的紙張文件的交換,因此也有人稱它為「無紙貿易」或「電子貿易」。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各種貿易量逐漸增大。
為了適應這種形勢,我國將陸續實行「三金」工程,即金卡、金橋、金關工程,這其中的金關工程就是為了適應貿易的發展,加快報關過程而設立的。
(2)edi銀行案例擴展閱讀:
由於 EDI 具有高速、精確、遠程和巨量的技術性能,因此 EDI 的興起標志著一場全新的、全球性的商業革命的開始。
國外專家深刻地指出:「能否開發和推動 EDI 計劃,將決定對外貿易方面的興衰和存亡。如果跟隨世界貿易潮流,積極推行 EDI 就會成為巨龍而騰飛,否則就會成為恐龍而絕種」。
20 世紀 60 年代末,歐洲和美國幾乎同時提出了 EDI 的概念。早期的 EDI 只是在兩個商業夥伴之間,依靠計算機與計算機直接通信完成。
20 世紀 70 年代,數字通信技術的發展大大加快了 EDI 技術的成熟和應用范圍的擴大,也帶動了跨行業 EDI 系統的出現。80 年代 EDI 標準的國際化又使 EDI 的應用躍入了一個新的里程。
③ 電子數據交換【EDI】的優缺點
優點:
1、降低了紙張文件的消費。
2、減少了許多重復勞動,提高了工作效率。
3、使得貿易雙方能夠以更迅速、有效的方式進行貿易,大大簡化了訂貨過程或存貨過程,使雙方能及時地充分利用各自的人力和物力資源。
4、可以改善貿易雙方的關系,廠商可以准確地估計日後商品的需求量,貨運代理商可以簡化大量的出口文書工作,商業用戶可以提高存貨的效率,提高他們的競爭能力。
缺點:
1、成本高。
2、不易操作。
3、能耗高。
(3)edi銀行案例擴展閱讀:
特點:
1、EDI的使用對象是不同的組織之間,EDI傳輸的企業間的報文,是企業間信息交流的一種方式;
2、EDI所傳送的資料是一般業務資料,如發票、訂單等,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
3、EDI傳輸的報文是格式化的,是符合國際標準的,這是計算機能夠自動處理報文的基本前提;
4、EDI使用的數據通信網路一般是增值網、專用網;
5、數據傳輸由收送雙方的計算機系統直接傳送、交換資料,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
6、EDI與傳真或電子郵件的區別是:傳真與電子郵件,需要人工的閱讀判斷處理才能進入計算機系統。人工將資料重復輸入計算機系統中,既浪費人力資源,也容易發生錯誤,而EDI不需要再將有關資料人工重復輸入系統。
④ 什麼是EDIEDI與電子商務的關系
EDI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的縮寫,在大陸譯為電子數據交換,有時也譯為無紙貿易。香港譯為電子資料聯通。國際標准化組織將定義為一種電子傳輸方法,用這種方法,首先將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中的報文數據按照一個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的報文數據格式,進而將這些結構化的報文數據經由網路,從計算機傳輸到計算機。
除了硬譯的這個定義之外,我們應該正確地理解一下EDI的含義。從譯名上可以看出有許多不同的理解,例如,不少文獻將它譯為無紙貿易,在貿易領域中來說,這一名稱很形象地說明了它的狀況及效果。然而,從基本意義來說,電子數據交換的意思並不限於貿易活動,例如醫院中的信息交流,現在也已採用EDI的思想與方法,並已在國外一些地方實際使用。因此,嚴格地講,無紙貿易是EDI在貿易領域中的實際應用,EDI的概念應當更廣泛一些。當然,在現實的應用中,貿易領域的應用是發展最快,應用最多的方面,目前在這一方面的成果,標准,軟體也是最多的。有的同志正確地指出:EDI的實質在於「數據不落地」,用技術語言來說,那就是信息存儲及傳遞的介質從紙張轉為電磁設備。這樣所謂EDI就應當包括以下三個基本方面:
1、 需要進行信息交換的某一應用領域,即EDI的環境。例如:國際貿易,國內貿易,醫院工作,圖書館工作,項目管理等等。它限定了有哪裡信息需要傳遞,在哪些地點之間進行傳遞。
2、 信息交換的流程及規則,即EDI的過程。它反映了實際領域中的業務過程,以及與之相伴的信息流程。例如在貿易過程中,從詢價,報價開始,直到付款,交貨。中間涉及供應者,購買者,銀行,運輸公司,保險公司等多種企業(或稱角色),先後幾十種信息交換業務需要執行。在實際工作中,這種流程體現為一系列規則與標准。
3、 信息交流的手段,括硬體設備,通信設備以及軟體,即EDI的技術實現。從目前來看,計算機設備,通信設備已經比較普遍,EDI的應用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要求,一般來說不需要特殊的開發。例如,通信線路可以使用已有的各種方式解決,從最簡單的電話線到租用衛星專線。需要的是軟體的開發。 針對某一領域的應用,遵從某一特定的標准,就要有一套專門的軟體。解決這一領域的問題是技術方面的任務。
