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污水廢水 » 關於廢水的資料

關於廢水的資料

發布時間: 2021-03-21 17:54:54

㈠ 有關與水污染的資料

水體污染
主要是由於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進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體,使水和水體底泥的物理、化學性質或生物群落組成發生變化,從而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價值,這種現象稱為水體污染。
概述 作為環境介質的水通常不是純凈的,其中含有各種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成分。水中各種成分及其含量不同,水的感官性狀(色、臭、味、渾濁度等)、物理化學性能(溫度、pH 值、電導率、氧化還原電勢、放射性等)、化學成分(無機物和有機物)、水中生物組成(種類、數量等)和水體底泥狀況也就有差別。
早期的水體污染主要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生活污水造成的。產業革命以後,工業排放的廢水和廢物成為水體污染物的主要來源。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水污染范圍不斷擴大,污染程度日益嚴重。20世紀50年代以後,在一些水域和地區,由於水體嚴重污染而危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70年代以來,人們採取了一些防治污染措施,部分水體的污染程度雖有所減輕,但全球性的水污染狀況還在發展,尤其工業廢棄物對水體的污染還具有潛在的危險性。若干水資源因受到污染而降低或喪失了使用價值,使水資源更加短缺。
按污染物劃分的污染類型 水體污染物的分類方法不一。如從衛生學角度,多按化學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和物性污染物劃分;從化學角度,多按無機有毒物質、無機有害物質、有機有毒物質、有機有害物質和病原體等劃分。環境工程學則基本上是依污染物質或能量(如熱污染)所造成的各類型環境問題以及不同的治理措施,對水體污染類型作如下分類:
病原體污染 生活污水,畜禽飼養場污水,以及製革、洗毛、屠宰業和醫院等排出的廢水,常含有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病菌、寄生蟲。水體受到病原體污染,會傳播疾病。歷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傳染病,如1848年和1854年英國兩次霍亂流行,各死亡約萬餘人;1892年德國漢堡霍亂流行,死亡7500餘人,都由於水污染引起。由水體引起的傳染病主要有病菌引起的痢疾、傷寒、副傷寒、霍亂、副霍亂等;病毒引起的小兒麻痹、傳染性肝炎等;其他病原體引起的有薑片蟲病、血吸蟲病、阿米巴痢疾、鉤端螺旋體病等。
需氧物質污染 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紙等工業廢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質。這些物質以懸浮或溶解狀態存在於污水中,可通過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氧氣,因而被稱為需氧污染物。這類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水中溶解氧耗盡後,有機物將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和硫醇等難聞氣味,使水質進一步惡化。
植物營養物質污染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 經常含有一定量的磷和氮等植物營養物質。施用磷肥、氮肥的農田水中,也含有磷或氮。含洗滌劑的污水也有不少的磷。這些物質都可引起水體富營養化,使水質惡化。
石油污染 主要發生在海洋,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在水面上形成油膜,能阻礙水體的復氧作用。油類粘附在魚鰓上,可使魚窒息;粘附在藻類、浮游生物上,可使它們死亡。油類會抑制水鳥產卵和孵化,破壞它們羽毛的不浸水性能。石油污染還能使水產品質劣化。
熱污染 是工礦企業向水體排放高溫廢水造成的。熱污染使水溫升高,水中化學反應、生化反應的速度隨之加快,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的生存和繁殖。例如鱒魚雖在24℃的水中生活,但其繁殖溫度則要低於14℃。一般水生生物能夠生存的水溫上限是33~35℃。水溫升高會使氰化物、重金屬離子等毒物的毒性增強。
