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quot城市污水處理回用規劃
1. 污水處理廠應該離居民區多少米國家在這方面有什麼規定嗎
《給排水手冊》第五冊中明確規定,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選址應距離居民區300米以上。
2. 如何解讀"十三五"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建設規劃
一是抓緊制定研究建立全國及重點區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協作機制,組建全國水污染防治部際協調小組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水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要推動地方人民政府落實主體責任,努力形成「統一監管、分工負責」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新格局。
二是制定方案,細化責任。各級環保部門要協助本級人民政府盡快制定本行政區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分流域、分區域、分行業確定重點任務和年度目標。同時要因地制宜細化《水十條》各項任務措施和部門分工,明確同級相關部門、下級政府、排污企業及社會公眾的治污責任。
三是統籌考慮自然水系完整性,合理劃分地表水生態環境功能區,科學確定水質目標,大力推行排污許可管理,有效銜接環境影響評價、排污收費等制度,確保水環境質量評價結果能夠客觀反映質量變化情況,讓公眾切實感受到水環境治理效果。四是綜合施策,嚴格監管。加強前瞻技術研發,創新環境監管手段和方式,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會同有關部門加快完善污水處理費、排污費、水資源費等收費和稅收政策,推行綠色信貸和實施跨界補償措施,建立有利於水環境治理的激勵機制。
五是編制規劃,做好儲備。抓緊啟動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細化分解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標要求、任務措施、完成期限,並分解落實到責任主體;積極協同有關部門,針對流域控制單元達標、飲用水水源保護等中心任務,組織、論證、儲備一批水污染防治項目。
3. 污水處理設備內貿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是什麼樣的
——原標題:2019年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智能製造新模式打造競爭新優勢
智能製造新模式將加速推廣應用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市生產力不斷提升,城市人口數量也不斷增加,未來我國污水排放量也將隨之增大,因此,對於污水處理的需求也必將進一步擴大,而作為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在污水處理率與污水排放量雙增的形勢下,提升污水處理能力成為水處理行業和企業的趨勢。
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5G時代的到來,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等領域應用和開發,將我國製造業向智能轉型全面推進,各行業、企業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智能製造關鍵技術裝備、核心工業軟體等與企業生產工藝、管理流程的深入融合,推動製造和商業模式持續創新,智能製造新模式將加速推廣應用。
我國水污染防治設備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近40%
國內企業在水污染防治設備的開發和研究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同時工業廢水處理回用是新的市場機遇。從水污染防治設備狀況來看,近幾年我國水污染設備製造處於一個快速發展階段。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水污染防治設備產量僅僅為2.69萬台,截止至2017年我國水污染防治設備產量增長至27.23萬台,2010-2017年中國水污染防治設備產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9.2%。前瞻測算,2018年我國水污染防治設備產量在28.50萬台左右。
2010-2018年中國水污染防治設備產量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發展趨勢與升級分析
2019年6月3-5日,作為一年一度的行業盛會,將傳統的市政、民用和工業水處理與環境綜合治理及智慧環保相融合的水處理展示平台——上海國際水展在上海隆重召開,煙台金正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李超先生接受慧聰水工網的專訪,並向我們分享了當下污水處理行業在互聯網環境下的趨勢與升級。
1、「智能製造+智能服務」助力污水回用產業升級
上海國際水展是國內一年一度的水處理行業盛會,針對此次水展金正環保推出了主題為「智能製造+智能服務」助力污水回用產業升級的最新污廢水資源化與高品質再生水回用整體解決方案。
李超先生認為,環保水處理行業有很多共性痛點問題,代表性如:水處理核心膜組件價格過高、核心膜材料受制於國外技術企業、粗放式運營等。
為此,金正環保一直致力於解決這些行業共性痛點而努力,「智能製造+智能服務」的主題便是如此。其中,「智能製造」便體現在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條DTRO膜柱自動化生產線,解決了膜柱生產規模化、標准化和運輸的難題;率先實現了工程設備化、設備模塊化、模塊標准化的簡化工藝鏈,大幅降低投資運營成本。
