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料樹脂物理pdf
① 樹脂在塗料中充當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你好,抄樹脂就是成膜物質,是塗料襲中的最主要成分和基礎,也稱基料,它是決定塗膜性質的主要因素。它的功能是將顏料、填料結合在一起,並在底材上形成均勻緻密的塗膜,經固化後形成塗層。成膜物樹脂是塗料的基礎,它決定了塗料的韌性,對底材的附著力,塗層的物理化學及機械性能等。 要求作為成膜物質的樹脂在塗料儲存期內相當穩定,不發生明顯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在成膜時,在規定的條件下,能迅速固化成膜;樹脂種類繁多,在卷材塗料中常用的樹脂有丙樹脂、環氧樹脂、聚酯樹脂和聚氨基甲酯樹脂等。不同的樹`脂,其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以及耐候性、耐蝕性等是不一樣的,望採納。
② 樹脂在油漆中起什麼作用
樹脂油漆怎麼樣?在油漆中起到什麼作用呢?今天為大家推薦的就是這兩個方面信息,由此入手可以得知,通常所說的樹脂油漆指代的都是環氧樹脂漆,它們有著不錯的附著能力和耐化學品性,而且防水防潮防輻射,還有一定的熱穩定性能,適合廣泛用於建築化工汽車等等行業之中,除此之外的話,樹脂在油漆中起到的作用也是比較關鍵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塗料的韌性以及物理化學性能和機械性能,大家可以參考學習,也可以綜合上文進行了解。

一、樹脂油漆怎麼樣
環氧樹脂漆,是以環氧樹脂為主要成膜物質的塗料。種類眾多,各具特點。以固化方式分類有自干型單組分、雙組分和多組分液態環氧塗料;烘烤型單組分、雙組分液態環氧塗料;粉末環氧塗料和輻射固化環氧塗料。以塗料狀態分類有溶劑型環氧塗料、無溶劑環氧塗料和水性環氧塗料。
概括各類特點有:附著力強,耐化學品性、防腐性、耐水性、熱穩定性和電絕緣性優良,廣泛用於建築、化工、汽車、艦船、電氣絕緣等方面。該漆經戶外日曬會失光粉化,以用作底漆為宜。
1.粘結力強
環氧樹脂中含有羥基和醚鍵等極性基團,使得樹脂與相鄰界面分子作用力強,有的還能形成化學鍵,因此它的粘結力強。
2.耐化學品好
固化好的環氧樹脂含有穩定的苯環,一般具有良好的耐酸、耐鹼及耐有機溶劑的性能。
3.收縮力小
環氧樹脂與固化劑反應無副產物產生,因此收縮力小。
4.電絕緣性好
固化好的環氧樹脂電絕緣性極佳。
5.穩定性好
環氧樹脂未加固化劑,不會受熱固化,不會變質,穩定性好。
二、樹脂在油漆中起什麼作用
樹脂即成膜物質,是塗料中的最主要成分和基礎,也稱基料,它是決定塗膜性質的主要因素。它的功能是將顏料、填料結合在一起,並在底材上形成均勻緻密的塗膜,經固化後形成塗層。成膜物樹脂是塗料的基礎,它決定了塗料的韌性,對底材的附著力,塗層的物理化學及機械性能等。
要求作為成膜物質的樹脂在塗料儲存期內相當穩定,不發生明顯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在成膜時,在規定的條件下,能迅速固化成膜。樹脂種類繁多,在卷材塗料中常用的樹脂有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聚酯樹脂和聚氨基甲酸酯樹脂等。不同的樹`脂,其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以及耐候性、耐蝕性等是不一樣的。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關於樹脂油漆的特點和評價,包括優點方面介紹以及其它的普及知識,除此之外還有關於樹脂在油漆中起到的作用,由此入手可以得知,樹脂油漆有很多,對應的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不太一樣,它們在油漆中主要是起到決定性能以及附著能力方面的功能特色,而且合適合理的樹脂油漆指代的一般都是環氧樹脂漆,它們連接能力強,耐化學品好,性價比出色,是一種使用壽命比較長的新型建材,大家可以參考了解以備不時之需。
