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污水廢水 » 污水深海排放要求

污水深海排放要求

發布時間: 2021-03-20 18:52:38

污水廠處理尾水排海,有什麼具體法規規定嗎對於新經濟開發區企業中水回用率有具體要求嗎

國家對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主要按照: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 GB 18918-2002進行監控。

另外你第二個問號說的意思是不是:你們想把你們的出水用作他們企業的回用水?
如果是的話,當然回用水也有相應的規定,具體你可以參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 GBT18920-2002。

Ⅱ 污水處理怎麼分級一共有幾級

維拓環境 十萬伏特團隊為你解答。
污水處理根據處理程度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三級處理(深度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是通過物理作用將水中大顆粒懸浮物去除,主要包括:粗格柵-細格柵-沉砂池-初級沉澱池,粗格柵主要是截留大粒徑漂浮物,防止對後續構築物的阻塞,降低一定的處理負荷,細格柵功能與粗格柵類似只是過濾的級別更細,沉砂池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沙粒減少沙粒對後續設備的磨損,另外有時候沙粒附著大量的有機物,沉砂池常常採用抱起沉砂池,通過曝氣作用將沙粒有機物去除掉;初次沉澱池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可沉降的懸浮物,經過初次沉澱池後水中有機物可以去除30%-40%左右。

二級處理主要是對經過一級處理後的污水進行生化處理,其中包括生物反應池和二次沉澱池
生物反應池根據採取的工藝不同而不同,但是他的主要作用就是通過生物化學作用將水中有機物轉化為二氧化碳、水、氮氣或者被生物體吸收成為可沉降污泥。二次沉澱池主要是將生化反應完全後的活性生物污泥進行沉澱將污染物去除。經過二級處理後污染物去除可達80%-90%左右。

三級處理又叫深度處理主要用於污水資源化,就是將污水進行處理後進行回用。根據回用的標准不同採用的深度處理工藝不同,一般工藝包括混凝-過濾-消毒,這個過程基本上與給水處理工藝相似。

污水處理設置幾級根據排放標准及回用標准進行確定,但是一般的城市污水處理場均不允許僅僅進行一級處理後排放,因為一級處理後的污水基本上不能滿足污水排放標准,僅僅有一些沿海城市的污水處理廠在早期建設中滿足了較低標準的深海排放標准採用了一級處理但是現在基本上都在進行改造。另外現在由於水資源的短缺現在很多城市污水處理場建設中均考慮了污水回用,也就是但部分新建污水處理廠都設置了深度處理,這種趨勢在逐步加強。

Ⅲ 污水為什麼深海排放它的好處

好處就是眼不見心不煩。沒處理過的污水哪排也不對。

Ⅳ 如何合理設置排海工程

排海工程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將液體的東西排放到大海,這個工程說明是一個很大的任務量;

  • 排海工程即將處理水排放到海洋中,是工業、農業、生活用水的一種排放方式。

  • 當前,無論國家、社會還是人民群眾對環境保護的呼聲日益高漲,排海工程的做法從某種程度上會損害到沿海地區人民的生活生產利益。

  • 例如:

    7·28江蘇啟東反對污水排海工程群體性事件

    2012年7月28日上午,江蘇省啟東市民因抵制日本王子紙業將污水排放至本地,紛紛走上街頭抗議。市民打出反對橫幅,啟東市政府附近水泄不通。部分群眾強行沖破警察警戒,沖擊、打砸國家機關辦公大樓,市長被強迫套上抵制項目的T恤,市委書記因不肯穿宣傳衣被扒光衣服。共造成90餘名執勤民警不同程度受傷,機關大樓辦公財產損失人民幣236331元,停放在機關大院內的多部車輛受損。「7·28」事件最終使得南通市政府在抗議當天即宣布永遠取消日本王子紙業排海工程項目。2013年1月30日,江蘇省啟東市人民法院依法開庭,公開審理朱寶生、沈亞威、徐健捷等14人分別涉嫌犯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和故意毀壞財物罪案。

    排海工程是否合適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

Ⅳ 企業污水直接排海需要那些部門批

排長江的,我記得當時要什麼排口許可證,長江什麼委的批准,環保局,這種問題建議你直接跑窗口問。網上的這些也大多都沒遇到過,政策的東西窗口還是准確一些。

Ⅵ 工業企業廢水處理達到直排海標准,是否可以通過市政雨水管網排海!

