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岩樹脂瓦
① 中秋節該去送禮嗎選節前多少天還是節日時哪天
這要看你們本地的風俗和習慣,各個地方的講究都是不一樣的.
中秋我們無錫這邊,一般有男女朋友的還沒結婚的都是提前半個月這樣子.
如果是成家的,那麼提前個3天5天都是無所謂了.
還有些是單身的子女回家看望自己父母的那就更不需要看日子了,哪怕是中秋當天回,也是一樣~
過中秋節講的是團圓,人到就是心意,禮肯定是要送的至於送什麼完全可以自己決定!
② 急急急!!!求有關奧運火炬的知識,俺辦手抄報!!!
奧運火炬的構造及原理
獨特的「芯」設計
創造自己的火炬內部燃燒系統
在近幾屆奧運會火炬設計中,一般都只進行外形設計,而內部燃燒系統基本都通過購買原來成型的技術來解決。北京奧組委慎重研究後,決定走自主創新之路,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火炬內部燃燒系統。
科研實力雄厚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成為競爭這一設計方案的積極參與者。為此,集團幾十名相關領域的精幹科研人員組成了設計攻關團隊,並委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興洲為火炬內部燃燒系統總設計師。
「簡單地說,火炬內部燃燒系統就是在火炬內安裝一套設備,使火炬在點燃後能在一定范圍內的各種復雜環境下保持一段時間燃燒不熄,完成接力傳遞。」劉興洲院士介紹說,北京奧運會火炬內部燃燒系統包括三個部分,即燃燒器、穩壓裝置和用於儲存燃氣的燃氣罐。「我們就是要在很小、彎曲且不規則的空間內精心安裝固定好這些裝備。」
最先需要解決的是燃料。北京奧運會火炬選擇了丙烷。丙烷燃燒後主要產生水蒸氣和二氧化碳,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適應比較寬的溫度范圍,在零下40攝氏度時仍能產生1個以上飽和蒸氣壓,高於外界大氣壓,形成燃燒;而且,丙烷產生的火焰呈亮黃色,火炬手跑動時,動態飄動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較醒目。
③ 龍岩龍威建材有限公司怎麼樣
龍岩龍威建材有限公司是2013-10-31在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龍岩市新羅區適中鎮保豐村288號(龍豐工業園區內)。
龍岩龍威建材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8020816074015,企業法人鄭國強,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龍岩龍威建材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礦物棉(危險化學品除外)、PVC樹脂瓦、PVC管材的生產及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福建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41258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304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龍岩龍威建材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④ 簡易土樓模型如何製作
土樓,是利用未經焙燒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夾牆板夯築而成牆體(少數以土坯磚砌牆)、柱樑等構架全部採用木料的樓屋,簡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築牆作為承重系統的任何兩層以上的房屋。根據《現代漢浯詞典》的解釋,所謂「樓」,就是「兩層或兩層以上的房子」。據此,一層的房子,即使以生土牆承重、以木料作為柱樑等構架,也不能稱為土樓,只能稱為土屋。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稱為中國漢族傳統民居的瑰寶。
土樓是分布在中國東南部的福建、江西、廣東三省的客家地區,以生土為主要建築材料、生土與木結構相結合,並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築。它們是幾次中國乃至東亞歷史動盪和民眾大遷徙的產物。其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品類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樓。
土樓已被嚴格確認的福建土樓建築有3000餘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龍岩永定縣、福建省漳州南靖縣和華安縣,其中又以客家土樓為代表。土樓的興建高潮是在中國動亂與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遷移之際。這些時期包含唐末黃巢之亂、南宋政權南移與明末清初。直至17世紀之後,不但讓客家人最後定居於中國東南沿海,也讓土樓分布地點以中國閩粵地區為大宗。出於抵禦山林野獸、強盜的需要,並體現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種形式特殊的建築的。
材料
土樓的建築材料,主要是沙質黏土、杉木、石料,用量最大,是整座土樓最基本的材料,其他材料如沙、石灰、竹片、青磚、瓦等的用量相對較少。
用於夯築承重牆的沙質黏土,指沙質黃土與黏土按一定比例拌成的泥土。純沙質黃土含沙質過多,無法結團,缺乏堅固性;純黏土雖然容易結團,但是如果缺沙,則如同未摻沙的水泥一樣,乾燥後會裂開,缺乏韌性,唯有兩者按一定比例拌合才能用於夯築土牆。杉木不但比重比松木、雜木小得多,富於彈性,並且在地面乾燥的環境中不容易腐爛。石料主要用於砌牆基,其次用於鋪設廊道、天井、門坪、道路等,還用於製作門框、台階、柱座等,均為花崗石或青石,取自溪河之中或山上。用於砌牆基的石料大者需數人才抬得動。花崗石占絕大多數,青石不多見,一般用於製作門框。較小的鵝卵石主要用於鋪設通廊、道路、門坪、天井,當然砌牆也少不了它。
布局
土樓的建築布局,最顯著的特點是:單體布局規整,中軸線鮮明,主次分明,與中原古代傳統的民居、宮殿建築的建築布局一脈相承;群體布局依山就勢,沿溪(河、澗)落成,面向溪河,背向青山。還注重選擇向陽避風的地方作為樓址。樓址忌逆勢、忌正對山坳。若樓址後山較高,建的樓一般較高大,且與高山適當距離,使樓、山配置和諧。土樓的建築布局既採用了古代宮殿、壇廟、官府等建築整齊對稱、嚴謹均衡的布局形式,又創造性地「因天材、就地利」,按照山川形勢、地理環境、氣候風向、日照雨量等自然條件以及風俗習慣等進行靈活布局。除了結構上的獨特外,土樓內部窗檯、門廊、檐角等也極盡華麗精巧,實為中國民居建築中的奇葩。
結構
