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山污水廠
A. 誰能詳細地說說新余這個地方
新余市位於江西省中部偏西,浙贛鐵路西段,地處北緯27°33′~28°05′,東經114°29′~115°24′。全境東西最長處101.9公里,南北最寬處65公里,東距省會南昌市150公里,東臨樟樹市、新干縣,西接宜春市袁州區,南連吉安市青原區、安福縣、峽江縣,北毗上高縣、高安市。全市總面積3178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1.9%),其中渝水區面積1785.92平方公里,分宜縣面積1391.76平方公里。贛粵高速公路、滬瑞高速公路分別自北向南、自東向西穿越市境。
新余市土地利用構成大體是「六山半水二分田,分半道路和庄園」。新余市區土壤共劃7個土類: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土、紅色石灰土、山地黃壤。
新余市處於九嶺、武功山、峰頂山交接地帶,地跨揚子准地台、華南褶皺系兩大構造單元,地質構造較為復雜。南部褶皺基底由元古界變質岩系組成,局部有多期花崗岩、基性岩、超基性岩漿侵入,構造線方向呈北北東、北東和北東東,構造的干擾作用十分強烈。
境內多數山地,是由變質岩系、花崗岩、石灰岩、砂質岩組成。北面蒙山由花崗岩組成,山峭谷深。西北邊境山地為石灰岩,由北向西呈現鵠山、人和、歐里、界水等鄉鎮一帶的山巒,南面的高丘陵區,如九龍山、良山和百丈峰,均為變質岩組成。
中部是新生代紅土層,以紅壤、砂質岩為主,因沖刷、流失的長期作用,形成地勢起伏較平緩的低丘陵,河谷寬展,發育著小范圍的沖積平原。
袁河平原是由粉砂、粗砂、礫石堆積而成,地勢低平,起伏不超過20米。
新余市地貌,根據江西省地貌圖劃分,隸屬於贛西中低山與丘陵區(大區)之「萍鄉-高安侵蝕剝蝕丘陵盆地(亞區)和贛撫中遊河谷階地與丘陵區」(大區)中段,南北高,中間低平,袁河橫貫其間,東部敞開。地貌基本形態有低山、高丘陵、低丘陵、崗地、階地、平原6種類型。地貌成因類型有侵蝕構造地形、侵蝕剝蝕地形、溶蝕侵蝕地形和堆積地形。
境內山地,大部分布在境界邊緣,南部為武功山和九龍山,北部為蒙山,西南部為大崗山。海拔高度為500~1000米,成為與鄰縣的邊界線或分水嶺。山脈走向,以由北到西南為主。由於地質結構關系,一般表現為山峰聳立、山勢險峻、溝谷深壑。地處分宜縣西南部的大崗山主峰海拔1091.8米,為境內第一高峰;蒙山主峰海拔1004.5米。市區的西北邊界山地沿北向西南發展,即人和、歐里、界水一線;南面山地相對高度為120~200米。山脈由西向東延伸至百丈峰,形成與峽江、吉安、新乾等縣的山地邊界。袁河是流經新余市的主要河流,屬贛江水系,橫貫東西,境內河段長116.9公里。袁河發源於萍鄉市武功山北麓,自西向東,經萍鄉、宜春兩市,在分宜縣的洋江鄉車田村進入新余市,從渝水區的新溪鄉龍尾周村出境,於樟樹市張家山的荷埠館注入贛江。市內各小河溪水,大都以南北向注入袁河,整個水系呈葉脈狀。袁河在新余境內有17條支流:塔前江、界水河、周宇江(即劃江)、天水江、孔目江、雷陂江、安和江、白楊江、陳家江(即板橋江)、蒙河、姚家江、南安江、楊橋江、鳳陽河、新祉河、苑坑河、陂源河
【水、土資源】全市水資源總量達到59.5395億立方米,其中區域外流入25.4368億立方米,地下水平均儲量達8.79億立方米(可供開發利用的有3
B. 蒙華鐵路良山段煤場電廠永久性徵地面積多少畝另時用地多少畝
征地范圍根據批準的征地紅線圖確定
C. 請問風水大師農家住宅良山坤院子坤字門好還是廠
冰雪大世能夾住在涼山坤院子空鏡檢查
D. 塘渡口沙場在哪
2015年12月,邵陽縣鄉鎮區劃調整後,塘渡口鎮轄沙坪、石灣、大嶺、雙合、桂竹山、鳳凰、峽山、紅石等8個居委會,江邊、梅溪、大壩、向陽、書堂山、雙沖、大坪、雲山、良山、廟元、桂花、岐山、塘萬寶、楠木、白羊鋪、羊田、東山、廟沖、石橋、梅子院、五星、石虎、後田、孔塘、玉田、榨木橋、堆上、龍井、羅吉、新華、塘仁、巒山、石牛、蘆山、夏四、黃塘、石梅、大王、蛇灣、雙杏、合星、橫沖、牛牯坪、松合、小水、檀政、金桃、陡水、魚鱗、霞塘雲、雷公壩、石子江、真如庵、孟家塘、塔水橋、石禾塘、雙江口、朝陽、大沖、蔡山、雙河、石礦、牛軛塘、東道坳、永固、太山、太平67個建制村,總面積246.79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8.8萬人,鎮人民政府駐邵新街石灣社區
中文名稱
塘渡口鎮
外文名稱
Tangkou Town
行政區類別
縣城鎮
所屬地區
邵陽縣
下轄地區
峽山、紅石等8個居委會,羅吉、江邊等67個建制村
政府駐地
邵新街
電話區號
0739
郵政區碼
422100
地理位置
湖南省邵陽市邵陽縣
面 積
246.79平方千米
人 口
戶籍人口18.8萬人
方 言
湘方言
火車站
塘渡口站
車牌代碼
湘E
城區人口
14萬(2014年)
城市建成區
14平方公里(2014年)
新開發區
