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濾法提取蒜氨酸
❶ 蒜氨酸的概述
蒜氨酸(alliin,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亞碸)。佔大蒜乾重的0.6%-2%。
蒜氨酸的發現及功效
1944年美國化學家卡巴里特等人進行了頻譜分析,使用當時的最新技術,在沒有受到損傷的大蒜的組織中,發現包含著一種無味無臭的硫化物。但是將大蒜切開或者損壞後,就會產生另一種化合物,這種被命名為蒜素的化合物擁有獨特的刺激性臭味和超強的殺菌能力,還容易發生化學性變化,化學家們成功地提取了該化合物。受到該研究成果的影響,瑞士的諾貝爾獎得主化學家斯特魯和澤伊貝克兩人於1951年,發現了一種能產生蒜素的氨基酸—蒜氨酸和能將蒜氨酸轉換成蒜素的蒜氨酸酶。生蒜中原來存在的是無臭的蒜氨酸和分解蒜氨酸用的蒜氨酸酶,這兩種物質之間通過薄細胞膜隔開分別存在著。但是生蒜遭到損壞後,細胞膜破裂,這兩種物質碰在一起發生了化學反應,蒜氨酸被蒜氨酸酶分解後生成蒜素這種擁有特殊氣味的化合物。人們最早對蒜氨酸的葯效的發現只是它的抗菌、殺菌作用,一直以來都是經驗性的利用它來治療各種疾病、感染症等。1930年,德國的科學家雷萬等人通過實驗發現即使是五萬分之一濃度的大蒜的稀釋液,也能對傷寒菌、大腸桿菌等有強大的殺菌作用。施拜察博士的報告中也提到在一些非洲的醫院,經常利用大蒜來治療霍亂、傷寒病。但是,蒜素非常不穩定,在空氣中極容易被迅速分解,會變化成大蒜揮發油的主要成分硫化烯丙基類(二烯丙基二硫醚等)、硫醇類有機硫化物,產生讓人不舒服的氣味。最後,全部分解後生成的多硫化物並沒有什麼葯效,也沒有任何氣味。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以蒜氨酸為代表的大蒜含硫氨基酸具有獨特的葯理活性。長期服用在降血脂、提高身體免疫力、殺菌、抑菌、抗感冒、抗衰老、促進血液循環、防癌抗癌等方面功效顯著。它對危害人類的多種病原菌有抑殺作用,是天然的植物殺菌素,它對致病的葡萄球菌、化膿性球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結核桿菌、白喉桿菌、碳蛆桿菌、枯草桿菌、副傷寒桿菌、腦膜炎及雙球菌、霍亂弧菌、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許蘭黃癬菌等,都有明顯的抑菌和殺菌作用;對不少細菌性、真菌性和原蟲性感染,均有治療和預防價值,在生物醫葯研究開發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被世界醫學界稱為「二十一世紀在天然食葯物領域中的最偉大神奇發現之一」。近幾年來大蒜中的這一極性單體-蒜氨酸引起了各國學者的高度重視。
❷ 埃樂欣葯業運用了種工藝實現了蒜氨酸的產量,並將濃度提高到世界頂尖
蒜氨酸的功效與作用 蒜氨酸是從大蒜中提取的一種含硫氨基酸,具有抗炎、殺菌、抗腫瘤、抗糖尿病、保肝等
❸ 植物蛋白質的提取方法
植物蛋白質的提取方法基本上有這幾種:鹽析法、有機溶劑法和等電點法。
1、鹽析法
原理:鹽析法是指在葯物溶液中加入大量的無機鹽,使某些高分子物質的溶解度降低沉澱析出,而與其他成分分離的方法。鹽析法主要用於蛋白質的分離純化。常作鹽析的無機鹽有硫酸鈉、硫酸鎂、硫酸銨等。
2、有機溶劑法
原理:機溶劑引起蛋白質沉澱的主要原因是加入有機溶劑使水溶液的介電常數降低,因而增加了兩個相反電荷基團之間的吸引力,促進了蛋白質分子的聚集和沉澱。有機溶劑引起蛋白質沉澱的另一種解釋認為與鹽析相似,有機溶劑與蛋白質爭奪水化水,致使蛋白質脫除水化膜,而易於聚集形成沉澱 。
3、等電點法
原理:在等電點時,蛋白質分子以兩性離子形式存在,其分子凈電荷為零(即正負電荷相等),此時蛋白質分子顆粒在溶液中因沒有相同電荷的相互排斥,分子相互之間的作用力減弱,其顆粒極易碰撞、凝聚而產生沉澱,所以蛋白質在等電點時,其溶解度最小,最易形成沉澱物。
等電點時的許多物理性質如黏度、膨脹性、滲透壓等都變小,從而有利於懸浮液的過濾。
❹ 馬海樂的學術
主持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項、公益性行業科技、省部級課題等各類科研項目50餘項,其中在研課題10項(國家級5項、部省級4項、市廳級1項)。
在研科研項目如下:
1. 國家863計劃課題:高生物利用度蛋白制備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2013AA100203),主持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蛋白質掃頻超聲預處理促進其酶解反應的機理及控制機制研究(31071502),主持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脈沖強磁場作用下食源性致病菌細胞凋亡及其生物學窗效應發生機制研究(31271966),主持
4. 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技專項:長江流域等三區域稻穀儲藏技術設施研究與示範(201003077),主持
5. 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技專項「大宗糧食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研究與示範」子課題:麥胚油提取和麥胚多肽制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201303071),主要參加
6.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功能性肽產品的創制與應用」子課題:油脂餅粕功能性肽產品高效創制與應用(2013BAD10B03),主要參加
7.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珍稀真菌高值利用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子項:桑黃菌的超聲輔助發酵技術及裝備(2012BAD36B05),主要參加
8. 江蘇省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高品質稻穀紅外輻照殺蟲防霉技術及裝備開發(SEZ201200380),主要參加
9. 江蘇省蘇北科技發展計劃:大蒜混菌固態發酵技術研究及其產品開發(BN2012042),主要參加
10. 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農業部分:大蒜降血壓功能因子超聲酶法制備關鍵技術研究(BE2012393),主要參加
11. 江蘇省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高品質稻穀紅外輻照殺蟲防霉技術及裝備開發(SEZ201200380),主要參加
12. 江蘇省蘇北科技發展計劃:超聲波輔助制備芝麻降血壓肽關鍵技術的開發(BC2012421),主要參加
13.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重大項目:多頻順序超聲強化蛋白酶解反應及其機制研究(12KJA550001),主持
14.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大蒜活性因子制備關鍵技術及裝備研製(CX(12)3084),主持 10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1項成果獲得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優秀項目獎;1門課程獲得國家精品課程。
獲獎的科研項目如下:
1. 農產品加工多模式超聲波系列設備創制及其應用研究,2013年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一
2. 功能多肽酶法高效制備關鍵技術研究及其超聲輔助酶解裝備創制,2013年獲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3. 蜂膠功能因子超臨界CO2萃取技術的產業化研究,2009年獲第四屆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優秀項目獎,排名第一
4. 蜂膠有效成分超臨界CO2萃取及其產品的功能學評價研究,2005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5. 天然VE的超臨界CO2萃取與濃縮的試驗研究,2003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一