總之,對於EDI,應當全面地去認識和理解,而不要只從技術,甚至只從硬體的角度去看待與處理EDI的工作。
⑤ EDI在哪些領域中有應用
我國EDI的發展
我國自1990年開始,國家計委、科委將EDI列入"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例如,外經貿部國家外貿許可證EDI 系統,中國對外貿易運輸總公司、中國外運海運/空運管理EDI系統,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中化財務、石油、橡膠貿易EDI系統"以及山東省抽紗進出口公司"EDI在出口貿易中的應用"等。1991年9月由國務院電子信息系統推廣應用辦公室牽頭會同國家計委、科委、外經貿部、國內貿易部、交通部、郵電部、電子部、國家技術監督局、商檢局、外匯管理局、海關總署、中國銀行、人民銀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稅務局、貿促會等16個部委、局(行、公司)發起成立"中國促進EDI應用協調小組"。同年10月成立"中國EDIFACT委員會"並參加亞洲EDIFACT理事會,目前已有18個國家部門成員和10個地方委員會。EDI已在國內外貿易、交通、銀行等部門廣泛應用。
l993年起實施"金關工程"即對外貿易信息系統工程,它是EDI技術在外貿領域的應用的試點,網路和服務中心建設,已取得重要成果。
"九五"期間,海關、交通、商檢及商業的EDI應用項目已被列為國家重點項目。
EDI技術現今還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不過EDI的推廣應用的的確確大幅度提高了商貿和相關行業(如報關、商檢、稅務、運輸等)的運作效率。
⑥ 通過案例談談什麼是ediedi可以給企業帶來什麼好處
電子商務平台需要第三方入駐的形式是需要辦理edi許可證的。例如:+貓 +寶
好處:內先從法規來講國容家對電信業務經營實行許可制度。經營電信業務,必須依照規定取得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頒發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未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從事電信業務經營活動。網站查封10-100w的罰款.
⑦ 上海EDI的技術發展和一個實例
前言在日本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各大企業固有數據的交換速度比起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1995年制定了日本國內物流標准信息(JTRN),近年來又產生了綜合性的統一觀點供應鏈管理(SCM:SupplyChainManagement) ,日本國內物流標准信息電子數據交換(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成了人們注意的焦點。 一、日本物流EDI標准化概要國內物流相關的標准化及普及,是1996年由在通產省及運輸省的支持下成立的物流EDI推進委員會(由(株) 日本Logistic System協會及物流EDI推進機構的共同事務局主辦)具體實施的。該委員會制定了標准EDI,以次為基礎又確立了"高度物流信息化系統開發事業"。通產省於1998年度開始實施此項計劃。該項計劃通過向物流行業開發引入先進的信息系統及EDI手段,達到大幅度提高物流效率為目的,其特徵是非常重視尤其是中小物流企業的信息化。2000年7月日本服裝產業協會對該項計劃進行了實地檢測。日本北邦參與了這項基幹系統的開發工作。 二、EDI的優勢1.有效利用原數據可產生以下間接的優勢。 削減數據介面人員;自動進行數據介面,縮短作業時間;自動介面,避免操作失誤。 2.無紙化,可實現業務託付。 削減成本;高效作業, 削減人員成本;從紙張到利用數據進行管理,縮短查詢時間。 3.易於構築SCM系統。 三、物流企業EDI的發展現狀對於物流企業,對於簡化作業、提高效率以及構築SCM系統,EDI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目前現實中EDI的普及率還不足46.9%。(據1999年產業情報化中心(CII)與EDI推進協會(JEDIC)第3次調查結果顯示) 信息技術可謂是瞬息萬變的,是以飛快的速度進行技術革新的。並且促進著各企業基於經營戰略的固有的系統化、標准化。因此,根據國家計劃制定了發展方向時,有可能時代已經落後,政策已經陳腐了。 為何EDI沒有普及? 1、以大型企業為中心進行著固有的信息化,因此物流標准化落後了。 2、行固有信息化的企業向標准化轉換需要資金和人力。 3、物流行業並沒有廣泛理解EDI的優勢。 4、EDI工具成本太高,難以使用。 