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污水廢水 » 污水污泥氣化技術的研究進展

污水污泥氣化技術的研究進展

發布時間: 2021-03-21 01:36:52

A. 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工藝

水處理廠污泥處理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工藝:包含減容、安穩、無害化和綜版合使用四個方面。
工權藝流程是:完善的污泥處置技術為:剩下污泥→污泥濃縮→污泥消化→污泥脫水→泥餅。
簡介:
將污泥的堆肥、填埋、干化和加熱處置及結尾使用,稱為污泥的處置。

B. 污水污泥處理技術現在怎麼樣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污水和污泥處理技術有了新的發展,處理污水和污泥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層出不窮,污水處理處理典型技術有「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和「微生物發生器」等一大批先進產品。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充分借鑒了曝氣生物濾池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膜法、間隙曝氣法、人工快濾法、沉降分離法、硝化返硝化法、給水快濾法等八者設計手法,並結合二級或三級污水處理工藝而研製出來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在我國的北京、山東、河北、貴州、山西、四川、內蒙古、黑龍江、江蘇、吉林、河南、湖北、天津、新疆等地已有工程實例,案例涉及生活、醫院、化工、屠宰、食品、亞麻、酒精、制葯、榨菜等領域的污水處理。大量的應用證明:出水水質CODcr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5.95mg/L;BOD5一般在10mg/L以下,最低3.50mg/L;SS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6.55mg/L。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使污水在同一個處理池內,完成兩次曝氣,兩次沉澱、兩次過濾,解決其它污水處理需要四個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藝流程,特別是在連續進水條件下,實現間隙曝氣,活性污泥迴流,整個運行沒有閑置,其優點較傳統處理方法較為突出,處理效果尤為顯著。2009年8月,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創新項目」;2009年12月,該產品被國家環保部列為「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目錄」;2010年5月,被國家科技部、國家環保部、國家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審查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2012年7月,又被國家環保部列為十二五期間「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
微生物發生器主要根據生物凈化和流體力學原理,利用微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將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及部分不溶性有機物有效地去除,技術先進、性能穩定、使用安全,特別適合各種廢(污)水處理和微污染治理具有以下優點:
1、該設備採用三級發生、交替運行、逐級衍生、對數增長技術,致使發生器產生微生物的密度高達達到1.8×1020CFU/ml,高密度微生物釋放進入生化池後,池中生物量迅速提高到2.0×104mg/L以上,能將污水中的污染物徹底分解成CO2和H2O,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
