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工業廢水處理
⑴ 工業廢水處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通過物理作用分離、回收廢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包括油膜和油珠)的廢水處理法,可分為重力分離法、離心分離法和篩濾截留法等。以熱交換原理為基礎的處理法也屬於物理處理法。
化學處理法
通過化學反應和傳質作用來分離、去除廢水中呈溶解、膠體狀態的污染物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的廢水處理法。在化學處理法中,以投加葯劑產生化學反應為基礎的處理單元是:混凝、中和、氧化還原等;而以傳質作用為基礎的處理單元則有:萃取、汽提、吹脫、吸附、離子交換以及電滲析和反滲透等。後兩種處理單元又合稱為膜分離技術。其中運用傳質作用的處理單元既具有化學作用,又有與之相關的物理作用,所以也可從化學處理法中分出來 ,成為另一類處理方法,稱為物理化學法。
生物處理法
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廢水中呈溶液、膠體以及微細懸浮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物質的廢水處理法。根據作用微生物的不同,生物處理法又可分為需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兩種類型。廢水生物處理廣泛使用的是需氧生物處理法,按傳統,需氧生物處理法又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類。活性污泥法本身就是一種處理單元,它有多種運行方式。屬於生物膜法的處理設備有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以及最近發展起來的生物流化床等。生物氧化塘法又稱自然生物處理法 。厭氧生物處理法,又名生物還原處理法,主要用於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和污泥。使用的處理設備主要為消化池。
特殊方法:生物接觸氧化法
用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廢水,即用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在生物反應池內充填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並以一定的流速流經填料。在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最後,處理過的廢水排入生物接觸氧化處理系統與生活污水混合後進行處理,氯消毒後達標排放。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於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並使池體內污水處於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同浸沒在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這種曝氣裝置稱謂鼓風曝氣。
⑵ 梅州市水資源保護中的存在問題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梅州城市水資源供需矛盾也在不斷加劇,水資源保護和節約用水重視不夠,已成為制約發展的主要因素。梅州城市水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8.2.1水土流失仍然存在
在前面14章已經對水土流失作了較詳盡的論述,這里著重對1983年和1997年兩個時間段進行比較(表18.1)。
表18.1 梅州市水土流失面積對比表(1983/1997)單位:km2
從上表可見,經過14年的治理,水土流失情況已得到很好的改善。表現為:①總流失量已經從1983年的2556.04km2下降到1725.43km2;②面蝕、溝蝕情況已得到很好的控制,除了梅縣和平遠的面蝕,興寧的溝蝕情況略有上升外,其他各縣的面蝕和溝蝕都比1983年有所下降。但是,崩崗的面積卻上升了。其中五華、興寧和豐順的崩崗面積都大幅度上升,只有大埔、蕉嶺和梅江區的崩崗面積有所下降。
18.2.2水污染不容樂觀
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水污染分為:點污染源(由管道收集後集中排除)和面污染源(無組織的,例如農田地面徑流或雨水徑流)。點污染通常來自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面污染主要來自農村。梅州是一個農業佔比重較大的山區,因此面污染源是比較普遍的。
根據梅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和各縣(市、區)環境監測站對梅江保潔9個跨縣(市、區)斷面水質監測結果表明,1998年梅江幹流及其主要支流水質年平均值,在5個斷面懸浮物、溶解氧、石油類指標中分別有1個或2個略有超標,其餘各斷面水質符合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Ⅱ類標准水質良好 見http://mzepb.meizhou.net/mjbj(2005-03-14)。
