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曲陽污水處理廠拆
⑴ 上海有污水處理廠嗎
為你找到34家:
上海市白龍港水質凈化廠
上海市友聯竹園第一污水處理投資發展回有答限公司(污水處理廠)
上海市石洞口城市污水處理治理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廠)
上海市市吳淞水質凈化廠
上海市泗塘水質凈化廠
上海市桃浦產業區污水處理廠
上海市北郊水質凈化廠
上海市曹楊水質凈化廠
上海市曲陽水質凈化廠
上海市天山水質凈化廠
上海市東區水質凈化廠
上海市程橋水質凈化廠
上海市龍華水質凈化廠
上海市長橋水質凈化廠
上海市閔行水質凈化廠
上海市嘉定區水質凈化廠
上海安亭國際汽車城污水處理廠
上海市青浦污水處理廠
上海市青浦污水處理二廠
上海市松江污水處理廠
上海松東水環境凈化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廠)
上海市閔行區污水處理廠
上海市奉賢南橋污水處理廠
上海奉賢海灣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廠)
上海市南匯區周浦水質凈化廠
上海市南匯排水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廠)
上海市金山區水質凈化廠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環境保護中心(污水處理廠)
上海市青浦練塘污水處理廠
上海市青浦商塌污水處理廠
上海市趙屯污水處理廠
上海大觀園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廠)
上海市中紡污水處理廠
上海市松江桐涇污水處理廠
⑵ 濟源這個城市怎樣
濟源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黃河北岸,與山西省為鄰。全市總面積1931平方千米,總人口66萬人;其中市區面積28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20.66平方千米,城區人口18萬人。
濟源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古時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四瀆」。從最新考古發現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末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即距今10000年前,人類就已在此繁衍、生息。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戰國至兩漢時期「軹邑」以富庶聞名天下。隋開皇16年(公元596年)設縣,1988年撤縣建市,原屬新鄉地區,後劃歸焦作,1997年實行省直管體制(副地級城市),2003年,被列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個城市之一;2005年,被列為河南省推進城鄉一體化5個試點城市之一。是河南省18個省轄市之一,屬於河南省直管市。為中原歷史文化名城。
郵編:454650 代碼:410881 區號:0391 拼音:Jiyuan Shi
城市名片
● 愚公故鄉
● 濟水之源
● 籃球之鄉
● 河南省18個省轄市之一
● 中原城市群之一
●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
★ 國家衛生城市
★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 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
★ 全國衛生先進城市
★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 全國文化模範市
★ 全國體育先進市
★ 全國籃球城市
★ 全國市容市貌管理先進市
★ 全國水土保持示範城市
★ 省級文明城市
★ 河南省園林城市
★ 河南省雙擁模範城市
★ 河南省人居環境獎
歷史沿革
隋開皇十六年( 公元5 9 6 年) ,析軹縣北置濟源縣,屬河內郡。 1942年7月,濟源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3年春,王屋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6年,抗戰勝利後,抗日民主政府更名為濟源縣民主政府;1947 年7月,撤銷王屋縣,將王屋縣的一、三區劃歸濟源。 1958 年,濟源的蟒河治理工程受到國務院表彰。 1965年秋,「引沁濟蟒" 工程開工建設;1966年7月,總乾渠通水。繼而孟縣民工參加施工。共投工1000多萬個,劈掉300多個山頭,建成長100餘公里的總乾渠和160餘公里的29條乾渠,設計灌溉面積40萬畝。《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人民畫報》等媒體均有報道。 1975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設立濟源工區辦事處,工區下轄虎嶺區( 縣級) 、濟源縣。 1977 年5 月,中共河南省委決定撤銷濟源工區辦事處,濟源縣重歸新鄉地區領導。 1986年3月,新鄉地區撤銷,濟源劃歸焦作市領導。 1988年6月,濟源撤縣建市,實行計劃單列,歸焦作代管。 1991年,亞洲最大的火力發電廠——沁北電廠在濟源開始籌建;2002 年正式開工建設。1994年,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該工程在濟源境內的工程量占工程總量的80%。1996年7月,國家重點工程焦枝鐵路濟( 源) 襄( 樊) 段電氣化復線工程開通。 1996年12月,經河南省委批准,濟源從1997年元 月1日起實行省直管體制。 1997年1月,國家重點工程——侯月鐵路復線與焦 枝復線在濟源境內交匯工程——疏解區復線自動閉塞工程竣工。
社會經濟
濟源市市域面積1931平方公里,轄8鎮4鄉4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66萬人,城市規劃區面積5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5平方公里,道路、綠地、供水、供電、供氣、供熱、通訊、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完善,籃球城、文化城、新行政區、世紀廣場等城市重點工程現代氣派、設施一流。
濟源現已發展成為中西部地區重要的能源基地、鉛鋅基地和煤化工基地。濟源市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眾多,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沁北電廠一期、濟焦和濟洛高速公路等已經竣工,西霞院水庫、濟晉和濟運高速公路等正在建設中,河口村水庫、沁北電廠二期可望年內開工,這些項目累計投資數百億元,對推動濟源經濟快速發展、提高發展的層次和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2005年,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四項經濟指標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在18個省轄(管)市中,人均GDP排第2位。
近年來,濟源的城市建設始終者以「科學規劃、加快建設、強化管理、爭創一流」為指導思想,堅持不懈地開展「五創建」活動(創衛生城市、優秀旅遊城市、園林城市、雙擁模範城市、文明城市),強力推進城市化進程,1990年以來連續7次榮獲河南省城市「三優杯」競賽優勝獎,先後榮獲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獲全國衛生先進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河南省園林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等榮譽。
城市建設
本著「建設山川秀美新濟源」和城市品位在全省創一流的指導思想,以及「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原則,我市對城市進行了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水平管理,使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城鎮化躍上新水平。累計建設各類城市項目1289個,完成投資135億元,是「九五」的6.2倍;城市建成區面積從「九五」末的20.98平方公里增加到「十五」末的3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從「九五」末的29%提高到「十五」末的40%。「十五」期間,完成了環城公路、世紀廣場、新行政區、污水處理廠、籃球城、湨河治理、新濟源一中等一批城市重點工程,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品位顯著提升,輻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促進了城鎮化快速發展。2005年,實施城市建設項目141個,年度投資12.5億元。完成了愚公路、濟源大道、湯帝南路、太行中路、濟瀆西路、馬寨橋「五路一橋」建設和文昌路、工業大道、新濟路、湨河西段「三路一河」綜合改造。新增供水主管網15.89公里、供熱主管網8.15公里、供氣主管網13.52公里,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建成投用,新建城市公廁33座、垃圾中轉站33座,新增園林綠地50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37.6%,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獲得「全國市容市貌管理先進市」稱號。啟動了舊城改造和城中村開發工作。完成小城鎮建設項目60多個,部分小城鎮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城市公用設施逐步完善。建成了2個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達到8萬噸,供水普及率80%以上;投資2億多元建成了城市煤氣工程,形成年產機焦35萬噸、日產煤氣18萬立方米的生產規模;日供生產、生活用氣8萬立方米的城市集中供熱工程已開始向城區部分單位和居民供熱,供熱管網正向市中心延伸;日處理污水5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已開工建設;先後建成了28座垃圾中轉站、40座水沖式公廁和一座日處理200噸的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場,垃圾處理率達70%,城區中心地段基本消除了垃圾二次落地現象。
城市園林綠化成效顯著。集防洪、治污、綠化為一體的城市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治理市區南北漭河總長達10餘公里,沿河建設6座橡膠壩、蓄水造景,兩岸建成4個濱河公園和8個游園,開工建設了面積達300餘畝的世紀廣場,並見縫插綠、騰地造綠,建成了30餘處街頭綠地,綠化街道110公里,建成公共綠地近120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從建市前的11%提高到33.21%,綠地率27.1%,人均公共綠地6.49m2。城市園林綠化成效顯著。集防洪、治污、綠化為一體的城市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治理市區南北漭河總長達10餘公里, 沿河建設6座橡膠壩、蓄水造景,兩岸建成4個濱河公園和8個游園,開工建設了面積達300餘畝的世紀廣場,並見縫插綠、騰地造綠,建成了30餘處街頭綠地,綠化街道110公里,建成公共綠地近120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從建市前的11%提高到33.21%,綠地率27.1%,人均公共綠地6.49m2。
現在,濟源市將抓住被列入中原城市群的機遇,進一步加快城市化進程,力爭到2020年實現城市化率達到60%以上,市區人口達到50萬以上,市區建成區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以上的目標。
交通通信
濟源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焦枝鐵路橫貫南北,電氣化復線已建成營運,侯月鐵路在濟源境內與焦枝鐵路接軌,使濟源成為南北、東西兩大鐵路干線的「丁」字通道。公路運輸四通八達。 207 國道北抵山西晉城,南接鄭洛高速公路及 310 國道。新濟公路東起新鄉連結 107 國道,西達山西垣曲。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以干線公路為骨架,以鄉村道路為基礎,以工業區、旅遊區、沁北電廠、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道路為重點的四面輻射、縱橫交錯的公路網。規劃到 2010 年,高速公路完成與省會鄭州及周邊地市聯通,濟洛、濟焦、晉濟高速公路全面貫通;國、省干線公路全部達到二級標准,主要進出口及旅遊路高標准綠化、美化;重要市道達到二級公路標准,所有行政村全部通油路。按照鐵路運輸專業化分工的要求,加快鐵路發展,實現客貨分流,優化路網結構。完成濟鋼、豫光、豫港三條鐵路專用線建設。