2、該設備為比較理想的污水生物處理設備,可根據不同種類、不同性質、不同環境的污水處理需要,生成不同種群、不同菌屬、不同溫度、不同污水處理需要的微生物,特別適合城鎮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醫療污水、工業廢水、畜禽養殖廢水、高鹽廢水、高氨氮廢水、有毒有害廢水、重金屬廢水、垃圾滲濾液等廢(污)水處理的需要。
該設備還可直接與接觸氧化法、AB法、A/O法、氧化溝、SBR等舊污水處理工程配套,在既不變動污水處理工藝,也不改動土建工程的條件下,實現污水處理升級擴容、污泥減量、脫氮除磷、中水回用等多種用途。該設備還可用於景觀、河道、湖面、河流、鹹水湖、海灣、土地等領域去除微污染,保護公共環境。
3、該微生物發生器產生的是高密度優勢微生物菌群,能快速食掉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淤泥,且不產生臭味,不用污泥脫水機、污泥傳輸機、泥餅外運車、廢氣處理設備和大功率的鼓風曝氣設備,與傳統方法比較,能耗是活性污泥法的1/8,設備投資可節約百分之七十,還可在淺層水池上運轉,從而使污水處理池體積縮小、深度減淺,大大降低了一次投資費用和長期管理費用。
4、該設備產生的高密度微生物菌群通過射流進入處理池後,能迅速減少污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化學需氧量(COD)和固體懸浮物(TSS),並有極強的脫氮除磷功能,還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使5類水轉變成3類以上,7天內消除污水中的臭味,10天內吃掉污水中50%左右的淤泥,每天降解20%的BOD,10-15天內實現達標排放或中水回用。
採用該設備處理污水無污泥膨脹之憂,也不受操作員學歷年齡限制,管理方便,安全可靠。
5、隨著高密度微生物菌群發生量的不斷增加,污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也越來越少,大量的微生物因缺少BOD而失去存活能源自滅,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未自滅微生物還可成為魚類和浮游生物的餌料,進而形成良性的生態處理凈化過程,沒有臭味、不產生污泥、無二次污染,營造綠色環境。
6、採用傳統的生化法處理污水,受到氣候及水溫變化影響,當溫度每降低10度,微生物的酶促反應速度就降低1-2倍,氣候導致微生物的活性不足,造成污水處理效果不好,不但威脅著北方污水處理廠,對於南方冬天的污水處理廠也是嚴俊的考驗,貴州長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專利產品生物發生器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該發生器產生的高濃度微生物菌群釋放進入曝氣池後,其生物量訊速達到2.0×104mg/L以上,使曝氣池中生物濃度較活性污泥提高10倍,填補了因水溫低而導致生物量不足,污水處理效果差的技術難題。
7、採用傳統的生化方式處理高濃度、高氨氮、高鹽量、有毒性、重金屬廢水,由於微生物在這些污水中的成活少、數量小、致使污水處理後出水水質差、效果不穩定、難以達標排放。微生物發生器以獨特的方式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該發生器能將生產出的1.8×1020CFU/ml以上的高濃度微生菌群源源不斷地送入曝氣池,較其他污水處理提高10倍以上的生物量,強大的微生物菌群加速對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和消化,同時曝氣供氧又顯著加速了污染物被分解成CO2和H2O,硝酸鹽、硫酸鹽成為微生物生長的養分,至使微生物又得到進一步的衍生,即使受天冷、低溫、沖擊負荷影響,和高濃度、高氨氮、高鹽量、有毒性、重金屬抑制,也無法阻止群雄逐鹿、前仆後繼的微生物大軍,形成對污水處理的強大陣容,進而降解和消化污水中污染物,最終實現廢水達標排放或中水回用。
8、傳統河道治理離不開閘壩、斷水、清淤等處理過程,工程耗資大、工期長、淤泥量大。生物發生器直接安裝在景觀、河道、湖面、河流、鹹水湖、海灣、土地等微污染源上游,從源頭切斷和堵住污染源頭,並通過微生物降解污染、吃掉污泥、去除嗅味、除磷脫氮等作用實現徹底治理,為微污染治理提供了可靠的設備。

