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污水廢水 » 桐廬縣農村污水

桐廬縣農村污水

發布時間: 2021-03-23 02:17:39

❶ 浙江桐廬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浙江桐廬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於1992年08月31日在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胡紅群,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許可經營項目:經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照有關法律等。
法定代表人:朱曉龍
成立時間:1992-08-31
注冊資本:49189.4243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122000010364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杭州市桐廬縣城迎春南路278號

❷ 人類生態文明舉例

桐廬縣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2011-10-26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桐廬縣地處浙江省西北部,位於「西湖-千島湖-黃山」國家級黃金旅遊線的中段,屬杭州市管轄,縣域總面積1825平方公里,呈「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結構。縣內擁有豐厚的自然和人文生態資產,全國三大山水風光帶之一——富春江穿境而過。桐廬歷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2003年明確提出「環境立縣」戰略,將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作為立縣之本。從2006年起,舉全縣之力先後通過了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際花園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衛生縣城、浙江省生態縣、浙江省園林城市、浙江省森林城市驗收。2010年,完成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區創建。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的同時,桐廬的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資產更加豐厚,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子,為經濟較發達縣域如何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一、桐廬縣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做法
(一)堅持生態理念,壯大生態產業
1.控新治舊,發展生態工業。桐廬縣分別建立縣招商引資項目把關和環境污染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一方面嚴把項目審批關,實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7年來共否決高污染、不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項目501個;另一方面,大力開展重點污染行業整治,強勢推動工業企業治污設施的提標改造,對「低、小、散」企業實行關停並轉,7年來共關閉電鍍、造紙、冶煉、水泥、廢塑料粒子等污染企業180多家,騰出環境容量,為做大做強桐廬縣域經濟留出更大發展空間。同時,積極引導各鄉鎮做強做精板塊經濟,形成了針織服裝、制筆、機械製造、醫療器械、箱包、玩具等「塊狀特色」。橫村鎮、分水鎮、富春江鎮分別被命名為「中國針織名鎮」、「中國制筆之鄉」、「中國水力發電設備製造基地」。
2.循環高效,發展現代農業。以現代農業園區、糧食生產功能區為主平台,以資源利用集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廢棄物利用資源化為主線,按照突出優勢、突出重點、突出特色的要求,穩定發展糧油生產,提升發展蜂業、茶葉、蠶桑、水果、水產、畜禽、蔬菜等7大優勢特色產業。截至2010年底,全縣通過省級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84個、國家無公害農產品148 個、綠色食品7個、有機農產品 66個 。蔬菜、茶葉、糧油、水果、水產品無公害基地面積共15.41萬畝,佔全縣可認證面積26.74萬畝的57.63%,農產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3.擴容提升,發展現代服務業。依託山水資源優勢和區位交通優勢,重點發展參與性強、內涵豐富的休閑旅遊產業和會展業。積極改造提升瑤琳仙境、垂雲通天河、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嚴子陵釣台等老景點,開發建設分水江庫區旅遊、瀟灑休閑運動公園、富春江休閑度假區等一批休閑度假旅遊項目,鼓勵發展農業觀光、「農家樂」休閑度假旅遊。目前,全縣建設風情小鎮2個、省級「農家樂」休閑旅遊特色村3個、市級休閑農業示範園區5個。同時著力發展樓宇經濟、會展經濟、文創經濟,積極培育特色街區,重點引進金融、信息、科技、現代商務等大項目,現代服務業初具規模。
(二)堅持綜合整治,優化生態環境
1.打造「精美城市」。堅持「顯山露水、師法自然」,著力打造精美現代化山水城市。一是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准建設,集全力打造「一新城、一區、三大綜合體」,即鳳川-江南新城、迎春商務區、分水江休閑旅遊度假綜合體、杭州瀟灑休閑公園綜合體、桐廬濱江商住綜合體。二是努力打造「精品景觀」,建成縣城迎春南路景觀帶、梅林溪景觀帶、濱江區塊景觀帶等20多個公園式景觀帶。三是推進「城中村」改造,完成縣城濱江區塊等「城中村」拆遷改造。四是加快城市有機更新,實施城區建築立面、住房坡面、道路路面改造提升。推進城市主要道路「四改」,即行車道「四改六」、路面「白改黑」、管線「上改下」、綠化「綠改彩」。
2.建設「美麗鄉村」。一是深入實施「清潔桐廬」行動。2008年啟動的「清潔桐廬」行動,打造縣城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配套建設鄉鎮垃圾中轉站,形成全縣「戶集——村收——鎮中轉——縣處理」城鄉一體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體系。配備農村保潔員1712名,制定考核獎勵補助標准,縣鄉兩級財政1:1配套每人每年60元衛生保潔補助。同時,採用暗訪考核、排名公示、專項督查等制度,使「清潔桐廬」行動從突擊整治向長效保潔轉變,實現了衛生保潔常態化、規范化、長效化。二是扎實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縣城污水處理廠——鄉鎮污水處理廠(站)——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的城鄉三級聯動污水處理體系,對於不能納入城鎮管網的污水,採用分散式生態處理模式進行處理。自2009年啟動農村生活污水和農家樂污水全面治理工作以來,以整村推進的方式完成80個行政村、132家農家樂污水治理,建成分散式治理工程1300餘個,實現了「污水凈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目標,並計劃在2012年底前實現污水處理全覆蓋。同時,制定運行維護管理考核辦法,對每個治理工程均確定有專人維護,並在全國首創農村生活污水數字化管理平台、移動導航巡查和快速監測反饋系統。扎實開展生態鎮、村建設,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9個、省級生態鄉鎮8個、市級生態鄉鎮(街道)10個、市級生態村14個以及縣級生態村108個。