放射性污染 是放射性物質進入水體造成的。放射性物質主要來源於核動力工廠排出的冷卻水,向海洋投棄的放射性廢物,核爆炸降落到水體的散落物,核動力船舶事故泄漏的核燃料。開采、提煉和使用放射性物質時,如果處理不當,也會造成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可以附著在物體表面,也可進入生物體內蓄積起來。
有毒化學物質污染 主要是重金屬和難分解的有機物的污染等。重金屬在工廠礦山生產過程中隨廢水排出,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水體造成污染。重金屬有汞、鎘、鉻、鉛、釩、鈷、鋇等,其中以汞和鎘、鉛危害較大。其他還有硒、鎳、錳等。砷由於毒性大,也列入危害大的重金屬之列。有毒重金屬在自然界中一般不易消失,它們能通過食物鏈而被富集。這類物質除直接作用於人體引起疾病外,某些金屬還可能有促進慢性病發展的作用。難分解的有機物主要是有機氯化合物、多環有機化合物、有機氮化合物(芳香胺類)和有機重金屬化合物等。其中有不少難分解有機物是致癌物。難分解有機物污染水體,對人類危害極大。
鹽污染 各種酸、鹼、鹽等無機化合物進入水體,使淡水資源的礦化度增高,影響各種用水水質。鹽污染主來自生活污水和工礦業廢水,以及某些工業廢渣。但70年代以來,由於酸雨的規模日益擴大,造成土壤酸化,地下水礦化度因而增高。 按水體劃分的污染類型 按水體類型可分為:
河流污染 河流是陸地上最重要的水體。世界上的大工業區和城市大都建立在河流之濱,依靠河流供水、運輸,也將廢水排入河流。如今工業地區的河流和人口密集地區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例如美國約有16500個下水道系統和 30多萬個工廠將廢水排入河流等水體中。美國全國52條主要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據1970年資料,其中有10條河流受污染的河道長度為總長度的90%。1980年中國全國水質調查,對798座城鎮的不完全統計,1979年日平均排放廢水量為7258萬噸(不包括電廠冷卻水和礦井廢水),其中工業廢水佔81.2%,生活污水佔18.8%。90%以上的廢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域。1981年估計,全國日排廢污水量已接近1億噸。中國78條主要河流,有54條遭到污染,其中有14條污染嚴重。
河流污染有如下特點:
① 污染程度隨徑流量變化:河流的徑流量和排入河流中的污水、污物量決定了稀釋比。在排污量相同的情況下,如果河流的徑流量大,污染程度就輕,反之就重。河流的徑流量隨時間而變化,因此河流的污染程度也隨時間而變化。 ② 污染物擴散快:河水是流動的,上游遭受污染會很快影響到下游。從污染對水生生物的生活習性(如魚的洄遊)的影響來看,一段河流受到污染,可以影響到整個河道生態環境。因此,河流污染影響范圍不限於污染發生區及其下游地區。
③ 污染影響大:河流是主要的飲用水源,河水中的污染物可以通過飲水危害人類;不但如此,河流還可以通過物鏈和通過河水灌溉農田危害人類。 美國哈得孫河上漂浮著垃圾和死魚。
湖泊(水庫)污染 湖泊、水庫是陸地上水交換緩慢的水體,其中非排水湖(如裏海)對入湖物質的積累狀況與海洋相同。排水湖也常因流速慢、流量小,某些污染物會長期停留湖中,發生量的積累和質的變化,改變水體狀況和造成危害。 湖泊污染的主要現象是水體的富營養化。美國伊利湖是較典型的富營養化湖泊。伊利湖面積約為 26000平方公里,周圍有底特律等五大城市,沿岸居民1300萬,每天排入湖中的污水736萬噸,其中含有大量有機質、磷酸鹽、硝酸鹽和鹵化物等,造成湖水富營養化,使水中生態系統發生變化。
湖泊、水庫受工業排放物污染也很嚴重。如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裏海,周圍開採石油的鑽井逐年增多,沿岸已有煉油廠100多個,大量油污排入海中。20世紀30年代每年捕魚量為50萬噸,60年代下降到23萬噸。名貴的鱘魚捕獲量1970年只有20世紀初的1/4。此外,如鯛魚減少了一半,鯉魚減少到1/5,鱸魚減少到1/9,白鮭基本絕跡。相反地低等的魚類卻大量增加,如小□魚產量同期增長了35倍。 海洋污染 海洋約佔地球總面積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水體。目前受污染最嚴重的是靠近工業發達地區的海域,尤其是波羅的海、地中海北部、美東北部沿岸海域和日本的瀨戶內海。波羅的海是與外海海水交換作用較弱的內海,面積36.6萬平方公里,為蘇聯、芬蘭、瑞典、丹麥、波蘭、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等工業國家所包圍。這些國家向波羅的海排放的廢水量很大,僅蘇聯每天就達300萬噸。波羅的海已成為一個被重金屬和農葯等嚴重污染的海域。此外,磷酸鹽污染也很嚴重,每年排入的磷總量為2萬多噸,浮游生物因而大量繁殖。它們死亡後沉入海的深層,分解時消耗了深層的溶解氧,加上波羅的海在60米深處有一個鹽躍層,限制了氧氣向深層傳遞,造成某些海域的無氧區,甚至產生硫化氫氣體。這種情況如果繼續下去,波羅的海60米以下的深層將成為無生命的「死海」。
