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微生物污染治理
1. 你好,我想請教下。我們廠是用二級反滲透制水,電導率合格,但是微生物一直超標,有什麼辦法解決嗎
這種問題是二級反滲透的疑難雜症之一很難解決,一般的反滲透裝置版是透不過微生物權的,最好的解決辦法為:
1、由二級反滲透出水口開始,進行後面管路的消毒然後在檢測下微生物。
2、重新更換二級反滲透出水到純水箱的管路,然後在進行鈍化、清潔、消毒。這種方法效果最好不過需要投資,麻煩點
2. 陶氏膜8寸膜中的微生物污染怎麼處理
一般來講,防治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氯化殺菌、臭氧殺菌、紫外線殺菌等。
氯化殺菌:氯氣能夠使微生物失去活性,從而避免生成生物膜,造成污染的惡化。氯氣的殺菌效率取決於濃度、水的PH值以及反應時間。一般來講,余氯濃度要維持在0.5~1.0mg/L以上,反應時間為30分鍾,PH值保持在4-6之間為佳。所以,在氯化殺菌後,要對水質進行脫氯處理。
臭氧殺菌:臭氧是一種幾乎可以殺死所有細菌的物質。臭氧在水中發生還原反應,產生具有強氧化作用的單體原子氧,可瞬間分解水中有機物,殺死微生物。但是臭氧也會對反滲透系統造成損害。所以,一般不建議使用臭氧殺菌消毒。
紫外線殺菌:254nm的紫外線能夠很好地去除水中的細菌。但是,由於濁度、色度、膠體及有機物都會減弱紫外線的作用,所以,建議將紫外線殺菌置於預處理之後。
3. 微生物在治理環境污染方面有哪些應用
1 微生物技術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1.1 固定化微生物技術
眾所周知,用物理的方法(如打撈)雖可清除部分污染物,但對氨氮、亞硝酸鹽等化學污染物以及禽畜糞便等的處理難以奏效,用化學的方法則易造成二次污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吃」污的微生物控制污染技術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並在污水處理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是指通過採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游離微生物細胞定位於限定的空間區域內,使其成為不懸浮於水但保持活性,並可反復使用。
唐鳳舞等[2]用固定化微生物技術對城市污水進行污染物降解處理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在pH值為8.0、固定化顆粒與污水的質量比例為16%,溫度為25℃時,硝基苯去除率達97.9%,COD去除率達89.2%,出水水質穩定。
龐勝華等[3]用PVA包埋固定化微生物顆粒處理抗生素廢水,活性微生物為經抗生素廢水以l0%濃度增幅馴化75d後的活性污泥。結果表明:廢水濃度(COD)為2000mg/L、曝氣為20h、溫度在10~45℃、pH值7~10,COD的去除率可達到80.57%。
1.2 生物膜技術
生物膜技術是指用天然材料(如卵石),合成材料(如纖維)為載體,在其表面形成一種特殊的生物膜,為微生物提供附著表面,有利於加強對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李健等[4]採用厭氧生物濾池(AF)—好氧生物接觸氧化(BCO)聯合工藝,並在AF的濾料中掛上生物膜,對合成洗滌劑(LAS)廢水進行處理試驗。結果表明,AF反應器在HRT=24h、溫度(32±2)℃、pH為7~8、營養母液質量濃度5mg/L條件下;出水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規定的一級排放標准。
張鳳君等[5]採用中空纖維膜作為無泡供氧及生物膜載體,採用包埋固定化技術進行掛膜及污水處理研究。實驗結果表明,採用PVA作為包埋劑,且包泥量為1∶1的情況下,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別穩定在90%和80%左右。
1.3 復合微生物技術
復合微生物技術是指利用現代微生物技術選育優勢菌種,構建基因工程菌以提高生物處理系統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能力。