3.保護「清潔水源」。開展飲用水水源地達標區創建,全縣依法劃定的11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全部完成達標區創建。加強工業污染防治,拆除位於一級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排污口3個。推進「兩江」采砂集中整治,取締非法開采砂機21隻,規范砂石開采企業8家,砂石開采區域、砂石開采量明顯縮減。開展水源保護區畜禽養殖污染整治,關停和搬遷養殖場6 家。全面推進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2007年以來共投入資金2億元,新增農村安全飲用水受益人口21.4萬人,使城鄉居民全部用上安全、放心、方便的自來水。
(三)堅持示範引領,培育生態文化
為使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培養每個社會成員的生態意識、培育生態心理和提升生態道德,桐廬縣多舉措、多手段、全方位開展生態環保宣傳活動。一是堅持項目帶動。通過民生工程實施特別是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等,有效改善和提升了農村人居環境,以實實在在的成效,贏得農民群眾的廣泛認可和主動配合,徹底改變了農村居民長期形成的不衛生、不文明、不科學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提高了農村居民的生態環境素養,也提升了農民對環境質量的需求。二是每年以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重要環保節日和紀念日為契機,舉辦「愛我家園」環保原創歌曲大賽、「生態文明」童玩節、青年環保辯論賽等系列大型宣傳活動,同時積極發揮媒體導向作用,報道創建動態,曝光反面典型,使生態文明廣為傳播。三是依託黨校培訓基地,面向幹部、面向公眾、面向企業,舉辦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公益講座,普及環保知識,有效提升全社會成員的生態文明素質。四是積極開展生態綠色系列創建,通過國家、省、市、縣各級生態鄉鎮(街道)、行政村創建和各級多層面綠色系列創建,不斷濃厚生態創建氛圍。
(四)堅持改革創新,強化機制保障
1.強化工作合力
桐廬縣的生態建設工作均建立由縣四套班子領導牽頭的領導小組,並專門成立縣生態辦、治污辦和清潔辦等協調機構,每年由縣政府主要領導與鄉鎮、部門「一把手」簽訂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並納入鄉鎮、部門年度業績綜合考評。在具體工作推進中,整合各部門項目、資金、人力等資源協同推進,每年將項目倒排建設進度計劃,並將重點項目建設列入縣領導聯系項目,強化推進,對實施較好的加大補貼力度。如在農村環境聯片整治工作中,各部門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縣環保局主抓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縣農辦主抓農家樂污水治理,縣旅遊局主抓旅遊景區污水治理,縣衛生局主抓農村改水改廁等。同時積極發動基層力量,充分調動基層和村民的積極性,在該縣2009 年市民對政府2009年為民辦實事項目評價及2010年建議的調查中,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滿意率、知曉率、繼續開展率都位居前三名。
2.創新政策機制
創新考核方式,將生態建設工作納入鄉鎮、部門年終綜合考評,並作為幹部業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實行一票否決。出台生態建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聯合金融系統啟動「綠色信貸」機制,完善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商務區建設發展、農業產業化推進、旅遊業升級改造等政策,為生態建設工作推進提供保障。同時,通過科技支撐、排污權交易、生態資金補償獎勵等實用的制度建設,有效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在引導社會力量、中介組織、專業機構投入生態建設上努力實現突破。
3.加大資金投入
桐廬縣專門建立生態建設專項資金,每年實施生態環保項目平均達 80 余個,資金投入年均在2億元以上。例如,2007年以來共投入資金2億元,新增農村安全飲用水受益人口21.4萬人,使城鄉居民全部用上安全、放心、方便的自來水。先後投入3.8億元,建成縣城污水處理一、二期工程和富春江鎮、分水鎮、橫村鎮污水處理廠以及新合等6個鄉鎮(街道)的污水處理站(日處理能力達到8.2萬噸/日),城鎮污水處理能力明顯提升;同時近2年共投入9000餘萬元以整村推進的方式完成80個行政村和132家農家樂污水處理。投入1.02億元,建成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處理能力達300噸/日)並投入試運行,12個鄉鎮(街道)垃圾中轉站建設全面完成,全縣「村收集-鎮中轉-縣處置」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體系基本形成。另外桐廬縣在資金籌措上也走出了一條新路。桐廬縣提前謀劃,腳踏實地地做好示範工程,示範工程初見成效後引起省市關注,得到中央專項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的扶持,不足部分再由縣財政全額補貼到位,基本做到農村治污村民「零投入」。
4.健全管理機制
桐廬縣在項目推進中始終堅持建管並舉,每項工作都能及時出台和實施長效運行維護管理機制,落實專項資金和管理人員對已建工程進行運行維護,同時建立了生態環境保護的3套信息化管理平台:農村污水治理數字化管理平台、工業污染在線監測監控管理平台、交界斷面水質和大氣在線監測站。
二、桐廬縣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成效
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桐廬的產業結構更優,經濟發展更好更快,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人居環境更美,全縣群眾生態文明觀念更加牢固,走上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進一步提高生態文明水平打下了堅實基礎。
1.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優良
通過堅持不懈地推進生態建設,桐廬縣的區域環境質量得到了持續改善,水、氣、聲環境質量基本達到功能區要求;縣域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全年縣城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達到332天;以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為重點,深入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有力地改善了農村水環境質量和居住環境品質。據環保部門的交界斷面水質自動監測顯示,桐廬2010年出境斷面水質全部優於入境斷面水質,斷面水質凈化率明顯優於2009年,基本實現了「碧水、藍天、綠色、清靜」目標。