不可以,所有市政管網是雨污分流的,雨水管網不允許進入污水。

Ⅶ 污水處理廠排放口是排海,超標排放會污染地表水嗎

污水處理廠排放超標,罰款那是行政處罰,有個按照規定處理。

Ⅷ 污水排海是污水的最終出路嗎再真的有其它更好的出路嗎

肯定不是,污水不處理直接排入任何河流都是一種破壞環境的行為。

Ⅸ 污水處理廠處理級別是怎樣劃分的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一般根據水質狀況和處理後的水的去向來確定污水處理程度。

1、一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2、二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懸浮物去除率達95%出水效果好。

3、三級處理

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柵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柵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

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

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9)污水深海排放要求擴展閱讀

處理方式

村鎮污水主要由生活污水和農業廢水組成。生活污水成分比較固定,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等有機物,比較適合於細菌的生長,成為細菌、病毒生存繁殖的場所;但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性,且具有一定的肥效,可用來灌溉農田。

農業廢水的成分則多種多樣,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不同發展目標的村鎮,其廢水需要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在處理污水時,為減小污水排放量及其復雜程度,應結合國家正在大力推廣的沼氣池建設,將生活用水中的沖廁用水(黑水)和其他生活用水(灰水)分開。

灰水用自然凈化系統處理,黑水以及人畜糞便經厭氧沼氣池處理,不但可以降低污水的排放量、復雜程度和處理費用,而且對發展農村清潔新能源,保護人居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污水處理站的作用是對生產、生活污水進行處理,達到規定的排放標准,是保護環境的重要設施。工業發達國家的污水處理站已經很普遍,而我國村鎮的污水處理站很少,但今後會逐漸多起來。要使這些污水處理站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靠嚴格的排放制度、組織和管理體制來保證。

有條件的村莊,應聯村或單村建設污水處理站。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雨污分流時,將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雨污合流時,將合流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在污水處理站前,宜設置截流井,排除雨季的合流污水;污水處理站可採用人工濕地,生物濾池或穩定塘等生化處理技術,也可根據當地條件,採用其他有工程實例或成熟經驗的處理技術。

人工濕地適合處理純生活污水或雨污合流污水,佔地面積較大,宜採用二級串聯;生物濾池的平面形狀宜採用圓形或矩形。填料應質堅、耐腐蝕、高強度、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宜採用碎石、卵石、爐渣、焦炭等無機濾料;

地理環境適合且技術條件允許時,村莊污水可考慮採用荒地、廢地以及坑塘、窪地等穩定塘處理系統。用作二級處理的穩定塘系統,處理規模不宜大於5000m3/d。

站的選址,應布置在夏季主導風向下方,村鎮水體的下游,地勢較低處,便於污水匯流入污水處理站,不污染村鎮用水,處理後便於向下游排放。它和村鎮的居住區有一段防護距離,以減小對居住區的污染。如果考慮污水用於農田灌溉及污泥肥田,其選址則相應的要和農田灌溉區靠近,便於運輸。

醫療機構的污水必須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達到規定的排放標准後,才能排入污水管網,並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標准《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CECS07:2004)的有關規定。

利用中水時,水質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標准《建築中水設計規范》(GB50336-2002)和《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GB503352002)的有關規定,並應設置開閉裝置,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停止使用。

污水處理站出水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的相關規定;污水處理站出水用於農田灌溉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農田灌溉水質標准》(GB5084-2005)的有關規定。污水處理與利用的方法很多,選擇方案應考慮以下因素:

環境保護對污水的處理程度要求;污水的水量和水質;投資能力。污水處理技術,就是採用各種方法將污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分離出來,或將污染物轉化成無害物質,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

Ⅹ 海水與海洋污染分別是什麼

海水的化學需氧量又稱化學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Mn),是利用高錳酸鉀作為氧化劑,將海水中可氧化物質(有機物、亞硝酸鹽、亞鐵鹽、硫化物等,但主要是有機物)氧化分解,然後根據殘留的氧海水檢測化劑量計算出氧的消耗量,單位為毫克/升。

