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企業指標體系
① 高分急求 我國污水排放標準的發展 相關資料 重點在發展上
1.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是影響城市水業發展的關鍵標准 我國水環境標准體系可以分為水環境質量標准、水污染物排放標准、水環境基礎標准、水監測分析方法標准和水環境標准樣品標准五類。在這五類標准中,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是非常關鍵的標准之一,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寬松與嚴格,直接決定著水環境質量的水平和用水質量的高低,也關聯著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方向。
在北方等缺水地區,降水和客水的量越來越少,污水處理量在逐漸提高,水環境容量越來越小,污水處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當地的水環境質量。
同時,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制定非常復雜,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與污水處理工藝的技術水平、排水戶污染物的排放強度、水環境和再生水質量要求、污水處理運行費的可用量、水質監測以及評價的方法密切相關,並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污水處理排放標准也直接影響者污水處理設施的投資和運營,間接關聯污水處理的收費和管理。
合理地制定污水處理排放標准對於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以及建設和諧水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逐步升級的污水處理排放標准體系推動了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 我國的污水處理排放標准經歷了從《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 8978-88)、《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污泥排放標准》(CJ3025-93)、《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96)及《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的發展歷程,每個標准都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污水處理事業的發展。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污泥排放標准》(CJ3025-93)對BOD、COD、SS有要求,對氮、磷及衛生學指標沒有要求,該標准基本沒有考慮環境的需要,在更大程度上是處理標准,而不是排放標准。但標準的實施對當時的污水處理建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96)提出了對氨氮和磷酸鹽的要求,對於我國及早展開脫氮除磷工作的意義很大,並促使相當多的污水處理廠必須進行脫氮除磷,同時也催生出具有我國特點的倒置A2O工藝。而且,該標準的實施對於污水處理廠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是目前最新的標准,較《污水綜合排放標准》的系統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均有較大程度的提高。該標准分四級標准,在實際工作中主要執行一級B標准,提出了總氮的要求,對氨氮和磷的要求作了調整,明確地提出了衛生學的指標。 3. 當前污水處理排放標准與污水處理工藝的技術水平不相適應 目前,國內城市污水處理廠無論已有或新建,普遍達不到GB18918-2002標准。這其中重要原因包括工藝本質特性、設計水平和運行水平在內的綜合技術水平不能滿足要求。由於GB18918-2002標準是強制性標准,在可研評審、環評審批、環保驗收、日常監管、效益審計等行政工作過程中,對於標準的爭論總是不了了之,造成大量行政資源浪費。
此外,地方標准與國家標準的銜接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如《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標准》(DB11/307-2005)規定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排入Ⅲ、Ⅳ、Ⅴ類水體的,執行GB18918-2002的一級B標准;《上海市污水綜合排放標准》(徵求意見稿)對於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標准仍然執行GB18918-2002;《廣東省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對城鎮二級污水處理廠出水的COD一級標准要求40mg/L,氨氮放寬至10mg/L,磷酸鹽為0.5mg/L。但事實上,當前的工藝技術水平難以滿足這些排放標準的要求。