C. 污水處理,MBR先進的研究熱點和以後的研究主流方向是什麼

樓主你好,

對於研究本人沒有研究。但是對於設計及應用本人遇到一些難題,希望能給樓主以後的研究帶來靈感同時為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MBR作為較時髦的工藝有以下優點:

  • 出水水質感官好;

  • 膜使曝氣池中污泥濃度、顆粒尺寸、氧利用率均發生變化,有效提高COD、TOC、色度、病菌和SS的去除率;對世代時間長的硝化菌的有效截留,使硝化和反硝化更有效。

  • 佔地面積小,對於電力、石化和工業園區更實用,對於大規模的市政污水處理應用應當慎重;

  • 促進帶動相關工業的發展。

但是問題太多了:

1能耗高,(產水抽吸、氣洗膜絲)

2運行問題多:

  • 如何解決組件結構復雜昂貴?

  • 如何檢查系統故障?

  • 如何保障系統的穩定性進行?

  • 如何取出膜組件?

  • 如何修理膜組件?

  • 如何對膜系統進行有效清洗?

  • 如何控制以實現精確的氣洗?

  • 如何控制以實現精確的葯洗?

  • 如何降低氣水比(能耗)?

  • 如何使氣洗更均勻能耗降低?

  • 如何實現精確曝氣?

  • 如何控制生化池的氧氣的利用?

  • 如何實現在線控制以及前饋控制?

  • 如何實現高標準的脫氮?

  • 如何實現外加碳源的精確投加?

  • 如何解決膜絲的污堵及避免不可逆污堵的發生?

  • 如何解決膜池前端異物的穩定性攔截(預處理的穩定性問題)?

  • 如何解決低度水溫情況下膜通量的下降?

  • 如何藍底含油及酚類污水對膜的損害?

  • 如何解決在催化劑作用下無極的聚集對膜絲的損害?

3對設備的要求更高:精確曝氣的曝氣頭、高負荷污泥濃度的推流器、膜擦洗風機及曝氣風機、膜絲的韌性、膜的通量、膜組架的集成穩定化等等。

另外一些問題:

膜廠商在組件設計形式上不同統一,對於設計單位選擇上比較困難,對於運行單位更換時存在壁壘。

MBR對於運行方來說,與傳統工藝不同,基本是全自動的控制,對運行商的自控反應能力等要求很高。一個好的技術如果運行的不好,也不能起到發揮應有的作用。

超大規模的市政污水處理廠,特別是排水嚴格的地區,由於水質不穩定可能造成膜堵塞,會出現排水不穩定的情況,並不適宜採用MBR技術。

哎,一堆問題。

作為一線工作人員,我希望同研究者繼續探討交流,以解決這些撓頭的問題~

D.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有哪些研究進展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刪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刪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以上是污水處理廠處理工藝的基本流程,流程圖見下頁圖一。
二.各個處理構築物的能耗分析
1.污水提升泵房
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經過粗格刪進入污水提升泵房,之後被污水泵提升至沉砂池的前池。水泵運行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占污水廠運行總能耗相當大的比例,這與污水流量和要提升的揚程有關。
2.沉砂池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較大的無機顆粒。沉砂池一般設於泵站前、倒虹管前,以便減輕無機顆粒對水泵、管道的磨損;也可設於初沉池前,以減輕沉澱池負荷及改善污泥處理構築物的處理條件。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氣沉砂池、多爾沉砂池和鍾式沉砂池。
沉砂池中需要能量供應的主要是砂水分離器和吸砂機,以及曝氣沉砂池的曝氣系統,多爾沉砂池和鍾式沉砂池的動力系統。
3.初次沉澱池
初次沉澱池是一級污水處理廠的主題處理構築物,或作為二級污水處理廠的預處理構築物設在生物處理構築物的前面。處理的對象是SS和部分BOD5,可改善生物處理構築物的運行條件並降低其BOD5負荷。初沉池包括平流沉澱池,輻流沉澱池和豎流沉澱池。