高雲超等[6]篩選並制備了復合微生物制劑(CMP)並用於豬場污水處理。研究表明,光合細菌非曝氣處理和CMP曝氣處理對污水的處理效果較好,處理2d後污水的COD值分別降低35.5%和74.1%。CMP接種量為0.1%、1%和10%,CMP對高濃度污水具有較好的處理作用。
2 微生物技術在環境修復中的應用
2.1 微生物技術在土壤修復中的應用
王麗萍等用菌根真菌-植物對石油污染土壤進行修復。結果表明:在石油污染濃度(石油的質量分數)0.2%和2%條件下,石油烴降解率與菌根侵染率、玉米根乾重和植株乾重均呈現相關性。接種叢枝菌根真菌處理的菌根侵染率、玉米生長量和石油烴降解率均遠高於對照處理。
齊建超用4種菌劑與多種有機肥聯合修復石油污染土壤。結果表明,腐植酸、諾沃肥和生物有機鈣等有機肥和菌劑(4%處理)的加入使土壤鹽鹼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土壤pH穩定於6.9;4%菌劑處理與有機肥聯合作用修復效果最顯著,石油烴降解率可達到73%。
2.2 微生物技術在水體修復中的應用
李秋芬等使用有益菌復合菌劑對大菱鮃養殖廢水的凈化效果明顯好於單獨使用某一種有益菌的效果,復合菌的COD去除率為68.4%~73.1%,高於單株菌Lt7222的60.8%,氨氮的降解率為80%,高於A3的25.3%和Y1的77.4%,且有害中間產物亞硝酸氮始終維持在較低水平。
趙宇等用復合光合細菌法對養蝦廢水作研究,其中CODcr的去除率能達到63%,NH3-N的去除率也能達到92.5%。季民等提出了通過投加以光合細菌為主的復合細菌群來強化湖泊水體生物自凈能力,改善湖泊體水質的方法。
3 微生物技術在有害有機污染物治理中的應用
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廢棄有機物排放到我們所處的環境中,空氣,土壤,水源,嚴重破壞我們的生存環境,國內外專家學者一直在研究解決有害有機污染物的方法,其中,微生物方法以其高效,無二次污染等優點成為研究的熱點,楊彬等通過富集培養,獲得了降解對硝基苯胺的混合培養微生物,並用於降解硝基苯胺。結果表明,在培養液中添加110gPL葡萄糖和110gPL酵母粉,36h內對硝基苯胺去除率可達97%以上,對硝基苯胺降解速率可達411mgPL·h。
4. 反滲透設備ro膜能脫除微生物如病毒和細菌嗎
反滲透:精度為復0.0001微米.水溶液的不可制溶物質(鐵銹、泥沙等懸浮物)、膠體物質、微生物、有機物和可溶解的物質都不能通過反滲透膜. 0.0001 microns reverse osmosis:precision.The aqueous solution of unsolvable substance (such as rust,sediment suspension),colloidal substance, microbe,resial chlorine,organic matter and soluble substances by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_德蘭梅爾提供
5. 反滲透給水預處理微生物污染有哪些原因
(1)預處理階段殺生處理不足。微生物污染發生在將殺生劑由二氧化氯內更換為次氯酸鈉之後,反映出次容氯酸鈉加葯量不足導致殺生不徹底。
(2)工藝流程缺陷。由於細砂過濾器和反滲透裝置是在活性炭過濾器+離子交換除鹽系統基礎上另地新增的,導致在反滲透前處理系統流程中活性炭過濾器在細砂過濾器之前。
(3)系統長時間停運助長了微生物污染。受除鹽水用量較少限制,反滲透及前處理系統經常停運24h以上,在前處理階段滅菌不徹底情況下,水流靜止狀態為水體中微生物聚集繁殖提供了更好的環境,微生物新陳代謝形成生物黏膜,生物黏膜有較強的黏性,幾乎不受水流剪切力影響,一旦形成,很難通過反洗、正洗等常規手段集中去除,長期積累形成生物黏泥。
6. 為什麼微生物處理在環境污染防治中應用廣泛
微生物在污水生物處理中的作用
一、污水生物處理的特徵
(一)、污水與污水生物處理
污水中的污染物質成分極其復雜。一般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是代謝廢物和食物殘渣。工業廢水可能含有較多的金屬、酚類、甲醛等化學物質。此外污水中還含有大量非病原微生物和少量病原菌及病毒。污水的生物處理就是以污水中的混合微生物群體作為工作主體,對污水中的各種有機污染物進行吸收、轉化,同時通過擴散、吸附、凝聚、氧化分解、沉澱等作用,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因此,污水生物處理實際上是水體自凈的強化,不同的是,在去除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後,必須將微生物從出水中分離出來,這種分離主要是通過微生物本身的絮凝和原生動物、輪蟲等的吞食作用完成的。
