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廠污泥焚燒過程中重金屬的遷移分布特性研究
❶ 重金屬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行為
不同重金屬的環境化學行為和生物效應各異,同種金屬的環境化學和生物效應與其存在形態有關。例如,土壤膠體對Pb2+、Pb4+、Hg2+及Cd2+等離子的吸附作用較強,對AsO2-和Cr2O72-等負離子的吸附作用較弱。對土壤水稻體系中污染重金屬行為的研究表明:被試的四種金屬元素對水稻生長的影響為:Cu>Zn>Cd>Pb;元素由土壤向植物的遷移明顯受共存元素的影響,在試驗條件下,元素吸收系數的大小順序為:Cd>Zn>Cu>Pb,與土壤對這些元素的吸持強度正好相反;"有效態"金屬更能反映出元素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二、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遷移轉化
1、重金屬元素在土壤中的污染特徵
①不易隨水移動,不斷微生物分解,而在土壤中累積;②通過植物吸收而富集轉化,可轉化為對人類帶來危害性強的化合物;③重金屬污染初期不易被覺察,一旦發現,難以徹底消除。
2、重金屬污染的危害
(1)對植物:土壤N、P、K及Fe、Mn、Cu等不足會阻礙其生長,過量也會帶來污染,過多的Mn、Cu和P會阻礙植物對Fe的吸收,引起酶作用的減退,並阻礙體內N素的代謝,造成植物的缺綠病(發黃),這些元素是植物生長必需的元素。
植物生長不需要的元素,Hg、Cd、Pb、As等,對人體也有影響,土壤中無機砷含量達12ppm時,水稻生長受到抑制,達40ppm時,產量減少50%,達160ppm時,不能生長,如果有機砷危害更大,0.7ppm,就會顆粒無收。
對微生物的毒性順序:Hg>Cd>Cr>Pb>Co>Cu
(2)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通過下列途徑:①揮發作用進入大氣(有機砷、有機Cd、有機汞)及蒸汽態金屬(Hg、AsH)而揮發,造成空氣污染;②受水淋溶、地表徑流進入地下水、地表水而影響水生生物;③作物吸收入體內在體內積累。
(3)存在形態及去向:
①形態水溶態的,不溶態的、強烈的、換劑、次生礦物、原生礦物的。
②去向:a.進入排水,隨水離開土體;b.被植物或其它生物吸收;c.吸持在土壤上並分為可溶態和不可溶態;d.進入大氣。
2、土壤條件與重金屬的遷移轉化
不同土壤條件下(土壤類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物化性狀、酸鹼性、氧化––還原、吸附、絡合)的影響,可引起土壤中重金屬元素存在形態的差異,從而影響重金屬的遷移和作物對重金屬的吸收。
(1)氧化–––還原條件。土壤的這一體系是一個由眾多無機和有機的單項氧化–––還原體系組成的復雜體系。
無機體系:O2、Fe、S、H2體系,由決定電位體系控制,其中O2–H2O體系和硫體、H2體系作用明顯,對重金屬元素價態變化起重要作用。
①O2–H2O體系:
25℃時,Eh=1.23+0.015lgPo2-0.059pH
②H2體系,旱地土壤中少見,淹水狀態下,為還原強烈的土層中:有H2積累
25℃時,Eh=0.059pH
以上兩體系為土壤氧化––還原體系的兩個極端,土壤中其他體系介於二者之間。所以這兩個體系為上限和下限。
重金屬元素按其性質分為氧化難溶性(氧化固定元素–––Fe3+、Mn4+等,和還原難溶性(還原固定)元素––Cd、Cu、Zn、Cr等(Cd、Zn、Cu、Pb、Ni等生成難溶性化物沉澱)。
在水中:
另外,氧化還原條件的改變,還原使重金屬的毒性發生變化,如Cr3+氧化條件下成為Cr6+,其毒性大於Cr3+;As在還原條件下生成亞砷酸,毒性大於砷酸。
(2)土壤酸鹼度
pH值對重金屬元素的溶解度有密切的關系,研究表明,隨著土壤pH值的升高,重金屬元素的溶出率會迅速降低,見圖。
鹼性條件:重金屬元素呈難溶態的氫氧化物沉澱或以碳酸鹽,磷酸鹽形態存在。
金屬氫氧化物的溶解度(s)直接受到土壤pH值控制,其平衡反應式及溶度積(Ksp)如下:
Cu2++2OH
Ksp=1.6×10-19
據此推求重金屬離子濃度與pH的關系:
[Cu2+][OH-]2=1.6×10-19
(1)