5、物流相關系統中沒有把EDI作為標准加入。 6、考慮行業團體的利益關系,標准化的推廣意識不同。 7、物流企業間的系統化水平參差不齊。 8、很多企業將非標准信息的交換誤認為EDI。 9、沒有標准化的強制力和推動力。 四、日本物流EDI供應商EDI系統功能介紹日本國內提供物流EDI服務的公司較多,以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北邦公司為案例來介紹日本EDI供應商的EDI服務內容。 日本北邦公司以高度物流信息化為目標,是EDI推進協會的加盟企業,參加了日本服裝產業協會實證檢驗系統的開發,實現了物流程序組件JTRN的EDI轉換。 日本北邦公司的物流組件: 1、物流中心名人系統2、檢品名人系統3、出荷名人系統4、運輸名人系統5、追跡名人系統6、ASP出荷名人系統7、通販名人系統JTRN的功能介紹: HTRN系統以前是固定長格式的,有約400家公司使用。從1998年起本系統的EDI工具全部按JTRN進行了轉換。本系統的流程見圖-3,在不改變用戶原有物流系統、在庫管理系統的基礎之上輕松實現EDI,能夠嚴格地控製成本。 針對發貨預訂數據本系統進行出貨確定,約有200種運用類型。在確定了發貨個數生成出貨確定數據的同時,列印EDI標簽貼在商品上發貨。而商品的採集、檢驗等由原系統完成。出貨確定數據作成後,便以JTRN形式向運輸公司傳遞委託運送信息。 運輸公司接到數據後,可將其反映到自動運費計算,貨物跟蹤等系統。發貨單通常由付款通知、簽收單等6-7部分構成,由於運送依賴信息是以EDI形式傳來的,因此運輸公司可根據需要只列印運輸過程使用的票據。配送活動完成時採集數據,向客戶返回配送完成信息。另外,也可傳送月度決算信息。 該系統有以下優點: 1、安裝本系統時不需改變用戶原有系統。 2、出貨作業任何人都可以擔當。 3、以數字形式把握出貨作業實際狀況。 4、能夠針對不同客戶進行物流成本分析。 5、以具體數字反映物流成本的削減成果。 6、出貨查詢簡單易行等。 選擇運輸公司主要是交接是分別進行的,因此在整個流程中如何檢測是非常重要的。EDI的實施使企業間達到合理化的同時,又會產生責任不明確的問題。這個數據是誰的數據,誰應該承擔責任解決問題等很難明確。 另外某種商品何時發貨、何時到達等是商流的決算時間。對采購地而言,貨物的採集、發貨時間是采購費用列入時間點;而貨物配送到達的時間是利潤列入時間點。即使現在,作為商業習慣仍然按照出貨時間進行粗略的利潤計算。對於國際貿易或遠距離的貿易,顯然這樣是不允許的。但是,隨著IT化的進程這些處理當然是要變化的,而物流也必須順應這一趨勢。 JTRN最大的作用在於它是行業標准。使用它會大幅削減個別開發費用。第一件開發是要花一些費用進行的,並且要去理解用語的統一。但是第二件以後便非常簡單,充分體現標准化工具的效果。另外,行業用語、用途統一化、標准化後,在充分理解項目定義的基礎上,構築系統時需要什麼欄位該如何建立資料庫便是一目瞭然的事情。並且擴充性能很好,數據欄位的追加變更簡單易行。和運輸公司打交道時以標准工具進行交談,不會發生多終端或單方操作的問題。 JIRN的優點對貨主來說主要有: 1、能統一發貨標簽。 2、實現日報表的交接。 3、能夠按照不同運輸公司進行出貨作業。 4、能夠連接商流和物流,自動進行運輸費用檢測。 5、實現物流成本分析等等。 對於運輸公司來說: 1、不要發貨單。 2、集貨作業加快,提高運輸品質。 3、與貨物跟蹤實現連動。 4、自動運費計算。 5、簡化分揀作業。 雙方進行合理化,互擔費用成本,運費中包括事務性作業費用、成本、集貨費用等。從中削減的部分可返還回去,在不損害雙方利益的基礎上實現削減成本。
⑧ EDI主要內容
EDI(Electr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數據交換)是一種利用計算機進行商務處理的新方法,它是將貿易、運輸、保險、銀行和海關等行業的信息,用一種國際公認的標准格式,通過計算機通信網路,使各有關部門、公司和企業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處理,並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全部業務過程。由於EDI的使用可以完全取代傳統的紙張文件的交換,因此也有人稱它為「無紙貿易」或「電子貿易」。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各種貿易量逐漸增大,為了適應這種形勢,我國將陸續實行「三金」工程,即金卡、金橋、金關工程,這其中的金關工程就是為了適應貿易的發展,加快報關過程而設立的。
一、使用EDI的優點