(二)、生化需氧量及生物處理的應用
在污水處理中,通常是以有機物在氧化過程中所消耗的氧量這一綜合性指標來表示有機污染物的濃度,如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特定的溫度和時間(通常這5 d、20℃下,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機物所消耗的氧量,稱為BOD5。BOD5約占生化需氧總量的2/3,故採用BOD5來表示污水中可降解有機物的濃度是比較合適的。但污水中有機物並不是都能較快降解的,在工業廢水中,可以結合COD等指標表示有機污染物的濃度。
只有BOD高的廢水才適宜採用生物處理,COD很高但BOD不高的廢水不宜採用生物處理。對於有毒的廢水,只要毒物能降解,就可用生物法處理,關鍵是控制毒物濃度和馴化微生物。
(三)、污水生物處理的效果
污水經過生物處理後,其中的雜質和污染物質能以某種形式(如生物絮凝作用)被分離除去,或被轉為無害的物質。例如,城市生活污水經生物處理後,活性污泥法的BOD和SS(懸浮性固體)去除率都在90%左右;生物濾池法BOD去除率在80%、SS去除率在90%左右。
生物處理還能減少城市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和病毒,但濃度仍然較高,因此,出水和剩餘污泥都要消毒。
二、污水生物處理方法
根據微生物對O2的需求不同,污水生物處理可分為好氧處理和厭氧處理兩大類。根據構築物的不同類型以可分為多種方法(表10-1)。
(一)、好氧生物處理
好氧生物處理是在水中有溶解氧存在的條件下,借好氧和兼性厭氧微生物(其中主要是好氧菌)的作用來進行的。在處理過程中,絕大多數的有機物都能被相應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整個好氧分解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有機物被轉化為CO2、H2O、NH3等;第二階段,主要是NH3轉化為NO2和NO3。
用好氧法處理污水,基本上沒有臭氣,處理所需的時間比較短,如果條件適宜,一般可去除BOD580~90%以上。
根據處理構築物的不同,好氧生物處理的方法可分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等。其中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應用最廣泛。
(二)厭氧生物處理
套氧生物處理是在無氧的條件下,借厭氧和兼性厭氧微生物(其中主要是厭氧菌)的作用來分解污水中有機物的,也稱厭氧消化或厭氧發酵。
有機物厭氧分解的錢過程是由三類生理上完全不同的細菌分三個階段完成的(圖10-4)。第一階段,復雜有機物如纖維素、蛋白質、脂肪等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為簡單的有機物如糧類、有機酸、醇等,是水解、發酵階段;第二階段,由產氫產乙酸細菌群將有機酸等轉化成乙酸、H2及CO2,為產氫產乙酸階段;第三階段,在產甲烷細菌作用下將乙酸(包括甲酸)、CO2、H2轉化為CH4,是產甲烷階段。
厭氧生物處理主要應用於有機污泥和高濃度有機污水的處理。由於是密閉發酵,所以在處理過程中不影響周圍環境;同時隔絕空氣又加以高溫發酵,可以釘死寄生蟲卵和致病菌;並且可以產生生物能源甲烷。因此厭氧消化法近年來漸漸受到重視,但由於所需時間長,對設備要求嚴格,因而影響其迅速推廣。
三、污水生物處理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其作用
(一)、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及其作用
活性污泥是指由細菌、微型動物為主的微生物與膠體物質、懸浮物質等混雜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很強吸附分解有機物的能力和良好沉降性能的絨絮狀顆粒。活性污泥中生存著各種微生物,構成了復雜的微生物群落。其中主要的微生物是細菌(以好氧性異養菌為主)和原生動物,此外尚有酵母菌、絲狀黴菌、單胞藻類、輪蟲線蟲等。
1、活性污泥中的細菌及其作用 活性污泥中細菌的數量約為108~109