中國的經濟和建設處於高速發展時期,每一個城市或地區的工業規模、產業結構、城市建設布局時刻都在變化,加上節水及調整水價等因素,導致進入處理廠的污水流量、污染物種類及濃度嚴重偏離設計條件,影響達標。這些變化對排放標準的影響不能忽視。中國的高速發展應還持續相當長時間,而標准修訂周期一般為5年,對於處於快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城市污水處理行業,這種周期也許應該更短。 4. 當前污水處理排放標准與水環境質量標准有很大的差距 在中國的絕大部分地區,尤其缺水地區,排放標准遠遠不能滿足水環境質量的需要。大部分流域、地區或城市的水環境,環境質量處於劣Ⅴ類,污水或經處理排放的污水成為這些水體的主要入流,即使執行嚴格的一級A排放標准,仍為劣Ⅴ類。
讓昆明湖、大明湖、東湖、玄武湖、西湖回到Ⅲ類水體成為當地城市追求的目標;讓白洋淀、南四湖、洞庭湖、鄱陽湖、鏡泊湖回到Ⅲ類水體是這些地區追求的目標;讓三江三湖回到Ⅲ類水體是中國的追求目標。由於水體等級的下降,《北京市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試行)》已將地表水很現實地分成十類進行評價。
在當前的水體等級與水環境質量標准有很大的差距的狀況下,水環境質量標准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脫離了實際。嚴格執行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是為了嚴格地執行水環境質量標准,而水環境質量標准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脫離了實際,排放標准因此由強制性標准退化為「奮斗目標」。 5. 當前污水處理排放標准與運行成本不相適應 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執行,必然要影響到污水處理運行成本的高低;同時污水處理成本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污水處理廠能達到何種處理程度。如果嚴格執行排放標准,採用完全硝化+化學除磷+消毒+外加碳源+其他措施,將使直接成本增加30%~50%。
目前,東部地區污水處理費徵收水平在每立方米0.9元~1.5元,基本滿足嚴格達標的需要,西部地區徵收水平偏低。
隨著中國各地財政收入的快速增加,地方公共財政的規模已經很大,相信完全有能力支撐住水污染治理費用。 6. 排放標準的合理性與監測及評價方法高度相關 污水處理的排放標准不僅包括排放限值的問題,還包括采樣方法、分析方法、執行評價方法。
采樣方法包括瞬時樣、24小時時間比例混合樣、24小時流量比例混合樣。不同的采樣方法所得出的標准值沒有可比性。執行評價方法有很多類,對於不同的項目應執行不同的評價方法。在歐盟內部,絕大多數成員國對排放標準的氮、磷指標採用水樣的算術平均值(如年均)來做為標准。
對於在短期內可能導致環境問題的指標,如水體中氧氣的消耗、衛生學問題或美觀問題,應該採用最大值標准;長期才能導致環境問題的指標,如富營養化、生物積累等問題,採用平均值(如年均)更合理。
對於不同規模的污水處理廠也應該有所區分,小型污水處理廠對環境的影響較小,從建設、運行管理的角度而言,也沒有必要做的很復雜,排放標准可適當放寬;對於大型污水處理廠,對環境的影響較大,應適當嚴格。 7. 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是環境管理的選擇 一般而言,技術應該推進管理體制的改革,技術的進步有益於管理方式的轉變。污水處理排放標准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在更大程度上是管理的選擇,是管理國家環境問題的管理者的選擇。
現行污水處理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不僅是政府管理者、標准制定者、污水處理設計運行者之間妥協的產物,而且體現地域、規模、時段、濃度與總量四方面的差異。其問題的根源在於國家錯位的環境管理體制。反映出國家環境管理部門「一刀切」的管理思維:對環境問題管的太多,管的太死,賦予地方的權力太少。這種管理思維付諸實施的結果就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亂」。要從根本上改變標准暴露出來的問題,就必須改變管理思維。環境管理者應本著科學務實的精神,從水環境保護和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標准。 8. 讓排放標准在行業改革發展中歸位 未來的排放標准,不僅應該充分體現科學的環境管理思維,也就是明確國家和地方政府各自的管理職責,而且應該建立在綜合考慮的基礎之上。
