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濾觀測管
1. 抽水情況下降水井跟水位監測管相差會有多大
隨著高層建築的不斷增加,在舊城區施工採用井點降水,引起鄰近建築、管線、路面開裂下沉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採用井點降水要特別慎重並採取相應對策。我們認為,井點降水,一是要在挖至設計基底標高時不出現流砂,保證基坑內正常施工作業;二是要防止基坑外的地下水位下降對周圍已建建築物、管線、道路路面所造成的各種危害。根據工程實踐經驗,長期井點降水時,降水曲面坡度為降水影響半徑的1/10,如井點主管埋深為S(指地下水位以下),則最大的影響半徑可達10S.若已建建築物、管線、道路路面位於影響半徑范圍內,而不採取防護措施的話,就會引起不均勻沉陷,造成傾斜、裂縫。為了保證高層建築深基礎的正常施工,減少對周圍鄰近建築、管線、路面的不利影響,幾年來,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並取得了較好的技術經濟效果。
一、確定井點布置的基本原則井點系統的平面布置應根據基坑的平面形狀、大小、要求降水深度、地下水流向和含水層滲透系數等來確定。一般情況下,基坑寬度小於10米,且降水深度不超過5米時,用單排井點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當基坑寬度大於10米,土質較差、滲漏系數較大時,可沿基坑兩側各布置一排井點;當基坑面積較大時,採用環形或多邊形封閉布置。封閉形井點的轉角處在每邊不小於5米的范圍內加密主管1/3至1/2.井點管距基坑壁不宜小於1.5米,井點主管的濾管應埋至抽吸深度以下0.5-1米處,以免進氣。為了充分利用泵的抽吸能力,水泵軸心應與總管保持齊平。
二、井點系統使用注意事項
1、井點立管埋設完並與卧管及抽水設備接通後,必須先進行試抽水,在無漏水、漏氣、淤塞等現象後,才能正常投入使用。
2、使用射流泵時,應安裝真空表,並經常觀測,作好記錄,以保證井點系統的真空度,一般應不低於60KPa.當真空度不夠時,應及時檢查管路或井點管是否漏氣、離心泵葉輪有無障礙等,並及時處理。
3、井點應保證連續抽水,並應准備雙電源。如抽不上水或水一直較混,或出現清後又變混等情況,應立即檢查處理。如井點管淤塞過多,嚴重影響降水效果,應逐個用高壓水反沖洗井點管或拔出重新埋設。
4、在地下室施工完畢,通過抗浮穩定驗算,符合要求並進行回填後,方可拆除井點系統,所有孔洞均須用砂或土填塞。
三、控制井點降水對周邊環境危害的措施
1、應優先採用擋水作用的支護結構,如深層攪拌樁、鋼板樁、砼灌注樁或地下連續牆等,並盡可能把降水井點立管埋設在支護牆的內側(基坑一側),井點立管的深度應淺於支護牆的深度。
2、合理確定井點立管的深度,控制降水曲線。當基坑附近沒有建築、管線、道路時,坑中井點水位應降至基坑底面以下1米為宜;當鄰近有建築、管線時,井點主管埋深可適當提高,其深度以保證基坑不出現流砂為宜。
3、適當控制抽水量或離心泵的真空度。在開挖基坑時,井點降水用最大的抽水量或真空度運行;在墊層、樁承台、地下室底板完成後,可適當調減抽水量或調小真空度,使基坑外的降水曲面盡可能控制在較小的范圍內,但要在坑內、外設置水位觀測井,及時控制水位。
4、在降水井管與建築物、管線、路面間設置回灌井點,持續用水回灌,補充該處的地下水,使降水井點的影響半徑不超過回灌井點的范圍,防止回灌井點外側建築物地下水的流失,使地下水保持基本不變。
回灌水宜採用清水,以免阻塞井點,回灌水量和壓力大小,均須通過計算,並通過對觀測井的觀測加以調整,既要保持起隔水屏幕的作用,又要防止回灌水外溢而影響基坑內正常作業。
回灌井點的濾管部分,應從地下水位以上0.5米處開始直至井管底部。也可採用與降水井點管相同的構造,但須保證成孔和灌砂的質量。