旅遊概況
濟源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近些年,濟源市依託眾多的名山勝水和文物古跡,本著「大辦旅遊、辦大旅遊」的指導思想,突出「一山一水一廟一猴」,投資數億元強力開發旅遊資源,建成了王屋山、五龍口、小浪底三大景區,並與濟瀆廟一起,形成了我市旅遊業的四大品牌。
王屋山景區。 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王屋山,是我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號稱「天下第一洞天」。有奇峰秀嶺三十八,神洞名泉二十六,碧波飛瀑八大景,洞天福地五奇觀。主峰天壇峰,海拔1715米,因軒轅黃帝在此設壇祭天而得名,是華夏子孫尋根問祖之地。天生麗質的九里溝,奇峰絕壁,懸泉飛瀑,植被蔥郁,被譽為「夏天裡的童話世界」。保持著原始自然山水風貌的小溝背還是一塊充滿神秘色彩亟待開發的處女地。2003年,王屋山以第一名的佳績入選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
小浪底景區。黃河小浪底風景名勝區位於濟源市西南25公里黃河中下游交界處,舉世矚目的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在此建成。水庫蓄水後在大壩上游形成272平方公里的浩瀚水域,呈現出高峽平湖、港灣交錯、山水交融的壯麗畫面。景區內有萬里黃河上惟一有人居住的河心綠洲——西灘,有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張嶺半島,有自然風光與民間傳說交相輝映的黃河三峽。現在已經開工建設與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配套的西霞院水庫建成後,將為該景區再添新景。
五龍口景區。五龍口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28平方公里,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觀68處,是一個以自然景觀為主,以獼猴和溫泉為特色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境內盤谷寺(又稱盤古寺),是傳說中人類起源的地方。近年來,景區投資4000餘萬元相繼建成了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的「華夏第一梯」、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荊浩展館以及五龍大型群雕、中華獼猴園、大聖宮、觀光纜車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精品景點,是河南省的「十佳風景名勝區」和「十佳旅遊景區」,2002年8月16日又榮膺「國家AAAA級旅遊區」稱號。
濟瀆廟景區。濟瀆廟坐落於濟水發源地,隋朝為祭祀濟瀆神而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有我國北方「古建築博物館」的美譽。現有宋、元、明、清歷代建築22座,唐、宋、元、明、清碑碣石刻四十餘通,為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之一。廟內現有我省規模最大、價值很高的明代木牌樓建築「清源洞府門」,有我省現存年代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宋代「濟瀆寢宮」,有我國惟一倖存的宋代「石勾欄」以及堪稱國內孤例的隋「復道迴廊」遺址,保留著具有隋唐遺風、神似紫禁城太和殿的「淵德大殿」遺址等。
行政區劃
濟源市轄4個街道、8個鎮、4個鄉:雙橋街道、濟水街道、北海街道、天壇街道、克井鎮、五龍口鎮、軹城鎮、承留鎮、邵原鎮、坡頭鎮、梨林鎮、大峪鎮、亞橋鄉、思禮鎮、王屋鎮、下冶鎮。
雙橋街道 面積:13.6平方千米 人口:4.8萬人 代碼:410881001
2006年,轄2個社區、12個居委會:西馬蓬河西居委會、西馬蓬河東居委會、東馬蓬居委會、西留村居委會、東留村居委會、屯軍頭居委會、南夫人頭居委會、東夫人頭居委會、御駕庄居委會、河合居委會、沁源社區、世紀苑社區、馬庄居委會、小韓村居委會。
濟水街道 面積:5.2平方千米 人口:6萬餘人 代碼: 410881002
地處濟源市老市區中心地帶,是全市的經濟、文化、貿易、金融中心。原轄15個居委會。2006年,轄4個社區、8個居委會:西關居委會、西街居委會、南街居委會、北街居委會、東街居委會、東庄居委會、東園居委會、狄庄居委會、周園社區、源園社區、玉仙社區、濱河社區。
北海街道 面積:6.9平方千米 居住人口:5萬人 代碼:410881003
位於濟源市區北部。2006年,轄3個社區、11個居委會:李庄居委會、小劉庄居委會、三庄居委會、廟街居委會、下街居委會、紙坊居委會、馬寨居委會、東關居委會、東高庄居委會、段庄居委會、南堰頭居委會、新漭園社區、清趣園社區、望春園社區。
天壇街道 面積:10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5萬餘人 代碼:410881004 郵編:454650
辦事處成立於1992年11月25日,位於濟源市區西部。2006年,轄1個社區、11個居委會:西石露頭居委會、柴庄居委會、東石露頭居委會、北潘村居委會、南潘村居委會、西高庄居委會、泥河頭居委會、伯王莊居委會、南白澗居委會、南賈庄居委會、宋庄居委會、商業城居委會、鑫源社區。辦事處駐濟水大街西段158號。
克井鎮
面積:220平方千米 人口:6.6萬人 代碼:410881100
位於濟源市北部,北依太行與山西接壤,南與市區相連。2006年,轄51個村委會:克井村、原昌村、苗庄村、任庄村、白澗村、王才庄村、北社村、棗廟村、閻和村、閻營村、茶店村、勛掌雙峰村、勛掌後溝河村、勛掌金水村、勛掌古泉村、勛掌新村、南樊村、中樊村、北樊村、酒務村、塘石村、小郭富村、大郭富村、賈庄村、靈山村、小庄村、青多村、新莊村、佃頭村、柿檳村、水運村、西許村、大東許村、石河村、磨庄村、交地村、圪針庄村、北喬庄村、康村、郭庄村、南庄村、中社村、大社村、河口村、沁西村、河東村、圪了灘村、東灘村、渠首村、虎尾河村、逢南村。(110個自然村)
五龍口鎮
面積:127平方千米 人口:4.87萬人 代碼:410881101
位於濟源市東北部。古稱枋口,因秦代在此開山鑿渠,以枋木為閘;後又相繼開挖了利豐、廣惠、廣利、永利、永興等五渠,成「五龍分水」之勢,五龍口因此得名。2006年,轄31個村委會:辛庄村、里河村、山口村、白龍廟村、省庄村、賀坡村、西窯頭村、尚庄前村、尚庄後村、留村、化村、逯村、馬村、東逯寨村、西逯寨村、任寨村、五龍頭村、河頭村、和庄村、王寨村、西正村、董庄村、北官莊村、休昌村、 裴村、 蓮東村、閻庄村、谷堆頭村、古楊樹庄村、西坡村、西坡新村。
軹城鎮
面積:147.6平方千米 人口:8萬餘人 代碼:410881102
東與孟州市搭界,西與承留鎮接壤,南與黃河小浪底樞紐工程相望,北與濟源市區相連,鎮區距市政府2千米。2006年,轄72個村委會:東軹城村、西軹城村、桐花溝村、東添漿村、周樓村、河岔村、南冢村、西添漿村、中王村、趙村、綺里村、南郭庄村、南河口村、西留養村、東留養村、大驛村、石板溝村、王虎村、小王莊村、柏林村、南李庄村、庚章村、宋溝村、源溝村、嶺頭村、背坡村、張金村、彭庄村、紅土溝村、衛溝村、黃龍廟村、翟庄村、泗澗村、雁門村、丁斗村、柿花溝村、南王莊村、澤南村、澤北村、棗樹嶺村、聶庄村、泥溝河村、柏樹庄村、橋凹村、趙禮庄村、王禮庄村、邱禮庄村、中禮庄村、大郭庄村、牛家莊村、南孫村、北孫村、宗庄村、曹凹村、齊庄村、戰天洞村、洪溝村、趙庄村、許峰村、曹廟村、槐灘村、長泉新村、張嶺新村、交兌新村、良安新村、新峽村、新安村、金河村、柏平村、毛田新村、富源村、宏泉村。
軹城春秋時期為軹國,戰國時期先為韓都,後為魏之重鎮。秦置軹縣,西漢至南北朝曾四度封為候國。
承留鎮
面積:196.8平方千米 人口: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8萬人) 代碼:410881103
位於濟源市西南8千米處,西靠王屋山,南望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2006年,轄49個村委會:承留村、周庄村、棗林村、衛庄村、花石村、栲栳村、安腰村、孔庄村、小南姚村、三皇村、東張村、栗子村、當庄村、小寨村、南姚河西村、南姚河東村、南溝村、南杜村、北杜村、甘河村、韓村、西官橋村、東官橋村、玉陽村、谷沱村、北石村、南石村、北勛村、南勛村、張庄村、曲陽村、鄭窯村、李八庄村、衛河村、上觀村、下觀村、虎嶺村、玉皇廟村、山坪村、張河村、孤樹村、衛佛安村、倉房庄村、大溝河村、南嶺村、趙老莊村、大峪新村、王拐新村、高溝村。(282個村民組)
邵原鎮
面積:337平方千米 人口:4萬人 代碼:410881104
位於濟源市西部山區,距市區60餘千米,東與王屋山毗鄰,西與山西省垣曲縣接壤,北依太行與山西陽城山脈相連,南臨黃河同新安縣隔水相望。全鎮東西寬25千米,南北長50餘千米,平均海拔500—700米之間。2006年,轄50個村委會:邵原村、北寨村、崔家莊村、白坡崖村、衛凹村、洪村、張凹村、李凹村、劉寨村、牛庄村、葛山村、王嶺村、碌碡村、田穀沱村、墳凹村、柴家莊村、劉溝村、長院村、陽安村、 山院村、趙圪塔村、金溝村、南山村、唐山村、南窯村、紅院村、花園村、小溝背村、黃背角村、二里腰村、黃楝樹村、郝坡村、神溝村、東陽村、杏樹凹村、雙房村、院科村、河西村、段凹村、後王莊村、茶房村、劉下溝村、北李凹村、前王莊村、姜圪塔村、史家腰村、七溝河村、稱彎村、李家莊村、劉腰村。
坡頭鎮
面積:137平方千米 人口:2.6萬人 代碼:410881105
位於濟源市南部山區,鎮政府所在地距市區18千米。2006年,轄24個村委會:坡頭村、西灘村、店留村、柳峪溝村、狄溝村、栗樹溝村、石槽溝村、 白道河村、郝山村、留庄村、左山村、佛澗村、毛嶺村、馬住村、清澗村、連地村、大庄村、馬場村、蔣庄村、蓼塢村、泰山村、校庄村、雙堂村、葦園村。(248個居民組)
梨林鎮
面積:67.2平方千米 人口:4.2萬人 代碼:410881106
位於濟源市東部,距市區12千米。西邊與濟源市亞橋鄉相鄰,北邊與五龍口鎮相連,南與孟州市毗鄰。2006年,轄45個村委會:梨林村、沙東村、沙後村、沙西村、良庄村、小官莊村、小南庄村、屈東村、屈西村、沁市村、 南程村、程村、朱村、大許村、東許村、安村、西湖村、北榮村、冢上村、薛庄村、水東村、橋頭村、水運庄村、牛社村、裴城村、南官莊村、後榮村、前榮村、蕭庄村、桃園村、東蔣村、西蔣村、趙家莊村、永太村、閻家莊村、南瑞村、 北瑞村、范庄村、大交新村、關陽新村、東坡新村、五里溝新村、東逢薛新村、西逢薛新村、熬坪新村。
大峪鎮
陸域面積:260平方千米 水域面積48平方千米 人口:2.9萬人 代碼:410881107
位於濟源市西南部。2000年9月撤鄉建鎮。2006年,轄30個村委會:橋溝村、亂石村、三岔河村、硯瓦河村、 陡溝村、召庄村、槐姻村、仙口村、薛寨村、栗園村、東溝村、寺郎腰村、陡岩溝村、林仙村、曾庄村、方山村、反頭嶺村、偏看村、王坑村、鹿嶺村、朝村、董嶺村、大奎嶺村、草溝村、上寨村、冢崮堆村、王拐村、小橫嶺村、堂嶺村、桐樹嶺村。(364個居民組)
亞橋鄉
面積:31.6平方千米 人口:3萬餘人 代碼:410881200
位於濟源市區東郊,緊依市區。2006年,轄23個村委會: 亞橋村、葯園村、鐵岸村、碑子村、北堰頭村、廟後村、西水屯村、北水屯村、南水屯村、罡頭村、西馬頭村、中馬頭村、東馬頭村、苗店村、舊河庄村、東郭路村、西郭路村、王莊村、石牛新村、白溝新村、劉庄新村、陸家嶺新村、竹峪新村。
思禮鎮
面積:69.7平方千米 人口:2.6萬人 代碼:410881201
位於濟源西郊,東與天壇街道接壤,西北與山西省陽城縣桑林搭界,北與克井鎮相連,南與承留鎮毗鄰,鄉政府所在地距市區中心7千米。2006年,轄27個村委會:思禮村、北官橋村、三河寨村、三河村、荊王村、石牛村、北姚村、范寺村、澗南庄村、張村、澗北村、慶華村、西柴庄村、高庄村、三教堂村、立城村、城岸村、竹園溝村、史寨村、西宋庄村、姬溝村、鄭坪村、水洪池村、牛灣村、洛峪村、黃庄村、夏神村。
王屋鎮
面積:240平方千米 人口:2.8萬人 代碼:410881202
位於濟源市西部山區,西與邵原鎮接壤,南與下冶鄉毗鄰,北與山西陽城山水相連,東與大峪鎮、承留鎮搭界,距市區37千米,平均海拔450米。2006年,轄44個村委會:王屋村、楊溝村、新林村、庭芳村、大店村、譚庄村、石匣村、羅庄村、封門村、清虛宮村、愚公村、迎門村、湯窪村、林山村、西坪村、東西山村、和平村、鐵山村、麻院村、太凹村、燕庄村、麻庄村、前劉溝村、毛凹村、原庄村、上二里橋村、桃花洞村、柳溝村、商庄村、寨嶺村、五里橋村、和溝村、茶坊村、柏木凹村、棗園村、韓旺村、喬庄村、風門腰村、大路村、竹泉村、橋後溝村、西門村、上關村、桶溝村。
下冶鎮
面積:166平方千米 人口:3.3萬人 代碼:410881203