1.降低了紙張的消費。根據聯合國組織的一次調查,進行一次進出口貿易,雙方約需交換近200份文件和表格,其紙張、行文、列印及差錯可能引起的總開銷等大約為貨物價格的7%。據統計,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採用EDI後,每生產一輛汽車可節約成本250美元,按每年生成500萬輛計算,可以產生12.5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2.減少了許多重復勞動,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沒有EDI系統,即使是高度計算機化的公司,也需要經常將外來的資料重新輸入本公司的電腦。調查表明,從一部電腦輸出的資料有多達70%的數據需要再輸入其他的電腦,既費時又容易出錯。
3.EDI使貿易雙方能夠以更迅速有效的方式進行貿易,大大簡化了訂貨或存貨的過程,使雙方能及時地充分利用各自的人力和物力資源。美國DEC公司應用了EDI後,使存貨期由5天縮短為3天,每筆訂單費用從125美元降到32美元。新加坡採用EDI貿易網路之後,使貿易的海關手續從原來的3~4天縮短到10~15分鍾。
4.通過EDI可以改善貿易雙方的關系,廠商可以准確地估計日後商品的尋求量,貨運代理商可以簡化大量的出口文書工作,商戶可以提高存貨的效率,大大提高他們的競爭能力。
EDI技術是電子信箱技術的自然發展,電子信箱的應用和發展大大提高了人們的辦公效率,將它應用於商業事務的願望促進了EDI技術的發展。
EDI和電子信箱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從通信的角度來說,EDI和電子信箱是相似的,但是它們也有比較明顯的區別。例如電子信箱是通過交換網路將人與人聯系起來,使人和人之間可以通過交換網路快速准確地交換信息,而EDI則是通過交換網路將兩個計算機系統聯系起來,例如將服裝進出口公司的電腦系統與海關的電腦系統聯系起來,以此簡化報關手續。所以說,EDI是計算機之間通過交換網路傳遞商務信息。此外,電子信箱與EDI的另一大不同是,電子信箱存儲和傳遞的信息是用戶(人)之間的信息,這種信息只要人能讀懂即可,不要求有一定格式(當然,你使用電子郵箱時最好給信件加上前面的稱呼和後面的祝詞,否則,對方可能就會有意見了)。而EDI通信不一樣,EDI通信的雙方是計算機,說本質一點,是計算機上的軟體。軟體可沒人那麼聰明,什麼格式都能看懂,軟體之間的通信需要格式化信息內容,況且,EDI通信內容主要是貿易中的文件和報表,使格式化信息成為可能,這是EDI與電子郵箱的另一不同。
舉一個例子,電子信箱傳遞的是普通的信件,EDI傳遞的是文件、表格,但是無論傳遞的是何種內容的信息都要將這些待傳遞的內容裝入信封,寫上收信人地址,貼足郵票,丟入郵筒。也就是說通信的過程是一樣的。
EDI不是用戶間的簡單的數據交換系統,EDI用戶需要按照國際通用的消息格式發送消息,接收方也需要按照國際統一規定的語法規則,對消息進行處理,並引起其他相關系統的EDI綜合處理,整個過程都是自動完成,不需要人工的干預,減少了差錯,提高了效率。例如,有一個工廠採用了EDI系統,它通過計算機通信網路接收到來自用戶的一筆EDI方式的訂貨單,工廠的EDI系統隨即檢查訂貨單是否符合要求和工廠是否接收訂貨,然後向用戶回送確認信息。工廠的EDI系統根據訂貨單的要求檢查庫存,如果需要則向相關的零部件和配套設備廠商發出EDI訂貨單;向鐵路、海運、航空等部門預訂車輛、艙位和集裝箱;以EDI方式與保險公司和海關聯系,申請保險手續和辦理出口手續;向用戶開EDI發票;同銀行以EDI方式結算帳目等。從訂貨、庫存檢查與零部件訂貨,辦理相關手續及簽發發貨票等全部過程都由計算機自動完成,既快速又准確。
二、電子數據交換的應用
EDI用於金融、保險和商檢
EDI用於金融、保險和商檢,可以實現對外經貿的快速循環和可靠的支付,降低銀行間轉帳所需的時間,增加可用資金的比例,加快資金的流動,簡化手續,降低作業成本。
EDI用於外貿、通關和報關
EDI用於外貿業,可提高用戶的競爭能力。EDI用於通關和報關,可加速貨物通關,提高對外服務能力,減輕海關業務的壓力,防止人為弊端,實現貨物通關自動化和國際貿易的無紙化。
EDI用於稅務
稅務部門可利用EDI開發電子報稅系統,實現納稅申報的自動化,即方便快竭、又節省人力物力。
EDI用於製造業、運輸業和倉儲業
製造業利用EDI能充分理解並滿足客戶的需要,制訂出供應計劃,達到降低庫存,加快資金流動的目的。運輸業採用EDI能實現貨運單證的電子數據傳輸,充分利用運輸設備、倉位,為客戶提供高層次和快竭的服務。對倉儲業,可加速貨物的提取及周轉,減緩倉儲空間緊張的矛盾,從而提高利用率。
三、電子數據交換的用戶入網方式
用戶終端可通過電話網、CHINAPAC網、DDN網、CHINANET網等方式接入EDI系統。
四、EDI標准體系