回灌與降水井點之間應保持一定距離,一般應不少於6米,防止降水、回灌兩進「相通」,起動和停止應同步。回灌井點的埋設深度應根據透水層深度來決定,保證基坑的施工安全和回灌效果。
在降、灌水區域附近設置一定數量的沉降觀測點及水位觀測井,定時觀測、記錄,及時調整降、灌水量,以保持水幕作用。
2. 超濾膜孔徑如何測定
超濾膜孔徑的測定微孔濾膜的孔徑分離效率是關鍵所在,所以評價濾膜孔徑甚為重要。
目前大致採用以下方法:
一、直接測量法
1.直接法測膜孔徑
(1)電子顯微鏡
掃描電鏡(SEM)和透射電鏡(TEM)電子顯微鏡表徵膜的孔徑、孔徑分布及膜的形態結構。
制樣至關重要。濕膜樣品要經過脫水、蒸鍍、復型等處理。
逐級脫水法:膜樣品用5%餓酸固定,然後在提取器中用CCl4或乙醇逐級脫水,再用環氧樹脂包埋固化,最後用超薄切片機切成薄片。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的觀察。
低溫冷凍脫水法:膜樣品放在液氮或其他低溫介質中冷凍,使膜樣品中的水急速冷凍為細小的結晶,然後在低溫(至少低於-60°C)和低真空下,使冷凍的結晶逐級升華。這樣制備的膜樣品不收縮,經鍍金或復型,可用電子顯微鏡觀測。
微濾膜的孔徑為0.05-10m,掃描電鏡可分辨。
超濾膜的孔徑為1nm-30mm,掃描電鏡的解析度低於5-10nmnm,所以採用掃描電鏡觀測超濾膜的結構是困難的。
透射電鏡的解析度比掃描電鏡要高得多,約為3-4A正確制樣,高解析度的透射電鏡可以觀測超濾膜的表面細微結構。
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ESEM),克服了常規SEM的局限性。使濕的、油性的、臟的和不導電的樣品不經處理就可直接上機觀測。
二、間接測量法
間接法是利用與孔徑有關的物理現象,通過實驗測出相應的物理參數,在假設孔徑為均勻直通圓孔的假設條件下,計算得到膜的等效孔徑,主要方法有泡點壓力法、壓汞法、氮氣吸附法、液液置換法、氣體滲透法、截留分子量法、懸浮液過濾法。
泡點法:
泡點壓力所對應膜的最大孔徑。實測時,膜應被液體完全潤濕,否則將帶來誤差。
親水性膜採用水為潤濕液體;疏水性膜採用醇為潤濕液體。
測定步驟
a將樣品平行於液面浸入蒸餾水中,使其完全濕潤b將濾膜置於測試池上,壓上光滑的多孔板c在多孔板上加入3-5mm深的水d開通氣源,使壓力緩慢上升,當濾膜表面出現第一個氣泡並連續出泡時的氣體壓力值,帶入公式可求出樣品最大孔徑值。
e氣泡出現最多時的壓力值,帶入公式可求出樣品最小孔徑。
f由最大孔徑與最小孔徑即可算出平均孔徑。
(1)電鏡法比較直觀,但屬破壞性檢測,也只能得到局部信息
(2)泡壓法(又稱氣體滲透法)只局限於測定膜孔中的最大孔徑,用於小孔徑超濾膜的測定時所需壓力遠高於膜的使用壓力,故一般認為只適用於微濾膜的測定。
3. 超濾膜如何檢測質量
透氣率檢測:
(一)抽樣方法抽樣方法抽樣方法抽樣方法:
1.隨機抽取2根中空纖維膜。其中一根膜對折後穿入樣品架子,使架子中膜的有效長度為40cm(架子分為兩邊,各長為10cm),用環氧膠將孔封住。按此方法做兩個樣品。
2.在生產工藝穩定、生產正常情況下,按以上比例抽檢;非正常情況下可提高抽檢比例。
(二)檢驗方法:
1.內徑、壁厚測定壁厚測定壁厚測定壁厚測定:顯微鏡檢測,用刀片切一段2mm左右的膜豎立在載玻片上,放大10×10的倍數測定樣品的內徑、壁厚,至少測試樣品三段,記錄,取平均值計算。
2.透氣率測定步驟透氣率測定步驟透氣率測定步驟透氣率測定步驟:
(1)將樣品裝入透氣率測定儀的滲透池內,旋緊;
(2)確認透氣率測定儀的進樣閥、進樣調節閥和U形差壓計進氣閥處於關閉狀態;
(3)開N2鋼瓶,調節鋼瓶輸出壓力為0.3~0.55Mpa;
(4)開透氣率測定儀進樣閥,緩慢調節進樣調節閥,至壓力表讀數為0.2kgf/cm2;
(5)系統氣密性檢驗:用皂沫檢驗所有管路、接頭、閥門和密封面,不得有漏氣點;
(6)緩慢開啟U形差壓計進氣閥,調節進樣調節閥至U形差壓計讀數為15.0cmHg;
