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污水廢水 » 焦化廢水易釋放氰的化驗方法

焦化廢水易釋放氰的化驗方法

發布時間: 2021-03-23 06:09:03

⑴ 氰酸化合物的特點、性質

分子式 KCN
分子量 65.11

白色結晶粉末,易潮解;蒸汽壓;熔點634.5℃;溶解性:易溶於水、乙醇、甘油,微溶於甲醇、氫氧化鈉溶液;密度:相對密度(水=1)1.52;穩定性:穩定;危險標記 13(無機劇毒品);主要用途 用於提煉金、銀等貴重金屬和淬火、電鍍及制分析試劑、有機腈類、醫葯、殺蟲劑等

2.對環境的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 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細胞內窒息。吸入、口服或經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驟死者臨床分為4期:前驅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頭痛,口服有舌尖、口腔發麻等;呼吸困難期有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皮膚粘膜呈鮮紅色等;驚厥期出現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鬆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長期接觸少量氰化物出現神經衰弱綜合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高毒類。
急性毒性:LD506.4mg/kg(大鼠經口);8500μg/kg(小鼠經口)
致突變性 :DNA抑制:小鼠淋巴細胞1nmol/L。細胞遺傳學分析:小鼠乳腺1nmol/L,48小時。

污染來源:氰化物是劇毒物質,其污染事故常發生於電鍍、煉金、熱處理、煤氣、焦化、製革、有機玻璃、苯、甲苯、二甲苯、照相以及農葯等的生產過程中。

代謝和降解:游離氰基在體內主要代謝途徑是在硫氰化酶(或β巰基丙酮酸轉硫酶)的 催化作用下,與硫起加成反應,轉變成毒性很低的SCN(只有CN-毒性的1/200)。然後由尿、唾液、汗液等排出體外。
游離氰基還可與體內含鈷的化合物如羥鈷胺(維生素B12)結合形成無毒的氰鈷化合物。因此臨床上有用羥鈷胺或依地酸二鈷搶救CN-急性中毒的報告。
人體對CN-有較強的解毒機能,氰化物是非蓄積性毒物。當不致產生中毒劑量的少量外源性氰根進入機體後,可被迅速轉化為無毒或低毒物質排出體外。
氰化物在地面水中很不穩定,當水的pH值大於7和有氧存在的條件下,可被氧化生成碳酸鹽與氨。地面水中帶存在著能夠分解利用氰化物的微生物,亦可將氰經生物氧化用途轉化為碳酸鹽與氨。因此氰化物在地面水中的自凈過程相當迅速,但水體中氰化物的自凈過程還要受水溫,水的曝氣程度(攪動)、pH、水面大小及深度等因素影響。
土壤對氰化物出有很強的凈化能力。進入寺壤的氰化物,除逸散至空氣中的外,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在植物體內被同化或氧化分解。存留於土壤中並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被轉化為碳酸鹽、氨和甲酸鹽。當氰化物持續污染時,土壤微生物經馴化、毓可產生相適應的微生物群,對氰的凈化起巨大作用。因此有些低濃度含氰工業廢水長期進行污水灌溉的地區,土壤中的氰含量幾乎沒有積累。

殘留與蓄積:自然界對氰化物的污染有很強的凈化作用,因此,一般來說外源氰不易在環境和機體中積累。只有在特定條件下(事故排放、高濃度持續污染),氰的污染量超過環境的凈化能力時,才能在環境中殘留、蓄積,從而構成對人和生物的潛在危害。