首先,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水環境容量的不一致,環境問題千差萬別,採用統一的污水處理排放標准難以治理好當前的水環境問題。因此,國家的主要責任不在於制定具體的標准數值,而在於建立一套完整、科學、合理的標准建立體系和方法,由各地因地制宜地制定排放標准。即,一方面,由國家應該制定基本的、比較寬松的標准,而非具體的標准。寬松的標准並不意味著不利於保護環境,寬松的標准有利於地方具體的排放標準的制定和執行。另一方面,國家應加強地方制定標準的權力,幫助地方制定標准。
其次,污水處理排放標准應該對排放者——處理者——使用者全系統進行考慮,全面分析這三者的相互影響關系,制定出經濟技術水平的可行的排放標准。對排放者,標准要考慮對那些大量排放工業廢水、垃圾滲濾液乃至嚴重影響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的企業實施規范與制約。對處理者,標准要考慮污水處理的特點,尤其是生物處理的特點,七天或更長時段的水質監測值能更好的反映出公共處理設施的運行狀況。對使用者,要考慮污水最後的使用目的,污水回用及景觀補水的要求等。對於北方干河沒有補充水的地區,如何在標准中反映,標准也應該有所考慮。 另外,污水處理排放標准不是產品標准,因為污水處理的產品沒有消費者,污水處理是公益事業,對公益事業標準的評價不能只看幾個簡單的數值,還要包括對采樣方法、執行評價方法的深入調查和研究。政府還應引導行業協會、學會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調查這幾年標准執行的反饋情況,積極參與到標準的反饋調查及修訂工作中。這些工作對於標準的制訂或修訂非常有意義。
② 污水處理公司的管理運營有哪些內容
1運行考核的主要指標;
對處理成本、處理總量、處理質量、設備(設施)完好率、設備運轉率、能源(材料)消耗、安全生產等一系列指標進行考核,以便反映和掌握運行系統總體狀況。
2記錄與統計;
在污水處理系統的日常管理中,有系統的記錄與統計分析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每年每月乃至每日都要進行及時記錄,並注意檢查原始記錄的准確性與真實性。做好收集、保存、積累分析、整理與匯總等工作。
3管理制度;
在污水處理運行系統的日常管理中,為了運行好各種設施設備,管理好各種運營工作,保證設備正常穩定地發揮作用,保護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責任感,需要污水處理運行系統建立和執行崗位責任制等一系列整套規范化管理制度,並通過獎勵和批評,鼓勵職工貫徹執行規章制度,使污水處理廠的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積極、主動、熟練地投入日常運行和維護保養工作之中。
4安全技術管理的基本要求;
安全技術管理是對安全技術工作進行的組織、計劃和控制活動。主要包括:對工藝和設備的管理;對生產環境安全的管理;組織制定和實施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加強個人防護用品的管理;組織制定安全技術標准。
5對工藝和設備的管理;
生產工藝過程產生的危險因素,是導致事故發生、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物損失的主要危險源。加強生產工藝過程安全技術管理,是防止發生事故,避免或減少損失的主要環節。生產工藝過程安全技術管理主要包括工藝安全管理和設備安全管理。
6對生產環境的安全管理;
企事業單位的環境安全,是保障生產者安全與健康的基本條件。國務院頒布了《工廠安全衛生規程》其中廠院、道路、坑、壕,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廢料的堆放,及建築物、電網等的安全衛生要求;工作場所總體布置、危險護欄、地面、牆壁、天花板、採光、降溫、防寒、供水等一般安全衛生要求;特殊環境(如氣體、粉塵和危險品)的勞動條件和安全衛生要求。此外廠房設計、防火單蹄、倉庫堆場安全、電氣線路安全等也才有專門規定或標准。
7組織制定和實施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是規定工人操作機器儀表的程序和注意事項的技術文件。制定安全操作規程要根據生產工藝、機械設備、儀器儀表的特性,參考安全操作經驗和事故教訓。安全操作規程的主要內容要合乎生產操作步驟和程序,有安全技術知識、注意事項,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的方法、預防事故的緊急措施和設備維修保養事項等。這些都是從控制人的操作行為上預防作廢事故的有效方法。
8加強個人防護用品的管理;
人個防護是為了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預防工作事故和各種職業毒害而採取的一種防護性輔助措施。
9防火防爆與壓力宣傳品管理;
(1)火災與爆炸
(2)防火防爆的管理
10事故報告制和調查程序;
國務院最新規定:為了保障安全生產,維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特規定了事故報告制和調查程序規定,以加強事故的管理和防範。
