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成化水處理廠
❶ 關於描寫化工廠的好詞好句,好的加分!!!
我覺得這篇寫的不錯,你看看吧~~
(1)、 玉龍集團
成都化肥廠是1958年全國首批興建的13套年產2000噸合成氨的小氮肥廠之一,2001年改制後更名為成都玉龍化工有限公司, 2002年與省農司合作,實現資產重組,為企業發展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40多年的艱苦創業,公司多次受到原化工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各級領導的表彰,榮獲原化工部首批命名的"六好企業"、"精神文明工廠"、"全國環境優美工廠"等殊榮。"裕農"牌碳銨、尿素獲部優、省優。 98年以來公司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先後採用四套先進的進口和國產DCS計算機控制系統,使產品產量、質量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目前,公司具有年產10萬噸合成氨、13萬噸尿素、10萬噸碳銨、10萬噸復合肥的化肥生產能力。在"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的生產經營宗旨指導下,產品深得用戶好評和市場親睞,2001年榮獲四川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工業企業最大市場佔有份額30強,2002年公司"裕農"牌尿素被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列入免檢產品,2003年被評為成都市模範企業。
玉龍公司控股1個子公司和3個分廠,成都科創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水處理劑、聚丙烯酸脂特種橡膠等多種精細化工產品,成都化肥廠生產尿素和碳銨;成都玉龍化工有限公司復合肥分廠生產復混肥;寶雞市川龍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碳銨、甲醇、初甲醇。
作為一個迄今有40餘年的老化肥廠, 玉龍公司位於古蜀商賈道上的驛站,也是諸葛孔明用兵布陣設「旱八陣」的軍事要地———青白江,一個具有詩意的名字,一塊富庶的寶地,成都市的工業區,在這里雲集了眾多大小規模的國有企業,直到本世紀初,在歷經各種變革以後,留存下來且有活力的企業已屈指可數。其中,成都玉龍化工有限公司,不僅是一家很有活力的企業,也成了青白江區的納稅大戶之一。
「玉樹臨風立大地,蛟龍出水騰長空。」成都市技術監督管理局青白江分局副局長、著名書法家沈宗富為成都玉龍化工有限公司題寫的一幅對聯,以說明今天的玉龍公司如一棵參天的大樹,任憑風吹雨打,它都堅定不移地挺立於大地,又如出水的蛟龍正騰飛於長空,比喻該公司的發展前景廣闊。
❷ 請問除了吊腳樓還有哪些具有重慶特色的建築
【圖文】吊腳樓 消逝中的重慶民居 重慶的吊腳樓具與眾不同的特色, 吊腳樓作為山城特色的巴渝民居已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吊腳樓文化,是繁華城市中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石板坡舊房改造,洪崖洞城市陽台等等,無不體現出重慶吊腳樓的魅力和文化。木條變成了條石,竹牆變成了磚壁,飛檐斗壁雕龍畫鳳,猶如鑲嵌在現代化都市脖子上的一串項鏈,放射出一道道閃亮光芒。這些建築,或依附懸崖,或臨坎吊腳,有「凌空飛絕壁」之感,猶如一座人文藝術博物館,構成了婀娜多姿的山城重慶獨特的民居風貌,充分展現了重慶人的智慧,使巴渝特有的古老建築得到合理保護,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有效延續與傳承。參考資料: http://cqtoday.cqnews.net/system/2008/01/03/001013252.shtml
❸ 化工見習報告
一)、實習簡述
這次能有機會去工廠實習,我感到非常榮幸。雖然只有一個禮拜的時間,但是在這段時間里,在老師和工人師傅的幫助和指導下,對於一些平常理論的東西,有了感性的認識,感覺受益匪淺。這對我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我在此感謝學院的領導和老師能給我們這樣一次學習的機會,也感謝老師和各位工人師傅的的悉心指導.
