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樹脂改性
㈠ 什麼叫改性塑料
改性塑料,是指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礎上,經過填充、共混、增強等方法加工改性,提高了阻燃性、強度、抗沖擊性、韌性等方面的性能的塑料製品。
塑料往往會有它自身的特性和缺陷,改性塑料就是給塑料改變一下性質,基本的技術包括:
1、增強:將玻璃纖維等與塑料共混以增加塑料的機械強度。
2、填充:將礦物等填充物與塑料共混,使塑料的收縮率、硬度、強度等性質得到改變。
3、增韌:通過給普通塑料加入增韌劑共混以提高塑料的韌性,增韌改性後的產品:鐵軌墊片。
4、阻燃:給普通塑料樹脂裡面添加阻燃劑,即可使塑料具有阻燃特性,阻燃劑可以是一種或者是幾種阻燃劑的復合體系,如溴+銻系,磷系,氮系,硅系,以及其他無機阻燃體系。
5、耐寒:增加塑料在低溫下的強度和韌性,一般塑料在低溫下固有的低溫脆性,使得在低溫環境中應用受限,需要添加一些耐低溫增韌劑改變塑料在低溫下的脆性,例如汽車保險杠等塑件,一般要求耐寒。
㈡ 塑料改性的塑料改性相關知識
1.填充改性:通過在塑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填料可有效降低塑料生產成本,另外加入有特殊功能的納米粉體可以製成相應功能母料。
2.共混改性:性質相近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高分子化合物按一定比例混合製成高分子共混物。
3.共聚改性: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單體發生聚合反應得到一種共聚物,如乙烯+丙烯=乙丙橡膠;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樹脂。 降低塑料的密度是指通過適當的辦法,使塑料原有的相對密度下降,以適應不同應用場合的需要。降低塑料的密度方法有發泡改性、添加輕質填料及共混輕質樹脂三種。
1、發泡降低塑料的密度。塑料製品的發泡成型是降低其密度的最有效方法。而添加輕質添料和共混輕質樹脂兩種改性方法,只能小幅度地降低密度,其降幅一般只有50%左右,最低相對密度只能達到0.5左右。塑料發泡製品的密度變化范圍很廣范,相對密度最低可達到10-3。
2、添加輕質填料降低塑料的密度。這種方法使密度降低幅度比較小,一般最低可下降到相對密度0.4—0.5左右。填料的相對密度大都比塑料大,比塑料相對密度小的填料品種只有如下幾種:
(1)微珠類 a、 玻璃中空微球(漂珠)相對密度為0.4—0.7,主要用於熱固性樹脂;
b、 酚醛微珠相對密度為0.1。
(2)有機填料類
a、 軟木粉相對密度0.5,表觀密度0.05—0.06;
b、纖維粉屑、棉屑相對密度0.2—0.3;
c、果殼農作物如稻草粉、花生粉及椰殼粉等。輕質填料的加入量一般在50%以下,以不嚴重影響其原有性能為原則。
3、共混輕質樹脂降低塑料的密度。這種方法的降低幅度更小,一般只適合於相對密度較大的塑料選用,如氟塑料、POM、PPS、HPVC、PA66、PI及熱固性塑料等。可選用的輕質塑料指相對密度為1以下的幾種樹脂,如聚4-甲基戊烯-1、EPR(乙丙共聚物)、 PE類、PP類、EVA等。加入量以不影響塑料的其它性能為主中,一般為20%—40%左右。 提高塑料的密度是使原樹脂相對密度升高的一種方法,主要為添加重質填料和共混重質樹脂。
1、添加重質填料提高塑料的密度
(1) 金屬粉
(2) 重質礦物填料
2、共混重質樹脂提高塑料的密度 。此種方法提高幅度比較小,一般最高只能達到50%左右。主要適於一些輕質樹脂如PE、PP、PS、EVA、PA1010及PPO等。常加入的重質樹脂有:PTFE、FEP、PPS及POM等。 塑料的透明性是衡量一種材料的透明性好壞,有許多性能指標都需要考慮。常用的指標有:透光率、霧度、折光指數、雙折射及色散等。在上述指標中,透光率和霧度二個指標主要表徵材料的透光性,而折光指數、雙折射及色散三個指標主要用於表徵材料的透光質量。一種好的透明性材料,要求上述性能指標優異且均衡。 透明性的分類 :按材料的透光率大小,可將其分為如下三類:
透明材料——波長400nm—800nm可見光的透光率在80%以上;
半透明材料——波長400nm—800nm可見光的透光率在50%—80%之間;
不透明材料——波長400nm—800nm可見光的透光率在50%以下。
按上述的分類方法,可將樹脂分成如下幾類:
(1)透明性樹脂 主要包括:PMMA、PC、PS、PET、PES、J.D系列、CR-39、SAN(又稱AS)、TPX、HEMA及BS(又稱K樹脂)等。 其中PES為聚醚碸,J.D系列光學樹脂為PES的共聚衍生物,SAN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TPX為聚甲基戊烯-1,BS為25%丁二烯/75%苯乙烯共聚物,CR-39為雙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聚合物,HEMA為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
(2)半透明樹脂 主要包括PP和PA兩種。
(3)不透明樹脂 主要包括ABS、POM、PTFE及PF等。
結晶性樹脂的成型品內部混雜有結晶部分和非晶部分,由於結晶時隨機性分子鏈會有規則地排列,因此樹脂體積會縮小。這種現象稱為「收縮」。
樹脂一旦固化,其分子鏈就會固定下來,且固體成型品中的結晶部分/非晶部分的比例也似乎不再變化。然而實際情況則是,成型品遇到某種程度的高溫時,非晶部分的分子鏈有時會重新排列,從而出現結晶現象。其結果,成型品體積縮小。這種現象稱為「後收縮」。後收縮容易導致尺寸變化、凹痕、翹曲等故障。
成型品的使用環境溫度偏高時容易導致後收縮。成型時的急冷固化有時會導致結晶不充分,從而容易引起後收縮。
要防止後收縮,應在實際使用成型品前使之充分結晶。具體來說,要在比使用成型品時的環境溫度高20℃左右的溫度環境下靜置2~3小時。這稱為「退火處理」。如果在退火處理後已處於尺寸公差內,則通常不大會發生問題。
2、結晶性樹脂
樹脂材料多種多樣,「結晶性樹脂」便是其中之一。下面介紹其基本情況:
樹脂大致分為熱塑性樹脂和熱固性樹脂。熱塑性樹脂是一種熱熔冷固性樹脂。熱固性樹脂則是一種樹脂其原材料在被加熱後會發生化學反應,並在固化後不再熔化的樹脂。熱塑性樹脂可進一步分為結晶性樹脂和非結晶性樹脂。
熔融時,樹脂的分子鏈隨機混雜並運動。樹脂冷卻後,分子鏈開始整齊排列,最終結晶部分與非結晶部分混雜在一起並固化。即便是結晶性樹脂有時也不會100%結晶,其中必然混雜有非結晶部分。另一方面,非結晶性樹脂則在(A)圖那樣的隨機狀態下固化。
根據其物理結構上的差異,結晶性樹脂和非結晶性樹脂的特點如下: 結晶性樹脂 非結晶性樹脂 · 存在分子鏈排列整齊的「結晶」
· 有玻璃轉化溫度和熔點 · 分子鏈是隨機的
· 僅有玻璃轉化溫度 [優點]
· 良好的剛性和彈性、良好的耐疲勞性、
· 機械強度高 、良好的耐葯品性
[缺點]
· 難以透明、成型收縮率大 [優點]
· 易於透明、良好的耐沖擊性、成型收縮率小 、吸水性小
[缺點]
· 耐葯品性差、耐疲勞性差、滑動性差 3、ISO和ASTM物理性質的測定方法
隨著國際標准化的推進,國內也大多用ISO規定的測量方法來作為標准。這和以前的ASTM的標准方法有多大區別呢? 背景:世界各先進國家都有獨自的工業統一規格。比如說,日本有JIS(日本工業規格) ,美國有ANSI(美國規格協會),德國有DIN(德國規格)等等。除此之外,象美國的ASTM(美國材料實驗協會規格)的獨立團體的規格也廣泛地受到認可。這些各式各樣的規格,即使同樣的實驗項目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隨著國際市場化的進程 的加快,它的不利點就越來越突出。為了消除這些不利點,大家都急需一個國際標准化。1995年1月WTO(世界貿易組織)就發行了TBT(關於貿易上的技術性障礙的協定),所有的都要按照ISO國際規定進行。日本的JIS(日本工業規格)也漸漸被ISO規格所取代,工程塑料也不例外。 ASTM和ISO的區別:以拉伸實驗為例來說明ASTM和ISO的區別