土樓的建築結構,最顯著的特點表現在主體建築土木結構,非主體建築即樓內被圍合的其他建築,大多數為磚木結構,或以土坯代替青磚。樓外的附屬建築也是如此。另外穿斗、抬梁混合式構架結構也是土樓建築結構中常見的一種,它的特點是,建築物內部空間可按需要而擴大,按用途靈活安排。
工序
土樓建造的工序包括選址,設計、施工。在選址上一般嚴格掌握以下幾條原則:從實際需要出發,風水要好,盡可能靠近同宗同族的居住地,並且依山傍水,避風向陽,還要考慮所建土樓離他們開墾的土要是否太遠,耕作是否方便等等。在設計上,建造土樓的能工巧匠們對布局結構,尺寸比例都爛熟於心,他們因地制宜,建造風格上因人因地而異,因經濟條件而異,居住功能突出,中軸線鮮明。施工是土樓建築的第三個環節,通常分為備料、擇時、挖基、砌石基,夯牆、分層、封頂、裝修這幾個步驟來完成,這個環節也是確保工程質量的關鍵階段。
⑤ 龍岩龍威建材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龍岩龍威建材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10月3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一般經營項目:礦物棉(危險化學品除外)、PVC樹脂瓦、PVC管材的生產及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鄭昌文
成立時間:2013-10-31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80210004324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龍岩市新羅區適中鎮保豐村288號(龍豐工業園區內)
⑥ 永安里在哪裡
永安市福建省三明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是福建省的新興工業城市。位於福建中部偏西,地處沙溪上游,居於武夷山脈和戴雲山脈的過渡地帶。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16度56分到117度47分,北緯25度33分到26度12分之間。東鄰大田縣,西靠連城、清流縣,南連漳平、龍岩市,北接明溪縣、三元區。東西寬82公里,南北長71公里,總面積2942平方公里。2003年末,戶籍人口31.8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14萬人。通行閩中方言永安話。全市轄4個街道、7個鎮、4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歷史
永安市市標—群燕騰飛
①古縣名。東漢順帝改彘縣置。治所在今山西霍縣。北魏太平真君中並入禽昌,正始初復置,移治仇池壁(今洪洞趙城鎮東北), 永安市市標—群燕騰飛 北魏末復遷今霍縣。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名霍邑。②郡名。北魏建義元年(公元528年)置。治所在永安(今霍縣)。轄境相當於今山西霍、洪洞兩縣地。隋開皇初廢。 ③州名。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置。治所在今廣西蒙山縣。轄境相當於今蒙山縣地。1912年改蒙山縣。1851年太平軍攻克此城,為起義後佔領的第一個州城;次年春突圍北上。 ④縣級市名。 中文名稱 永安市 郵政編碼 366000
;外文名稱 Yong『an City 地理位置 閩中偏西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氣候 風山地氣候亞熱帶季
政府駐地 福建省永安市新安大院 面積 2941平方千米
人口 32萬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永安市位於閩中偏西,閩中大谷地南端,沙溪河中上游地段,城市風貌(20張)處武夷山脈與戴雲山脈的過渡地帶。 大約界於東經116°56'- 117°47',北緯25°33'- 26°12',東西寬82公里,南北長約71公里。東靠大田縣,西鄰連城、清流,南毗漳平、龍岩,北接三元區、明溪。市中心距三明市區50公里,離福州340公里,到廈門360公里。
地圖
永安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交通發展
永安是閩西北交通樞紐,鷹廈鐵路貫穿其中,每日過往列車達28車次。新近公布的國家鐵路網規劃和福建省鐵路規劃都給我們帶來了福音:兩條時速200公里、雙線、電氣化鐵路將在這座城市交匯。1、杭廣高速鐵路(杭州-廣州)鐵路南三龍段(南平-三明-龍岩);2、昆泉(昆明-泉州)鐵路泉州-長汀段。此外鷹廈鐵路繼續保留作為貨運,永安-加福鐵路進行電氣化改造。
公路方面205國道橫穿貢川、市區、洪田鎮、小陶鎮,307省道穿越西洋鎮、市區、安砂鎮,208省道(永安-西洋-漳平-華安縣-漳州)。隨著泉三高速(包含永安-泉州、永安-三明兩個方向),永安-武平高速公路(接廣東)通車,永安-寧化高速公路將於2012年全線通車(接江西),永安交通樞紐的地位日益凸顯。而且永安-漳州(廈門),從西洋鎮-漳州市約146公里,計劃2011年動工。以上4條高速公路建成後,永安成為通向5個方向的高速公路樞紐,去廣東、江西、浙江及本省沿海(特別是廈漳泉)四通八達。國家高速公路網在福建布局的兩縱兩橫中一縱一橫在永安交匯(泉州-南寧、長春-深圳),永安成為國家高速公路 鐵路運輸網的區域樞紐之一。
編輯本段沿革
永安旅遊資源(20張) 永安置縣之前為沙縣浮流司。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鄧茂七在沙縣二十四都(永安上坪、九龍和三元中村)、二十六都貢堡(今貢川)發動農民起義,攻城陷府,震動朝延。次年義軍被鎮壓後。鎮守福建都督范雄、型部右侍郎薛希璉、巡按監察御史陳員韜先後上則朝廷,以浮流險遠,難以探制為由,請以其地另立縣治。明景泰二年(1451年)獲准,景泰三年(1452年)九月,劃沙縣新嶺以南二十都到四十二都共計13個都之地置縣,命名為「永安」,寓永安安定之意。 永安古名浮流,分屬沙縣、尤溪縣境。明景泰三年(1452年)始設縣治,直到整個清朝,均屬南平府管轄。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設道,永安屬北路道(1914年改稱建安道);民國13年廢道,實行省、縣兩級行政制,永安屬省政府領導;民國21年,十九路軍發動"閩變",將福建劃為閩海、光泉、延建、龍汀四省,永安屬延建省;民國23年起國民黨政府實行行政督察專員制度,永安屬第八行政督察區(所在地長汀);民國24年屬第二行政督察區(所在地南平),民國31年屬第六行政督察區(所在地龍岩);民國35年至38年,永安為第九和第六行政督察區所在地。抗日戰城市風光(18張)爭時期,福建省會內遷永安長達七年半之久,許多 名噪一時的思想文化界人士雲集於此,永安成為當時東南文化名城之一。1950年1月28日永安解放後屬永安專區,為行署所在地,1956年永安專區撤銷後,隸屬龍岩專區,1962年劃歸三明專區(現為三明市)。 1984年9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永安撤縣設市,仍隸屬三明市。永安人民充分利用和發揮當地自然條件及人文優勢,艱苦創業,大展宏圖,逐步把永安建設成為一個初具現代化氣息的內陸山區城市。目前,永安的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福建省十強縣(市)之一,且發展前景廣闊。永安市的市標為"群燕騰飛"雕塑,市樹為香樟,市花為含笑。