海水檢測

CODMn和生化需氧量(BOD)都是表示水質有機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CODMn的值越小,說明海水污染程度越輕,水質越好,CODMn的值越大,說明水體污染程度越嚴重。相應的,水中溶解氧含量越低,水中需氧生物將因缺氧而死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海水水質標准》(GB3097—1997),我國的海水水質分為四類,對CODMn濃度的限值要求分別為:2毫克/升(Ⅰ類),3毫克/升(Ⅱ類),4毫克/升(Ⅲ類),5毫克/升(Ⅳ類)。

深海環境研究

深海通常是指1,000米以下的海洋,是地球系統中關鍵而又不為人知的部分。那兒面臨高壓、低溫或高溫、黑暗及低營養水平等極端環境,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片「荒蕪的沙漠」。早在1960年,美國「的里雅斯特」號載人潛水探測器就在馬里亞納海溝下潛了10910米,並由此拉開了人類深海探險活動的序幕,但最早實施深海環境研究計劃的國家卻是日本。1971年成立的日本海洋科學技術中心JAMSTEC(2004年重組為日本海洋地球科學與技術部)從1991年就開始實施了「深海之星(Deep Star)」項目,專注於研究深海環境的微生物。項目組成員建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深海科研設備,如載人深潛器「深海(SHINKAI)2000」、「深海(SHINKAI)6500」及1萬米級遙控無人探測器「海溝」號,從深海獲得了1,000多株嗜壓、嗜冷、嗜熱(110℃~150℃)、嗜鹼及耐有機溶劑的極端細菌。1995年,JAMSTEC研究人員成功地探測了世界上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從傳回的圖像中可清晰地看到游動著數條小魚。然而,此前人們一直以為魚兒能生存的最深水深是8,370米呢!在從1萬米深海海底採回的泥漿中,科研人員檢測到180種微生物。

近年來,新一輪的深海環境研究計劃已經開始。

利用海水自凈能力治理海洋污染

城市生活污水通過適當方式向深海排放,在海洋的自凈能力范圍內,並不會對海洋水質和生態功能造成顯著影響,還可節約大量治污資金。因此,污水深海排放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在澳大利亞的悉尼市等沿海城市,大約有80%的生活污水在進行淺度處理後進行深海排放。一些濱海城市採用岸邊排放生活污水的方式是相當不合理的,因為近岸海域對污染物的降解速度遠不如深海快,還會直接污染到海灘和近海的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濱風景名勝區等重要保護對象,對保護近海海洋環境十分不利。

利用海水自凈能力治理污染

當然,為了防止海洋環境污染,深海排放必須經過充分的工程設計和技術論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三十條規定:在有條件的地區,應當將排污口進行深海設置,實行離岸排放。設置陸源污染物深海離岸排放的排污口,應當根據海洋功能區劃、海水動力條件和海底工程設施的有關情況確定,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我國《防治海洋工程建設污染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污水離岸排放工程排污口的設置應當符合海洋功能區劃和海洋環境保護規劃,不得損害相鄰海域的功能。污水離岸排放不得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在實行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的海域,不得超過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指標。

綠牡蠣事件

1986年1月,我國台灣省高雄縣二仁溪口海域養殖戶發現,自己養殖的牡蠣呈現奇怪的綠色,人稱「綠牡蠣」事件。後經研究表明,附近的廢五金處理廠排放的含銅廢水,是導致牡蠣變綠的主要原因。二仁溪位於高雄縣、台南縣與台南市三個地區的交界處,這里人口稠密,工廠林立。廢五金處理廠在對廢電線電纜、電子零件、電路板等進行酸洗時,所產生的廢液中含有大量的銅離子。這些廢水與其他工業廢水大都未經處理就直接排至二仁溪,順流進入河口附近海域,長期的污染造成海水銅濃度過高,並被養殖牡蠣吸收富集。實測結果顯示,綠牡蠣事件並非台灣地區獨有

該海域的牡蠣含銅量高達4,410μg/g(乾重),富集系數超標50萬倍!一般當牡蠣體內累積的銅超過500μg/g(乾重)時,肉眼看上去呈綠色,但是即使體內含銅量高達4,500μg/g(乾重),牡蠣的生長仍然不受影響。隨後幾年,台灣新竹香山、台南安平附近海域養殖的牡蠣也相繼出現輕微變綠的現象,其銅含量大都介於600~800μg/g(乾重)之間,變綠原因亦和銅污染有關。

