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城市污水回用率
1. 以色列的水資源與可持續的城市發展
新華社耶路撒冷5月15日電(記者 劉立偉、明大軍):以色列是中東地區淡水資源十分缺乏的國家,政府從建國伊始就意識到了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因此一直不惜斥巨資從事對水資源的開源節流的研究,成效顯著。
初到以色列的人很快就會發現,這里的抽水馬桶上有一小一大兩個按鈕,分別用於大小便後沖水,沖水量相差一半。有關研究表明,家庭生活用水的一半左右是從抽水馬桶流走的。因此,以色列從抽水馬桶著手實施節約用水措施絕不是小題大做。
在以色列,我們幾乎看不到有關節約用水的標語,但是我們隨時可以感受到以色列人節約用水的實用做法。例如,除了專業洗車行外,我們從沒有見過有人洗車,後經打聽才知道,以色列禁止任何個人日落前用水洗車。
以色列政府對水資源實施嚴格監管。1959年頒布的《水資源法》,規定了以色列境內所有水資源均歸國家所有,由國家統一調撥使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隨意開采地下水。以色列為此專門設立了水資源委員會,具體負責制定水價、水資源的調撥和監管。
水資源委員會根據用水量和水質確定水價和供水量。城鎮居民用水價比農民用水價高出許多,政府還向城鎮居民另外收取污水處理費。一般而言,對於居住在城鎮的四口之家,政府規定用水額度為每月24立方米,每立方米1.2美元。超過額度部分每立方米計價5美元。
農業生產用水量大,為鼓勵農民節約用水,政府給農民用水規定了階梯價格:在用水額度60%以內水價最低,用水量超過額度80%以上水價最高。
以色列地形南北狹長,年降水量十分不均。水資源集中在北部和中部,但是農田卻主要分布在東部和乾旱的南部。因此政府投資興建了「北水南調」工程——國家供水系統,於1964年投入使用,每年從北部加利利湖向南部內蓋夫乾旱地區輸水4億噸。同時,政府還在冬季和春季北部雨水充沛時將多餘的水送往東部地中海濱海區,注入地下蓄水層,以防海水因地下水水位下降而倒灌。如果把國家供水系統比作大動脈的話,那麼與之相接的全國各小型供水系統就好比毛細血管,彼此連通,形成一個四通八達的網路。水資源委員會可以按需調撥用水。
以色列建國以來,農業灌溉用水從每公頃8000噸下降到5000噸,可耕地面積卻增加了近180萬公頃。農業用的滴灌技術是眾多節水技術中的傑作。滴灌技術可以使水直接輸送到農作物根部,比噴灌節水20%,而且在坡度較大的耕地應用滴灌不會加劇水土流失。化肥製造商也千方百計開發可溶於水的產品,施肥可與滴灌同時作業。
在增加水源方面,以色列加大了對污水處理和海水淡化工程的投入。以色列於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制定了增加水資源長期規劃,包括興建一座年產淡水4億噸的海水淡化處理廠和年產5億噸凈化水的污水處理廠。以色列計劃未來農業灌溉全部採用污水再處理後的循環水。
以色列城市生活概況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12:11 新浪文化
大約91%的以色列人生活在城市地區。許多現代城鎮和城市,如耶路撒冷、薩法德、貝爾謝巴、太巴列和阿卡,都建立在古代就已聞名的地方,新舊交匯在一起。其他城市,如雷霍沃特、哈代拉、佩塔提克瓦和里雄萊錫安在建國前本是農村,後來慢慢演變成主要的人口中心。建國初期興建了一些新城鎮,旨在適應大規模移民而造成的人口加速增長的情況,幫助人口向各地分散,並通過把工業和服務業吸引到以前人口稀少地區的辦法,促進城鄉經濟的緊密聯系。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開發城鎮有卡爾梅勒和加特鎮。
耶路撒冷,位於猶地亞山,是以色列首都,政府所在地,自從大約3,000年前大衛王在此建都以來,這里就一直是猶太民族的歷史、精神和國家中心。宗教和傳統、聖堂和禮拜場所,都使之神聖無比,受到全世界猶太人、基督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的崇敬。
1860年以前,耶路撒冷有城牆,城區分4個居民區猶太居民區、穆斯林居民區、亞美尼亞和基督教居民區。那時,已佔該城人口多數的猶太人,開始在城牆外建立新的居民區,形成了現代耶路撒冷的核心。在英國人統治的40年(1918-48年)內,耶路撒冷逐漸從奧斯曼帝國(1517-1917年)統治下一個被人忽視的小鄉鎮,轉變為一個繁榮的大都市,形成許多新的居民區,每一個居民區都反映了那裡特定聚居群體的特性。隨著阿拉伯人對新建的以色列國發起猛烈攻擊,耶路撒冷被一分為二(1949年),分別由以色列人和約旦人控制,在以後的19年頭中,混凝土城牆和帶刺的鐵絲網把城市的這一半同那一半隔離開來。作為1967年六日戰爭中進攻耶路撒冷的結果,這座城市得以重新統一。