而「智能服務」則體現在,金正環保通過工業大數據中心,利用雲計算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以場景化的方式幫助企業和政府用戶將數據用起來,實現了數據資產化、數據業務化,提供遠程運維、專家分析、故障預警等服務,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政府的治理能力,逐步實現全產業鏈的大數據布局。
通過「智能製造+智能服務」極大解決行業共性痛點問題,真正做到提質增效,推動水處理行業快速發展。
2、智能製造打造競爭新優勢
眾所周知,加快發展智能製造,是培育我國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必由之路,是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對於推動我國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製造業競爭新優勢,實現製造強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金正環保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條DTRO膜柱全自動化生產線,擁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可實現產能300-500支/天。生產線整體運行平穩高效,產品質量穩定、成品率高,可實現視覺檢測,對產品問題可追溯,解決了膜柱生產規模化、標准化和運輸難的問題,
李超先生表示膜柱的智能化生產將會給水處理行業帶來巨大變化,通過規模化、標准化生產,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大讓利空間,讓更多行業和客戶能夠用得到、用得起、用的好金正環保的產品。
3、創新難點不在技術,在於理念
縱觀整個行業,李超先生認為國內環保水處理行業的發展難點不僅僅在於於技術創新,更在於理念和模式的創新。金正環保在戰略布局時,希望能夠打通整個污廢水資源化回用的工藝鏈和產業鏈,進而推動國內整個行業的發展。目前,金正環保已實現膜材料、膜元件、集成設備、雜鹽分離的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可以為工業園區提供高鹽廢水及資源化回用的整體解決方案。
金正環保在特種膜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是國內為數不多擁有核心技術的環保水處理企業,擁有授權專利33項、參與國家標准制定5項、工信部鼓勵推廣環保裝備2項、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2項。且自主研發了全球首條DTRO特種膜自動化生產線,填補了國內空白。金正環保每年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目前在研發的耐酸、耐鹼、耐有機溶劑特種膜材料已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同時也在擴充產品品類和應用領域,開發針對市政污水高品質回用的特種膜,有效簡化工藝鏈和降低投資運營成本,目前中試階段已經結束,預計很快將推向市場,保持金正環保在水處理行業的長遠競爭力。
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等在水處理行業的深入應用,為支持水處理企業應對挑戰提供了有了的支撐。金正環保作為是中國水處理行業特種膜研發生產與應用的高新技術環保企業以「智能製造+智能服務」模式為我國污廢水資源化與高品質再生水回用添磚加瓦。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4. 現在解決城市污水處理的措施都有哪些
污水處理問題一直都是我國面臨的嚴重問題,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尚處於起步階段,城市污水管網收集系統建設滯後,污水處理設施難以充分發揮效益,這是全國存在的共性問題。保障污水處理廠穩定高效運行 ,對於保護良好生態環境、完成節能減排任務、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市建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1、改進城市污水處理方法
首先,我們應該掌握一些污染源治理技術和城市污水處理技術的最新情況,推動我國污水處理方法的發展,大力開發低耗高效污水處理的科學技術,對我國現有污水處理方法進行分析,根據實際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技術,更高的提高污水處理效率,有力的控制水污染。創新並優化污水處理工藝,從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各種技術的綜合運用,使其達到現階段城市污水處理回收再利用的標准,提高水資源的重發利用率。其次,是加大人才和資金的投入,建立專門的研究和開發機構,提高技術水平,積極開發、研製和應用城市污水回用技術和新設備,提高污水處理和回用能力;引進和開發新技術,通過積極推廣各種膜分離技術、臭氧化技術以及安全消毒技術的應用,將污水中的廢物分離,提高城市污水處理標准,完善處理系統,達到再生水的指標,提高水的重發利用率。最後就是排水合理分區和合理布局,分析當地的實際情況,考慮其規模和對污水利用的方便程度,對城市污水的排水范圍進行規劃,污水處理廠要適度集中,合理劃分,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對選址和方案進行合理規劃,促進城市污水處理工作的合理進行,盡量做到最低投入成本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證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轉,強化一級污水處理法,根據自身條件適時選擇二級處理法,降低城市污水處理設備的負荷和處理成本,將水處理由原來單一模式轉變成綜合利用處理模式,轉變我國水資源缺乏的局面。