(二)、實習工作說明:
我們這次實習,主要在玉龍的尿素生產廠。在轉化,脫碳,碳化,合成氨,尿素合成等五個車間共六個工段都進行了半天的實習,在車間師傅的詳細講解和悉心指導下,我們詳細的了解了每個工段的設備和操控系統,初步了解了工廠各個工段的工藝指標,對工廠的管理制度也進行了簡單的了解,在實習的最後一天,我們還參觀了研究生產銷售化學纖維、精製二硫化碳、漂白玻璃紙、彩色玻璃紙及其加工產品、經營企業自產產品及技術的出口業務的成都華明玻璃紙股份有限公司。初步認識了玻璃紙的製作流程和車間的情況。
(三)、實習單位簡介、經營理念及發展歷史:
(1)、 玉龍集團
成都化肥廠是1958年全國首批興建的13套年產2000噸合成氨的小氮肥廠之一,2001年改制後更名為成都玉龍化工有限公司,
2002年與省農司合作,實現資產重組,為企業發展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40多年的艱苦創業,公司多次受到原化工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各級領導的表彰,榮獲原化工部首批命名的"六好企業"、"精神文明工廠"、"全國環境優美工廠"等殊榮。"裕農"牌碳銨、尿素獲部優、省優。
98年以來公司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先後採用四套先進的進口和國產DCS計算機控制系統,使產品產量、質量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目前,公司具有年產10萬噸合成氨、13萬噸尿素、10萬噸碳銨、10萬噸復合肥的化肥生產能力。在"質量、用戶至上"的生產經營宗旨指導下,產品深得用戶好評和市場親睞,2001年榮獲四川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工業企業最大市場佔有份額30強,2002年公司"裕農"牌尿素被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列入免檢產品,2003年被評為成都市模範企業。
玉龍公司控股1個子公司和3個分廠,成都科創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水處理劑、聚丙烯酸脂特種橡膠等多種精細化工產品,成都化肥廠生產尿素和碳銨;成都玉龍化工有限公司復合肥分廠生產復混肥;寶雞市川龍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碳銨、甲醇、初甲醇。
作為一個迄今有40餘年的老化肥廠,
玉龍公司位於古蜀商賈道上的驛站,也是諸葛孔明用兵布陣設「旱八陣」的軍事要地———青白江,一個具有詩意的名字,一塊富庶的寶地,成都市的工業區,在這里雲集了眾多大小規模的國有企業,直到本世紀初,在歷經各種變革以後,留存下來且有活力的企業已屈指可數。其中,成都玉龍化工有限公司,不僅是一家很有活力的企業,也成了青白江區的納稅大戶之一。
「玉樹臨風立大地,蛟龍出水騰長空。」成都市技術監督管理局青白江分局副局長、著名書法家沈宗富為成都玉龍化工有限公司題寫的一幅對聯,以說明今天的玉龍公司如一棵參天的大樹,任憑風吹雨打,它都堅定不移地挺立於大地,又如出水的蛟龍正騰飛於長空,比喻該公司的發展前景廣闊。
玉龍化工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58年全國首批建起的13家小型氮肥廠之一,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大灣鎮,後來更名為成都化肥廠,
,在全國很有名氣。然而,由於設備落後、管理混亂和體制等原因,致使企業在獲得短時間的一些成績後,便很快就墜入了低谷。當時,在這個企業中共有大小獨立核算的經營部門30多個,造成了資金嚴重分散、流失,其中一個分廠竟莫名其妙地就將500萬元資金揮霍得無影無蹤;一個年產25000噸合成銨的小型企業,居然有職工1600多名。這樣一來,企業不僅已難再向前發展,甚至還負債累累。成都化肥廠已走到了破產的邊沿!