耶路撒冷是當今以色列最大的城市,人口約67萬。它既古老又現代,是一個多樣化的城市,其居民代表著多種文化和民族的融合,既有嚴守教規又有世俗的生活方式。這座城市既保存過去,又為將來進行建設,既有精心修復的歷史遺址,又有細心美化的綠地、現代化商業區、工業園區和不斷擴展的郊區,表明了它的延續性和生命力。
特拉維夫-雅法,地中海沿岸的一座現代化城市,是以色列的商業和金融中心,也是文化生活中心。工農業組織、股票交易所、各大報紙、期刊和出版社大多把總部設在這里。特拉維夫是現代第一個全部是猶太人的城市,它建立於1909年,當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定居點之一雅法的一個近郊住宅區。1934年,特拉維夫獲得城市的地位,並於1950年與雅法合並,把舊城並入新城內。雅法古老港口的周圍已發展成為藝術家的聚居地和旅遊中心,到處是美術館、飯館和夜總會。
海法位於地中海沿岸,從海岸線逐級上升到卡爾梅勒山的斜坡。它建在三層地形上:較低層部分建在填海得來的土地上,是有港口設施的商業中心;中間層是較老的居住區;高層由迅速發展的現代聚居區組成,這些聚居區里有綠樹成蔭的街道、公園和松樹林,俯瞰著寬闊海灣沿岸的工業區和沙灘。海法作為一個大的深水港,既是國際貿易和商業中心,也是以色列北部的行政中心。
薩法德高居於加利利山上,是人們喜愛的夏季避暑勝地和旅遊地點,有一個藝術家聚居地和幾座有幾百年歷史的猶太教會堂。16世紀時,薩法德是世界各地猶太人學識和創造力的最重要的中心—猶太法學博士、學者和神秘主義者大量集居該鎮,制定宗教律法和戒律,其中許多仍為當今嚴守教規的猶太教徒所遵守。
太巴列位於基內雷特湖之濱,以其有療效的溫泉而著稱。今日該鎮是一個喧鬧的湖濱旅遊中心,昔日的考古遺跡與現代的住宅和飯店相映生輝。太巴列建於1世紀,以羅馬國王太巴列的名字命名,後來成為猶太人的學識中心和久負盛名的猶太教拉比學院的所在地。
貝爾謝巴位於內蓋夫北部,坐落在通向死海和埃拉特公路的交叉點上。這是一座建立在大約3,500年前大主教時期猶太人祖先居住的遺址上的新城市。它被稱作"內蓋夫的首府",是一個行政和經濟中心,有服務於整個以色列南部的區域政府辦公室及衛生、教育和文化機構。
埃拉特是以色列最南端的城市,它是以色列通往紅海和印度洋的出口。據說該市的現代化港口建在所羅門王時期使用過的一個港口遺址上,這個港口經營著以色列同非洲和遠東之間的貿易。這里有溫暖的冬季、引人注目的海底景色、設備齊全的沙灘、水上運動、豪華的飯店,並且從歐洲可直接乘包機抵達,所有這一切使埃拉特成為繁榮的四季旅遊勝地。自從以色列和約旦(在1994年)實現和平以來,已開始了與毗鄰城市阿卡巴之間的共同開發項目,主要是為了促進本地區的旅遊業。
2. 以色列的節水農業
以色列長期致力於發展農業節水技術,在水資源調配、廢水利用、創新灌溉技術等方面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一、將水資源列為國家戰略資源進行統一調配
以色列地表水資源分布很不均勻,80%的水集中在北部地區,只有20%在南部地區,但全國65%的耕地面積卻在南部。以色列於1953年開始興建北水南調工程,該工程將北部加利利湖的水用兩級泵站提水到海拔152米處,使其流向沿海,再用泵將水送到乾旱的南方。同時,政府還在冬季和春季北部雨水充沛時,將多餘的水送往東部地中海濱海區,注入地下蓄水層,以防海水因地下水位下降而倒灌。
二、滴灌技術的發明造就了節水農業
農業曾是以色列的立國之本,一直以來也是用水大戶。目前,每年大約有70%~75%的用水配額分配給農業經營者,用於農業灌溉。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以色列著名的滴水灌溉技術的發明和發展,以色列農業在世界上創造了一個沙漠農業的「神話」。
由於地處乾旱半乾旱地區,灌溉問題始終是制約以色列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20世紀50年代,噴灌技術代替了長期採用的漫灌方式,到了60年代,以色列水利工程師西姆查.布拉斯父子首次提出滴水灌溉的設想,並研製出了實用的滴灌裝置。從此,以色列農業灌溉發生了根本性的革命,滴水灌溉技術不斷發展更新,並得以大面積推廣。現在,以色列超過80%的灌溉土地採用了滴灌方法,使單位面積耕地的耗水量大幅下降,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滴灌技術推廣30多年來,在保持農業用水總量(約13億方)基本穩定的條件下,以色列全國灌溉面積和耕地面積不斷增加,農業產出翻了幾番,同時,農業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降低,已從原來的60%下降到目前只有3%。可以說,正是由於滴灌這一關鍵的節水灌溉技術,以色列才有可能在河谷地區建立起發達的農業,使沙漠有了片片綠洲。
