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凈水方式 » 離子去水化

離子去水化

發布時間: 2020-12-15 12:15:59

1. 鹽離子的水化作用

電離平衡中:
同離子效應:
1.定義:在弱電解質溶液中,加入與該弱電解質有共同離子的強電解質時,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會左移,以致電解質的電離度下降,這種現象叫做同離子效應。
例如:在CH3COOH溶液中,存在以下電離平衡
CH3COOH←→CH3COO-
+
H+
。當加入強電解質CH3COONH4時,c(CH3COONH4)上升,使電離平衡左移,CH3COOH的電離度下降
2.應用:利用同離子效應,抑制溶質水解,如在NH3·H2O中加入NH4+
注意:弱電解質形成的鹽通常是強電解質
鹽效應:
1.定義:在弱電解質溶液中,加入其他強電解質時,弱電解質的電離度上升,這種影響叫做鹽效應
例如:在0.1mol/L
CH3COOH溶液中,加入0.1mol/L
NaCl,則CH3COOH電離出的c(H+)不再是1.33·10^-3mol/L,而是1.68·10^-3mol/L了;其電離度也不是1.33%,而是1.68%了。
2.原因:鹽效應的產生,是由於
強電解質的加入
使溶液中
離子濃度上升,溶液中離子間的相互牽製作用上升,即活度下降,離子結合為分子的機會下降,分子化速度下降。因此,重新達到平衡的CH3COOH的電離度要比未加NaCl時大。
因為同離子效應歸根結底也是鹽效應的一種,因此發生同離子效應時
一定伴隨鹽離子效應

2. 水化是什麼意思

物質與水發生化合叫水化作用,又稱水合作用,(一般指分子或離子的水合作用。)
水溶液中離子一般均以水化離子的形式存在。根據X射線衍射分析,液態水是微觀晶體,在短程和短時間內具有與冰相似的結構,即1個中心水分子周圍有4個水分子佔在四面體的頂角包圍著它,四面體結構是通過氫鍵形成的。5個水分子沒有占滿四面體的全部體積,是一個敞開式的松馳結構。離子溶入水中後,離子周圍存在著一個對水分子有明顯作用的空間,當水分子與離子間相互作用能大於水分子與水分子間的氫鍵能時,水的結構就遭到破壞,在離子周圍形成水化膜。緊靠離子的第一層水分子定向地與離子牢固結合,與離子一起移動,不受溫度變化的影響,這樣的水化作用稱原水化或化學水化,它所包含的水分子數稱為原水化數。第一層以外的水分子也受到離子的吸引作用,使水的原有結構遭到敗壞,但由於距離稍遠,吸引較弱,與離子聯系較松,這部分水化作用稱二級水化或物理水化。它所包含的水分子數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不是固定值。用不同方法測定原水化數,所得結果相差很大,這是因為不同方法測出的數值,都是原水化數加上部分二級水化數。用不同方法測出的常見離子的水化數見表。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離子半徑小,電荷數大的離子水化數大,在它周圍的水分子多,這些水分子都定向地牢固地與離子結合,失去了獨立運動的能力。離子周圍的第一層水分子數雖然不變,但並不是同一個水分子永久地無限期地留在離子周圍,而是與外界的水分子不斷地相互交換,只是保持水化數不變。離子水化作用產生兩種影響,一是離子水化作用減少溶液「自由」水分子的數量,增加離子體積,因而改變電解質溶液中電解質的活度系數(使Y±增大)和電導性質。這是溶劑對溶質的影響;二是離子水化往往破壞附近水層中的正四面體結構。降低離子鄰近水分子層的相對介電常數,這是溶質對溶劑的影響。

3. 化學類,關於去離子水的問題

去離子復水是指除去了呈離子形制式雜質後的純水。國際標准化組織ISO/TC 147規定的「去離子」定義為:「去離子水完全或不完全地去除離子物質,主要指採用離子交換樹脂處理方法。」現在的工藝主要採用RO反滲透的方法製取。應用離子交換樹脂去除水中的陰離子和陽離子,但水中仍然存在可溶性的有機物,可以污染離子交換柱從而降低其功效,去離子水存放後也容易引起細菌的繁殖。

