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縣污水佔地
⑴ 赤峰市林西縣修國路佔地補嘗有標准嗎
赤峰市林西縣地圖的地圖可以去網路搜搜
⑵ 林西縣實驗中學怎麼樣
簡介:林西縣實驗中學位於內蒙古林西縣林西鎮,是一所全封閉寄宿制初級中學,學校於2005年10月1日落成,總佔地面積245388平方米。開設教學班42個,學生近2400人,教職工291人,其中專任教師166名,目前面向五個農村鄉鎮招生,2006年7月以劉盛朝為代表的首屆畢業生順利畢業。
注冊資本:180萬人民幣
⑶ 林西縣第三中學怎麼樣
簡介:林西三中始建於1983年,2005年8月,通過林西縣教育布局調整,學校在辦學規模、教學設施、師資力量等諸多方面實現了質的飛躍。目前學校總佔地面積8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全校42個教學班,全部實現多媒體教學,全部使用最先進的交互電子白板教學。有線電視班班通,寬頻(網路)走進每個班級,每個教研組,全部實現了電化教學。2011年興建了新校門,硬化了校園內部,綠化、美化了校園。
注冊資本:1350萬人民幣
⑷ 請問中國哪個地方佔地面積最大
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佔地面積最大。新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縣為中國佔地面積最大的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首府烏魯木齊市,位於中國西北邊陲,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面積163.1585萬平方公里, 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佔中國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常住人口2444.67萬人(2017年末)。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國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縣為中國佔地面積最大的縣。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簡稱「巴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下轄自治州,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
(4)林西縣污水佔地擴展閱讀:
新疆地處東經73°40′~96°18′,北緯34°25′~48°10′之間。中國陸地面積第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總面積佔中國陸地面積六分之一(163.1585萬平方公里),邊界線長度佔四分之一(5000多千米),其面積比江蘇省和浙江省加一起總和的八倍還多4萬平方公里。
新疆遠離海洋,深居內陸,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氣流不易到達,形成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溫差較大,日照時間充足(年日照時間達2500~3500小時),降水量少,氣候乾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氣溫高於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於南疆。
新疆三大山脈的積雪、冰川孕育匯集為500多條河流,分布於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較大的有塔里木河(中國最大的內陸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流入北冰洋)、瑪納斯河、烏倫古河、開都河等20多條。
新疆為中國西部乾旱地區主要的天然林區,森林廣布於山區、平原,面積佔西北地區森林總面積的近1/3。天山和阿爾泰山區覆蓋著蔥郁的原始森林,多為主幹挺直的西伯利亞落葉松和雪嶺雲杉、針葉柏等建築良材。這些山地針葉林的木材蓄積量佔全疆木材總蓄積量的97%以上。
⑸ 林西在赤峰的什麼位置
林西縣是由巴林析治而建,因位於巴林右旗以西而命名為林西。清光緒三十五年(公元1909年)始建縣制,定名林西縣,新中國建立後一直沿用林西縣地名。
林西縣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北部,地處東經117°38′-118°37′,北緯43°14′-44°15′之間,北依大興安嶺,南臨西拉沐淪河,西與克什克騰旗毗鄰,東與巴林右旗接壤。全縣總面積3 933平方公里,縣城林西鎮位於縣城中部,距赤峰市210公里。集(寧)通(遼)鐵路、305國道、303省道交匯於此,交通便利,自古就有"塞北重鎮"之譽。
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林西地區就有人類活動,縣城南的鍋撐子山是我國著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春秋、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這里曾是東胡、匈奴、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古代少數民族活動區域。歷史遺址遍布全境,較著名的有唐松漠都督府(遼以此城建饒州)、金邊堡界壕等遺跡。清末,清政府"移民實邊",於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7年)四月在此地開辦巴林墾務。
