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什麼用氨水洗脫純化氨基酸
陽樹脂來分弱樹脂和強樹脂兩大類。源分子式H-R(當然也可以是Na-R型), H就是氫離子。樹脂高度約0.8米到1.6米。當水從上向下,通過樹脂層時,水中的陽離子與樹脂的H離子發生交換,樹脂最上層是鐵鈣鎂離子,接著是鉀鈉氨離子。
出水水質是酸性的,PH值一般小於3。當運行約一天左右時,出水開始出現鈉離子,表示反應到了終點,需要用酸(HCl)反洗,將鈉鈣離子再置換出來。
Ⅱ 銨根離子用陽離子交換樹脂吸附,用什麼溶液洗脫
h順流再生液濃度2~4%(H型樹脂),逆流再生液濃度1.5~3%(H型樹脂),一般再生液流速為4~8m/,再生時間應不少於30min
Ⅲ 用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分離氨基酸混合物時,為什麼要逐步提高洗脫液的pH和離子強度
用強酸性陽抄離子交換樹脂分離氨基酸混合物時,氨基酸都是以陽離子的形式,被吸附到樹脂的離子交換位上。
由於氨基酸是兩性化合物,既有酸性,也有鹼性,因此氨基酸都有等電點,pH低於等電點時,呈陽離子狀態,pH高於等電點時,呈陰離子狀態。氨基酸被強酸性離子交換樹脂吸附後,都是以陽離子形式存在的,轉變為陰離子就會被洗脫。通過逐漸提高洗脫液的pH,利用氨基酸不同的等電點,使不同的氨基酸逐漸從陽離子改變為陰離子,而被洗脫出來,從而達到分離效果。
Ⅳ 請問用陽離子交換樹脂提取氨基酸,用氨水洗脫後怎樣去除其中的氨水
減壓濃縮,來體積太大,消耗源能源成本過高!
洗脫液一般濃度很低。可以先用反滲透慮去大部分氨水,收集配製下次洗脫用氨水!
再用真空減壓濃縮。氨水被蒸發掉(蒸餾水冷凝回收氨水)這樣提高了氨基酸濃度的同時趕掉氨水!
Ⅳ 陽離子交換樹脂用氨水洗脫料液時為什麼有一段顯酸性
大部分偏酸性,可能是部分氫離子置換下來導致偏酸性,也可能是置換得到的強酸弱鹼鹽導致偏酸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Ⅵ 在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柱上asp,his及leu等幾種氨基酸的洗脫順序如何為什麼
依次是:精氨酸Asp,賴氨酸Leu,組氨酸His
因為他們的鹼性,也就是攜帶正電荷的能力,或者說電離成陽離子的能力,由強到弱是這個順序。
Ⅶ 請求幫忙,有關氨基酸洗脫
1 PH=2~3比較好
2 Ph逐漸升高,鹽離子強度逐漸增強
3 順序從先到後:asp gly leu lys
以下是跟你這個題同類的,具體原因寫在下面
Lys Arg Asp Glu Tyr Ala的混合物在高pH條件下加到陰離子交換樹脂上,用連續遞減pH值緩沖溶液洗脫
懸賞分:50 - 解決時間:2010-11-4 17:42
預測這些氨基酸的洗脫順序 請詳細說明下這個洗脫順序的理由和陰離子交換樹脂洗脫的一般規律 謝謝
提問者: sd3318405 - 四級最佳答案洗脫先後順序:Arg Lys Tyr Ala Glu Asp
先分組:1 Arg Lys是鹼性氨基酸 PH=7 正電荷
2 Tyr ALa是中性氨基酸 PH=7 中性為主
3 Glu Asp是酸性氨基酸 PH=7 酸性
由於是交換樹脂層析,氨基酸的與樹脂的親和力主要取決於他們之間的親和力,其次是氨基酸與樹脂之間的疏水相互作用。由於緩沖液先是鹼性,所以氨基酸與樹脂的親和力為:酸性氨基酸》中性氨基酸>鹼性氨基酸(陰離子樹脂的疏水基團帶正電,負電被交換了),洗脫的順序就是:鹼性 中性 酸性
考慮氨基酸與樹脂的疏水作用:Arg的R基團是三個亞甲基+一個亞氨基,Lys是四個亞甲基,很明顯,Arg的疏水作用要弱,與樹脂吸引力不夠強,最先被洗下來。其他的兩組樓主自己分析R基團的疏水性
Ⅷ 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什麼要用氨水沖洗
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什麼要用氨水沖洗
這個沒有絕對的標准,要看你洗脫下來的物回質做什麼用的答,用氨水洗脫,洗脫下來的物質然後旋蒸去氨不會帶來什麼雜質,你們是做葯用的吧,做葯用的一般都是氨水洗脫,氯離子是有毒的哦.
Ⅸ 鈉型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什麼在使用前要用酸處理,並洗至中性
新樹脂在使用前需清洗是任何類型的樹脂都不可少的一個步驟!
主要是回因為,樹脂在出售答時,並非絕對的「干凈」,多會含有少量低聚物和未參加反應的單體,以及鐵、鉛、銅等無機雜質。這些物質或多或少都對樹脂的交換性能有一定影響,所以應該在使用前予以清洗處理。
而對於陽離子交換樹脂來說,最易受Fe的污染;陰離子交換樹脂則更易受各種有機物的污染。你提到的酸處理也就是最常用的對應清洗劑——
鹽酸和
NaCl-NaOH混合液,當然還有其它的的,這里就不多說了。
ps,陽離子交換樹脂一般分為強酸性和弱酸性兩種,再生時都在酸性條件下。
Ⅹ 在PH3左右,氨基酸混合液(酸性,鹼性,中性三類),經陽離子交換樹脂被洗脫分離,這三類氨基酸的洗脫順序
原因:氨基酸與陽離子交換樹脂的靜電引力大小依次是 鹼性氨基酸>中性氨內基酸>酸性氨基酸,所容以洗脫的順序就
先是酸性氨基酸(負電荷最多),然後是中性氨基酸,最後是鹼性氨基酸(帶正電荷最多)。
詳見《生物化學》王鏡岩 第三版 上冊 1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