2、完善污水處理管理機制
改革污水處理單位的考核制度,對處理後的水質、水量同時監管,將處理後的水體指標納入考核范圍,有效改善污水處理工作的質量水平,提高處理後水質的標准。政府加強對污水處理的管理,明確分工,將責任落實到每個人,採用問責制度,並對出現問題的責任人進行懲治,保障污水處理系統的建設。政府將傳統的城市排水體制分為分流制和合流制兩種,明確各個部門責任,各個部門互相監督。分流制適合於新建區、擴建區、新建開發區,並不受歷史因素影響;合流制適合具有歷史因素的大中型城市。政府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管理制度,對城市污水處理進行多元化管理,引進投資模式,保證城市污水處理的持續發展。借鑒城市污水處理較好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和做法,改進自身的技術,政府應該建立一系列的監管體系,全方位的展開工作,並且要通過政府、企業和公民「三位一體」,強化監督機制,提高員工的監管水平和監管素質,依法對污水處理全過程進行監督,提高污水治理的徹底性,促使污水處理設施充分發揮改善環境質量的效能。
3、提高民眾認識,樹立環保觀念
積極利用各種媒介,提高全民的水資源危機意識以及綜合利用意識,倡導建立節水型社會,其次就是樹立污染者收費意識,同時應該做到「誰污染,誰治理」,同時可以用來加大對城市污水處理的資源投入,改進設備,加大技術投入。
4、污水處理的資源化 和產業化
城市污水處理之後也是一種水資源,成為城市的第二種水源,回用之後,可以很大的節約水資源的供應量,同時還能減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的污染,既解決了供水緊張又改善了環境,還可以就近處理利用,節省管道投資和運輸消耗,實現水源的可持續發展。分類供水,從而實現對水資源的回收利用,並且鼓勵中水回用,對廢水回用之後的污泥進行研究,將它變廢為寶,真正的提高污泥的資源程度。對於那些排放污水的企業要繳納相應的費用,為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提供資金,加強污水處理的能力,採用市場化的方式來發展污水處理行業。
5. 各行業污水回用要求及水質標准
還有個污水抄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襲規范 (GB 50335-2002),不知道還有用
http://fzies.gov.cn/fgbz/jsbz/kjbz/%CE%DB%CB%AE%D4%D9%C9%FA%C0%FB%D3%C3%B9%A4%B3%CC%C9%E8%BC%C6%B9%E6%B7%B6.pdf
目前的狀況是回用水只是在某些行業應用較多,國家有標準的話說明這些行業是用回用水的,或者是鼓勵/要求這些行業用,但是不是所有行業都有相關標准。
6. 國家在"十三五"規劃中對於垃圾處理行業有何政策
規劃明確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兩個主要方向:
1、垃圾焚燒將繼續作為當前最符合國情的無害化處理方式得到大力支持。截至
2015
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到
75.8
萬噸/日,垃圾焚燒處理能力
23.2
萬噸/日,而規劃「十三五」期間新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
49
萬噸/日、焚燒佔比
50%以上,意味著新增無害化處理產能中
80%都為垃圾焚燒項目,生活垃圾焚燒方向受益明顯。
2、生活垃圾填埋場功能逐步轉向。在土地資源日益稀缺的現狀下,原生垃圾「零填埋」將逐步成為發展趨勢。在未來,垃圾填埋場將會從以前的普通生活垃圾填埋向處置生活垃圾焚燒填埋物轉型,包括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後的水、氣、渣,如穩定化飛灰和爐渣,低濃度的填埋氣體、硫化氫氣體,以及低濃度滲濾液殘余液等。通過角色定位的變化,在完成填埋場轉型的同時,繼續推動垃圾焚燒產能的擴大。
「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的出台,體現了政府對於推進固廢處理行業發展的決心。固廢處理行業細分領域眾多,無論垃圾焚燒發電、餐廚垃圾處置還是再生資源利用等都有待深度發掘。隨著相關政策不斷加碼,固廢處理行業整體處於黃金發展時期。對應此次規劃文件的出台,看好生活垃圾處理的三大方向:1、垃圾焚燒發電領域;垃圾分類清運領域;3.餐廚垃圾處理領域。
7. 關於徵求對《"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意見
結合實際工作,談談自己的一點建議:
一、城鎮污水處理廠,目前存在污水收集不全,雨版污分流不權清的問題,造成該收集的沒收集上來,不該收集的收集了不少。主要原因是管網不完善,老舊管網維護不好。
二、污水處理廠的剩餘污泥,現在主要的手段還是填埋。好的地方運至垃圾填埋場,不好的地方直接拉到坑窪地方直接傾倒,造成對環境的二次污染。這應該是下階段著重要解決的問題。目前處理剩餘污泥的方法有很多,但處理費用均居高不下,能開發出實用性強,處理費用低的工藝很急迫。就當前而言,配套污泥處理費,嚴格查處非法傾倒是可採取的方法。
三、GB18918即將修訂,更嚴格的排放標准將會採用,加上中水回用深度處理,出水完全可保證某些行業的用水安全。只要政策制定合理,行業用戶就會對使用中水有積極性,保護了環境又給行業用戶節省了費用,最重要的是減輕了地下水開采壓力。所以,制定相應的中水回用規范,完善中水回用管網,用價格倒逼機制,是發展再生水利用要解決的問題。
8. 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說明
找一本污水處理的書參考一下就可以的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