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摩工地地庫頂板積水處理案例
㈠ 庫岸坍塌、堤壩滲漏勘查典型實例示範
8.5.1新疆瑪納斯河流域夾河子水庫壩體隱患綜合電法探測
夾河子水庫興建於1959年,第二年由於質量問題壩體形成管涌造成潰壩。後經重新整修後長期運行,各類隱患逐漸明顯,滲漏、裂縫現象日漸擴大,為確保堤壩安全採用了自然電位法、電阻率測深法、激發極化法對其進行了調查,有效地預測了大壩壩體的隱患。
(1)自然電場法:為了解防護坡的破損裂縫設置了I—I′剖面。該剖面有多個異常出現,兩處大異常均位於閘口泄水處(其中西閘已關閉,但閘後仍有小股水流泄出),見圖8-1。其餘較大異常段的異常值超過正常值30%~100%以上,應是防護坡破損滲漏引起。從實地了解,凡異常出現的護坡段其水泥護面、漿砌卵石多有不同程度的破裂存在,如0+230至0+360、0+810至0+890等壩段。
圖8-1壩體破損裂縫自然電場曲線
(2)電測深剖面法:該剖面沿壩頂布置,由79個最大極距AB/2=40~100m的電測深點組成。根據實測結果得知,1+230至1+890(電測深剖面工作到1+890)ρs等值線密度大(圖8-2),曲線分布均勻,ρ。極大值90~120Ω·m,反映其壩體密度較好,無明顯低阻軟弱層存在,產生的隱患可能性小,經本次ZK1取心證實,壩體較密實,除壩頂表層鬆散外,無軟弱層等隱患出現。
圖8-2物探綜合電性剖面
Ⅰ~Ⅳ—自然電場剖面;Ⅴ—電測深剖面
壩段從1+230開始ρ。曲線逐漸降低,至1+110最大值僅為40Ω·m左右。1+110至1+230間,因無法布極故無電測點,而1+110至0+000ρ。等值線值普遍較低,在同一深度僅為30~40Ω·m,為前者的1/3至1/4(圖8-2)。究其原因分析,壩體上部結構較為松軟不均,壩體中下部存在有低阻軟弱層,經ZK4取樣證實,5.5m以上地層松軟不均,其下有多個軟弱層。
0+000至0+180,尤在0+000至0+030、0+090至0+180壩段,ps等值線在壩體上部有相對高、低阻封閉圈存在,中下部等值線稀疏,根據這一特徵結合其他電法分析,壩體上部除土質松軟結構鬆散外亦有空洞裂縫存在,壩體中下部仍有軟弱夾層,後經ZK7取樣證實電測深剖面法分析是正確的。
(3)激發極化法:為了解軟弱夾層的頂底板埋深,選用η、J、D三參數。ZK4旁的激電2號點,激電三參數曲線均有峰值出現,η、J、D異常值超出正常值,η、J兩參數在AB/2=8及10m處有兩個上升點,11、13m均有峰值異常(圖8-3)。
D參數分別在5、7及11、13m處出現峰值,經定量分析,7~13m尤其10~13m有不同程度的軟弱層存在,該法解釋結果在後來的鑽孔中證實,在5.5~17m有多層軟弱層出現,岩柱成流塑和軟塑狀,極化率在1%~2%,激發比超過1%的10~13m岩柱全成流塑狀,無法用手托起。
0+744、0+810分別為激電3號、4號點,根據各點的η、J、D值對軟弱層的異常反映繪制一幅反映軟弱層頂底板斷面圖(圖8-4)(李德銘,1995年)。
圖8-3孔旁激電測深結果
圖8-4推測軟弱層頂底板斷面圖
8.5.2孤東油田海堤質量電測深探測
孤東油田位於黃河入海口,渤海潮間地帶。孤東油田海堤是為了阻止海潮侵入,確保油田安全而建設的配套工程。該工程地處海灘,土質主要為粉砂土,並有部分地段為軟基。工程建成後,經受多次風暴潮襲擊,堤體內部很有可能出現疏鬆層帶、裂縫、空洞、含水量較高的軟土層及其他隱患。為查清隱患的性質及存在部位,用電阻率測深剖面對海堤進行全面系統的探測,為海堤質量評價和除險加固提供依據。