6. 螺旋藻酶解技術及其應用研究,2001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一
7. 小麥胚芽有效成分的超臨界CO2萃取與利用,1999年獲國家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一
8. 食品功能因子的超臨界CO2萃取及技術集成,2007年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優秀獎,排名第一
9. 農產品品質無損檢測技術的研究及應用,2006年獲國家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五
10. 農產品品質的無損檢測新技術及裝備研究開發,2006年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排名第五
11. 多信息融合農畜產品品質無損檢測技術研究及智能識別,2006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四 1.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工程能力的提高與國際化視野拓展,2013年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2
2.食品加工機械與設備,2012年獲得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排名第1
3.食品加工機械與設備,2008年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排名第1
4.食品加工機械與設備,2008年獲得江蘇省精品課程,排名第1
5.強化食品專業學生工程化能力培養的創新與實踐,2007年獲江蘇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1
6.「創造學」教學與創造教育的實踐,2000年獲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4
7.食品加工機械與設備,2008年獲江蘇大學一類精品課程,排名第1
8.食品加工機械與設備,2008年獲江蘇大學第四屆多媒體課件競賽二等獎,排名第1
9.食品加工機械與設備,2004年獲江蘇大學校級優秀課程,排名第3 1. 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玉米多肽制備關鍵技術產業化及多肽飲料的開發(2010GB2C100158),2012年結題,技術主持
2. 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米糠全價利用關鍵技術(2009DFA32000),2012年結題,子課題主持
3. 科技部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計劃:基於蒜素生成控制技術的蒜片加工及產品開發研究(2009GJC10034),2012年結題,技術主持
4.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超聲波輻射下蛋白質可酶解性與其分子構象的關系研究(200802990010),2012年結題,排名第一
5. 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油脂餅粕功能多肽生產關鍵技術及其產品開發(BA2008100),2013年結題驗收,技術主持
6. 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農業部分:紫菜蛋白多糖多頻脈沖超聲輔助提取技術研究及產品開發(BE2009368-1),2011年結題驗收,排名第一
7. 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農業部分:麥胚降血壓肽制備關鍵技術的放大及麥胚多肽香醋的開發研究(BE2010384),2012年結題驗收,子課題主持
