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
200噸/日非抄常小,不推薦用太麻煩的機械格柵,格柵都沒法選。我做以前農村污水項目都是這個小規模的東東,肯定不能用機械格柵或者常見的人工格柵了。你千萬別往市政污水處理方向思考。
我建議你最好用水力篩網或者提籃格柵。
不銹鋼水力篩網:適用於有壓力提升送來的污水的垃圾格柵。淘寶上就有買的,你買個最小的就行了,沒幾個錢而且非常方便。
提籃格柵:適用於無壓力自流進來的,放在污水檢查井裡面保持0.8米以上的水頭損失就足夠了。自己路邊小金屬加工店焊制一個就行了,L×B×H=0.3m×0.3m×0.6m,孔眼你自定吧,你這水量小最好選稍大的否則你清垃圾都麻煩。提籃格柵建議做兩個,一用一冷備方式,方便盡快提起更換。
Ⅱ 工業廢水處理:造紙廢水中白水如何處理與回用
工藝選擇
工藝方案的選擇對於廢水處理設施的建設、確保處理設施的處理效果和降低運行費用至關重要,因此需要結合設計規模、廢水水質特性以及當地的實際條件和要求,經全面技術經濟分析後優選出最佳的總體工藝方案和實施方式。
在廢水處理沒施的總體工藝方案確定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所選工藝必須技術先進、成熟,對水質變化適應能力強,運行穩定,能保證出水水質達到工廠使用標准及國家廢水排放標準的要求。
(2)所選工藝應減少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節省佔地面積和降低能耗。
(3)所選工藝應易於操作、運行靈活且便於管理。根據進水水質水量,應能對工藝運行參數和操作進行適當調整。
(4)所選工藝應易於實現自動控制,提高操作管理水平。
(5)所選工藝應最大限度減少對周圍環境的不良影響(氣味、雜訊、氣霧等)。
常用預處理方法
預處理工藝主要由格柵、篩網、纖維回收系統、調節水量及水質等工藝組成。可根據不同的造紙工業廢水水質採取不同的預處理手段,去除一部分污染物,改善廢水水質,使整個廢水處理系統的處理效果達到最佳。
主要處理方法
廢紙造紙廢水的SS、COD濃度較高,COD則由非溶解性COD和溶解性COD兩部分組成,通常非溶解性COD佔COD組成總量的大部分,當廢水中SS被去除時,絕大部分非溶解性COD同時被去除。因此,廢紙造紙廢水處理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去除SS和COD。主要有以下方法:
(1)氣浮或沉澱法。採用氣浮或沉澱方法,通過投加混凝劑,可去除絕大部分SS,同時去除大部分非溶解性COD及部分溶解性COD和BOD5。
(2)物化與生化處理相結合。對於造紙廢水排放量較低、廢水含COD較高的大中型廢紙造紙企業,期望通過單級氣浮或沉澱的物化方法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准有較大的難度,因為可溶性COD、BOD5主要需通過生化方法才能有效去除。一般採用物化加生化的處理方法。
(3)污泥處置與綜合利用。造紙過程中漿料的流失不可避免,做好流入廢水中的廢漿回收有兩個好處:一是回收的漿料可回用於造紙或外售作為低檔紙的原料,產生直接經濟效益;二是降低廢水處理負荷,減少葯劑消耗。
Ⅲ 達標污水回用到循環冷卻補充水的處理工藝
個人覺得這個出水水質可以直接進RO膜,淡水進行回用不需要稀釋,RO膜產生的濃水需要考慮如何處回置,如答能排放至市政污水處理廠,那最好,如不能,需要再進行委外處理或者蒸發處理。綠化用水有限定總溶解固體含量的指標,所以濃水是無法進行綠化的。
Ⅳ 排水工程的參考教材
目前較為流行的教材為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排水工程》,分上、下兩冊。
排水工程上冊(孫慧修主編)
《排水工程》(上冊)第四版是在第三版的基礎上,根據全國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關於教材編寫要求和《排水工程》(上冊)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及排水工程技術的新發展和積累的教學經驗,經過不斷修改和完善編寫而成,基本上反映了現代排水工程學科發展的趨勢。
《排水工程》(上冊)第四版增加了城市污水回用工程一節,以城市污水作為第二水源再利用,是防止水污染和解決水資源嚴重不足的重要方向。本版加強了雨水設計流量的論述,介紹了幾種方法。對近年來我國城市水系統向區域排水系統發展的趨勢以及涌現出的新技術作了介紹。同時,對第三版中個別提法不妥這處理行了更正,並增加了部分新技術資料。規范以《室外排水規范》(GBJ14-87)及1997年局部修改的條文為主。計量單位以1984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准。