編輯本段資源
概況
永安自然資源豐富,素有"金山銀水"之稱。森林資源集存量大,是我國南方48個重點林區縣(市)之一,也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南方集體林區改革試點區之一。現有林地面積38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3.2%,林木蓄積量2200多萬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其中毛竹面積71萬畝,居全省第二位,農民人均佔有3.9畝,居全省第一位。林木生長迅速,成林周期較短,有林地森林每畝年均生長量比北方林木生長速度高出近二倍,每畝平均蓄積量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樹木種類繁多,材性用途廣泛,有木本植物514種、竹類28種,其中屬國家、省珍稀樹種有銀杏、鐵杉、油杉、含笑等,特別是被譽為"綠色植物基因庫"的省級自然保護區天寶岩森林植被保存較好,生長著萼樹、香果樹、百日青、穗花杉等3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和省內珍稀樹種,還有華南虎、金錢豹、蟒蛇等20多種珍稀動物,對合理開發自然資源、發展林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研究開發中亞熱帶高海拔地區造林更新極具科研價值。 永安礦藏、森林、水力、旅遊資源豐富,交通發達方便,為發展工業、繁榮經濟提供了優越條件。
土地
土地資源肥沃富饒。全市土地面積441.17萬畝,其中林業用地368.97萬畝,占總面積83.6%,耕地28.12萬畝,佔6.37%,水域6.86萬畝,佔1.56%,道路、石山及其它用地37.22萬畝,佔8.47%,人均佔有耕地0.88畝。廣袤的林區有林地、灌木林地、疏生林地,全市已消滅了宜林荒山,林地土壤肥力89.7%為紅壤,有機含量6.01%,含氮量0.21%,速效磷平均含量6.15ppm,速效鉀平均含量120ppm,土壤濕潤,土層深厚,潛在肥力高,宜發展以杉木為主的速生用材林和珍貴樹種。
礦藏
礦產資源頗具特色。現已發現的礦種有41種,無煙煤、石灰石、重晶石、水泥粘土為優勢礦種,其中石灰石4.6億噸,無煙煤2.67億噸,儲量均居全省前茅,重晶石1899.31萬噸,列全國第3位。總的特點是分布廣、儲量大、品質優良,開采條件好,有明顯區域性。
森林
全市林業用地375萬畝,佔全市總面積85.3%;森林蓄積量為210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3.9%,在全省名列前茅。
水力
水力資源潛力極大。境內水資源總量達93億立方米,人均佔有水資源0.98萬立方米,為福建省人均佔有量的2倍,可開發的水力資源達34.6萬KW,已開發19.6萬KW,正在開發4.5萬KW。全市水、火電裝機總量57.6萬KW,年發電總量從1983年的12.88億KWH提高到1998年的25.94億KWH,其中農村小水電212處,258台,裝機總容量26190KW,年發電總量從1983年的9060.8萬KWH提高到1998年的3.3億KWH,裝機容量和發電總量雙列全國第一。境內發現溫泉出露點7處,大多為低礦化淡水,無色無味,水質優,溫度高,泉脈廣,易開采,兼有飲用、淋浴治病及保護魚苗越冬和飼養溫水魚之功效。
編輯本段經濟
2007年全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76.86億元,比上年增長10.6%。農林牧漁業產值17.63億元,增長5.7%。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9.95億元,增長20.1%,其中市屬工業產值48.53億元,增長4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73億元,增長21.2%。實際利用外資1200萬美元,增長30.9%。市屬出口總值5063萬美元,增長199.8%。財政總收入7.42億元,增長9.7%,其中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3.64億元,增長12.3%。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7億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3元,增長6.6%;農民人均純收入4625元,增長5.2%。人口自然增長率5.6‰。年末戶籍人口31.98萬人。 產業建設:培育四個主導產業。紡織產業:重點推進13個投資千萬元以上的在建項目建設,京朋、寶華林公司擴改項目投產,皓藍、英漢二期等項目進行廠房建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0.4億元,增長15.6%。林竹產業:完成更新造林6200公頃,新增竹林3400公頃,新增6家規模以上林竹加工企業,實現林業產值25.12億元,增長23.8%。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新龍馬股份永安汽車廠總裝載貨車3811輛,實現產值2.9億元。旅遊產業:完成吉山古村與抗戰文化遺址一期修護工程,出台扶持天寶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展的優惠政策。全年共接待遊客10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6億元,分別增長17.4%和30.9%。2個重點產業。建材工業:著重抓好兩個百萬噸旋窯水泥項目建設,金銀湖旋窯水泥已投產,謀成旋窯水泥完成土建工程,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08億元,增長3.8%。化工及化纖產業:智勝公司合成氨釕系催化劑、硝銨項目的基建主體工程和合成氨技改項目完工,永安化工廠連續乳化炸葯生產線完成設備安裝、膨化炸葯生產線進行廠房裝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97億元,增長21.3%。 社會事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3060人、社保人員2341人、醫保人員7623人,轉移農村勞動力5451人,試行農村困難家庭醫療救助,在18個村開展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募集慈善資金211萬元;對第四醫院進行整體拍賣,剝離原礦務局、化纖廠醫院劃歸地方管理,並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13.8萬人,參合率為78.8%。城鄉廣電網路全部建成,行政村道路硬化率達90%,行動電話信號覆蓋80%以上行政村。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雙合格」家庭教育工作示範縣、鄉村青年文化活動先進縣和省雙擁模範城「五連冠」,大湖鎮、國稅局、燕南街道桂口村分別榮獲全國「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的稱號。