8. 蘇北科技發展專項資金:蒜氨酸和蒜氨酸酶的雙頻超聲提取與超濾制備技術研究,2012年結題驗收,技術主持
9. 國家863計劃:基於脈沖多頻模式超聲輔助酶解和酶膜耦合的麥胚降血壓肽制備技術研究,2010.11通過驗,排名第一
10. 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食品高效分離制備技術與設備」子項:高純度功能肽制備集成技術研究,2010.11通過驗收,排名第一
11. 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食品非熱加工技術與設備」子項:強磁場設備與強磁場技術研究,2010.9通過驗收
12.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食用菌功能成分提取分離及高效利用技術」子項:提取設備研製及提取技術研究,2010.11通過驗收
13. 江蘇省農業科技支撐計劃:多功能農產品多頻脈沖超聲精深加工設備的研製與應用研究,正在准備驗收,排名第二
14. 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超聲波輻照下蛋白質可酶解性與其分子構象的關系研究,2010.7通過驗收
15. 江蘇省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利用米糠制備環保型天然粘合劑的研究,2010年通過驗收
16. 江蘇省富民強縣工程:白蘿卜的綜合利用加工技術,2010年通過驗收
17. 鎮江市國際合作項目:發酵食品糟粕的分級乾式厭氧發酵制備生物能源技術,2010年通過驗收
18. 美國Rice Research Board:RICE UTILIZATION AND PRODUCT DEVELOPMENT-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Polypeptides from Rice Protein,2008.12通過驗收,2009.12連續資助通過驗收,第二主持
19. 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脈沖多頻超聲輔助酶解法制備麥胚降血壓肽技術研究,2008年6月通過驗收
20. 鎮江市工業科技攻關項目:醋糟-動物糞便分級乾式厭氧發酵制備生物氣的研究(GY2007002),2009.12通過驗收,排名第一
21. 鎮江市國際合作項目:基於厭氧分級快速發酵的稻草生物轉化技術(GJ2007010),2009.12通過驗收
22. 鎮江市工業科技攻關:小麥胚芽降血壓肽酶-膜耦合反應技術的研究(GY2006004),2009.12通過驗收
23. 江蘇省農業攻關項目:米糠降血壓肽酶-膜耦合反應技術的研究(BE2005326),2007年教育部技術鑒定,排名第一
24. 江蘇省農業攻關項目:雙低油菜多肽的超聲促進酶解制備技術研究(BE2005336),2007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技術鑒定,排名第一
25.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小麥胚芽降壓肽結構鑒定、合成及其功能特性研究(BK2004065), 2007年江蘇省科技廳技術鑒定,排名第一
26. 江蘇省農業攻關項目:山葯糖蛋白的脈沖超聲輔助提取及其功能特性研究(BE2004346),2006年江蘇省科技廳技術鑒定,排名第一
27. 江蘇省高技術研究項目:紫菜降血壓肽制備技術研究(BG2003319),2005年江蘇省科技廳技術鑒定,排名第一
28. 江蘇省高技術研究項目:紫菜蛋白與多糖的脈沖超聲輔助萃取技術研究,2005年江蘇省科技廳技術鑒定,排名第一
29. 江蘇省農業攻關項目:無花果殘渣中活性物質的提取與利用研究(BE2002336),2005年江蘇省科技廳技術鑒定,排名第一
30.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麥胚降壓肽制備技術及其功效研究(BK2004065),2005年江蘇省科技廳技術鑒定,排名第一
31. 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新世紀學科帶頭人基金:高強度脈沖磁場殺菌的試驗研究, 2004年江蘇省科技廳技術鑒定,排名第一