於濟源市西南部,北與王屋鄉搭界,南臨小浪底庫區,與新安縣相望;西和邵原鎮毗鄰,東與大峪鎮接壤,距市區60千米。2006年,轄38個村委會:下冶村、原頭村、曹腰村、上冶村、中吳村、馬嶺村、北吳村、樓溝村、南吳村、探馬庄村、官洗溝村、圪台村、鄭山村、上河村、逢北村、大嶺村、韓彥村、朱庄村、東河村、竹園村、三教村、磚陽河村、下韓旺村、圪老圈村、下石板村、北桐村、吳村、南桐村、上石板村、陶山村、前凹村、石槽村、南崖頭村、坡池村、官窯村、逢掌村、王樹溝村、楊木凹村。(5個管理區)
⑶ 曲陽縣大通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曲陽縣大通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是2009-04-01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曲陽縣恆山東路(城建局二樓)。
曲陽縣大通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30634687022088W,企業法人孫殿麗,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曲陽縣大通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縣城污水處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需專項審批的,未經批准不得經營)。
通過愛企查查看曲陽縣大通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⑷ 上海市政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怎樣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工程總承包部是市政院近年來新設立的部門。隨著設計院體制改革的深化,院屬二級公司上海市政建設工程公司與總承包部整合為一體,正努力向大型工程咨詢管理公司轉軌,總承包建設和項目管理作為院重點培育的產業,發展迅速。
自80年代以來我院在成套設備承包、控制系統工程承包、工藝調試承包等專業建設承包工程方面已經積累了眾多的經驗,而總承包部的設立,滿足了開展以設計為龍頭的交鑰匙總承包工程和進行全過程項目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充分發揮了我院在市政行業的專業技術優勢,另一方面整合加強了項目管理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業績。1999年我院以EPC項目工程總承包形式承擔了8400噸/日的大慶含氰污水處理擴改工程,以交鑰匙固定總價方式,實現了預期目標。2002年以BT形式完成了徐涇自來水廠生物預處理工程。2003年我院先後承擔了1萬噸/日的吳江運東污水處理廠和1.5萬噸/日的朱家角污水處理廠工程項目設計施工總承包。2004年以來我院又先後承擔完成黃浦區生活垃圾中轉站工程項目設計施工總承包,閔行第二水廠一期制水系統改造工程項目設計施工總承包,曲陽污水處理廠達標改造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總承包和重慶西南合成制葯股份有限公司一、二分廠的污水處理工程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
幾年來,我院總承包部通過工程項目總承包的實踐和強化項目管理,積累了一定的項目總承包管理經驗,順應市場,同時鍛煉和培育了一支工程項目管理隊伍,使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的推進成效顯著,已連續兩年躋身全國工程咨詢和勘察設計行業百名排序名單。
這家公司怎麼樣?
⑸ 大家知道正定是哪不 誰去過 咋樣
河北省正定縣
正 定 縣
榮國府、寧萊街榮國府位於石家莊市北15公里處的正定縣,是為配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拍攝,根據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的具體描述和中國清代木結構建築的通行規范,並參照《大清會典》中規定的王公府第的建築制度而建造的一座仿明末清初的建築群。
趙雲廟、大觀園
⑹ 滿城十二五怎麼規劃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七屆六次全會精神,結合保定實際,討論了制定我市「十二五」時期(2011年—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深刻認識保定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和嚴峻挑戰,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制定好「十二五」規劃,對我市未來五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充分認識「十一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過去的五年,我們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中央、省決策部署,加壓奮進,開拓進取,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嶄新局面。我們正確把握保定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把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作為中心任務,以此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我們不斷深化對基本市情的認識,大力實施一主三次、工業西進、對接京津三大戰略,創造性推動各項工作有效開展。我們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把項目建設作為核心之舉,保持了全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我們牢固樹立持續保穩定思想,妥善處置社會矛盾和突發事件,圓滿完成奧運安保、國慶安保任務,維護了全市大局穩定。「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圓滿完成,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超2000億元,財政收入超200億元,均比2005年翻一番,全市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來之不易的發展成就為「十二五」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緊緊抓住「十二五」時期面臨的發展機遇。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家京津冀區域規劃即將出台,特別是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環首都經濟圈的重大戰略決策,將使我市毗鄰北京的區位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我們必須深入謀劃,主動對接,率先突破。從自身看,我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3000美元,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特別是近年來,我市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發展的思路清晰,幹事創業的氛圍濃厚,完全有條件乘勢而上、加快發展。
3、主動應對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必須清醒地看到,後金融危機時代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國內外、省內外競爭更加激烈,我市發展面臨不進則退、小進亦退的巨大壓力。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發展速度慢仍是我市面臨的基本市情。工業化進程不快、城鎮化水平較低、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縣域經濟實力較弱、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突出。社會轉型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約束增強,社會矛盾易發多發,體制機制轉換緩慢等發展制約加劇。加快發展是解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是全市人民的強烈願望,也是「十二五」時期的核心使命。一定要切實增強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緊緊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努力開創「十二五」時期跨越發展新局面。
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制定「十二五」規劃,要保持工作的連續性,體現目標的進取性,確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符合保定實際情況,符合全市人民的共同願望。
4、制定「十二五」規劃的總體要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繼續圍繞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中心任務,牢牢把握突出抓發展、重點抓項目、持續保穩定、著力惠民生主基調,深入實施一主三次、工業西進、對接京津三大戰略,把奮進「十二五」、實現新跨越作為統領全市各項工作的奮斗目標,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更加註重統籌協調發展,更加註重調整經濟結構,更加註重統籌城鄉發展,更加註重壯大縣域經濟,更加註重改善人民生活,全力打造更具實力、活力、魅力、競爭力的新保定。
5、「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則。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指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則,切實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堅持做到五個不動搖:
——始終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把加快發展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前提和解決保定所有問題的關鍵,凝神聚力抓發展,千方百計促發展。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核心之舉,通過項目帶動,加快全市發展。
——始終堅持協調發展不動搖。把統籌兼顧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方法,處理好工業化與城鎮化、城市發展與農村發展、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等各方面關系,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強市、興縣、富民相統一。
——始終堅持低碳發展不動搖。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樹立低碳理念,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
打造綠色、低碳、環保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既為當代提供發展支撐,又為未來奠定發展基礎。
——始終堅持和諧發展不動搖。把社會和諧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保證,牢固樹立持續保穩定思想,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妥善處理各類社會矛盾,努力為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始終堅持共享發展不動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社會建設,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6、「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十二五」規劃目標的確定,要以奮進「十二五」、實現新跨越為核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相銜接,既科學合理、切實可行,又振奮人心、催人奮進。