日本瀨戶內海,據調查有2/3的海底已經沒有或者幾乎沒有生物。在無生物的海底積有發臭的污泥。瀨戶內海的大阪灣、吳灣等海域的底泥中還積有大量的汞、鉛、銅等重金屬。瀨戶內海的水質污染也很嚴重,三田尻灣海水的化學需氧量(COD)高達248毫克/升,溶解氧卻只有0.3毫克/升,灣內的漁業資源已全被破壞。瀨戶內海赤潮頻繁,在1955年以前的幾十年間發生過5次,1965年一年中就發生44次,1970年發生79次,而1976年一年中竟發生326次。
海洋污染有如
① 污染源多而復雜:除了在海上航行的船隻、海上油井外,還有沿海和內陸地區的城市和工礦企業排放的污染物,最後大都進入海洋。如陸地上的污染物可通過河流進入海洋。大氣污染物也可以通過氣流運行到海洋上空,隨雨水降入海洋。海水中檢測出的DDT,大部是通過大氣進入海域的。
② 污染的持續性強,危害性大:海洋是各地區污染物的最後歸宿。污染物進入海洋後,很難再轉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污染物(如重金屬和有機氯農葯等),便在海洋中積累起來,數量逐年增多,還能通過遷移轉化而擴大危害。據估計,目前已有100萬噸以上的DDT進入海洋,被海洋生物所富集,對人類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③ 污染范圍大:世界上的各個海洋是互相溝通的,海水也在不停地運動著,污染物在海洋中可以擴散到任何角落。海洋環境中原來不存在多氯聯苯,現在可從在北冰洋和南極洲捕獲的鯨魚體中檢出,也可以在太平洋復活節島附近海域採集到的浮游生物體中檢出,可見,這種污染物已由近岸擴散到遠洋。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和地表水都是水資源的組成部分,兩者互相轉化,是難以截然分開的。地下水具有水質潔凈,分布廣泛,溫度變化小,利於儲存和開采等特點,愈來愈成為城鎮、工業區,尤其是乾旱和半乾旱地的主要供水水源。在中國,據80個大中城市統計,以地下水作為供水水源的城市佔60%以上,如北京、沈陽、西安、銀川、石家莊、濟南等。近年來,這些城市的地下水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主要來自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地下水硬度升高,並且含有酚、硝酸鹽、汞、鉻、砷、錳、氰等。因為過量開采,造成大面積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引起局部地區地面沉降。

㈡ 關於環境污染的資料

要有水資源的衣被污染多少和垃圾污染、空氣污染、我國已被砍伐樹木地區有多少問題補充:要有水資源的已被污染多少和垃圾污染、空氣污染、我國已被砍伐樹木地區有多少,要有數字表示!提問者:789632276717-試用期一級其他回答共3條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環境自凈。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有各種分類:
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環境污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㈢ 污水處理資料

生活污水處理簡介一、 概述
生活污水處理工藝目前已相當成熟,其核心技術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對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進及發展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傳統的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在中小型生活污水處理已較少使用。根據污水的水量、水質和出水要求及當地的實際情況,選用合理的污水處理工藝,對污水處理的正常運行、處理費用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生活污水處理常用的工藝作簡單介紹。
二、 中小型生活污水處理工藝
典型的生活污水處理完整工藝如下:污水——前處理 —— 生化法—— 二沉池——
| |
-——-——污泥處理系統--
消毒—— 出水
前處理也稱為預處理技術,常用的有格柵或格網、調節池、沉砂池、初沉池等。