根據視電阻率的變化情況,將該海堤分為四類:①均勻密實段:視電阻率ρs<5.0Ω·m,堤體質量均勻,密度度好,干容重p>1.50t/m3,此類堤占海堤總長度的75%;②基本密實段:視電阻率ρs=5.0Ω·m,堤體質量一般,局部碾壓不實,密實度一般,干容重ρ=1.40~1.50t/m3,此類堤占海堤總長度的2.6%;③疏鬆層帶:視電阻率ρs>10.0Ω·m,多為電阻率異常段,堤體質量較差或很差,密實度很差,干容重p=1.30~1.40t/m3,此類堤占海堤總長度的19.3%;④軟土層帶:視電阻率ρs<3.0Ω·m,堤體質量比較均勻,但含水量大,干容量p=1.40~1.50t/m3,此類堤占海堤總長度的3.1%。
根據土樣干容量和視電阻率測定,地下水位以上,視電阻率與干容重的關系為 P=-0.06796×ln(ρs)+1.657%。
為驗證探測效果,布置開挖了探井,並沿井深每0.50m取一個土樣,現場測量土的濕容重、含水量和干容重。其中1#探井位於樁古段樁號0+150m處,深度5.5m,在等深度視電阻率剖面曲線圖上呈高值異常,在視電阻率擬斷面圖上等值線呈密集高值半閉合圈,如圖8-5所示,推測該處海堤為密實度較低的疏鬆帶,該探井附近視電阻率異常段長285m(0+060至0+345)。從開挖情況來看,沿井深0~2.4m為黃色粉砂;2.4~3.0為黃色重粉質砂壤土;3.0m以下為黃色粉土。在深度為2.0~5.5m處,土的干容量在1.33~1.48t/m3,低於設計值,其含水量為10.2%~28.9%,孔隙比為0.885~0.949,滲透系數為0.432m/d左右。探井開挖過程中,土質自上到下逐漸鬆散,鐵鍬挖掘不太費力,未見肉眼可見裂縫或洞穴,其地下水位與海平面一致。當挖至5.5m時,井內發生了流沙現象,不能繼續深挖。由此可見,該處堤體內部質量很差,與電探推測的結果相吻合。
圖8-5m樁古段0+000至0+300區間視電阻率等深度剖面及擬斷面圖
3#探井位於孤東段樁號1+215m處,在等深度視電阻率剖面圖上處於正常場區,在視電阻率擬斷面圖上等值線稀疏,如圖8-6所示,推測為質量較好的均勻密實段。該探井開挖探度2.0m,土質為粉砂土,土體均勻密實,平均干容重達1.57t/m3,含水量在13.6%左右,與電探分析結果一致(張保祥等,1997年)。
圖8-6孤東段1+005至1+305區間等深度視電阻率剖面及擬斷面圖
8.5.3高密電阻率法堤壩隱患探測
1999年3月在湖南益陽永申垸大堤實測結果(圖8-7),灤河大堤探測滲漏實例剖面(圖8-8)。電阻率斷面清楚地反映了壩體滲漏位置(圖8-71#斷面22m處,2#斷面133m處,圖8-8137m處)和壩體質量。
圖8-7永申垸高密度電法測量斷面圖
圖8-8灤河大堤高密度電法工作成果圖(北京地質儀器廠TDVM—2高密度電阻率儀器測試報告)
8.5.4探地雷達堤壩滲漏探測
8.5.4.1控制壩基滲透漏的裂隙節理調查
當壩基地層層間節理、裂隙發育,在水庫蓄水後,往往成為水庫滲漏的通道。充水節理、裂隙成為強反射界面,在雷達圖像上表現為規則的傾斜界面。
8.5.4.2壩體浸潤線的揭示
當水庫壩體存在貫穿壩體以縫隙組成水平發育帶時,則在水庫常年水位線附近出現以充水形成的強水平反射波組成的水庫浸潤線的雷達特徵(圖8-9)。