編輯本段交通
永安是閩西南的交通樞紐,是閩贛兩省4個地區10個縣(市)的物資集散地。位於鷹廈鐵路線的中心,火車距福州318公里,距廈門285公里,境內鐵路通車里程86.8公里,有10條鐵路專用線和10個火車站。公路自山海關至廣州的205國道也經過永安,境內公路通車里程為1511公里。由於條件特殊,所以鐵路的地區級機構和公路的運輸分公司均設在永安,而不是設在三明。
編輯本段市情特點
1、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素有「金山銀水」之稱。森林資源集存量大,林地面積382.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3.2%,木材蓄積量2200萬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是我國南方48個重點林區縣(市)之一;竹林面積100.2萬畝,居全省第二位,農民人均擁有6.7畝竹林,居全國第一位。礦產資源頗具特色,現已探明的礦種有41種,其中石灰石儲量4.6億噸、無煙煤2.6億多噸,均居全省前茅,重晶石儲量1899萬噸,列全國第三位。水力資源潛力極大,境內水資源總量83億立方米,人均佔有水資源2.6萬立方米,為福建省人均佔有量的7.5倍,可開發的水力資源39萬千瓦,已建成水電裝機30萬千瓦。境內發現溫泉出露點7處,大多為低礦化淡水,水質優,易開采。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A級風景區桃源洞—鱗隱石林,桃源洞系國家水利風景區,其景點「一線天」全長120米,於2002年4月被基尼斯世界紀錄確認為「最狹長的一線天」。鱗隱石林被譽為「東南奇秀」,有我國第二大石林之稱;有被譽為「綠色植物基因庫」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寶岩;有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民俗文化活化石的青水「大腔戲」,有享譽東南的吉山抗戰文化遺址;有堪稱清代建築藝術瑰寶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槐南安貞堡等一系列古民居;有九龍竹海、紫雲山省級森林公園;有變化莫測的普禪山風光、度假消暑的天然勝景九龍湖,還有明代古跡貢川駙馬城等。到2010年,要努力成為海峽西岸生態休閑旅遊勝地。 2、工業基礎比較雄厚,是福建省新興的工業城市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產基地。全市現有工業企業28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211家,其中中央、省、三明市屬企業21家,市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0家。永安的水泥、人造纖維、石灰石、重晶石產量均居全省第一。全市現有工業企業26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4家,大中型企業14家,銷售收入上億元企業9家,木材、電力、化纖、水泥、煤炭等產量在全省佔有重要地位。境內有福建紡織化纖集團有限公司和福建水泥股份公司兩家全國520優強企業,永安林業、福建水泥兩家上市公司,智勝化工等4家省百家重點企業。永林股份公司「永林藍豹」 牌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其生產的「永林藍豹」 牌中密度纖維板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永林股份生產的強化木地板、中密度纖維板獲得國家出口免驗,成為全國中纖板和地板行業中首家獲得「出口免驗」資格的企業;全市有6個國家級免檢產品,全市榮獲省級以上品牌總數位居全省山區縣(市)首位。已形成紡織、林竹、汽車及零部件、建材、化工及化纖等五大主導產業,200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13.25億元,比增34.4%;完成工業增加值73.29億元,比增26.8%。其中:市屬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88.01億元,比增44.2%;中央省地屬工業企業完成產值25.24億元,比降10.9%。五大主導產業完成產值165.18億元,比增36.9%,其中:紡織產業完成產值57.70億元,比增23.5%;化學產業完成產值20.30億元,比增46.9%;建材產業完成產值27.39億元,比增34.2%;林產產業完成產值31.71億元,比增69.6%;機械汽車產業完成產值28.08億元,比增30.2%。其中2010年9月8日廈門9.8投洽會中簽約了總投資額達20億元的中國重汽集團年產8萬輛輕、中、重型卡車項目和大帝集團與義大利特維斯有限公司合資的總投資1470萬美元,年產2萬噸可染色聚酯新材料項目。 3、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是閩西北與閩南的交通樞紐和重要的物資中轉、集散地。鷹廈鐵路、205國道、307省道、208省道貫穿境內。努力構築便捷通,道境內鐵路總長129.55公里,鐵路干線東到福州,西通龍岩、深圳,南達廈門,北上江西、浙江和上海等省市,開通至福州的「永安號」旅遊專列;新近公布的國家鐵路網規劃和福建省鐵路規劃都給我們帶來了福音:兩條時速200公里、雙線、電氣化鐵路將在這座城市交匯。1、杭廣(杭州-廣州)鐵路南三龍段(南平-三明-龍岩);2、昆泉(昆明-泉州)鐵路泉州-長汀段。此外鷹廈鐵路繼續保留作為貨運,永安-加福鐵路進行電氣化改造。隨著泉三高速(包含永安-泉州、永安-三明兩個方向),永安-武平高速公路(接廣東)通車,永安-寧化高速公路將於2012年全線通車(接江西),永安交通樞紐的地位日益凸顯。而且永安-漳州(廈門),從西洋-漳州約146公里,計劃2011年動工。以上4條高速公路建成後,永安成為通向5個方向的高速公路樞紐,去廣東、江西、浙江及本省沿海(特別是廈漳泉)四通八達。國家高速公路網在福建布局的兩縱兩橫中一縱一橫在永安交匯(泉州-南寧、長春-深圳),永安成為國家高速公路運輸網的區域樞紐之一。毗鄰永安的連城冠豸山機場成功試航。城市南區開發、管道燃氣工程、舒展溫泉等一批重點城建項目日趨完善,正積極培育紡織、林竹及農副產品、汽車及零部件、建材及裝飾等專業市場和大型現代商業購物中心。這些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的建成,必將進一步增強永安作為海峽西岸區域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的地位。