排水工程下冊(張自傑主編)
《排水工程》下冊主要內容是城市污水處理與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全書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總論,主要闡述污水和污染物質的形成、形態、分類;污染特徵與污染指標;各類地面水體(河流、湖泊、海洋)污染造成的危害及其自凈規律和數學模型;有關的水質標准和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則等。
第二部分為城市污水處理技術,對包括深度處理與回用在內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和各種處理技術單元,從基礎理論到處理設備的工作原理、構造特點以及設計、計算等方面都作了全面、系統和比較深入的闡述。在本部分內,對污泥處理與處置技術,也作了系統、深入的介紹。
第三部分為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在本書內自成體系,從工業廢水的形成、分類、污染特徵開始,根據工業廢水的特徵,按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物理化學處理法以及生物處理法,分別地作了較全面的闡述。
本書為高等工業學校四年制本科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教學用書,也可供從事給水、排水及環境工程方面的設計、施工、運行管理以及科研工作的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2011年版排水工程教材
書名:排水工程
作者:張玉先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4月
ISBN:9787112129102
定價:99元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水排水專業考試大綱的要求編寫。全書共分19章,分別為總論、排水系統,污水管渠系統的設計,雨水管渠系統的設計,排洪溝的 設計,合流制管渠系統的設計,排水管渠材料、介面、基礎和排水管渠系統附屬構築物,排水管渠系統的管理和養護,排水泵站及其設計,城鎮污水處理概論,城鎮 污水的物理處理方法,城鎮污水的活性污泥法處理,城鎮污水的生物膜法處理,城鎮污水的厭氧生物處理,污水的深度處理與回用,污水的自然生物處理,污水廠污 泥的處理,城鎮污水處理廠的設計,工業廢水處理。
Ⅳ 各行業污水回用要求及水質標准
還有個污水抄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襲規范 (GB 50335-2002),不知道還有用
http://fzies.gov.cn/fgbz/jsbz/kjbz/%CE%DB%CB%AE%D4%D9%C9%FA%C0%FB%D3%C3%B9%A4%B3%CC%C9%E8%BC%C6%B9%E6%B7%B6.pdf
目前的狀況是回用水只是在某些行業應用較多,國家有標準的話說明這些行業是用回用水的,或者是鼓勵/要求這些行業用,但是不是所有行業都有相關標准。
Ⅵ 國內外水資源管理與供水安全的研究對比分析
一、水資源開發利用研究方面
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研究方面,我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都注重開發利用的技術研究,注重流域水資源的評價,因為河流是聯系陸地和海洋的物質傳遞和能量流動的紐帶,也是保護海洋資源最重要的戰場。人類活動的強度和范圍不僅直接影響到河流生態系統,而且可能間接地通過河流影響到海洋的生態環境。此外,河流還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條件之一———淡水的主要來源。
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水資源的污染和破壞情況都可以歸為以下兩大類: 一類是工業污水、農業污水、生活污水的長期大量排放及降水、地下水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造成河水的高富營養化、鹽漬化等;另一類是自然和非自然因素使水資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影響水資源的有效利用。這類河流有因洪水成災的密西西比河、因乾旱引起河水大量蒸發的尼羅河、因森林採伐造成水土流失的亞馬孫河和因水消費超過供給造成水量不足的科羅拉多河等。我國針對不同的情況採取了污染防治的措施,但是起步晚、技術落後,特別是針對自然因素引起的流域生態環境的破壞研究不夠深入。