——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主要人均指標力爭接近或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結構調整實現新突破。一產調優,二產調強,三產調大,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外向度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節能減排扎實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城鎮化水平大幅提高,形成以中心城市為龍頭、次中心城市為支撐、縣城和小城鎮為基礎的梯次城鎮體系。重大基礎建設日益完善,城市品位明顯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加快。
——社會建設得到新加強。科教、衛生事業加速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就業再就業空間進一步擴大,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會管理日趨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經濟管理體制、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向廣度和深度拓展,對接京津取得明顯成效,經濟環境進一步優化,發展的動力和活力顯著增強。
——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明顯提高。
三、深入實施三大戰略,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實施一主三次、工業西進、對接京津戰略,是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深入研究保定實際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把一主三次作為重構城市空間布局、增強城市帶動能力的有效途徑,把工業西進作為縮小區域差距的重要舉措,把對接京津作為引領全市發展的方向性選擇,加大實施力度,統籌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7、強化大保定中心城市龍頭作用。按照分區控制、分類指導的原則,以主城區為中心,完善大保定發展規劃,對清苑、滿城、徐水、安新實行一體化規劃、建設和管理,明確功能定位,拉大城市框架,消除區縣落差,拓展中心城市主體空間和輻射帶動能力。統籌「一城三星一淀」產業布局,充分發揮高新區和各級各類產業園區的作用,著力發展新能源及能源設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等先進製造業,加速發展文化、旅遊、餐飲、物流等優勢服務業,提升中心城市對全市經濟發展的牽引作用。加快電谷新區、高鐵新區等城市主體功能區建設,發展壯大河北保定工業園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高校創業園區,實施中心城市人口規模、經濟規模,城區規模倍增計劃,到2015年,「一城三星一淀」大保定城鎮人口達到200萬人。
8、提高次中心城市區域帶動能力。堅持把三個次中心城市作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優化生產力布局,促進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增強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
以涿州為次中心統籌推進保北地區發展。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環首都經濟圈的機遇,發揮涿州毗鄰北京的優勢,全力啟動建設100平方公里的涿州新興產業示範區,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打造對接京津的橋頭堡。統籌制定涿州、淶水、高碑店環首都一線地區發展規劃,加強與定興、易縣等保北各縣的區域協調,整合優勢,加快發展,形成保北經濟板塊,打造一線帶二線、二線帶全市、梯次帶動、整體推進的發展格局。
以定州為次中心統籌推進保南地區發展。強化定州市的區域帶動功能,完善城市規劃,擴大城區規模,提升城市品位,增強經濟實力。堅持產業立市,加快建設唐河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和沙河產業聚集區,提高汽車、電力、煤化工、食品等主導產業的集中度和競爭力。加強定州與周邊縣市的規劃協調和產業對接,輻射帶動安國、博野、曲陽、望都等周邊區域,重點扶持安國中葯等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形成保南經濟板塊。
以白溝新城為次中心統籌推進保東地區發展。以中國箱包之都、京南商貿名城、保東中心城市為定位,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和商貿物流等產業優勢,著力打造全市加快發展帶動區、現代特色產業聚集區、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白溝新城為區域中心,科學規劃容城、雄縣、高陽、蠡縣等產業布局,培育壯大群體集中、特色明顯、實力強勁、潛力巨大的保東經濟板塊。
9、力促西部地區加快發展。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西部地區工業發展的意見》,繼續加大對西部八縣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西部大開發,促進山區大發展。以京昆、榮烏、保阜等高速公路為發展軸線,充分發揮西部地區資源優勢,堅持一手抓新型工業項目,一手抓綠色生態經濟,形成西部地區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的山前、山間經濟板塊,逐步縮小東西部之間的發展差距。著力支持淶源加快發展,發揮河北冶金工業園區和礦產資源、生態特色、交通區位等優勢,加大縣城規劃建設力度,向河北經濟強縣和現代化中等城市邁進。
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堅持把新型工業化作為加快保定發展的主要路徑,一手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一手抓培育壯大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意見》,構建低碳高效型產業結構、技術先導型產品結構、龍頭帶動型企業組織結構,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10、做大做強骨幹支柱產業。按照創新引領、重點突破、培育龍頭、推進聚集的思路,扶持現有支柱產業做大做強,形成一批帶動能力強、財稅貢獻多、擁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從做產品、做質量向做品牌、做標准延伸。以國際一流為目標,著力發展新能源及能源設備製造業,提升龍頭企業實力,擴大整體規模,完善產業鏈條,加快自主創新,叫響「中國電谷」品牌。突出民族品牌和民營特色,著力發展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做大做強整車企業,加快發展零部件企業,重點抓好一批整車專業化生產基地和汽車零部件協作配套基地建設,建設「華北輕型汽車城」和「河北長安汽車城」。其它具備一定規模的產業,盡快擴大規模,提高水平,形成新的骨幹支柱產業。
11、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實施品牌戰略,開展企業對標行動,加速傳統優勢產業從產業鏈和價值鏈低端向高端轉移,努力打造一批生產規模大、品牌美譽度好、市場佔有率高的領軍企業和特色產業集群。紡織服裝業,突出上規模、上檔次、創品牌,依託白溝箱包、容城服裝、高蠡紡織、博蠡膠帶、安新製鞋,建設京南紡織服裝加工基地。食品飲料業,以發展有機食品、特色食品、功能食品為重點,建設不同區域、各具特色的食品加工產業帶。化工醫葯業,引導企業向精細化、高端化發展。建材業,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提高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打造西部綠色建材和環京津新型建材產業帶。塑膠、腸衣、雕刻等其它具備一定優勢的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步伐,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產業集中度。
12、積極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放在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突出位置。以高新區、涿州新興產業示範區和各級各類科技示範園區為平台,准確把握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強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實施產業創新發展工程,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產業化,搶占經濟和科技競爭制高點。著力推動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制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形成新的經濟支柱。支持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產,加快產業化進程,提高市場佔有率。
13、著力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科學發展、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的核心之舉,加大謀劃和跑爭力度,確保每年重點項目規模、數量位居全省前列。重點實施一批規模型、財源型、環保型工業支撐項目,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化項目、現代服務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以大項目引領大產業、支撐大投入、實現大發展。
14、發展壯大工業園區規模和實力。堅持企業集中、產業集群、資源集約、功能集合,加快建設一批產業結構合理、聚集效應明顯的工業園區和工業聚集區,形成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龍頭,省級開發區為支撐,市級產業園區為依託,縣級工業聚集區為補充的發展格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簡化入園審批手續,搭建投資融資平台,促進項目向園區投放、企業向園區集中、各類生產要素向園區聚集。健全園區管理機構,理順園區管理體制,確保園區建設規范、有序推進。
15、加快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調整產業結構、擴大社會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關鍵環節和重要著力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突出「文化古城、山水保定」兩大主題,以建設環首都旅遊帶為重點,整合資源、打造精品、完善設施、改善服務,大力發展歷史文化游、自然生態游、休閑度假游等特色旅遊和旅遊產業聚集區,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服務業的支柱產業,加快由旅遊大市向旅遊強市轉變。發揮交通和區位優勢,以產地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為重點,扶持發展一批物流園區和龍頭企業,打造面向京津的第三方物流產業基地,全市現代物流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和會展經濟。積極培育養老、社區、中介等新興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業。
16、全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建設低碳城市的指導意見》,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推廣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清潔能源,搞好節電、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嚴控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堅決淘汰落後工藝和落後產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企業循環、區域循環和工業、農業、城市循環發展。建立有利於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健全節能減排市場調節機制,強化統計監測和目標責任考核。