全市擁有大小客貨站14個,專用貨場9個;公路通車里程2800公里,其中國道77公里、省道59公里,99%的行政村道路實現硬化。2007年客運發送量730萬人,貨運發送量698萬噸。電力供應較為充足,擁有水、火電裝機容量75.38萬千瓦。郵電通信發達,行動電話信號已覆蓋全市所有行政村,互聯網覆蓋60%行政村,所有行政村全部開通程式控制電話。 4、城市化水平比較高,積極創建一流的城市人居環境。城市化水平較高,城市規劃區196.38平方公里,建成區18.01平方公里,城鎮化水平達57.8%;城市道路總長度125公里;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2%,人均公共綠地9.1平方米;城市每萬人擁有公交車9.13標台;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5.5平方米。大力實施「南商北工」、「東擴西進」的城市發展戰略,南面南區一期規劃佔地1.5平方公里,建設為人口容量2萬人的高標准行政居住休閑區,作為城市副中心和行政中心的功能初步完善,並全面啟動埔嶺汽車工業園區建設;北尼葛開發區按照「一區四園」(即尼葛工業園、大興工業園、金銀湖工業園、水東工業園)30平方公里的總體布局開發建設,其中尼葛工業園規劃控制面積為9.2平方公里,已累計投入資金7億多元,開發土地5000多畝。目前入園企業達86家,規模以上企業有48家,形成了紡織、林竹、電力和化工機械等主導產業集群。今年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21.7億元,比增30.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3億元,比增39%;招商引資任務完成1.5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83.3%;上半年徵收財稅2967萬元。這個園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2010年上半年已累計投入11059萬元。該園區致力承接沿海紡織產業轉移,至2012年,建成40條以上皮革生產線,樹脂產能達15萬噸以上,紡織產業產值達50億元以上,形成紡織—織布—染整—服裝為一體的紡織產業鏈。重點培育永林股份、全鋼輪胎等重點企業,壯大林竹、機械加工等主導產業。至2013年,開發區集中開發部分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0億元。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城市建設戰役」的部署和要求,規劃局加快南北第三通道線型的規劃設計,加速形成東部交通樞紐基本框架,為城市東擴提供堅實的交通保障。南北第三通道項目包括永安大道和永漿大道,永安大道是聯系現火車站和規劃新建火車站的城市道路,全長約8公里,道路寬度按40米設計,局部為50米和22米;永漿大道從石門橋到永漿村,全長約2公里,道路寬度40米。南北第三通道將採用BT模式引進社會資金投資建設,該項目的規劃建設將帶動道路沿線1200畝城市用地的開發建設,對於我市進一步打開通道、完善路網、加快構建城市空間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道路線型已基本確定,正在著手進行道路設計方案的招標。永安大道是聯系現火車站和新火車站(高鐵)的城市道路,全長約8公里,道路寬度按40米設計,局部為50米和22米。5、四個建設取得較好成績,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取得長足的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7年實現生產總值107.7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0.13億元,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5.3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9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28元,綜合經濟實力居全省十強第六位。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改革開放以來獲全國教育、民政、科技、衛生、計生優質服務、綠化、體育、保險、糧食生產先進市和全國雙擁模範城等20多項全國性殊榮,還榮獲全省精神文明建設、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黨建工作、科普先進市等30多項全省性殊榮,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二連冠」、省雙擁模範城「五連冠」。
編輯本段永安小吃
永安小吃諸多小吃均以米、麥、豆、蕨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其風味以甜、咸、香為主,特別喜歡蒜頭辣味。做工尚稱講究,食之回味久留,其中最具特色的小吃有:煨豆腐(燙嘴豆腐)、叉叉果、粿條、米凍峰、糍粑等,下面為大家一一介紹下: 1. 爐煨豆腐,冬夜佳食
永安著名小吃之一,通常稱之燙嘴豆腐。其製法是將豆腐塊置大鐵鍋內,加目魚、豬腳、排骨、清水等,以炭火久煨,將豆腐煮成蜂窩狀,使之入味。煨好後,熱豆腐小塊蘸醬油、蒜頭、冰糖等做成的調料食用,味道香甜。 2.叉叉粿 又叫竹叉果條,特點是色白細嫩、蘸食鮮美。其做法:選用生產期長的稻穀、細加工碾白純片,磨成漿水,再將漿水調勻倒入鐵圓盤內,浮於大鍋開水上蒸熟,捲成圓柱形,即成果條筒。可蘸醬油、蒜頭、辣椒、芝麻油等做成的調料食用,也可炒食。既價格便宜,又清涼可口。特別在夏季可代替冷飲,是永安城鄉居民普遍所喜愛的小吃。 3.糍 粑
把糯米用木製飯甑蒸熟,倒入石臼舂打至爛,取出揉成一個個大小適度的糍粑團,加糖即可食用。或滾粘上一層糍粑粉(黃豆炒熟磨成粉,摻入紅糖製成,還有紅豆粉,紅豆粉是鹹的,或者花生粉末加糖,某人那麼喜歡甜食,應該會喜歡)即可。大凡有喜事,當地人都要做紅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4.永安芋包
芋包的主料為菜芋和木薯粉。菜芋洗凈入鍋煮熟去皮,與木著粉揉搓至軟硬適度不沾手,製成芋包坯,包上瘦肉、香菇、筍、蝦米、醬油、五香粉等做成的熟餡,置入已沸的水中煮到膨脹並浮於水面即熟,蘸醬油、老酒、豬油、味精、蔥花等,也可以有蔥油加芝麻撒在上面即可食用。芋包軟潤滑香,為永安民間傳統小吃。 5.艾果
每年的陽春三月,都興做艾葉米果,材料是有艾草和大米做成的,工序比較復雜,永安人的餡最喜歡筍,是不能少的,還有香菇,肉,蔥,蝦米,可以做成餃子型、圓形。6.下面繼續介紹永安的小吃 到永安來碗粿條,一定要來點其他的配料,活肉就是其中一種,還有套腸、鴨血、鹵豆乾,鹵腐竹等。下面就不一一介紹,給些圖片看看。
大腸頭 活肉和粿條
鴨血
咸豆花
煎米凍
紅豆馬蹄糕 炸春卷
⑦ 介紹下泉州
http://ke..com/view/8154.html?wtp=tt
⑧ 急求一篇有關西安的英語作文,內容十二朝古都,絲綢之路起點,歷史名勝,博物館眾多,現代化城市,研製...