③ 光固化樹脂的詳細物理參數,哪位大師能不吝賜教謝謝
對於光固化塗料來說,最基本的組成通常包括光固化樹脂、光引發劑和活性稀釋劑,除此之外,往往還需要加入各種添加劑,以達到使用要求。這些添加劑包括顏料、填料、助劑。
1、顏料
顏料的作用是提供塗層一定的顏色,並對底材遮蓋,同時改善塗層的某些性能,如提高塗層強度和附著力,增加塗層光澤,增強塗層的耐光性和耐候性等。白色顏料主要有二氧化鈦、氧化鋅、鋅鋇白、鉛白等。黑色顏料主要有炭黑、石墨、氧化鐵黑、苯胺黑等,炭黑價格低,實用性好,所以光固化塗料中主要用炭黑作黑色顏料。彩色顏料包括紅色、黃色、藍色、綠色、橙色、紫色、棕色等多種顏料,紅色顏料主要有金光紅(PR21)、立索爾大紅(PR49)、顏料紅G(PR37)、氧化鐵紅等;黃色顏料主要有耐曬黃G(PY1,又稱漢沙黃G)、漢沙黃R(PY10)、永固黃GR(PY13)、顏料黃(PY129)、鐵黃等;藍色顏料主要有酞菁藍(PB15)、靛蒽酮(PB60)、射光藍漿AG(PB61)、佚藍、群青等;綠色顏料主要有酞菁綠G(PG7)、顏料綠(PG8)、黃光銅鈦菁(PG36)、氧化鉻綠等;橙色顏料主要有永固橙G(PO13)和永固橙HL(PO36);柴色顏料主要有喹吖啶酮紫(PV19)、永固紫RL(PV23)、錳紫(PV16)等;棕色顏料主要有永固棕HSR(PBr25)、 棗紅紫(PBr26)、氧化鐵棕(PBr6)等。
2、填料
填料又稱體積顏料或惰性顏料,其化學性質穩定,價格便宜,來源廣泛。加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降低塗料的成本,同時對塗料的流變性和物理力學性有也有重要影響,可以增加塗層的厚度,提高塗層的耐磨性和耐久性。常用填料有碳酸鈣、硫酸鋇(又稱鋇白)、二氧化硅(又稱白炭黑)、氫氧化鋁、高嶺土、滑石粉等,它們的折射率與低聚物和活性稀釋劑接近,所以對基材無遮蓋力。
3、助劑
助劑是為了在光固化塗料生產製造、施工應用和運輸貯存過程中完善塗料某些性能而使用的添加劑,通常有消泡劑、流平劑、潤濕分散劑、消光劑、阻聚劑等。
(1)消泡劑是一種能抑制、降低或消除塗料中氣泡的助劑。塗料所用原料如流平劑、潤濕劑、分散劑等表面活性劑會產生氣泡,消泡劑的作用與表面活性劑相反,它具有與體系不相容性、高度的鋪展性、滲透性以及低表面張力特性,消泡劑加入體系後,能很快分散成微小的液滴,與表面活性劑結合,並滲透到雙分子膜中,快速鋪展,使雙分子膜彈性顯著降低,導致雙分子膜破裂,同時降低氣泡周圍的液體表面張力,使小的氣泡聚集成大的氣泡,最終使氣泡破裂。常用的消泡劑有低級醇(如乙醇、正丁醇)、有機改性化合物(如磷酸三丁酯、金屬皂)、礦物油、有機聚合物(聚醚、聚丙烯酸酯)、有機硅樹脂(聚二甲基硅油、改性聚硅氧烷)等,最常用的消泡劑是有機聚合物和有機硅樹脂。消泡劑的加入量一般為光固化塗料總量的0.05%~1.0%。
(2)流平劑是一種用來提高塗料的流動性,使塗料能夠流平的助劑。一般來說,塗料的黏度越低,流動性越好,流平性也越好;底材表面粗糙,不利於流平;溶劑揮發快,不利於流平;施工時,環境溫度越高,有利於流平;乾燥時間長,有利於流平。流平劑種類繁多,用於光固化塗料的流平劑主要有聚丙烯酸酯、有機硅樹脂和氟表面活性劑三大類。