二、水資源管理方面
正確定位水資源管理是有效實施水務管理的根本前提。盡管世界各國水管理體制不盡一致,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水管理是有序的,即水的法律法規比較健全,社會各界都能嚴格遵守,一切水務活動依法辦事。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時一般採取兩種形式: 一是通過制定全流域的法律進行管理,如科羅拉多河的 「河流法」,密西西比河的 「洪水災害防禦法」、「水資源規劃法」; 二是對某一方面的管理採用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條例,如伊利湖的 《大湖區管理協議》等。另外,各國水管理的法制化程度和收費管理體系的完整性等因素的差異,決定了各國水價執行程序的不同,但多數國家能做到依法收取水費,處罰違規行為。在水管理體制上,管理職責明確、責權劃分清楚,規定各個權利主體和機構的權利范圍和機構體系,明確規定國家、流域委員會、地方分級管理的責任、權利和義務,美、法等國把參與水事活動的政府機構、事業單位、企業單位的職責明確分開,各自在法律賦予的許可權范圍內充分發揮作用,若有越權或違法行為發生,通過法律手段予以糾正和處罰。目前,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已成為各國水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水資源管理隨經濟發展在不斷合理化,但仍然存在較大的問題,造成浪費嚴重,效率低下。而且資源管理和開發利用管理相分離,由於流域水的開發利用和管理涉及各地區、各部門,利益關系十分復雜,各國都賦予流域水資源管理機構相當大的權力,以保證其完成職責,依靠雄厚的技術力量,充分發揮指導、審核和監督的作用。近 20 年來的變化表明,以國家和地方為依託的管理、以流域為基礎的管理在不同的國家都納入了各自適宜的管理體制。不過,總的趨勢是強調以流域為基礎,與國家和地方行政監督、協調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三、水資源綜合開發與管理方面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世界上不少國家對大江大河進行了綜合治理與開發。它們以流域為單元,以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為核心,合理地組織、安排生產力,建立工業區、城市群和產業帶,不僅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促進了流域內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為了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針對不同流域面臨的問題,許多國家和地區在實踐中積累了不少成功的江河治理經驗。水資源的綜合開發與管理成為當今世界水資源研究的主要方向。我國也是以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為核心對幾大流域的水資源進行評價和研究。
當前,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洪水、缺水、水污染。因此,建立流域環境和開發利用的一體化管理模式,改變傳統的重經濟輕生態環境、重資源利用輕保護、重流域本身治理輕流域綜合治理的模式。目前,我國流域統一管理已經普及。大河流域的水管理涉及防洪、航運、水電、供水、水環境保護、娛樂六個方面,是一種廣義的、綜合的、多目標的一體化管理,呈現出流域水環境和水資源統一管理的發展趨勢。在發達國家,水質保護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水量方面。我國在水環境保護方面是剛剛起步,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四、水資源服務運行機制方面