滴灌是壓力灌溉技術中的一種,非常適用於精細種植,它擁有其他灌溉方式無法比擬的優點:一是節水顯著,水通過壓力管直接輸送到農作物根部;二是適用性強,由於側管上每個滴頭的滴水量均勻一致,即使在梯田、陡坡地勢及較遠距離也能使用,且不會加劇水土流失;三是肥水結合,把肥料加到水中,經過滴頭直達植物根系,肥料利用率大幅提高,節肥效果同樣顯著;四是可利用沙漠含鹽的地下鹹水或處理後的回用污水進行滴灌,解決了水中所含鹽分在作物根圍附近停留積聚等問題,使得微鹹水灌溉成為可能。
目前,以色列每年都在推出新的滴灌技術與設備,並從滴灌技術中派生出埋藏式灌溉、噴灑式灌溉、散布式灌溉等,這些技術有的已經進入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市場。
三、不斷完善污水回用系統
由於有限的淡水資源遠不能滿足需求,以色列不得不充分利用每一滴水,包括污水的回用,這也促使以色列在污水凈化和回收利用方面始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以色列經過處理的污水大部分用於農業灌溉,從今後看,工業也將不得不越來越多地使用這種回用水,城市居民最終可能也將利用回收的污水沖洗廁所。
1972年,以政府制定了「國家污水再利用工程」計劃,規定城市的污水至少應回收利用一次。目前,以色列100%的生活污水和72%的城市污水得到了回用,而污水處理後的出水46%直接回用於灌溉,其餘33.3%和約20%分別回灌於地下或排入河道。利用處理過的污水進行灌溉,不但可增加灌溉水源,而且能起到防止污染、保護水源的作用,使許多乾涸了的河流恢復了生機。
3. 城市污水排放1級A標准
GB 18918-2002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一級標准共要求指標12項,其中化學需版氧量(COD)與懸浮物(SS)以及氨氮和總權磷是常規重點控制的污染物指標,具體詳見下表內容:
(3)以色列城市污水回用率擴展閱讀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的適用范圍明確規定為:
專門針對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廢氣、污泥污染物排放制定的國家專業污染物排放標准,適用於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排放、廢氣的排放和污泥處置的排放與控制管理。
根據國家綜合排放標准與國家專業排放標准不交叉執行的原則,本標准實施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廢氣和污泥的排放不再執行綜合排放標准。
污水處理廠噪音控制仍執行國家或地方的噪音控制標准。
參考資料
網路-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
4. 以色列前三個城市的基本情況
耶路撒冷(阿拉伯語:القدس الشريف 、英語:Jerusalem、希伯來語:ירושלים 、拉丁語:Yerushalayim或Yerushalaim),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雙方都有爭議)和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耶路撒冷區的首府、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
特拉維夫-雅法(希伯來語: תֵּל־אָבִיב-יָפוֹ,阿拉伯語:تَلْ أَبِيبْ يَافَا,英語:Tel Aviv-Yafo ),通常簡稱為特拉維夫,或譯台拉維夫,是以色列第二大城市。人口38.25萬,主要為猶太人,阿拉伯人約占總人口的4%。
海法(英語:Haifa),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以色列第三大城市,僅次於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也是以色列最大的港口城市。該市面積為60平方公里,人口267800人(2006年6月),都市區人口達到1039000人。
(4)以色列城市污水回用率擴展閱讀
以色列國(希伯來語:מְדִינַת יִשְׂרָאֵל ;阿拉伯語:دولة إِسْرَائِيل),簡稱「以色列」。是一個位於西亞黎凡特地區的國家,地處地中海東南沿岸,北靠黎巴嫩、東臨敘利亞和約旦、西南則為埃及。1948年以色列宣布成立。
2019年以色列總人口902萬人 ,其中猶太人口共669萬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