由於生活污水處理的核心是生化部分,因此我們稱污水處理工藝是特指這部分,如接觸氧化法、SBR法、A/O法等。用生化法(包括厭氧和好氧)處理生活污水在目前是最經濟、最適用的污水處理工藝,根據生活污水的水量、水質及現場的條件而選擇不同的污水處理工藝對投資及運行成本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下面就目前常用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作一簡介。
1、 無能耗地埋式小型生活污水裝置
即改進型化糞池,工藝流程如下:
污水——厭氧水解池 —— 厭氧過濾池—— 氧化溝——出水
厭氧水解池即為國標化糞池,厭氧過濾池即為厭氧接觸氧化池,內置填料,氧化溝即利用排水溝及強制通風,空氣中的氧氣溶入污水中的過程為自然進行。這一污水處理工藝適宜單個住宅樓的生活污水處理,且可與國標化糞池組合使用,其最大的優點是運行費用為零。出水水質可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中的二級標准。
該工藝適宜於污水量小於20m3/d的污水處理工程,可在較為富裕的農村地區使用。
2、 A/O法
即厭氧—好氧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如下:
污水——前處理——厭氧水解池——接觸氧化池——沉澱池
|_______ 污泥迴流___|
——過濾池——出水A:厭氧水解池採用上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的形式,設計水力停留時間為2~4小時。
厭氧池下部為污泥床區,污泥床厚度通常控制在1~1.2M之間,進水系統可採用脈沖進水中阻力布水系統,底部設布水溝,保留污泥不沉積底部,呈懸浮狀態。
污泥床平均濃度為30~35g/l,則污泥負荷為0.35~0.30kgCODcr/kg(ss).d。
B: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是介於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之間的一種污水處理工藝。池內設有填料,微生物一部分以生物膜的形式固著於填料表面,一部分則以絮狀懸浮生長於水中,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的特點。曝氣系統可採用鼓風或射流曝氧增氧系統(設計時必須考慮投資及運行成本)。為培養微生物的不同的優勢菌種,將接觸氧化池分為兩格是行之有效的。第一格有效水力停留時間為2.5小時,有機負荷為1.15kgBOD5/m3.d。第二格有效水力停留時間為1.5小時,有機負荷0.768kgBOD5/m3.d。
A/O法的主要特點是:適應能力強;耐沖擊負荷;高容積負荷;不存在污泥膨脹;排泥量非常少;具有較好的脫氮效果。
由A/O法衍生的A2/O、A3/O污水處理工藝,原理上是相似的。
3、SBR法
即間歇式活性污泥法,由於它具有一系列優於普通活性污泥法的特徵,目前已普遍應用於污水處理工程中。SBR法中曝氣池兼具沉澱的作用,厭氧、好氧也在同一池進行。其運行操作由流入、反應、沉澱、排放、待機五個工序組成。通過調節每個工序的時間,可達到除磷脫氮的效果。
前處理——SBR反應器 ——過濾——出水
|
污泥處置
設計要點:理論上SBR反應器的容積負荷有一個較在的范圍,為0.1~1.3 kgBOD5/m3.d,但為安全計,一般取低值,如0.1 kgBOD5/m3.d左右。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最高水位即反應時的水位,最低水位是指排放工序結束時的水位,最低水位必須保證在排水在此水位時,沉澱污泥不隨上清液而流失。
SBR工藝的主要特點有:出水水質較好;佔地少;不產生污泥膨脹;除磷脫氮效果好。
4、氧化溝
氧化溝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形,其池體狹長,故稱為氧化溝。氧化溝有多種構造型式,典型的有:A:卡羅塞式;B:奧巴爾型;C:交替工作式氧化溝;D:曝氣—沉澱一體化氧化溝
氧化溝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大中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其規模從每日幾百立方米至幾萬立方米,工藝日趨完善,其構造型式也越來越多。其主要特點是:進出水裝置簡單;污水的流態可看成是完全混合式,由於池體狹長,又類似於推流式;BOD負荷低,處理水質良好;污泥產率低,排泥量少;污泥齡長,具有脫氮的功能。