遷移轉化:氰化物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界中。動植物體內都含有一些氰類物質,有些植物如苦杏仁、白果、果仁、木薯、高梁等含有相當量的含氰糖甙。它水解後釋放出洲離的氰化氫,在一些普通糧食、蔬菜中,也可檢出微量氰。
土壤中也普遍含有氰化物,並隨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遞減,其含量為0.003-0.130mg/kg。天然土壤中的氰化物主要來自土壤腐植質。腐植質是一類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其核心由多元酚聚合而成,並含有一定數量的氮化合物。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可以生成氰和酚,因此土壤中氰的本底含量與其中有機質的含量密切相關。
由於氰化氫及易揮發,多數氰化物易溶於水,因此排入自然環境中的氰化物易被水(或大氣)淋溶稀釋、擴散,遷移能力強。氰化氫和簡單氰化物在地面水中很不穩定,氰化氫易逸入空氣中;或當水的pH值大於7和有氧存在的條件下,亦可被氧化而生成碳酸鹽與氨。簡單氰化物在水中很易水解而形成氰化氫。水中如含無機酸,即使是二氧化碳溶於水中生成的碳酸(弱酸),亦可加速此分解過程。

HCN是有苦杏仁味的氣味,極易擴散,易溶於水而成氫氰酸;氰化物一般為無色晶體,在空氣中易潮解並有HCN的微弱臭味,能使水產生杏仁臭。氰化物中毒的症狀為:輕者有粘膜刺激,唇舌麻木頭痛、眩暈、下肢無力、胸部有壓迫感、惡心、嘔吐、血壓上升、心悸、氣喘等。重者呼吸不規則,逐漸昏迷、痙攣、大小便失禁、血壓下降、迅速發生呼吸障礙而死亡。

危險特性:不燃。受高熱或與酸接觸會產生劇毒的氰化物氣體。與硝酸鹽、亞硝酸鹽、氯酸鹽反應劇烈,有發生爆炸的危險。遇酸或露置空氣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劇毒的氰化氫氧化。水溶液為鹼性腐蝕液體。
燃燒(分解)產物:氰化氫、氧化氮。

3.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試紙法;速測管法;化學試劑測試組法;分光光度法;離子選擇電極法《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與處理處置技術》萬本太主編(氰化物)
氣體速測管(氰化物)(德國德爾格公司產品)

4.實驗室監測方法
比色法(GB7486-87,GB7487-87)(氰化物)

5.環境標准
中國(TJ36-79)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0.3mg/m3(HCN)[皮]
中國(GB5749-85) 生活飲用水水質標准 0.05mg/L(氰化物)
中國(GB5048-92) 農田灌溉水質標准水作,旱作,蔬菜:0.5mg/L(氰化物)
中國(GB/T14848-93) 地下水質量標准(氰化物,mg/L ) I類 II類 III類 IV類 V類
0.001 0.01 0.05 0.1 >0.1
中國(GB11607-98) 漁業水質標准 0.005mg/L(氰化物)
中國(GHZB1-1999)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總氰化物,mg/L) I類 II類 III類 IV類 V類
0.005 0.05(漁0.005) 0.2(漁0.005) 0.2 0.2
中國(GB3097-1997) 海水水質標准(氰化物,mg/L) 第一類0.005;第二類0.005;第三類0.10;第四類0.20
中國(GB8978-1996)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總氰化物 ) 一級0.5mg/L
二級0.5mg/L
三級1.0mg/L
中國(GB5058-1996) 固體廢棄物浸出毒性鑒別標准值 1.0mg/L(氰化物)

6.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對泄漏物處理必須戴好防毒面具與手套,掃起,倒至大量水中。加入過量NaClO或漂白粉,放置24小時,確認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污染區用NaClO溶液或漂白粉浸光24小時後,用大量水沖洗,洗水放入廢水系統統一處理。對HCN則應將氣體送至通風櫥或將氣體導入碳酸鈉溶液中,加等量的NaClO,以6mol/L NaOH中和,污水放入廢水系統做統一處理。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毒物時,必須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可能接觸其粉塵時,應該佩戴隔離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徹底清洗。車間應配備急救設備及葯品。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備用。作業人員應學會自救互救。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流動的清水或5%硫代硫酸溶液徹底沖洗至少20分鍾,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對口)和胸外心臟按壓術。給吸入亞硝酸異戊酯,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用1:5000高錳酸鉀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洗胃。就醫。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穿戴全身專用防護服。滅火劑:乾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鹼滅火劑滅火。