(3)潤濕分散劑是用來提高顏料在塗料中懸浮穩定性的助劑,大多為表面活性劑,由親顏料的基團和親樹脂的基團組成。常用的潤濕分散劑主要有天然高分子類(如卵磷脂)、合成高分子類(如長鏈聚酯的酸與多氨基鹽)、多價羧酸鹽、硅系和鈦系偶聯劑等。
(4)消光劑是能使塗膜表面產生預期粗糙度,明顯降低其表面光澤的助劑。消光劑的折射率應盡量接近成膜樹脂的折射率,這樣配製的消光清漆透明、無白霧,其顆粒大小應在3~5μm。常用的消光劑有金屬皂(硬脂酸鋁、鋅、鈣鹽等)、改性油(桐油)、蠟(聚乙烯蠟、聚丙烯蠟、聚四氟乙烯蠟)、功能性填料(硅藻土、氣相SiO2)。光固化塗料中使用的消光劑主要是SiO2和高分子蠟。
(5)阻聚劑是阻止光固化塗料中的低聚物、活性稀釋劑發生聚合反應的助劑,它能終止全部自由基,使聚合反應完全停止。常用的阻聚劑有酚類、醌類、芳胺類、芳烴硝基化合物等,空氣中氧也是很好的阻聚劑。光固化塗料中使用的阻聚劑主要為酚類,如對羥基苯甲醚、對苯二酚和2,6-二叔丁基對甲苯酚等,由於對苯二酚的加入有時會引起體系顏色變深,往往不被採用。酚類阻聚劑必須在有氧氣存在的條件下才能表現出阻聚效應,因此光固化塗料中除了要加酚類阻聚劑外,還必須注意存放塗料的容器內,塗料不能盛得太滿,以保證有足夠的氧氣。
④ 什麼是塗料用樹脂的水性化
我們可以理解為塗料從溶劑型(油性)向水性體系(乳液型)轉變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回是最關鍵的就答是塗料樹脂的水性化技術,目前國內塗料行業的水性化進程是從政府到行業到企業都在關注的重要課題。乳膠漆是國內最為成功的水性塗料品種,但木器傢具塗料、工業塗料、防腐塗料的水性化技術還不成熟,這需要水性樹脂及其配套原料生產企業共同努力,為塗料的水性化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塗料樹脂水性化技術的開發的現狀:水性塗料所用的樹脂是由多種化工原料,採用各種聚合工藝來製成的。制備水性樹脂一般有3種方法:(1)成鹽法。通過酸鹼反應將聚合物主鏈轉變為可溶於水的陰離子或陽離子;(2)在聚合物中引入非離子基團;(3)將聚合物轉變成兩性離子中間體。其中應用最多的是成鹽法。常見的塗料用水性有機樹脂類型主要有:水性醇酸樹脂、水性聚酯樹脂、水性聚氨酯樹脂、水性丙烯酸樹脂、水性環氧樹脂和最近發展起來的水性氟碳樹脂等。
⑤ 塗料樹脂合成及應用的介紹
塗料樹脂合成及應用以塗料化學為中心系統地介紹了塗料樹脂合成的聚合反應理論,內並以此為基容礎對醇酸樹脂、聚酯樹脂、丙烯酸樹脂、聚氨酯樹脂、氨基樹脂、氟硅樹脂、環氧樹脂和光固化樹脂進行了介紹,其主線是合成原理和大分子的分子設計,盡力揭示樹脂結構和性能的關系。同時對塗料的基本組成及塗料助劑、塗料配方設計及金屬塗料、建築塗料和木器塗料進行了介紹,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本書可供從事塗料教學、研究、生產及應用的技術人員,高等院校的學生、研究生和教師參考。
⑥ 塗料、油漆、樹脂 ,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塗料: 即是顏料,是製造各種油漆/油墨的著色劑,本身是固態物質,是以懸浮的方式分散於載體中。
油漆: 習慣上將溶劑型塗料稱為油漆。
樹脂:溶解或分散於塗料/油漆中作為粘結劑的一類高分子聚合物。
⑦ 塗料樹脂合成及應用的圖書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概述
1.2 塗料的作用
1.3 塗料的分類與命名
1.4 塗料發展概況
1.5 結語
第2章 聚合反應原理
2.1 概述
2.2 自由基連鎖聚合
2.2.1 高分子化學的一些基本概念
2.2.2 聚合反應的類型