[Cu2+]=1.6×10-19/[OH-]2
(2)
[H+][OH-]=1×10-14
[OH-]=1×10-14/[H+]
Ksp=1.6×10-19
[OH-]=1×10-14/[H+]
代入(2)式:[Cu2+]=KsP/[OH-]2=KsP/[
]2
兩邊取對數並展開:
log[Cu2+]=9.2-2PH
上式可見,一般情況下,pH越高,重金屬離子的濃度則下降,則易形成沉澱物從土壤溶液中析出(沉積),也就是說,pH值從中性升高到鹼性,會降低Cu、Zn、Cd、Mn、Fe等的溶解度,重金屬則難以被作物吸收,作物受污染的可能性會減輕。反之亦然。
(3)土壤膠體的吸附作用與重金屬的遷移轉化
土壤中無機和有機膠體對重金屬元素有明顯的固定作用。一般重金屬呈兩種形態。
(1)重金屬元素在土壤溶液中呈膠體狀態(濕潤地區、富含有機質的酸性條件)。
Fe、Mn、Cr、As等,Cu、Pb、Zn。
(2)土壤中有機、無機膠體的吸附,使重金屬沉澱(轉入固相)污染累積的重要原因。
土壤膠體吸附重金屬的數量,取決於土壤膠體的代換能力和重金屬離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濃度和酸鹼度。這種作用的發生與土壤膠體微粒所帶電荷有關,帶電荷的符號、數量不同,對重金屬離子吸附的種類和吸附交換容量也不同。
粘土礦物帶負電荷,可吸附陽離子,如:Pb2+、Cu2+、Hg2+等等,且蒙脫石(2:1型)層間無其他離子連接,因此,易發生吸附交換作用,順序為:
Pb2+>Cu2+>Ca2+>Ba2+>Mg2+>Hg2+
而高嶺石(1:1型)層間以氫鍵連接,不易發生交換作用。
Hg2+>Cu2+≥Pb2+
帶正電荷的水合氧化鐵膠體,可吸附
。
腐殖質膠體:Pb2+>Cu2+>Cd2+>Zn2+>Ca2+>Mg2+
在膠體對金屬離子的吸附時,分為兩種方式:
①同晶替換的,保持在膠體晶格中(即粘土礦物晶格中的Si4+,被Al3+代替)很難釋放,不利於金屬元素的遷移。
②陽離子交換作用,吸附在膠體表面的交換點(擴散層)上,易釋放。
(4)土壤中重金屬的絡合––螯合作用
金屬離子的濃度較低時,以絡合–––螯合作用為主。金屬離子濃度高時,以吸附交換作用為主。
在無機配位體中,重規羥基(OH-)和氯離子(Cl-)的絡合作用。絡合作用可以改變(主要可提高)重金屬氫氧化物的溶解度,尤其是對Hg2+、Cd2+、Pb2+、Zn2+的水解作用。提高其溶解度,使之易遷移。
腐殖質有較強的螯合能力,可與重金屬形成螯合物,其穩定性受金屬離子性質的影響。順序為:
Pb>Cu>Ni>Co>Zn>Mg>Ba>Ca>Ng>Cd
3、主要重金屬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
(1)鎘:長時間滯留在耕作層,不對地下水產生污染,形態:水溶性和非水溶性鎘,可互相轉化。
水溶性:CdCl2、Cd(NO3)、CdCO3、Cd(OH)2,易遷移,為植物吸收;
非水溶性:Cd的沉澱物,膠體吸收態鎘,不是遷移,為植物吸收。
旱地土壤中,多以水溶性Cd形態存在,pH>7的鹼性土壤。
水田中,水下形成還原條件,有機物不能完全分解產生H2S,因此,鎘多以CdS的形式存在於土壤中,而溶解度下降形成難溶性CdS形態。
作物對Cd的吸收,隨土壤pH值增高而降低,Eh也影響作物對鎘的吸收,Eh低或Eh=0時,有利於形成難溶的硫化鎘,當水田落干時,CdS含氧化成CdSO4參與氧化––還原反應,增加水溶性。
另一方面,S2=氧化為硫酸,使pH降低,CdS溶解度增加。
(3)汞的遷移轉化
存在形態:①離子吸附,共價吸附的汞;②可溶性汞(HgCl2);③難溶性汞(HgHOP4、HgCO3)
①吸附劑:腐殖質及無機膠體,粘土礦物對HgCl2的吸附力:伊利石>蒙脫石>高嶺石。
②氧化––還原狀況
❷ 國內外污泥中重金屬去除技術發展
王敦球