五、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增強城鎮輻射帶動作用
把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以更大的氣魄、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力度,加快人口、產業和各類生產要素向城鎮聚集,提高全市城鎮化水平。
17、構建梯次型城鎮體系。認真落實《保定市一主三次城市發展規劃綱要(試行)》,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次中心城市為支撐,以縣城和小城鎮為基礎,構建布局合理、梯次輻射、拉動明顯的城鎮體系。改造保定舊城區,建設新城區,拉大城市框架,拓展發展空間,提升承載能力。加快清苑、滿城、徐水、安新與保定主城區在水系、供氣、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醫療、公共交通、社會保障、戶籍制度等方面的全方位對接。打通樂凱大街南延、七一路西延、朝陽大街北延、白洋淀大道、白洋淀北線旅遊快速路等中心城市組團之間更多的連接通道。加快定州、涿州和白溝新城三個區域性次中心城市建設,打造產業集中度高、帶動能力強的區域城鎮體系。積極推進縣城向中小城市發展,加快鄉改鎮進程,打造一批特色中心鎮。加大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力度,促進更多農民向市民轉變。
18、提升保定城市品位。把提升品位作為城市建設的主線,打造以「京畿重地、文化名城、山水保定、低碳城市」為標志的城市名片。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大力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的指導意見》,堅持規劃至上、精細至上、生態至上,促進歷史、文化、生態相互融合,每年謀劃實施一批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在實現兩庫連通、西水東調、引水濟市的基礎上,打造「兩環四廊、五湖十園」等高標准水韻景觀,加快推進穿府補淀工程,打通市區通往白洋淀的水路,完成大水系建設。搞好城市綠化,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科學配置學校、醫院、市場、文化設施等公共資源,堅持公交優先原則,打造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體系,建設一批城市標志、城市符號和品位街區。新建改造一批城市主次幹道,謀劃建設一批城市立交橋、高架路。基本完成市區城中村改造。建成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
19、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京石客運專線、保津城際鐵路、京石城際鐵路建設,謀劃建設京石城際鐵路高碑店—白溝新城支線。建成京昆、張石、張涿、保阜、榮烏高速公路,規劃建設西柏坡—阜平高速公路、石家莊—黃驊港高速公路曲陽支線、大廣高速公路白洋淀支線,謀劃推進曲陽支線北延—曲陽靈山、曲陽靈山—淶源高速公路建設,改擴建京港澳高速公路保定段,實現高速公路縣縣通。積極謀劃推進保定民航支線機場建設。圍繞全市區域發展整體布局,新建、改建、擴建一批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全面提升縣鄉村公路通行能力。加強電源、熱源、氣源等能源保障建設,加快推進西北郊、東北郊、涿州熱電聯產項目。完成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保障城鎮供水安全。加快輸氣管網建設,實現縣縣通天然氣。積極發展光電、風電、水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加快推進城市信息化建設,促進通信網、計算機網和廣播電視網三網融合、城鄉覆蓋。
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以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為核心,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20、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嚴守耕地保護紅線,落實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抓好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增加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優型設施蔬菜比重,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加快發展林果業,擴大規模,打造品牌,建設一批面向京津的蔬菜生產基地、畜禽養殖基地和果品生產基地。健全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貢獻率、成果轉化率、良種使用率。
21、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按照培植龍頭、建立基地、帶動農戶的原則,建設一批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產業集群,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重點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開發一批高端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延長產業鏈條,拓展增值空間。加快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支持農民以土地、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把「一村一品」建設與標准化基地建設結合起來,培育一批農產品深加工特色產業聚集區。
22、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核心。嚴格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增加農民政策性收入。引導農民優化種養結構。加快各類農產品市場建設,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增加農民生產經營性收入。發展農村非農產業,促進農村勞務輸出,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的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
23、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強化規劃引領、產業帶動,尊重農民意願,穩步推進農村新民居建設。推進農村戶用沼氣、大中型沼氣和集中供氣工程建設,完善農村學校、幼兒園、衛生室、圖書室等公共服務設施。增加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推進農田節水項目建設,完成大中型病險水庫和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加大扶貧攻堅力度,著力解決集中連片困難地區的貧困問題。
24、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村征地制度改革,實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完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鼓勵發展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貸款,健全農業保險制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提高縣鄉基本財力保障水平,落實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政策,建立健全村級集體財富積累機制和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機制。
25、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引導城市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投入農村市場,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等值化發展。加速農村工業化,改變農村生產經營模式,推進規模化生產、標准化管理、產業化經營,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促進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覆蓋和延伸,逐步改變農村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的社會管理、社會保障、勞動就業、安全生產、醫療衛生和人口服務等信息系統和管理平台。集中力量抓好白溝新城等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探索統籌城鄉發展的新途徑。
七、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增強全市發展的整體實力
堅持把縣域經濟作為全市發展的根基,理順體制機制,加強縣城建設,壯大特色產業,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增強縣域經濟對強市富民的支撐作用。
26、構建有利於縣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本著提高效率、有利發展的原則,主動適應省管縣改革趨勢,逐步理順市、縣(市)管理體制。構建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規劃管理、財稅管理、土地管理、金融服務等制度體系,提高各種生產要素和發展資源的配置效率。堅持分類指導,改革考核辦法,下放管理許可權,完善有利於縣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深入開展縣域經濟發展對標行動,各縣(市)經濟總量、規模企業和財政收入凈增量每年都要有明顯增長,一批縣(市)進入全省30強。
27、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堅持特色興縣理念,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縣域主導產業。制定縣域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和鼓勵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集中,支持一批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思路,培育發展一批新興縣域特色產業。實施縣域經濟「四名工程」:每個縣(市)都要培育一個「知名特色產業」、一個「知名特色園區」、一批「知名特色企業」、一批「知名特色品牌」,每年都要新建、投產一批特色產業重點項目。
28、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放寬市場准入,消除制約民間投資的制度性障礙。著力推進政策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努力實現民營經濟總量、比重和企業規模的新突破。著力建設中小企業創業輔導、融資擔保、技術服務三大平台,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傾斜。創優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對納稅大戶進行表彰獎勵,營造全民創業、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29、加大縣城建設力度。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縣城建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把縣城作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努力建設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特色鮮明,輻射帶動力強、充滿活力競爭力的縣城群體,提高承載和帶動能力。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路網、水網、電網、熱網、氣網和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建設,提高環境吸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縣城建設與工業園區建設相結合,依託縣城建園區,努力實現集約經營、集群發展。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統一規劃,分批實施,提高縣城建設的質量和品位。