(7)按壓皂沫流量計下端的鼓泡橡膠頭,使皂沫產生,沿皂沫流量計內壁上行使其內壁充分濕潤;
(8)控制皂沫流量計產生單個氣泡,用秒錶記錄單個氣泡通過一定體積所需時間;
(9)每一樣品測完後,關進樣閥和U形差壓計進氣閥,換下一個樣品裝入滲透池,重復(1)~(9)操作;
(10)每天所有樣品測完後,關N2鋼裝,並將管路中剩餘氣體排空;(11)每天測試時,先測保留樣的透氣率,作為參照;
(11)每個樣品至少重復三次,取平均值計算。
4. 污水管道和檢查井的閉水試驗怎麼做
閉水試驗也叫蓄水試驗,要放滿水,水要有足夠容積。 蓄水試驗的蓄水深度應不小於,蓄水高度一般為30-40mm,蓄水時間不得低於24小時,移步樓下,觀察樓下樓頂有無漏水現象,無漏水現象視為合格。閉水試驗應從上游往下游分段進行,形成流水段實驗,在管道上游實驗完畢後,可往下游試驗段充水,倒段試驗以節約用水。依據《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第9.1.9條:無壓管道的閉水試驗,條件允許時可一次試驗不超過5個連續井段。
在具備了閉水條件後,即可進行管道閉水試驗。試驗從上游往下游分段進行,上游實驗完畢後,可往下游充水,倒段試驗以節約用水。試驗各階段說明如下:
1、注水浸泡:閉水試驗的水位,應為試驗段上游管內頂以上2米,將水灌至接近上游井口高度。注水過程應檢查管堵、管道、井身,無漏水和嚴重滲水,在浸泡管和井1~2天進行閉水試驗;
2、閉水試驗:將試驗管段灌滿水後,開始記錄。試驗水頭達規定水頭時開始計時,觀測管道的滲水量,直至觀測結束時,應不斷地向試驗管道內補水,保持試驗水頭恆定。滲水觀測時間不得小於30min;根據井內水面的下降值計算滲水量,滲水量不超過規定的允許滲水量即為合格。
3、試驗滲水量計算:實測滲水量q=W/(T*L),公式中:q——實測滲水量(L/(min*m));W——補水量(L);T——實測滲水觀測時間(min);L——試驗管段的長度(m);當q≤允許滲水量時,試驗即為合格。
閉水試驗工具為閉水試驗氣囊:採用優質復合橡膠與高分子材料經高溫硫化工藝製成的一種彈性大、抗老化、耐磨性好、密封嚴密的管道閉水試驗的用橡膠產品,它可在不同管徑、不同平面和不同位置上快速阻斷水流,是地下管道進行輸排水和淤污治理的理想工具。
一般情況下,污水處理構築物多為露天開敞式,由於溫度的變化,風力的影響及空氣的對流等因素的影響使池內水量蒸發,水池面積越大,則由於蒸發造成水量損失越大,對於這一因素如果不加考慮,則勢必造成總滲水量數值偏大,導致錯判。所以,在測定水池水位下降的同時,必須對蒸發量的大小進行定量的測定。
(4)超濾觀測管擴展閱讀:
閉水試驗試驗條件:
對於污水管道,按照市政施工規程要求,必須在回填前做閉水試驗。閉水試驗前,施工現場應具備以下條件:
1、管道及檢查井的外觀質量及「量測」檢驗均已合格;
2、管道兩端的管堵(磚砌築)應封堵嚴密、牢固,下游管堵設置放水管和截門,管堵經核算可以承受壓力;
3、現場的水源滿足閉水需要,不影響其它用水;
4、選好排放水的位置,不得影響周圍環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閉水試驗
5. 離心管怎樣用來沉澱的辨認
這個我也不清楚哦。
6. 管線沉降觀測如何布置監測點
沉降觀測在建築物的施工、竣工驗收以及竣工後的監測等過程中,具有安全預報、科學評價及檢驗施工質量等的職能。通過現場監測數據的反饋信息,可以對施工過程等問題起到預報作用,及時做出較合理的技術決策和現場的應變決定。
地下水位監測點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基坑內地下水位當採用深井降水時,水位監測點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兩相鄰降水井的中間部位;
(2)、基坑外地下水位監測點應沿基坑、被保護對象的周邊或在基坑與被保護對象之間布置,監測點間距宜為20~50m。