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是目前為止最為成熟和使用范圍最廣泛的電子商務應用系統。其根本特徵在於標準的國際化,標准化是實現EDI的關鍵環節。早期的EDI標准,只是由貿易雙方自行約定,隨著使用范圍的擴大,出現了行業標准和國家標准,最後形成了統一的國際標准。國際標準的出現,大大地促進了EDI的發展。隨著EDI各項國際標準的推出,以及開放式EDI概念模型的趨於成熟,EDI的應用領域不僅只限於國際貿易領域,而且在行政管理、醫療、建築、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可見EDI的各項標準是使EDI技術得以廣泛應用的重要技術支撐,EDI的標准化工作是在EDI發展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EDI標准體系是在EDI應用領域范圍內的、具有內在聯系的標准組成的科學有機整體,它由若干個分體系構成,各分體系之間又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和相互補充的內在聯系。我國根據國際標准體系和我國EDI應用的實際以及未來一段時期的發展情況,制訂了EDI標准體系,以《EDI系統標准化總體規范》作為總體技術文件。該規范作為我國「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是這一段時間內我國EDI標准化工作的技術指南,處於主導和支配作用。
根據該規范,EDI標准體系分基礎、單證、報文、代碼、通信、安全、管理應用七個部分,大致情況如下:
1. EDI基礎標准體系
主要由UN/EDIFACT的基礎標准和開放式EDI基礎標准兩部分組成,是EDI的核心標准體系。其中,EDIFACT有7項基礎標准,包括EDI術語、EDIFACT應用級語法規則、語法規則實施指南、報文設計指南和規則、貿易數據元目錄、復合數據元目錄、段目錄、代碼表,我國等同採用了這7項標准;開放式EDI基礎標準是實現開放式EDI最重要、最基本的條件,包括業務、法律、通信、安全標准及信息技術方面的通用標准等,ISO/IEC JTC1 SC30推出《開放式EDI概念模型》和《開放式EDI參考模型》,規定了用於協調和制定現有的和未來的開放式EDI標準的總體框架,成為未來開放式EDI標准化工作的指南。隨之推出的一大批功能服務標准和業務操作標准等將成為指導各個領域EDI應用的國際標准。
2. EDI單證標准體系
EDI報文標准源於相關業務,而業務的過程則以單證體現。單證標准化的主要目標是統一單證中的數據元和紙面格式,內容相當廣泛。其標准體系包括管理、貿易、運輸、海關、銀行、保險、稅務、郵政等方面的單證標准。
3. EDI報文標准體系
EDI報文標準是每一個具體應用數據的結構化體現,所有的數據都以報文的形式傳輸出去或接收進來。EDI報文標准主要體現於聯合國標准報文(United Nations Standard Message ,簡稱UNSM),其1987年正式形成時只有十幾個報文,而到1999年2月止,UN/EDIFACT D.99A版已包括247個報文,其中有178個聯合國標准報文(UNSM)、50個草案報文(Message in Development ,簡稱MiD)及19個作廢報文,涉及到海關、銀行、保險、運輸、法律、稅務、統計、旅遊、零售、醫療、製造業等諸多領域。
4. EDI代碼標准體系
在EDI傳輸的數據中,除了公司名稱、地址、人名和一些自由文本內容外,幾乎大多數數據都以代碼形式發出,為使交換各方便於理解收到信息的內容,便以代碼形式把傳輸數據固定下來。代碼標準是EDI實現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EDI代碼標准體系包括管理、貿易、運輸、海關、銀行、保險、檢驗等方面的代碼標准。
5. EDI通信標准體系
計算機網路通信是EDI得以實現的必備條件,EDI通信標准則是順利傳輸以EDI方式發送或接收的數據的基本保證。EDI通信標准體系包括ITU 的X.25、X.200/ISO 7498、X.400系列/ISO 10021、X.500系列等,其中X.400系列/ISO 10021標準是一套關於電子郵政的國際標准。雖然這套標准,ISO叫做MOTIS,ITU稱為MHS,但其技術內容是兼容的,它們和EDI有著更為密切的關系。
6. EDI安全標准體系
由於經EDI傳輸的數據會涉及商業秘密、金額、訂貨數量等內容,為防止數據的篡改、遺失,必須通過一系列安全保密的規范給以保證。EDI安全標准體系包括EDI安全規范、電子簽名規范、電文認證規范、密鑰管理規范、X.435安全服務、X.509鑒別框架體系等。為制定EDIFACT安全標准,聯合國於1991年成立了UN/EDIFACT安全聯合工作組,進行有關標準的制定。
7. EDI管理標准體系
EDI管理標准體系主要涉及EDI標准維護的有關評審指南和規則,包括標准技術評審導則、標准報文與目錄文件編制規則、目錄維護規則、報文維護規則、技術評審單格式、目錄及代碼編制原則、EDIFACT標准版本號與發布號編制原則等。
8. EDI應用標准體系
EDI應用標准體系主要指在應用過程中用到的字元集標准及其他相關標准,包括: 信息交換用七位編碼字元集及其擴充方法;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通用多八位編碼字元集;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輔2集、4集等。
