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廢水
A. 如何處理豬場廢水
不同規模的豬場,污水處理可以採用不同的方式。其總原則是:根據國家和地方相關法版規,有條件權的豬場,應先對豬場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再進行資源化利用;不具備場地條件的豬場,必須進行處理,並做到達標排放。無害化處理提倡使用沼氣池,沼液的資源化利用根據場地情況和場主安排,可用於水產養殖或種植。值得注意的是:未經無害化處理的豬場污水直通魚塘的傳統「豬—魚」模式,不符合當今水產養殖對水環境以及水產品衛生與安全的要求。
B. 養豬場污水如何處理
養豬場污水具有典型的「三高」特徵,CODcr高達3000~12000mg/l,氨氮高達800~2200mg/l,SS超標數十倍。規模化畜禽回養殖廢水處答理目前已引起養豬場業主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採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及選用經濟、高效的處理技術已刻不容緩。隨著國家和部分地區污水排放標准日益更新,高濃度養豬廢水達標排放問題更加突出。污水處理設備
對於豬場廢水而言,一般都含有對生物細菌有抑製作用和難以降解的活性劑成份,因此擬採用氣浮加生化法處理工藝,通過多級處理後達到降解去除污水中有機污染物質。
污水經格柵去除大顆粒及纖維狀雜質後流入調節池。防止雜質沉降等作用。
C. 養豬場廢水怎麼處理
發酵床養豬不需要對豬糞採用清掃排放,也不會形成大量的沖圈污水,從而沒有任何廢內棄物、排泄物排出養豬容場,基本上實現了污染物「零排放」標准,大大減輕了養豬業對環境的污染。正常情況下還可節省醫葯費,因為豬拱食發酵床內的有益微生物以後,能幫助消化,還在一定程度下提高豬群的抵抗力。由於發酵床養豬,豬很少生病,大大減少了葯物的使用,同時減小了豬肉的葯物殘留問題,使豬肉品質更好,售價也更高。因此,生態環保發酵床養殖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是養豬業的一大革新,是破解養豬業三大難題的有效法寶。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環保關:豬糞廢水自消化
通過採用金寶貝干撒式生態發酵床養豬技術,豬場的惡臭消失,糞尿在金寶貝有益菌的作物下,一部分降解為無臭氣體被排放掉,例如:水蒸氣和CO2;另一部分轉化為粗蛋白、菌體蛋白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從源頭上消除了糞尿對生態環境的污染,使圈舍無臭味,達到零排放。而且發酵床的墊料還可循環運用,做為有機肥施入農田。轉變養豬方式,豬糞便變廢為寶,不僅解決了養豬場污染物無處排放的難題,更是一舉多得,達到經濟、社會和環境保護三贏,又是一項農民增收和創收的好項目。
D. 養豬場廢水的危害有哪些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處理這個養豬廢水。
1、有機污染物
糞便中含有大量含碳化合物、含氨化合物等腐敗有機物,進入水體後,嚴重首先使水質渾濁,水色變黃,氣味變臭。在微生物作用下,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時,溶解氧被耗盡,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多種惡臭物質,水體變黑發臭,水質惡化,不能飲用。
2、氮、磷營養物質污染
氮、磷是養豬排泄物的主要營養物質污染物。在有機分解過程中,有機物氮、磷還要被礦化為無機的氮、磷。多數含氮化物被氧化成硝酸鹽,其中一部分滯留在表土層,另一部分則滲入地下,日積月累則會污染地下水源。
含磷過多的污水流入河溝和池塘,使水體富營養化,可使藻類等浮游生物大肆繁殖瘋長,導致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並產生多種毒素,直接影響魚類生長。由於藻類大量繁殖,加大了水的渾濁度,使水生植物和藻類的光合作用發生障礙而死亡,死亡的藻體和水生植物在厭氧條件下腐爛分解,導致水體惡化,從而危害生態環境。
3、礦物質元素污染
在畜禽養殖行業,為增強畜禽的食慾,往往在飼料中加入食鹽,這導致糞尿鹽分含量增多,直接影響動物健康和畜產品的食用安全,污染土壤,對農作物的生長不利。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助於改善畜禽糞便對土壤和水體的污染。
豬糞中含砂量較高,特別是種豬糞,飼料中砂礫與貝殼的添加量就有8%,經過消化道帶入糞便中。
E. 養豬場污水處理方法
養豬業復是我國農業中的重要產業制。科學發展的企業需要關注食品的安全問題及環保問題,養豬廢水處理達標排放是環保重要指標之一。
