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目標
Ⅰ 「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的主要任務
(一)加大城鎮污水配套管網建設力度。
1.建設任務。綜合考慮已建及新增污水處理設施能力和運行負荷率要求,科學確定新增污水配套管網規模,優先解決已建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不足的問題,抓緊補建配套管網,重點是中西部地區設市城市以及東部發達地區的縣城和建制鎮。對在建處理設施,嚴格做到配套管網長度與處理能力要求相適應;對擬建處理設施,應對配套管網進行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加快建設;對現有無法滿足使用要求的雨污合流管網進行改造。
「十二五」期間,全國規劃范圍內的城鎮建設污水管網15.9萬公里,約三分之一為補充已建污水處理設施的管網。其中,設市城市7.3萬公里,縣城5.3萬公里,建制鎮3.3萬公里;東部地區6.1萬公里,中部地區4.9萬公里,西部地區4.9萬公里。全部建成後,全國城鎮污水管網總長度達到32.7萬公里,每萬噸污水日處理能力配套污水管網達到15.6公里,大幅提高城鎮污水收集能力和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
2.技術要求。在降雨量充沛地區,新建管網要採取雨污分流。對已建的合流制排水系統,要結合當地條件,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難以實施分流制改造的,要採取截流、調蓄和處理措施。在有條件的地區,逐步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與處理。分流制雨水管道泵站或出口附近可設置初期雨水貯存池,合流制管網系統應合理確定截流倍數,將截流的初期雨水送入污水處理廠處理,或在污水處理廠內及附近設置貯存池。
(二)全面提升污水處理能力。
1.建設任務。從解決當前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發展不平衡問題著手,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合理安排各地污水處理設施新增能力。建設重點由東部城市和主要的大中城市逐步向中西部、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中小城市和縣城傾斜,優先支持目前尚無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設市城市和縣城加快建設。對發達地區、污染嚴重地區、環境容量較低地區以及環境影響較大的重點流域地區,可以提出高於本規劃確定的全國平均污水處理率目標要求,適當增加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模。
「十二五」期間,全國規劃范圍內的城鎮新增污水處理規模4569萬立方米/日。其中,設市城市2608萬立方米/日,縣城1006萬立方米/日,建制鎮955萬立方米/日;東部地區1898萬立方米/日,中部地區1477萬立方米/日,西部地區1194萬立方米/日。全部建成後,所有設市城市均建有污水處理廠,縣縣具有污水處理能力,各省(區、市)污水處理率均達到規劃確定的目標,全面提升全國污水處理服務水平。
2.技術要求。重點流域、重要水源地等敏感水域地區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根據水質目標和排污總量控制要求,選擇具備除磷脫氮能力的工藝技術。污水處理應堅持集中與分散處理相結合的原則,在人口密度較低、水環境容量較大的地方,以及地處非環境敏感區的建制鎮,在滿足環保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據實際條件採用「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處理工藝,鼓勵自然、生態的處理方式。
(三)加快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
對部分已建污水處理設施進行升級改造,進一步提高對主要污染物的削減能力。大力改造除磷脫氮功能欠缺、不具備生物處理能力的污水處理廠,重點改造設市城市和發達地區、重點流域以及重要水源地等敏感水域地區的污水處理廠。
「十二五」期間,全國規劃范圍內的城鎮升級改造污水處理規模2611萬立方米/日。其中,設市城市2038萬立方米/日,縣城527萬立方米/日,建制鎮46萬立方米/日;東部地區794萬立方米/日,中部地區1318萬立方米/日,西部地區499萬立方米/日。
(四)加強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
1.建設任務。按照「安全環保、節能省地、循環利用、經濟合理」的原則,加快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優先解決產生量大、污染隱患嚴重地區的污泥處理處置問題,率先啟動經濟發達、建設條件較好區域的設施建設。對非正規污泥堆放點和不達標污泥處理處置設施進行排查和環境風險評估,制定治理方案和計劃。既要通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當前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中的突出矛盾,又要從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和技術改造等方面積極探索污泥源頭減量。
「十二五」期間,全國規劃建設城鎮污泥處理處置規模518萬噸/年。其中,設市城市383萬噸/年,縣城98萬噸/年,建制鎮37萬噸/年;東部地區288萬噸/年,中部地區124萬噸/年,西部地區106萬噸/年。全部建成後,各省(區、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均達到規劃確定的目標,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產生的環境隱患得到有效遏制。