綠牡蠣事件並非我國台灣地區獨有,在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都曾經因船舶污染或工業污染而使其附近海域的海水銅濃度增加,早在1886年,蘭克斯特(Lankester)就發現了肉體變綠的牡蠣,稱其為「患綠色病(greensick)的牡蠣」。

五日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又稱生化耗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經好氧微生物分解時所需的溶解氧量(單位毫克/升),是評價水質的常用指標。生化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的需氧有機污染物質越多。

五日生化需氧量測定有機污染物經微生物氧化分解的過程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有機物被轉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即碳化階段;第二階段主要是氨被轉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即硝化階段。第二階段對環境質量影響較小。廢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是指第一階段有機物生物進行化學氧化所需的氧量。

因為微生物活動與溫度有關,所以測定生化需氧量時,一般以20℃作為測定時的標准溫度。這時,一般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需要20天左右才能基本上完成第一階段的氧化分解過程,即要測定第一階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時間,這在實際工作中常常比較困難。目前都以5天作為測定生化需氧量的標准時間,簡稱五日生化需氧量,用BOD5表示。

海洋中的生物泵

海洋浮游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CO2,釋放出氧氣,並且成為海洋食物鏈中其他各級生物的有機質食物來源。海洋浮游生物同時產生。

大海中的生物泵示意圖

各種鈣質生物骨骼或殼體,死亡後的殘骸逐漸沉降到洋底——這就猶如一個「泵」,將上層海水中的CO2最終「抽提」輸送到洋底沉積物之中。這個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碳固定為有機物,之後在食物網內的轉化、物理混合、輸送及重力沉降等的綜合過程被稱為「生物泵」,其「引擎」受浮游植物吸收碳的速率(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它的初級生產力是生物泵運轉的「發動機」。

對於各種有機、無機形態碳之間的循環,以及碳從表層向深海的輸送,除了生物泵的作用外,還有物理泵的作用。物理泵的驅動力來自海洋緩慢的環流及冷水中CO2溶解度高於溫暖水體。在高緯度海域,特別是北大西洋和南大洋,冷的、密度較大的水團在沉降至海洋內部前吸收大氣的CO2,這些沉降的水團伴隨著其他海域的上升流流動。水團到達海洋表層時變暖,CO2溶解度降低,因而部分CO2會釋放回大氣中。但其綜合效應的結果是將大氣CO2泵入海洋內部。物理泵和生物泵共同作用,增加海洋內部的CO2濃度。

海洋生物的營養物質

海洋生物的營養物質是指生物需要的能促進細胞或生物體生長、保養、活動和繁殖的物質,這些物質除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水外,還包括無機鹽等,我們都稱之為營養物質。

海洋生物的營養物質示意圖

在海洋中,許多元素是生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如H、C、O、N、P、Si、Mg、Cl、K、S、Ca、Fe、Co、Cu、Zn、Se等。在天然海水介質中,C02、S02-、HBO-3、Mg2+、C1-、K+、Ca2+等的含量很高,它們不會限制海洋生物的生長,通常不將其稱為營養鹽。而一些痕量元素,如Fe、Mn、Co、Zn、Se等,由於在海水中的含量很低,一般稱為痕量營養鹽。N、P、Si是海洋生物生長所必需的最重要元素,也是海洋進行初級生產和食物鏈的基礎,其在海水中的含量高低會影響海洋生物生產力與生態系統結構,反過來,生物活動又會對其在海水中的含量和分布產生明顯的影響,故通常將N、P、Si稱為主要營養鹽(或生源要素)。

海水中營養鹽的來源包括大陸徑流的輸入、大氣沉降、海底熱液作用、海洋生物的分解等。在海洋真光層中,浮游植物在生長和繁殖過程中不斷地吸收營養鹽,它們在代謝過程中的排泄物和生物殘骸,經過細菌的分解,又將一些營養鹽再生,重新回到海水中。從真光層沉降的顆粒組分,在中、深層水體部分中再次被分解,生成無機營養鹽,之後通過垂直平流、擴散作用重新回到真光層,如此不斷循環。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