11人員傷亡事故的報告制和調查程序。
職工傷亡事故是指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傷害、急性中毒事故。即指職工在本崗位勞動或雖不在本崗位勞動,但由於單位的設施不安全,勞動條件和作業環境不良,所發生的輕傷、重傷、死亡事故。
澤大儀器的污水處理全過程監管系統不錯,
作為污水處理公司的管理運營者可以了解下這個系統。
③ 污水處理廠臭氧系統 檢驗標准有哪些
臭氧系統
1、 臭氧發生器設計、製造標准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建設行業標准CJ/T3028.1-1994《臭氧發生器》;
②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中國環境保護產品認定技術條件HCRJ058-1999《臭氧發生器》。
2、 臭氧發生器檢驗標准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建設行業標准CJ/T3028.2-1994《臭氧發生器臭氧濃度、產量、電耗的測量》。
④ 污水處理廠涉及的會計科目有哪些怎麼核算
確認主營業務收入,同時確認應收債權;直接人工費用、電力費用、葯劑費用、設備維修費用納入生產成本核算,按月結轉主營業務成本;按月攤銷特許經營權形成的無形資產,計入企業管理費用中核算;合理控制生產成本及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正確核算企業的資產、債權、債務及經營成果。
涉及到的主要會計科目有:主營業務收入、應收債權、生產成本(包括各項費用)、主營業務成本、無形資產、固定資產、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基本上常用的會計科目都會涉及到。再具體的要根據具體的業務增設。
(4)污水處理企業指標體系擴展閱讀:
注會發散性科目。會計的學習能夠有效發散學習思維,影響到其他科目的學習,因為不管是審計還是財管都是圍繞會計學科展開的,比如決定固定資產是融資還是購買計劃,運用現金凈流量法確定了融資項目,那麼在會計上就要進行攤余成本計量。
由於會計折舊和稅法認定之間的差異,產生遞延所得稅處理,審計中發現會計上折舊方法錯誤需要調整報表,本質上還是在於會計的基本處理,同時從企業申請、審批、購進、安裝等等各個過程涉及到企業內控與審計重點。
在這個事項中又會涉及到合同簽訂、稅費處理、經濟法事項等等,相當於注會各個科目都是有一定聯系的,通過思考一個完整的企業交易業務就可以將注會幾個科目串聯起來,也能突出實務操作的處理,對會計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目是活學活用的,經常發散一下更有利於對注冊會計師知識體系的理解。業務處理中又存在著風險,風險管理也是將來企業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這也是注會改革突出的一點,未來注會的發展還是大有可為的。
⑤ 污水處理
【污水處理簡介】
按污水來源分類,污水處理一般分為生產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生產污水包括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醫療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是指各種形式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復雜混合物,包括:①漂浮和懸浮的大小固體顆粒;②膠狀和凝膠狀擴散物;③純溶液。
按污水的性質來分,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污染物主要有::(1)未經處理而排放的工業廢水;(2)未經處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農葯、除草劑的農田污水;(4)堆放在河邊的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5)水土流失;(6)礦山污水。
污水處理[1]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編輯本段]【處理程度劃分】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
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柵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柵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⑥ 請問污水處理國家標准代碼是多少
ISO14000系列標准 標准號分配表
名 稱 標 准 號
SC1 環境管理體系(專EMS) 14001—14009
SC2 環境審核(EA) 14010—14019
SC3 環境標屬志(EL) 14020—14029
SC4 環境行為評價(EPE) 14030—14039