2.生態經濟效益持續增長
通過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桐廬縣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97.86億元,比2005年增長90.6%;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379美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到8.0∶61.4∶30.6。財政總收入達到23.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08億元,比2005年分別增長126.7%和157.6%。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13.09億元,比「十五」期間翻了一番。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4億元,比2005年增長118.1%。金融機構年末存款余額達到214.38億元,比2005年增長149.9%。同時通過美化鄉村環境,提升了農家樂品位,帶動了鄉村旅遊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持續的污水治理以及基礎設施投入,加快了城鄉一體化進程,為桐廬縣打造以山水風光為特色的精美現代化中等城市、推進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保障。
3.生態社會發展進步顯著
通過環境治理,保障了飲用水水源地安全,減少了蚊蠅滋生,降低了傳染病發病機率,維護了城鄉居民的身體健康。同時,生態文明建設過程本身也是一堂極為生動的生態課,提高了幹部群眾的認知度、支持度和參與度,改變了廣大農民根深蒂固的陋習,使得生態文明觀念廣為傳播。
4.生態文化合力日益增強
地方特色傳統文化與生態文化日益融合。桐廬的傳統文化同生態文明建設主題緊密相連,包括以「桐君鼻祖」為代表的中葯養生生態健康文化、以富春山居和深澳古村為代表的生態人居文化、以嚴子陵釣台和七里揚帆為代表的森林、山丘、河流協調共生的生態景觀文化。桐廬人歷來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提升,將傳統文化融入生態文明建設,是桐廬生態文化培育的一大特色。
桐廬縣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成效和成功經驗引起了省內外的廣泛關注。近年來,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省長呂祖善等多位領導先後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將桐廬縣的做法進行總結推廣。浙江省、杭州市均在桐廬縣召開生態文明建設現場會。30多個省市縣考察團到桐廬學習考察。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中國環境報等多家媒體對桐廬縣生態建設進行了專題報道,大大提高了桐廬縣的美譽度。
三、桐廬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啟示
桐廬縣充分利用生態縣建設契機,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有效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的良性互動,探索出了一個符合地方實際的生態文明建設模式。其基本內涵可概括為: 科學的發展觀念、系統的戰略部署;有效的資源整合、強力的項目帶動;完善的政策支持、健全的制度保障;廣泛的宣傳動員、積極的公眾參與。桐廬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對其他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
啟示1:生態文明建設是優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
桐廬縣堅持「有了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著力提升生態優勢,做新做精生態經濟,以拓展生態農業為基礎,以發展生態工業為重點,以培育生態旅遊為方向,大力發展生態產業,使全縣上下呈現出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環境改善的和諧發展局面,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互促共贏的路子越走越寬廣。
啟示2:轉變發展方式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攻方向。
桐廬以生態經濟引領全縣產業轉型升級,把生態優勢作為後發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先進製造業、旅遊服務業,著力培育板塊經濟、旅遊經濟、文創經濟,依託山水資源優勢和區位交通優勢,重點發展參與性強、內涵豐富的休閑旅遊產業。桐廬縣沒有把經濟結構調整看作負擔,而是以發展和增值的理念來看待環境保護和經濟結構調整,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轉型升級再提升,狠抓載體不放鬆,通過強化環境優勢贏得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
啟示3: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措施。
生態環境既可以成為一個地區的發展瓶頸,也可以成為一個地區的核心價值和最大資本。桐廬縣認清當前生態發展的新要求、新形勢,牢固樹立「生態環境也是生產力、競爭力」的理念,積極創新,著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高標准、嚴要求,切實加大整治力度,不斷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以「環境再造」來帶動區域升值,把對區域環境治理的投入作為一種投資,使環境保護成為綠色發展的核心內容,實現了綜合效益。
啟示4:以人為本、保障民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宗旨和目標。
生態文明建設是重大的民生問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障民生,建設生態文明就是改善民生。桐廬縣始終堅持生態建設要以人為本,把維護、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關系民生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把一個村當作一個景觀來設計,把一戶人家當作一個園林小品來改造,致力於推進環境、空間、產業和文明相互支撐、城鄉一體有機鏈接。同時,桐廬縣牢固樹立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意識,解民憂、集民智、借民力,積極動員公眾參與,充分發揮公眾在建設生態文明、提高生態文明水平過程中的主人公作用。
桐廬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是謀求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和城市與農村統籌發展之路,也是上下共同參與和機制體制創新之路。桐廬的生態文明建設模式,對於我國縣級行政單元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❸ 杭州市桐廬縣是不是比較落後