【摘要】:隨著當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長和經濟的迅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各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大量興建,有效緩解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對環境的污染。但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污泥很容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由於污泥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其資源化農用已經成為當今研究的熱點,但污泥中重金屬元素已成為制約污泥資源化農用的關鍵因素。許多學者針對如何減少和降低城市污泥中重金屬毒害作用展開了廣泛的研究,但系統性、經濟性和實用性還達不到要求。因此對城市污泥進行重金屬去除方法和資源化農用的系統研究,就顯得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以桂林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污泥作為試驗對象,以有效去除和降低城市污泥中有毒有害重金屬元素為目的,以污泥的資源化農用作為研究的最終手段,從生物、化學和電化學處理三個方面對污泥中重金屬的去除進行了分析研究。 本文對桂林市城市污泥的成分和化學性質作了詳細分析,得出桂林城市污泥完全符合污泥資源化農用的營養物質要求。同時對桂林城市污泥中各重金屬元素的化學形態分布情況進行了詳細測定,對重金屬的生物毒性作了評述,為進一步採用不同方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屬提供了基礎。通過對污泥中重金屬的化學形態分析得出,桂林市污泥中大多數元素以穩定性較好的硫化物及有機結合態、殘渣態形式存在,通過適當的處理後可以安全地加以資源化利用。 試驗得出:微生物方法更能有效地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屬離子。重金屬元素的去除除與pH值有關外,微生物的代謝、吸附等特性也可以大大促進污泥中的重金屬形態的轉變和促使重金屬元素的溶出。同時對硫和硫酸亞鐵鹽作基質時最佳的投配比進行了討論,得出硫作基質時投配比分別為3g/l最佳。在污泥接種時,去除污泥中重金屬離子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且有利於淋濾周期的縮短。試驗首次證實,硫酸亞鐵鹽作基質時在曝氣條件下可以不需預酸化,也可以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 論文系統地比較了不同的酸劑處理污泥中重金屬的效果,得出不同酸劑對不同的重金屬元素的去除效果存在一定差異。重金屬元素不同,其最佳的處理環境也不同;pH值越低,重金屬元素的去除效果越好,氧化劑可對污泥中部分重金屬的去除有較好的促進作用。通過試驗,對桂林市的部分超標污泥採用2%H2O2和10%HCl處理後效果更好,完全能滿足我國農用污泥中重金屬含量標準的要求。 本文對電化學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屬進行了探索,採用高電壓和高電流更能有效去除金屬離子。首次針對污泥處理設計了污泥區與重金屬回收區分離的處理裝 WP=6 置,在極液與污泥交界面設置隔膜,避免重金屬元素重新發生沉積的可能,在通電4h左右,對污泥中重金屬有較好的去除效果。 文中也對不同方法的經濟性進行了比較,採用微生物處理污泥中的重金屬,所需費用約為1.04元/ m3,採用化學方法時,用2%H2O2和10%HCl的處理費用為6.03元/ m3,而採用電化學方法每處理1噸污泥需耗電費4.4元。並得出了目前的最佳處理方法為微生物法。 利用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經處理後製成的有機復混肥對水稻等作物有較好的增產效果,肥效優於市場上同水平的其它有機復合肥,表明污泥資源化利用具有較好的前景。同時不會造成水稻的稻穀和稻莖中重金屬元素含量的增加,因此,盡管在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屬,但經過處理後在水稻種植中施用是安全的。但須重視部分重金屬As、Pb、Zn在土壤中富集作用。
❸ 重金屬在土壤中遷移轉化過程主要有哪些
重金屬的來源非常廣泛,傳統上可以分為工業來源和農業來源。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一些有別於以往的為城市所特有的污染來源也隨之產生。重金屬來源如下:
工業來源:工業能源大都以煤、石油類為主,它們是環境中汞、鉛、鎘、鉻、砷等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在采礦、選礦、冶煉、鍛造、加工、運輸等工業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重金屬污染。排放的廢水、廢渣等直接進入水體及土壤中,廢氣中的重金屬經沉降也進入土壤等環境中,從而使得環境中重金屬濃度嚴重超標。
農業來源:在農業生產中,污水灌溉、農葯、劣質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是重金屬污染的重要途徑。以磷肥為例,生產磷肥的磷礦石成分復雜,含有較多的重金屬如鋅、鉻、鎳、銅、鎘、鉛等,因此如不合理的使用,劣質化肥中的重金屬雜質會直接導致土壤被污染。
城市來源:城市日益變成重金屬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污染過程主要包括污水處理中產生污泥的堆放、垃圾滲濾液的泄漏、含鉛汽油的使用以及汽車交通等。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如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或者灌溉,會對土壤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城市垃圾在焚燒過程中產生的飛灰及堆放填埋過程中產生的滲濾液中的重金屬通常也會嚴重超標。含鉛汽油的燃燒是城市鉛污染的一個重要來源,汽車輪胎添加劑中使用的鋅也導致城市土壤的鋅污染。
環境事故污染:近年來突發性的環境污染事件驟增,其中重金屬污染的案例占很大比例。突發性的環境事件會導致重金屬在短時間內高濃度地進入環境,從而產生嚴重的污染。
❹ 污泥中重金屬怎麼處理
污泥重金屬的處理
污泥重金屬的危害不僅與其含量有關,還與其存在形態密切相關。相應地的處理方式也有兩種,一種是將污泥中的重金屬固定或者隱定,另一種方式是將重金屬從污泥中去除。對前者來說,重金屬仍存在於污泥或其衍生物中,但由易溶、有毒、不穩定的狀態變為低溶或不溶、無毒、穩定的狀態,即通過減少重金屬不穩定態的含量、降低重金屬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使污泥達到無害化;後者則通過減少污泥中重金屬的總量來處理污泥。
1 污泥重金屬的穩定
污泥重金屬的穩定一般是向其中加入鈍化劑,提高污泥的pH值,使重金屬轉化成氫氧化物等沉澱,達到鈍化重金屬並殺死病原菌的效果。曹仲宏等研究了添加劑對填埋污泥重金屬穩定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生石灰、粉煤灰和黏土三種添加劑均有利於Cr和Cd向穩定形態轉化,其中粉煤灰對Cr向穩定態轉化的促進作用最明顯,而黏土對Cd的穩定作用最強;生石灰能促進Pb和Zn的穩定,而粉煤灰和黏土則有相反的作用;粉煤灰對Ni有促進作用,生石灰和黏土則反之。由此可知,加入添加劑後污泥重金屬的形態發生變化,當向穩定態轉化時即起到了固定重金屬的作用;不同添加劑對同一金屬的穩定效果不同,即使是同種添加劑對不同金屬的穩定作用也不一樣,有時甚至會起相反的作用,因此在實際中應綜合考慮各種重金屬後選擇適宜大多數重金屬穩定的添加劑。
Gan等學者將近年來發展的微波法應用於污泥重金屬的穩定,之後一些學者研究了微波在添加劑的作用下對重金屬的穩定效果。Chen等研究了微波在不同添加劑作用下對重金屬銅的穩定作用,表明鐵粉比其它添加劑如碳酸鈉、硅酸鈉等在促進銅離子的穩定方面效果更顯著,能將銅離子的濃度從179.4mg/L降低到6.5mg/L。Hsieh等則深入探索了微波處理重金屬的影響因素,認為適當的提高微波功率,延長反應時間,在加熱過程中通入惰性氣體N2等方法均能促進金屬銅的固定。微波法固定污泥中的重金屬是微波輻射通過破壁、堆積、包埋、固定、成孔過程將重金屬有效的閉塞在固定的孔穴實現的。已有文獻關於微波法對重金屬銅固定的研究較多,對於其它重金屬的固定效果研究較少,並且微波法目前還局限於室內試驗,對於實際大批量污泥的處理仍存在很多問題。
2 污泥重金屬的去除
