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按照污水ss指標核算污泥量
『壹』 污水處理時如何用水質水量情況計算產泥量
如果大略計算的話,可以看看室外排水設計規范上有相應的公式內。不過根據我工作的經容驗,那個東西不太准。其實這個挺難算的,跟污泥齡、DO、SS中不可降解或者難降解部分的比例、污泥自身氧化速率和產泥率都有關系。排水集團的王洪臣發了一篇文章討論污泥產生量得計算,可以參考看看。
『貳』 關於SS轉換成剩餘污泥的問題,進水SS200mg/L,出水SS20mg/L。那麼1L污水由SS產
是的,是的,是的
『叄』 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量如何計算 最好詳細一些。
污水處理中產生的污泥數量,依污水水質與處理工藝而異。城市生活污水按每人每天產生的污泥量計算。例如,當沉澱時間為1.5h,含水率為95%,每人每天產生初沉池污泥量為0.4~0.5L/d·人。
也可通過物料平衡來推算,但實際上一般是通過經驗積累實測數據。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量按照南方的多個城市統計;1萬噸污水處理廠年平均值1噸/日絕干污泥,摺合含含水率80%,產污泥5噸。10萬噸污水處理廠含水率80%,產污泥50噸/日。一般夏季多一點,冬季略少一點。
(3)能否按照污水ss指標核算污泥量擴展閱讀
分類
根據污泥從污水中分離的過程,可將其分為如下幾類:懸浮物濃度一般在1%~10%,低於此濃度常常稱為泥漿。由於污泥的來源及水處理方法不同,產生的污泥性質不一,污泥的種類很多,分類比較復雜。
1、按來源分
污泥主要有生活污水污泥,工業廢水污泥和給水污泥。
2、按處理方法和分離過程分
污泥可分為以下幾類:初沉污泥():指污水一級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沉澱物。
活性污泥(activitedsludge):指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二沉池產生的沉澱物;
腐殖污泥:指生物膜法(如生物濾池、生物轉盤、部分生物接觸氧化池等)污水處理工藝中二次沉澱池產生的沉澱物。
化學污泥:指化學強化一級處理(或三級處理)後產生的污泥。
3、按污泥的不同產生階段分
沉澱污泥(primarysettlingsludge):初次沉澱池中截留的污泥,包括物理沉澱污泥,混凝沉澱污泥,化學沉澱污泥。
生物處理污泥(biologicalsludge):在生物處理過程中,由污水中懸浮狀、膠體狀或溶解狀的有機污染物組成的某種活性物質,稱為生物處理污泥。生污泥(freshsludge):指從沉澱池(初沉池和二沉池)分離出來的沉澱物或懸浮物的總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污泥產生量
『肆』 工業廢水SS含量為600mg/L時,板框為30平方,則壓濾1噸水產生的污泥量是多少
一噸水裡的SS為600g
幾乎完全截留
壓濾後含水率為70%,則泥餅質量為600/(1-0.7)=2kg
板框面積是多餘條件
『伍』 污水處理廠污泥量的計算
單純數學題的話:
先要確定出水水質,出水假定20mg/l,那麼懸浮物去除量就內是50-20=30mg/l
去除掉的就是產生的干污容泥量=30mg/lx10000m3/d=0.03kg/m3x10000m3/d=300kg/d
應該沒算錯。出水假定都去除掉,或按10mg/l算,也可以。
當然這僅是SS去除所產生的泥量,具體設計中還有其他的。
『陸』 一般的污水處理排泥量怎麼計算的
1剩餘污泥量計算方法
在活性污泥工藝中,為維持生物系統的穩定,每天需不斷有剩餘污泥排出。它們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由降解有機物BOD所產生的污泥增殖,二是進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懸浮固體的沉積。因此,剩餘干污泥量可以用式(1)計算:
ΔX=(Y1+Kdθc)Q(BODi-BODo)+fPQ(SSi-SSo)(1)
式中ΔX———系統每日產生的剩餘污泥量,kgMLSS/d;
Y———污泥增殖率,即微生物每代謝1kgBOD所合成的MLVSSkg數;
Kd———污泥自身氧化率,d-1;
θc———污泥齡(生物固體平均停留時間),d;
Y1+Kdθc———污泥凈產率系數,又稱表觀產率(Yobs);
Q———污水流量,m3/d;
BODi,BODo———進、出水中有機物BOD濃度,kgBOD/m3;
fP———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部分佔SSi的百分數;
SSi,SSo———進、出水中懸浮固體SS濃度,kgSS/m3。
德國排水技術協會(ATV)制訂的城市污水設計規范中給出了剩餘污泥量的計算表達式[1]。此式與式(1)本質相同,只是更加細致,考慮了活性污泥代謝過程中的惰性殘余物(約占污泥代謝量的10%左右)及溫度修正。綜合污泥產率系數YBOD(以BOD計,包含不可降解及惰性SS沉積項)寫作:
YBOD=0 6×(1+SSiBODi)-(1-fb)×0 6×0 08×θc×FT1+0 08×θc×FT(2)
FT=1 702(T-15)(3)
式中fb———微生物內源呼吸形成的不可降解部分,取值0 1;
FT———溫度修正系數。
比較(1),(2)兩式,可知在ATV標准中動力學參數Y,Kd分別取值0.6和0.08d-1,進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懸浮固體(fP部分)占總進水SS的60%。由於剩餘污泥中揮發性部分所佔比例與曝氣池中MLVSS與MLSS的比值大體相當,因此剩餘干污泥量也可以表示成下式:
ΔX=YobsQ(BODi-BODo)f(4)
式中f=MLVSSMLSS;其他符號意義同前。
式(4)與式(1)是一致的,均需確定Yobs。
『柒』 污水中污泥產生量有沒有計算公式
產泥量=(0.4~0.6)COD*Q+(0.9~1.0)SS*Q-(0.03~0.05)MLSS*V
『捌』 污水中的SS如何計算
懸浮物(SS)的測定方法
測定方法:懸浮物是指不能通過濾器(濾紙)的固體版物,可用兩種權方法測定。一種是減差法,是根據總固體和水溶性固體減差而得。即:懸浮物=總固體-水溶性固體。另一種是直接過濾法測定(重量法)。
直接過濾法即重量法測定步驟:
樣品過濾:取均勻的樣品100ml,倒入已恆重好的玻璃濾器中(或濾紙)過濾,過濾後將帶有殘渣的濾器或濾紙(置於已恆重好的稱量瓶)放入105~110℃烘箱中乾燥(時間大約2~3小時)。取出後,放入乾燥器內冷卻至室溫稱重。
計算:
W2-W1
懸浮物含量(mg/l)= ×1000×1000
100
W2——玻璃濾器(或濾紙)+殘渣重量(克)
W1——玻璃濾器(或濾紙)重量(克)
E-4水質 氨氮 納氏試劑光度法 GB7479-87(檢出限0.025mg/L)
『玖』 ss值產生後污泥
(1)585-35=550mg/L
550 mg/L × 1200 ×1000 L= 660 kg=0.66 ton
(2)0.98 × 6 = 5.88
0.82 × 6 = 4.92
5.88-4.92=0.96
0.96÷0.66=0.6875 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