相對而言,蒸餾水只是先氣化再冷凝,其純度如電導率一般不如純度高的去離子水,半導體工業中用的大多數是高純度的去離子水

4. 水解和水化有何區別

水化作用:
物質與水發生化合叫水化作用,又稱水合作用,(一般指分子或離子的水合作用。)
水溶液中離子一般均以水化離子的形式存在。根據X射線衍射分析,液態水是微觀晶體,在短程和短時間內具有與冰相似的結構,即1個中心水分子周圍有4個水分子佔在四面體的頂角包圍著它,四面體結構是通過氫鍵形成的。5個水分子沒有占滿四面體的全部體積,是一個敞開式的鬆弛結構。離子溶入水中後,離子周圍存在著一個對水分子有明顯作用的空間,當水分子與離子間相互作用能大於水分子與水分子間的氫鍵能時,水的結構就遭到破壞,在離子周圍形成水化膜。緊靠離子的第一層水分子定向地與離子牢固結合,與離子一起移動,不受溫度變化的影響,這樣的水化作用稱原水化或化學水化,它所包含的水分子數稱為原水化數。第一層以外的水分子也受到離子的吸引作用,使水的原有結構遭到敗壞,但由於距離稍遠,吸引較弱,與離子聯系較松,這部分水化作用稱二級水化或物理水化。它所包含的水分子數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不是固定值。用不同方法測定原水化數,所得結果相差很大,這是因為不同方法測出的數值,都是原水化數加上部分二級水化數。用不同方法測出的常見離子的水化數見表。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離子半徑小,電荷數大的離子水化數大,在它周圍的水分子多,這些水分子都定向地牢固地與離子結合,失去了獨立運動的能力。離子周圍的第一層水分子數雖然不變,但並不是同一個水分子永久地無限期地留在離子周圍,而是與外界的水分子不斷地相互交換,只是保持水化數不變。離子水化作用產生兩種影響,一是離子水化作用減少溶液「自由」水分子的數量,增加離子體積,因而改變電解質溶液中電解質的活度系數(使Y±增大)和電導性質。這是溶劑對溶質的影響;二是離子水化往往破壞附近水層中的正四面體結構。降低離子鄰近水分子層的相對介電常數,這是溶質對溶劑的影響。

水解:
物質與水發生的導致水發生分解的反應(不一定是復分解反應)
由弱酸根或弱鹼離子組成的鹽類的水解有兩種情況:
① 弱酸根與水中的H+ 結合成弱酸,溶液呈鹼性,如乙酸鈉的水溶液:
CH3COO- + H2O ←═→ CH3COOH + OH-
② 弱鹼離子與水中的OH- 結合,溶液呈酸性,如氯化銨水溶液:
NH4+ + H2O ←═→ NH3·H2O + H+
生成弱酸(或鹼)的酸(或鹼)性愈弱,則弱酸根(或弱鹼離子)的水解傾向愈強。
例如,硼酸鈉的水解傾向強於乙酸鈉,溶液濃度相同時,前者的pH值更大。
弱酸弱鹼鹽溶液的酸鹼性取決於弱酸根和弱鹼離子水解傾向的強弱。
例如,碳酸氫銨中弱酸根的水解傾向比弱鹼離子強,溶液呈鹼性;
氟化銨中弱鹼離子的水解傾向強,溶液呈酸性;
若兩者的水解傾向相同,則溶液呈中性,這是個別情況,如乙酸銨。
弱酸弱鹼鹽的水解與相應強酸弱鹼鹽或強鹼弱酸鹽的水解相比,
弱酸弱鹼鹽的水解度大,溶液的pH更接近7(常溫下)。
如0.10 mol/L的Na2CO3的水解度為4.2%,pH為11.6,
而同一濃度的(NH4)2CO3的水解度為92%,pH為9.3。
酯、多糖、蛋白質等與水作用生成較簡單的物質,也是水解:
CH3COOC2H5 + H2O —→ CH3COOH + C2H5OH
(C6H10O5)n + nH2O —→ nC6H12O6
某些能水解的鹽被當作酸(如硫酸鋁)或鹼(如碳酸鈉)來使用。
正鹽分四類:
一、強酸強鹼鹽不發生水解,因為它們電離出來的陰、陽離子不能破壞水的電離平衡,所以呈中性。
二、強酸弱鹼鹽,我們把弱鹼部分叫弱陽,弱陽離子能把持著從水中電離出來的氫氧根離子,破壞了水的電離平衡,使得水的電離正向移動,結果溶液中的氫離子濃度大於氫氧根離子濃度,使水溶液呈酸性。
三、強鹼弱酸鹽,我們把弱酸部分叫弱陰,同理弱陰把持著從水中電離出來的氫離子,使得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大於氫離子濃度,使溶液呈鹼性。
四、弱酸弱鹼鹽,弱酸部分把持氫,弱陽部分把持氫氧根,生成兩種弱電解質,再比較它們的電離常數Ka、Kb值的大小(而不是水解度的大小),在一溫度下,弱電解質的電離常數(又叫電離平衡常數)是一個定值,這一比較就可得出此鹽呈什麼性了,誰強呈誰性,電離常數是以10為底的負對數,誰負得少誰就大。總之一句話,鹽溶液中的陰、陽離子把持著從水中電離出來的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能生成弱電解質的反應叫鹽類的水解。還有有機物類中的水解,例如酯類的水解,是酯和水反應(在無機酸或鹼的條件下)生成對應羧酸和醇的反應叫酯的水解,還有鹵代烴的鹼性水解,溴乙烷和氫氧化鈉水溶液反應生成乙醇和溴化鈉叫鹵烷的水解,還有蛋白質的水解,最終產物為氨基酸等等。
水解反應
(1)含弱酸陰離子、弱鹼陽離子的鹽的水解,例如:Fe3++3H2O=Fe(OH)3+3H+,CO32-+H2O=HCO3-+OH-
(2)金屬氮化物的水解,例如:Mg3N2+6H2O=3Mg(OH)2+2NH3↑
(3)金屬硫化物的水解,例如:Al2S3+6H2O=2Al(OH)3+3H2S↑
(4)金屬碳化物的水解,例如:CaC2+2H2O=Ca(OH)2+C2H2↑
(5)非金屬氯化物的水解,例如:PCl3+3H2O=H3PO3+3HCl
取代反應(水解反應)(有機反應)
1.鹵代烴在強鹼水溶液中水解,例如:CH3CH2-Cl+H-OH→△NaOH
CH3CH2OH+HCl
2.醇鈉的水解,例如:CH3CH2ONa+H2O=CH3CH2OH+NaOH
3.酯在酸、鹼水溶液中水解,例如:CH3COOCH2CH3+H2O→△H+orOH-CH3COOH+CH3CH2OH
4.二糖、多糖的水解,例如澱粉的水解:(C6H10O5)n+nH2O→nC6H12O6(葡萄糖)
5.二肽、多肽的水解,例如H2NCH2CONHCH2COOH+H2O→2H2NCH2COOH
6.亞胺的水解 ArCH=N-Ph→(H20 H+) ArCHO+PhNH2