猶太人遠祖希伯來人。公元前13世紀末遷居到該地區。後被羅馬帝國征服,開始流亡歐洲。1917年英國佔領該地區。1922年國際聯盟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民族之家」。
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在巴分別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成立。此後同阿拉伯國家先後爆發四次中東戰爭,實際控制面積不斷擴大。
5. 各行業污水回用要求及水質標准
還有個污水抄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襲規范 (GB 50335-2002),不知道還有用
http://fzies.gov.cn/fgbz/jsbz/kjbz/%CE%DB%CB%AE%D4%D9%C9%FA%C0%FB%D3%C3%B9%A4%B3%CC%C9%E8%BC%C6%B9%E6%B7%B6.pdf
目前的狀況是回用水只是在某些行業應用較多,國家有標準的話說明這些行業是用回用水的,或者是鼓勵/要求這些行業用,但是不是所有行業都有相關標准。
6. 以色列2/3面積是沙漠,為什麼1噸淡水價格不到5元錢
現如今,海水淡化技術在此轉化已數十年,世界最大的兩個海水淡化工廠都位於以色列;而在城市污水處理領域,再生水已廣泛運用於農業灌溉。以2014年的數據為例,有超過40%的農業用水都已從原來的自來水替換為處理過的城市污水。除了海水淡化,以色列人還從太陽的“手”中搶奪水資源。以色列科學家發明了“空氣制水機”,能夠吸入蒸發在空氣中的水,將它們變成淡水!有了多種淡水來源和途徑,以色列的淡水也能做到便宜了。
在特拉維夫綿長的地中海海岸線上,一家與政府合營超過60年歷史的創新企業孵化器Synthesis臨海而居。與一般孵化器不同的是,入駐其中的相當一部分創新企業都與水處理技術相關。作為孵化器CEO的英巴爾•阿里利(Inbal Arieli)告訴記者,在以色列,還有很多將水處理作為主營業務的公司正在這種孵化器當中不斷發展成型。
7. 什麼是城市廢水資源化實例
作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對策之一,國內外對城市廢水的資源化與回用都十分重視,並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以下列舉一些廢水資源化的成功實例,以供我國廣大缺水地區在探索、研究和推廣廢水資源化中借鑒和參考。
(1)美國的廢水再生與回用美國城市廢水的再生與回用起步較早。美國廢水再生與回用的實例為全球的廢水回用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①加利福尼亞州橘子縣21世紀水廠再生水回灌地下。該城市由於超量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低於海平面,促使海水不斷流向內陸,致使地下淡水退化不宜飲用。為防止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海水入侵,美國加州橘子縣早在1965年就開始研究將三級處理出水回灌地下,以阻止海水入侵。橘子縣為此興建了「21世紀水廠」,該廠設計能力為5678m3/d。原水為城市污水二級處理出水,進一步經沉澱、過濾和活性炭處理後回灌地下水。由於回灌地下總溶解性固體的限制為500毫克/升,因此一部分再生水在回灌地下水之前還採用反滲透法進行了脫鹽。21世紀水廠的凈化水通過23座多點注入管井分別注入四個蓄水層,與深層蓄水層井水以2∶1的比例混合以阻止海水的入侵。該項工程表明:人工控制海水入侵是可行的;城市廢水經深度處理後能夠達到飲用水水質標准。工程經長期運行證明穩定、可靠。
②佛羅里達州聖彼得斯堡的廢水再生與回用。該市是城市廢水回用的先驅之一。1978年實施了雙配水系統,供給用戶兩種質量的水(飲用水和非飲用水),再生水開始用於非飲用水目的的使用。1991年該市向7000多戶家庭及辦公樓提供再生水8×104m3/d,並用作公園、操場、高爾夫球場灌溉用水以及空調系統冷卻水和消防用水。
該市共有4座廢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達270×103m3/d,採用活性污泥生物處理工藝,並附加有鋁鹽混凝、過濾及消毒處理,雙管輸水系統管道共長420千米。通過10口深井將多餘的再生水注入鹽水蓄水層,一年間平均約有60%的再生水注入深井。
由於使用再生水,節約了優質水,因此盡管該市人口增加了10%,但飲用水仍能滿足供應。