㈢ 為什麼要對塑料進行改性,常用的改性方法
從歷史來看,最先出現的塑料是PVC,1927年由B•F good rich 公司開發成功,從此以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種新型塑料面世,直到最近開發出的生物降解塑料,總共有近100種塑料投放到市場。
這些新塑料具有不同以往聚合單體、性能和用途。作為材料的一種,塑料具備與生俱來的優勢——易成型,邊角料少,密度低,易調制顏色等等。作為化工技術的一個分支,塑料改性技術使得塑料的應用面更為廣泛,成本更為低廉。
總體來看,塑料改性技術的方法包括:塑料的添加改性;塑料的共混改性;塑料的復合改性;塑料的形態控制改性;塑料的交聯改性;塑料的表面改性;塑料的共聚及接枝改性。
1. 塑料添加改性
塑料添加改性是指在聚合物(樹脂)中加入小分子無機物或有機物,通過物理或化學作用,以取得某種預期性能的一種改性方法。塑料的添加改性是開發最早的一種改性方法,它改性效果明顯,工藝簡單,成本低,因而應用十分廣泛,約占整個塑料改性的三分之二以上。
常用的塑料添加劑有:
無機添加劑:填充劑、增強劑、阻燃劑、著色劑及成核劑等。
有機添加劑主要有:增塑劑、有機錫穩定劑、抗氧劑及有機阻燃劑、降解添加劑等。
塑料的添加改性按添加改性的目的分為降低成本、(添加各種價廉的無機、有機填料);提高強度(添加各種增強纖維);提高韌性(添加彈性體及超細填料等);提高阻燃性(添加金屬氧化物、金屬氫氧化物、無機磷、有機鹵化物、有機磷化物、有機硅及氮化物等);提高壽命(添加各種抗氧劑、光穩定劑等);改善加工性(添加增塑劑、熱穩定劑、潤滑劑及加工助劑等);增加耐磨性(添加石墨、MoS2、SiO2等);改善結晶結構(添加成核劑,具體有有機羧酸類、山梨醇類等);改善抗靜電及導電性(添加抗靜電劑及導電劑);改善可降解性(澱粉填充、降解添加劑等);改善抗射線輻射性能等。
2. 塑料共混改性
塑料共混改性是指在一種樹脂中摻入一種或多種其它樹脂(包括塑料和橡膠),從而達到改變原有樹脂性能的一種改性方法。塑料共混改性是一種與添加改性並駕齊驅的常用塑料改性方法。它與塑料添加改性的區別在於添加改性為在樹脂中混入小分子物質,而塑料共混改性為在樹脂中混入高分子物質。由於共混改性的復合體系中都為高分子物質,因而其相容性好於添加體系,且改性同時,對原有樹脂的其它性能影響比較小。塑料的共混物也稱為聚合物合金,是一種開發新型高分子材料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對現有塑料品種實現高性能化、精細化的主要途徑。
3. 塑料復合改性
塑料的復合改性即通過粘合劑或熱熔等方法將兩層或兩層以上的膜、片等材料復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種多層膜、片等材料的方法。塑料的復合改性實際上是塑料共混改性方法中層狀共混的極端化,也可以看成是一種特殊的塑料共混改性。
4. 塑料形態控制改性
塑料的形態控制改性即控制塑料製品上述不同的聚集形態,使之取得我們預期的性能。在非外力作用下通過加工成型工藝條件的調整,進行形態控制一般稱之為自我改性,其中以自增強最為常用。這是目前研究活躍的一個改性領域。
通過塑料形態控制可以改善塑料的許多性能,如力學、熱學、光學等各個方面,有些方面的改性效果十分明顯。例如通過成核技術控制結晶質量和用雙向拉伸技術獲取高度取向都已獲得廣泛的應用。
5. 塑料交聯改性
塑料交聯為聚合物大分子鏈在某種外界因素影響下產生可反應自由基或官能團,從而在大分子鏈之間形成新的化學鍵,使線型結構聚合物形成不同程度網狀結構聚合物的過程。可引發交聯的外界因素為不同形式的能源,具體有光、熱及輻射等。
6. 塑料表面改性
塑料表面改性是指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使塑料製品表面性能發生變化的一類改性方法。塑料表面改性與其它改性不同之處有二點:一是其改性僅局限於製品的表面,其內部性能不發生變化;二是其改性實施於塑料製品一次成型加工之後,屬於二次加工改性。