杭州市桐廬縣並不落後。2015年,桐廬縣各項經濟指標依舊高居浙西地區各縣、市首位,並且拉大與第二名的差距。「浙西首縣」地位進一步鞏固。初步核算,全縣實現生產總值(GDP)335.8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5%。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98億元,增長1.8%;第二產業增加值182.87億元,增長7.1%,其中工業增加值166.50億元,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129.99億元,增長15.0%。

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12:56.23:36.66調整為6.84:54.45:38.71。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GDP達82091元(摺合13149美元),同比增長9.0%,比上年增加899元。



(3)桐廬縣農村污水擴展閱讀:

桐廬縣的地理環境

桐廬縣位於浙江省西北部,地處錢塘江中游,介於北緯29°35'~30°05'和東經119°10'~119°58'之間。東臨紹興市諸暨市、金華市浦江縣,南交建德市,西靠淳安縣、臨安區,北接富陽區。東西跨度76.96千米,南北跨度55.34千米,全縣陸域面積1829.59平方千米。

以縣城為中心,東20公里(徑距,下同)至牛峰嶺界富陽,南19公里至羊嶠頂界建德,西39公里至太陽山界淳安,北13公里至陳家山界富陽;東南27公里至火燒灣頂界浦江,西南12公里至大岩山界建德,東北16公里至橫山埠界富陽,西北41公里至高塘界臨安。


❹ 桐廬橫村鎮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抄:桐廬橫村鎮污水處理有限襲公司地址位於桐廬縣橫村鎮東環路657號一般經營項目:污水處理;污水處理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管理;污水處理領域內的技術服務、技術咨詢。經營狀態:存續公司類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私營法人獨資)成立日期:2015-09-08法定代表人:蔣國良法人對外投資營業期限:2015-09-08-長期注冊資本:8000萬人民幣發照日期:2015-12-28登記機關:杭州市桐廬縣工商行政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蔣國良
成立時間:2015-09-08
注冊資本:8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12200012269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桐廬縣橫村鎮東環路657號

❺ 淳安,桐廬有哪些污水處理廠呢

桐廬縣污水處理廠(一期)
桐廬縣污水處理廠是抄桐廬縣首家污水處理廠,屬於國家"三河三湖"水污染重點治理項目.工程於始建於2003年,總投資8000萬元,採用SBR(CAST)工藝,服務范圍為桐廬縣城,包括江北老城區和江南新區,納污面積近期為6.05平方公里,接納的污水包括其服務區范圍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兩部分,日處理污水2萬噸/日.二級處理後的水質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中規定的污水廠一級排放標准,處理達標後排入富春江.