SC5 生命周期評估(LCA) 14040—14049
SC6 術語和定義(T&D) 14050—14059
WG1 產品標准中的環境指標 14060
備用 14061—14100
⑦ 目前國內外有沒有污水處理行業的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
目前還沒有關於污水處理行業的標准
⑧ 城市水土環境變化環境地質指標體系
一、城市水土環境變化調查指標體系
本項目依據環境地質指標的構建原則,基於我國在城市水土環境方面的大量研究,結合國內外為應對城市水土環境變化而設立的各種地質環境調查指標設計,以影響因素→狀態變化→危害與後果為主線,按影響指標(危險性)、狀態指標(狀態變化)、後果指標(危害)進行分類,構建城市水土環境變化地質環境調查指標體系,具體指標見表7-3。
表7-3 城市水土環境變化地質環境調查指標體系
其指標主要涉及城市水土環境變化過程中地表系統的物理、化學作用,以及生物/非生物演化過程,以狀態值或短時間尺度的變化來測量或監測城市水土環境變化的過程。影響、狀態和後果三個方面相互結合,全面系統地揭示了城市水土環境變化的本質。
(一)影響指標
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指標選用地貌類型、地形坡度和山地面積三個參數。我國地貌類型的多樣化使得不同地域的城市地貌類型組成、復雜程度不同,山地所佔面積不同,地形坡度亦不同,因而可能產生的水土環境問題的類型和程度大不相同。如地形的復雜程度及斜坡坡度控制著崩塌、滑坡、泥石流產生的臨空條件。
2.包氣帶
包氣帶是指位於地球表面以下、潛水面以上的地質介質。土壤類型是具體監測土壤這一自然影響指標的參數。是大氣水和地表水同地下水發生聯系並進行水分交換的地帶,它是岩土顆粒、水、空氣三者同時存在的一個復雜系統。備選參數中,土壤類型對地下水的入滲補給量具有顯著影響,同時也影響污染物垂直向非飽和帶運移的能力。特殊土是指具有特殊物質成分和結構、賦存於特殊環境中、易產生不良工程地質問題的區域性土,如黃土、膨脹土、鹽漬土、軟土、凍土、紅土等。當其與工程設施或工程環境相互作用時,常產生特殊土地質災害。包氣帶地球化學反映各種元素在包氣帶中的遷移和富集規律,城市包氣帶介質中元素的地球化學分布特徵不同,產生的水土環境污染具有不同特徵,原生地球化學異常會導致某城市特殊的水土環境問題。
3.水文
在城市發展中,一些不合理的濕地開發行為導致其功能退化,美國農業部門研究表明,城市化進程都涉及侵佔實地問題,美國已經喪失了58%的濕地,由此可見,濕地面積可以反映城市水土環境開發建設的合理性。城市地表水體水文過程直接制約著污染物在水體內的遷移轉化,危及到地表水水質安全所在。隨著水位的變化,其底質環境范圍也在增加與減少,不同高程的土壤淹沒與否,導致其形成底質中主要離子的溶解與析出,引起其在水體中濃度的變化。另外,在一定變化范圍內,通常流量愈大,其主要離子的含量愈小。所以選用河、湖及其他地表水體(包括濕地、季節性積水窪地)的流量和水位描述水文對城市水土環境的影響。
4.水文地質
本研究選用含水層岩性,非飽和帶介質岩性,含水層導水系數三個參數對水文地質條件進行描述。地下水污染物的擴散和動態分布特徵與水文地質背景密切相關。對同一污染源而言,地下水污染通道、主要途徑以及污染風險大小都取決於其固有的水文地質特性。
含水層岩性影響地下水的滲流,污染物的運移路線主要由含水層岩性所控制。一般情況下,含水層岩性的顆粒越粗或裂隙和溶洞越多,滲透性越大,含水層岩性所具有的稀釋能力越小,含水層的污染潛勢越大。
非飽和帶的介質岩性決定著土壤層和含水層之間岩土介質對污染物的削減特性,因此非飽和帶也對地下水遭受污染產生影響。
含水層導水系數反映含水層介質的水力滲透性能,控制著地下水在一定的水力梯度下水的流動速率,而水的流動速率控制著污染物在含水層內遷移的速率。
5.氣象
選用降水量,酸雨(pH、強度、頻度),沙塵暴(風速、大風日數)三個參數對影響城市水土環境變化的氣象因素進行描述。
(1)降水是陸地上一切水資源的補給來源,是一種潛在的水資源。通常降水與河川總徑流量、地表水資源量都具有良好的對應關系,另外,它還是地表水的重要補給,因此本研究選用降水量對降水進行監測。
(2)酸雨對水環境的直接後果就是水體酸化,而水體酸化將引起水體中一系列物理、化學和生物變化,這些變化相互關聯,最終導致水中元素的含量、形態和生物有效性發生改變;另外,酸雨對土壤環境也產生重要影響,主要表現為:鹽基陽離子的淋失,土壤pH值下降,酸中和容量減小,土壤中鋁的活化等。本研究選用酸雨pH、強度和酸雨率三個參數對酸雨進行刻畫,其中酸雨率為該地區酸雨次數除以降雨的總次數。其最低值0%,最高值為100%。如果有降雪,當以降雨視之。
(3)沙塵暴會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風蝕危害,沙塵暴特別是強沙塵暴危害巨大,輕者颳走表層土,重者可使土壤變得貧瘠粗化。本研究選用沙塵暴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三個參數對其進行刻畫。
6.生態