8.5.4.3金江水庫壩體隱患探地雷達探測
金江水庫位於資江水系三級支流檀江上游,樞紐工程坐落在邵陽縣東南部的五峰卜鎮金江鄉劉家橋村,水庫總庫容約1515萬m3,相應水位海拔301.6m。正常庫容1220萬m3,相應水位海拔299.7m。常年水位海拔292~294m。主壩底部基岩為石炭系壺天群白雲質灰岩和梓門橋組含燧石灰岩夾鈣質粉砂岩、頁岩,層間和裂隙性溶蝕較發育,岩溶強烈發育,溶溝、溶槽、石牙較多。大壩左岸至中部採用壺天群白雲質灰岩殘坡積土作築壩材料,中部至右岸採用梓門橋和測水組地層的殘坡積土作築壩材料。本區位於新華夏系巨型第二沉降帶中西部邊緣,五豐鋪向斜的東南翼,壩址岩層產狀走向N20°E、傾 NW、傾角45°,岩層走向與河流流向成10°交角,為縱切河谷。有三組節理較發育,其產狀分別為走向N40°W、N80°E和N15°~20°E,壺天群白雲質灰岩主要岩溶發育方向與第二組節理走向一致。86%的壩體置於厚度2~15m的第四系堆、殘坡積含礫粘土之上,下伏基岩有73%為岩溶強烈發育的白雲質灰岩。雖經多年綜合治理,但至今大壩外坡腳仍有常流水點16處,濕潤區3個,濕潤面積達380m2,仍為隱患未徹底根治的嚴重滲漏壩體。
圖8-9壩體浸潤線雷達圖像
為此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用探地雷達對湖南邵陽金江水庫堤壩隱患探測研究。成果分析如下:
(1)斷裂F1與F2揭示:圖8-10為F1斷裂和F2斷裂的雷達圖像,由圖可見斷裂傾角40°~60°,出露地層為下石炭系測水組、梓門橋組砂頁煤系地層,裂隙反射界面影像較多,表明此地層層間節理、裂隙發育,成為此壩段的隱患之一。在水庫大壩外壩腳有一系列漏點,稻田及菜地出現大片濕地及積水正是此隱患的佐證。在相應位置的地面檢查亦見一斷裂,其產狀為走向80°,南傾傾角60°~70°斷裂面見大量角礫岩,部分漏水點處在其延伸方向上。
圖8-10雷達圖像
(2)揭示浸潤線存在:300m標高平台,100MHz天線,820ns時窗的剖面連續圖像上,除反映人工堆積殘坡積土及基岩起伏的反射界面以外,在特定的標高上,出現一條水平的反射界面,此界面標高低於常年水位標高292~294m,在迎水坡標高為285.26m,在背水坡為285.00m,此反射界面即是水庫常年水位的浸潤線,其影像特徵為串珠狀的強反射界面貫穿壩體,產狀水平,斷續出現。沿此反射界面縫隙發育,並見有多處溶洞、土洞出現,見圖8-9。可見由於壩體土壤含粘粒量高,具乾裂濕脹的特性,在帶壓力的水體作用下,長期浸泡的土體粘粒形成泥漿,泥水逐漸滲出,沿水位浸潤線形成帶狀空隙。
(3)灌漿工程質量檢測探索:目前灰岩地區水庫壩體隱患防治在國內外仍是一大難題。金江水庫隱患治理有30多年的歷史,自1960年蓄水以後,主壩常發生滲漏、開裂、沉陷、塌陷等現象,險情時有發生。1960年6月至1962年5月,進行帷幕灌漿,鑽孔184個,使壩體漏水量減少63%;1982年低涵出口下基岩管涌,中部內坡沉陷1350m2,左岸及右岸坡出現塌洞,實施帷幕灌漿,鑽孔258個,進尺9550m,灌入水泥3345t;1986年外坡三個濕潤區仍存在,大壩外坡二級平台出現一塌洞,實施劈裂灌漿和高壓定向噴射灌漿,灌入水泥2225t,形成防滲板牆6442m2;1996年內側一線平台出現塌洞,壩外出水點流渾水,進行帷幕灌漿處理,但渾水流量無減少。在300m標高的探地雷達圖像(圖8-11)上出現等間距灌漿物影像,這些灌漿物具強反射、錐狀影像特徵,間距3m,個別6m。水庫管理部門證實帷幕灌漿孔距3m一個,間距6m者,中間鑽孔無或少進漿量,根據圖像上的影像可准確計算灌漿有效深度和水泥漿的擴散半徑(曾提等,2000)。