初沉池的主要能耗設備是排泥裝置,比如鏈帶式刮泥機,刮泥撇渣機,吸泥泵等,但由於排泥周期的影響,初沉池的能耗是比較低的。

圖一城市污水處理典型流程
4.生物處理構築物
污水生物處理單元過程耗能量要佔污水廠直接能耗相當大的比例,它和污泥處理的單元過程耗能量之和占污水廠直接能耗的60%以上。活性污泥法的曝氣系統的曝氣要消耗大量的電能,其基本上是聯系運行的,且功率較大,否則達不到較好的曝氣效果,處理效果也不好。氧化溝處理工藝安裝的曝氣機也是能耗很大的設備。生物膜法處理設備和活性污泥法相比能耗較低,但目前應用較少,是以後需要大力推廣的處理工藝。
5.二次沉澱池
二次沉澱池的能力消耗主要是在污泥的抽吸和污水表明漂浮物的去除上,能耗比較低。
6.污泥處理
污泥處理工藝中的濃縮池,污泥脫水,乾燥都要消耗大量的電能,污泥處理單元的能量消耗是相當大的,這些設備的電耗功率都很大。
三.針對各個處理構築物的節能途徑
1.污水提升泵房
污水提升泵房要節省能耗,主要是考慮污水提升泵如何進行電能節約,正確科學的選泵,讓水泵工作在高效段是有效的手段,合理利用地形,減少污水的提升高度來降低水泵軸功率N也是有效的辦法,定期對水泵進行維護,減少摩擦也可以降低電耗。
2.沉砂池
採用平流沉砂,避免採用需要動力設備的沉砂池,如平流沉砂池。採用重力排砂,避免使用機械排砂,這些措施都可大大節省能耗。
3.初次沉澱池
初次沉澱池的能耗較低,主要能量消耗在排泥設備上,採用靜水壓力法無疑會明顯降低能量的消耗。
4.生物處理構築物
國外的學者通過能耗和費用效益分析比較了生物處理工藝流程,他們認為處理設施大部分的能量消耗是發生在電機這類單一的設備上,因而節能應從提高全廠功率因數、選擇高效機電設備及減少高峰用電要求等方面入手。他們提出的節能措施既包括改善電機的電氣性能,也包括解決運轉的工藝問題,還包括污水廠產物中的能量回收(Energy
Recovery)。
曝氣系統的能耗相當大,對曝氣系統能耗能效的研究總是涉及到曝氣設備的改造和革新。新型的曝氣設備雖然層出不窮,但目前仍然可劃分為2類:第1種是採用淹沒式的多孔擴散頭或空氣噴嘴產生空氣泡將氧氣傳遞進水溶液的方法,第2種是採用機械方法攪動污水促使大氣中的氧溶於水的方法。微孔曝氣,曝氣擴散頭的布局和曝氣系統的調節這些都是節能的有效措施。在傳統活性污泥處理廠曝氣池中辟出前端厭氧區,用淹沒式攪拌器混合的節能、生物除磷方案。這一簡單的改造可以節省近20%的曝氣能耗,如果算上混合用能,節能也達到12%。自動控制系統的應用於污水處理節能,曝氣系統進行階段曝氣,溶解氧存在濃度梯度,既減少了能耗,又可以改善處理效果,減少污泥量。
生物膜法處理工藝採用厭氧處理可以明顯降低能量的消耗。
5.二次沉澱池
二次沉澱池中對排泥設備的研究和排泥方式的改善是降低能耗的有效方法。
6.污泥處理
污泥處理系統節能研究主要集中於污泥處理的能量回收。從污水污泥有機污染物中回收能量用於處理過程早在上世紀初就已投入實踐,但能源危機之前一直不受重視。目前有兩種回收途徑:一是污泥厭氧消化氣利用,一是污泥焚燒熱的利用。
消化氣性質穩定、易於貯存,它可通過內燃機或燃料電池轉化為機械能或電能,廢熱還可回收於消化污泥加熱。因此利用消化氣能解決污水廠不同程度的能量自給問題。林榮忱等人比較了沼氣發電機和燃料電池兩種利用形式,認為燃料電池能量利用率高,具有很好的發展前途。對消化氣的最大化利用是提高能效的主要方式。沼氣發電機組並網發電的研究和應用在國內已有應用實例,是大型污水處理廠的沼氣綜合利用的可行途徑。

另外一種能量回收方式是將城市固體廢物焚燒場建在污水處理廠旁,將固廢與污水污泥一起焚燒,獲得的電能用於處理廠的運轉。
城市污水處理的能耗分析研究與節能技術和手段的發展往往並不同步。由於污水處理能量平衡分析方法研究的欠缺,節能措施的制訂和實施常常超前。而多數節能途徑和手段常常由處理廠的操作管理人員結合各處理設施實際情況提出,具有經驗性和個別性,不一定能適用於其他污水廠甚至是工藝相似的污水廠;另一方面,從廣義上說,污水處理學科領域的技術創新、新材料和新設備的使用都蘊涵著節能增效的潛力,因而節能的途徑和手段往往是很寬泛的。
四.結論
污水處理是能源密集(energy intensity)型的綜合技術。一段時期以來,能耗大、運行費用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建成的一些處理廠也因能耗原因處於停產和半停產狀態。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能耗問題將成為城市污水處理的瓶頸。能否解決耗污水廠的能耗問題,合理進行能源分配,已經成為決定污水處理廠運行效益好壞的關鍵因素。能耗是否較低,也是未來新的污水處理廠可行性分析的決定性因素,開發能效較高的污水處理技術,合理設計及運行污水處理廠,必將是未來污水處理廠設計和運行的必由之路。

