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廢水處理工藝
『壹』 有什麼物化法可以處理高COD廢水
1、混凝沉澱或混凝氣浮,後續一個砂濾,1mm粒徑的細沙,20000的COD大致可以降低到500~2000之間,,再用芬頓氧化,沉澱或氣浮回後答出水經過一次活性炭吸附處理,基本上做到100以下。
2、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廢水、廢水處理廠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一般為有機物)的氧當量。在河流污染和工業廢水性質的研究以及廢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中,它是一個重要的而且能較快測定的有機物污染參數,常以符號COD表示。
『貳』 水處理的物理化學處理方法有哪些
一、離子交換
離子交換法是水質軟化和去除水中鹽的主要方法內。在廢水處理中用來去容除金屬離子和一些非金屬離子。例如,可去除廢水中的鈣、鎂、鉀、鈉離子以及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等。這種方法的實質是利用不可溶解的離子化合物(稱為離子交換樹脂)上的可交換離子或基團與水中其它同性離子進行離子交換反應,類似化學中的置換反應。這種離子交換過程是可逆的。當離子交換樹脂工作一段時間後,樹脂被廢水中的離子所飽和,不能繼續交換時,可利用樹脂交換過程可逆的性質,對樹脂進行再生以恢復交換的能力。
二、吸附
固體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因受力不均衡而具有剩餘的表面能,當某些物質碰撞固體表面時,受到這些不平衡力的吸引而停留在固體表面上,這就是吸附。這里的固體稱吸附劑。被固體吸附的物質稱吸附質。吸附的結果是吸附質在吸附劑上濃集,吸附劑的表面能降低。————格瑞水務
『叄』 污水處理工藝有哪幾種
污水處理工藝:
一、不溶態污染物的分離技術:
1、重力沉降:沉砂池(平流、豎流、旋流、曝氣)、沉澱池(平流、豎流、輻流、斜流);
2、混凝澄清;
3、浮力浮上法:隔油、氣浮;
4、其他:阻力截留、離心力分離法、磁力分離法
二、污染物的生物化學轉化技術:
1、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溝等
2、生物膜法: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等
3、厭氧生物處理法:厭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
4、自然條件下的生物處理法:穩定塘、生態系統塘、土地處理法
三、污染物的化學轉化技術:
1、中和法:酸鹼中和
2、化學沉澱法:氫氧化物沉澱、鐵氧體沉澱、其他化學沉澱
3、氧化還原法:葯劑氧化法、葯劑還原法、電化學法
4、化學物理消毒法:臭氧、紫外線、二氧化氯、氯氣、次氯酸鈉
四、溶解態污染物的物理化學分離技術:
1、吸附法
2、離子交換法
4、其他分離方法:吹脫和氣提、萃取、蒸發、結晶、冷凍
(3)物化廢水處理工藝擴展閱讀: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肆』 廢水的物化處理工藝控制這么控制
物化處理,一般指的是化學沉澱,氧化還原,中和,絮凝沉澱,過濾等。我來一一專說明吧
化學沉澱:根屬據溶度積常數,控制加葯終點,一般需要看實際效果
氧化還原:這就靠控制氧化還原電位了,一般用orp計來控制加葯量得
中和:最簡單一台PH計搞定
絮凝沉澱:通過出水SS監測,和沉澱效果觀察
過濾:只能看過濾效果了,一般控制濾速,或者改換濾料來改變效果,也有在過濾前加葯的
『伍』 廢水物化處理的主要工藝
一、調節
無論生活廢水還是工業廢水,水質和水量在24h之內都有波動,這種變動對污水處理設備,尤其是生物處理設備正常發揮其凈化功能是不利的,甚至造成破壞。調節是盡量減小廢水處理廠進水水量和水質的波動過程。調節池分為均量池和均質池,均量池主要起均化水量作用,也成水量均化池;均質池主要起均化水質作用,也稱水質均化池。
二、混凝
