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含有氧化性物質嗎
⑴ 怎麼知道那些物質具有氧化性或者還原性
1. 根據元素的價態高低判斷
元素處於高價的物質一般具有氧化性,元素處於低價的物質一般具有還原性,元素處於中間價態時,該物質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對於同一種元素,一般是價態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強;價態越低,其還原性越強.如氧化性:Fe3+>Fe2+,S(+6)>S(+4)>S(0)
特例:HCIO>HCIO2>HCIO3>HCIO4(氧化性)
2. 依據元素周期表判斷
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形成單質的還原性增強,氧化性減弱.
②同周期元素,從左向右元素形成的單質還原性減弱,氧化性增強.
3.根據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判斷
在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還原劑=還原產物+氧化產物,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4.依據物質的活動性順序判斷
①按金屬活動性順序,排在前面的金屬元素原子的還原性強,排在後面的金屬元素陽離子的氧化性強.如:還原性Na>Mg>Al,氧化性Cu2+>H+>Zn2+
②非金屬按F、O、Cl、Br、I、S的順序從左向右原子氧化性減弱,其陰離子還原性增強.
5.根據反應條件判斷
一般來說與同一還原劑(或氧化劑)反應時,要求反應條件簡單的氧化劑(或還原劑)的氧化性(或還原性)越強.如:常溫下KMnO4可將HCl氧化為Cl2,而MnO2則需加熱才能將HCl氧化為Cl2,故氧化性:KMnO4>MnO2
6.根據反應的劇烈程度判斷
不同氧化劑與同一還原劑反應,反應越劇烈氧化劑的氧化性越強;不同還原劑與同一氧化劑反應時,反應越劇烈還原的還原性越強.如Fe、Zn與同濃度的稀硫酸反應時,Zn放出大量氣泡,Fe緩慢放出氣泡,故還原性:Zn>Fe
7.根據氧化、還原的程度判斷
①不同氧化劑與同一還原劑反應,使還原劑被氧化呈高價態的氧化劑氧化性強.如Fe分別與S、Cl2、O2發生反應:Fe+S FeS,2Fe+3Cl2 2FeCl3,3Fe+2O2 Fe3O4,可判斷出氧化性:Cl2>O2>S
②同一物質在相同的條件下,被不同還原劑還原得越徹底,還原劑的還原性越強.如:HCl+H2SO4(濃)→不反應,HBr+H2SO4(濃)→Br2+SO2↑+H2O,HI+H2SO4(濃)→I2+H2S↑+H2O,可判斷出還原性:HI>HBr>HCl
8.根據電化學原理判斷
①兩種不同的金屬構成原電池的兩極,還原性:負極金屬>正極金屬
②電解池中,氧化性越強的金屬陽離子優先在陰極放電,還原性強的非金屬陰離子優先在陽極放電.
9.某些物質的氧化性、還原性強弱與外界條件有關
①濃度:一般而言,同種氧化劑濃度大者氧化性強.如氧化性:濃HNO3>稀HNO3
②溫度:升高溫度氧化劑氧化性增強,還原劑還原性也增強.如常溫下CO不能與CuO反應,但加熱時能還原CuO.
③溶液得酸鹼度:一般在酸性環境下,氧化劑的氧化性增強,如在中性溶液中Fe2+與NO3―可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Fe2+與NO3―不能共存.
10.根據微粒得失電子放出(或吸收)的能量判斷.
當幾種原子獲得相同的電子數形成穩定結構的陰離子時,放出的能量越大或形成的離子穩定性越強,則該原子的氧化性越強,反之越弱;同理,當失去電子也一樣.
