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的特點和兩大標准
❶ 什麼是EDI直接EDI和間接EDI的特點是什麼
EDI,全稱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譯名:電抄子數據交換。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推出使用的國際標准,是指一種為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消息報文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方法,也是計算機可識別的商業語言。例如,國際貿易中的采購訂單、裝箱單、提貨單等數據的交換。
直接EDI和間接EDI的特點:
1、EDI的使用對象是不同的組織之間,EDI傳輸的企業間的報文,是企業間信息交流的一種方式;
2、EDI所傳送的資料是一般業務資料,如發票、訂單等,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
3、EDI傳輸的報文是格式化的,是符合國際標準的,這是計算機能夠自動處理報文的基本前提;
4、EDI使用的數據通信網路一般是增值網、專用網;
5、數據傳輸由收送雙方的計算機系統直接傳送、交換資料,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
6、EDI與傳真或電子郵件的區別是:傳真與電子郵件,需要人工的閱讀判斷處理才能進入計算機系統。
❷ EDI標準是什麼
除 EDI W3C之外 還有
SOAP WSDL UDDI 標准
❸ edi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去除水中的負電荷離子EDI超純水設備選煙台誼和
❹ EDI標準是什麼
我國電子金融結算系統、CA認證體系取得較大進步;以「三金工程」為代表的一系列「金」字工程先後在全國啟動;「九五」末期,國家實施了流通領域電子商務試點示範工程項目和相關的軟科學研究項目,涉及行業電子商務試點工程、典型城市電子商務應用工程以及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發展戰略、標准體系及基礎標准研究等;「十五」期間,國家還安排
了「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技術研究、開發及示範工程」項目;其中,電子商務標准化的重要性已得到國家、地方、行業和企業的普遍共識。隨著網際網路呈幾何級數發展,建立基於XML的電子商務標准體系顯得尤為迫切。
從edi到xml的變遷從60年代初開始,電子化形式的商務活動就已出現。到90年代初、中期,以edi技術為代表的「無紙貿易」風靡全球,並以其高效、快捷、准確、可靠等優勢,成功地應用於大型企業、行業以及有長期業務夥伴關系的用戶之間。在標准化方面,聯合國貿易便利與電子商務中心(un/cefact)和國際標准化組織第154技術委員會(iso/tc154)形成了以un/edifact為核心的國際性edi系列標准。但是,由於edi通常在專用網或增值網上運行,相關的標准選項較多,對參與方的信息化水平要求較高,因而實施edi的前期成本較高,使中小企業難以涉足。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和應用,尤其是xml的產生和發展,一方面,為edi在互聯網上運營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產生了基於互聯網的一系列edi實施方案(如web-edi、e-mail edi、xml/edi、sampl-edi),也促使人們思考如何在互聯網上用電子形式實現企業、政府和消費者三大群體及其間的各種商務活動,而在所採用的技術方面不拘一格,可以用edi,也可以用電子郵件技術、web技術、智能卡技術等;另一方面,推動和促進了xml這一開放性好、靈活性高、功能強大、允許用戶根據需要定義和解釋語義信息的新一代互聯網語言普遍用於電子商務領域。所有這些,對電子商務和基於xml的電子商務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也為中小企業參與電子商務帶來了新的機遇。面對機遇與挑戰,國際標准化組織如iso/iec、itu、un/cefact、w3c、ietf等,分別從不同角度開展電子商務標准化工作。其中iso/iec、itu、un/cefact還共同簽署了電子商務諒解備忘錄(mou),確立包括業務交易劇本、票據格式、業務數據、支撐技術為主要內容的標准化范圍,明確各自主管的標准化領域、范圍和當前進展狀況,明確工作分工與協作流程,以避免重復,強化協調,確保電子商務標准在跨行業應用中的一致性。un/cefact一方面於1998年與國際結構化數據標准組織(oasis)一道共同發起了旨在建立基於xml的電子商務標准技術體制的ebxml活動,得到了iso、iec、w3c、nist等組織和ibm、microsoft等it巨頭的廣泛支持和積極參與。到目前為止,該活動產出了一系列包括ebxml技術體系結構、核心構件、業務過程、注冊系統、消息服務(包括路由、封裝和安全)等在內的技術規范,並有可能通過iso/tc154成為國際標准。另一方面,為增大電子商務標准化成果的可復用性,使之不受各種潛在的諸如xml等新技術的影響,正積極考慮標准化的方法,以使有關成果由依賴於語法向獨立於語法的中性標准過渡。而iso/tc154提出了基於edifact的報文標准向基於xml的報文標准遷移與融合的標准化方法。綜觀國際電子商務標准化現狀和發展趨勢,可以概括地說:從技術體制上看,電子商務標准分為基於edi、基於xml和獨立於語法三種形式;從內容和當前工作重點上看,主要解決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安全保密三大問題,即著重於以互聯網為主要通信設施,以xml為信息描述語言,以商務數據語義、票據格式、業務過程、供應鏈組配、消息服務等為核心內容,並面向特定電子商務應用模式的綜合性標准化解決方案的研製方面。