⑺ 從「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角度說明「十二五」規劃兩個「增長率」調整的理由。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七屆六次全會精神,結合保定實際,討論了制定我市「十二五」時期(2011年—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深刻認識保定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和嚴峻挑戰,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制定好「十二五」規劃,對我市未來五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充分認識「十一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過去的五年,我們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中央、省決策部署,加壓奮進,開拓進取,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嶄新局面。我們正確把握保定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把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作為中心任務,以此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我們不斷深化對基本市情的認識,大力實施一主三次、工業西進、對接京津三大戰略,創造性推動各項工作有效開展。我們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把項目建設作為核心之舉,保持了全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我們牢固樹立持續保穩定思想,妥善處置社會矛盾和突發事件,圓滿完成奧運安保、國慶安保任務,維護了全市大局穩定。「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圓滿完成,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超2000億元,財政收入超200億元,均比2005年翻一番,全市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來之不易的發展成就為「十二五」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緊緊抓住「十二五」時期面臨的發展機遇。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家京津冀區域規劃即將出台,特別是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環首都經濟圈的重大戰略決策,將使我市毗鄰北京的區位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我們必須深入謀劃,主動對接,率先突破。從自身看,我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3000美元,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特別是近年來,我市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發展的思路清晰,幹事創業的氛圍濃厚,完全有條件乘勢而上、加快發展。
3、主動應對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必須清醒地看到,後金融危機時代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國內外、省內外競爭更加激烈,我市發展面臨不進則退、小進亦退的巨大壓力。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發展速度慢仍是我市面臨的基本市情。工業化進程不快、城鎮化水平較低、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縣域經濟實力較弱、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突出。社會轉型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約束增強,社會矛盾易發多發,體制機制轉換緩慢等發展制約加劇。加快發展是解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是全市人民的強烈願望,也是「十二五」時期的核心使命。一定要切實增強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緊緊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努力開創「十二五」時期跨越發展新局面。
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制定「十二五」規劃,要保持工作的連續性,體現目標的進取性,確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符合保定實際情況,符合全市人民的共同願望。
4、制定「十二五」規劃的總體要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繼續圍繞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中心任務,牢牢把握突出抓發展、重點抓項目、持續保穩定、著力惠民生主基調,深入實施一主三次、工業西進、對接京津三大戰略,把奮進「十二五」、實現新跨越作為統領全市各項工作的奮斗目標,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更加註重統籌協調發展,更加註重調整經濟結構,更加註重統籌城鄉發展,更加註重壯大縣域經濟,更加註重改善人民生活,全力打造更具實力、活力、魅力、競爭力的新保定。
5、「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則。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指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則,切實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堅持做到五個不動搖:
——始終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把加快發展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前提和解決保定所有問題的關鍵,凝神聚力抓發展,千方百計促發展。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核心之舉,通過項目帶動,加快全市發展。
——始終堅持協調發展不動搖。把統籌兼顧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方法,處理好工業化與城鎮化、城市發展與農村發展、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等各方面關系,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強市、興縣、富民相統一。
——始終堅持低碳發展不動搖。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樹立低碳理念,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
打造綠色、低碳、環保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既為當代提供發展支撐,又為未來奠定發展基礎。
——始終堅持和諧發展不動搖。把社會和諧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保證,牢固樹立持續保穩定思想,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妥善處理各類社會矛盾,努力為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始終堅持共享發展不動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社會建設,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6、「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十二五」規劃目標的確定,要以奮進「十二五」、實現新跨越為核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相銜接,既科學合理、切實可行,又振奮人心、催人奮進。
——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主要人均指標力爭接近或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結構調整實現新突破。一產調優,二產調強,三產調大,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外向度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節能減排扎實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城鎮化水平大幅提高,形成以中心城市為龍頭、次中心城市為支撐、縣城和小城鎮為基礎的梯次城鎮體系。重大基礎建設日益完善,城市品位明顯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加快。
——社會建設得到新加強。科教、衛生事業加速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就業再就業空間進一步擴大,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會管理日趨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經濟管理體制、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向廣度和深度拓展,對接京津取得明顯成效,經濟環境進一步優化,發展的動力和活力顯著增強。
——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明顯提高。
三、深入實施三大戰略,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實施一主三次、工業西進、對接京津戰略,是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深入研究保定實際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把一主三次作為重構城市空間布局、增強城市帶動能力的有效途徑,把工業西進作為縮小區域差距的重要舉措,把對接京津作為引領全市發展的方向性選擇,加大實施力度,統籌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7、強化大保定中心城市龍頭作用。按照分區控制、分類指導的原則,以主城區為中心,完善大保定發展規劃,對清苑、滿城、徐水、安新實行一體化規劃、建設和管理,明確功能定位,拉大城市框架,消除區縣落差,拓展中心城市主體空間和輻射帶動能力。統籌「一城三星一淀」產業布局,充分發揮高新區和各級各類產業園區的作用,著力發展新能源及能源設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等先進製造業,加速發展文化、旅遊、餐飲、物流等優勢服務業,提升中心城市對全市經濟發展的牽引作用。加快電谷新區、高鐵新區等城市主體功能區建設,發展壯大河北保定工業園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高校創業園區,實施中心城市人口規模、經濟規模,城區規模倍增計劃,到2015年,「一城三星一淀」大保定城鎮人口達到200萬人。
