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廢水回用 » 龍歸污水處理廠三期安全事故

龍歸污水處理廠三期安全事故

發布時間: 2021-03-30 07:58:26

A. 今年新建8個污水處理廠都建在哪

1.大觀凈水廠抄地址:天河區科韻北路以西北環高速以北地塊

2.龍歸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地址:位於流溪河沿線

3.新華污水處理廠三期、地址:均位於花都

4.石溪污水處理廠地址:位於海珠區

5.竹料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地址:位於流溪河沿線

6.鰲頭污水處理廠地址:位於流溪河沿線

7.石井凈水廠地址:位於流溪河沿線

8.獅嶺污水處理廠二期地址:位於海珠區

B. 從深圳南山污水處理廠到清遠市太平鎮多少公里

從深圳南山區到清遠市太平鎮大約320公里左右吧、清遠市太平鎮是個青山綠水的好專旅遊的理想景點屬、空氣質量特優、吃物豐富、絕對農村人種植養植的食品、大家自駕去清遠太平鎮去享受一下農村風光積農村美吃吧、包你滿意、

C. 龍歸污水廠龍崗北路

你說的這個無人攤位與他們帶路的222號,這下污水廠的技術非常雄厚,年處理的能力也是相對比較厲害的。

D. 和諧綠色廣州的資料

廣州創模系列報道③ 水沐廣州

來源: 2005-12-01 17:34:12

[廣州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系列報道③]

水沐廣州

——東方「威尼斯」再現昔日水城人水共歡

□本報特約撰稿人 楊偉民

舟楫橫流,貨寶雲集,連雲檣櫓,萬國來朝……這就是曾經的廣州城,一座標準的東方威尼斯水城。

2000多年前,五羊仙人來到瀕臨珠江的越秀山山下,伴江而居。秀麗、浩盪的珠江水,從雲貴高原而下,一路狂奔,橫跨八個省區,融三十餘個民族,匯五十條支流,長跑2100多公里,途經廣州城,從越秀山下緩緩流淌,匯入南海。因為有珠江和她的子子孫孫的纏繞,千年商都廣州城,水網縱橫,河水江水交錯——珠江水,孕育了這座兩千年古城濃郁的嶺南文化氣息。

但是曾幾何時,也不過數十年的光景,經濟的柄杖掩埋了這個千年水都的清凈。近年來,廣州幡然醒悟,投巨資,造污水處理廠,清河涌,冀望重回人水和諧相處的昔日年華。

□阻斷工業廢水

創模以來甚至更早,廣州市按照生態優先的原則,對工業企業廢水排放總量實行嚴格的全程式控制制,取得了明顯效果。近10年來,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長近兩倍,而工業廢水排放量則減少了三成,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六到九成。

廣州對工業廢水的治理頗有傳奇色彩。在執行國務院關於環保「一控雙達標」工作部署中,廣州對重點行業和重點污染源出強兵、用重典,確保全市列入考核的2941家污染工業企業,全部按期達到國家和省規定的標准,成為全國按期完成「一控雙達標」任務的三個省會城市之一。廣州市開創的將「一控雙達標」工作與企業資產重組相結合、與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相結合、與企業產品結構調整相結合、與企業技術改造相結合、與城市功能區調整相結合這「五個結合」的做法,被國家環保總局在全國推廣。

廣州是較早對工業企業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和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的城市之一,這也是廣州整治工業污染的得意手筆之一。到2004年,廣州全面開展了佔全市水污染負荷80%以上的134家重點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許可量的核定工作。通過嚴格執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廣州市工業廢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2004年,全市工業企業廢水排放量比1995年減少了30%,廢水排放達標率91.92%,提高28.28個百分點。據統計,廣州市萬元工業產值廢水排放量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7%左右,而且近年來還以每年約10%的速度遞減。

為了從源頭上阻斷城市工業廢水,廣州市首先在城市空間結構和生產力布局調整中,按照先做好生態環境規劃,後修編、完善行業發展規劃的思路,制定了《廣州市城市生態可持續發展規劃》,實施在外環路以內老城區產業布局「退二進三」的戰略,老城區重點發展第三產業,原則上不再增加新的工業用地。在新城區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形成若干條產業帶,促進城市區域協調發展,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其次,在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要求增產不增污,從源頭上控制新增污染源。其三,對新建項目實行項目立項、用地審批、建設工程總體驗收等環保前置審批和管理,為防治工業廢水污染、減少排放總量提供了制度保證。