圖8-11灌漿效果檢測雷達圖像
8.5.5深圳羅屋田水庫井間地震CT滲漏勘探
水庫所在羅屋田河谷屬斷裂谷,西側壩址附近有下石炭統石磴子組可溶性石灰岩分布,石灰岩分布區內岩溶極發育。根據庫區灌漿堵漏等鑽孔勘探資料:覆蓋層3.25~17.7m,由粘性土、含礫中粗砂為主組成;灰—深灰色灰岩、白雲質大理岩等可溶性岩。這些可溶性岩或埋藏於第四系河流堆積土層之下,或埋藏於石炭統砂頁岩之下。據1984年廣東省水電勘測設計院40個灌漿鑽孔資料,有9個鑽孔揭露單層溶洞或多層溶洞,洞高0.4~3.25m不等,多數溶洞未充填,個別為充填-半充填洞。另外,在水庫管理處以北、溢洪道東側可能存在一北北東向(N25°E)斷裂帶,這一帶可溶性岩內溶洞極為發育,以上9個所揭露溶洞的灌漿孔均在這一區域,這也是本次地震波CT工作的重大區域。
圖8-12為距壩基線距離約20km的K1-K2-K3-K4鑽孔CT成像剖面圖和為距壩基線距離約40m的K5-K6-K7鑽孔成像剖面圖,圖8-13為近垂直壩基線的 K6-K3鑽孔CT成像剖面圖。從波速圖像可以看出其縱波速度分布在1.53~4.38km/s,且呈現自上而下速度增高的趨勢,可以認為波速值大於2.3km/s且等值線密集區為相對完整基岩區,如圖8-12、圖8-13的下部;局部的低速(1.5~2.2km/s)等值線封閉圈為小溶洞或岩溶發育區。在波速圖像圖8-12下圖中縱波速度值相對較低為1.2~3.8km/s,這符合鑽孔地質資料所揭露的這一帶為灰岩、白雲質大理岩等可溶性岩分布區。
圖8-12km深圳市羅屋田水庫岩溶滲漏勘察跨孔CT成像
圖8-13km深圳市羅屋田水庫岩溶滲漏勘察跨孔CT成像
在波速圖像中靠近K1孔標高27.36m、15m、2.36m處的三個低速封閉區推斷為溶洞,其上部(由K2孔標高的37.36m至K4孔標高31m)為溶溝、溶槽或破碎帶影響區。波速圖像圖8-13中部標高30~34.7m為一較大規模的溶洞發育,圖8-12下圖中淺部的溶溝、溶槽與深部的溶洞成層狀溝通,這一區域正是為灌漿孔所揭示的多層溶洞區,位於北北東斷裂帶附近,受破碎帶影響,這一帶可溶性岩極為發育,是造成水庫滲漏的主要原因。由此,K1孔周圍所揭示的溶洞和K6-K3中間部位的溶洞為主要的滲漏通道,其展布方向應當與剖面垂直即近垂直壩基線方向,深部雖有局部小溶洞發育,但不具連通性。
另外,在波速圖像的標高37.3m、35.4m、41m以上部分,是由於井中無水、接收檢波器無法耦合,造成這一區域無接收數據,屬非成像區域,不作解釋(孫黨生、李洪濤等,2000)。
8.5.6大堤防(隔)滲牆質量淺層地震檢測
為了確保重點江河大堤的絕對安全,國家每年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對大堤進行加固處理。近年來,提出了採用防(隔)滲牆方法,防止(或隔離)地下水和江水穿過大堤堤身,防止管涌的形成,從而達到保證大堤安全的目的。形成防(或隔)滲牆的方法很多,例如攪拌、砼成牆。此類牆具有豎直的規整的二維板狀體和厚度小(一般為20~30cm)兩大特點。因此,如何准確地無損檢測牆的質量(主要包括牆的連續性和厚度),是目前最為關注的問題。採用淺層地震反射波和瞬態瑞雷面波法相結合對攪拌和砼成牆方法形成的隔滲牆質量檢測效果較好。