(3)、水位觀測管的管底埋置深度應在最低設計水位或最低允許地下水位之下3~5m。承壓水水位監測管的濾管應埋置在所測的承壓含水層中;
(4)、回灌井點觀測井應設置在回灌井點與被保護對象之間。
基坑周邊環境監測點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從基坑邊緣以外1~3倍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需要保護的周邊環境應作為監測對象。必要時尚應誇大監測范圍。
(2)、位於重要保護對象安全保護區范圍內的監測點的布置,尚應滿足相關部門的技術要求。
(3)、建築豎向位移監測點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a、建築四角、沿外牆每10~15m處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側不小於3個監測點; b、不同地基或基礎的分界處; c、不同結構的分界處; d、變形縫、抗震縫或嚴重開裂處的兩側; e、新、舊建築或高、低建築交接處的兩側; f、高聳構建築基礎軸線的對稱部位,每一構築物不應少於4點。
(4)、建築水平位移監測點應布置在建築的外牆牆角、外牆中間部位的牆上或柱上、裂縫兩側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監測點間距視具體情況而定,一側牆體的監測點不宜少於3點。
(5)、相鄰地基沉降觀測點可選在建築縱橫軸線或邊線的延長線上,亦可選在通過建築重心的軸線延長線上。其點位間距應視基礎類型。荷載大小及地質條件,與設計人員共同確定或徵求設計人員意見後確定。點位可在建築基礎深度1.5-2.0倍的距離范圍內,由外牆向外由密到疏布設,但距基礎最遠的觀測點應設置在沉降量為零的沉降臨界點以外。
(6)、建築裂縫、地表裂縫監測點應選擇有代表性的裂縫進行布置,當原有裂縫增大或出現新裂縫時,應及時增設監測點。對需要觀測的裂縫,每條裂縫的監測點至少應設2個,且宜設置在裂縫的最寬處及裂縫末端。
(7)、管線監測點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a、應根據管線修建年份、類型、材料、尺寸及現狀等情況,確定監測點設置; b、監測點宜布置在管線的節點、轉角點和變形曲率較大的部位,監測點平面間距宜 為15~25m,並宜延伸至基坑邊緣以外1~3倍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的管線; c、供水、煤氣、暖氣等壓力管線宜設置直接監測點,在無法埋設直接監測點的部位, 可設置間接監測點。
7. 滲流觀測測壓管做一個多少錢
首先要鑽孔,鑽孔的價格大概是160/M,再加上測壓管的價格一起200~300/M吧。
8. 水處理設備中的觀測管為什麼有綠酶
木霉,又稱綠霉。危害食用菌的綠霉主要有哈氏木霉、綠色木霉和康氏木霉。
綠霉在自然界中分布極廣,對各種食用菌的致病力強,它不僅在菌絲生長階段產生危害,同時也會危害食用菌子實體。它能夠寄生於幾乎所有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品種上,目前還沒有發現能抵抗綠黴菌侵染的食用菌品種,木霉是食用菌栽培中最嚴重的一種雜菌,也是食用菌栽培的第一大病原菌。因而每年都有大量的培養料和菌絲以及食用菌子實體受到綠霉的侵害而報廢。
9. 口述測壓管觀測技術要求有哪些
測壓管嚴禁堵塞和滲漏,進出口應有堵頭,充水前應將進口堵頭換為不銹鋼梅花眼透水板;管道安裝及接頭處理參照壓力輸水管的技術要求進行。
10. 尾礦庫中有水位觀測孔,其中孔結構中用到的管子規格為DN76x6,這是什麼含義
DN是公稱直徑=76mm,6壁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