□ 保護生命水

到目前為止,廣州市(含增城、從化兩個縣級市)共有61座自來水廠,供水能力702.5萬立方米/日。飲用水廠吸水點主要分布在珠江廣州河段西航道、東江北幹流、流溪河、沙灣水道和順德水道。

長期以來,廣州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保護飲用水源作為執政為民的重要工作來抓,確保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

早在1987年,《廣州市飲用水源污染防治條例》就制定頒布施行,1992年、1996、2004年,廣州市又根據國家新規定要求,進行三次修訂,從更大范圍綜合考慮廣州飲用水源的保護問題。1995年頒布施行的《廣州市防治珠江廣州河段水域飲食業污染管理規定》,禁止在珠江廣州河段以及本市新飲用水源污染控制區的水域經營飲食業。2003年,頒布實施的《關於防治水庫湖泊污染的通告》,禁止在水庫、湖泊范圍內從事各種污染水體的活動。這些地方法規,為保護廣州飲用水源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為控制水污染,保護和改善地表水水質,2001年,《廣州市水環境功能區區劃》、《廣州市飲用水源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范圍和新飲用水源污染控制區區劃》先後出台,按照高功能水體高標準保護、低功能水體不放棄保護的要求,對不同功能的水域執行不同的標准,重點保護飲用水源。目前,廣州市自來水生產能力已經遠超出自來水供應需求,完全能夠根據水質情況調配水廠的實際供水量,讓市民喝上水質更好的水源地的供水。位於珠江西航道的西部水源地的供水量,已經從過去的佔全市供水總量的六成多,下降到現在的四成多,水質優良的東部水源和南部水源供水所佔的比例逐年上升。

經測算,廣州市一級水源保護區總面積為1.32平方公里,以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Ⅱ類標准作為保護目標;二級保護區總面積377.8平方公里,以Ⅲ類標准作為保護目標;其它准水源保護區以Ⅳ類標准實施水質管理。經過多年努力,各保護區的水質基本達到相應的目標。

□污水處理:十年翻兩番

2002年,廣州市的生活污水處理率只有31.49%,與廣州市快速發展的步伐極不協調,廣州市為此加大對污水處理廠的投入和管理。截止2004年,廣州市共有獵德、瀝窖、大坦沙、西朗等4座大型污水處理廠,加上廣州市經濟開發區和番禺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155萬噸,全年累計處理的污水約4億噸,老城區的生活污水處理率達75%,比全國45%的平均水平高出30個百分點。監測數據表明,珠江前航道的水質已經有很大改善,珠江水質基本能夠達到5類水標准,重金屬污染遠遠低於標准,已截污的河涌有機污染物含量指標明顯下降。4大污水處理系統在廣州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和保護珠江水質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廣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袁秀麗透露,廣州污水整治大提速幾乎是與創模同步,2002年前,廣州的生活污水處理率只有31.49%,隨著廣州創模的推進,從2002年起每年用於污水處理廠建設的投資由20億元增至25億元,下大力氣把廣州打造成山水之都。城市污水處理率也在不斷增長,2004年全市日處理能力為155萬噸,老城區處理率為75%,比全國45%的平均水平高出30個百分點。2005年,待新建和擴建的6座污水處理廠和15座泵站建成,及260多公里的4大系統管網配套工程逐步建成,廣州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將達到80%,將有效減少排入珠江的污水量。2006年,廣州市的污水處理將向東部和白雲區北部「挺進」,隨著江高—石井、龍歸、竹料、九佛4個污水處理廠的建成和投產,至2006年底,污水處理系統將覆蓋廣州老八區,污水處理能力達到日處理220萬噸,使廣州老八區的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100%,市區河涌和珠江廣州河段的水質基本達到四類標准。