泉州概況
泉州,鯉城、刺桐城、溫陵,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總量連續9年名列全省第一,是福建經濟中心。北承省會福州、莆田,南接廈門特區,東望台灣寶島,西毗漳州、龍岩、三明。現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5個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762萬人(不含金門縣),漢族占人口總數的98.2%,少數民族佔1.8%。少數民族有48個,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泉州風物民情古樸精深,別具一格。儒、釋、道三教並盛,互為融合。方言以閩南話為主,通用語言為普通話。泉州是著名僑鄉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華僑、華人624萬人,港澳同胞70萬人。在台灣,有44.8%的漢族同胞(約900萬人)祖籍泉州。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內山巒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其間,海拔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區。戴雲山脈從東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有「閩中屋脊」之稱。境內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過渡。泉州海岸線曲折蜿蜓,大部分為基岩海岸,總長約421公里,有湄州灣、泉州灣、深滬灣、圍頭灣四個港灣及肖厝、崇武、後渚、梅林、石井等14個港口。泉州地跨中南兩個亞熱帶,即戴雲山西北部常年溫暖、常綠闊葉林帶和東南部常年濕熱、有短期乾旱的亞熱帶雨林帶。
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內溪流多達35條,總長1620公里 ,水資源相當豐富。泉州地區太陽輻射總量較高,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豐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稱「閩南大溫床」,對發展農業生產,特別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經濟作物極為有利,是烏龍茶、桂元、柑桔的全國生產基地。主要經濟魚類近百種,產量較大的魚類有20多種。淺海灘塗面積118萬畝。盛產牡蠣、蟶、蛤、螺、海帶、紫菜等貝、藻類。主要有鐵、猛、金、煤、石英砂、花崗岩、高嶺土、地熱、礦泉水等20多種。
泉州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這里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文物瑰寶舉世矚目。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27處。泉州是古代「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自古以來各種宗教兼容並存,東西文化交匯薈集,特別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諸多宗教遺跡構成一道獨特的人文景現,頗具歷史和藝術價值。
特產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頭、老范志萬應神曲、料絲花燈、清源茶餅、安溪烏龍茶、永春老醋、永春紙織畫。
地質地理
泉州依山面海,境內山巒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其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1000多萬畝,耕地217萬畝,山地、丘陵占土地總面積的五分之四,俗稱「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域面積7864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421公里,大小港灣14個,島嶼208個。深水良港多,可建萬噸以上深水泊位123個,湄洲灣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國少有的天然良港。泉州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5℃~21℃,終年溫暖濕潤,四季如春,古詩稱泉州「四季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故泉州有「溫陵」雅稱。
全市林木蓄積量1833萬立方米,地表水總量87.6億立方米,可供開發的水電資源43萬千瓦。主要礦產資源有高嶺土、花崗岩、輝綠岩、石英砂、石灰石、煤、鐵、錳、地熱、礦泉水等20多種。水產資源豐富,可作業的海洋漁場面積5000多平方公里,可供開發利用面積118平方公里,主要水產生物50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近百種,盛產牡蠣、蟶、蛤、螺、海帶、紫菜等貝、藻類200多種。
歷史
泉州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豐州鎮置東安縣治,南朝梁天監間(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為本地設置縣、郡治之始。西晉末年,中原戰亂,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晉江由此得名。他們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使晉江兩岸得到迅速開發。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政治制度的變革,行政區劃建制幾度變遷。唐久視元年(700年)置武榮州,州治設今市區。唐景雲二年(711年)武榮州改名泉州。此後,先後設有郡、州、路、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行政督察區、專區、地區,1986年1月撤晉江地區設泉州地級市。
史前
泉州開拓甚早。在晉江流域的各縣,都有大批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考古發現: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閩越族「處溪谷之間,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經掌握了種植水稻、紡織、陶器製作等技術。
前秦
夏、商兩代,今泉州地理區劃屬揚州。
西周時,為七閩地。出現關於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記載.