振羽新區、夫夷新城
國家示範園
邵陽縣國家油茶產業示範園
省級園區
邵陽縣工業集中區
鐵 路
洛湛鐵路
高 速
二廣高速
城際干線
邵塘大道
汽車站
客運總站、汽車東站、汽車西站
塘渡口鎮位於縣域中心,資江上游,夫夷水兩岸。(北緯27 °,東經111°)
塘渡口新區
東臨九公橋鎮、五峰鋪,西靠小溪市鄉、黃亭市鎮,南接白倉鎮,北連七里山場,面積246.79平方公里。明季,有唐姓族人捐置田產,在此擺設義渡,故名唐渡口,後
塘渡口老城區
訛為塘渡口。
邵陽縣新縣城 (7張)
鎮區於1951年12月辟為縣治,後一直為縣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49年為長樂鄉屬地,1953年立塘渡口鎮,1962年屬塘渡口公社,1974年恢復鎮建制並升為區級鎮。1995年撤區並鄉時,塘渡口鄉和紅石鄉並入,2015年12月,邵陽縣鄉鎮區劃調整後,黃塘、霞塘雲2個鄉、塘渡口鎮合並設立塘渡口鎮,為全縣第一大鎮,鎮政府駐邵新街。
207國道自北向南穿境而過,省道S317線橫貫東西,另有縣道公路2條、鄉道公路5條、村級公路12條,全鎮公路總里程237公里。洛湛鐵路邵永段從鎮內6村經過,境內長度9.6公里,在紅石社區建有塘渡口火車站。芙夷水、郝水在鎮內匯合為資江北流。
塘渡口新區蓮子湖美景
邵陽縣塘渡口鎮是邵陽縣縣城所在地,轄67個行政村,8個社區,總面積246.79平方公里,總人口18.8萬餘人,該鎮始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各項工作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全面加強:通過「抓班子,強核心;抓
塘渡口新區蓮子湖
黨員,強整體;抓基層,強堡壘;抓骨幹,強後備」,鎮村兩級班子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不斷提高,黨組織戰鬥力、凝聚力、創造力不斷增強,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塘渡口鎮轄:沙坪、石灣、大嶺、雙合、桂竹山、鳳凰、峽山、紅石等8個居委會,江邊、梅溪、大壩、向陽、書堂山、雙沖、大坪、雲山、良山、廟元、桂花、岐山、塘萬寶、楠木、白羊鋪、羊田、東山、廟沖、石橋、梅子院、五星、石虎、後田、孔塘、玉田、榨木橋、堆上、龍井、羅吉、新華、塘仁、巒山、石牛、蘆山、夏四、黃塘、石梅、大王、蛇灣、雙杏、合星、橫沖、牛牯坪、松合、小水、檀政、金桃、陡水、魚鱗、霞塘雲、雷公壩、石子江、真如庵、孟家塘、塔水橋、石禾塘、雙江口、朝陽、大沖、蔡山、雙河、石礦、牛軛塘、東道坳、永固、太山、太平67個建制村。
塘渡口振羽新區 (17張)
塘渡口鎮鄉鎮企業有鐵絲、元釘、玻璃製品、製革、建築、塑料等廠。主要農產品有稻穀、生豬、柑橘。
境內名勝有炎山嶺、馬鞍山、紅石橋、珍珠岩、旺爺山普濟寺、仙人庵、轉龍寺、青松公園等,沿河街漢代古窯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南2公里處斗篷嶺有明弘治年間刻的就石碑。
出生於鎮內的知名人物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唐健如等。
塘渡口振羽廣場
塘渡口鎮轄沙坪、石灣、大嶺、雙合、桂竹山、鳳凰、峽山、紅石等8個居委會,江邊、梅溪、大壩、向陽、書堂山、雙沖、大坪、雲山、良山、廟元、桂花、岐山、塘萬寶、楠木、白羊鋪、羊田、東山、廟沖、石橋、梅子院、五星、石虎、後田、孔塘、玉田、榨木橋、堆上、龍井、羅吉、新華、塘仁、巒山、石牛、蘆山、夏四、黃塘、石梅、大王、蛇灣、雙杏、合星、橫沖、牛牯坪、松合、小水、檀政、金桃、陡水、魚鱗、霞塘雲、雷公壩、石子江、真如庵、孟家塘、塔水橋、石禾塘、雙江口、朝陽、大沖、蔡山、雙河、石礦、牛軛塘、東道坳、永固、太山、太平67個建制村,
塘渡口新區
鎮域經濟協調發展,企業發展迅速,2005年,全鎮非公有制企業達5180家,私營企業840家,規模工業企業110 家,個體工商戶4330家,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0.3億元,工業總產值3.4億元;大力招商引資,全年合同引進外資1.21億元;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興建了烤煙、優質雜交玉米、蔬菜、牲豬養殖、乳豬生產加工等八
塘渡口新區