在保證污水處理達標的同時,污水處理公司還大力開展科技研究,各污水處理廠都設置了中水回用系統,使處理後的污水能夠循環再生使用,用於廠區綠化、道路澆灑和河流景觀水的補充,節省了水資源。為了進一步保護空氣環境,減少污水處理過程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保障居民身體健康,採用當今最先進的加蓋和除臭工藝,對污水處理廠進行加蓋和除臭。

袁秀麗告訴記者,廣州市城市生活污水年處理量五年翻一番,十年翻了兩番。她說1995年的年處理量是5844.89萬噸,到2000年翻了一番為16555.96萬噸,到2005年翻了兩番達40000萬噸。污水處理廠數量從十年前的一間(大坦沙污水處理廠)發展到現在的四大污水處理系統(大坦沙、獵德、瀝滘、西朗)。

記者調查了解到,從1998年1月起,廣州市開始徵收污水處理費。目前污水處理費每噸收取0.7元,按實際用水量的90%計收。除持有《低收入困難家庭證》的居民戶免徵城市污水處理費外,其它所有用戶均納入徵收范圍。污水處理費實行財政專戶收支兩條線管理,所收取的污水處理費專款專用。至2004年,全市共徵收22.54億元,對集中處理城鎮生活污水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污水處理費徵收制度的推行,為廣州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作籌集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河涌整治:水變清 岸變綠

污水處理工程是一個系統工程,河涌治理也是污水治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廣州市是水網發達的地區,據統計,全市共有231條河涌,受污染河涌有116條。袁秀麗說,從2002年起,與建設污水處理廠幾乎同時,一個規模浩大的河涌整治工程在廣州231條河涌之中受污染最嚴重的116條河涌開工。截止2004年底,基本完成馬涌、新河河涌、荔灣涌等24條河涌的截污工作,清除了引致水體發黑發臭的底泥,水質情況大大改善,基本達到與珠江同質。

在2005年,結合廣州的實際情況,廣州人確立了河涌綜合整治的一些新理念,對市區的主要河涌整治工作要截污與堤岸景觀相結合,做到「水變清,岸變綠」的要求,加強對河涌的綜合整治,完成多個河涌節點的景觀工程,如司馬涌河柳街景觀試驗段、沙河涌空軍醫院段、沙河涌禺東西段、馬涌等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過去人們走過河涌總是掩鼻快走,現在河涌邊已成為老人做運動、情侶漫步、小孩嬉戲的好去處。同時,東濠涌、新河浦涌的水體循環的實施工程已初見成效,河涌內不時可見到小魚的水中暢游,不少市民在河邊垂釣、漫步。

河涌與廣州市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改善河涌的水質,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生態環境整治與經濟發展同步,才能還市民以舒適、干凈、可親近的河涌。

廣州市市長張廣寧說:「231條河涌是廣州最可寶貴的財富!」

□水體循環催生曲港柳岸

舊時的廣州荔灣附近,「曲港乘潮入,輕舟與岸平。村童驚容語,江鶴避棋聲。柳浪家家似,荷珠葉葉迸。」據史載,公元10世紀時,荔灣泮塘曾是南漢王劉龔(yán)的花塢,有「泮塘五秀」的美稱,盛產蓮藕、菱角、馬蹄、茭筍和慈姑。「曲港」指曲折的荔灣涌,漲潮的時候江水與岸齊平。詩人與友人的談笑及下棋聲打破了清幽的環境,白鶴連忙躲到一旁。行船掠過家家門前的絮柳,使片片荷葉上的水珠流瀉。
清譚敬昭《珠江竹枝詞》曾描述到:「珠海珠江是變居,柳陰停棹晚船初。水頭潮長賣花去,水尾潮來人賣魚。」正是廣州舊時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舊時廣州城內有四大濠涌,其上遍架小橋,河水清澈,為當時重要的交通水道。「柳波」指柳波涌,在今廣州城西南,流經黃沙附近,舊時與荔灣涌合流,兩岸綠樹如帶,環境優美。

讀《珠江竹枝詞》,你會感到那時廣州市的河涌是很美的。清王瑤湘雲:「看月人誰得月多?灣船齊唱浪花歌,花田一片光如雪,照見賣花人過河。」黎簡寫的更精彩:「繞城駘盪柳軞軞,映水女兒紅汗衫。向晚棹花春浪軟,香雲先渡白鵝潭。」這簡直是一幅美麗的珠江綠岸的風物畫。