E. 國內外水處理的主要技術方法和污水活性污泥二級處理工藝流程

現在還沒有搞明白這個處理方案

F. 污泥處理處置方法與資源化探討

循環經濟之路——增鈣干化污泥作為建築材料的應用
1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張水英1,趙穎1,顧劍1,
2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黃鷗3

1前言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隨著城市污水處理率的不斷提高,各污水處理廠都面臨著如何妥善安全處置大量剩餘污泥的問題。污泥亂丟亂棄造成環境二次污染的問題已成為繼水污染治理後的又一突出環境問題,關繫到污水廠的安全穩定運行,必須認真對待妥善解決。
2國內外發展狀況
當今國內外污泥處理與處置技術的發展依據是「四化」原則——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污泥處理的方法主要有6種:衛生填埋、污泥農用、污泥焚燒、污泥干化和熱處理、污泥堆肥及海洋傾倒。國際上污泥處理處置參照的標准均為美國國家環保局制定的污泥處置與利用標准。
2.1國外現狀
80年代末,在歐、美一些國家,由於污泥在農用、填埋、投海處置中的限制條件和不利因素逐漸突顯,污泥熱干化技術的成功應用,使污泥干化技術在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很快推廣開來。例如:歐盟在80年代初只有數家污水處理廠採用污泥熱干化設備處理污泥,到1994年底已有110家污泥干化處理廠,並且仍在逐年增加。但事實上,歐洲的污泥處置路線也沒有明確標准,污泥安全處置依賴於當地政策法規。過去幾年,由於歐盟和各歐洲國家出台了更嚴格的法律和法規,歐洲污泥處置方式發生了變化。
污泥填埋2005年禁止;污泥肥農用,在瑞士被禁止;在德國南部、荷蘭和比利時,超市連鎖店不接受用污泥施肥的農產品;污泥焚燒,水泥廠中使用干化污泥用作燃料替代品和礦物添加劑;在流化床污泥焚燒廠中使用脫水污泥;煤發電廠中使用脫水或干化污泥;垃圾焚燒廠中使用脫水或干化污泥。具體見表1:

表1 歐洲各國的污泥產生量和處置方法
國家 污泥總量
(t千污泥/a) 處置方法所佔比例%
土地利用 陸地填埋 焚燒 其它
奧地利 320 13 56 31 0
比利時 75 31 56 9 4
丹麥 130 37 33 28 2
法國 700 50 50 0 0
德國 2500 25 63 12 0
義大利 800 34 55 11 0
荷蘭 282 44 53 3 0
西班牙 280 10 50 10 30
瑞典 180 45 55 0 0
瑞士 215 50 30 20 0
英國 1107 55 8 7 30
美國 6900 41 17 22 20
日本 171 9 35 55 1