2.1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具有特殊結構或化學成分的物質來分離去除重金屬的方法。Kosobucki等探索了經濟有效且易獲得的地質材料天然沸石對污泥重金屬進行研究,表明添加2%的斜發沸石,經5h震盪後,粒徑為0.7-1.0mm的沸石吸附重金屬的效果最好。沸石礦物具有開礦的硅氧格架,在晶體內部形成很多孔徑均勻的孔道和內表面很大的空穴,因而對重金屬離子有很強的吸附性。此外,一些微生物具有的獨特細胞壁結構和成分使其也具有吸附能力。一般認為,微生物吸附主要是生物體細胞壁表面的一些具有金屬結合、配位能力的基團如羥基、羥基等通過與吸附的重金屬離子形成離子鍵或共價健來達到去除重金屬離子的目的。Brinza等發現藻類可以吸附一種或多種重金屬離子;Klimmek等研究了30種藻類對Pb、Cd、Ni和Zn的吸附作用,其中藍藻對4種金屬的吸附量最高。Romera等對37種藻類生物吸附重金屬的情況進行了比較,認為紅藻、綠藻和褐藻3大藻中,褐藻的吸附容量較高。這些藻類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可能是由於細胞壁外有一層黏性物質,這類物質因含有糖醛酸而具有很大的結合金屬離子的能力。由此可知利用藻類對污泥重金屬進行吸附可以同時實現多種金屬的吸附且吸附量大,藻類吸附劑還具有成本低、選擇性好等優點,因而具有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2.2化學淋濾法
化學淋濾法處理污泥中的重金屬通常是採用硫酸、鹽酸或硝酸等將污泥的酸度降低,通過溶解作用,使難溶態的金屬化合物形成可溶解的金屬離子;或者用EDTA、檸檬酸等絡合劑通過離子交換作用、酸化作用,鰲合劑和表面活性劑的絡合作用,將其中的重金屬分離出來,達到減少污泥重金屬總量的目的。Stylianou等研究了酸處理對雅典市政污水污泥重金屬去除的影響,結果表明當反應溫度為80℃,濃度為20%的硫酸與污泥作用30min後對污泥重金屬的去除效果最明顯,其中Ni、Cu、Cr和Zn的去除率高達70%以上,對Pb的去除效果不是很明顯。無機酸處理雖然對大部分金屬去除效果較好但其環境危害性大,為此黃翠紅等[25]對有機酸檸檬酸去除化工廠污泥中的鎘、鉛進行研究,發現當pH值在3左右,檸檬酸濃度0.2mol/L,搖床轉速200r/min,反應時間1d時,污泥中鎘、鉛的最大去除率分別為91.5%和96.5%,且用此法去除其它污泥中的重金屬鎳、銅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與無機酸有所不同,有機酸檸檬酸能高效的去除重金屬是由檸檬酸的酸性和陰離子的絡合特性共同發揮作用的結果;同時檸檬酸易於生物降解,對環境污染較小。一些學者還認為:僅用酸來降低污泥的pH值不利於重金屬硫化物向可溶態離子形式轉化,當污泥的氧化還原電位Eh值升高時,金屬硫化物才能被氧化成硫酸鹽溶解出來。為此,Yoshizaki等採用8%的磷酸和H2O2的室溫下處理污餅,水力停留時間1h的處理效果即可與1mol/L的鹽酸相當,在H2O2存在的情況Cu很容易從污泥中去除,大部分磷酸可以循環利用。由於加入H2O2提高了污泥的氧化還原電位,因而重金屬的瀝濾效果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2.3電動修復法
電動技術最初於20世紀80年代應用在土壤重金屬的去除中,在城市污泥重金屬去除中的應用剛起步。電動修復法的去除效率與重金屬的形態有關,Akertche等的研究表明污泥中重金屬的形態是影響重金屬遷移和電動修復效果的重要因素。kin等通過現場實驗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表明電動過程對可交換態重金屬的去除率可達92.5%,而有機態和殘渣態重金屬的去除率分別為34.2%和19.8%。一些學者嘗試將酸化後的污泥進行電動修復試驗,Wang等的研究表明經酸化後污泥中的重金屬去除率顯著提高,其中Zn、Cu和Ni的去除率高達90%以上,Cr的去除率達68%,As的去除率達31%,經電動修復技術處理後重金屬Zn,Cu,Ni,Cr和Pb的濃度均達到了美國環境保護部關於污泥農用的限制標准。袁華山等研究了經HNO3酸化後脫水污泥在電動力作用下,Cd、Zn和Cu的去除率都有明顯的提高,分別比未酸化的污泥去除率增加11%、9%和6%。電動修復技術作為一門新型的綠色環保修復技術,去除效率高,特別是對酸化污泥效果更好,能同時去除幾種重金屬,從技術層面是可行的;但對於更深層次的遷移特性及運行成本等問題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2.4生物淋濾法