32. 江蘇高校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蜂膠有效成分的超臨界CO2萃取及其產品的功能學評價研究(JH01-059),2004年江蘇省科技廳技術鑒定,排名第一
33. 江蘇省農業攻關項目:大蒜素微膠囊化與大蒜凍乾粉生產技術的研究(BE2001517),2003年江蘇省科技廳技術驗收,排名第一
34.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天然VE的超臨界CO2萃取與濃縮的試驗研究(BK99112),2002年江蘇省科技廳技術鑒定,排名第一
35. 企業委託:系列雞蛋牛奶液體飲料制備技術的研究, 2001年甘肅省科技廳技術鑒定,排名第一
36. 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小麥胚芽中生理活性物質的超臨界流體萃取和精餾機理(97029901), 2001年江蘇省科技廳技術鑒定,排名第一
37. 江蘇省科委科技興海項目:超臨界CO2提純魚油中生理活性組分的產業化研究(BL98302),2001年江蘇省科技廳技術鑒定,排名第一
38. 企業委託課題:螺旋藻酶解技術及其應用研究, 2000年江蘇省科委技術鑒定,排名第一
39. 企業委託課題:小麥胚芽有效成分的超臨界CO2萃取與利用, 1998年江蘇省科委技術鑒定,排名第一
40. 企業委託課題:螺旋藻飲料的開發研究, 1998年江蘇省科委技術鑒定,排名第一
41. 陝西省農業機械管理局:5TH-940型花生摘果機的研製, 1987年陝西省農業機械管理局技術鑒定,排名第二
42. 陝西省農業機械管理局:6BH-500型花生剝殼機的試驗與設計, 1987年陝西省農業機械管理局技術鑒定,排名第四
43. 陝西省農業機械管理局:6BH-350型花生剝殼機的試驗與設計, 1986年陝西省農業機械管理局技術鑒定,排名第四 申請發明專利67項、其中32項發明專利授權。
部分授權的發明專利包括:
1. 一種紫菜蛋白質與多糖產品及其超聲輔助提取的方法, ZL200510038533.X,排名第一
2. 一種無花果果渣中抗癌活性部位的提取分離方法, ZL200510038531.0,排名第一
3. 利用酶-膜耦合技術制備紫菜降血壓肽的方法及其用途, ZL200510038532.5,排名第一
4. 一種基於超聲波預處理的紫菜多肽的制備方法, ZL200610097286.5,排名第一
5. 一種麥胚蛋白降壓肽脫鹽工藝, ZL 200610038712.8,排名第一
6. 一種利用超聲波改善小麥胚芽蛋白性能的方法, ZL 200810235769.6,排名第一
7. 基於脈沖超聲波技術的油菜籽蛋白水解肽制備方法及用途, ZL 200810235780.2,排名第一
8. 一種復合澄清果蔬汁飲料產品及制備方法, ZL 200810023407.0,排名第一
9. 具有降血壓功能的玉米黃粉蛋白水解物的制備方法及用途, ZL200810235767.7,排名第一
10. 一種制備葵花籽粕蛋白水解肽的新方法及用途, ZL 200910184593.0,排名第二
11. 連續酶解與超濾分離偶聯制備麥胚蛋白ACE抑制肽的方法, ZL 200910030017.0,排名第一
12. 葡萄籽提取物的雙頻超聲輔助提取方法及作為脂肪酶抑制劑的應用, ZL 201010188415.8,排名第一
13. 一種超聲輔助酶解制備燕麥降血壓肽的方法, ZL 201010188418.1,排名第一
14. 蜂膠超臨界CO2萃取物GC-MS指紋圖譜及構建方法, ZL201010548519.5,排名第一
15. 掃頻模式的脈沖多頻超聲波生物加工裝置、方法及其應用, ZL 200910212707.8,排名第一
16. 表達多活性肽的工程菌及制備混合多肽的方法, ZL 201010546991.5,排名第二
17. 一種馬鈴薯渣資源化開發利用新方法, ZL201010253295.5,排名第一
18. 梯度稀釋補料酶膜耦合反應及用於魚鱗膠原蛋白多肽制備, ZL 201010253292.1,排名第一
19. 芝麻粕與大豆粕聯合生產無鹽復合氨基酸粉的方法, ZL 201010521501.6,排名第二
20. 適用降血壓肽工程菌的培養基, ZL201010547004.3,排名第一
21. 不補料酶解-膜分離耦合制備魚鱗膠原蛋白抗氧化肽的方法, ZL 201010188410.5,排名第一
22. 一種提高蛋白酶利用效率的方法, ZL 200810235768.1,排名第一