設計要點: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5000mg/l;生物固體平均停留時間,去除BOD5時,取5~8天,當要求硝化反應時取10~30天;水力停留時間為20、24、36、48h,根據對處理水水質要求而定;BOD—SS負荷(Ns)為0.03~0.07kgBOD/(kgMLSS.d);BOD容積負荷(Nv)為0.1~0.2 kgBOD/(m3.d);污泥迴流比為50~150%;混合液在渠內的流速為0.4~0.5m/s;溝底流速為0.3 m/s。
三、 生活污水處理工藝的發展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質量要求也不斷的提高。各地迫於環境的壓力,紛紛擬建生活污水處理廠,在環保工作者的努力下,新的污水處理工藝不斷涌現。如:將SBR與氧化溝的優點相結合的往復式活性污泥法;CASS污水處理工藝;HCR高效生物水處理技術;膜生物法等等。新的污水處理工藝的出現,圍繞著佔地面積小、運行成本低、總投資少、自動化程度高等因素,各地可按實際情況而選用適合本地區的污水處理工藝。

㈣ 誰知道關於水污染的資料(包括圖片)

淺談水污染的影響與防治
前言:
(一)中國水污染分布與水污染現狀
有人說,地球的顏色是綠色的,她孕育著生命,預示著人類的誕生和未來。我說,她是生命的搖籃,人類的母親,她把全部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人類的子子孫孫。她的確很大,幅員遼闊,但不是無邊無際;她的確很美,山青水秀,但不是青春永遠;她的確很富,資源廣博,但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如今,地球生態環境已被人類活動嚴重破壞。尤其是水的污染更為突出。
水是地球上萬物的命脈所在,水滋潤萬物、哺育生命、創造文明。中國水資源的分布極其不均勻。中國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低於500立方米,遠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臨界值。北方許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廠停產或限產,損失的年產值達1200億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陸續出現水荒。目前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家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有108個,缺水量約為1000萬噸/天左右。幾百萬人生活用水緊張。。。。。。
面對「滴水貴如油」的水資源,而人類對它的浪費和污染卻是令人痛心的:據統計,全世界污水排放量已達到4000億立方米,使5.5萬億立方米水體受到污染,佔全世界徑流總量的14%以上。
(二)水體污染
水是怎樣被污染的呢?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自然的,一是人為的。由於雨水對各種礦石的溶解作用,火山爆發和乾旱地區的風蝕作用所產生的大量灰塵落入水體而引起的水污染,這屬於自然污染。向水體排放大量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各種廢棄物,造成水質惡化,這屬於人為污染。而人們通常所說的水污染主要是指後一種,而且也是最主要的。
1:水體受污染的過程
一般來說,水自身有自凈能力。水的自凈能力包括稀釋擴散、沉澱堆積、氧化還原以及水中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分解等。大體可以分四段:第一為污染段,由於大量污染物混入,河流水質惡化,水中溶解氧極少,除了細菌以外,其它生物較少,特別是幾乎不存在自氧性生物;第二是分解段,分解有機質的生物逐漸繁殖,生物分解活動激烈,大量消耗溶解氧,魚類難以生存,出現藻類和需氧較低的原生生物等,而在生化需氧量逐漸降低後,水中溶解氧又逐漸增加;第三為恢復段,藻類、魚類和其它大型生物重新又活潑起來,水質逐漸變清;第四為清水段,溶解氧接近飽和,水質清潔,自凈過程到此完成。
2:水體受污染的原因
人類生產活動造成的水體污染中。工業引起的水體污染最嚴重。如工業廢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復雜,不僅在水中不易凈化,而且處理也比較困難。
工業廢水,是工業污染引起水體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業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業廢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廠種類不同而千差萬別,即使是同類工廠,生產過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質和量也不一樣。工業除了排出的廢水直接注入水體引起污染外,固體廢物和廢氣也會污染水體。。。。。。