從中可以看出,污泥干化技術是現今國外應用發展最為迅速的一項污泥處理置技術。脫水污泥的熱處理,即干化後的污泥在發電廠和垃圾焚燒廠、水泥廠焚燒以及干化污泥的氣化是比較理想和安全的污泥處置途徑。通過污泥體積和質量的減少,將污泥變成一種有著良好特性、便於操作並能廣泛用於不同領域的產品,如:作為燃料在(煤)發電廠和水泥廠或作為肥料用於農業。
2.2國內現狀
我國的污泥處理與處置還剛剛起步,在全國現有污水處理設施中有污泥穩定處理設施的還不到1/4,處理工藝和配套設備較為完善的還不到1/10,能夠正常運行的就更少,污泥直接排放造成的二次污染已經嚴重影響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予以充分重視。
我國現今應用最為廣泛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主要有:污泥填埋、污泥堆肥、污泥熱處理(污泥干化)等方法。污泥干化技術因運行成本高,發展比較緩慢,僅局限在小范圍內及生產性研究方面。
3干化技術在污水廠的應用
剩餘污泥增鈣干化工藝是在一種經濟、有效的工藝,運行費為100~150元/噸,並且可在污水處理廠內污泥產生的源頭有效地消毒、滅菌、除臭、減量,與其它污泥干化技術相比有運行費用低、安全可靠等用優點。
3.1污水處理廠基本情況
方庄污水處理廠位於北京市豐台區,成壽寺路東側,距離南三環路約450m。該廠於90年代初期建設完成,負責南城方庄地區的污水處理,總流域面積180公頃,處理廠佔地4.92公頃。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4萬噸,每日運送污泥約20~30m3。
由於北京市市區的飛速發展,城市建設逐漸向外圍擴張,原來南三環以外較為空曠、偏遠的地區,現已建成高檔住宅小區,樓盤林立。由於泥餅含水率較高,污泥運送過程中有遺灑現象,對周圍的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同時污水處理廠污泥原運至垃圾填埋廠填埋,目前填埋場已不接納直接脫水的污泥;再加上污泥含水率較高,相對體積大,致使運輸成本增高,給污水處理廠的運行造成很大壓力。
為尋求解決方庄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出路,對其進行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方庄污水處理廠多次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方案討論,最終確定採用北京市奧利愛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專利技術——增鈣干化法對污水處理廠脫水污泥進行乾燥。通過本工程的實施,一方面解決了污泥的出路,污泥經乾燥處理後,可以有效地消除異味,改善處理廠周圍的環境,同時減量化利於運輸;另一方面污泥增鈣處理後,就地加工成有用的無機建築材料,就近用於城市建設、道路施工等,減少資源浪費,起到工程示範作用。
3.2增鈣干化技術基本原理
增鈣干化技術是現今國內新開發出的一種運用添加劑對污水處理廠污泥進行乾燥、穩定化和資源化處理的方法。採用含生石灰(鹼性)和硫酸鐵鋁(酸性)雙組分發熱劑,通過污泥高效乾燥系統對有機酸腐污泥進行乾燥、脫水、改性後,向穩定化無機材料轉化。根據氫氧化鈣脫水變成氧化鈣這一原理,處理物經高溫煅燒後,添加劑可回收反復使用。本課題的研究目的是用雙組分發熱劑替代國外現行的「石灰法」單組分污泥處理工藝,從而降低污泥無害化成本。
處理污泥採用的增鈣劑是固態酸鹼雙組分發熱劑,發熱劑鹼性組分是活性生石灰,主要反應為:
CaO+H2O=Ca(OH)2+水化放熱
Ca(OH)2+ 含水污泥中有機物=有機鈣酸鹽+NH3↑
發熱劑酸性組分為硫酸鐵鋁鹽,除化工產品外也可以採用鋼廠酸洗硫酸鐵鹽曬乾的渣或其它化工除鐵渣。主要反應可簡化描述為:
Fe2(SO4)3+6H2O=2Fe(OH)3+3H2SO4+水化放熱
AL2(SO4)3+6H2O=2AL(OH)3+3H2SO4+水化放熱
發熱劑酸鹼兩組分間還有反應:
Ca(OH)2+H2SO4=CaSO4+2H2O+酸鹼中和放熱
適量添加,可使污泥迅速升溫至100℃以上,短時間內大量水蒸汽蒸發,達到乾燥、脫水及殺菌目的。通過酸鹼雙組分配合比例可調整污泥處理物的酸鹼度,而且所增加元素為鈣、鐵、鋁之類及其化合物,都能被一般建材製品所接受。相比使用單一生石灰相同的摻加量,酸鹼雙組分發熱劑使熱量增加30%以上。
3.3工藝流程
方庄污水污水處理規模為4萬m3/d,污泥產量約20~30 m3/d(含水率80%)。污泥組成包括三部分,即初沉池的初沉污泥、生物處理的剩餘污泥和高效反應池的化學污泥。設計採用的污泥干化處理工藝流程如下。