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水平的不斷提高,必然導致城鎮工礦業和生活污廢排放量的逐漸增加。由於目前梅州市的城鎮管理和工業廢水處理仍跟不上形勢發展的要求,大部分城鎮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未經凈化處理就直接排入河流,導致全市地表水體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排入梅江的主要廢水工業污染源有梅縣造紙廠、平遠造紙廠、蕉嶺造紙廠、梅縣磷肥廠、梅縣發電廠、西陽氮肥廠等。1998年度環境統計數字表明,這6家企業累計工業廢水等標污染負荷佔全市廢水的89.7%,年廢水排放量分別為97×104t、590t、480t、50t、1390t和3240t 數據由梅州市統計局提供。
18.2.3地下水資源管理乏力
就目前梅州市水資源管理現狀而言,雖然管理體制已基本理順,但職責和權力仍未落實到位。表現在大部分農民對地下水的開發還存在不合理性,歸根到底是由於水行政管理部門對地下水的監督管理力度不夠。梅州城區對地下水的利用並不廣泛,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可忽視。2003年梅州城區地下水資源總量達8600萬m3。其中洗車行業是地下水用水的大戶之一。一般的洗車行業都是採取直接在地下水資源豐富處打井取水,以節約成本。而政府對洗車行業的打井行為並未做出嚴格的限制。另外,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統一管理問題仍存在爭議,有些農村對地下熱水的開采也缺乏有序的管理(圖18.2)。
圖18.2 梅州某農村地下熱水的開采現狀
⑶ 常見的幾種工業污水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工業污水來處理方式太多太源多,第一工業污水中污染物極其復雜,處理難度較大。如果只想用一種固定的處理辦法,基本上是處理不達標的。針對工業污水處理方法,智迪環保建議你採用多種方式組合的處理技術。例如:酸鹼污水 採用 酸鹼中和+生物處理的工藝、 含油污水採用氣浮法+生物處理+沉澱法 重金屬離子污水採用 絮凝沉澱+生物處理+活性碳吸附 ,總之工業污水處理辦法原則就是:針對性處理,多種組合方式處理。
⑷ 梅州市污水處理廠
該工廠位於地址廣東省梅江區火車站馬鞍山七孔閘電排站側值班室,工廠主要生產或製造污水處理工程及設備。
⑸ 工業廢水處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1)廢水的處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
(2)物理法---使呈懸浮狀態的雜質從水中分離內出來。不改變水的基容本化學性質。如沉澱、過濾、反滲透、氣浮、離心、蒸發等工藝均屬於物理法!
(3)加某些化學葯劑,利用其產生的化學反應來分離、轉化、分解或回收廢水中的污染物;常用的化學法有混凝、中和、吸附、氧化還原,離子交換等!
(4)利用水中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水中的有機物分解,轉化為無害物,使廢水得到凈化的方法稱為生物法。如活性污泥、生物膜、自然生物處理等均屬於生物法。
⑹ 梅州市水資源保護對策
18.3.1政府和城市居民應當在節水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長期以來居民受「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傳統觀念的影響,珍惜和保護水資源的觀念淡薄,居民尚無對家庭廢水再利用的習慣。在居民沒有達到自律節水的習慣之前,政府通過自身職能,約束居民的用水行為(他律)還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城市用水壓力,還有利於居民節水觀念的形成。政府在這一方面可以利用的行政手段如規定城區居民用水定額,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提高水價及污水處理收費標准,以促進污水減量排放和節約用水、實行節約用水的獎勵制度,對開發節水新技術給予獎勵,對改善舊工藝,推廣節水新工藝的給予經濟支持等[3]。但最根本的,還是要養成居民自律節水的意識。政府除了利用各種媒體、廣告、專欄進行宣傳外,還可以舉辦各種形式和各種規模的展覽,或組織企、事業單位,在各個單位和各個社區舉辦一些小型展覽,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目的。同時還應當在中、小學的教材中增加保護水資源和節約用水的內容,使青少年從小就樹立起保護和節約水資源的意識[4]。
要進一步理順和逐步提高城市供水價格,提高污水處理收費標准,以促進污水減量排放和節約用水的目的。特別是當前城市供水價格還普遍偏低的情況下,適時、合理地調整水價是十分必要的。各地在調整和改革水價的過程中,要盡快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制訂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的實施細則,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水價形成機制,科學地規范城市水價的管理。在調整和理順水價的同時,要加快供排水行業和企業制度的改革,引入市場機制,降低成本,加強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18.3.2加大治理城市水污染力度
維系河流的自然形態、保持良好的水質,關繫到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環境,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等問題。治理城市水污染的途徑很多,其中,採取措施,避免城市河涌「水溝化」是至關重要的。一是在財力許可的情況下,逐步建立起自成一體的城市排污系統,建污水處理中心,改變把河涌作污水溝直接排入污水的現象;二是整治河涌兩岸景觀,拆除違章建築,遷移重污染企業,整治時要注意保留河流的原生形態,避免河床水泥硬底化喪失自凈能力;三是在此基礎上,向廣大居民宣傳保持河流優美景觀的好處,擴大城區上門收垃圾范圍,同時採取配套的處罰措施,讓市民逐漸增強環保意識[5]。