23. 一種大蒜蛋白酶解物系列產品及其用途, ZL 200410014936.6,排名第一
24. 超臨界流體萃取復合微波輔助萃取分離蜂膠有效成分的方法, ZL 02 1 37946.7,排名第一
25. 雞蛋豆奶液體飲料, ZL 00 1 12396.3,排名第一
❺ 大蒜油的提取工藝
大蒜油的提取工藝主要有:水蒸氣蒸餾法、溶劑萃取法、超臨界萃取法及超聲、微波輔助提取等。 其原理是將水蒸氣通入不溶於水或難溶於水但具有一定揮發性的有機物質中( 大蒜油具有一定揮發性),使該有機物在低於100 ℃的溫度下隨水蒸氣一起蒸餾出來,再經進一步分離獲得較純物質。本法的一般工藝流程為:大蒜去皮→洗凈→加水搗碎→酶解→水蒸氣蒸餾→油水分離→大蒜油。
水蒸氣蒸餾法具有設備簡單,成本低、穩定性好等特點,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因發酵和蒸餾溫度相對較高,蒜氨酸酶的活性下降,大蒜素有損失,使出油率較低。而且所得的蒜油有一股熟味,不夠清新。 微波是一種頻率范圍在300 MHz~300 000 MHz 的電磁波,極性分子在微波電場的作用下,以每秒24.5億次的速率不斷改變其正負方向,使分子高速的碰撞和摩擦而產生高熱。為加快大蒜素的浸出速度並提高浸出效率,不少研究者採用微波輔助提取的手段,結果表明效果顯著。
❻ 大蒜精的提取技術
據了解,大蒜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約占其重量15%左右,粗纖維佔15%、水分佔70%左右,其中大蒜油約佔0.24%~0.3%。大蒜油的主要成分為85%的S-烯丙基蒜氨酸、2%丙基蒜氨酸和13%的S-丙基蒜氨酸等,這些物質在室溫下即會發生分解,降解成各種含硫的有機化合物,形成大蒜特殊氣味,主要是二烯丙基硫醚、烯丙基甲基三硫醚、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和烯丙基甲基硫醚等30餘種含硫有機物。在提取大蒜油後的大蒜廢渣還可以提取大蒜精,用於食品、飲料和化妝品的添加劑;大蒜精提取後的廢渣進行有效處理,還可以作為飼料添加劑等,因此進行有效的綜合利用,為大蒜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可靠的保證。生產廠家統計每噸大蒜油可以消耗大蒜200~300噸,並能副產100噸大蒜精(粉)。
目前國內大蒜油萃取主要採取傳統水蒸汽蒸餾法,其主要生產工序有使用優質麻油做溶劑、融取大蒜素而製成,其間經過篩選、浸泡、去皮、大漿、液化、恆溫、離心、蒸餾、過濾等多道工序制備。該法工序繁雜,而且需適當溫度,極其容易損失有效的活性成分。目前國內開發出的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大蒜油的技術,已經取得突破,可以實現工業化生產。具體工藝過程為,在一個具有冷卻器、預加熱器和加熱器的系統中,將一定量大蒜裝入萃取器中,然後開啟二氧化碳鋼瓶,二氧化碳由加壓泵抽出,經過預加熱器加熱到所需溫度後進入萃取器,萃取後物質經過分離器分離。經過研究發現適宜的萃取壓力為16MPa,萃取溫度為35攝氏度為宜;最佳萃取時間為3h。目前國內沈陽化工研究院、蘭州大學應用有機國家重點實驗室、南昌大學北區中德聯合研究所等單位均對該技術進行大量研究與探討。
一般萃取後的大蒜油,制備成膠丸劑供應市場,在制備成膠丸過程中可以添加多種維生素、礦物質離子、煙酸等,既起到保護大蒜油穩定的效果,又使得膠丸營養更豐富,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經過提取大蒜油後的大蒜顆粒中其他營養成分不受破壞,其他營養成分均能很好的保存下來,可以用於制備大蒜精或粉。據有關資料報道,年加工100噸大蒜,可以生產50萬板膠丸,副產品是無臭的大蒜精或粉;設備投資約為200萬元,廠房面積500平方米,年產值約為1000萬元。
隨著國內大蒜油提取與應用逐漸開展,國內也開始掀起大蒜油的熱潮,在許多大型商場保健食品櫃台和葯店能看到多種規格和品牌的大蒜油商品在銷售,而且國內主要大蒜油商品在銷售,而且國內主要大蒜產地河南和山東也有許多企業希望與有關部門合作合資開發大蒜油、大蒜精項目。
彭州南方石油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投資4500萬元,在德陽中江縣工業集中發展區征地100畝,新建大蒜精深加工廠。項目計劃明年2月底前竣工投產,預計年產值上億元,創利稅3000萬元。