2.2.3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類與命名
2.2.4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2.2.5 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
2.2.6 自由基聚合機理
2.2.7 鏈引發反應
2.2.8 鏈增長、鏈終止反應
2.2.9 自由基聚合動力學
2.2.10 聚合物的分子量和鏈轉移反應
2.2.11 阻聚與緩聚
2.2.12 加聚物的分子量分布
2.2.13 自由基共聚合
2.3 逐步聚合反應
2.3.1 縮聚反應
2.3.2 縮聚過程中的副反應
2.3.3 線型縮聚的動力學
2.3.4 線型縮聚物聚合度的影響因素及控制
2.3.5 線型縮聚產物的分子量分布
2.3.6 體型縮聚
2.3.7 體型縮聚的凝膠現象及凝膠理論
2.4 聚合實施方法
2.4.1 本體聚合
2.4.2 溶液聚合
2.4.3 懸浮聚合
2.5 縮聚實施方法
2.5.1 熔融縮聚
2.5.2 溶液縮聚
2.6 結語
第3章 醇酸樹脂
3.1 概述
3.2 醇酸樹脂的分類
3.2.1 按改性用脂肪酸或油的乾性分類
3.2.2 按醇酸樹脂油度分類
3.3 醇酸樹脂的合成原料
3.3.1 多元醇
3.3.2 有機酸
3.3.3 植物油
3.3.4 催化劑
3.3.5 催干劑
3.4 合成醇酸樹脂的反應原理
3.5 醇酸樹脂的配方設計
3.6 合成工藝
3.6.1 醇解法
3.6.2 脂肪酸法
3.7 醇酸樹脂合成實例
3.7.1 短油度椰子油醇酸樹脂的合成
3.7.2 中油度豆油季戊四醇醇酸樹脂的合成
3.7.3 60%長油度苯甲酸季戊四醇醇酸樹脂的合成
3.8 醇酸樹脂的改性
3.8.1 丙烯酸改性醇酸樹脂
3.8.2 水性醇酸樹脂
3.9 醇酸樹脂的應用
3.10 結語
第4章 聚酯樹脂
4.1 概述
4.2 主要原料
4.2.1 多元酸
4.2.2 多元醇
4.2.3 其他相關助劑
4.3 聚酯配方設計
4.4 合成工藝
4.5 聚酯合成實例
4.5.1 端羥基線型聚酯的合成
4.5.2 端羥基分支型聚酯的合成
4.5.3 氨基烤漆用端羥基分支型聚酯的合成
4.6 聚酯樹脂的應用
4.7 不飽和聚酯
4.7.1 不飽和聚酯的原料
4.7.2 分子設計原理及合成工藝
4.7.3 不飽和聚酯的應用
4.8 水性聚酯樹脂
4.8.1 水性單體
4.8.2 助溶劑
4.8.3 戶和劑
4.8.4 合成原理及工藝
4.8.5 TMA型水性聚酯樹脂的合成
4.8.6 5-SSIPA型水性聚酯樹脂的合成
4.9 結語
第5章 丙烯酸樹脂
5.1 概述
5.2 丙烯酸(酷)及甲基丙烯酸(酯)單體
5.3 丙烯酸樹脂的配方設計
5.3.1 單體的選擇
5.3.2 Ta的設計
5.3.3 引發劑的選擇
5.3.4 溶劑的選擇
5.3.5 分子量調節劑
5.4 溶劑型丙烯酸樹脂
5.4.1 熱塑性丙烯酸樹脂
5.4.2 熱固性丙烯酸樹脂
5.5 水性丙烯酸樹脂
5.5.1 丙烯酸乳液的合成
5.5.2 丙烯酸樹脂水分散體的合成
5.6 結語
第6章 聚氨酯樹脂
6.1 概述
6.2 聚氨酯化學
6.2.1 異氰酸酯的反應機理
6.2.2 異氰酸酯的反應類型
6.2.3 異氰酸酯的反應活性
6.3 聚氨酯的合成單體
6.3.1 多異氰酸酯
6.3.2 多元醇低聚物
6.3.3 擴鏈劑
6.3.4 溶劑
6.3.5 催化劑
6.4 聚氨酯的分類
6.5 單組分聚氨酯樹脂
6.5.1 線型熱塑性聚氨酯
6.5.2 聚氨酯油
6.5.3 潮氣固化聚氨酯
6.5.4 封閉型異氰酸酯
6.6 溶劑型雙組分聚氨酯塗料樹脂
6.6.1 羥基樹脂
6.6.2 多異氰酸酯的合成
6.7 水性聚氨酯