個/ mL,它們是去除水中有機污染物的主力軍。最常出現的優勢種群是:產鹼桿菌屬、芽孢桿菌屬、黃桿菌屬、假單孢菌屬、動膠菌屬,其次尚有無色桿菌、諾卡氏菌、蛭弧菌、分枝蒜苗、硝化細菌、大腸埃希氏菌等。它們全部是化能異養菌,多數為革蘭氏陰性菌,可以有效地分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
在活性
7. 反滲透水出來有微生物污染,怎麼解決
一般反滲透產水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除非膜被腐蝕了
如果是在水箱內孳生的微生物,可以採用臭氧發生器 預防和殺滅
8. 如何利用微生物多樣性進行環境污染治理
微生物在污水生物處理中的作用
一、污水生物處理的特徵
(一)、污水與污水生物處理
污水中的污染物質成分極其復雜。一般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是代謝廢物和食物殘渣。工業廢水可能含有較多的金屬、酚類、甲醛等化學物質。此外污水中還含有大量非病原微生物和少量病原菌及病毒。污水的生物處理就是以污水中的混合微生物群體作為工作主體,對污水中的各種有機污染物進行吸收、轉化,同時通過擴散、吸附、凝聚、氧化分解、沉澱等作用,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因此,污水生物處理實際上是水體自凈的強化,不同的是,在去除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後,必須將微生物從出水中分離出來,這種分離主要是通過微生物本身的絮凝和原生動物、輪蟲等的吞食作用完成的。
(二)、生化需氧量及生物處理的應用
在污水處理中,通常是以有機物在氧化過程中所消耗的氧量這一綜合性指標來表示有機污染物的濃度,如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特定的溫度和時間(通常這5 d、20℃下,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機物所消耗的氧量,稱為BOD5。BOD5約占生化需氧總量的2/3,故採用BOD5來表示污水中可降解有機物的濃度是比較合適的。但污水中有機物並不是都能較快降解的,在工業廢水中,可以結合COD等指標表示有機污染物的濃度。
只有BOD高的廢水才適宜採用生物處理,COD很高但BOD不高的廢水不宜採用生物處理。對於有毒的廢水,只要毒物能降解,就可用生物法處理,關鍵是控制毒物濃度和馴化微生物。
(三)、污水生物處理的效果
污水經過生物處理後,其中的雜質和污染物質能以某種形式(如生物絮凝作用)被分離除去,或被轉為無害的物質。例如,城市生活污水經生物處理後,活性污泥法的BOD和SS(懸浮性固體)去除率都在90%左右;生物濾池法BOD去除率在80%、SS去除率在90%左右。
生物處理還能減少城市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和病毒,但濃度仍然較高,因此,出水和剩餘污泥都要消毒。
二、污水生物處理方法
根據微生物對O2的需求不同,污水生物處理可分為好氧處理和厭氧處理兩大類。根據構築物的不同類型以可分為多種方法(表10-1)。
(一)、好氧生物處理
好氧生物處理是在水中有溶解氧存在的條件下,借好氧和兼性厭氧微生物(其中主要是好氧菌)的作用來進行的。在處理過程中,絕大多數的有機物都能被相應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整個好氧分解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有機物被轉化為CO2、H2O、NH3等;第二階段,主要是NH3轉化為NO2和NO3。
用好氧法處理污水,基本上沒有臭氣,處理所需的時間比較短,如果條件適宜,一般可去除BOD580~90%以上。
根據處理構築物的不同,好氧生物處理的方法可分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等。其中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應用最廣泛。
(二)厭氧生物處理
套氧生物處理是在無氧的條件下,借厭氧和兼性厭氧微生物(其中主要是厭氧菌)的作用來分解污水中有機物的,也稱厭氧消化或厭氧發酵。