⑵ 焦化廢水處理工藝有哪些

焦化廢水的處理工藝:
1.改性沸石對焦化廢水中COD的去除
沸石是一種天然的多孔礦物,是呈架狀結構的多孔含水鋁硅酸鹽晶體的沸石族礦物的總稱,沸石化學成分實際上是由Si 、Al203、H2O、鹼和鹼土金屬離子四部分構成[4]。沸石的一般化學式為:AmBqO2q.nH20,結構式為Ax/q[(AlO2)x(SiO2)y]nH2O,其中:A為Ca、Na、K、Ba、Si等陽離子,B為Al和Si,q為陽離子電價,m為陽離子數,n為水分子數,X為AJ原子數,Y為Si原子數,v,x通常在1~5之間,(x+y)是單位晶胞中四面體的個數[5]。沸石是一種廉價的地方性材料,在我國具有豐富的儲量,來源廣泛,作為水處理的吸附過濾材料,具有足夠的強度,其價格低於活性炭1/20,接近於砂濾料的價格l5元,噸。可以在不增設專門構築物和不增加設備的前提下,改善出水水質,適用於現有工廠的處理工藝改選和新建水廠。天然沸石在常溫、常壓下經過化學溶液的活化處理,可改變吸附有機物的效果。
2.聚硅酸鹽處理焦化廢水
聚硅酸鹽是一類新型無機高分子復合絮凝劑,是在聚硅酸(即活化硅酸)及傳統的鋁鹽、鐵鹽等絮凝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聚硅酸與金屬鹽的復合產物[7] ,這類絮凝劑同時具有電中和及吸附架橋作用,絮凝效果好,且易於制備,價格便宜,處理焦化廢水有顯著的效果。本文針對焦化廢水二沉池出水COD較高,排放難以達標的問題,制備了新型絮凝劑聚硅氯化鋁,採用絮凝與吸附相結合的方法對焦化廢水進行深度處理,並對該處理工藝的反應條件、影響因素以及去除效果進行了研究,找出了最佳處理條件,處理後出水能夠達標。
3.SBR工藝
SBR工藝是一種新近發展起來的新型處理焦化廢水的工藝,即為序批式好氧生物處理工藝,其去除有機物的機理在於充氧時與普通活性污泥法相同,不同點是其在運行時,進水、反應、沉澱、排水及空載5個工序,依次在一個反應池中周期性運行,所以該法不需要專門設置二沉池和污泥迴流系統,系統自動運行及污泥培養、馴化均比較容易。該法處理焦化廢水有著獨有的優勢:一是不要空問分割,時序上就能創造出缺氧和好氧的環境,即具有A/O 的功能,十分有利於氨氮和COD的去除。二是該法的沉澱是一種靜止的沉澱,對焦化廢水這種污泥沉澱性能不好的廢水,固液分離效果非常明顯。三是該法可以省去二沉池,其佔地面積相對要小一些。

⑶ 焦化廢水氣浮池的運行:

一個個回答你:
1、一般氣浮投加的時候都不需要計量葯劑量,如果你要計量可回以選用電磁流量計來進答行計量,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來水水質是有變化的,用計量來投加一般沒必要,而且由於絮凝劑的特性,葯劑管路的大小,不太適宜使用流量計,計量不太准確易阻塞等問題會時常發生;
2、看你是什麼氣浮,水質怎樣,如果調試的好的話,去除率是相當高的,SS去除率能達到90%以上,COD主要的是以SS形式表現的話,去除率當然也就會很高,如果是以溶解質形式表現的話,去除率相對較低了,對於氣浮運行效果的評價主要是看SS的去除率,肉眼看是非常重要和迅速的手段,如果效果非常好,廢水經處理後會非常清亮,基本上沒有SS的出現,但是要看氣浮裝置的運行了,有時候裝置做的不好,怎麼調效果也就那樣的;
3、對於沉泥,清理的頻率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沒有什麼頻繁不頻繁的,污泥量大的時候,可能一周就得清一次,不知道你是什麼氣浮工藝,造成沉泥的原因很多,這個現象正常。

⑷ 焦化廠酚氰廢水回用

熄焦和沖渣就是回用了,其他的處理達標排放吧.
如果有條件,你可以將其他水進行深度處理,達到景觀環境用水水質或地表水V類水質,這樣回用或排放都無關緊要了.
我做過焦化廠廢水.大致就是這樣了.