6.7.1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單體
6.7.2 水性聚氨酯的分類
6.7.3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原理
6.7.4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工藝
6.7.5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實例
6.7.6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
6.7.7 水性聚氨酯的應用
6.8 結語
第7章 環氧樹脂
7.1 概述
7.1.1 環氧樹脂及其固化物的性能特點
7.1.2 環氧樹脂發展簡史
7.2 環氧樹脂分類
7.2.1 按化學結構分類
7.2.2 按官能團的數量分類
7.2.3 按狀態分類
7.3 環氧樹脂的性質與特性指標
7.3.1 環氧樹脂的性質
7.3.2 環氧樹脂的特性指標
7.3.3 國產環氧樹脂的牌號
7.4 環氧樹脂的固化反應及固化劑
7.4.1 環氧樹脂的固化反應
7.4.2 固化劑
7.5 環氧樹脂的合成
7.5.1 雙酚A型環氧樹脂的合成
7.5.2 酚醛型環氧樹脂的合成
7.5.3 部分脂環族環氧樹脂的合成
7.6 新型環氧樹脂固化劑的合成
7.6.1 改性多元胺固化劑的合成
7.6.2 改性雙氰胺潛伏性固化劑的合成
7.6.3 硫醇固化劑的合成
7.6.4 非鹵阻燃型固化劑的合成
7.6.5 微膠囊固化劑的制備
7.7 環氧樹脂的改性
7.7.1 環氧樹脂的增韌改性
7.7.2 環氧樹脂的其他改性
7.8 水性環氧樹脂
7.8.1 水性環氧樹脂的制備
7.8.2 水性環氧樹脂的合成實例
7.8.3 水性環氧樹脂固化劑的合成
7.9 環氧樹脂的應用
7.9.1 防腐蝕環氧塗料
7.9.2 電氣絕緣環氧樹脂塗料
7.9.3 汽車、船舶等交通工具用環氧樹脂塗料
7.9.4 食品容器用環氧樹脂塗料
7.10 結語
第8章 氨基樹脂
8.1 概述
8.1.1 塗料用氨基樹脂的發展簡史
8.1.2 塗料用氨基樹脂的特點
8.1.3 塗料用氨基樹脂的分類
8.2 氨基樹脂的性能
8.2.1 脲醛樹脂的性能
8.2.2 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的性能
8.2.3 苯代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的性能
8.2.4 共縮聚樹脂的性能
8.3 氨基樹脂的合成原料
8.3.1 氨基化合物
8.3.2 醛類
8.3.3 醇類
8.4 氨基樹脂的合成
8.4.1 脲醛樹脂的合成
8.4.2 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的合成
8.4.3 苯代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的合成
8.4.4 共縮聚樹脂的合成
8.5 氨基樹脂的應用
8.5.1 丁醚化氨基樹脂的應用
8.5.2 甲醚化氨基樹脂的應用
8.6 結語
第9章 氟樹脂和硅樹脂
9.1 氟樹脂
9.1.1 概述
9.1.2 氟樹脂的合成單體
9.1.3 氟樹脂的合成
9.1.4 氟樹脂的應用
9.2 硅樹脂
9.2.1 概述
9.2.2 硅樹脂的合成單體
9.2.3 硅樹脂的合成原理
9.2.4 硅樹脂的合成
9.2.5 硅樹脂的應用
9.3 結語
第10章 光固化樹脂
10.1 概述
10.2 溶劑型光固化樹脂的合成
10.2.1 不飽和聚酯的合成
10.2.2 環氧丙烯酸酯的合成