混凝就是向水體投加一些葯劑(分為凝聚劑、絮凝劑和助凝劑),通過凝聚劑水解產物壓縮膠體顆粒的擴散層,達到膠粒脫穩二凝結;或者通過凝聚劑的水解和縮聚反應形成的高聚物的強烈吸附橋架作用,使膠粒吸附黏結。在廢水處理中絮凝沉澱是常用方法之一。
三、吸附
吸附法在廢水處理中主要用於脫除水中的微量污染物,包括脫色、除臭、去除重金屬、去除溶解性有機物、去除放射性物質等。在處理流程中,吸附法可作為離子交換、膜分離等方法的預處理,去除有機物、膠體及余氯等;也可以作為二級處理後的深度處理手段,以滿足再生水質要求。
四、離子交換
藉助於固體離子交換劑中的離子與稀溶液中的離子進行交換,以達到提取或去除溶液中某些離子的目的,是一種屬於傳質分離過程的單元操作。離子交換是可逆的等當量交換反應。
五、蒸發濃縮
蒸發是溶液濃縮的過程,它採用加熱的方法,使溶液中不揮發溶質的溶液沸騰,其中部分溶劑氣化除去,而使得溶液得到濃縮。
『陸』 什麼是物化處理法及其在污水處理中的優點
物化處理是指運用物理和化學的綜合作用使廢水得到凈化的方法。通常是指由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組成的廢水處理系統,或指包括物理過程和化學過程的單項處理方法,如吹脫、
吸附、萃取、電解、離子交換、反滲透等。
1935年W.魯道夫和E.H.特魯尼克開始試驗用物理化學處理系統處理污水。隨著工業的發展,工業廢水水質日趨復雜,廢水中許多污染物,如重金屬離子,用通常的生物處理法難以去除;許多復雜的有機物,生物難以降解;對有毒的污染物其濃度超過微生物的耐受限度時,生物處理法又不適用。為了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水資源,廢水排放標准越來越嚴格,對廢水回用率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70年代以來,物理化學處理法得到廣泛重視和迅速發展。
物理化學處理既可以是獨立的處理系統,也可以是生物處理的後續處理措施。其工藝的選擇取決於廢水水質、排放或回收利用的水質要求、處理費用等。
為除去懸浮的和溶解的污染物而採用的化學混凝——沉澱和活性炭吸附的兩級處理,就是比較典型的一種物理化學處理系統。處理過程是在廢水中投加石灰,快速混合後,進行絮凝沉澱,除去大部分懸浮的和膠體的物質,同時除去一部分磷酸鹽。沉澱後的出水,流過活性炭接觸床,由於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溶解的污染物,如溶解的有機物等。活性炭要進行反沖洗和再生。沉澱池的沉渣經脫水、煅燒後,其中石灰可回收利用。煅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可用作調整沉澱出水的pH值。通過這個系統處理後,出水水質的代表性數據是:BOD(生化需氧量)5毫克/升、COD(化學需氧量)15毫克/升、懸浮物5毫克/升、磷0.15毫克/升、氮
2.6毫克/升。假若對水質有其他要求,還可增加相應的處理過程,如為了進一步脫氮,可以增加氨解析、離子交換或折點氯化。
物化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相比,物理化學處理法在污水處理中的優點是:
佔地面積可少1/4至1/2;出水水質好,而且效果比較穩定;對廢水水量、水溫和濃度變化的適應性較強;可以除去有害的重金屬離子;除磷、脫氮和脫色的效果好;可根據不同要求,選擇處理方案;處理系統的操作管理易於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但這種處理系統的設備費和日常運轉費較高,要比生物處理法消耗較多的能源和物料,因此決定處理工藝方案時要根據對出水水質的要求,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和對環境影響的全面分析。
『柒』 廢水物化處理的介紹
廣義的廢水物化處理,採用物理及化學的方式處理廢水,即採用非生物的回處理方式處理廢水。狹義的答廢水物化處理,則是採用物理化學的方式處理廢水,而物理化學處理和物理處理、化學處理合為廣義廢水物化處理的三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