1994年8月15日,成都市工交工委和成都市化工局對該企業的領導班子進行了徹底調整,當時在廠已有26年工齡、並已是經營副廠長的袁開全被任命為廠長兼黨委書記,主持企業的全面工作。
袁開全上任伊始便提出「二次創業負重攀登」的口號,接著就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對企業進行徹底整治。首先是重新組建了一個專業化、知識化、年輕化的領導班子,當時在整個班子里,平均年齡不到40歲,其中一位廠領導才28歲;其次是開始收縮戰線,清產核資,清理內部人員,重新選用人才,將大批閑散人員予以逐步分流,對人員和機構都進行了精簡;最後是整治和更新生產設備,使廠里的生產恢復正常。
有了新的用人機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加上新的治廠方略,再通過全廠幹部職工的艱苦奮斗,成都化肥廠這個身染頑疾的企業,終於又起死回生了。
改革,不斷探索新路子,似乎已成為有了生機的成化廠一直追求的目標。1999年,成化廠為了建立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以產權制度為中心進行改制,成功組建了「成都玉龍化工有限公司」。職工和資產實現了身份置換產權變更、和機制轉換三個百分之百,在企業內部建立了以法人治理結構為中心的現代企業制度,為企業輕裝上陣參與市場競爭創造了條件。2002年7月,根據公司發展所面臨的形式和做大做強的要求,玉龍公司又與省農資集團公司進行了資產重組,實現了產權多元化結構。
玉龍公司在不斷進行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的同時,還對公司原有的生產設備和生產技術進行改造,走新型工業可持續發展之路。他們在改造過程中,並不是簡單地擴大再生產,而是盡可能採用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工藝和設備。近幾年來,他們共籌措資金達一億多元投入到技改、擴建中,先後組織了「合成銨四改六」、「尿素六改十」、「雙一段直接轉化」等六大項目的技改工程,對原來落後的工藝間歇轉化改為連續轉化,使之節省資源和合理利用資源,降低能耗,注重環保,提升效益。
這個資深的老牌企業,自建廠到這時前後共經歷了兩次改制,每一次成功的改制,都是企業的一次飛躍。當一個全新的玉龍公司誕生後,企業早已有了很大的變化:此時公司的員工已由原來的1600多人下降到740人,其中在崗人員只有500多人;公司生產的合成銨年產量,由原來的2.5萬噸上升到10萬噸;尿素由4萬噸上升為13萬噸。改革使企業找到了出路,打開了嶄新局面,為玉龍的發展和騰飛注入了新的活力。
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是以人為本,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和體現人性化。作為玉龍公司的總經理兼黨委書記袁開全先生,特別注重企業的人文因素。首先,公司在制定有關方面的制度時,內部一律實行全員競聘,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選用人才制度;其次,近三年來共投資70多萬元用於對員工的培訓。先後舉辦了技術培訓班、管理人員中專班和MBA班,共培訓員工420多人。今年又與西華大學達成協議,在玉龍舉辦了一個經濟管理的成人大專班,為該公司培養高級管理人才。
(2)、成都華明玻璃紙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華明玻璃紙股份有限公司於1993年發起組建,1998年與始建於1964年的成都化學纖維廠資產重組。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生產粘膠短纖、玻璃紙和用天然氣制二硫化碳的大中型企業。公司主要研究生產化學纖維、精製二硫化碳、漂白玻璃紙、彩色玻璃紙及其加工產品。擁有4套粘膠短纖生產線、6套玻璃紙生產線和3套達國際先進水平的二硫化碳生產裝置。公司"天然氣制二硫化碳"技術為中國專利技術四川首屆最佳項目,通過近年來的市場開拓,已成功實現"天然氣制二硫化碳"高新技術產業化,目前生產規模居國產設備位。公司玻璃紙品種數量多、規格齊全,居全國,國內市場佔有率達40%以上,出口玻璃紙佔全國出口總量的50%,粘膠纖維產銷量佔全國總量的8%,居全國同行業第五位。
❹ 重慶有些什麼古老的建築
張飛廟
張恆侯廟位於重慶市雲陽縣飛鳳山麓,緊臨長江,與雲陽縣城隔江相對,是三峽風景名勝區中最重要的人文景觀之一。
石寶寨