10.2.3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10.2.4 聚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1O.2.5 聚醚丙烯酸酯的合成
10.2.6 純丙烯酸樹脂的合成
10.2.7 環氧樹脂的合成
10.2.8 有機硅低聚物的合成
10.3 水性光固化樹脂的合成
10.3.1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10.3.2 水性環氧丙烯酸酯的合成
10.3.3 水性聚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10.4 光固化樹脂的應用
10.4.1 光固化塗料的其他原料
10.4.2 光固化樹脂的應用領域
10.5 結語
第11章 塗料助劑
11.1 概述
11.2 潤濕分散劑
11.2.1 概述
11.2.2 顏料分散和穩定機理
11.2.3 常用潤濕分散劑
11.2.4 潤濕分散劑在塗料中的應用
11.2.5 潤濕分散劑的性能評價
11.3 流平劑
11.3.1 概述
11.3.2 流平機理
11.3.3 常用流平劑
11.3.4 流平劑的發展趨勢
11.4 消泡劑
11.4.1 概述
11.4.2 泡沫的產生及穩定
11.4.3 消泡機理
11.4.4 常用消泡劑
11.4.5 消泡劑的應用
11.5 光澤助劑
11.5.1 概述
11.5.2 塗料光澤的影響因素
11.5.3 常用消光劑及其使用
11.5.4 增光劑
11.6 流變劑
11.6.1 流體流動模型
11.6.2 流體的主要類型
11.6.3 流變劑的作用機理
11.6.4 常用流變助劑與應用
11.7 增稠劑
11.7.1 概述
11.7.2 增稠劑的作用機理
11.7.3 常用增稠劑與應用
11.8 水性助劑
11.8.1 水性潤濕分散劑
11.8.2 水性消泡劑
11.8.3 成膜助劑
11.8.4 防霉殺菌劑
11.8.5 水性流平劑
11.8.6 緩蝕劑
11.9 結語
第12章 塗料配方設計
12.1 概述
12.2 塗料基本組成
12.2.1 樹脂
12.2.2 溶劑
12.2.3 顏料
12.2.4 助劑
12.3 成膜機理
12.3.1 溶劑揮發和熱熔成膜
12.3.2 乳膠漆的成膜
12.3.3 反應成膜
12.3.4 成膜過程表徵
12.4 顏料體積濃度
12.4.1 顏基比
12.4.2 顏料體積濃度與臨界顏料體積濃度
12.4.3 顏料吸油值
12.4.4 乳膠漆臨界顏料體積濃度
12.4.5 塗膜性能與PVC的關系
12.5 流變學
12.5.1 黏度
12.5.2 黏度的影響因素
12.5.3 塗料流動方程
12.6 塗膜病態防治
12.7 結語
第13章 金屬塗料
13.1 概述
13.2 氨基烘漆
13.2.1 丙烯酸型氨基烘漆
13.2.2 醇酸型氨基烘漆
13.2.3 聚酯氨基烘漆
13.3 單組分自乾漆
13.3.1 醇酸白乾漆
13.3.2 丙烯酸白乾漆
13.3.3 環氧酯白乾漆
13.4 雙組分自乾漆
13.4.1 雙組分聚氨酯自乾漆
13.4.2 雙組分環氧自乾漆
13.5 結語
第14章 建築塗料
14.1 概述
14.2 建築塗料的分類
14.3 乳膠漆
14.3.1 乳膠漆的特點
14.3.2 乳膠漆的組成
14.3.3 乳膠漆的配方設計
14.3.4 乳膠漆的生產工藝
14.3.5 乳膠漆生產工藝探討
14.4 乳膠漆國家標准
14.5 乳膠漆配方
14.5.1 經濟型內牆乳膠漆
14.5.2 高檔內牆乳膠漆
14.5.3 經濟型外牆乳膠漆
14.5.4 高檔外牆乳膠漆
14.5.5 彈性拉毛乳膠漆
14.5.6 水性真石漆