歐美國家雖然是市場經濟,但根據水的資源特性,其供水機構管理和水價政策仍在政府的有效控制之內。美國和加拿大政府規定供水機構既不能盈利,也不讓其虧損,因此在水價制定上以不盈利為原則,但必須保證投資的回收、運行維護管理和更新改造所需開支的自理。在制定水價時,把排水費、污水處理費、國家規定徵收的增值稅等也核算進去。當水價太高,用戶承擔有困難時,國家會補助一部分,起到調控作用。法國的流域水務局除負責流域水規劃的審批和上報外,同時又作為流域綜合治理的主要融資機構,代表國家接受地方省、區上繳的部分稅款,然後根據需要投資新建水工程,通過更好地開發利用流域水資源為社會服務。另外,發達國家現行的城市水管理中,非常重視投入產出,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供水機構在修建供水工程之前就將供水價格確定下來,並與用水戶簽訂合同,用合同相互約束,政府不再干預。如英法兩國將水資源開發經營作為一種產業,水務投資體制適應市場經濟規律。水利基礎設施可向政府貸款或向社會籌資,靠水費或售電支付利息和償還政府貸款。水費標准隨著市場經濟通貨膨脹指數浮動,各地區、各城市多少不一,各年度也有變化。各水公司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在我國還未形成服務型的水務運行機制,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分離,更談不上開發利用技術服務。
五、城市水資源公眾管理方面
公眾參與有關水問題的立法和管理過程中提高水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由於城市水管理的廣泛性和社會性,國外相當重視公眾參與,並將其作為水管理的關鍵因素,包括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和提高用水戶的關心程度。法國的流域委員會中,採取「三三制」的組織形式。委員會由一百多人組成,其中,1/3是用戶和專業協會代表,1/3是地方當局代表(市長等選舉產生),其餘1/3是政府有關部門的代表(指派),因此被稱為「水務議會」。同時,將開展面向社會的宣傳教育,提高各階層的人士對水務事業的關心程度作為今後水務管理工作的重點。法國通過定期和不定期向社會發布各種水信息,使社會了解水資源開發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動員社會關心支持水務工作,並將其作為水務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國的城市水資源管理是由政府負責,公眾對城市水資源的利用和管理知識缺乏,更無法涉足管理。
六、資源、環境管制和經濟管制方面
世界各國水管理的經驗表明,資源、環境管制和經濟管制最好與服務相分離,而且資源、環境管制與經濟管制之間最好也彼此分離。決策必須是政府的直接職責,但把管制職能(如經濟管制)分配給各個自主的機構(具有管理功能的事業單位)有相當大的優點———通過經濟管制可提高供水、排水和水處理等服務機構(企業)的技術業績和財務業績,這也是已達到高度認同的水行業管理模式。而我國資源、環境管制和經濟管制分屬不同的政府部門,盡管可以進行協調,但未形成資源、環境管制和經濟管制的系統性制度,責、權、利不清楚,更不可能讓一個部門把服務與管理分清。
七、水環境治理方面
經濟發達國家的污水回收利用歷史較早,經過多年的發展,污水處理和回收利用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經驗。1968年,世界上第一家合格的再生飲用水工廠在納米比亞建成,日產水6200m3,水質達到當時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環境保護署公布的標准。以色列由於長期缺水,在污水凈化和回收利用方面始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以色列中水回收利用程度之高堪稱世界第一。佔全國污水處理總量46%的中水直接回收利用於灌溉,其餘33.3%和約20%分別回滲於地下或排入河道。回灌地下的再抽出至管網系統,抽送到南部地區,最南部地區甚至將它作為飲用水源。日本是個面積狹小的島國,人口眾多,人均年降水量僅為世界年降水量的1/5,且沒有大江大湖可作跨流域調水之用。日本靠什麼支撐了20世紀60年代的經濟復興呢?靠的就是污水回收利用,他們稱之為下水處理水的再利用。美國水資源總量較多,城市中污水回收利用工程主要分布於水資源短缺、地下水嚴重超採的加利福尼亞、亞利桑那、得克薩斯和佛羅里達等州,其中以南加利福尼亞成績最為顯著。
由於水資源和水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美國針對污水回收利用問題採取了大量有效措施,已普遍實現了總用水量逐年增加,而新鮮水的總取水量逐年減少的良性循環局面。其基本特點是污水回收利用率逐步提高。另外,德國、巴西和奧地利等國家的中水、污水回收利用方面很成功,不僅處理程度比較高,污水處理量和回收利用量也高。