水化是形成水合物或水合離子的,水解就比較復雜了.

5. 去離子水凈化設備產生的廢水怎麼處理

直接排放掉,或者迴流到原水池,進行二次處理。

6. 用普通水和去離子水去做化學實驗有什麼區別

普通蒸餾水電導率一般為10us/cm三級水電導率一般為5us/cm蒸餾水、去離子水的區別是版製取工藝不同,權純蒸餾水是通過加熱冷凝製取,缺點是生產成本太高,水質純度一般,而且產量小。去離子水是通過離子交換製取,優點是生產成本低,產量大。現在一般和反滲透配套使用生產高純水。三級水不能和蒸餾水、去離子水比較。三級水只是蒸餾水和去離子水的標准之一,用來劃定水質純度的指標超純水:Ultrapure水(超純水),既將水中的導電介質幾乎完全去除,又將水中不離解的膠體物質、氣體及有機物均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電阻率大於18MΩ*cm,或接近18.3MΩ*cm極限值。RO水:也稱純水。即通過反滲透膜過濾後的水,實驗室用水檢驗標准(25攝氏度條件下)三級水電導率≦5us/cm(蒸餾水)二級水電導率≦1us/cm(純水)一級水電導率≦0.1us/cm(高純水)

7. 鹽離子的水化作用

電離平衡中:
同離子效應:
1.定義:在弱電解質溶液中,加入與該弱電解質有共同離子的強電解質時,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會左移,以致電解質的電離度下降,這種現象叫做同離子效應。
例如:在CH3COOH溶液中,存在以下電離平衡 CH3COOH←→CH3COO- + H+ 。當加入強電解質CH3COONH4時,c(CH3COONH4)上升,使電離平衡左移,CH3COOH的電離度下降
2.應用:利用同離子效應,抑制溶質水解,如在NH3·H2O中加入NH4+
注意:弱電解質形成的鹽通常是強電解質
鹽效應:
1.定義:在弱電解質溶液中,加入其他強電解質時,弱電解質的電離度上升,這種影響叫做鹽效應
例如:在0.1mol/L CH3COOH溶液中,加入0.1mol/L NaCl,則CH3COOH電離出的c(H+)不再是1.33·10^-3mol/L,而是1.68·10^-3mol/L了;其電離度也不是1.33%,而是1.68%了。
2.原因:鹽效應的產生,是由於 強電解質的加入 使溶液中 離子濃度上升,溶液中離子間的相互牽製作用上升,即活度下降,離子結合為分子的機會下降,分子化速度下降。因此,重新達到平衡的CH3COOH的電離度要比未加NaCl時大。

因為同離子效應歸根結底也是鹽效應的一種,因此發生同離子效應時
一定伴隨鹽離子效應

8. 離子的水化作用是什麼意思

水化作用(來hydration)是物質與水發生化源合的反應,又稱水合作用,一般指分子或離子的水合作用。其中當鹽類溶於水中生成電解質溶液時,離子的靜電力破壞了原來的水結構,在其周圍形成一定的水分子層,稱為水化。

9. 什麼離子會形成水合離子,水合離子怎麼書寫怎麼書寫

過渡金屬離子可以形成水合離子 一般不寫水合水分子的

10. 離子的水化程度是什麼意思

水化:分子或離子與水結合而形成水合物或水合離子的過程。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或離解,主要是通過水化而引起的。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