大基地,帶動了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的發展。城鎮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強力實施縣城「東拓西提」戰略,形成振羽生態文化區、火車站前工業園區、老城商業區三區一體框架,新增城區面積2.6平方公里,同時加大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投入,規范縣城客運秩序,城市品位不斷提升。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強化治安防控體系,健全綜治信息網路,嚴厲打擊違法犯罪,積極創建無毒、無賭、無黃單位,構建和諧、平安縣城。近幾年來該鎮先後被評為市雙文明單位、市先進黨組織、「五個好」鄉鎮黨委,2005年度該鎮獲得了縣級獎牌24塊。
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鎮緊緊圍繞「保穩定,求發展」目標,突出「興工強鎮,和諧穩定」兩個重點,通過不斷優化執政環境、不斷優化服務環境、不斷優化企業環境,鎮村兩級班子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不斷提升,黨組織戰鬥力、凝聚力、創造力不斷增強,黨的建設、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明顯加強,社會事業穩步推進;鎮域經濟協調發展,2008年非公有制企業達5378家,私營企業856家,規模工業
塘渡口新區
企業121家,個體工商戶4523家,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5.2億元,工業總產值8.6億元;農村工作全面推進,烤煙、大棚無公害蔬菜、牲豬養殖、油茶四大產業發展迅速;全鎮基本實現了自然村的通達或通暢工程完成,培育了梅子院、白羊鋪、大壩等五新、六新村。同時強力實施縣城「東拓西提」戰略,形成振羽生態文化區、火車站前工業園區,老城商業區三區一線框架,新增城區面積2.6平方公里;加大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投入;規范縣城客運秩序,城市品位不斷提升,強化社會綜合治理力度和治安防控體系,健全綜治信息網路,嚴打違法犯罪,創建無毒、無賭、無黃單位,構建和諧、平安縣城。連續幾年獲得縣雙文明考核一等獎,獲得縣級獎牌數連續幾年為全縣鄉鎮之首。
這是一幅美輪美奐的山水畫卷——在近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二廣高速公路邵永段、洛湛鐵路邵永線、207國道暨邵塘大道3條大動脈由西直插東方地平線;而南邊滔滔的資江河水由東至西滾滾向前。近百米寬的振羽大道將這4條橫線相聯。如棋盤的紅丘陵土地上,街道及建築物依山傍水,山在城中立,水在城裡流。山水和城市相映生輝,錯落有致,和諧共生,互為依存。這里是綠色的世界,這里是花朵的海洋。特別是那兩條各1200多米長,在山頂上騰挪奔躍的紫荊花「龍」,「龍」尾直掃雲天,「龍」頭飲水資江。
兩廣高速塘渡口段
「十一五」期間,邵陽縣委、縣政府領導以超前的戰略眼光,以驚人的氣魄膽識,提出並實踐了拓城的戰略決策,約12平方公里縣城新區在人們熱切的目光中華麗亮相。一個山水交融的邵陽市的後花園初現雛形。
「十一五」 早期,縣委審時度勢,在困難重重、議論紛紛的情況下,果敢地將縣城北延,開發了振羽新區和紅石新區,奠定了城鎮發展的良好基礎。此後,特別是在推行「新型城市化」的戰略過程中,縣委始終堅持「強化縣城龍頭地位,統籌城鄉共同發展」的理念,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設步伐,城鎮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的大發展。
首先是拉通了骨架,完善了路網體系。在振羽新區建成了以廣場路、龍華東路、金塘路、市場路、金源路、環湘路、金華路、蓮華路為主骨架,形成七縱五橫、千支相連的新區交通路網;紅石站前區完成了邵陽大道和紫陽大道建設工程,繪就了新區縱橫成網、內外成環道路框架。
邵陽縣塘渡口火車站 (14張)
特別是在歷經多年的艱辛打通了陡水洞「瓶頸」後,新舊城區渾然一體。接著,新區快速向北延伸。縣委縣政府藉助S317和邵新立項拓改之際,果斷提出「拉開城市框架,建設環城大道」的戰略決策。2011年福康路(振羽大道二期),夫夷路(邵新公路城區段)已全面完成路面硬化及附屬設施建設,並於2011年11月26日全線通車。塘渡口到新寧、東安再也不用翻越那又陡又急又窄令司機們提心吊膽的山路,一條六車道的新路由紅石直接黃塘,昔日險路變坦途。同時,兩座過江大橋在洶涌的資江中嶄露新姿,縣城南來北往不再是「獨木橋」了。一年後,三橋相聯聳立江中,不僅給人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運輸,也提升了縣城的交通樞紐地位。
中宏步行街
正當「十一五」收官之時,有關方面又傳來喜訊:繼二廣高速邵永段市區至邵陽縣的高速公路通車後,邵陽縣城到邵陽市區的C207國家一級公路又獲得國家有關部門標准,這一全長22.5公里,寬60米(3×2車道),總投資達7.8億元的邵塘大道建成後,不僅縮短了市縣之間的距離,而且對邵陽縣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提速作用。