8、提高次中心城市區域帶動能力。堅持把三個次中心城市作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優化生產力布局,促進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增強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
以涿州為次中心統籌推進保北地區發展。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環首都經濟圈的機遇,發揮涿州毗鄰北京的優勢,全力啟動建設100平方公里的涿州新興產業示範區,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打造對接京津的橋頭堡。統籌制定涿州、淶水、高碑店環首都一線地區發展規劃,加強與定興、易縣等保北各縣的區域協調,整合優勢,加快發展,形成保北經濟板塊,打造一線帶二線、二線帶全市、梯次帶動、整體推進的發展格局。
以定州為次中心統籌推進保南地區發展。強化定州市的區域帶動功能,完善城市規劃,擴大城區規模,提升城市品位,增強經濟實力。堅持產業立市,加快建設唐河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和沙河產業聚集區,提高汽車、電力、煤化工、食品等主導產業的集中度和競爭力。加強定州與周邊縣市的規劃協調和產業對接,輻射帶動安國、博野、曲陽、望都等周邊區域,重點扶持安國中葯等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形成保南經濟板塊。
以白溝新城為次中心統籌推進保東地區發展。以中國箱包之都、京南商貿名城、保東中心城市為定位,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和商貿物流等產業優勢,著力打造全市加快發展帶動區、現代特色產業聚集區、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白溝新城為區域中心,科學規劃容城、雄縣、高陽、蠡縣等產業布局,培育壯大群體集中、特色明顯、實力強勁、潛力巨大的保東經濟板塊。
9、力促西部地區加快發展。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西部地區工業發展的意見》,繼續加大對西部八縣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西部大開發,促進山區大發展。以京昆、榮烏、保阜等高速公路為發展軸線,充分發揮西部地區資源優勢,堅持一手抓新型工業項目,一手抓綠色生態經濟,形成西部地區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的山前、山間經濟板塊,逐步縮小東西部之間的發展差距。著力支持淶源加快發展,發揮河北冶金工業園區和礦產資源、生態特色、交通區位等優勢,加大縣城規劃建設力度,向河北經濟強縣和現代化中等城市邁進。
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堅持把新型工業化作為加快保定發展的主要路徑,一手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一手抓培育壯大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意見》,構建低碳高效型產業結構、技術先導型產品結構、龍頭帶動型企業組織結構,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10、做大做強骨幹支柱產業。按照創新引領、重點突破、培育龍頭、推進聚集的思路,扶持現有支柱產業做大做強,形成一批帶動能力強、財稅貢獻多、擁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從做產品、做質量向做品牌、做標准延伸。以國際一流為目標,著力發展新能源及能源設備製造業,提升龍頭企業實力,擴大整體規模,完善產業鏈條,加快自主創新,叫響「中國電谷」品牌。突出民族品牌和民營特色,著力發展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做大做強整車企業,加快發展零部件企業,重點抓好一批整車專業化生產基地和汽車零部件協作配套基地建設,建設「華北輕型汽車城」和「河北長安汽車城」。其它具備一定規模的產業,盡快擴大規模,提高水平,形成新的骨幹支柱產業。
11、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實施品牌戰略,開展企業對標行動,加速傳統優勢產業從產業鏈和價值鏈低端向高端轉移,努力打造一批生產規模大、品牌美譽度好、市場佔有率高的領軍企業和特色產業集群。紡織服裝業,突出上規模、上檔次、創品牌,依託白溝箱包、容城服裝、高蠡紡織、博蠡膠帶、安新製鞋,建設京南紡織服裝加工基地。食品飲料業,以發展有機食品、特色食品、功能食品為重點,建設不同區域、各具特色的食品加工產業帶。化工醫葯業,引導企業向精細化、高端化發展。建材業,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提高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打造西部綠色建材和環京津新型建材產業帶。塑膠、腸衣、雕刻等其它具備一定優勢的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步伐,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產業集中度。
12、積極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放在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突出位置。以高新區、涿州新興產業示範區和各級各類科技示範園區為平台,准確把握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強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實施產業創新發展工程,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產業化,搶占經濟和科技競爭制高點。著力推動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制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形成新的經濟支柱。支持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產,加快產業化進程,提高市場佔有率。
13、著力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科學發展、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的核心之舉,加大謀劃和跑爭力度,確保每年重點項目規模、數量位居全省前列。重點實施一批規模型、財源型、環保型工業支撐項目,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化項目、現代服務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以大項目引領大產業、支撐大投入、實現大發展。
14、發展壯大工業園區規模和實力。堅持企業集中、產業集群、資源集約、功能集合,加快建設一批產業結構合理、聚集效應明顯的工業園區和工業聚集區,形成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龍頭,省級開發區為支撐,市級產業園區為依託,縣級工業聚集區為補充的發展格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簡化入園審批手續,搭建投資融資平台,促進項目向園區投放、企業向園區集中、各類生產要素向園區聚集。健全園區管理機構,理順園區管理體制,確保園區建設規范、有序推進。
15、加快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調整產業結構、擴大社會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關鍵環節和重要著力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突出「文化古城、山水保定」兩大主題,以建設環首都旅遊帶為重點,整合資源、打造精品、完善設施、改善服務,大力發展歷史文化游、自然生態游、休閑度假游等特色旅遊和旅遊產業聚集區,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服務業的支柱產業,加快由旅遊大市向旅遊強市轉變。發揮交通和區位優勢,以產地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為重點,扶持發展一批物流園區和龍頭企業,打造面向京津的第三方物流產業基地,全市現代物流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和會展經濟。積極培育養老、社區、中介等新興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業。
16、全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建設低碳城市的指導意見》,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推廣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清潔能源,搞好節電、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嚴控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堅決淘汰落後工藝和落後產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企業循環、區域循環和工業、農業、城市循環發展。建立有利於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健全節能減排市場調節機制,強化統計監測和目標責任考核。
五、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增強城鎮輻射帶動作用
把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以更大的氣魄、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力度,加快人口、產業和各類生產要素向城鎮聚集,提高全市城鎮化水平。
17、構建梯次型城鎮體系。認真落實《保定市一主三次城市發展規劃綱要(試行)》,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次中心城市為支撐,以縣城和小城鎮為基礎,構建布局合理、梯次輻射、拉動明顯的城鎮體系。改造保定舊城區,建設新城區,拉大城市框架,拓展發展空間,提升承載能力。加快清苑、滿城、徐水、安新與保定主城區在水系、供氣、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醫療、公共交通、社會保障、戶籍制度等方面的全方位對接。打通樂凱大街南延、七一路西延、朝陽大街北延、白洋淀大道、白洋淀北線旅遊快速路等中心城市組團之間更多的連接通道。加快定州、涿州和白溝新城三個區域性次中心城市建設,打造產業集中度高、帶動能力強的區域城鎮體系。積極推進縣城向中小城市發展,加快鄉改鎮進程,打造一批特色中心鎮。加大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力度,促進更多農民向市民轉變。
18、提升保定城市品位。把提升品位作為城市建設的主線,打造以「京畿重地、文化名城、山水保定、低碳城市」為標志的城市名片。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大力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的指導意見》,堅持規劃至上、精細至上、生態至上,促進歷史、文化、生態相互融合,每年謀劃實施一批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在實現兩庫連通、西水東調、引水濟市的基礎上,打造「兩環四廊、五湖十園」等高標准水韻景觀,加快推進穿府補淀工程,打通市區通往白洋淀的水路,完成大水系建設。搞好城市綠化,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科學配置學校、醫院、市場、文化設施等公共資源,堅持公交優先原則,打造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體系,建設一批城市標志、城市符號和品位街區。新建改造一批城市主次幹道,謀劃建設一批城市立交橋、高架路。基本完成市區城中村改造。建成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