8.5.6.1地球物理條件和成牆厚度的計算
淺層地震反射波法和瞬態瑞雷面波法均是利用介質的物性差異,在物性發生變化或突變部位將產生波的反射或繞射和頻散現象。砼防滲牆主要由砂和水泥灌注而成,而攪拌隔滲牆主要由水泥和粘土孔中攪拌而成,因此,牆與圍土、牆與夾泥(或疏鬆體)之間均存在明顯的物性差異,將產生反射或繞射和頻散,具有較好的地震地質條件。檢測區內表層均為粘土或亞粘土,具有良好的激發接收條件。不管是防滲牆還是隔滲牆,從設計上看均為一個豎直的規整的二維板狀體,若牆體所穿過的地層或牆體附近為均勻狀介質,有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即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式中,vrt(h),vrtq(h),vrq(h)分別是深度為h處的圍土、牆體兩側兩檢波器之間(即牆和圍土的綜合)和牆體的面波速度,dh(h)是深度為 h處的牆的厚度,dx為牆體兩側兩檢波器之間的距離。當vr(th)=vr q(h)時,牆厚dh(h)=0;當vrtq(h)=vrq(h)時,牆厚dh(h)=dx。當深度為 h處的vrt(h),vrtq(h)和vrq(h)及dx為已知時,即可由(8.2)式求得牆厚dh(h)。因此,牆厚的反演精度取決於由瑞雷面波法獲取的圍土、牆體和牆體兩旁檢測器之間的面波速度(圖8-14)。
圖8-14厚度計算示意圖
8.5.6.2砼防滲牆淺層地震反射深度剖面及厚度
由圖8-15斷面牆的厚度和圖8-16砼防滲牆淺層地震反射深度剖面可知,剖面上主要有3組連續性較好的反射同相軸,它們分別為防滲牆頂板、底板和粘土層底板反射,牆體中異常清晰易辨。牆的頂板埋深約為1.3~2.5m,底板埋深約為13.0~15.0m(設計埋深為14.0m)。牆體中存在3處夾疏鬆物或牆厚變薄的異常。2個斷面牆的最小厚度為19.9cm,最大厚度為23.6m,平均厚度分別為22.5cm和21.7cm,均達到設計要求(設計厚度為22.0cm)。
圖8-15厚度示意圖
圖8-16砼防滲透牆淺層地震反射深度剖面
8.5.6.3攪拌隔滲牆淺層地震反射深度剖面及厚度
圖8-17斷面厚度示意圖
由圖8-17兩個斷面牆的厚度和圖8-18攪拌隔滲牆淺層地震反射深度剖面可知,隔滲牆頂底板反射相軸基本上可連續追蹤對比解釋,牆體中異常清晰易辨。牆的頂板埋深約為0.5~2.5m,底板埋深約為17.0~19.0m(設計埋深為18.0m)。底板反射同相軸的連續性比頂板反射同相軸的連續性相對要差,表明牆底存在夾泥和不光滑現象。牆體中主要存在四處夾泥異常。兩個斷面牆的最小厚度為32.8cm,最大厚度為35.3cm,平均厚度分別為33.0cm和33.1cm,均達到設計要求(設計厚度為33.0cm)(劉江平等,2000)。
圖8-18攪拌隔滲牆淺層地震反射深度剖面
參考文獻
地礦部成都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中心.1992.《長江三峽工程庫區環境工程地質》
段永候等.1993.《中國地質災害》.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鄧世坤.2000.探地雷達在水利設施現狀及隱患探測中的應用.《物探與化探》
劉傳正等.2000.《地質災害勘查指南》.北京:地質出版社