2.技術要求。按照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有關要求和泥質標准選擇適宜的污泥處理技術。採用多種技術處理處置污泥,盡可能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資源。鼓勵將污泥經厭氧消化產沼氣或好氧發酵處理後嚴格按國家標准進行土壤改良、園林綠化等土地利用,不具備土地利用條件的,可在污泥干化後與水泥廠、燃煤電廠等協同處置或焚燒。作為近期的過渡處理處置方式,可將污泥深度脫水和石灰穩定後進行填埋處置。
(五)積極推動再生水利用。
1.建設任務。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發展用戶、分質供水」和「集中利用為主、分散利用為輔」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各地應因地制宜,根據再生水潛在用戶分布、水質水量要求和輸配水方式,合理確定各地污水再生利用設施的實際建設規模及布局,在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的地區要加快建設,促進節水減排。
「十二五」期間,全國規劃建設污水再生利用設施規模2676萬立方米/日。其中,設市城市2077萬立方米/日,縣城477萬立方米/日,建制鎮122萬立方米/日;東部地區1258萬立方米/日,中部地區706萬立方米/日,西部地區712萬立方米/日。全部建成後,我國城鎮污水再生利用設施總規模接近4000萬立方米/日,其中設市城市超過3000萬立方米/日,有效緩解用水矛盾。
2.技術要求。污水集中處理達到基本水質要求後,應結合相關要求和當地實際,合理確定處理水質標准。確定再生水利用途徑時,宜優先選擇用水量大、水質要求相對不高、技術可行、綜合成本低、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的用水途徑。工程設計之前,需進行污水再生利用試驗,或借鑒已建工程的運轉經驗,選擇合理的再生處理工藝。再生水要根據其用途,達到相應的衛生安全等級要求。
(六)強化設施運營監管能力。
進一步加強設施運營監管,提高設施運行負荷率。加強排水監測能力建設,完善國家、省、市三級監測體系,為有關部門監管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提供支撐。「十二五」期間,建設國家級排水監測站1座、省級監測站14座、市級監測站200座,達到各省(區、市)均建有省級排水監測站的目標。國家和省級排水監測站具備全指標監測能力和主要指標的流動檢測能力,市級監測站具備月檢項目的分析能力。全部建成後,所有設市城市具備排水與污水監測能力。進一步完善已有統計制度,強化對城鎮污水處理、配套管網、污泥處理處置、再生水設施建設和運行的信息統計。提升污水處理廠水質檢測能力,滿足日常檢測和工藝運行管理的需要。
Ⅱ 污水處理廠的受納水體受不受水環境功能區
必須受啊,主要看你水環境功能區屬於哪類水體。根據功能區,查《地表水環境質量回標准》(GB3838-2002),每類水體答都有水質標準的,例如1類完全不能排放污水,部分需要一級A標什麼的,太多了,具體看標准查吧。
Ⅲ 污水處理廠的質量目標是達標排放率百分之多少
一般保證98%,爭取99%,奮斗100%。
Ⅳ 污水處理文獻綜述怎麼寫
綜述一般都抄包括題名、著者襲、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幾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體和總結組成。
前言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問題,包括寫作目的、意義和作用,綜述問題的歷史、資料來源、現狀和發展動態,有關概念和定義,選擇這一專題的目的和動機、應用價值和實踐意義,如果屬於爭論性課題,要指明爭論的焦點所在。
主體 主要包括論據和論證。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點及其理論根據,從而反映作者的見解。為把問題說得明白透徹,可分為若干個小標題分述。這部分應包括歷史發展、現狀分析和趨向預測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歷史發展
②現狀分析
③趨向預測
總結 是結綜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總結,作者應對各種觀點進行綜合評價,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問題及今後發展的方向和展望。內容單純的綜述也可不寫小結。
參考文獻 對綜述類論文參考文獻的數量不同雜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條以內為宜,以最近3-5年內的最新文獻為主。
Ⅳ 怎樣給孩子們講一堂污水處理環保課教案
目標正確就是指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內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容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終極回宿。如何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把握哪些知識、形成什麼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麼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這就是雙基目標。其次是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這是思維能力的目標。再次是想一想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滲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後是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要求,這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Ⅵ 城市污水處理技術研究的目標是什麼
研發新技術,花更少的錢,處理更多的廢水,達到更好的處理效果
Ⅶ 污水處理行業的目標市場有哪些
地方政府、工業園區、開發區、工業企業等
Ⅷ 求一篇關於污水處理工作心得