EDI標准體系的框架結構並非一成不變,它將隨著EDI技術的發展和EDI國際標準的不斷完善而將不斷地進行更新和充實。
五、UN/EDIFACT
聯合國行政、商業與運輸電子數據交換組織(United Nations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for Administration Commerce and Transport,UN/EDIFACT)是國際EDI的主流標准。當今EDI國際標准主要就是指UN/EDIFACT標准和ISO標准。UN/EDIFACT標準是由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制定並發布的,而ISO標准由國際標准化組織制定並發布。並且這兩個組織已形成了良好的默契,UN/EDIFACT標准中的一部分已經納入到ISO標准中,UN/EDIFACT的很多標准都涉及到ISO標準的應用。UN/EDIFACT標准比較偏重當前的應用;而ISO的一些標准和研究結果則測重未來的發展。本章著重介紹UN/EDIFACT。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貿易程序簡化工作組(UN/ECE/WP.4)在貿發會的領導下,成立了兩個專家工作組:GE1和GE2,分別負責UN/EDIFACT標准開發和處理貿易程序及單證問題。70年代初期該工作組推薦了供世界范圍使用的《聯合國貿易單證樣式(UNLK)》,並相繼產生了一系列標准代碼,即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代碼等,為數據交換提供了重要的規則,為EDI標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981年UN/ECE/WP.4將推出的貿易數據交換指南(GTD1)和ANSI X.12標准一致起來,對統一制訂EDI標准進行了協調,制定了聯合國貿易數據交換用於行政、商業、運輸的標准,並於1986年正式定名為UN/EDIFACT。EDIFACT由一整套用於EDI的國際間公認的標准、規則和指南組成,其公布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支持,美國也逐步地從ANSI X.12標准過渡到使用EDIFACT。EDIFACT的產生為電子報文取代傳統的紙面單證奠定了基礎,從而使得跨行業、跨國界的EDI應用成為可能。
由UN/ECE發布的EDIFACT標准和規范已達近200個,它們大致分為基礎類、報文類、單證類、代碼類、管理類等。
六、ANSI X.12
當前主要存在兩種EDI報文格式相關標准:一種是上節介紹的適用於行政、商業和運輸業的國際標准EDIFACT;另一種則是美國的適用於各行各業的美國國家標准ANSI X.12。EDIFACT標准,是國際社會公認的EDI國際標准,支持這一標準的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其中許多國家已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國家標准。而ANSI X.12由於開發、應用時間較早,目前仍在北美地區流行,故此節單獨介紹。
ANSIX.12的前身是由美國數據協調委員會(TDCC)60年代在美國國防部的支持下,制定的世界上第一個EDI標准——TDCC標准。1975年美國國家標准協會(ANSI)吸收和完善TDCC通用文件,在其基礎上制定了適合各行業的通用標准——ANSI X.12標准。1980年成立了X.12鑒定標准委員會,下設10個分委員會,分別針對不同行業和功能,制訂相應的貿易文件格式和標准。該標准在北美得到推廣,美國沿用至今。
ANSI X.12和EDIFACT的體系結構相似。在EDIFACT系統中,將特定的電子單證(如訂單、發票等)稱為報文,而在ANSI X 12系統中,稱之為交易集。ANSI X.12現已發布100多個交易集標准。
七、FEDI規范
金融電子數據交換(Financial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FEDI)是銀行與其商務夥伴間以標准方式進行的支付、相關支付信息、或金融相關文檔的電子交換。由於EDI在支付活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並對銀行業也有著重要影響,因此,目前不同規模的公司、企業、政府及金融機構正正採納金融EDI進行支付,以最小化紙張流量。目前FEDI標准被嚴格用於B-to-B交易。
目前有4種支付標准方式用於FEDI,分別是現金集中與支付(Cash Concentration or Disbursement,簡稱CCD)、現金集中與支付補遺(Cash Concentration or Disbursement plus addenda,CCD+)、合作貿易交換(Corporate Trade Exchange,CTX)、合作貿易支付(Corporate Trade Payments,CTP)。用這4種格式能使貿易夥伴通過其金融機構,以標准格式進行支付與支付相關信息的電子傳輸