塑料表面改性的目的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直接應用的改性,另一類是間接應用的改性。
(一)直接應用的塑料表面改性直接應用改性是指可以直接獲得應用的一些改性,具體有表面光澤度、表面硬度、表面耐磨性及摩擦性、表面防老化、表面阻燃、表面導電及表面阻隔等。塑料表面這方面的改性近年來開發應用很快,如在塑料阻隔改性方面,表面阻隔改性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間接應用的塑料表面改性間接應用改性是指為直接應用打基礎的一些改性,具體如為改善塑料的粘接性、印刷性及層化性等而進行的提高塑料表面張力的改性。例如,以塑料電鍍為例,未經表面處理的塑料品種只有ABS的鍍層牢度能達到要求;尤其聚烯烴類塑料品種,鍍層牢度十分低,必須進行表面改性以提高與鍍層的結合牢度,方可進行電鍍處理。
7. 塑料的共聚及接枝改性
該方法屬於聚合過程,這里就不詳述了。
㈣ 改性塑料的改進技術
什麼是改性塑料?
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礎上,通過物理、化學、機械等方式,經過填充、共混、增強等加工方法,改善塑料的性能或增加功能,對塑料的阻燃性、強度、抗沖擊性、韌性等機械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使得塑料能適用在特殊的電、磁、光、熱等環境條件下。
塑料改性技術的應用范圍
從原料樹脂的生產到多種規格及品種的改性塑料母料的生產;應用於幾乎所有的塑料製品的原材料與成型加工過程中。
塑料改性的應用范圍很廣泛,幾乎所有塑料的性能都可通過改性方法得到改善。如塑料的外觀、透明性、密度、精度、加工性、機械性能、化學性能、電磁性能、耐腐蝕性能、耐老化性、耐磨性、硬度、熱性能、阻燃性、阻隔性等方面。為了降低塑料製品的成本、改善性能、提高功能,都離不開塑料改性技術。
塑料改性方法
物理改性:原則上不發生化學反應,主要是物理混合過程。在物理改性過程中往往也伴隨有化學反應的發生。
化學改性:在聚合物分子鏈上通過化學方法進行嵌段共聚、接枝共聚、交聯與降解等反應,或者引入新的官能團而形成特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塑料主要改性技術手段
1、填充
通過給普通塑料加入無機礦物(有機)粉末,改善塑料材料的剛性、硬度、耐熱性等性能。填充劑種類繁多,其特性也極復雜。
塑料填充劑(filler for plastics)的作用:提高塑料加工性能、改進物化性質、增加容積、降低成本。
塑料增量填充劑應具備的特性:
(1)化學性質不活潑,呈惰性,不與樹脂及其他助劑發生不良反應;
(2)不影響塑料的耐水性、耐化學葯品性、耐候性、耐熱性等;
(3)不降低塑料的物理性能;
(4)可以大量填充;
(5)相對密度小,對製品的密度影響不大;
(6)價格相對低廉。
2、增強
1)措施:通過在加入玻璃纖維、碳纖維等纖維狀物質。
2)效果:可以明顯改善材料的剛性、強度、硬度、耐熱性,
3)不良影響:但很多材料會導致表面不良和韌性明顯降低。
4)增強原理:
增強材料具有較高的強度和模量;
樹脂具有許多固有的優良物理、化學(耐腐蝕、絕緣、耐輻照、耐瞬時高溫燒蝕等)和加工性能;
樹脂與增強材料復合後,增強材料可以起到增進樹脂的力學或其他性能,而樹脂對增強材料可以起到粘合和傳遞載荷的作用,使增強塑料具有優良性能。
3、增韌
有較多的材料韌性不夠、太脆,可以通過加入韌性較好的材料或者超細無機材料,增加材料韌性和低溫使用性能。
增韌劑:為了降低塑料硬化後的脆性,提高其沖擊強度和延伸率而加入樹脂中的一種添加劑。
常用增韌劑:
多為馬來酸酐接枝相容劑)——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氯化聚乙烯(C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苯乙烯-丁二烯熱塑性彈性(SBS)、三元乙丙橡膠(EPDM)......