污泥處理工藝流程簡圖

3.4處理效果
方庄污水處理廠採用增鈣干化技術處理含水率約為80%的脫水污泥,對污泥進行增鈣干化分析,脫水污泥中添加雙組分發熱劑後溫度迅速升高,10分鍾內最高溫度均達到95℃,溫度上升幅度約為70℃。測試數據如下:
表2 測試數據表
名稱 含水率(%) 有機物(%) 糞大腸菌群
(個/g) 大腸菌群
(個/g) 細菌總量
(個/g)
處理前A 77.8 42.1 5.0E+05 1.2E+07 4.3E+08
處理前B 79.7 42.8 3.2E+05 8.4E+06 5.4E+07
處理後A 28.0 3.28 未檢出 未檢出 未檢出
處理後B 27.9 7.89 未檢出 未檢出 未檢出
干化後污泥含水率為50%左右,有機物組份大量減少,達到了降低含水率和有機質的目的,同時劇烈溫升也能使污泥充分穩定。經堆放及充分放熱後,污泥處理物最終水分為20~30%;粒經<Φ10mm。污泥處理物經分析檢測,其化學成分及礦物組份均適宜用於製造建材產品如水泥、路面磚等。
4技術展望
增鈣干化污泥技術為污水處理廠污泥的無害化、減量化處理及資源化應用提供了一個廣闊市場。該技術無二次污染。乾燥後的排放物中不含有二惡英等污染物質,同時重金屬得到鈍化,乾燥產品中糞大腸桿菌、大腸菌群以及細菌總數減少。此外乾燥後污泥在運輸過程中不產生滲濾液;安全性高。由於使用生石灰(鹼性)和硫酸鐵鋁(酸性)雙組分發熱劑,採用化學方法進行乾燥,因此與污泥熱干化技術相比,無粉塵爆炸的危險,乾燥效果安全、可靠。同時由於減少安全方面投資,該方法的氣體凈化工藝比熱干化乾燥法的氣體凈化工藝簡單,因此初期建設投資少。由於採用石灰乾燥工藝,污泥中水分蒸發的能量來自於添加劑的放熱反應,比熱干化放熱反應能量消耗少,乾燥過程的電能消耗和水消耗均較低,因此運行成本低,節能降耗的新技術;乾燥產品可再利用、經濟性好。
利用增鈣干化技術的推廣即將替代國外現行的單組分污泥處理工藝,將污泥改造成為建築材料;在投資規模和處置成本方面,比國外熱干化技術相比有大幅下降,實現了污泥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避免了污泥二次污染,為國內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提供安全、經濟的實施方案,是值得推廣的節能減排新技術。

G. 國內目前最先進污泥處理新技術(污泥處理技術)是什麼樣的

污泥無熱干化技術

採用不加熱的方式對污泥進行脫水和干化,只需10分鍾就回可將污泥的含水率從答85%-80%降至55%,後經過不加熱狀態下的強制通風干化技術,將污泥中的含水率持續降至40%,而能耗只有熱干化的10%,並且處理過程不會產生臭氣。
「污泥無熱干化NHD™技術」攻克了污泥干化能耗高、產生臭氣這一世界性難題。取得的另一項驚人的成果是:干化後的泥餅具有相當高的熱值。由於採用不加熱的方式進行干化處理,避免了污泥中有機質的損失。用干化後的泥餅製成的生物質燃料,真正做到了變泥為「煤」。實現了國家倡導的循環經濟原則,真正讓污泥處理處置實現了資源再利用。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