一、污水處理廠現狀信陽市污水處理廠於XX年正式投入運行,運行經費由政府財政撥款,日處理能力為10萬立方米,對當時的信陽市來說,該規模已基本接納了市區排入管網的污水。目前正在籌措二期工程及中水回用項目,該項工程的建設,將對信陽市經濟發展和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合理利用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一手抓污水廠建設發展,一手抓內部管理成為現實情況下我廠管理工作的特點。我廠所服務面積內污水主要以生活污水為主,大型公建項目(賓館,飯店)及部分工業廢水組成的混合污水。由於生活污水占的比重較大,不僅造成污水有較大的時不均勻性,而且污水的組成成分,如懸浮物濃度較高,有機物濃度較低,水質波動大。與一般城市污水處理廠相比,污水處理難度較大,成本較高。且我廠設備大部分為進口設備,雖可靠性好,但電耗大,維修率、維修費用高,客觀上也增大了污水處理成本。抓好運行管理,做好節能降耗,適應節能減排的要求。堅持全面質量管理、重視生產管理的全過程的每一個環節,無論局部還是細節,以實現最大化節約,最優化運行,是保證全廠高效經濟地運行,不斷推進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上新台階,上新水平的首要手段。二、全面推進目標管理管理是目標的載體,目標是管理的價值實現。沒有目標的管理是盲目的,無所適從的;沒有管理的目標是空洞的。只有具體目標與管理方式的有機結合,才能達到管理的有效性、利益性。目標可分為階段目標、總目標,階段目標為總目標服務。目標只有分解到具體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達到管理的目的和意義。污水處理廠根本目標是治理水污染,保護水環境。分解目標具體到管理工作的各個層面,就是公司對各科室提任務、定指標,進行自我發展和自我管理,共同努力實現效益最大化原則。目標管理根據不同專業和部門制定不同的量化標准,依費用指標形式加以考核。如:水處理單位成本計劃指標;生產設備維修費用計劃指標等。指標的制定根本原則是保證污水處理正常運行,強化水質達標率,強化水處理量和設備使用率,強化安全生產率,設備完好率,核定日用電量和全年用電總量,完成水處理當年下達的各項設備和維修更換工作目標明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才能有動力,才能激發起每個職工的工作熱情。經濟責任和各項費用實行死基數,超額浪費處罰,節約獎勵,加強了職工的主人翁意識,有利推動全廠經濟效益的提高。目標管理在於及時、正確的引導,不斷推陳出新。要經常把我廠的運行管理水平與全國兄弟單位相比較,找差距,趕先進,全廠大力整治,努力降低水處理成本,規范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要在公司全體員工中樹立目標管理的意識,並在各項具體工作中一一落實,獎懲兌現三、加強管理創新管理創新是指創造一種新的更有效的資源整合範式,這種範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治資源以達到組織目標的全過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體資源的更有效配置等方面的細節式管理。一種新的管理方式方法的提出和實施,或能提高生產效率,或能節約自然資源,或能使人際關系協調,或能更好激勵員工等。這些都將有助於組織資源的有效整合以達到預定目標。管理創新是主動迎接市場經濟的挑戰,否則,只有被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所淘汰。由於多年形成的弊端及人們的承受能力,污水處理廠管理創新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只有逐步適應,加快適應。建立管理創新體系,以管理促效益,以管理促效益,向管理要發展是我廠運行管理模式的基石。經過多年的實踐摸索,結合廠情,我廠要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一是健全公司、科室、班組,層層監督機制,使目標管理有章可循,有制而遵。二是以管理制度為基礎,建立完善三級考核制度。中層幹部和班組長實行每半年考核一次,職工崗位工資考核每月一次,並建立考核檔案。考核結果作為職務聘任,崗位流動及效益工資等級的依據。三級管理及考核制度的實施,目的是使幹部有壓力了,對自己要求嚴格了,使職工的自覺性加強了,積極性提高了。從而提高了整體工作的效率。管理是生產力,人力資源的管理是管理創新的根本。勞動力作為管理的重要要素,是生產過程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決定著生產力是否先進,是否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如何科學配置人力資源,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提高人的整體素質是管理創新不斷追求的目標。在配置人力資源中實行動態組合最有效的是實現「一專多能」,全面發展復合型人才。隨著我廠污水收集系統的不斷完善和污水處理工藝的完備,污水處理工作量成倍增加。為此,我廠每年要適時組織污水處理工,化驗工,污泥工,維修工等工種人員集中培訓,力爭每位職工持多種上崗證,各工種之間能互相串換;要求每個職工熟悉本廠的各個生產環節,能適應各個崗位的工作。通過動態優化組合,逐步形成了流動的,競爭的用人機制,真正做到一專多能,並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才幹,從而使勞動力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節約人工費,降低污水處理成本,以適應改制後,企業發展的需要
Ⅸ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目標及處置方法,以及國內當前宜採用的污泥處置方法
手工給你敲一點吧。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的最終處置通常採用土地施用、陸地填埋、焚燒專和海洋處置四種方屬式。(不能進垃圾填埋場)
由於污泥中含有有機質較多,並且含有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因此可作為農肥利用,經過消毒後的污泥可以用於農田施用。
但是要考慮污泥中的重金屬元素。根據《危險廢物鑒別標准——浸出毒性鑒別》進行判斷,是否為危險廢物。若為危險廢物,應進行重金屬含量和受納的農業土壤土質進行分析論證,並提出有效去除污泥中重金屬的污染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