都是用於塑料特別是工程塑料上效果顯著的增韌劑。
4、阻燃
在較多的場合,要求材料有阻燃性,比較常用的場合是電子電器,汽車行業也有阻燃要求,但一般較低。阻燃可以通過加入阻燃劑實現。
大多數塑料具可燃性。隨著塑料在建築、傢具、交通、航空、航天、電器等方面的廣泛應用,提高塑料的阻燃性已成為十分迫切的課題。
阻燃劑:又稱難燃劑,耐火劑或防火劑,賦予易燃聚合物難燃性的功能性助劑;它們大多是元素周期表中第ⅤA(磷)、ⅦA(溴、氯)和ⅢA(銻、鋁)族元素的化合物。
具有抑煙作用的鉬化合物、錫化合物和鐵化合物等亦屬阻燃劑的范疇,主要適用於有阻燃需求的塑料,延遲或防止塑料尤其是高分子類塑料的燃燒。
使其點燃時間增長,點燃自熄,難以點燃。
阻燃原理
1)吸熱作用任何燃燒在較短的時間所放出的熱量是有限的,如果能在較短的時間吸收火源所放出的一部分熱量,那麼火焰溫度就會降低,輻射到燃燒表面和作用於將已經氣化的可燃分子裂解成自由基的熱量就會減少,燃燒反應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在高溫條件下,阻燃劑發生了強烈的吸熱反應,吸收燃燒放出的部分熱量,降低可燃物表面的溫度,有效地抑制可燃性氣體的生成,阻止燃燒的蔓延。Al(OH)3阻燃劑的阻燃機理就是通過提高聚合物的熱容,使其在達到熱分解溫度前吸收更多的熱量,從而提高其阻燃性能。這類阻燃劑充分發揮其結合水蒸汽時大量吸熱的特性,提高其自身的阻燃能力。
文章很長,希望對你有用淺談改性塑料都有哪些改性手段
㈤ 聚氯乙烯樹脂改性為什麼不執行合成樹脂標准
樹脂通常是指受熱後有軟化或熔融范圍,軟化時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動傾向回,常溫下答是固態、半固態,有時也可以是液態的有機聚合物。廣義地講,可以作為塑料製品加工原料的任何高分子化合物都稱為樹脂。樹脂是製造塑料的主要原料,也用來制塗料(是塗料的主要成膜物質,
㈥ 改性塑料的改性知識
1. 無機粒子添加到聚合物熔體中經過螺桿或其他機械剪切作用,可能形成三種無機粒子分散的微觀結構狀態。1無機粒子在聚合物中形成第二聚集態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無機粒子的粒徑足夠小粒子間界面結合良好,無機粒子如同剛性鏈條一樣對聚合物起著增強作用,這種分散狀態具有很好的增強效果。如膠體二氧化硅和炭黑之所以對橡膠有增強作用,其中一個重要作用是他們在橡膠中形成了這種第二聚集態結構。2無機粒子以無規的分散狀態存在,有的聚集成團,有的以個別分散形式存在。這種分散狀態既不能增強也不能增韌。由於粉團中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很弱,將成為填充材料中最為薄弱的環節。3無機粒子均勻而個別地分散在基體樹脂中。在這種情況下,無論粒子與基體樹脂間有無良好的界面結合,都會產生一定的增強增韌效果。為了獲得增強增韌的填充改性塑料,希望是第三種分散狀態。