為了使曲港柳岸再現廣州,不僅僅藏匿在古代詩人的詩詞里,當代的廣州人在整治城市污水的時候,根據河涌周邊的自然、人文、生態地理環境等因素,採取「利用珠江潮位差的自然循環」和「利用水泵站抽升的機械循環」相結合的形式,按照「東山湖—新河浦涌—東濠涌—珠江—東山湖」的閉合水流路徑進行水體循環操作。

河涌補水大循環試驗,以實現河涌水體水質與珠江同質的目的,解決了河涌水質惡化的問題。目前,補水大循環通過每天一次的水體循環,恢復了河涌活水流動的自然生態面貌。

按照廣州市的「全面規劃、分期實施」 的河涌整治修復思路,231條河涌將被打造成一道道環繞山水之都的靚麗的風景線,形成具有嶺南文化特色和現代文明氣息、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

E. 關於廣州新城建設地質條件分析

廣州市2006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了預防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危害和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廣東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及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印發廣東省2006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粵國土資發〔2006〕76號)精神,結合《廣州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5-2020,報批稿)調查研究成果,制定本防治方案。全市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切實加強領導、分工負責、統一指揮、及時協調,深入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防救結合的方針,按照全面部署、保證重點、嚴格督查的要求,做好本防治方案的組織實施工作。

一、2005年地質災害概況

2005年,廣州市共發生各類地質災害19宗,其中崩塌5宗,佔15%,滑坡2宗,佔10%,地面塌陷12宗,佔63%。造成3人死亡,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2969萬元(見表1)。按災害發生地統計,花都區2宗,直接經濟損失28萬元;增城市3宗,造成1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21萬元;從化市3宗,無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2500萬元,其中特大地質災害點1處,直接經濟損失2000萬元;番禺區3宗,直接經濟損失320萬元;白雲區5宗,造成1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25萬元;海珠區1宗,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荔灣區1宗,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蘿崗區1宗,造成1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5萬元。

與2004年相比,2005年全市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宗數下降了42%,但由於6月中下旬我市普降大雨到大暴雨,強度大、面積廣,引發群發性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造成了人員死亡,直接經濟損失也上升了17.8%。2005年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特點是:(1)汛期是地質災害頻發期,發生於主汛期(4月-9月)的地質災害有15宗,占總數的79%;(2)地質災害與強降雨和人類工程活動密切相關。據統計,屬自然因素形成的災害有3處,僅佔16%,人為因素誘發造成的9處,佔47%,自然及人為因素綜合誘發造成的7處,佔37%;(3)小型地質災害頻發率高,特大型地質災害破壞性嚴重。特大型地質災害點1處,佔5%,中型地質災害點3處,佔16%,小型地質災害點15處,佔79%。

二、2006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一)汛期降雨趨勢預測

市氣象局預計,2006年我市汛期總雨量屬正常偏多年景。前汛期降雨量明顯偏多,特別是5月下旬至6月中旬雨量較常年偏多7成,後汛期降雨偏多1-2成。降水集中期內可能出現較嚴重的局部性洪澇災害。年登陸或嚴重影響我市的熱帶氣旋為2?3個。

(二)人類工程活動情況分析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實施的第一年,我市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在加快推進。根據市政府的部署,本年度城建重點工程有:1.城市道路建設方面:完善科韻路北段、新光快速路、華南快速干線三期、東曉南路放射線二期工程、濱江東路延長線二期工程、護林路二期工程、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周邊道路等20項重點工程路網。建設五山路延長線、會展中心二期道路和廣汕路延長線、南洲路工程、東?南路延長線、和平西路延長線、豐樂北路延長線、珠吉路延長線,文德東路延長線、黃石西路延長線、車陂路南延長線、芳村大道改造等20多項市政道路;2.軌道交通建設方面:全線推進地鐵1至6號線的施工,繼續推進城際廣佛線建設,啟動珠江新城集運系統土建工程施工;3.環境基礎建設方面:完成獵德污水處理系統及大沙地、龍歸、竹料和九佛5座污水處理廠建設、完善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配套工程、興豐生活垃圾填埋場及其配套項目,啟動廣州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BOT項目等,並開展大田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和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廠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