14.5.7 絲光塗料
14.5.8 透明封閉底漆
14.5.9 遮蓋型封閉底漆
14.6 結語
第15章 木器塗料
15.1 概述
15.1.1 木器表面塗裝的目的和要求
15.1.2 木器塗料的分類
15.2 醇酸型木器漆
15.3 丙烯酸白乾木器漆
15.4 聚氨酯木器漆
15.5 不飽和聚酯木器漆
15.6 硝基漆
15.7 光固化木器塗料
15.8 水性木器漆
15.9 結語
第16章 塗料生產設備與工藝
16.1 概述
16.2 塗料生產設備
16.2.1 分散設備
16.2.2 研磨設備
16.2.3 過濾設備
16.2.4 輸送設備
16.3 塗料生產工藝過程
16.3.1 基本工藝
16.3.2 乳膠漆生產工藝
16.3.3 生產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6.4 質量檢驗與性能測試
16.4.1 塗料產品本身的性能
16.4.2 塗料施工性能
16.4.3 塗膜性能
參考文獻
⑧ 塗料樹脂詳細介紹,那本書最實用
環氧樹脂
施工方法:充分乾燥地面,刷環氧樹脂一度,乾燥後再刷一度。環氧樹脂層如需一定抗拉性,可在一度環氧樹脂塗刷後,覆玻璃纖維布一層,乾燥後再刷一度環氧樹脂。玻璃纖維布需由環氧樹脂充分浸潤。
介紹:環氧樹脂是泛指分子中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環氧基團的有機高分子化合物,除個別外,它們的相對分子質量都不高。環氧樹脂的分子結構是以分子鏈中含有活潑的環氧基團為其特徵,環氧基團可以位於分子鏈的末端、中間或成環狀結構。由於分子結構中含有活潑的環氧基團,使它們可與多種類型的固化劑發生交聯反應而形成不溶、不熔的具有三向網狀結構的高聚物。★環氧樹脂的性能和特性
1、形式多樣。各種樹脂、固化劑、改性劑體系幾乎可以適應各種應用對形式提出的要求,其范圍可以從極低的粘度到高熔點固體。
2、固化方便。選用各種不同的固化劑,環氧樹脂體系幾乎可以在0~180℃溫度范圍內固化。
3、粘附力強。環氧樹脂分子鏈中固有的極性羥基和醚鍵的存在,使其對各種物質具有很高的粘附力。環氧樹脂固化時的收縮性低,產生的內應力小,這也有助於提高粘附強度。
4、收縮性低。環氧樹脂和所用的固化劑的反應是通過直接加成反應或樹脂分子中環氧基的開環聚合反應來進行的,沒有水或其它揮發性副產物放出。它們和不飽和聚酯樹脂、酚醛樹脂相比,在固化過程中顯示出很低的收縮性(小於2%)。
5、力學性能。固化後的環氧樹脂體系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
6、電性能。固化後的環氧樹脂體系是一種具有高介電性能、耐表面漏電、耐電弧的優良絕緣材料。
7、化學穩定性。通常,固化後的環氧樹脂體系具有優良的耐鹼性、耐酸性和耐溶劑性。像固化環氧體系的其它性能一樣,化學穩定性也取決於所選用的樹脂和固化劑。適當地選用環氧樹脂和固化劑,可以使其具有特殊的化學穩定性能。
8、尺寸穩定性。上述的許多性能的綜合,使環氧樹脂體系具有突出的尺寸穩定性和耐久性。
9、耐黴菌。固化的環氧樹脂體系耐大多數黴菌,可以在苛刻的熱帶條件下使用。★分類
根據分子結構,環氧樹脂大體上可分為五大類:
1、縮水甘油醚類環氧樹脂
2、縮水甘油酯類環氧樹脂
3、縮水甘油胺類環氧樹脂
4、線型脂肪族類環氧樹脂
5、脂環族類環氧樹脂
⑨ 塗料樹脂合成及應用的圖書信息
ISBN: 9787122030306
開本: 16開
定價: 48.00元
⑩ 塗料樹脂化學及應用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塗料樹脂化學及應用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