淳安排水公司(千島湖鎮南山污水處理廠)
1萬噸/日

桐廬富春污水處理有限公司
桐廬富春污水處理廠,位於桐廬縣城江南開發區,工程規模為6萬噸/日,用於處理城區和開發區的污水.採用CAST生化處理工藝.

❻ 對於桐廬環溪村環境,經濟等方面的感受

環溪村,地處桐廬縣江南鎮的最東面,坐落於三國文化的發祥地,著名的天山崗山麓。清澈的天子源和青源兩條溪流匯合於村口,環溪村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村由此而得名。「門對天子一秀峰,窗含雙溪兩清流」是對環溪村地理風貌的真實寫照。環溪村系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古村落之一,擁有著名的愛蓮堂、尚志堂、安瀾橋、保安橋等眾多古建築。村口的千年古銀杏,被譽為「夫妻樹」,成為該村的一大景觀。
2013年11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其列為《第一批建設美麗宜居小鎮、美麗宜居村莊示範名單》(建村[2013]159號)
環溪人歷來崇尚文化,民間文體活動非常普及,現在由村民自發組織的梅花鑼鼓隊,經常為村民演出。在經濟得到較大發展、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的今天,環溪村人更追求最雅的文化生活,「愛蓮書社」應運而生,於2006年經縣文化部成為全縣唯一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農村書社。
08年在上級部門的要求和指導下,堅持走新農村建設道路,推行十百工程建設。在農業方面,完成了高標准農田建設和土壤改良項目;在工業方面,環溪村素有「箱包之村」的美譽。在工農業的發展方面環溪村一直走在各行政村的前列。
「如今,不僅村莊環境美了,我們村還有了自己的村標,作為村民,我們真是感到自豪!」夏末的早晨,走在江南鎮環溪村各個角落,都感覺涼風習習,耳邊,天子源的溪水潺潺。如今,環溪村不僅環境悠然,村莊文化的打造也在積極進行中。
環溪村(3張)
石徑,竹籬,卵石牆,木頭架構。一副竹質對聯:「花木清香庭草綠,琴書雅趣畫堂幽」,透出幾絲文氣來。9月1日上午,施工隊員正在村莊的各個節點樹起由設計公司設計製作好的標識標牌。每個標識標牌有統一的樣式和顏色,在標牌上方刻著環溪村的村標。一眼看去,村標像一口鍾,仔細一看,這個村標頗有一番意味。環溪村為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後裔聚集地,以周字為創作原型體現宗族文化,環溪雙橋為村內明顯標志,映於水上呈環抱之勢,暗合村名,並有八卦之象,體現周氏家學淵源。同時,中間有一支蓮花破橋而出,似筆待放,道明了「崇文尚志,讀書明理」的家訓。連同村標一起,環溪村還有了「清廉環溪,秀美鄉村」標語。
「在建設好美麗村莊的同時,發展農村生態文化,傳承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創作具有時代特色的先進文化,不僅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精神源泉。」村委主任周忠平說,接下來,村裡還將充分發揮村民在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題作用,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村莊規劃和村規民約制定,在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實踐中,激發農民參與農村生態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

❼ 桐廬沙灣畈維爾利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桐廬沙灣畈維爾利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地址位於桐廬縣富春江鎮沙灣內畈七里瀧污容水處理廠綜合樓一樓一般經營項目:污水處理;污水處理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管理;污水處理領域內的技術服務、技術咨詢。經營狀態:存續公司類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內資法人獨資)成立日期:2015-08-26法定代表人:蔣國良法人對外投資營業期限:2015-08-26-2065-08-25注冊資本:6000萬人民幣發照日期:2016-06-16登記機關:杭州市桐廬縣工商行政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蔣國良
成立時間:2015-08-26
注冊資本:6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12200012222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桐廬縣富春江鎮沙灣畈七里瀧污水處理廠綜合樓一樓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