今年還將加快推進新機場二期、南沙港二期工程、廣州新火車站及武廣鐵路專線等大型交通樞紐工程,並重點推進新廣播電視觀光塔、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和珠江新城地下空間開發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三)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根據氣象預測和工程建設活動情況,結合地質環境條件和地質災害易發區分布情況分析,2006年全市地質災害發生范圍、規模、危害將超過去年。由於汛期雨量較為集中和秋冬期乾旱比較明顯,地質災害將呈現如下趨勢:受連續降雨或強降雨影響,中低山丘陵地區特別是經過人工削坡的地段將發生更多的崩塌、滑坡災害,部分崩塌、滑坡隱患點可能出現明顯的異變情況;伏秋期乾旱比較明顯,在廣花盆地、山間河谷平原等隱伏岩溶地區及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區,地下水位下降,加上工程建設強度加大,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大量抽排地下水,將導致地下水位變化加劇,原有的地面塌陷隱患點可能加劇或誘發新的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因此,局部地區地質災害發生的范圍、規模和危害可能大於往年。

三、2006年地質災害防治重點

2006年,我市地質災害汛期防範時期為4月15日至10月15日,重點防範時期為5月1日至9月30日;汛期重點防治因台風暴雨引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災害,其它時段重點做好地面塌陷和人為工程活動引發的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

(一)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地區

在分析總結以往地質災害發生的時空分布和災害損失程度的基礎上,確定以下六個地區為本年度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地區。

1.從化市東北部、增城市東北部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為主的重點防治區。包括從化市呂田鎮、良口鎮及增城市派潭鎮的中低山地區,區內主要交通干線有G105國道及S355省道。

2.花都區北部、從化市西部以滑坡、崩塌為主的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包括花都區梯面鎮和從化市溫泉鎮、鰲頭鎮的丘陵地區。

3.從化市中部、增城市東北部以地面塌陷為主的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包括從化市呂田鎮聯豐村、新聯村、九曲水村,良口鎮石嶺村,鰲頭鎮象新村、中塘村、新隅村,增城市派潭鎮高灘和靈山等隱伏岩溶地區。

4.廣花盆地以地面塌陷為主的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包括花都區赤坭鎮、炭步鎮、花東鎮、花山鎮和雅瑤鎮,白雲區江高鎮及人和鎮等隱伏岩溶地區,區內重要建築設施和交通干線有新白雲機場及國際物流園區、新機場高速公路、廣花公路、G106國道等。

5.市域南部以地面沉降為主的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包括番禺區東涌鎮、欖核鎮、大崗鎮,南沙區萬頃沙鎮、黃閣鎮、橫瀝鎮等軟土分布地區。

6.市域中部以地面沉降為主的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包括白雲區棠溪至金沙街、荔灣區如意坊至增?一帶、黃埔區南崗街、番禺區鍾村鎮等軟土分布地區。

7.大型人類工程活動場地及周邊地區,特別是地下隧道工程所經過的地區。

(二)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段)的預防

本防治方案所指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段)是指規模較大、危害中等以上,可能造成社會影響大、經濟損失嚴重,危險性大的地質災害。根據市地質調查院(市地質環境監測站)2005年度地質災害巡查報告,全市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71處,威脅到1262戶約7149人的安全(見表2),其中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有50處(見表3),在台風暴雨、連續降雨及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的影響下,易引發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所在區(縣級市)政府、國土資源、建設、交通、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門,應各負其責,重點加強防範。汛期前按照各自分工對隱患點(段)進行全面檢查,發放防災明白卡;汛期開展經常性巡查、監測和24小時值班,做好防災、避災、救災的各項工作。