針對梅江沿岸工業廢水排放嚴重的問題,梅州市政府加大了管理力度,拆遷了一批污染大的企業,如原梅縣東風水泥廠、梅縣鋼鐵廠等。對造紙行業勒令整改,要求其走清潔生產之路,停止自製漿。2003年全市實施的工業廢水治理項目11個,完成投資額128萬元,竣工廢水治理項目7個,新增治理廢水能力3020t/d 數據由梅州市江南污水處理廠提供。 《梅州日報》(2005-06-05)。
總體上來說,梅州的城市污水處理力度還遠遠不夠。首先,必須提高江南污水處理廠的效益,避免重蹈國內有些污水處理廠「曬太陽」的覆轍;其次,加快江北污水處理廠的選址和建設,提高整個城市的污水處理率;再次,盡快完善各縣(市、區)的污水處理體系;第四,要嚴格執行《關於整治梅州城區飲食業污水油煙污染的通告》中的有關規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切實履行職責,加強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第五,工商、衛生、規劃城建等有關職能部門,應根據各自的職責,協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排放的污水、油煙污染進行整治。
18.3.3加強對地下水資源的管理
地下水的開發利用與保護不僅是一個資源管理問題,也是一個規劃建設問題,與城市發展密切相關。水源井的布局,井位的確定必須符合城市規劃要求,同時,要嚴格控制開采量,防止地面沉降,這方面梅州市已有先例。如2004年8月20日,五華縣雙頭鎮由於地下水位發生急劇變化引發大規模的地陷,毀壞房屋、門店725間,其中有近200間房屋毀損嚴重,毀壞公路2.1km,小型橋梁兩座、地陷8處,受災戶數為445戶,受災人數為2611人,直接經濟損失達1.55億元 《梅州日報》(2004-08-21)。
地下水是相對優質的水源,應當主要以城市生活用水為主,在城市公共供水可以達到的地區,不應當再發展自備水源,應當嚴格控制並逐步減少自備水的開采量並逐步關閉自備井。對洗車行業的地下水抽取應實行嚴格管理,防止資源流失。對於有地面水可利用的地區,在保證采補平衡的基礎上,將地下水作為戰略儲備或城市第二水源(圖18.3)。
圖18.3 梅州市江南污水處理廠
18.3.4探索對污水的二次回收和利用
對城市污水的再利用,是近些年來眾多專家學者討論如何解決城市用水緊張問題的重點。城鎮供水的80%轉化為污水,經收集處理後,其中70%可以再次循環使用。這意味著通過污水回用,可以在現有供水量不變的情況下,使城鎮的可用水量增加50%以上[6]。對梅城而言,增加50%的水資源可利用量,意味著可以減輕供水工程的開支及緩解水資源在未來幾年可能出現不足的現象,同時也是堅持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體現。
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後,達到規定的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通常稱之為中水[7]。中水可廣泛應用於:第一,用作低質水源。工業廢水經處理可以取代新鮮水作為低質水源,如用作火力發電廠的冷卻水等。第二,用於灌溉。農業對於水體質量要求不高,廢水經過再生處理可用於農田灌溉、園林灌溉等。第三,用於部分城市日常用水。處理後的污水還可用作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水源。如沖廁所、澆花、沖汽車、市區水環境景觀等。
城市污水也是一種資源,隨著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發展,城市污水處理量逐年增加,污水的資源化問題應當提到重要議程。首先,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經濟合理地確定污水回用設施的建設規模和處理工藝。其次,對於一些工業用水和市政、環境衛生及生態景觀等用水,可以利用經處理後的污水。要用戰略的眼光全面規劃和統籌解決水資源不足的問題。第三,應當在水資源統籌規劃的基礎上,對遠距離調水和污水處理後回用進行一下全面的經濟技術比較,更經濟合理地利用現有水資源。第四,要科學確定供水水源次序,做到先地表水,後地下水,先當地水,後過境水。
雖然污水資源化在梅城推廣尚存在技術、資金等條件的限制,但開發和利用中水資源,是解決未來梅城用水壓力大、緩解城區水資源問題的有力手段,對本城市今後的用水管理還是很具有指導意義的。
⑺ 工業廢水處理
工業來廢水的量和質隨產品和生產工藝源而定,變化很大,不宜採用典型數據,應實地考察。工業上使用大量的冷卻用水,大多不同物料接觸,用過的水水質一般變化很小,只是水溫有所上升。相反,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液體和洗滌廢水(除造紙、紡織、印染等行業的廢水外),一般水量不大,但水質卻極復雜,濃度一般也高。
工業廢水的主要污染參數
通用的有化學需氧量、懸浮固體、pH值等。五日生化需氧量也是常用參數,但對某些工業廢水不適用。工業廢水的化學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有高達千、萬毫克/升的。酸鹼廢水的pH值常遠離7。工業廢水含特殊的污染物時,需採用專用的污染參數,如酚。有毒、有害金屬離子,可用生物實驗(一般是魚類實驗)測定毒性,用鼠傷寒沙門氏菌-微粒誘變試驗 (Ames Test)測定致特變性。污染參數的選擇取決於廢水的處置方式,也就是取決於它對環境的影響。
⑻ 如何處理工業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