天然大蒜精濃縮丸 Garlic Oil Concentrale
天然濃縮大蒜精,由新鮮大蒜,冷凍乾燥經高科技純化精煉成,臨床實驗證明,其主要成份為不飽和脂肪酸,經常食用大蒜可通五臟、健脾胃、去寒濕,解瘟疫。對預心血管、動脈硬化有較好的幫功,也可強化循環系統,有助降低膽固醇及脂肪,具有抗炎、感染增強免疫力,達到保溫清血及腸道雜物,長期服用可改善體質。
服用方法:每日3-6粒,飯後服用。
❼ 一噸大蒜能提取多少大蒜素
我國是大蒜的主產國之一,年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1/4,日本及東南亞市場80%的大蒜是從我國進口。一直以來我國多以鮮蒜銷售為主,深加工產品少,經濟效益相對較低。國外,尤其美、英、日等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大蒜的深加工,尤其現代醫學的發展,揭示了大蒜具有重要的葯理活性以來,大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研製開發大蒜製品成為一種潮流,目前對對大蒜的開發利用,從針劑、片劑、粉劑到膠囊等用於臨床已取得顯著療效。隨著社會發展、疾病更新、醫療發展,大蒜在人類的發展中體現了它的價值,從出口大蒜頭到加工成蒜片、蒜醬、蒜粉,又發展到提取大蒜精油、大蒜素出口,大蒜深加工事業方興未艾。近年來隨著超臨界CO2萃取技術的發展,大蒜精油、大蒜素的提取已成為大蒜加工的一個熱點,大蒜具有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
大蒜含有30多種風味物質,主要為含硫化合物,並以二烯丙基三硫、二烯丙基二硫、甲基烯丙基三硫、甲基烯丙基二硫和烯丙基硫為主。完整大蒜沒有臭味,但大蒜受到外力作用(擠壓、食用、破碎或切分後),大蒜細胞破裂,在微量溶解氧的存在下,蒜氨酸在蒜氨酸酶的作用下形成大蒜素,同時釋放出特殊的蒜臭味,這就是完整的大蒜沒有蒜臭味而食用大蒜時有蒜臭味的原因。大蒜素非常不穩定,當蒜氨酸轉化為大蒜素後,大蒜素存在的時間很短,在蒜氨酸酶的作用下,大蒜素進一步降解成各種風味物質。因此,大蒜素提取、保藏非常困難。
大蒜辣素約佔大蒜的0.18%~0.5%,是大蒜的新鮮風味所在,一般以它的含量表示蒜油的品質。大蒜素是極不穩定的有機硫化物,易降解,常溫下(20℃)經過20h後幾乎遭到完全分解,受熱分解更快。目前,提取蒜油的方法主要是採用水蒸汽蒸餾法、溶劑浸出法和超臨界CO2(CSF-CO2)萃取法,其中以超臨界萃取的大蒜素穩定性最好,得率最高,品質最優。
2.工藝技術
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提取、分離技術,也是「十五」期間重點推廣的高新技術之一。與常規的溶劑提取相比,具有操作條件溫和、無溶劑殘留、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料的有效成分等優點,被廣泛地應用於食品領域,用於提取、制備各種高附加值的食品。該項目以大蒜為原料,採用乙醇浸出與超臨界CO2提純相結合的方法提純大蒜素,保持了兩者原有長處而迴避了它們的短處,可以實現大蒜素的超臨界CO2連續萃取提純操作。工藝技術如下。
(1)乙醇提取蒜液。大蒜頭去皮、切片,乙醇浸泡、分離出乙醇蒜液,作為超臨界CO2萃取的原料。乙醇蒜液含1.2~2.2mg大蒜素/ml。
(2)超臨界CO2提純大蒜素。將乙醇蒜液由液體泵加入萃取釜,來自鋼瓶的CO2由高壓計量泵送至萃取釜提取大蒜素,然後按順序通過一級減壓閥、閃蒸釜、二級減壓閥,回收CO2,萃取結束後,分別從萃取釜和閃蒸釜中取出萃取殘液和大蒜素。採用乙醇浸提與超臨界CO2萃取相結合的技術萃取大蒜素,提取率可達到92%以上,大蒜素純度達84%,與新鮮蒜汁相當,因此,採用超臨界CO2提取工藝可使萃取物保持大蒜原有新鮮風味和葯用成份。
3.投資估算及經濟效益
年產250kg大蒜素(50%),總投資10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600萬元,流動資金400萬元。若僅以大蒜素半成品出售,不加工成膠囊,年產值約5000萬元左右,利稅約3000萬元。
❽ 洋蔥中蒜氨酸酶的提取方法