⑨ 有關EDI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
2O世紀6O年代後,世界進入了電子與信息技術的
時代,世界經濟已呈現出一體化的特徵,全球貿易范圍不
斷擴大,貿易金額大幅度上升,促使各種貿易單證和文件
的處理數量急劇增加。在此背景和需求下,美國首先在
商務領域中開發了以計算機、網路通信和數據標准化為
要件的電子數據交換(dectrome dam interchange,以下簡
稱 ),形成了電子商務的雛形,開創了電子商務時代
的先河。
EDI的涵義是,按照協議對具有一定結構特徵的標
准經濟信息,通過通訊網路,在商業貿易夥伴的電子計算
機系統之間,進行自動交換和自動處理,使國際貿易往來
過程不再依賴紙面單證,而逐漸被電子單證所代替。即
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將有關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
整和,通過電子方式來傳遞、交換有關數據和文件,是一
種電子形式交易,又稱無紙貿易。
一
、 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優勢
為了保持競爭力,許多公司在不斷地尋找更新更好的
方法,以加快和貿易夥伴之間的溝通速度,在顧客、供應商
和夥伴之間建立更好的關系,減少支出。但是,傳統貿易
方式存在著效率低下、財力浪費、風險劇增、服務欠佳等諸
多缺陷,而EDI不但能克服以上弊端,而且能將市場、客戶
和出口企業等諸方面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突破了以往時空
上的限制,從而使企業有可能獲得競爭優勢,因而成為企
業增強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安得森認為
「能夠促進信息共享、減少運營成本、節省時間和資源、提
高顧客服質量、改善商業關系。』』其優勢具體表現為:
(一)EDI的應用能有效地建立貿易夥伴之間的密切
聯系,增強貿易機會。EDI以網際網路為載體,能快速正確
地將各國供應商、中間商和采購商的各種商務信息公布
於世,增強國際市場的透明度,為商家帶來更多的商機。
(二) 的應用能夠有效地實現及時供應,加強出
口企業對市場的應變能力。當前國際貿易出現了一個新
特點,即進口商要求小批量、多品種、快交貨的零庫存的
發展趨勢,傳統貿易方式對此難以適應,而EDI具有獨
特的高速信息傳輸的特點,縮小了出口企業與供應商的
時空距離,滿足了不同進出口商的要求,實現了生產企業
的即時生產。
(三) 的應用順應了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有關規
定,提高了參與市場的競爭力。EDI在歐洲、北美、新加
坡、和日本等國中,已明文規定進出口貨物通關、報驗必
須採用EDI貿易方式。因此,若不運用EDI開展國際貿
易,就有可能被排除在這些國家的市場之外,喪失潛在的
市場份額。
(gg)Ⅱ)I貿易方式能夠降低出口企業的成本。第一,
它降低了單證與人工成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單證的紙
張成本和處理費用得到節省;二是人員開支費用得到節
省。根據聯合國國際貿易發展會議的統計,傳統貿易方式
中各國每年用紙單證的費用總計約3000億美元,而國
方式處理電子單證費用僅為傳統貿易方式的1/4;第二,
EDI方式降低了庫存佔用成本。採用EDI貿易方式能實
行即時生產和供應,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庫存量,甚至實現
零庫存。例如,美國通用電器公司(GE)自採用EDI方式
後庫存已由3O天降至3天;第三,降低了采購成本。採用
EDI貿易方式,可在網上進行商品采購,不僅能達到物美
價廉的目的,還減少了相關通訊費用。例如,美國杜邦公
司花費120美元完成一項傳統采購,用EDI方式僅須5至
lO美元。第四,EDI方式減少了因紙單證出錯、遺失而補
救的費用。據香港國際貿易電腦服務有限公司的資料顯
示,採用EDI貿易方式可降低其費用約4O 。由於EDI應
用軟體具有自查功能,對信息源上的數據輸入錯誤可及早
查改,從而減少了補救費用。
(五)EDI貿易方式優化了運作機制,提高了管理效
率。首先,它優化了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EDI的應用
使經營管理中的各項信息的管理、統計分析和保存實現
了計算機一體化,從而使機構和人員更加精練。其次,
優化了企業的營運機制。EDI的應用加快了內外信息
的交流,增強了進出口貿易的磋商、簽約和履行過程中