⑵ 氧化性物質都是危險化學品嗎
只有
遇酸、受熱、撞擊、摩擦以及遇有機物或硫磺等易燃的無機物,極易引起
燃燒或爆炸的強氧化劑
才是危險化學品。
詳見《GB50016-2014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⑶ 污水處理消泡劑能處理污水嗎
污水處理消泡劑用於消除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泡沫,是水處理過程中常用的化學助劑,需要配絮凝劑,沉降劑,氨氮去除劑,COD去除劑等化學助劑才能完成處理污水,達到循環使用或排放的標准。
⑷ 被還原的物質具有氧化性嗎 被氧化的物質具有還原性嗎
有,氧化性和還原性是相對的, 其實是同時具有兩種性質,只不過在一個反應中一般只表現一種, 像氯氣與水反應生成氯化氫和次氯酸這個反應中,氯氣就同時表現了氧化性和還原性,這樣說理解了么。
⑸ 什麼是氧化性什麼物質具有氧化性
氧化性是物質得到電子的能力。表現為化合價可以降低。因此所含元素化合價可以降低的物質一般都可以作為氧化劑。比如高錳酸鉀,氧氣,硝酸,次氯酸 臭氧,雙氧水等很多物質都是氧化劑。
⑹ 具有很強氧化性的物質一般都具有什麼性質
(1)對於金屬還原劑來說,金屬單質的還原性強弱一般與金屬活動性順序相一致,即越位於後面的金屬,越不容易失電子,還原性越弱。
還原性:K>Ca>Na>Mg>Al>Mn>Zn>Cr>Fe>Ni>Sn>Pb>(H)>Cu>Ag>Pt>Au
(2)金屬陽離子氧化性的順序
K+<Ca2+<Na+<Mg2+<Al3+<Mn2+<Zn2+<Cr3+<Fe2+<Ni2+<Sn2+<Pb2+<(H+)<Cu2+<Ag+<Pt2+<Au2+
注意Fe2+、Sn2+、Pb2+,不是Fe3+、Sn4+、Pb4+
(3)非金屬活動性順序(常見元素)
F---Cl---Br---I---S
原子(或單質)氧化性逐漸減弱,對應陰離子還原性增強
(三)根據反應條件判斷,當不同氧化劑分別於同一還原劑反應時,如果氧化產物價態相同,可根據反應條件的難易來判斷。反應越容易,該氧化劑氧化性就強。
如:16HCl(濃)+2KMnO4==2KCl+2MnCl2+8H2O+5Cl2(氣)
4HCl(濃)+MnO2===(加熱)MnCl2+2H2O+Cl2(氣)
4HCl(濃)+O2==(加熱,CuCl2催化劑)2H2O+2Cl2(氣)
氧化性:KMnO4>MnO2>O2
(四)根據氧化產物的價態高低來判斷
當含有變價元素的還原劑在相似的條件下作用於不同的氧化劑時,可根據氧化產物價態的高低來判斷氧化劑氧化性強弱。如:
2Fe+3Cl2==(點燃)2FeCl3
Fe+S==(加熱)FeS
氧化性:Cl2>S
(五)根據元素周期表判斷
(1)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
非金屬原子(或單質)氧化性逐漸減弱,對應陰離子還原性逐漸增強。
金屬原子還原性逐漸增強,對應陽離子氧化性逐漸減弱
(2)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
單質還原性逐漸增強,氧化性逐漸增強
陽離子氧化性逐漸增強,陰離子還原性逐漸減弱。
(六)根據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鹼性強弱比較
酸性越強,對應元素氧化性越強
鹼性越強,對應元素還原性越強
(七)根據原電池的電極反應判斷
兩種不同的金屬構成的原電池的兩極。負極金屬是電子流出的極,正極金屬是電子流入的極。
其還原性:負極金屬>正極金屬
(八)根據物質的濃度大小判斷
具有氧化性(或還原性)的物質濃度越大,其氧化性(或還原性)越強,反之則越弱。
(九)根據元素化合價價態高低判斷
一般來說,變價元素位於最高價態時只有氧化性,處於最低價態時只有還原性,處於中間價態時,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一般處於最高價態時,氧化性最強,隨著化合價降低,氧化性減弱還原性增強。
硼氫化鈉還原性相似的產品:Na,H2,CO,C等
⑺ 具有氧化性的化學物質有哪些
1、單質:氟氣、氯氣、氧氣、臭氧、溴水、碘。
2、離子:金屬離子:銀離子、銅離子、鐵離子;部分非金屬陰離子:Br-,I-。
3、化合物:濃硝酸、濃硫酸、雙氧水、高錳酸鉀、次氯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
其他:鹼金屬或鹼土金屬的過氧化物和鹽類,一些氧化性物質的分子中含有過氧基(-O-O-)或高價態元素(N5+、Mn7+等),極不穩定,容易分解,氧化性很強,是強氧化劑,能引起燃燒或爆炸。例如過氧化鈉、高氯酸鈉、硝酸鉀、高錳酸鉀等。
例如亞硝酸鈉、亞氯酸鈉、連二硫酸鈉,重鉻酸鈉、氧化銀等。
(7)廢水含有氧化性物質嗎擴展閱讀