當前,我國可持續發展水利正全面向前推進,長江治理開發和保護工作也隨著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確定的以防洪為中心的治江三階段戰略的基本付諸實施而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廣泛學習國外治水、管水的先進理念、經驗和技術,是做好新時期治江工作、完成新的歷史使命的要求。基於對中外不同的國情、社會制度、發展階段、文化背景和水情,有目的地選擇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水資源與供水安全研究體系。
Ⅶ 增強水資源可再生能力的途徑
就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而言,水環境污染、水資源浪費和水資源管理體制不完善是比較突出的問題。這幾方面的問題都與水資源的可再生能力有密切聯系。水環境污染日趨嚴重,會使污水處理成本大大增加,污水循環利用率降低,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水資源的嚴重浪費使得可更新的水資源總量減少,水資源可再生能力也隨之減弱;高效的水資源管理水平是提高水資源社會可再生能力的關鍵,不完善的管理體制則不能使水資源循環的各個環節得到有效保障。
8.5.1建立節水型社會,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大幅度提高我國用水效率首先是革新觀念,其次是採取經濟、技術、法規政策和公眾參與。早在20世紀末,原水利部水政司司長、教授級高工柯禮聘就在《地下水》雜志上發表了「掀起一場提高用水效率的革命」的文章[14]。文章指出:許多國家,不論是富水國還是貧水國,已逐漸認識到,加強需水管
理而不是不斷去滿足需水要求,實施全面節水,向節水型社會、節水型經濟轉變,不斷提高用水效率,是平衡水的供需矛盾的最經濟和最有利於環境的措施;同時,可以推進或避免建設昂貴的供水工程設計和污水處理費用,節約資金,保護環境,而且毫不影響經濟和生活水平。但是,這場提高用水效率的改革目前主要還是局限於發達國家中開展,在多數發展中國家尚未普遍引起重視。
由於我國北方水資源相對缺乏,因而關於北方地區用水效率和節水的研究(特別是在農業領域)文章較為多見。而文獻[15]則從分析我國南方地區的農業用水與水費制度的關系出發,研究了在有水權水量約束和無水權水量約束下,按單位耕作面積水價徵收水費時的水的利用情況和賣水可能時水的利用情況,根據水利用的均衡原理和利潤最大化的拉格朗日函數分析,得出了只要農業部門向外部賣水(水權水量),無論是農業部門還是非農業部門都能增加經濟效益的結論。近年來,我國節水灌溉發展較快,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以下幾個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16]。一是節水政策研究不夠。節水灌溉方面的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建設相對滯後,農業灌溉用水管理體制不適應市場機制的要求。二是節水灌溉技術水平低。目前,我國節水灌溉面積還不到有效灌溉面積的一半,渠道防滲和管道輸水灌溉等方式仍佔主導地位,噴灌和微灌等節水灌溉方式僅占灌溉面積的2.6%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三是農業灌溉水價偏低。低水價難以發揮價格杠桿的作用,不利於節水灌溉的推廣。四是資金投入不足。五是認識不到位。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嚴重性,水資源短缺對生態環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的影響還遠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一些地區為了眼前利益和短期經濟效益,仍在過量引水或超采地下水,搞大水漫灌。有的流域由於上游用水得不到控制,已造成下游生態環境的嚴重惡化。