石寶寨位於重慶市東部忠縣境內長江北岸的石寶鎮,它因為獨特的自然環境與獨具匠心的人文景觀,成為長江沿岸一顆璀璨的明珠,現為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寶寨包括寨門、「必自卑」石坊、寨樓、天子殿等建築物。寨樓九層緊倚形似玉璽的玉印山體而建,氣勢恢弘。其山頂天子殿始建於明代,在無寨樓以前靠攀鐵索登臨山頂。寨樓始建於清嘉慶二十四年(1820年),兼觀賞和樓梯間功能為一身。九層的樓閣與山頂三層的奎星閣相接,崇樓倚於危岩,飛閣綴以圓窗,由江面看去十分秀麗。
鏈子溪棧道
鏈子溪古棧道位於巴東縣雲沱管理區紅焰石村(鏈子溪入江口東),這一段纖道為人工依山開鑿出石階,並架設鐵鏈以供攀扶
萬縣鍾樓
鍾樓於1930年在西山公園內興建,1932年5月竣工。鍾樓位於西山公園前門內約20米處,總高166英尺6英寸(座高42英尺、身高65英尺、頂高59英尺6英寸),樓身以下為正方形平面,每邊寬40英尺6英寸。鍾樓由建築師董炳衡設計,武漢營造廠修建。
基座處理成四面拱門形式;樓身高5層,第4層出挑陽台,第5層嵌圓形鍾表盤。基座勒腳以下為青石砌築,外作水磨石;上部及樓身均為青磚牆體,外抹沙漿分縫。樓頂平面為八邊形,採取中國傳統建築的雙層盔頂樣式,木構,下部安置鍾表的機蕊,上部吊大銅鍾一口。整棟建築耗費銀元20萬元。
現存鍾樓下部基座、樓身基本完好,面貌如初,僅個別細部裝飾有所改動。
長江沿岸,從重慶到上海,建有獨立鍾樓的城市只有萬縣。鍾樓從建成之日起,即成為萬縣城市的標志,也成為長江沿岸重要的建築景觀。
依斗門
依斗門,位於奉節三碼頭之上。當來往船隻停靠在三碼頭後,人們走過跳板沿百級石階而上,抬頭仰望,一座堅石城門矗立當中,上書「依斗門」。「依斗」,取自杜甫詩「每依北斗望京華」,是古夔州的大南門,距今已有130餘年的歷史了。城門歷來是古城的象徵。
奉節古稱「夔州」, 是川東著名古城。奉節戰國以前曾屬庸、夔、巴等小國,後為楚國所並,秦朝時置為魚復縣,後歷改永安、人復、信州、陽口等,至唐初始改稱奉節, 據地方誌所載,奉節城址曾先後五遷,大致不出今奉節與夔門之間的沿江兩岸,包括今白帝城在內。今址為宋代所遷,以後再無變動。其城依山面江,周長6里,原有五座城門,並各有題額,東門為「瞿塘天險」,西門為「全蜀咽喉」, 大南門為「縱目」,小南門為「觀瀾」,北門為「肅威」;均為明朝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所築,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現在只保存有大小兩座南門。大南門是入城的主要通道,改稱"依斗門",取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華"之名而得名。
依斗門高出江面數百級,在這里可以"縱目"觀賞"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的壯麗景色。
洄瀾塔
洄瀾塔位於今萬州城長江南岸,翠屏南山下,與長江北岸鍾鼓樓對峙,建造於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迄今保存完好。塔身為六邊形的九層樓亭閣式,磚石結構,剎頂高一點五米,塔體通高三十二米,別具風格。塔底層開門,其側有雕刻,門向南偏東。塔門左側有一碑,題有「清乾隆庚戌」字樣。據史料記載,清朝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長江特大洪水曾淹及過塔底部。
鎖江鐵柱
瞿塘峽西口,草堂河與長江交匯處的礁石上,聳立著兩根粗壯的鐵柱。柱高2.3米,直徑0.4米。柱身有五節寶頂,上部有飾紋,其中一鐵柱下部殘存有"……大將軍徐……"字樣。據《五代史》記載,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後,蒙、宋兩軍在四川圍繞要沖山寨展開爭奪。景定五年 (公元1264年)領兵守衛淮右地區的白帝城守關大將徐宗武同元軍在瞿塘峽口與元軍交戰,為抵抗元軍入川,徐宗武在瞿塘峽口,豎立鐵柱兩根,上鑄"守關大將軍徐宗武"等字,並橫攔鐵鏈七條,計925米,鎖斷長江,是為鐵鎖關。宋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元軍攻克重慶,順江而下,奪取夔州。
在鐵柱附近的石壁上,刊刻有當時官至右丞相的賈似道於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專為鎖江鐵柱頒布的告示,史稱《賈似道告示碑》:
帥守淮右徐宗武,面奉開府兩鎮節度京湖制置大使、四川宣撫大使呂公文德指授,鑿洞,打舡,鑄鐵柱,造鐵纜鎖瞿塘峽關,永為萬萬年古跡。景定 亥季冬吉日記石,當朝大丞相賈公似道。
鎖江鐵柱未能完成它抵抗元軍入川的歷史使命,但卻如賈似道所說,成為"萬萬年古跡"而保存至今。
大寧河古棧道