農業污染首先是由於耕作或開荒使土地表面疏鬆,在土壤和地形還未穩定時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懸浮物。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近年來農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農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著或被吸收,其餘絕大部分殘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氣中,通過降雨,經過地表徑流的沖刷進入地表水和滲入地表水形成污染。
城市污染源是因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廢氣引起水體污染造成的。城市污染源對水體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各種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廚房、洗滌房、浴室和廁所排出的污水。
世界上僅城市地區一年排出的工業和生活廢水就多達500立方公里,而每一滴污水將污染數倍乃至數十倍的水體。
3:水體污染對人類的危害
污染的水對人體的影響有很多不利的因素:人體中70%—80%是水分,因此長期飲用不良的水質,而導致體質不佳抵抗力自然減弱,則百病發生乃必然,再者長期累積之污染物到達身體無法承受時,再高明的醫生、再有效的葯物恐怕也難奏效,所以「水是百葯之王」的說法一點都不假。
常見的飲用水水質項目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鉛: 對腎臟、神經系統造成危害,對兒童具高毒性,致癌性已被證實
鎘: 對腎臟有急性之傷害
砷: 對皮膚、神經系統等造成危害,致癌性已被證實
汞: 對人體的傷害極大,傷害主要器官為腎臟、中樞神經系統
硒: 高濃度會危害肌肉及神經系統
亞硝酸鹽: 造成心血管方面疾病,嬰兒的影響最為明顯(藍嬰症),具致癌性
總三鹵甲烷: 以氯仿對健康的影響最大,致癌性方面最常發生的是膀光癌
三氯乙烯(有機物): 吸入過多會降低中樞神經、心臟功能,長期暴露對肝臟有害
四氯化碳(有機物): 對人體健康有廣泛影響,具致癌性,對肝臟、腎臟功影響極大
近年來美國環境保護署(EPA)針對1971-1994年間由水所引起的疾病進行一項調查,在740件案例中,其中因原生動物所引起共148件,共有448,486人因而致病,是所有原因中最高者。研究發現,原生動物種類中以隱孢子蟲及梨形鞭毛蟲二種需要特別注意,最常出現在遊憩風景區及畜牧養殖地區,其中又以養豬、養鴨二種最多。統計也顯示,23年內所造成的死亡病例共89件,而原生動物造成的死亡案例高達70件。
水不僅是生命之源,對人類極其重要,而污染又是這樣厲害。因此我們更應該預防和保護好水資源,合理並利用好水。
(三)水體污染的防治措施
對於污水採取的措施主要有:
1: 資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1) 資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顯然,資金支持是污染治理重要的條件之一,沒有資金,一切治理措施就無法實施。
(2) 政府的支持是後盾
城市水系污染治理涉及面很廣,不但涉及到居民,還涉及到外地人員,涉及到部隊系統,涉及到少數民族,也會涉及到權利持有者的利益。因此,單靠水利部門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即使再加上環保部門,力量依然是蒼白無力的。需要市政府的強力支持,市政府也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沒有一個強大政府的支持,許多強制性措施就難以行得通。
(3)污染治理需要法制
法律法規是人們共同遵守的准繩,應制定保護城市水環境的地方性法律,讓水系管理部門有法可依,依法行政,這樣一些事情做起來會容易一些。
2:工程保障措施
(1)必須實施徹底截污、污/雨分流
根據實地調查結果,生活污水是水系最嚴重的污染源,將生活污水完全截留是治污的根本。另外,由於雨水管經常被用作排污管,所以實施污/雨分流也是重要措施。污水送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雨水則可直接排入自然水體中,降低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污水可以通過河道排放。
(2) 對老平房區進行搬遷改造