有機物厭氧分解的錢過程是由三類生理上完全不同的細菌分三個階段完成的(圖10-4)。第一階段,復雜有機物如纖維素、蛋白質、脂肪等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為簡單的有機物如糧類、有機酸、醇等,是水解、發酵階段;第二階段,由產氫產乙酸細菌群將有機酸等轉化成乙酸、H2及CO2,為產氫產乙酸階段;第三階段,在產甲烷細菌作用下將乙酸(包括甲酸)、CO2、H2轉化為CH4,是產甲烷階段。
厭氧生物處理主要應用於有機污泥和高濃度有機污水的處理。由於是密閉發酵,所以在處理過程中不影響周圍環境;同時隔絕空氣又加以高溫發酵,可以釘死寄生蟲卵和致病菌;並且可以產生生物能源甲烷。因此厭氧消化法近年來漸漸受到重視,但由於所需時間長,對設備要求嚴格,因而影響其迅速推廣。
三、污水生物處理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其作用
(一)、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及其作用
活性污泥是指由細菌、微型動物為主的微生物與膠體物質、懸浮物質等混雜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很強吸附分解有機物的能力和良好沉降性能的絨絮狀顆粒。活性污泥中生存著各種微生物,構成了復雜的微生物群落。其中主要的微生物是細菌(以好氧性異養菌為主)和原生動物,此外尚有酵母菌、絲狀黴菌、單胞藻類、輪蟲線蟲等。
1、活性污泥中的細菌及其作用 活性污泥中細菌的數量約為108~109
個/ mL,它們是去除水中有機污染物的主力軍。最常出現的優勢種群是:產鹼桿菌屬、芽孢桿菌屬、黃桿菌屬、假單孢菌屬、動膠菌屬,其次尚有無色桿菌、諾卡氏菌、蛭弧菌、分枝蒜苗、硝化細菌、大腸埃希氏菌等。它們全部是化能異養菌,多數為革蘭氏陰性菌,可以有效地分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
9. 水處理預處理微生物污染怎麼處理
生物處理由於運轉費用低、運行管理方便、去除效果好等一系列優點,回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重視和關注答。微污染水源水的生物預處理大多採用生物膜法,我國目前應用和研究較多的是曝氣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和曝氣生物濾池工藝。
(1)生物陶粒濾池
生物陶粒濾池是國內在水源水生物預處理中研究最為廣泛的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形式。其結構形式與普通快濾池相似,濾池主體分為配水系統、布氣系統、承托層、陶粒填料層、沖洗排水系統等五部分。
(2)BIOSMEDI工藝
BIOSMEDI工藝是一種淹沒式上向流生物濾池,其濾料為輕質懸浮球形顆粒濾料。是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針對微污染原水開發的一種新型生物濾池,該濾池以輕質顆粒濾料為過濾介質,濾料比重較小,一般約在0.1左右,粒徑的大小為4~5mm左右,比重及粒徑的大小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確定,這種濾料具有來源廣泛、濾料比表面積大、表面適宜微生物生長、價格便宜(300~500元/m3)、化學穩定性好等一系列優點。濾池根據需要可採用混凝土或鋼制,濾料上部採用多孔濾板抵擋濾料的浮力及運行時的阻力。
10. 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有什麼優勢
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有什麼優勢
1 微生物技術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1.1 固定化微生物技術
眾所周知,用物理的方法(如打撈)雖可清除部分污染物,但對氨氮、亞硝酸鹽等化學污染物以及禽畜糞便等的處理難以奏效,用化學的方法則易造成二次污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吃」污的微生物控制污染技術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並在污水處理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是指通過採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游離微生物細胞定位於限定的空間區域內,使其成為不懸浮於水但保持活性,並可反復使用。