⑸ 煤化工企業如焦化廠,含油廢水產生在那個工序是什麼油含量有多高目前是怎麼處理的,懂煤化工工藝生產

含油廢水產生的工序有:鼓風冷凝/脫硫/除氨/二苯等工序,大多是輕質焦油,含量不高,看各廠處理工藝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沉澱分離至100mg/l以下送廢水處理工藝處理達標後循環使用,大部分廠家外排

⑹ 活性污泥法處理焦化廢水為何出水氨氮很難控制

1.氨氮負荷高
2.進水氨氮本身不穩定

⑺ 焦化廠廢水出水執行什麼標准

國家二級排放標准吧

⑻ 電鍍廢水中含氰廢水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1·各種處理方法簡述
國內含氰廢水處理方法比較多[3,4],但應用哪一種工藝主要決定於含氰廢水的質量濃度、性質以及實際處理的效果。廢水中氰的質量濃度可粗略分為高、中、低3種。一般情況下,成分復雜的高質量濃度廢水CN>800 mg/L,也有多種廢水氰的質量濃度在(1-10)×103 mg/L之間,可先採用酸化法回收氰化物,殘液再繼續氧化處理。中質量濃度含氰廢水一般在200 mg/L~800 mg/L之間,根據廢水成分的復雜程度選擇處理工藝;廢水成分簡單、回收氰化物有經濟效益的,適合先採用酸化法,殘液再繼續採用二次處理;酸化回收無經濟效益的廢水,可直接採用氧化法進行破壞。在國內實際生產時,高、中質量濃度(接近800 mg/L)含氰廢水一般根據成分復雜程度而決定採用的工藝方法;有些成分簡單的廢水,也可以先回收氰化物,回收後殘液再直接進行氧化破壞CN-,中、低質量濃度的廢水均採用直接氧化處理工藝。近些年,回收氰化物的方法較多,如酸化揮發-鹼吸收法、萃取法、酸沉澱-中和法(兩步沉澱法)、三步沉澱法等。目前,廠礦企業實際採用單一處理工藝的較少,因單一工藝處理很難達到國家排放標准,大部分企業均採用多種組合的工藝進行處理。主要組合處理工藝是酸化回收與直接氧化的技術結合,另一種組合是直接氧化、自然凈化[5]與活性炭吸附工藝[6]的技術組合,許多新的廢水全循環技術組合工藝也是主要發展趨勢之一。含氰廢水處理方法的選擇主要根據廢水的來源、性質及水量來決定。其中包括化學法、物理化學法、物理法及生化法,但是運用最多的是採用化學法來處理含氰廢水。以下主要對幾種常用的物理、化學法處理含氰廢水進行介紹。
2·常用處理技術
2.1加酸曝氣法
這是已進入實用化階段的方法,在美國等一些國家中正在興建一定規模的設施。最初試驗室在中性液中利用曝氣來把氰排除到大氣中去,以後改進為先加酸使污水最大限度地酸化,然後進行曝氣,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去除氰。所使用的酸通常是硫酸。雖然也有利用煙氣來進行酸性化的建議,但尚未到成熟階段,所以沒有普及。此法的效果受曝氣程度和酸性化程度的支配,按照實例來看,當pH為2.8時,對含氰濃度達500 mg/L的污水進行曝氣,可以獲得含氰濃度為0.09 mg/L~0.14 mg/L的處理水。因為在實施此法以後,氰仍保持原有狀態,作為有毒氣體而被排放到大氣中,既要有利的廠址條件,又必須具備高煙囪,因而只有在極有限的地區,才有採用此法的可能。如用液鹼來捕集已氣化的氰,這樣既可彌補上述缺點,還可回收氰。
2.2絡鹽法
20世紀70年代,國內企業有的曾經採用該方法,但現在均不採用。從環境安全防範的觀點出發,這種方法可以作為氰化物產生突發性污染事故時而採用快速補救的方法之一,硫酸亞鐵溶液投入水中可以迅速降低水中含氰污染物所造成的危害程度,減小對環境的危害,特別是對水生生物的傷害。廢水中CN-質量濃度很低時,該方法處理效果不好。可以使用的葯品雖多種多樣,但最廣泛使用的是硫酸亞鐵。該法利用硫酸亞鐵與氰形成絡鹽,然後使絡鹽沉澱並加以除去。硫酸亞鐵法將氰化物轉化為鐵的亞鐵氰化物,再轉化成普魯士藍型不溶性化合物[7],然後傾析或過濾出來。