一般來說,城鎮新建居民區都有完備的下水道系統,都實施了污/雨分流。但是,老平房區房屋破舊,多數沒有下水道系統,而且污/雨不分,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來源。不管從污染治理的角度還是從城市建設的角度,都需要對老平房區進行搬遷改造。
3: 市政管理措施
(1)加強城市衛生綜合管理
加強城鎮的綜合衛生管理,使街面保持干凈,減少因風吹、雨水等因素將臟物帶入河流。對自由市場、餐館、外來人口聚居區進行嚴格的衛生管理,對建設工地衛生實行嚴格監督,對產生污染的路邊小生意、洗車點或進行環境改造、或取締。
(2)環衛部門應提高管理水平
鑒於環衛部門職工向河道傾倒所收集的垃圾、大糞的情況客觀存在,環衛部門應提高管理水平,嚴格要求職工遵守規矩,教育職工明確自己的責任,對不守規矩、擅自污染環境的職工給與相應的處罰。
(3)合理布置垃圾處理站點、公共廁所
應健全垃圾處理站點網路(尤其是公共場所),讓人們垃圾有處可棄,減少因無垃圾站(箱)而導致的垃圾隨意丟棄。應在沿河設置一些公共廁所,讓在外活動的人們感到方便,減少因為沒有廁所而將河沿當廁所的現象。
(4)拆除一切造成污染的違章建築
對一切形成污染的沿河餐館、水上游樂廳等應取締。
4: 水資源調控措施
加強水源調配方面的研究
水資源不足是影響水質的重要因素,河水不流,水質就會惡化。應加強水源調配方面的研究,如何既節約水源又保護水環境是必須研究的課題。建設一批污水處理廠,應加強處理水的應用,處理廠與輸水管道應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將處理後的潔凈水引入河道,這樣既節約水資源又可保護水環境。
5: 公眾參與措施
(1) 讓公眾參與河道環境管理
河道管理部門應建立與沿線居民的溝通渠道,定期訪問居民,公布舉報電話,讓居民有機會參與對污染源的監督,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處理。也可以實行「門前三包」等措施,目的是充分發揮群眾保護水環境的巨大熱情,對水環境實行有效的監督和保護。
(2)搞好大眾教育
對大眾加強保護水質的教育,沿河樹立一些警示牌,呼籲人們注意保護水質。另外,新聞媒體繼續對大眾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
(四)目前依然存在的問題
然而在此過程當中有幾方面問題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或未能有效執行:
首先,治理水污染的過程中要避免將水環境整治工作同行政強制措施完全等同起來。應該在整治的過程中更多地採用經濟手段,調動排污單位的內部積極性,使污染物達標排放和綜合治理成為企業主動的自發的自願的行為。這樣不僅能夠減少行政強制執行的費用,而且可以減少以至杜絕企業弄虛作假、追求形式上的達標和保留實質上的污染行為的發生,從而有效地提高有關法律法規執行的有效性。在通常意義上的引進經濟激勵措施、獎勵達標先進單位、為其提供政策優惠的做法之外,是否可以將水環境治理與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的市場開發有效的結合起來,在停產、關閉數以千計的污染企業的同時創立和新建於環境保護有利的新企業新市場,使水環境整治工作同社會經濟其它方面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使環保工作不再對於工業企業的發展只是一味的否定,而是肯定與否定相結合。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工業走向環境健康化是世界發展的總體趨勢,清潔生產工藝的開發利用將在不久的未來占據巨大的市場份額。因此我們應該把握時機,爭取利用後進優勢,在促進環境質量改善的同時獲得經濟的更大發展。
其次,水污染的治理過程中還應避免將水污染防治與工業企業達標排放等同起來。中國是一個農村人口佔到70%的農業大國,且農業現代化程度較低。美國著名的化學家和環保主義者蕾切爾·卡遜在上個世紀60年代所關注的農業污染問題在今天的中國仍然具有極為現實的指導意義。當我們對於我國大多數流域污染情況尋根求源的時候都會發現幹流和支流沿岸的農葯化肥及其它農業廢棄物肆意地向水體拋棄是構成水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往往正是這些不經任何處理就排向江河湖海的大量農業污染物在很大程度上須對水體的毒化問題負責。然而在水環境治理的實際操作中,我們幾乎看不見有關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的舉措,更沒有像「零點行動」那樣富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治污行為發生。當然並不否定工業企業污染治理與農業污染控制本身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對於「15小」企業的治理一定范圍內斷絕了農業污染物的來源,然而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這還遠遠不夠;也並不否認農業的面源污染較之工業企業通常情況下的點源污染而言,控制的難度大得多,甚至近乎不可操作,然而不能因為該問題解決起來有極大困難而視其不存在。這樣只能造成對農業污染的默認,從而使問題擴大化。