水質分析:養豬廢水含有高濃度的有機物、懸浮物、氨氮等污染物,其水質和水量受到生產工藝季節及產品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水質的不穩定。廢水處理工藝(通常指生化處理)往往出水的各項指標也不穩定。
養豬廢水處理的指標主要有:氨氮、總磷、cod、色度、SS(懸浮物)。稍大的養豬企業對廢水的處理工藝通常回採用生化處理工藝,但是生化工藝對氨氮的去除效率卻始終不太理想。
希潔工程師觀點:
1對於水量大的企業來說生化處理工藝是有必的,養豬廢水原水的氨氮、cod濃度通常比較高,生化處理的經濟性和可行性都較高
2對於原有的生化工藝出水氨氮卻仍不達標的企業,若氨氮出水濃度不高(建議濃度在300以下)的客戶可選擇使用氨氮去除劑,無需添加其他設備、操作簡單、效率高
3對於中高濃度(濃度在500ppm-1000ppm0)水量又不大的客戶建議購買設備處理或者前期使用常規葯劑進行預處理。
F. 養豬場的廢水是怎麼處理的
控制養豬生產中的糞、尿惡臭對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即是養豬場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環境保護的要求。處理豬糞、尿、污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堆集發酵用作農家肥。採用豬糞單獨干收集、堆積發酵用作農家糞或自作有機肥;盡量減少沖洗用水,廢水、廢渣用於製作沼氣用作照明、供暖,沼水澆灌農作物。收集干豬糞堆放在發酵塘內,上面撒一層生石灰,再蓋上塑料膜或糊上一層泥巴,讓其發酵1個月左右,作農家肥供種植果樹、蔬菜。對防制豬的寄生蟲病也很有好處。
2、 製作有機肥。
3、 廢水處理。處理過程為固液分離-厭氧池-發酵-好氧池發酵—混凝沉澱—達標排放。
養豬場排出的廢水中固體懸浮物含量很高,通過固液分離可使液體部分的污染物負荷量大大降低,防止後續處理設備的堵塞損壞。
養豬場排出的廢水屬高氮、磷和高有害微生物的「三高」廢水。因此,厭氧發酵成為養豬業污染處理中不可缺少的關鍵技術,可有效去除大量的可溶性有機物,而且能殺死病原微生物。沼氣發酵技術就是最好的厭氧發酵,已被廣泛應用。常用的還有上流式厭氧污泥床。
天然好氧發酵時利用天然的水體和土壤中的微生物來凈化廢水的方法。常用水體好氧發酵,通過好氧塘、兼性塘、厭氣塘河養殖塘來處理廢水,可達到二級處理標准。
G. 養豬場廢水該怎樣處理才能達標排放
豬場排出去的污水屬有機污水, 經厭氧發酵效果最佳,但經處理過的污水還未達到最佳標准, 不能直接排放, 適量用於農田、魚塘是極佳的營養液。因此豬場的污水處理必須從生物學及生態學相結合來考慮, 才是最經濟、最有效的種養業相互促進發展的最佳方式。目前國內外規模化豬場糞污的處理方法主要包括綜合利用和處理達標排放兩大類。綜合利用是生物質能經過多層次利用、打造生態農業和保證農業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處理後達標排則是多級處理環節之後在日允許排放濃度范圍內可排放至魚塘、農田或果園等諸多能被利用的地方,以最大可能減少環境污染的程度。
豬場養殖廢水的預處理方法
豬場養殖廢水無論採取何種工藝及措施來進行處理,都應該採取一定的預處理方法。採用預處理方法可使廢水污染物在之後處理步驟中的負荷降低,同時防止大的固體或雜物進入後續處理環節,造成處理設備的擁堵或損害。針對糞污中的大顆粒成分,豬場可採用沉澱、過濾及離心等固液分離技術來實現預處理,常見的格柵、沉澱池及篩網都屬於此范疇。沉澱是廢水處理中應用最廣的方法之一,可在重力作用下懸浮物自然沉降並且與水分離的處理工藝。目前,在規模豬場有廢水處理設施的豬場基本都將串聯2-3個沉澱池,通過過濾、沉澱及氧化分解將糞污進行處理。此外,還有一些機械過濾設備包括自動轉鼓過濾機、離心盤式分離機都可用於豬場糞污的預處理步驟中.豬場廢水是比較難處理的有機廢水,因為其排量大、溫度低、廢水中固液混雜,有機物含量高,氮、磷含量豐富且不易去除,單純使用物理、化學或生物學方法都很難達到排放要求。厭氧法BOD(生化需氧量)負荷大,好氧法BOD負荷小,在污水厭氧處理過程中,處理後水體仍具有一定的臭味,各項指標並不一定能達到國家排放的標准,一般來說需要採取多種處理方法相結合的工藝,常採用進一步的好氧處理(氧化塘等)來作為厭氧處理的二級凈化,這也是目前處理高濃度有機物污水的一種好方法,也是許多規模豬場採用的廢水處理方法。經過處理後的污水基本都能達到國家排放標准,但最後一般設置排入魚塘,一方面通過魚塘起到更進一步氧化塘的作用,同時藻類復氧提高溶解氧含量,同時促進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和魚的生長,形成氮、磷——藻類——魚生物鏈,減少氮磷的環境污染。
養殖廢水處理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遵循生態學原理,結合多種處理方法來形成科學的綜合利用,利用益富源em微生物除臭消毒益生菌,實現處理達標後循環使用豬場用水,有效改善養殖環境,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威脅。