分別選用綠地率和地面硬化率作為刻畫城市生態的正向和逆向參數。這是因為城市綠地具有諸多水文效應。對保持城市水土環境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綠地土壤入滲及貯存作用,實現降水的再分配,延長水資源在流域的滯留時間,增加大氣降水的有效利用,城市綠地植被可以凈化水質,過濾、吸收或吸附各種營養元素和污染物質,分泌抗菌物質、減少細菌數量,為水輸送氧氣,保護和改善水質改善流域水環境。相反,過量的地面硬化率則不利於城市生態的健康發展。它使城市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補充,造成城市缺水現象嚴重。另外,由於水量下滲的減少,使城市土壤本來可以發揮作用的環境凈化功能不能有效利用,土壤水庫功能不能發揮。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城市地表存在大量的塵土,其中包含大量的污雜物,因此徑流的形成雖然似乎能洗滌地表,但也將這些污染物快速地帶入了城市通道,進而污染城市水土環境。嚴重污染的城市地表徑流,直接從城市雨水管道口流入內河,污染了河水,造成城市水土境保護的惡性循環。
7.水資源開發利用
水資源開發利用是影響城市水資源多寡的重要因素。目前城市由於經濟發展和人口膨脹,導致地表水利用量和地下水開采量增加,有些城市,甚至超過水資源可開采量,由此引發一系列水資源問題。因此本研究選擇地表水利用量、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開采量、地下水可開采量描述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8.人為地質營力
(1)人口。眾所周知,城市人口分布過密,當人口數量超過其承載能力,就會帶來嚴重的水土環境破壞,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生活需求,勢必索取足夠的水土資源,而過多的人口,在佔有了水土資源之後,又將污染物排入水土環境,最終導致城市水土環境逐步惡化。因此選用總人口、人口密度以及人口增長率來描述城市人口規模和增長對城市水土環境的影響。
(2)社會經濟。城市工礦企業密集,工業廢水、廢渣,使水土環境污染程度遠比鄉村嚴重得多。另外,企業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環境效益和生態效益,工業發展中,資源消耗較高,綜合利用率較低等對水土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選用GDP、GDP增長率、萬元GDP能耗、萬元GDP水耗對社會經濟對水土環境的影響進行描述。
(3)城市建設。城市建成區在單核心城市和一城多鎮有不同的反映。在單核心城市,建成區是一個實際開發建設起來的集中連片的、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地區,以及分散的若干個已經成片開發建設起來,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地區。對一城多鎮來說,建成區就由幾個連片開發建設起來的,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地區所組成。建成區占城市地區總面積的比例,反映了城市土地利用結構的合理化水平,它能直接影響城市土地資源的布局,也能間接影響城市水環境的狀況。此外,農業用地比例和礦山開發程度,直接影響城市水土環境的變化。
(4)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排放是導致城市水土環境惡化的重要源頭。本研究主要選取與城市相關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工業廢水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生活污水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固體廢物(包括工業固廢、生活垃圾、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產生污泥等)滲濾液產生量及主要污染物強度等。
(5)污水處理率。污水處理率指經過處理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量占污水排放總量的比重。計算公式:污水處理率=污水處理量/污水排放總量×100%。
(6)雨洪利用率。我國諸多城市一方面水資源短缺,另一方面過境洪水利用率低,形成過境水量大、利用率小、洪澇災害和持續乾旱頻繁發生的局面。因此有必要將雨洪利用率納入人為地質營力可測量參數范圍內。
9.工程地質
城市規劃與工程建設會影響城市水土環境變化,本文結合已有的城市工程環境地質指標和城市水土環境因素,選擇邊坡穩定性,容積率和場地土類型作為測量參數。其中,容積率是衡量建築用地使用強度的一項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容積率=總建築面積÷建築用地面積。
10.城市地質災害
本部分選取了對城市水土環境變化具有明顯影響的地質災害作為測量參數,可測量參數包括滑坡、泥石流、洪澇災害發生頻率,地震發生頻率和烈度。
(二)狀態指標
狀態指標包括水土環境和水土資源兩方面的內容,其中水土環境包括地表水水質、地下水水質和土壤質量三個地質環境調查指標;而水土資源包括水資源量、地下水位和土地利用三個地質環境調查指標。下面逐一對環境地質指標進行簡單闡述。