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屬閩越地。居住在這里的閩越人擅長造舟航海,「以舟為車,以楫為馬,」「水行而山處,」過著漁獵農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後,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閩中,或為王,或為君,並服於楚,泉地屬之。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閩中郡,泉地歸之,為閩越族酋長無諸所領。
漢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無諸因助漢滅秦、楚之功,被封閩越王,領閩中故地,都東冶。泉地屬閩越國。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閩越國不斷舉兵侵百越,漢興師問罪,廢除閩越王封號,並先後封兩王(越繇王與東越王)以共領前閩越國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東越王因叛被殺,漢改封越繇王為東成侯,並命軍吏徙閩越民於江、淮間。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遷的閩越民逐漸繁衍,設立冶縣,隸屬會稽郡。泉地屬冶縣。後又改屬會稽南部都尉的侯官縣。
三國
吳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東安縣,縣治在今南安市豐州鎮。為本地設縣置治之始。 轄今泉州市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泉港區、石獅市、晉江市、南安市及惠安縣、安溪縣、永春縣、廈門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區。今德化縣屬侯官縣。
兩晉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晉安郡。改東安縣為晉安縣,管轄現在莆田、泉州、廈門、漳州四市地,縣治在今豐州鎮,屬晉安郡;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並入南安縣。西晉·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戰亂,衣冠士族南渡入閩,部分沿古南安江兩岸聚居,後改南安江為晉江。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泉州城南置寶林寨,城東置法石寨,分兵守衛。
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三月,宋廷命福建提點刑獄陳公亮、漳州知州朱熹一同措置漳、泉、汀三州經界。因遭權貴豪強反對,無法實行。
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在晉江縣圍頭澳置寶蓋寨,由寶林移120名士兵來此守衛,節制建平、清石諸屯,加強海防。
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知州真德秀在崇武重建營房62間,駐兵310名,加強海防。
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十一月,詔左翼軍受泉州節制。
嘉定末年,泉州置平戶隘(後改稱石門隘)於德化東西團,以左翼軍百人更番屯戍。
淳佑間(公元1241—1252年),泉州戶口增至255758戶、1329940人,為歷史上第一次人口高峰,由上州升為望州。
景炎二年(1277年):改興化軍為興安州。年底,興安州即為元軍所陷。
元
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 元廷在泉州設立行宣慰司,兼領行征南元帥府事。
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元廷在泉州設置市舶提舉司。
至元十五年(1278年):福建全境入元版圖。元朝統一中國後,施行行省制度。中央設置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的行政機構;地方設置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作為地方政權機構,行省下設路、府、州、縣。升泉州為泉州路總管府,領南安、晉江、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惠安七縣及南、北二錄事司(以領在城之民);翌年,南北二錄事司合而為一。
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惠安在玉埕設置鹽管勾司,管理全縣鹽務。
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五月,福建行省並入泉州行省。七月,徙泉州行省於隆興(今南昌)。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十月前,又設立泉州行省,至元二十年三月並入福建行省。十月,在泉州置蒙古提舉學校官2名。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元廷令各路府、州、縣設儒學教授、學正、教諭。泉州路總管府儒學設教授、學正、學錄各1員,訓導6員;縣學設教諭1員、訓導2員。
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二月,再設泉州行省。至元二十一年九月,泉州行省並入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九年復設福建行省。
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泉州市舶司並入鹽運司,在泉州設置福建鹽課市舶都轉運司。
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十二月,復置泉州市舶提舉司.
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四月,在泉州設鎮撫司、海船千戶所。
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泉州路始設陰陽學,依儒學、醫學之例,路設教授、學正各1人,縣設訓術1人,教授天文、歷算、周易、數學。
至元二十七年前後,開始在澎湖設立巡檢司,管轄澎湖、台灣等島嶼,隸屬泉州路同安縣。當時澎湖列島有居民1600餘人,貿易至者歲常數十艘,有「泉州外府」之稱。
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為圖琉求(今台灣),改福建行省為福建平海行中書省,遂徙治泉州,轄諸州。大德三年二月罷,置福建宣慰司都元帥府,移治福州。
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改泉州路總管府為泉寧府。
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復為泉州路,隸屬江浙行省。
皇慶二年(1313年),興化縣治由游洋遷至汀溪(今莆田新縣)。民間稱前者為舊縣(今仙游古邑),後者為新縣。
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泉州設都轉運鹽分司,直屬戶部,專掌場灶榷辦鹽貨及批驗鹽商引目等事。
至治年間(1321~1323年),福建境內設八個路,均歸江浙行中書省管轄。興化路下領莆田、仙游、興化三縣。
至正十六年(1356年),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此為福建設省的開始。
至正十六年(1356年),復立福建行中書省,泉州路隸之。
至正十八年(1358年),設立泉州分省。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十二月,吳王朱元璋命左御使大夫湯和、中書平章廖永忠率領舟師2萬人從明州(今浙江寧波)航海攻克福州。湯和遣元降官原福建行省參政袁仁招諭興化、漳、泉諸路。
明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明」。二月,泉州路降於明。泉州置衛指揮使司,領左、右、中、前、後五千戶所,隸福建都指揮使司。這是明朝在泉州設置的第一批海防軍衛所。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福建全省八路先後改為福州、建寧、延平、邵武、興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改泉州路為泉州府,隸福建行中書省;罷錄事司。泉州府仍領晉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縣。
洪武三年(1370年),明廷在泉州設立福建市舶司,管理對琉球(今台灣)的貿易。
洪武七年(1374年)正月,罷福建(泉州)市舶司,嚴海禁以防倭寇。泉州官方海外通商貿易基本停止。
洪武九年(1376年):廢除行中書省機構,各省分別設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和都指揮使司等「三司」,以掌行政、司法、軍政大權,並直屬中央。布政使司下領府、州、縣。改福建行中書省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隸之。
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廷實行防倭封海,廢澎湖巡檢司。