③亞利桑那州派洛浮弟核電站回用再生水作冷卻水。該核電站是美國最大的核電站。第一期的3個反應堆,每個發電能力為1270兆瓦。此外擬再建2個反應堆。核電站地處沙漠,嚴重乾旱,因此採用再生水作為冷卻水。再生水來自2座城市廢水處理的二級生物處理出水,輸至核電站再經補充處理,使之達到所需水質。該核電站採用冷卻水系統,補給水約200×103m3/d。
(2)日本的廢水再生與回用日本近20年來在廢水再生和利用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開發和工程建設。1986年城市廢水回用量達6300×104m3/d,佔全部城市廢水處理量的0.8%。再生水主要回用於中水道、工業用水、農田灌溉、河道補給水等。各種用途及其所佔的比例為:中水道系統為40%、工業用水29%、農業用水15%、景觀與除雪16%。中水道系統是日本污水回用的典型代表。1988年日本共建有中水道844套,其中辦公樓、學校為大戶:學校佔18.1%、辦公樓佔17.3%、公共樓房佔9.2%、工廠佔8.4%。中水道再生水主要用於沖洗廁所(佔37%)、沖洗馬路(佔16%)、澆灌城市綠地(佔15%)、冷卻水(佔9%)、沖洗汽車(佔7%)、其他(景觀、消防等)為16%。
至1996年,全國有2100套中水設施投入使用,用水量達32.4萬m3/d,佔全國生活用水量的0.8%。再生水中41%被用於工業用水,32%被用於環境用水,8%用於農業灌溉。
(3)其他國家的廢水再生與回用世界上第一座將城市廢水再生水直接用作飲用水源的回收廠設在納米比亞的首都溫德和克市。該回收廠將城市廢水經過深度生物處理之後作為飲用水。深度處理水的水質經嚴格的水質監測,證明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環保局發布的標准。
以色列屬半乾旱國家,再生水已成為該國的重要水資源之一,100%的生活廢水和72%的城市廢水已經回用。據1987年資料,全國廢水總量2.5×108立方米,處理量達2.18×108立方米,處理率接近90%。再生水用作灌溉達1.046×108立方米(佔42%),回灌地下為0.7×108立方米(佔29%左右),排海水量0.7×108立方米(佔29%左右)。廢水處理後貯存於廢水庫。全國共修建127座廢水庫,其中地面廢水庫123座,地下廢水庫4座。廢水進行農業灌溉之前一般通過穩定塘系統處理。有些城市將城市二級生物處理出水,再經物化處理後回用於工業冷卻水。此外,廢水經深度處理後回灌地下水,再抽出至管網系統,或並入國家水資源調配系統,輸送至南部地區,或用於一般供水系統,最南部地區甚至將它作為飲用水源。
由於採取了上述廢水回用的措施,以色列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從而緩和了水資源短缺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
(4)我國的廢水再生與回用我國長期以來有利用生活污水用於灌溉農田的經驗。先後開辟了10多個大型污水灌溉區,灌溉面積達(130~140)×104公頃。在我國北方乾旱地區,利用污水灌溉農田,可充分利用其水肥資源發展農業生產,確實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由於一些污灌區地址選擇不當,設計不合理,廢水預處理不夠,又缺乏水質控制標准和及時的監測,出現了土壤、農作物及地下水的嚴重污染,威脅著人體健康和安全。若干年前,曾開展大規模的污灌區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工作,研究與制訂了污水灌溉與污泥用於農田的各項環境標准與規定,已將污水農業利用引向科學的道路。
由於我國不少地區,如北方地區水資源緊缺,迫切需要把城市廢水作為第二水源加以回收利用,實現廢水資源化。為此,國家組織了有關開發城市廢水資源化工藝的科技攻關,研製成套技術設施,建立示範工程,並逐步推廣應用。攻關內容包括工業回用、市政景觀利用的水質預處理技術、水質標准、衛生安全評價、中小城鎮和住宅小區污水回用技術的研究等。一些成果已在天津紀莊子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中應用,並在天津、太原、大連等城市建設了污水回用工程。例如,大連春柳廢水處理廠的二級生物處理出水經深度處理後用於冷卻水,回用水量300m3/d;太原楊家堡廢水處理廠採用生物填料接觸氧化池處理城市污水用於冷卻水,回用水量為200m3/d;北京高碑店熱電廠亦將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出水作為冷卻水水源。經過10多年來的努力,我國在城市廢水資源化以及回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今後更大范圍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我國城市廢水處理廠的普及與興建,廢水再生利用規模和速度亦將迅速發展。