生物淋濾技術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通過直接作用或其他代謝產物的間接作用,產生氧化、還原、絡合或溶解作用,將固相中的某些不溶性成分如重金屬分離浸提出來的一種技術,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氧化亞鐵硫桿菌與氧化硫硫桿菌。
Wong等研究了在FeS2作用下,利用厭氧消化污泥分離出的嗜酸氧化亞鐵硫桿菌能使污泥中Zn的去除率達99%,Cr為65%,Cu為74%,Pb為58%,Ni為84%,效果極為顯著。也有一些學者嘗試將其它菌種用於生物濾淋中,Mulligan等從尾礦中分離出黑麴黴,其處理的最大溶出率Cu為68%,Zn為46%,Ni為34%。生物濾淋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屬的效率取決於微生物的活性和重金屬的種類與形態,因此實際應用此法時,不僅要控制好溫度、pH值、Eh值、生物的種類與濃度,還應考慮污泥的種類、濃度和重金屬種類等因素的影響,要取得顯著的處理效果,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並嚴格控制其工藝條件。
❺ 城市污水重金屬遷移富集特徵研究,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謝謝
這個可以以污水處理流程走吧。我想可以有這么幾個部分
①挑選一個或幾個研究的重金屬,可以選研究比較多的 五毒元素。這個你知道的
②調查污水來源,排污狀況
③從排污口開始到納污水體,再到污水處理廠。整個流程監測元素的形態和量的變化。
我覺得這個選題本身還是有一定意義的。可以預見的是,重金屬會在污泥和顆粒物上吸附,沉積;這個你也知道的。可是具體到底有多大量,這個是研究的意義所在。
整個測定過程可能就需要AAS或AES吧。出了砷難測外,其他的到都還簡單。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個想法,僅供參考。
❻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焚燒有哪些危害
污泥是
污水處理廠
和污水處理的必然產物。未經恰當處理處置的污泥進入環境後,直接給水體和大氣帶來二次污染,不但降低了
污水處理系統
的有效處理能力,而且對生態環境和人類的活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如下:
(1)
污泥含水率
高。未脫水污泥含水率大於90%,初步脫水污泥含水率也高達80%,造成
運輸成本
高、堆放面積大,擠壓
垃圾填埋場
庫容,堵塞
垃圾滲濾液
管等問題;
(2)細菌滋生。不僅造成
視覺污染
,而且為其他有害生物的滋生提供了場所;
(3)
大氣污染
。污泥堆放在露天散發出臭氣和異味,日曬風刮,污染物顆粒會造成大氣污染;
(4)污染水體。經水浸泡、溶解,污染物伴隨污水流入河道,會污染地表水,進入地下水;
(5)含有重金屬。如不加以控制,則可能污染土地。
將流態的原生、濃縮或
消化污泥
脫除水分,轉化為半固態或固態泥塊的一種
污泥處理
方法。經過脫水後,污泥含水率可降低到55~80%,視污泥和沉渣的性質和
脫水設備
的效能而定。污泥的進一步脫水則稱污泥干化,干化污泥的含水率低於10%。脫水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干化法、機械脫水法和
造粒
法。自然干化法和機械脫水法適用於污水污泥。造粒法適用於
混凝
沉澱的污泥。
目前,我國
城市污水處理廠
普遍採用
污泥脫水機
進行脫水,形成含水率80~75%的脫水污泥,目前的市污水處理廠脫水污泥處置方法中,污泥農用佔44.8%、陸地填埋佔31%、其他處理約10.5%、沒有處理約13.7%。
❼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法