最後
水污染治理過程應當同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改善緊密結合起來。環境問題以其固有的全方位、多因子的特點區別於其它任何部門法所調整的對象,這就要求在整治水環境問題的過程當中首先要考慮到水污染問題的流域性,加強河流湖泊沿岸省市地區之間的協調和合作。這一點在淮河治理過程當中已經獲得重要的實踐經驗,應該在全國范圍內加以推廣。其次,水資源作為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成分對於人類生產生活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價值,因而將水環境整治與水權概念的開發相結合,明確水資源使用的受益者和水環境問題的治理者無疑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對於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要實行全流域統籌兼顧的方針 ,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綜合平衡,做到微觀與宏觀相結合,促進水環境問題的根本解決。
自古以來,人類就是在水的滋養下生存和繁衍,今後也將同樣依賴於水資源而繼續存在和發展。無論社會如何進步,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不可以水環境的惡化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發展,因為那將造成人類無法承受的惡果,並最終導致一切人類文明化為烏有。如果說過去的水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的無知導致的,那麼今天,我們已經逐漸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果說已經造成的水污染及水生態環境的破壞是我們疏於管理的結果,那麼今天,我們已經在水環境治理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如果說已經完成的治理工作在遏制水環境惡化方面起到了可喜的積極作用,那麼今後的工作將更加艱巨和繁重,需要更完善的立法支持、更廣泛的社會參與以及更持久的全方位投入。水環境的現狀要求我們不懈地堅持治理工作,已取得的成績激勵我們更有信心地將治理工作開展下去。
水污染治理比防洪、抗旱難度更大,因為洪水的發生在時間上偶然性、在地域上有局限性,而水污染則是每時每地都存在。洪水、乾旱是天災,面對天災,人類更能團結一致,更能吃苦耐勞,更能相互幫助,更能激起一股熱情,1998年長江大水就是一個例證。水污染是人禍,是人引起的,治污會影響到部分人的利益,會涉及到社會中的方方面。總之:
節水從點滴做起!
參考文獻:
(1) 書名為《造福子孫後代》:前言
(2) 行政院環保署「安全飲用水手冊」:第3頁
(3) 中國水資源公報 1999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第2頁
(4) 中國城市排水建設與發展
(5)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講座第二十六講:關於我國農業法制建設的幾個問題第
(6) 水資源合理分配的基本路線 作者:關業祥 水利部規計司處長
以上為第4頁—6頁

http://www.caps.tp.e.tw/67/9205/20/new_page_11.htm
滿意就採納吧`

㈤ 污水處理資料有哪些

主要包括:項目建議書和批准文件;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批准文件;初步設計版書;施工圖設計書;環境影權響評價書及批准文件;勞動安全評價書及批准文件;衛生防疫評價書及批准文件;消防評價書及批准文件;土地徵用申報與批准文件與紅線;拆遷補償協議書;招標與投標文件;承包發包合同;施工執照;工程現場聲像資料。

建構建築物竣工圖;廠區工藝、進出水管線、檢查井、壓力井、閥門井等竣工圖;上水、下水、再生水、供熱等管道圖;供電、通訊竣工圖;自控、儀表竣工圖;道路、綠化竣工圖;各種設施設備的說明書;單體詳細圖紙;化驗設備設施、各種排氣通風設備設施竣工圖等。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