H. 豬場廢水處理工藝
養殖廢水處理工藝1、固液分離
無論畜禽養殖場廢水採用什麼系統或綜合措施進行處理,都必須首先進行固液分離,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藝環節,其重要性及意義主要在於:首先,一般養殖場排放出來的廢水中固體懸浮物含量很高,最高可達160000mg/L,相應的有機物含量也很高,通過固液分離可使液體部分的污染物負荷量大大降低;其次,通過固液分離可防止較大的固體物進入後續處理環節,防止設備的堵塞損壞等。此外,在厭氧消化處理前進行固液分離也能增加厭氧消化運轉的可靠性,減小厭氧反應器的尺寸及所需的停留時間,降低設施投資並提高COD的去除效率。固液分離技術一般包括:篩濾、離心、過濾、浮除、沉降、沉澱、絮凝等工序。目前,我國已有成熟的固液分離技術和相應的設備,其設備類型主要有篩網式、卧式離心機、壓濾機以及水力旋流器、旋轉錐形篩和離心盤式分離機等。
養殖廢水處理工藝2、厭氧處理
由於養殖業廢水屬於高有機物濃度、高N、P含量和高有害微生物數量的「三高」廢水。因此厭氧技術成為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中不可缺少的關鍵技術。對於養殖場這種高濃度的有機廢水,採用厭氧消化工藝可在較低的運行成本下有效地去除大量的可溶性有機物,COD去除率達85%~90%,而且能殺死傳染病菌,有利於養殖場的防疫。如果直接採用好氧工藝處理固液分離後的養殖業廢水,雖然一次性投資可節省20%,但由於其消耗的動力大,電力流水消耗是厭氧處理的10倍之多,因此長期的運行費用將給養殖場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目前用於處理養殖場糞污的厭氧工藝很多,其中較為常用的有以下幾種:厭氧濾器(AF)、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復合厭氧反應器(UASB+AF)、兩段厭氧消化法和升流式污泥床反應器(USR)等。近年來,厭氧消化即沼氣發酵技術已被廣泛地應用於養殖場廢物處理中,到2002年底我國畜禽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數量已經達到2000餘處,是世界上擁有沼氣裝置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雖然,在我國的沼氣工程建設中也不乏失敗的例子,工程建設成功率僅為85%,但這一技術不失為解決畜禽糞便污水的無害化和資源化問題的最有效的技術方案。畜禽糞便和養殖場產生的廢水是有價值的資源,經過厭氧消化處理既可以實現無害化,同時還可以回收沼氣和有機肥料,因此建設沼氣工程將是中小型養殖場糞便污水治理的最佳選擇。
養殖廢水處理工藝3、好養處理
好氧處理是指利用好氧微生物處理養殖廢水的一種工藝。好氧生物處理法可分為天然好氧處理和人工好氧處理兩大類。
天然好氧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天然的水體和土壤中的微生物來凈化廢水的方法,亦稱自然生物處理法,主要有水體凈化和土壤凈化兩種。前者主要有氧化塘(好氧塘、兼性塘、厭氧塘)和養殖塘等;後者主要有土地處理(慢速滲濾、快速法濾、地面漫流)和人工濕地等。自然生物處理法不僅基建費用低,動力消耗少,該法對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氮磷等營養物和細菌的去除率也高於常規的二級處理,部分可達到三級處理的效果。此外,在一定條件下,該法配合污水灌溉可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該法的缺點主要是佔地面積大和處理效果易受季節影響等。但如果養殖場規模小且附近有廢棄的溝塘和灘塗可供利用時,應盡量選擇該方法以節約投資和處理費用。人工好氧生物處理是採取人工強化供氧以提高好氧微生物活力的廢水處理方法。該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 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厭氧/好氧(A/O)及氧化溝法等。就處理效果來講,接觸氧化法和生物轉盤的處理效果要好於活性污泥法,雖然生物濾池的處理效果也很好,但易於出現濾池堵塞現象。氧化溝、SBR和A/O工藝均屬於改進的活性污泥法。氧化溝出水水質好、產生泥量少,也可對污水進行脫氮處理,但其處理的BOD負荷小、佔地面積大、運行費用高。SBR法自動化控製程度高,能夠對污水進行深度處理,但其缺點是BOD負荷較小,一次性投資也大。A/O體是一種兼有去除BOD和脫氮雙重作用的活性污泥處理工藝,其投資雖然偏大,但經該法處理後的水易於達標排放。因此對於那些養殖規模大、廢水產生量多且有較強經濟能力的養殖場可選擇A/O法,而對於中等規模的養殖場可選擇接觸氧化和生物轉盤等好氧處理工藝。
四川永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