我國基於XML的電子商務標准啟動
90年代中、後期,EDI在我國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國際貿易、交通運輸、流通領域的應用以及中國商品訂貨系統、中國商品交易中心、虛擬「廣交會」等大型電子商務項目的陸續推出,拉開了中國電子商務的序幕。「首都電子商務工程」的展開和一系列網上超市的出現,標志著中國電子商務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我國在基於EDI的電子商務標准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從1993年起,我國大力開展了EDI標准化工作,編制了《EDI系統標准化總體規范》,開發了UN/EDIFACT中文版,組建了「全國電子業務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成體系地制定和發布了80多個EDI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較完整地建立了我國基於EDI的電子商務標准化體系。
盡管我國已較完整地建立了基於EDI技術的電子商務標准化體系,但由於種種原因,至今尚未從體系的角度全面制定出我國基於XML的電子商務關鍵技術標准,致使在國際有關標准大量出現,而我國又無國家標准可循的情況下,使企業無所是從,不可避免地妨礙著我國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
為此,由中國標准研究中心牽頭的「基於XML的電子商務關鍵技術標准研究」項目近日順利通過國家科技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的審批。項目將從標准技術體制、關鍵技術標准和標準的可持續發展三個角度出發,根據我國電子商務應用和發展對標准化的總體需要,本著與國際接軌,符合國情的原則,在充分借鑒UN/CEFACT和OASIS組織制定的ebXML和UN/CEFACT、ISO/TC154、W3C、IETF等的有關成果的基礎上,汲取其標準的優點,成體系地研究和制定我國基於XML的電子商務基礎性、通用性和關鍵性技術標准。
❺ EDI的特點有哪些是什麼
電子數據交換(抄EDI)簡單地說就襲是企業的內部應用系統之間,通過計算機和公共信息網路,以電子化的方式傳遞商業文件的過程.
換言之,EDI就是供應商、零售商、製造商和客戶等在其各自的應用系統之間利用EDI技術,通過公共EDI網路,自動交換和處理商業單證的過程.
❻ 2、什麼是EDI說明其特點和構成要素。
答:EDI就是標准商業文件在企業的計算機系統間的直接傳輸。
特點:雙方各版有自己的權計算機系統,能發送、接收並處理符合約定標準的交易電文的數據信息。雙方計算機之間有網路通信系統,信息傳輸則是通過該網路通信系統實現的,無需人工干預和介入。
構成要素:數據標准,EDI軟體及硬體,通信網路。
❼ EDI的特點
EDI的主要優點有
1、降低了紙張文件的消費。
2、減少了許多重復勞動,提高了工作內效率。
3、使得貿易雙方能夠容以更迅速、有效的方式進行貿易,大大簡化了訂貨過程或存貨過程,使雙方能及時地充分利用各自的人力和物力資源。
4、可以改善貿易雙方的關系,廠商可以准確地估計日後商品的需求量,貨運代理商可以簡化大量的出口文書工作,商業用戶可以提高存貨的效率,提高他們的競爭能力。
(7)edi的特點和兩大標准擴展閱讀:
EDI作用:
1、EDI標準保證了計算機網路自動傳送和計算機自動處理文件及數據得以實現。
2、EDI標准也保證了網路傳輸全程實現審計跟蹤,這樣大大提高了商業文件傳送的透明度和可靠性。所謂的審計跟蹤,就是報文在交換過程中,系統自動對報文的接收時間、報文大小。
收件人、投遞時間和收件人讀取時間等均作詳細的記錄和存檔,以便該報文發生差錯或丟失時,可應要求重構和重發,在發生糾紛時提供舉證服務。
3、標准化的EDI格式轉換保證了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的各種商業文件(如單證、回執、載貨清單、驗收通知、出口許可證、原產地證等)得以無障礙電子化交換,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子數據交換
❽ EDI標准分為哪兩大類每一類包括哪些標准
常見的EDI標准有EDIFACT和ANSI X12,前者多用於歐洲地區,包括的業務類型有DELFOR、DESADV、INVOICE、ORDERS等;專後者用於美國屬,包括的業務類型有850、856、810、846、997等。
❾ EDI技術的優點
1、出水水質具有最佳的穩定度。
2、能連續生產出符合用戶要求的版超純水。
3、模塊權化生產,並可實現PLC全自動控制。
4、不需酸鹼再生,無污水排放。
5、不會因再生而停機。
EDI是傳統離子交換混床工藝的最佳取代技術。EDI 的出現是水處理技術的一次革命性的進步,標志著水處理工業全面跨入綠色產業的行列。它把傳統的電滲析技術和離子交換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連續製取高品質純水,但無需使用酸鹼,徹底擺脫了酸鹼消耗、化學廢液污染等的問題,從而真正實現了清潔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