重金屬污染是污泥回用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由於重金屬具有難遷移、易富集和危害大等特點,
成為農業生產利用污泥的最主要限制因素。研究表明,
施用污泥可不同程度增加土壤和植物可食部分重金屬含量,進而通過食物鏈危害人畜健康。各地污泥所含重金屬種類相似,
但其含量卻相差很大。通常以處理生活污水為主所產生的污泥中重金屬含量較低,
而以處理工業廢水為主所產生的污泥中重金屬含量則較高。我國城市污水中工業廢水佔比較大,
故重金屬污染成為農業利用污水污泥的主要限制因子。
傳統處理方法:
傳統的污泥重金屬污染處理方法是污泥堆肥,即人工控制水分、C/
N
值和通風條件,通過微生物發酵作用,
將有機物轉變為肥料的過程。污泥堆肥化處理中污泥組成、堆肥化條件等均對重金屬形態有明顯影響,
水浸態重金屬含量減少,
交換態和有機結合態重金屬含量有所增加,
而殘渣態重金屬含量變化亦不同,
但比不同浸提劑所提取的其他形態重金屬總量高得多。研究表明,經堆肥化處理的污泥質地疏鬆,
可被植物利用的養分增加,
陽離子交換量增加50%,且因調理劑的稀釋作用,
重金屬約減少7
.
3%
~16%,
並使重金屬形態有較大變化。但此法對外界條件(pH、溫度、O2濃度等)的控制較為嚴格,且佔地大、周期長,不適用於緊急情況下的污泥重金屬污染治理。
❽ 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流程
1、污泥濃縮
濃縮是常用的固液分離方法,可通過兩種方式完成:固體上浮至混合液上端,或沉降至混合液底部。
2、污泥調理
污泥調理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污泥的固液分離。
3、污泥穩定
污泥穩定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生化方法降解污泥中的有機固體物質,使污泥更為穩定(減少臭味及腐敗),且更容易脫水,同時減少污泥質量。
4、污泥脫水
5、污泥乾燥
污泥乾燥是應用人工熱源以工業化設備對污泥進行深度脫水的處理方法。
(8)污水處理廠污泥焚燒過程中重金屬的遷移分布特性研究擴展閱讀
污泥處理前,首先要了解污泥的分類,才能確定污泥處理的方法:
⒈、自來水廠沉澱池或濃縮池排出的物化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中細粒度有機與無機混合污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⒉、生活污水廠二沉池排出的剩餘活性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親水性、微細粒度有機污泥,可壓縮性能差,脫水性能差。
⒊、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經濃縮池排出的物化和生化混合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中細粒度混合污泥,含纖維體的脫水性能較好,其餘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⒋、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經濃縮池排出的物理法和化學法產生的物化細粒度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細粒度無機污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⒌、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物化沉澱粗粒度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粗粒度疏水性無機污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很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污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