唐鳳舞等[2]用固定化微生物技術對城市污水進行污染物降解處理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在pH值為8.0、固定化顆粒與污水的質量比例為16%,溫度為25℃時,硝基苯去除率達97.9%,COD去除率達89.2%,出水水質穩定。
龐勝華等[3]用PVA包埋固定化微生物顆粒處理抗生素廢水,活性微生物為經抗生素廢水以l0%濃度增幅馴化75d後的活性污泥。結果表明:廢水濃度(COD)為2000mg/L、曝氣為20h、溫度在10~45℃、pH值7~10,COD的去除率可達到80.57%。
1.2 生物膜技術
生物膜技術是指用天然材料(如卵石),合成材料(如纖維)為載體,在其表面形成一種特殊的生物膜,為微生物提供附著表面,有利於加強對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李健等[4]採用厭氧生物濾池(AF)—好氧生物接觸氧化(BCO)聯合工藝,並在AF的濾料中掛上生物膜,對合成洗滌劑(LAS)廢水進行處理試驗。結果表明,AF反應器在HRT=24h、溫度(32±2)℃、pH為7~8、營養母液質量濃度5mg/L條件下;出水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規定的一級排放標准。
張鳳君等[5]採用中空纖維膜作為無泡供氧及生物膜載體,採用包埋固定化技術進行掛膜及污水處理研究。實驗結果表明,採用PVA作為包埋劑,且包泥量為1∶1的情況下,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別穩定在90%和80%左右。
1.3 復合微生物技術
復合微生物技術是指利用現代微生物技術選育優勢菌種,構建基因工程菌以提高生物處理系統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能力。
高雲超等[6]篩選並制備了復合微生物制劑(CMP)並用於豬場污水處理。研究表明,光合細菌非曝氣處理和CMP曝氣處理對污水的處理效果較好,處理2d後污水的COD值分別降低35.5%和74.1%。CMP接種量為0.1%、1%和10%,CMP對高濃度污水具有較好的處理作用。
2 微生物技術在環境修復中的應用
2.1 微生物技術在土壤修復中的應用
王麗萍等用菌根真菌-植物對石油污染土壤進行修復。結果表明:在石油污染濃度(石油的質量分數)0.2%和2%條件下,石油烴降解率與菌根侵染率、玉米根乾重和植株乾重均呈現相關性。接種叢枝菌根真菌處理的菌根侵染率、玉米生長量和石油烴降解率均遠高於對照處理。
齊建超用4種菌劑與多種有機肥聯合修復石油污染土壤。結果表明,腐植酸、諾沃肥和生物有機鈣等有機肥和菌劑(4%處理)的加入使土壤鹽鹼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土壤pH穩定於6.9;4%菌劑處理與有機肥聯合作用修復效果最顯著,石油烴降解率可達到73%。
2.2 微生物技術在水體修復中的應用
李秋芬等使用有益菌復合菌劑對大菱鮃養殖廢水的凈化效果明顯好於單獨使用某一種有益菌的效果,復合菌的COD去除率為68.4%~73.1%,高於單株菌Lt7222的60.8%,氨氮的降解率為80%,高於A3的25.3%和Y1的77.4%,且有害中間產物亞硝酸氮始終維持在較低水平。
趙宇等用復合光合細菌法對養蝦廢水作研究,其中CODcr的去除率能達到63%,NH3-N的去除率也能達到92.5%。季民等提出了通過投加以光合細菌為主的復合細菌群來強化湖泊水體生物自凈能力,改善湖泊體水質的方法。
3 微生物技術在有害有機污染物治理中的應用
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廢棄有機物排放到我們所處的環境中,空氣,土壤,水源,嚴重破壞我們的生存環境,國內外專家學者一直在研究解決有害有機污染物的方法,其中,微生物方法以其高效,無二次污染等優點成為研究的熱點,楊彬等通過富集培養,獲得了降解對硝基苯胺的混合培養微生物,並用於降解硝基苯胺。結果表明,在培養液中添加110gPL葡萄糖和110gPL酵母粉,36h內對硝基苯胺去除率可達97%以上,對硝基苯胺降解速率可達411mgP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