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廷命江夏侯周德興到福建沿海福、興、漳、泉四府經略海防。改永寧寨為永寧衛,於浯洲置金門守御千戶所,另築峰上、田浦、官澳、陳坑、烈嶼、祥芝等處巡檢司,屯兵駐守,以備倭寇。祥芝巡檢司並造司城,周一百五十丈,高二丈,寓鋪六,有南北二門。始築廈門城。至洪武三十一年,在泉州沿海先後增設:永寧衛,福全、崇武、中左、金門、高浦5個守御千戶所,巡檢司45個,築衛所司城16座,以加強海防。
文化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積淀深厚,素有「海濱鄒魯」、「世界宗教博物館」、「光明之城」的美譽。全市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省級40處,縣(市)級600多處。其中極負盛名的有中國現存最早的伊斯蘭教清真寺、世界惟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中國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葬有唐代到泉州傳教的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的靈山聖墓、千年古剎開元寺及東西塔、記載古代海上交通和貿易的九日山祈風崖刻、廣受台胞和海外僑胞信眾膜拜的天後宮媽祖、民族英雄鄭成功史跡與陵墓、宋代蔡襄修建的洛陽橋、號稱「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以及與惠東民俗、海濱風光、石雕藝術融為一體的崇武古城等。豐富的人文景觀、別具一格的民俗風情和秀出東南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使泉州成為一個全國乃至國際性的旅遊勝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到此觀光。泉州保留著彌足珍貴的戲曲文化遺產,有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嘉禮」戲等劇種,其中蜚聲海內外的有:晉唐士樂余韻南音、宋元南戲「活化石」梨園戲和中國一絕「提線木偶」。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伊斯蘭教、印度教、古基督教、摩尼教、猶太教、佛教等世界多種宗教在泉州廣泛傳播,留下大量遺跡,使泉州成為多元文化融洽交匯、和諧共處、互促共榮的載體。作為南少林武術的發源地,泉州具有薪傳不息、獨樹一幟的武術文化。
泉州是中國歷史上對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著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的開放港口城市。自唐代開埠,即為中國南方四大對外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時期,泉州港躍居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馳譽世界,成為與埃及亞歷山大港相媲美的「東方第一大港」,呈現「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
泉州是全國著名僑鄉和台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旅居世界各地的泉州籍華僑、華人620多萬人,港澳同胞70多萬人,台灣漢族同胞中44.8%約900萬人祖籍泉州。長期以來,旅外鄉親心系桑梓,或投資辦廠,或興學育人,或捐資慈善,或興辦公益,涌現出一大批貢獻巨大、成就傑出的鄉賢碩彥,成為推動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泉州與世界密切聯系的紐帶和橋梁。
經濟
改革開放以前,由於泉州地處海防前線,國家投資少,經濟長期處於以農業為主的自給、半自給狀態,經濟總量居全省地市倒數第二。改革開放以來,泉州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抓住機遇、扭住中心、愛拼敢贏、大膽實踐,經歷 「三來一補」起步、鄉鎮企業鋪路、三資企業上路、成片開發邁大步、區城經濟展宏圖的經濟發展階段,走出一條「市場調節為主,外向型經濟為主,股份合作制為主,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具有僑鄉特色的經濟建設路子,經濟實力隔幾年上一個台階,創造出「晉江經驗」和「泉州現象」,成為福建乃至全國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創造泉州發展歷史的新輝煌。全市GDP在1978年為7.79億元,到1992年突破100億元,2000年跨過1000億元,2002年達到1223億元。2003年全市GDP為1380.11億元,2005年全市GDP為1626.30億元,2007年全市GDP達2276億,增長15.7%,GDP總量連續9年居全省首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187元增至2.37萬元;財政總收入由0.79億元增至152.7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75元增至6100元,年均增長6.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24元增至14185元,年均增長12.6%。
泉州人民立足實際,奮力打造特色經濟,促使泉港「石化基地」、豐澤「中國樹脂工藝之鄉」、晉江「中國鞋都」、石獅「中國服裝名城」、南安「中國建材之鄉」、惠安 「中國石雕之鄉」、德化「工藝陶瓷之鄉」、永春「蘆柑之鄉」、安溪「烏龍茶之鄉」等特色經濟的形成並馳名海內外,全市所有縣(市)均躋身全省經濟實力十強或經濟發展十佳縣(市)行列。2007年,縣域經濟取得新進展,晉江、石獅、惠安、南安和安溪五縣(市)再次入選全國百強縣(市)。
宗教
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個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羅門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猶太教等諸多宗教,其歷史悠久、史跡豐富,在海內外有很大影響。
泉州有「泉南佛國」、「閩南蓬萊」之名。佛教、道教於公元三世紀(西晉太康年間)傳入泉州,並開始有寺觀的創建。早在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年),道教就在泉州府治南建置白雲廟(元妙觀),佛教也在南安九日山下創建延福寺。當時,佛教傳入中國後尚處於譯經階段,五斗米道創始人張道陵之玄孫張盛才移居江西龍虎山。唐、宋時是泉州佛、道教興盛時期,寺廟宮觀興建眾多,氣勢宏偉,建築藝術精緻。一千多年來,泉州相繼建造了佛、道教寺廟宮觀數以千計。其中道教的元妙觀、泉州府城隍廟、馬甲仙公山、東岳行宮、法石真武廟、晉江崇真殿、深滬寶泉庵、石獅城隍廟、南安郭山廟、安溪城隍廟、永春百丈岩、德化石壺殿、惠安青山宮等和佛教的開元寺、承天寺、崇福寺、宿燕寺、晉江龍山寺、南安雪峰寺、惠安科山寺、安溪清水岩、永春普濟寺、德化靈鷲寺等最為著名。與道教有密切聯系的民間信仰,轄地舊稱的「鋪」、「境」、「都」,無不建有供奉鄉土神祗的神廟達數千座之多。這些寺廟宮觀,成為文人墨客雅集以及廣大信教和不信教群眾朝拜禮敬或遊玩觀賞的地方。一千多年來,這些寺廟宮觀不僅在泉州民間影響深廣,而且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及泉州人口向海外、港澳台的遷徙與繁衍,泉州眾多的寺廟宮觀也不斷分爐出去,從而在海內外產生很大的影響。
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唐代初期伊斯蘭教傳入泉州,是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最早的地區之一,歷史上曾在泉州建造了7座清真寺。目前,尚存有一座中國現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築風格的泉州清凈寺;又有一座聞名遐邇的伊斯蘭教聖跡-----靈山聖墓;還有被譽為國之瑰寶的伊斯蘭石刻近300方。
接著,景教(古天主教的一個支派)、摩尼教、印度教相繼雲集泉州.這些有力地證明了泉州不愧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東端。19世紀末葉,基督教、天主教再度傳入,日本教和猶太教也曾經在泉州傳播。
⑨ 福建耐德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怎麼樣
福建耐德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是2018-01-30在福建省龍岩市武平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福建省龍岩市武平縣岩前鎮工業集中區高新園區D07。
福建耐德力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824MA31G6832L,企業法人鍾緣晶,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福建耐德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福建耐德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