1.地表水水質
地表水水質反映了城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在人類活動密集的城市區域,自然因素對水環境的作用相對微弱,水質主要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密切相關。因此在選擇可測量參數時,既要考慮到常規水質參數,如pH、水溫、COD、BOD、凱氏氮和非離子氨、酚、氰化物、砷、汞,鉻(六價)、總磷等,還要依據城市工礦企業排污特點確定特殊水質參數,如一些重金屬參數和有機污染物參數。當需要對地表水水質進行綜合評判時,應選用地表水質綜合指數和地表水質級別來進行判斷。
2.地下水水質
地下水水質反映了城市地下水環境質量狀況,它同樣受到自然和人為兩方面的影響。通常選用地下水主要化學類型表徵地下水原生化學特徵。用常規水質參數和特殊水質參數表徵地下水受人類活動影響化學特徵的變化。當然,在對地下水水質進行綜合評判時,同樣選擇水質綜合指數和水質級別進行表徵。
3.土壤質量
土壤質量反映了城市土壤質量狀況。與水質指標類似,它既受原生土壤性質的影響,也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通常,人類活動的影響更大。在選擇土壤質量可測量參數時,本研究選擇pH,含水率,重金屬濃度,有機物濃度等對其進行刻畫,各污染物的選擇要充分考慮當地工礦企業的排污特點以及生活垃圾的污染情況。而土壤質量綜合指數和土壤質量級別是對土壤質量進行綜合評判的參數。
4.水資源量
水資源量是衡量城市水資源多寡的重要指標。目前這方面的監測參數研究較為成熟,選用地表水資源量、地下水資源量和水資源總量對其進行監測。
5.地下水位
地下水分為潛水和承壓水,水位不僅反映地下水資源的狀況,而且能夠反映地下水環境的狀況。因此選用潛水埋深和承壓水水位進行表徵。具體介紹見第五節重要環境地質指標釋義。
6.土地利用
城市的土地空間是城市的物質載體,也是城市一切經濟社會活動發生的場所和經濟社會關系的物化表現。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是城市人口增長、規模擴大及經濟社會變遷帶來的物質性結果。同時,城市土地空間不同的用地特徵,也可反映不同的城市特徵以及城市化的不同階段。通常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從數量和結構兩方面刻畫城市土地資源,是描述城市水土環境狀況的重要指標。城市土地按其用途可分為:工業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商業金融用地、交通用地、公共建築用地、市政用地等,其中工業用地、住宅用地和商業金融用地是城市總用地中所佔比重大,對城市土地利用整體狀況起決定作用,並對城市的性質和功能具有重要影響的地帶。因此,在城市土地資源現狀研究時,應對工業用地、住宅用地和商業金融用地的面積和結構進行重點描述。
(三)後果指標
1.水資源衰減
水資源衰減的直接表現是水位下降和缺水,表徵二者的直接參數為水位降深、水資源衰減量和地下水可開采變化量。
表7-4 城市水土環境變化地質環境監測指標體系
2.海水入侵
陸地淡含水層的水位一般比海水水位高,但沿海城市經過長期大量抽取陸地淡含水層,會使其地下水位低於海水水位,導致海水(鹹水)通過透水層滲入陸地淡含水層中,從而破壞地下水資源。表徵海水入侵的參數有海水入侵面積和年入侵速度。
3.地面變形
地下水漏斗是城市超采地下水的直接後果。由於地下水的過量開采,導致水位大面積持續下降,破壞了地下水天然平衡狀態,最終產生了持續下降的降落漏斗,進而加劇了城市的缺水狀況。地下水漏斗面積,地面塌陷面積和地裂縫是監測地面變形的重要參數。
4.土地退化
城市地面不透水面積的增加,使得下墊面發生了根本變化,明顯地改變了降雨徑流的自然形態,從而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現象,因此水土流失強度是一個重要衡量參數。如今,城市土地沙化、鹽漬化面積的擴張是不容忽視的測量參數。
5.水土環境污染
水土環境污染是由於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城市水土環境排放超過其自凈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導致水土環境質量降低的現象。水污染主要是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土壤污染是指當土壤中含有害物質過多,超過土壤的自凈能力,就會引起土壤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通常用水土環境主要污染物超標率,污染程度,污染面積來表徵污染的後果。
二、城市水土環境變化地質環境監測指標
在調查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根據「指標體系構建及應用的技術路線」,按照「PSR」模型確定城市水土環境變化地質環境監測指標體系,具體監測指標如表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