劉江平,張麗琴,張友明等.2000.淺層地震技術在大堤防(漏)滲牆質量檢測中的應用.《物探與化探》
李德銘.1995.綜合電法探測壩體隱患.《物探與化探》
湯洪志.1999.綜合物探在江西廣昌中坊水庫壩勘查中的應用.《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
滕潤秋,晃小林.1999.物探方法在洞庭湖區堤防工程隱患檢測中的應用.《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
孫黨生,李洪濤,任晨虹.2000.井間地震波CT技術在水庫滲漏勘查中的應用.《勘查科學技術》
王傳雷,董浩斌等.1999.高水位情況下堤壩隱患的監測預報技術探討.《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
張梁等.1998.《地質災害災情評估理論與實踐》.北京:地質出版社
張咸恭等.1986.《專門工程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
張保祥,楊宏,劉性傑等.1997.電測深剖面法在孤東油田海堤質量探測中的應用.《勘查科學技術》
曾提等.1997.地質雷達在湖南邵陽金江水庫壩體隱患探測中的應用研究.《物探與化探》
㈡ 地下車庫地面滲水該怎麼處理
地下車庫地面滲水來的解決方法為自:利用壓力將注漿堵漏靈(水溶性)注入針頭內,待堵漏靈從針頭周邊混凝土表面滲出,產生膠狀固化物,則表示該滲水點處已將滲水水路封閉,拔出針管即可解決滲水的情況。
地下室滲水的常見部位,常見的地下室滲水部位大都出現在一些特殊部位,降水較多的雨季室外管道堵塞或路面排水不暢時出現。主要出現在以下部位:外牆的牆根部位;在地下室變形縫兩側的牆體部位;穿越地下室外牆的下水管道;
通常構成地下車庫堵漏都是因為呈現了施工縫滲漏構成的,假如施工縫在施工中沒有整理干凈,混凝土的強度沒有到達。
(2)觀摩工地地庫頂板積水處理案例擴展閱讀:
地下車庫地面滲水的介紹如下:
地下車庫在防水混凝土澆築的時分,因為混凝土稠度不符合要求和振搗不充分等因素,在拆模後會呈現小面積的蜂窩、爛根等疑問,只做了表層的處理。
地下車庫在加水以後,因為水壓力增大,混凝土單薄有些發作漏水現象,選用表裡局不漏處理,再做地下車庫底板、頂板及側壁防水水泥砂漿抹面20mm厚。在滲水疑問不嚴峻的情況下能夠采購安塞類防水劑,再依照份額配置砂漿進行運用。
㈢ 園區地下室頂板覆土內為什麼會積水
基礎埋深有要求,所以部分基礎底板較深,另外,由於部分樓座存在局部為地下車庫頂部上面覆土,而由於地下室與主樓間高度相同,這樣,主樓一層的地面需回填一定高度。
㈣ 對地下車庫積水處理的目的
要是積水可能是有滲漏的地方,要是潮濕的話,就開啟地下車庫的排風設施24小時不斷排風,空氣循環後就好了。
㈤ 車庫頂板漏水怎麼辦
車庫頂板漏水就需要盡快進行維修。
如果是自己不會維修車庫頂板漏水內的話,就去當地的容比較正規的維修公司請專業師傅對車庫頂板的漏水情況進行檢測,並結合他們檢測結果和維修意見請他們進行維修,不要自己盲目進行維修,以免引起嚴重後果。
㈥ 由於地下室頂板上積水太多,工人私自用電鎬開孔排水,此部位如何做防水如何處理才會長期不漏水
用堵漏王 一層堵漏王一層滲透結晶
㈦ 地下室頂板積水怎麼處理
還是看能不能重做防水處理。這個需要非常專業的防水堵漏單位,不過很難找到吧。