2. 無機粉粒狀填充材料能否個別地均勻分散於基體樹脂中與多種因素有關。在加工條件固定的情況下?與無機粒子的比表面積、表面自由能、表面極性樹脂的表面極性樹脂熔體的黏度?無機粒子與基體樹脂間的相互化學作用等有關。從填充改性預期的效果來看無機粒子尺寸越小越好。但尺寸越小表面能越高,自凝聚能力越強,越難均勻分散。因表面能及高速運動碰撞摩擦下產生靜電而凝聚成一個個粉團。這種凝聚體在後序的混煉加工及成型加工中靠機械剪切力是再也打不開的,就呈現上述第二種分散狀態成為改性塑料中最不願意看到的「白點」。 粉粒狀是屬於長/徑比近似為1的填充材料的分散狀態,長/徑比較大的填充材料是指短纖維狀、針狀、薄片狀的填充材料。這類材料分散問題,有兩個層次,其一、分散的均勻性;其二、取向。 由於這類填充材料長、徑明顯的不對稱性,其填充改性塑料成型加工製品時,物料的流動總會產生填充劑不同程度的取向分布。其取向有兩種情況也伴隨有兩種取向狀態。加壓下,物料不發生大流動狀態下的填充材料取向。加壓下各個填料個體順著把各個部位所受的壓力差盡可能平均化的方向運動使得最大面積上接受壓力導致填充材料方向與壓力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取向。在製品同一層上填充材料的取向是隨機的基本上是屬於二維取向狀態。
㈦ pe塑料顆粒改性怎麼回事
pe改性塑料主要以聚乙烯為載體,並配以多次表面活化的碳酸鈣,分散劑等多種助劑,多次混合製成,為扁圓粒狀,廣泛應用於聚乙烯製成品的填充改性。
一、pe改性塑料優點
1)pe改性塑料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2)pe改性塑料無粉塵溢出、製品手感光滑,塑化性/流動性好:具有良好絕緣性,耐熱性一般在140℃-175℃;分散性好:與聚丙烯、聚乙烯相溶性優良,因此即使加入較大的填充量,仍可獲得光潔很好的外觀
3)pe改性塑料加強聚乙烯吹膜拉力,
pe改性塑料脫模效果好,並降低生產的成本,填充量可達到15%-25%、
4)pe改性塑料可靈活配製生產各種顏色的塑料製品,填充比例可達到20%-50%
二、pe改性塑料用途:
1)pe改性塑料吹膜用:用於PP,PE透明薄膜、乳白薄膜、彩色薄膜的填充料
2)pe改性塑料注塑用:用於PP,PE高檔透明注塑以及家用電器、電子產品、衛浴泳池地板、運動器材、餐具、手工具、玩具、文具、鞋材、日用製品、醫療器械等各種顏色產品的填充料
3)pe改性塑料吹塑成型用:各種日用容器的中空吹瓶的填充料
4)pe改性塑料擠出成型用:擠出各種卷膜內管,PP黑管,其他塑料水管、電線電纜、建材等的填充料
5)pe改性塑料編織袋拉絲成型的填充料
6)pe改性塑料再生抽粒的填充料
㈧ 塑料為什麼要進行改性普通塑料滿足不了生活生產所需嗎
改性塑料是根據實際要求,對原料進行性能上的改進,可以是高性能改性,也可以是降低成本的改性,改性的方式很多。
石化廠出產的原料產量大,種類相對較少,滿足不了使用廠家的個性要求(如千變萬化的顏色,增強,阻燃,增韌,等等),當然也就是滿足不了生活、市場的要求。所以改性料就登場了。
㈨ 改性塑料產品有哪些
改性塑料產品主要種類有阻燃樹脂、增強增韌樹脂類、塑料合金類、功能色母類等。聚賽龍改性產品包括:PP、PE、通用塑料改性產品TPE、 ABS、HIPS、AS、AES;改性工程塑料及其合金產品:PBT、MPPE 、POM、PET、PA6、PA66、PC、PVC、PVC/ABS、PA1010、PA12、PA1012、PC/PET、PA/PP、PP/PET、PC/ABS;特種工程塑料改性產品:PPS、PEEK;功能高分子材料:磁性塑料、絕緣導熱PA材料、絕緣導熱PP材料、導電導熱PPS材料、抗靜電塑料、免噴塗,免電鍍,PP、ABS系列、抗菌塑料等;母粒類產品:色母粒、填充母粒、阻燃母粒、功能母粒等、TPE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