沿大寧河右岸,龍門峽西岸崖壁之上,依次排列著無數勻整、方正的石孔,這就是大寧河古棧道遺跡。棧道石孔多呈四方形,孔徑20厘米見方,孔深30厘米左右,孔距130—200厘米。上下孔眼交錯成倒「品」字,上排兩孔插木樁,鋪木板,下孔插木柱斜撐木板,構成三角形支撐架,從而修築成供人畜行走的「棧道」。整齊的小方石孔自龍門峽至巫溪的寧廠古鎮,共有六千八百多個。
據有關史料記載,此乃漢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建修,系以竹筧引寧廠鹽水至巫山之用。後因引鹽工役被廢,便作棧道之用。
古棧道以寧河為主幹,從龍門峽口,經巫溪縣延伸到陝西的鎮平縣、湖北溪縣、重慶城口縣一帶。寧河棧道總長約400多千米,其長度超過著名的劍閣棧道,在我國古棧道遺跡中首屈一指。
盤石城
又名石頭城、磨盤寨。最早見諸於《三國志》。
相傳宋末為抵禦蒙古軍入川,在蜀築城15座,磨盤寨為萬州天生城的附屬防地之一。城建於天然巨石之上,總面積3.5萬平方米,高100餘米,有前後兩道寨門,每道門由卡門組成,卡門頂上建有敵樓,設有炮孔、瞭望孔、觀察孔。南北兩邊各設一炮台,並置有武器庫、彈葯庫、防炮洞和糧倉、蓄水池等,整個山寨退可守、進可攻,即使大軍壓境,也可安然無恙,屬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雲陽新縣城就圍繞磨盤寨而建,磨盤寨的開發利用已列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
陸安橋位於重慶市萬州區,是我國著名的高拱大石橋,此橋巍峨高聳,氣象崢嶸。陸安橋(建於1871年),今年6月淹沒,現已原樣拆遷。
安瀾橋
座落在涪陵市西25公里處的藺市鎮,為一座縱聯式雙孔橋。
龍門橋
巫山龍門橋位於四川省巫山縣,是中國第一座採用無平衡重轉體法施工的拱橋。主橋為1孔122m鋼筋混凝土箱形拱,全長197m。橋面凈寬:凈7+2x2(m)人行道。右岸半跨是全寬一次預制,轉體箱重4240kn。左岸半跨分成單箱分別在上、下游預制,不對稱轉體。
❺ 重慶巴南道角怎麼樣
【巴南概況】 巴南區的前身是千年歷史名邑巴縣。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巴人就在此繁衍生息,立國建都。秦代置巴郡,南朝齊代置墊江縣,北周時改稱巴縣並沿襲至1995年。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區,成立巴南區。歷史上,巴縣先後涌現出了「寧拋頭顱不丟寸土」的英雄將軍巴蔓子、「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辛亥革命志士楊滄白、新中國首任女大使丁雪松等優秀兒女。區境內常住人口以漢族為主,其次有苗族、回族、藏族、彝族等40多個少數民族2500餘人。
巴南區位於重慶市主城區南部,屬重慶都市經濟發達圈。全區幅員面積1827平方公里,轄花溪鎮、南泉鎮、界石鎮、南彭鎮、惠民鎮、木洞鎮、雙河口鎮、麻柳嘴鎮、豐盛鎮、二聖鎮、東泉鎮、姜家鎮、天星寺鎮、接龍鎮、石灘鎮、石龍鎮、一品鎮、跳石鎮、安瀾鎮19個鎮和魚洞、李家沱兩個街道辦事處。截止2006年底,全區有206個村、77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86萬。東與重慶市涪陵區、南川區接壤,南與綦江縣、江津區毗鄰,西與九龍坡區、大渡口區隔江相望,北與南岸區相接。區政府駐地魚洞,距市政府駐地21公里,距重慶火車站22公里,距重慶港口23公里,距重慶機場45公里。
巴南區區位優勢明顯。距重慶市中心7公里,區政府距市政府駐地21公里。長江橫貫區境,李家沱和馬桑溪兩座長江大橋溝通南北,重慶「二環八射」中有「二環二射」(內環、繞城,渝黔、渝湘)貫穿區境,其中,渝黔、渝湘兩大出海通道與內環、繞城快速通道在境內交匯;正在建設的渝利鐵路巴南段,規劃中的渝黔鐵路復線綦江段經一品、界石支線,以及全市規劃的9條輕軌線中有3條線(2號線、3號線、8號線)進入境內
巴南區地形以丘陵為主,低山次之,平地極少。土壤類型有水稻土、紫色土、熒壤土、潮土等。屬亞熱帶溫潤氣候,四季分明,春早秋遲,夏熱冬暖,初夏有梅雨,盛夏多伏旱,秋季有綿雨,冬季多雲霧,霜雪甚少,無霜期長,日照少,風力小,濕度大。境內河流屬長江水系,有流經境內的五布河、花溪河、一品河等大小河流10餘條,流域面積1702.24平方公里,占區幅員面積的93.30%。區內有各種水利設施5075處,總蓄水量12040萬立方米,常年灌溉面積33.42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5.87萬畝,農業豐收有較可靠的保證。