在縣城重點項目和水電設施建設方面,縣城新區投資1600萬元,完成了紅石引水一期工程,在振羽大道兩旁安裝供水主管道3.16千米,完成「七橫五縱」支路供水管道10.2千米。投資1700萬元完成了10KV開閑所建設,開發區電力布桿已全部到位。重點建設的石齊學校、汽車總站、疾控中心、渣灘小區、蓮花大廈、國土局機關、檢察院、紫陽大道、建業新園、鳳凰房產、九龍房產、油茶博覽園、紫荊花園、芙蓉花園、農貿市場、五金家電市場、建材城以及按四星級標准建築的中宏酒店等30多個項目拔地而起,一幢幢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而濱湖花園、煙酒副食品市場、夫夷新城、服裝市場、九龍地產、嘉美名都、縣城管、天然氣等14個大項目均已動工建設,工程進度順利。
舊城改造。一是道路改造加快步伐,先後完成了邵新路、大沖街、環山路、楊栗坳路、沿河街、環虎路和塘渡口大橋改造工程。二是亮化工程實現新飛躍。完成了丁沖街、大沖街、環山路、上下沖街路燈改造工程,完成楊栗坳路、環虎路、河西街路燈、大嶺背手術醫院至康豪井段路燈安裝工程,新裝路燈824盞,景觀燈26盞,永久性亮化廣告牌4塊。三是凈化工程有了新進展。完成河西街、大嶺背、梨山巷、白虎街下水道擴改工程和楊栗坳路,縣政府招待所下水道改造工程,完成丁沖街、大沖街、上大沖街、沿河街、渡口路、大橋至人代部人行道板改造工程,新建公共廁所3座,完成16座公廁改造工程,完成4座垃圾中轉站建設。縣城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竣工運行。縣城垃圾填埋場工程正有序推進。修補主街道人行道板3.2萬平方米,改造裝修1.6萬平方米臨街門面。四是綠化工程呈現新氣象。中心花壇升級改造,新植人行道風景樹1700餘株,新修小花圊136個,新增綠化面積8300餘平方米。2009年,縣城成功創建市級衛生縣城。
兩廣高速塘渡口互通
教育
高級中學
邵陽縣第一中學
塘渡口學校 (5張)
石齊學校高中部
邵陽縣十一中高中部
初級中學
塘渡口鎮中學
玉田中學
紅石中學
邵陽縣十一中
石齊學校初中部
基礎小學
一完小
二完小
三完小
四完小
梅子院小學
雙合小學
峽山小學
大嶺小學
東山小學
玉田小學
茶油,龍牙百合, 水牛花,蕨菜,竹筍,野蘑菇。
E. 新余有幾座自來水廠啊
你好,新余有兩座自來水廠。望採納,謝謝。
1、新余市仙女湖自來水廠
法定代表人 胡軍平
郵編 338015
詳細地址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河下鎮仙女湖管理區河下
2、新余市良山鎮自來水廠
電話: 6727765
地址: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良山鎮良山工業區
F. 新余市良山鎮周宇砂輪廠怎麼樣
新余市良山鎮周宇砂輪廠是1989-10-16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注冊成立的集體所有制,注冊地址位於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周宇村委戴元村。
新余市良山鎮周宇砂輪廠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605021599129684,企業法人李建國,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新余市良山鎮周宇砂輪廠的經營范圍是:磨料、磨具、帶鋸條、二類工具、鋼絲繩、鋼材、標牌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江西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4612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61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新余市良山鎮周宇砂輪廠更多信息和資訊。
G. 王平的八大苦功是什麼