關於城市用水效率方面,文獻[17]對國內外城市用水水平、供水損失量和用水效率作了比較研究。認為,當國民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家庭生活各種用水器具均已裝備,家庭生活用水量將不再繼續增長,將會穩定在一個相應水平上。我國目前城市家庭除水沖廁所外,洗浴設施、洗衣機、洗碗機等用水器具和熱水系統還處於不斷完善的階段,人均家庭生活用水還將逐年有所增加。但是2002年我國城市人均家庭生活用水平均指標已達到150.5L/d,已接近歐洲13國的平均值,同時某些城市甚至超過了200L/d。這從另一側面說明,我國居民生活用水某些浪費用水方式和習慣應該摒棄,節約家庭生活用水還有潛力。另據4個不同供水檢漏公司對我國179個城市的20731.6km供水管線實際檢漏結果計算,平均單元管長供水實際漏損率為1.55L/km·h。約為歐洲發達國家的3倍左右,比各國平均值還高62%。而在總體取用水資源效率(單位取用水資源量產生的GDP)方面的數據表明,我國2002年數字比美國1998年的數字還多800億m3左右,但GDP僅為美國的1/64,我國總體用水效率,僅為發達國家的1/10~1/20。因此,我國目前形成的浪費用水模式和用水效率的低下必須警惕。我國節約用水的潛力還很大。
8.5.2大力開展污水資源化工作
污水是被污染、使用價值不高的水資源。污水資源化(也叫污水回用)是指生活污水和達標排放的工業廢水經深度處理後,作為可再生資源回用到適宜的位置,它是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人口的膨脹和工、農業的發展,目前我國資源性缺水和質量性缺水問題都很嚴重,人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危機。水資源危機的解決有賴於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污水資源化正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城市的污水是一種水量穩定可靠的水資源,將污水資源化是必要和可行的。
8.5.2.1污水的利用方向
面對如此嚴重的水污染現狀,緩解水資源短缺,改善水環境質量,使水量枯竭和水質惡化盡快得以解決已勢在必行。污水經過處理以後,有以下幾個利用方向 王建新:對我國污水資源化的思考.見http://www.cce 365.com。
8.5.2.2污水資源化的對策
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劉坤一:論城市污水資源化的開發利用及其對策.見http://www.hwcc.com.cn。
8.5.3充分利用雨洪資源
要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除了必要的節水措施外,還必須積極探索新水源的開發,如對暴雨洪水的利用——洪水資源化。洪水資源化是指在不成災的情況下,盡量利用水保工程,水庫攔河閘壩,自然窪地、人工湖泊、地下水庫等蓄水工程攔蓄洪水,以及延長洪水在河道、蓄滯洪區等的滯留時間,恢復河流及湖泊、窪地的水面景觀、人類居住環境,最大可能地補充地下水[11]。科學合理利用洪水資源,可獲得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如補充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區域性水資源承載力、發揮水庫多年調節作用,開展養殖及灌溉、旅遊業等。因此,洪水資源化、雨水回用不僅可以起到減災的作用,同時還能補充水資源,使水資源得以循環利用,提高水資源再生能力,緩解供需水的矛盾。
洪水是洪災形成的前提條件,但洪水並不是災害,它是大氣降水在短時間內匯入河槽而形成的特大徑流,其本質具有淡水資源的屬性。將洪水作為一種資源,合理地加以儲積、利用,不僅可以緩解我國淡水嚴重緊缺的局面,同時還可以有效地起到「防洪減災」的作用,興利除害,一舉兩得。李長安等[18]對此提出了4條措施:①加強水庫建設;②退田還湖和退耕還濕;③人工控湖;④充分利用水庫、湖泊和濕地蓄積長江汛期洪水以供枯季北調。由於我國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降水年際、年內分布極不均勻,經常出現旱澇同期異地發生和同地持續發生的情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水的關系,必須防汛抗旱相結合,從洪水資源利用上下功夫。文獻[19]提出了3個方面的建議:①建立水庫、湖泊風險調度機制;②充分發揮河道蓄洪作用(北京、膠東有成功範例);③建立流域或跨流域的洪水利用措施(河道串聯和洪水利用社會保障體系等)。在山區,可以把雨洪水資源開發利用與水土保持結合起來,如修建坡面水系工程(沿山排洪溝、蓄水池、攔沙池、塘壩等)和水窖工程[20]。
雨水回用也是水資源開發的新途徑。它具有水質污染輕、建設費用少等特點,而且具有廣泛的作用。雨水回用可以改善自然界的水循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減緩城市洪澇災害,減輕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和運行壓力,補充地下水資源等。總之,雨水回用在城市工業、民用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12]。