四、地質災害預防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地質災害防治目標

我市各級人民政府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切實加強領導。各級人民政府要將地質災害防治作為執政為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認真部署和落實,保證領導到位、人員到位、措施到位、資金到位。各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和應急指揮人員要落實責任制,明確具體負責人,務必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認真履行職責,切實組織好監測、預防、預報預警、群測群防、災害現場應急調查。對地質災害危險點及時提出具體措施,制定人員緊急避險和財產轉移的應急方案,並按照地質災害速報制度的要求,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地質災害災情和防治情況。各區、縣級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對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情況進行認真總結,並在次年的1月15日前報送當地人民政府和市國土房管局。

(二)制定防治方案,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

各區、縣級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在總結上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基礎上,會同建設、水利、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門,結合轄區內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分布、類型、規模、危害性等實際情況,認真組織編制和落實本地區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提出本地區地質災害危險點、隱患點的具體防災措施,落實監測、報警單位和主要責任人,協助鎮一級政府確定避災方案和緊急疏散路線。各地編制的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應及時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後公布,並報市國土房管局備案。防治方案應作為地方政府指導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的決策依據。

各區、縣級市人民政府要按照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粵府辦〔2004〕73號)要求,切實做好地質災害應急處理工作。各區、縣級市要完善地質災害預報預警機制,建立預報預警應急指揮系統,做到地質災害隱患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對違反規定或不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造成地質災害導致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的,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有關規定,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三)落實經費,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

各區、縣級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廣東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結合實際安排地質災害調查、預防和治理經費,納入年度計劃和財政預算,並根據當地財力狀況和防災工作需要,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對危害大、影響嚴重、急需治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進行徹底治理或搬遷避讓,有效地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四)完善制度,提高地質災害應急反應能力

各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認真落實汛期值班制度、險情巡查制度和災情速報制度,向社會公布地質災害報警電話,接受社會監督,做到汛期前組織技術力量對地質災害危險區和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全面檢查,汛期中開展巡查和應急調查,汛期後進行復查與總結。各級應急指揮機構要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省、市地質勘查隊伍在汛期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調查與善後處置工作中的作用;各級人民政府應組織或指定一支搶險救災應急隊伍,以備擔任突發性地質災害搶險救災任務。

(五)控制源頭,依法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

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廣東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69號)以及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印發〈廣東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實施細則〉(試行)的通知》(粵國土資發〔2004〕237號)要求,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和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時,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從源頭上控制或減少人為因素引發地質災害的發生。在劃定的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禁止審批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和從事其它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

(六)加強協作,保障信息暢通

各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加強與有關防汛救災部門的協調、溝通與合作,互通情報,確保市、區(縣級市)、鎮三級之間信息暢通,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迅速准確,保障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信息暢通。

(七)加強合作,推進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

市國土房管局與市氣象局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有關規定和國家、省的工作部署,已在著手進行廣州市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前期准備工作。現階段,市國土房管局需加強市地質環境監測站的信息化建設,使其搭建起基礎網路平台和辦公自動化平台,初步建立全市地質環境監測資料庫,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州市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系統規劃設計,制定分期實施計劃;市氣象局需進一步完善本局信息化建設,根據市政府關於加強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的要求,通過市數據中心實現與其他部門的數據共享和交換。兩個部門應加強合作,加快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系統的建設工作。台風、暴雨是造成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的主要誘因,當氣象部門發布台風橙色、紅色以及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時,要特別警惕地質災害的發生。

(八)加大宣傳,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水平

各級人民政府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通過張貼宣傳畫、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或者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宣傳力度,普及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特別是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充分利用「3.19」《礦產資源法》頒布紀念日、「4.22」世界地球日及「6.25」土地日開展宣傳咨詢活動,進一步增強廣大幹部群眾預防地質災害的意識,提高防災水平,避免因地質災害造成的群死群傷事件,確保一方平安。

五、地質災害監測、預防責任

地質災害監測與預防工作要在市、區(縣級市)政府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國土、建設、交通和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認真履行對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隱患點(段)的監測和預防工作。對於威脅居民區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由當地區(縣級市)、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監測,檢查群測群防網路落實與運行情況;對威脅公路、礦山、水利等設施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由設施所在地有關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監測預防。汛期前,各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對隱患點(段)進行全面檢查,並做好汛期經常性監測預防和值班安排,落實防災、避災、救災的組織機構、資金和物資儲備,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