一是全面推進工業500億工程。著力加快了新余經濟開發區、分宜工業園、良山工業基地三大園區的發展,集中抓了鋼鐵、光伏、新材料、電力四大產業集群的培育,全力推進了新鋼三期技改、賽維多晶矽片二期和高純硅料一期、江鋰鋰鹽和電解鎳、分電33萬千瓦循環流化床機組等50項重點技改項目建設,加大了對60戶重點工業企業的扶持力度。新余經濟開發區榮獲「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稱號。工業經濟總量快速擴張。預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40家,增加34家,實現銷售收入523.4億元,增加值140.5億元,利稅總額56.2億元,分別增長48.6%、30.5%和115.1%。如期實現「工業500億」目標。二是著力提升城市品位。在全省首創安排專項經費500萬元用於規劃編制,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城市規劃展示館啟動建設。長青南路立交、五一路立交、人民北路下穿立交、通濟二橋等「四橋」以及新欣南大道、豐源北路等竣工通車,極大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狀況。天工大橋連接線竣工通車。抱石大道改造、仰天崗大道西延段順利推進。孔目江濕地公園二期、抱石公園一期改造完工,北湖公園改造加緊推進。孔目江濕地公園被批准為全省首個國家濕地公園。袁河抬水工程開工建設。白雲水庫一期工程基本完成,第四水廠開工建設。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投入使用。茶山新城、旺城新村安置小區建設和新鋼苗圃改造有序進行。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抓手,城市管理得到加強。興建了路燈中央控制系統,市政公用事業全面實行管幹分離,違法建築得到有效遏制。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成功獲批。三是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大村莊整治力度。安排新農村建設點360個,投入資金1.78億元。著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新建改建農村公路310公里;實施中低產田改造3萬畝,新開工和續建病險水庫除險加固36座。農業產業化邁出新步伐。全市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11家,市級龍頭企業29家。恩達萬噸微生物脫膠精幹麻生產線、潤合百萬頭生豬和萬噸肉製品深加工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大力實施「3321」工程。新增新余蜜桔1.5萬畝、高產油茶1.7萬畝、薴麻1.75萬畝;培訓農民4萬人;優質稻面積達50萬畝。新建商品蔬菜基地7000畝。全面完成「十萬樹木進村入戶」工程,重點造林綠化工程快速推進,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積10.25萬畝。四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營造鼓勵、支持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的良好氛圍和環境。旅遊產業加速發展。快速推進仙女湖大道建設,啟動建設環湖路、體育公園,仙女湖旅遊開發揭開新篇章。仙女湖景區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景區」。仰天崗保護開發加快推進。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優質農產品批發市場一期竣工。天潤物流中心一期投入運營,新余客運中心開工建設;貨運車輛9190輛,新增3311輛。傳統服務業得到改造提升,新增三星級酒店2家。信息、勞務等中介組織繼續發展。房地產業有序發展。金融機構年末存、貸款余額231.8億元、158.1億元,分別增長21%和27.6%。信用擔保融資規模突破10億元。五是積極深化改革開放。企業改制穩步推進。新余遠東紡織退出上海華源工作全面完成,江西二化改制重組工作基本結束。事業單位分類和機構改革繼續深化,財政體制、投資管理體制、金融機構改革加快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開放型經濟站在新的起點上,產業招商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組織大型招商活動27次,實際利用外資2.96億美元,內資75.4億元,分別增長138.4%、14.2%。設立了出口發展基金,外貿進出口增長156.8%,其中出口增長164.6%,外貿出口額超500萬美元的企業達到8家。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新余辦事處掛牌開檢,口岸大通關全面提速。六是高度重視民生保障。城鄉居民收入增加。公務員津補貼發放政策一步到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76元,增長16.0%,農民人均純收入5010元,增長16.0%。加大就業再就業工作力度。建立再就業小額貸款財政貼息激勵機制,在全省首開人才夜市。