㈧ 車庫地坪找坡不準出現大片積水如何處理
如果有地坪漆的話先要打磨掉,然後再用水泥找平,然後在上地坪漆。不過地坪漆不是同一批施工出來的可能後期會開裂,質量不是很好。
㈨ 地下室頂板排水如何處理
大型地下車庫頂板的排水應根據規范、工程的特點及使用情況確定。
根據《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屋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345/《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程》JGJ155等規范要求,地下工程防水設計應包括下列內容:
1 防水等級和設防要求;
2 防水混凝土的抗滲等級和其他技術指標、質量保證措施;
3 其他防水層的材料及其技術指標、質量保證措施;
4 工程細部構造的防水措施,選用的材料及其他技術指標、質量保證措施;
5 工程的防排水、地面擋水、截水系統及工程各種洞口的防倒灌措施。
一、 大型地下車庫頂板的排水應遵循「防、排、截、堵相結合」。頂板排水的一般做法:
1 有條件盡可能採用結構找坡,坡度宜為1%~2%;結構找坡可減少構造層次,也是提高防水可靠程度的有利措施之一。
2 在地下室入口或採光井(窗)周圍應設置溝槽,以防雨水湧入地下室內。
3 根據使用和回填土厚度情況,構造做法:結構頂面---找坡(找平層)----保溫層---防水層----細石混凝土保護層----排水層---滲排水系統或盲溝排水系統----過濾層或回填土。
4 地下室頂板有道路,其縱坡建議不大於3%;另需注意滲排水系統或盲溝排水系統與道路交叉的關系及排水的坡向。
二、 大型地下車庫頂板若考慮種植則應按國家現行標准《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程》JGJ155的有關規定執行。一般做法:結構頂面--- 保溫層----找坡(找平層)---防水層--- 耐根穿刺防水層---- 隔離層---細石混凝土保護層----排水層---過濾層(滲排水系統或盲溝排水系統)----種植土層和植被層。
㈩ 地下車庫頂板排水層做法有沒有具體的規定
規定如下:
1.針對不同車庫結構選擇排水材料
。
熔性聚烴類滲排水材料是近年來施工比較常用的排水材料,主要有管材與板材。其具有極好的滲水與排水功能,既具有收集、排除土中的滯水,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又克服了舊滲水材料底部透水、無根阻性、排水滲流的缺點。
2.製作注意事項
在排水基層施工時,可預留水位觀察口,隨時觀察地下水位的情況,防止積水。
透水管及排水管採用搭接法鋪設,在搭接處需用尼龍扎帶和防水膠帶處理。
覆蓋無紡布時,搭接縫處重疊的寬度不應小於200mm。
排水基層施工後,勞動車不能直接在排水板上行走,可鋪設木板形成通道,以防止排水材料損壞。
無紡布鋪設後,隨時回填土壤,回填時應注意分層回填,第一層回填土保證夯實後才可進行機械回土,必要時採取保護措施。
3.基質土的選擇
一般景觀綠化工程的基質土,採用原土或基礎開挖的深層土,其濕重有1900-2100
kg/m3。在車庫頂板施工時,為減輕頂板結構荷載,加強土壤的滲排水能力,可採用改良土進行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