巴南區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能大。全區有植物資源近4000種,農作物品種繁多,除栽植糧、油、蔬菜和大量經濟作物品種外,經濟果木有柚、柑橘、梨、棗、桃、李、杏、板栗和茶、桑、桐等。區境內有動物資源數百種,有礦資源數十種。曾先後開發利用的有原煤、鐵礦、石油、天然氣、頁岩、石灰石、白雲石、石英砂、鉀土、砂金、地熱水等。石灰石、白雲石、石英砂和鉀土、砂金等資源的開采,成為農民致富的門路之一。全區現有多家頁岩磚廠,對頁岩的開發利用數量較大;地熱水的出水點較多,已在東泉、南泉、橋口壩等地多處開發利用。
巴南區山川秀美,旅遊資源豐富。全區的森林覆蓋率超過25%,山、水、林、泉、洞、湖、溪、河、瀑、谷等自然資源和抗戰文化遺址、民俗文化等人文旅遊資源遍布區內,形成了「三泉」(南泉、東泉、橋口壩溫泉)、「三山」(聖燈山、樵坪山、雲篆山)、「兩島」(木洞桃花島、魚洞中壩島)、「一湖」(南湖)、「一洞」(姜家溶洞)、「一場」(重慶國際高爾夫球場)、「一區」(安瀾鷺類自然保護區)的景區格局。尤其是素有「天然桑拿浴」美譽的東溫泉熱洞更是亞洲一絕;「川東小峨眉」聖燈山被譽為「植物基因寶庫」;樵坪山、雲篆山古戰場遺跡依稀可辨。2001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區」。
【歷史沿革】 巴南區由巴縣改設而成,從古至今名凡五易。在劉宋以前曰江洲,齊、梁、西魏曰墊江,自宇文周曰巴縣,民國元年(1912年)易名重慶府,民國2年恢復巴縣。1995年始為今稱。
西周至戰國,轄境屬巴國地。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滅巴國,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在巴國舊域設縣治理,江州縣為其一,隸於巴郡。南齊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改江州縣為墊江縣,北周武成三年(561年)又改墊江縣為巴縣,並廢枳縣入於巴縣。
巴縣新置時屬楚州巴郡,隋代屬渝州、巴郡,唐代屬渝州、南平郡、渝州,宋代屬渝州、恭州、重慶府。元代屬重慶路,明清時期屬重慶府;辛亥革命後由重慶蜀軍政府直轄,民國2年屬川東道(後改為東川道),民國17年屬四川省;解放初屬川東區巴縣專區,旋屬璧山專區,1951年1月改屬重慶市,1953年2月劃屬四川省江津專區,1958年11月回屬重慶市。1994年12月,撤縣設區,為重慶市轄近郊城市區。
自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起至民國28年(1939年)間,均設縣治於今重慶市渝中區解放東路,歷與郡、州、路、府同城而治,並為附廓大縣。此後治地多遷。民國28年,按國民政府令,縣政府遷至市外辦公,暫住人和鄉(今九龍坡區華岩鎮),民國30年遷駐新治李家沱馬王坪。解放後由於市縣界變動,於1952年10月暫遷南溫泉,1954年1月遷駐魚洞鎮。改縣設區後治地仍舊。
由縣而區,古今沿革,轄境多易:
巴縣新置時,幅員遼闊,轄今之渝中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巴南區、南岸區、渝北區、北碚區大部、璧山縣、長壽縣和涪陵市枳城區、李渡區、南川市、武隆縣所屬區域。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劃出今涪陵市枳城區、李渡區、武隆縣所屬區域,置涪陵鎮。
唐武德元年(618年)、武德三年(620年)、貞觀四年(630年)、貞觀十一年(637年)、至德二年(757年),劃出今長壽縣、南川市所屬區域及中梁山以西大部分地區,先後分置永安、樂溫、溫山、南平、隆化、璧山諸縣。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廢壁山,其地並入。
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劃出縉雲山以西境域,復置璧山縣。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劃出今江北區、渝北區所屬區域及北碚區所轄嘉陵江以北地區,置江北廳,又劃出祥里部分地區(宋代依來鄉)隸璧山縣。
民國18年(1929年)重慶建市,自民國21年市縣劃界起至1960年的28年間,迭經市縣界變動和鄰縣縣界調整,先後劃出縣境中梁山與長江、嘉陵江之間除今跳蹬鎮以外的地區(含當時的重慶城區)、今歇馬鎮及其以北的地區、今南泉鎮及沿銅鑼山至峽口鎮的沿江地區、高歇和馬鬃兩鄉所屬區域。其間於1953年,原屬北碚市的關口鄉劃入巴縣。
至1994年,縣境東西寬73公里,南北長70公里,幅員面積2551.26平方公里,仍三面環繞重慶市區。