參考文獻
[1]曾維華,楊志峰,蔣勇.水資源可再生能力芻議[J].水科學進展,2001,12(2):276~279
[2]李春暉,楊志峰.水資源社會可再生性及其基本理論[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4,14(6):54~55
[3]楊志峰,沈珍瑤,夏星輝等.水資源可再生性基本理論及其在黃河流域的應用[J].中國基礎科學·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2002,5:5~6
[4]馮尚友.水資源持續利用與管理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7:3
[5]郭其淺主編.廣東省梅州市江河流域(區域)綜合規劃報告書[R].梅州市水利局,2000.6:60~63,158
[6]趙西寧,吳普特,王萬忠等.生態環境需水研究[J].水科學進展,2005,16(4):618
[7]李廣賀.水資源利用與保護[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6:13~14
[8]沈珍瑤,楊志峰,劉昌明.水資源的天然可再生能力及其與更新速率之間的關系[J].地理科學,2002,22(2):162~165
[9]丁曉雯,沈珍瑤,楊志峰.黃河流域典型城市水資源社會可再生性評價研究[J].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05,19(1):72~73
[10]孔慶雨,卞藝傑.廣東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J].廣東水利水電,2000,12(6):33~36
[11]管延海,魏佔起.緩解區域水資源短缺與洪水資源化[J].吉林水利,2003,4:19~20
[12]侯建濤,朱達力.雨水回用[J].科技園地,2003,2:30~31
[13]王中根,夏軍,劉昌明等.水資源量可再生性的量化方法研究[J].資源科學,2003,(7):31~36
[14]柯禮聘.掀起一場提高用水效率的革命——談21世紀我國水資源戰略問題[J].地下水,1999,(12):141~145
[15]陳紹金.南方地區農業用水效率分析[J].人民長江,2004,(1):46~48
[16]劉更另.水·水資源·農業節水[J].中國工程科學,2000,(7):39~42
[17]宋序彤,許俊儀.我國城市用水發展和用水效率分析[J].建設科技,2004,(6):40~41
[18]李長安,殷鴻福.充分認識和利用洪水的淡水資源屬性——解決我國淡水資源緊缺的出路之一[J].科技導報,2001,(7):3~5
[19]胡煒.充分利用洪水資源,努力解決缺水問題[J].中國水利,2001,(4):88
[20]徐相懷.淺談山區洪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治淮,2002(10)
Ⅷ 水處理技術,水及廢水處理理論及工藝,廢水處理及其回用技術,水污染防治技術,工業水處理與回用技術這些
大致給你說說吧,水處理按我自己的理解大致分3大塊,污水,工業冷卻內循環水,容凈水處理(RO)。污水又分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2大塊,工業如電子廠,印染,電鍍,食品等等等等,生活污水就單一些。冷卻水一般就按工業來分,不過也可以分成空調水和工業工藝循環冷卻水。中水回用技術基本可以劃在污水處理的行業,一般和工藝設備流程聯系的多些,凈水就是反滲透,離子交換這種,一般桶裝水這些賣凈水設備的不在這個行列。細分起來太多啦,詳細可以問我。總的來說現在工業水這塊方向好些。打字打累了。。。
Ⅸ 污水處理項目的中水回用
我看到過一篇文章。介紹的是膜法SBR技術處理皮革廢水。可以做到達標排版放,COD去除率可達權80%以上,比起一般的活性污泥法要好不少。但是要達到中水回用的標准很難,皮革廢水除了要調節PH值,還要脫除重金屬離子,除油,脫除表面活性劑和染料。處理成本較高,經濟可行性較差。如果這樣做,可以設計基本流程如下:進水——格柵(革除較大雜質)——油水分離裝置(隔油)——中和池(因鞣製皮革,造成進水偏酸性,加鹼劑中和)——樹脂交換裝置(脫除重金屬離子)——好氧曝氣池(內設膜組件)——加葯消毒(具體何種葯劑視排放要求而定)。
差不多就是這樣。如果要脫磷,可能還要加上厭氧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