北京水立方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場館之一的「水立方」採用了大量專門措施降低自來水消耗,減少廢水排放。全年可收集雨水1萬噸、洗浴廢水7萬噸、游泳池用水6萬噸。建築物所需的綠化、冷卻塔補水、護城河補水、沖廁、沖洗地面等用水全部通過廢水回用解決,每年可減少廢水排放量14萬噸。
水資源是經濟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條件,水是生命之源,水不僅是世間一切生物和秀美山川賴以存在的保障,也是人類和經濟社會賴以發展的條件,地球要是沒有了水,它就會像火星一樣絕不會有今日的生機盎然。水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水資源的保證供應和安全,是一個國家戰略安全的重要方面。
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和工業化的推進,水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相反自然界的水隨著自然界變暖和人類活動的加劇而越來越少。當今水危機已經遍布全球,根據聯合國的預測,2025年全球將有2/3的人面臨水的危機,缺水問題不僅會制約21世紀的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可能會因缺水造成國家之間的矛盾沖突,甚至戰爭。
為了解決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在開源、節流這兩種戰略中,節流比開源所需的資金一般要少,而且通過節流,可以減少污水排放量,減輕水污染,更可切實保護水資源,可謂一舉多得,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的。
8. 污水回用標準是多少,要詳細的。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分類》
http://www.ep.net.cn/ut/bz/pdf/GB-T18919-2002.pdf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
http://www.ep.net.cn/ut/bz/pdf/GB-T18920-2002.pdf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觀環境用水水質》http://www.teda.gov.cn/cms/cms/upload/info/200802/432988/123631831051957524.pdf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補充水源水質》
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sort/3/10025.html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業用水水質》
http://www.teda.gov.cn/cms/cms/upload/info/200802/432988/123631824835008338.pdf
9. 全國的城市污水處理率
2006年國家城市環境管理和綜合整治年度報告》顯示,全國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版問題突出。全國城市權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平均為42.55%,200 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為0,占「城考」城市總數的33.61%,全國城市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不升反降(比上年下降7.24%),城市水環境污染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平均為59.48%,187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0,占「城考」城市總數31.42%;155個城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為0,占「城考」城市總數26.05%......
參見
http://news.sina.com.cn/c/2007-06-11/1640132036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