2000年末,全縣轄7鎮,13鄉,148個行政村,2002年全縣總人口23.6萬人。全縣漢族人口佔95%。少數民族有蒙、回、滿等。2001年6月,撤並鄉鎮,即:撤銷冬不冷鄉、三段鄉、繁榮鄉、氈鋪鄉。全縣現轄7個鎮、9個鄉。
地質河流。林西縣屬中低山區,境內山脈為大興安嶺支脈,最高海拔1 879.2米,最低海拔670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與平川過流大多較平緩,呈現現群山綿延,河谷平川逶迤其間的地貌特徵。
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風沙乾旱嚴重,雨熱同季,降水少而集中,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2.1℃日照2 900小時,降水量360-380毫米,無霜期120天。
水土資源。縣內徑流總量1.37億立方米。地下水分布不均,山區貧乏,沿河兩岸較豐富,總儲量約為0.75億立方米。土地總面積584.6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06萬畝,林地面積132.1萬畝,村鎮佔地1.94萬畝。
礦產資源。有色金屬資源儲量較大,礦種有銅、錫、鉛、鋅、銀、鎢、鉬、瑩石、石灰石、煤等。現已探明銅儲量2.8萬噸,白銀824噸。銅、錫、石灰石、瑩石、煤等礦產資源正在開發利用。
動植物資源。野生動物有53種,其中哺乳動物20餘種,野生飛禽類20餘種,珍貴動物有馬鹿、狍子、猞猁、狐狸、天鵝、鴻雁、斑翅山鶉、環頸雉等。
⑹ 赤峰市佔地面積有多少
赤峰市全市總面積90021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底,赤峰市共轄12個縣級行政區,包括3個市轄區、2個縣、7個旗,分別紅山區、松山區、元寶山區、林西縣、寧城縣、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騰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漢旗。
赤峰市原為昭烏達盟,昭烏達為蒙語,漢譯「百柳」之意。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東南與遼寧省朝陽市接壤,西南與河北省承德市毗鄰,東部與內蒙古通遼市相連,西北與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交界。
市地處內陸,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
(6)林西縣污水佔地擴展閱讀:
赤峰歷史沿革
晚商到戰國,活動於赤峰的主要是東胡系民族。戰國後期,燕在邊境構築的燕北長城,從赤峰南部穿過。赤峰南部為燕之右北平郡,治所在寧城黑城。
秦並六國,迄於隋唐。隋唐時設饒樂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
遼代,全境屬上京臨潢府和中京大定府。上京是遼王朝的首都,中京是最大的陪都。
金代,地方行政區域設置為路、府、州、縣。今赤峰市全境屬北京路。
元代,屬中書省的上都路、遼陽行省的大寧路、全寧路和應昌路。
明代,在邊疆地區設置都司、衛所和屬部進行控制。地區的設置大體以永樂(1403-1424年)初年為線,分兩個時期。前期屬大寧都司,後期屬奴兒干都司所轄的兀良哈三衛。
清代,大部屬昭烏達盟,部分屬卓索圖盟。
民國前期,全境先後屬於熱河特別區和熱河省。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到1949年10月1日,南部分別屬於熱遼行政公署設置的熱中專區、二十二專區和熱遼專區;北部先屬東蒙古自治政府設置的「昭烏達省」和熱北專區,後屬昭烏達盟。統屬熱河省。
1949年10月1日到1955年12月31日,北部為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轄阿魯科爾沁、巴林左、巴林右、克什克騰4旗和林西縣;南部敖漢、喀喇沁、翁牛特3旗和寧城、赤峰、烏丹3縣及赤峰市屬熱河省。
1956年1月1日,熱河省撤銷,其所轄敖漢、喀喇沁、翁牛特3旗,寧城、赤峰、烏丹3縣劃入昭烏達盟,昭烏達盟人民委員會由林東遷駐赤峰。
1969年7月5日,昭烏達盟從內蒙古自治區劃歸遼寧省。
1979年7月1日,昭烏達盟由遼寧省劃回內蒙古自治區。
1983年10月9日,全境稱昭烏達盟,轄阿魯科爾沁、巴林左、巴林右、克什克騰、翁牛特、喀喇沁、敖漢7旗,林西、寧城、赤峰3縣和赤峰市。
1983年10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昭烏達盟行政公署建制,建立赤峰市,實行市管縣體制,其所轄地域與原昭烏達盟所轄地域相同。新建立的赤峰市設3區,管轄7旗2縣。
即:紅山區、郊區(今松山區)、元寶山區;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騰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漢旗;林西縣、寧城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