用簡單有點不科學的方法說就是大蒜跟空氣接觸氧化了這是我個人的見解下面是專家的意見大蒜綠變機理 大蒜綠變的過程和機理鮮有報道,根據luckes的研究,大蒜綠變的主要物質之一是S-1-丙烯基-L-半胱氨酸亞碸,而結合對洋蔥紅變的研究結果,推斷大蒜綠色素的形成的過程可能為: 大蒜 ↓ 打破休眠 ↓ 反式-(+)-S-(1-丙烯基)-L-半胱氨酸亞碸(PECSO) 很快↓蒜酶(alliinase) 色素中間體(color developer) 很慢↓+游離氨基酸(free amino acid) 色素前體物(pigment precursor) 慢↓+羰基化合物(carbonyl) 色素(pigment) 1.1 酶 1.1.1 γ-谷氨醯轉肽酶 在蔥屬植物休眠和打破休眠的過程中,γ-谷氨醯轉肽酶的活性變化很明顯。根據對不同休眠期的大蒜中γ-谷氨醯轉肽酶活性的測定,發現γ-谷氨醯轉肽酶的活性差異很大,在已打破休眠的大蒜中此酶的活性很高,而處於休眠期的大蒜中此酶的活性很低。同時,處於休眠期的大蒜蒜泥不綠變,而已經打破休眠的大蒜蒜泥綠變。 低溫儲藏新收獲的大蒜,可使蒜泥變綠,在5℃下儲藏新鮮蒜,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新蒜中的γ-谷氨醯轉肽酶的活性增加,同時所製得的蒜泥綠變加深,γ-谷氨醯轉肽酶的活性與蒜泥綠變變化一致。另一方面,高溫儲藏大蒜,會抑制蒜泥的綠變。當儲藏溫度為35℃時,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蒜中γ-谷氨醯轉肽酶的活性降低,同時所製得的蒜泥綠變減輕,γ-谷氨醯轉肽酶的活性與蒜泥綠變的變化一致。 在蔥屬植物中γ-谷氨醯轉肽酶所催化的反應為: γ-L-谷氨醯-S-脂肪族-L-半胱氨酸(亞碸)+H2O→L-谷氨酸+S-脂肪族-L-半胱氨酸(亞碸) γ-谷氨醯-R+R′→γ-谷氨醯-R′+R(R-氨基酸或其衍生物) 從γ-谷氨醯轉肽酶所催化的反應來看,此酶既可以作為水解酶,又可以起轉移酶的作用,它在較高的pH值(如pH9.5)時起轉移酶的作用,在較低pH值(如pH6.5)時起水解酶的作用。蒜泥的pH值一般在6左右,因此在蒜中,γ-谷氨醯轉肽酶起水解酶的作用。它可使蒜中的某種γ-谷氨肽水解,產生可使蒜泥綠變的前體物質,此物質在休眠的蒜中不存在或含量極少。有研究表明,在不產生綠變的大蒜中,S-1-丙烯基-L-半胱氨酸亞碸(S-1-propeny1-L-cysteine sulfoxide即PECSO)的含量很低,在產生綠變的大蒜中PECSO的含量很高。高溫中儲藏的大蒜中,PECSO的含量很低,而在低溫儲藏的大蒜中,PECSO的含量增加。如將從洋蔥中提取的PECSO添加到不能綠變的蒜泥中,則會使蒜泥變綠,因此γ-谷氨醯轉肽酶與蒜泥綠變有著密切的關系。但γ-谷氨醯轉肽酶的活性受什麼因素的調節以及它是如何作用的,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 1.1.2 蒜酶 鹽酸羥胺是蒜酶的抑制劑,在蒜泥中加入一定量的鹽酸羥胺可以抑制蒜泥的綠變。但鹽酸羥胺對蒜酶的抑製作用是可逆的,在已用鹽酸羥胺抑制綠變的蒜泥中再加入蒜酶,蒜泥又變綠了,這說明在蒜泥綠色素的形成過程中,蒜酶參與了反應。 1.2 色素中間體 將乙醚提取後的蒜泥,在室溫下放置24h,顏色稍微有點綠,而在乙醚提取液中加入純甘氨酸溶液,可形成藍綠色,這說明在蒜泥綠色素的形成過程中,確實也存在著一種無色醚溶性前體物(Color Developer),它是色素形成的重要的中間體。Shannon對蔥泥紅變的研究表明,色素中間體的形成速度很快。而對於蒜泥,在室溫下隨著蒜泥放置時間的延長,用乙醚提取所得的色素中間體,添加甘氨酸和甲醛後形成的紅色素量很快減少,而用乙醚提取後的蒜泥綠色則很快加深。因此在蒜泥色素的形成過程中,色素中間體形成的速度很快,並且隨著蒜泥放置時間的延長,其轉化成的綠色素的量越多。 1.3 氨基酸 取蒜泥的乙醚提取液,分別加入不同的溶液,結果表明在無氨基酸的溶液中沒有發生變化,必須有氨基酸存在才能發生色變,因此在蒜泥綠色素形成的過程中,氨基酸也是必需的,而不同的氨基酸形成色素的程度不同,只有氨基和羰基游離的氨基酸才能形成色素。 1.4 羰基化合物 在蒜泥中加入甲醛,蒜泥可以變紅,而通過紫外可見光的波長掃描,在形成紅色素的同時還有少量的黃色素和綠色素。在蒜泥中加入不同濃度的甲醛,隨著甲醛濃度的增加,蒜泥綠變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