新增城鎮就業人員2.18萬人。加強社會保險擴面工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凈增2.1萬人、3.5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新增1500人。社會救助工作穩步推進,實現了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全覆蓋。加快推進「敬老工程」和「三院」建設,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80.2%。實施「藍天計劃」,新余兒童福利院一期完工投入使用。多層次供房體系初步形成。新建經濟適用住房13萬平方米,廉租住房264套。開通城區至分宜公交。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積極推進「3111」工程,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我市被千龍網評為中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第六位。七是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20項科技項目列入國家和省級計劃,9項產品獲得省優秀重點新產品稱號。我市被批准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分宜縣、渝水區被列為全國科普示範縣(區),渝水區被批准為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縣(區)。新建擴建城區小學3所,新余高專新校區建設順利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步伐加快。文藝創作取得新成績,群眾文化活動日益豐富。人民醫院新院建設順利推進,新組建社區衛生服務站4個,新建改造20個鄉鎮衛生院業務用房,對226所村衛生室(所)進行了改擴建。群眾健身活動有序開展。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人口計生工作綜合考評連年獲全省第一,我市列入國家人口計生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分宜縣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嚴格落實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目標,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完成飲用水源一級、二級保護區內所有排污口的撤除工作。節能小區建設在全省領先。統計、物價、審計、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民族宗教、外事僑務、防震減災、史志檔案、婦女兒童、氣象、人防、海關、民兵預備役、殘疾人及老齡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八是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並完善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制度,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69件、政協委員提案326件。建設法治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得到加強。全面落實信息公開、新聞發布、重大公共事項決策聽證等制度,增強了政府工作透明度。民意渠道進一步暢通,市長熱線、市長信箱等方面工作躍上新台階。電子政務建設得到加強,啟動了網上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建設,政府門戶網站在全國303個地方政府網站中名列第三、在全省設區市政府門戶網站中名列第一。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公安部門管理體製得到進一步理順。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政府公信力不斷提高,市政府辦、市國稅局、市農業銀行、江西檢驗檢疫局新余辦事處、市交通稽徵分局在全省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中分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