19、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京石客運專線、保津城際鐵路、京石城際鐵路建設,謀劃建設京石城際鐵路高碑店—白溝新城支線。建成京昆、張石、張涿、保阜、榮烏高速公路,規劃建設西柏坡—阜平高速公路、石家莊—黃驊港高速公路曲陽支線、大廣高速公路白洋淀支線,謀劃推進曲陽支線北延—曲陽靈山、曲陽靈山—淶源高速公路建設,改擴建京港澳高速公路保定段,實現高速公路縣縣通。積極謀劃推進保定民航支線機場建設。圍繞全市區域發展整體布局,新建、改建、擴建一批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全面提升縣鄉村公路通行能力。加強電源、熱源、氣源等能源保障建設,加快推進西北郊、東北郊、涿州熱電聯產項目。完成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保障城鎮供水安全。加快輸氣管網建設,實現縣縣通天然氣。積極發展光電、風電、水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加快推進城市信息化建設,促進通信網、計算機網和廣播電視網三網融合、城鄉覆蓋。
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以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為核心,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20、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嚴守耕地保護紅線,落實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抓好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增加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優型設施蔬菜比重,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加快發展林果業,擴大規模,打造品牌,建設一批面向京津的蔬菜生產基地、畜禽養殖基地和果品生產基地。健全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貢獻率、成果轉化率、良種使用率。
21、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按照培植龍頭、建立基地、帶動農戶的原則,建設一批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產業集群,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重點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開發一批高端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延長產業鏈條,拓展增值空間。加快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支持農民以土地、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把「一村一品」建設與標准化基地建設結合起來,培育一批農產品深加工特色產業聚集區。
22、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核心。嚴格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增加農民政策性收入。引導農民優化種養結構。加快各類農產品市場建設,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增加農民生產經營性收入。發展農村非農產業,促進農村勞務輸出,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的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
23、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強化規劃引領、產業帶動,尊重農民意願,穩步推進農村新民居建設。推進農村戶用沼氣、大中型沼氣和集中供氣工程建設,完善農村學校、幼兒園、衛生室、圖書室等公共服務設施。增加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推進農田節水項目建設,完成大中型病險水庫和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加大扶貧攻堅力度,著力解決集中連片困難地區的貧困問題。
24、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村征地制度改革,實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完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鼓勵發展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貸款,健全農業保險制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提高縣鄉基本財力保障水平,落實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政策,建立健全村級集體財富積累機制和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機制。
25、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引導城市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投入農村市場,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等值化發展。加速農村工業化,改變農村生產經營模式,推進規模化生產、標准化管理、產業化經營,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促進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覆蓋和延伸,逐步改變農村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的社會管理、社會保障、勞動就業、安全生產、醫療衛生和人口服務等信息系統和管理平台。集中力量抓好白溝新城等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探索統籌城鄉發展的新途徑。
七、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增強全市發展的整體實力
堅持把縣域經濟作為全市發展的根基,理順體制機制,加強縣城建設,壯大特色產業,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增強縣域經濟對強市富民的支撐作用。
26、構建有利於縣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本著提高效率、有利發展的原則,主動適應省管縣改革趨勢,逐步理順市、縣(市)管理體制。構建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規劃管理、財稅管理、土地管理、金融服務等制度體系,提高各種生產要素和發展資源的配置效率。堅持分類指導,改革考核辦法,下放管理許可權,完善有利於縣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深入開展縣域經濟發展對標行動,各縣(市)經濟總量、規模企業和財政收入凈增量每年都要有明顯增長,一批縣(市)進入全省30強。
27、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堅持特色興縣理念,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縣域主導產業。制定縣域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和鼓勵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集中,支持一批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思路,培育發展一批新興縣域特色產業。實施縣域經濟「四名工程」:每個縣(市)都要培育一個「知名特色產業」、一個「知名特色園區」、一批「知名特色企業」、一批「知名特色品牌」,每年都要新建、投產一批特色產業重點項目。
28、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放寬市場准入,消除制約民間投資的制度性障礙。著力推進政策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努力實現民營經濟總量、比重和企業規模的新突破。著力建設中小企業創業輔導、融資擔保、技術服務三大平台,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傾斜。創優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對納稅大戶進行表彰獎勵,營造全民創業、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29、加大縣城建設力度。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縣城建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把縣城作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努力建設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特色鮮明,輻射帶動力強、充滿活力競爭力的縣城群體,提高承載和帶動能力。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路網、水網、電網、熱網、氣網和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建設,提高環境吸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縣城建設與工業園區建設相結合,依託縣城建園區,努力實現集約經營、集群發展。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統一規劃,分批實施,提高縣城建設的質量和品位。
⑻ 沙河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昌平區
綠洲水鄉
圖源:姬娜蘋果
具體位置在昌平沙河鎮白各庄新村,系白各庄村委會投資管理的一家溫泉休閑度假酒店。這里是集度假、酒店、休閑、文化娛樂於一體的,是一處非常難得的休閑勝地。
門票:免費(只去綠洲水鄉公園遊玩不住宿,無需門票;如需住宿,可在官網上進行預定)
地址:北昌平區沙河鎮白各庄新村518號
昌平新城濱河森林公園
昌平新城濱河森林公園,位於北京城市中軸線的北延線上,北起十三陵水庫,南至京密引水渠,將北京城與十三陵水庫通過綠軸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是名副其實的北京「後花園」。
門票:免費
地址:昌平區沙河鎮白各庄518號
東小口森林公園
圖源:magendesign
這座新的城市公園位於天通苑、西三旗、回龍觀之間,東至東小口森林公園一期,西與海淀區交界,南至清河灣高爾夫球場,北至東小口溝巡河路。項目總建設面積約110.5公頃,與玉淵潭公園大小相當,約等於5個景山公園。
門票:免費
地址:北京昌平區東小口賀村南
沙河水庫
圖源:網易攝影 陽光行者
由於對沙河水庫採取了清淤擴容、建立濕地、種植水生植物、建立污水處理廠等一系列改善水環境的措施,使庫區水面擴大,水質逐步好轉,水草豐富了,水生態也漸顯生機,吸引了眾多候鳥在此聚集,曾經有兩只黑天鵝光顧沙河水庫。
門票:免費
地址:昌平區沙河鎮(大概位置是在回龍觀社區的正北10公里左右的地方)
順義區
漢石橋濕地公園
圖源: cnlag
漢石橋濕地生態系統基本處於半自然狀態,在北京地區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優良的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物種多樣性,保護區有較大面積的蘆葦沼澤、開闊水域、岸邊 草叢、堤岸防護林帶、農田等,為多種鳥類提供了適宜的棲息地。
門票:免費
地址:順義區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
懷柔區
神堂峪景區木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