各項流程的辦事效率。例如,新加坡建立了全國經貿網
後,報關時間從3天降為15秒,由此為政府每年節省資
金約1O億美元。
(六)EDI優化了企業的經營決策。EDI貿易方式具
有快捷、信息量大的優點。運用有關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可為企業決策提供更科學的依據,增強決策的正確性。
二、EDI的構成
EDI是人類信息技術發展給傳統貿易方式帶來的新
的變革,主要由EDI的報文標准、軟體和硬體構成。
(一)EDI報文標准
為了使計算機應用系統之間能夠直接對話,接受方
的電子數據處理系統必須能自動識別處理通過EDI網
絡收到的數據,應採用發送方與接受方的計算機都能識
別的通用語言。由此產生了EDI報文標准。
EDI標准就是一套計算機應用系統之間進行信息交
換所應遵守的共同規則。從EDI報文標準的發展史看,
最早應用EDI的企業採用自己的專用標准,以後逐步發
展為行業標准和國家標准,現在則進人了開發和推廣國
際報文標準的階段。目前,EDI國際標准主要有兩大主
流體系:一是美國的ANSⅨ12標准,其主要適用於北美
國家;二是聯合國的 EDIFAGT標准,主要在歐洲和
亞洲國家使用。
(二)EDI軟體
EDI軟體主要將發送方與接受方之間的信息譯成報
文標准格式,以供傳輸交換。它主要有三類:
1、轉換軟體。該功能是將原有計算機系統文件轉
換為翻譯軟體能夠理解的平面文件(FI。 II ),或將
翻譯軟體接收來的平面文件轉換成計算機系統中的原
有文件形式。
2、翻譯軟體。它的作用是將平面文件和接收到的
EDI報文標准格式進行互譯,並具有指導數據的傳輸,保
證傳輸的正確和完整的功能。
3、通信軟體。它是將EDI報文標准格式文件的外
層加上通信信封,送到EDI系統交換中心的郵箱,再從
EDI系統交換中心內將接收到的文件取回。
(三)EDI硬體
EDI硬體設備主要是計算機、數據機、電話線和
通信網路。通信網路是實現EDI電子信息傳輸的基本
條件。EDI的通信方式主要有:
1、點對點(I)]rP)。
2、增值網(Ⅵ )。增值網是通過專門的網路服務
商提供用戶之間的數據交換。
3、網際網路( ]rI NI )。網際網路具有成本低、覆蓋
面廣,並能對不同數據格式進行自動轉化等特點,為EDI
創造了一個完善的應用軟體平台,使得基於網際網路EDI
能迅速成為全球性的貿易工具。
三、EDI在外貿單證實務中的應用
(一)EDI貿易方式的工作流程
現以出口企業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發送出境貨物
報驗單的實例來介紹整個流程1、發送方生成原始報文
數據的發送方(出口企業)在自己的計算機應用系
統中,對來自於資料庫或輸人的數據進行數據的編輯處
理,生成原始單據格式的報文。
2、進行數據映射
發送方(出口企業)使用EDI映射軟體,將原始數據
格式轉換為中間文件。中間文件是擁護端格式文件與
EDI標准報文之間的介面文件,它的應用使EDI中心和
用戶可直接進行數據轉換。
3、進行數據翻譯
發送方(出口企業)應用翻譯軟體,將中間文件轉換
為EDI標准格式報文。
4、發送方對報文加封
發送方(出口企業)的計算機應用系統自動在報文
外層加上通信交換信封。
5、發送E£Ⅱ報文
發送方(出口企業)通過通信軟體將標准格式文件
發送到增值服務網路或直接傳給對方。
6、接收方收到EDI報文後進行數據翻譯
接收方應用翻譯軟體將EDI標准格式報文轉換成
中間文件,最後生成接收方計算機應用系統能夠處理的
文件格式。
7、接收方應用系統進行數據處理
接收方對收到的報文,使用計算機應用系統進行收
閱處理。
(二)EDI貿易方式的操作流程
以海關、#btr-管理局、銀行和出口企業的出口收匯
核銷為業務背景,EDI貿易方式的操作流程如下:
圖1 出口收匯核銷業務的EDI操作流程
出口收匯核銷手續的辦理過程如圖1所示,其中:
1、出口企業從外匯管理局領取以注有編號的空白
核銷單。
2、出口企業在裝運前,將註明報關編號的核銷單連
同有關報關單證交海關,辦理出口報關手續。
3、海關將貨物出運後的結關單據發送給外匯管理局。
4、出口企業憑整套結匯單據通過收匯銀行向進口
商收取貨款。
5、收匯銀行收到進口商的付款後,向出口企業和外
匯管理局發送結匯水單,通報收匯情況。
6、出口企業收到貨款後,向Pb~r-管理局辦理出口收
匯核銷申請。
7、外匯管理局根據出口企業核銷申請,憑銀行的結
匯水單對海關放行的出口貨物進行收匯核銷。核對無誤
後,向出口企業發送出口收匯核銷證明。
綜上所述,相對於傳統的國際貿易方式,EDI貿易方
式具有更強大的競爭優勢。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年中,
基於網際網路的EDI國際電子商務將成為我國對外經濟
貿易的重要方式。外經貿行業只有重視EDI的應用,建
立硬體設施完善、人員素質良好的EDI應用系統,才能
獲得競爭優勢和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