性質:
第一是受熱、被撞分解性。
多數氧化性物質的特點是氧化價態高,金屬活潑性強,易分解,有極強的氧化性,本身不燃燒,但與可燃物作用能發生著火和爆炸。
第二是可燃性。
氧化性物質絕大多數是不燃的,但也有少數具有可燃性。主要是有機硝酸鹽類,如硝酸胍、硝酸脲等,另外,還有過氧化氫尿素、高氯酸醋酐溶液,二氯或三氯異氰尿素、四硝基甲烷等。這些物質著火不需要外界的可燃物參與即可燃燒。
第三是與可燃液體作用自燃性。
有些氧化性物質與可燃液體接觸能引起燃燒。如高錳酸鉀與甘油或乙二醇接觸,過氧化鈉與甲醇或醋酸接觸,都能起火。
第四是與酸作用分解性。
氧化性物質遇酸後,大多數能發生反應,而且反應常常是劇烈的,甚至引起爆炸。如高錳酸鉀與硫酸,氯酸鉀與硝酸接觸都十分危險。
第五是與水作用分解性。
有些氧化性物質,特別是活潑金屬的過氧化物,遇水或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能分解放出原子氧,致使可燃物質爆燃。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鈣)吸水後,不僅能放出氧,還能放出大量的氯。高錳酸鉀吸水後形成的液體,接觸紙張、棉布等有機物,能立即引起燃燒。
第六是強氧化性物質與弱氧化性物質作用分解性。
強氧化劑與弱氧化劑相互之間接觸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產生高熱而引起著火或爆炸。如漂白粉、亞硝酸鹽、亞氯酸鹽、次氯酸鹽等弱氧化劑,當遇到氯酸鹽、硝酸鹽等強氧化劑時,會發生劇烈反應,引起著火或爆炸。
第七是腐蝕毒害性。
不少氧化性物質還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蝕性,能毒害人體,燒傷皮膚。
⑻ 具有氧化性的物質有哪些
1、單質:氟氣、氯氣、氧氣、臭氧、溴水、碘。
2、離子:金屬離子:銀離子、銅離子、鐵離子;部分非金屬陰離子:Br-,I-。
3、化合物:濃硝酸、濃硫酸、雙氧水、高錳酸鉀、次氯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
其他:鹼金屬或鹼土金屬的過氧化物和鹽類,一些氧化性物質的分子中含有過氧基(-O-O-)或高價態元素(N5+、Mn7+等),極不穩定,容易分解,氧化性很強,是強氧化劑,能引起燃燒或爆炸。例如過氧化鈉、高氯酸鈉、硝酸鉀、高錳酸鉀等。
例如亞硝酸鈉、亞氯酸鈉、連二硫酸鈉,重鉻酸鈉、氧化銀等。
(8)廢水含有氧化性物質嗎擴展閱讀:
根據化學方程式判斷
氧化劑(氧化性)+還原劑(還原性)→還原產物+氧化產物。
氧化劑→發生還原反應→還原產物。
還原反應:得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
還原劑→發生氧化反應→氧化產物。
氧化反應: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
氧化性(得到電子的能力):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失去電子的能力):還原劑>還原產物。
這條規則對於任何環境下的任何ΔG<0的反應(即在該環境下可自發進行的反應)都成立,沒有任何例外的情況。
⑼ 哪些物質具有氧化性
氧化性是物質得到電子的能力。表現為化合價可以降低。因此所含元素化合價可以降低的物質一般都可以作為氧化劑。比如高錳酸鉀,氧氣,硝酸,次氯酸
臭氧,雙氧水等很多物質都是氧化劑。
⑽ 如何判斷物質是具有氧化性還是還原性
1.基本是常識問題,看多了,自然就記住了,比方說氯氣,氧化性極好,碳的還原性很好,都是常識,讓我解釋為什麼這樣,那又只能跟你說化合價那一套了
2.我覺得可以根據它在元素周期表的族來看,金屬那邊一般都是還原性強,非金屬一遍氧化性一般都強,但是有些特例
3.別人的:常見的氧化劑是在化學反應中易得電子被還原的物質.
典型的非金屬單質如F2、O2、Cl2、Br2、I2、S等(其氧化性強弱與非金屬活動性基本一致);含有變價元素的高價化合物,如KMnO4
KClO3
H2SO4
HNO3
MnO2
等;金屬陽離子如:Fe3+、Cu2+、(H+)常見的還原劑是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被氧化的物質.
典型的金屬單質如:K、Ca、
Na、Mg等(其還原性強弱與金屬活動性基本一致);
某些非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如:H2、C、CO;有變價元素的最低價態化合物如:H2S、HI、HBr、HCl;非金屬陰離子如:S2-、I-、Br-、Cl-
希望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