1994年12月,改巴縣為重慶市巴南區,並在1995年2-3月間相應進行轄區調整,劃出原巴縣所轄長江以北的全部境域和長江以南的長生橋、迎龍、廣陽3鎮所屬區域,劃入九龍坡區所屬長江南岸的地區(除二塘村劃歸南岸區外),遂成今之巴南區域。
❻ 東營成化興普水處理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東營成化興普水處抄理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是2017-10-3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南二路243號。
東營成化興普水處理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502MA3EQMMH62,企業法人王廣利,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東營成化興普水處理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水處理設備及配件生產、銷售;污水處理技術服務;石油機械設備及配件、泵及配件、化工產品(不含危險品及易制毒化學品)銷售;市政工程;承裝(修)電力設施;房屋租賃;石油機械設備維修;環保材料及設備研發、生產、銷售;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進出口業務(國家限制或禁止的進出口商品除外);清洗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東營成化興普水處理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❼ 重慶巴南的由來 急~~~~~
過去叫 巴縣 在還沒有重慶城之前 那裡就是政府所在地的!
❽ 街道黨工委書記四項監督制度專題民主生活會主持詞
這回話的也能叫主持詞?你套這個吧。
各位委員:
根據xx通[2011]22號文件精神,按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方案的有關要求,為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找准與科學發展觀不相適應的突出問題,更好地促進機關黨建工作,縣級機關黨委決定召開2011年度黨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
今天應到會委員6人,實到會委員6人,可以開會。首先,我代表縣級機關黨委班子對放棄星期天前來幫助指導工作的x主席、 副部長、 主任等領導表示衷心感謝!你們的到來必將為機關黨委班子2011年度民主生活會增輝,你們的指導必將有力地促進縣級機關黨建工作。
為了開好這次民主生活會,縣級機關黨委高度重視,於6月2日下午專題組織學習了有關文件及材料,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希望大家發揚「剖析自己不怕嚴、聽取意見不怕刺、亮出問題不怕丑、觸及思想不怕痛」的精神,敞開思想,不護短,不遮掩,坦誠相見。
根據縣級機關黨委班子2011年度民主生活會工作方案,今天的會議共有五項議程。
一是請機關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xx通報2011年度民主生活會整改措施落實情況;
二是請機關黨委副書記xx通報本次民主生活會前徵求意見建議疏理情況;
三是請黨委委員、縣教育局局長xx讀黨委班子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情況報告;
四是由黨委書記帶頭,從副書記到委員逐一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五是請縣檢查指導組、縣紀委、縣委組織部領導作指示;
剛才,各們委員都逐一作了發言,大家敞開思想,襟懷坦盪,敢於正視問題,做到深刻剖析、自我批評、自我查擺;並對班子和其他成員提出了合理的意見和建議,達到了坦誠相見、加深了解、互相幫助、增進團結的目的。縣指導組董主席及縣委組織部 領導、縣紀委 領導也分別作了指示,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建議。今天的民主生活會召開的氣氛很好,我認為是一個成功的、高質量的會議。希望大家都能夠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思想,對會議上提出的問題和建議認真進行思考,深入查找產生的內在根源,並及時制定出整改措施,切實予以解決,為縣級機關黨建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