其特點是操作簡單,處理費用低,且可回收普魯士藍沉澱作顏料。缺點是處理效果差,淤渣很多,分離出不溶物後的廢水呈藍色,濃度超過一定限度,就不能被去除。從反應的平衡來看,上述濃度過高,去除率下降是難以避免的問題,按一般情況來說,用石灰等使水的pH值保持在7.5~10.5之間,這樣就使沉澱生成處於最佳狀態。但即使採用上述措施,因為含氰量在一定數值以下,就不再降低,在處理含氰濃度低的污水時,其效果是微小的。如改用鎳做處理劑,其效果雖比鐵有利,但價格昂貴。熊正為[8]對硫酸亞鐵法處理電鍍含氰廢水進行了試驗研究,探討了硫酸亞鐵除氰的原理及其去除效果。試驗結果表明:硫酸亞鐵法處理電鍍含氰廢水,硫酸亞鐵加入量為理論值的1.69倍,0.1%PAM絮凝劑用量為1 mg/L時,氰化物的去除率可達98%,同時還可去除部分重金屬污染物和COD,COD可去除約59%;pH值對除氰效果的影響較大,CN-與硫酸亞鐵絡合成亞鐵氰化物時pH值控制在9.50~10.50,生成的亞鐵氰化物再轉化成較穩定的普魯士藍型不溶性化合物須將pH值反調控制在7.00~8.00時,除氰效果較好。
2.3臭氧處理法
近年來,用臭氧處理氰化物方法的研究,開展得相當普遍,但由於電力費用高昂的缺點,所以還沒達到一般性的實用化階段
O3+KCN→KCNO+O2
KCNO+O3+H2O→KHCO3+N2+O2
臭氧在水溶液中可釋放出原子氧參加反應,表現出很強的氧化性,能徹底氧化游離狀態的氰化物。銅離子對氰離子和氰根離子的氧化分解有觸媒作用,添加10 mg/L左右的硫酸銅能促進氰的分解反應。
臭氧法的突出特點是在整個過程中不增加其他污染物質,污泥量少,且因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而使出水不易發臭。採用臭氧氧化法處理廢水中的氰化物,只需臭氧發生設備,無需葯劑購置和運輸,而且工藝簡單、方便,處理後廢水總氰化物質量濃度可以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處理廢液中不增加其它有害物質,無二次污染,不需要進一步處理。但是,由於臭氧發生器產生臭氧的成本高、設備維修困難,工業應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只要臭氧發生器能突破產生臭氧的瓶頸,工業應用前景非常廣闊。臭氧氧化法要消耗大量的電能[9],在缺少電力的地方難以應用。我國已有臭氧發生裝置成品出售,一些工廠目前正在使用這種處理技術。應該指出的是目前的臭氧發生器能耗很大,生產1 kg O3耗電12 kW·h~15 kW·h,處理費用較高。除個別地方外,一般難以達到廢水處理的經濟要求。另外,單獨使用臭氧不能使絡合狀態存在的氰化物徹底氧化。顏海波[10]等採用臭氧技術對電鍍含氰廢水進行處理,電鍍含氰廢水中的CN-濃度在30 mg/L~36 mg/L之間,採用以臭氧為氧化劑的活性炭催化氧化技術處理後,CN-的出口濃度<0.5 mg/L,去除率在97.7%以上。該處理系統實現了廢水處理自動化,具有投資省、效果好、成本低、運行穩定等優點,且不會產生二次污染,值得推廣應用。
2.4過氧化氫法
2.4.1鹼性條件
在常溫、鹼性(pH=9.5~11)、有Cu2+作催化劑的條件下,H2O2能使游離氰化物及其金屬絡合物(但不能使鐵氰化物)氧化成氰酸鹽,以金屬氰絡合物形式存在的銅、鎳和鋅等金屬,一旦氰化物被氧化除去後,他們就會生成氫氧化物沉澱。那些過量的過氧化氫也能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氣。污水中亞鐵氰化物被銅沉澱而除去。其反應方程式如下。游離氰化物與過氧化氫反應的方程式:

上述反應中生成的氰酸鹽水解生成銨離子和碳酸鹽離子或碳酸氫鹽離子,水解速度取決於pH值。一般情況下,硫氰酸鹽不會或很少被氧化。污水處理過程中,含氰絡合物的反應順序如下:

2.4.2酸性條件
一般將廢水加熱至40℃,在不斷攪拌條件下加入含有少量金屬離子作催化劑的H2O2和37%甲醛的混合溶液,再攪拌1 h左右完成反應。反應在酸性條件下分兩步進行:

此法適用於濃度波動較大的含氰廢水的處理,整個過程無HCN氣體產生,操作安全,但所需試劑費用較高。山東黃金集團有限公司三山島金礦採用過氧化氫對含氰污水酸化回收後尾液進行二次處理[11]。
近1 a的生產應用情況表明,該法具有工藝操作簡單、投資省、成本低等優點,能容易地將含氰(CN)-5 mg/L~50 mg/L的酸化回收尾液處理到<0.5 mg/L,葯劑費用為7.56元/m3。
2.5鹼性氯化處理法
目前處理含氰廢水比較成熟的技術是採用鹼性氯化法處理,必須注意含氰廢水要與其它廢水嚴格分流,避免混入鎳、鐵等金屬離子,否則處理困難。
通過氯處理來分解氰化物的可能性,早已肯定,可是在初期氯處理是在酸性溶液中進行,因而有濃度相當大的氯化氫有毒氣體產生,操作也很不安全。但如果在鹼性條件下進行氯處理,中間產物氯化氫幾乎在一剎那間都轉化為氰酸鹽,於是此法在氰化物處理方面已成為實際的而且安全的方法。該法的原理是廢水在鹼性條件下,採用氯系氧化劑將氰化物破壞而除去的方法,處理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將氰氧化為氰酸鹽,對氰破壞不徹底,叫做不完全氧化階段,該工藝的原理是在鹼性條件下(一般pH≥10),用次氯酸鹽將氰化物氧化成氰酸鹽。
CN-+ClO-+H2O→CNCl+2OHCNCl+2OH-→
CNO-+Cl-+H2O
將兩式合並,得
CN-+ClO-→CNO-+Cl-
CNO-+2H2O→CO2+NH3+OH-
局部氧化法破氰反應生成的氰酸根的毒性是CN-的1/1 000,所以有的廠在廢水濃度比較低時,廢水經局部破氰處理後就排入後續的處理金屬離子的處理設施。但是,CNO-畢竟是有毒物質,在酸性條件下極易水解生成氨(NH)3。pH反應條件控制:一級氧化破氰:值10~11;理論投葯量:簡單氰化物CN-:Cl2=1:2.73,復合氰化物CN-:Cl2=1:3.42。用ORP儀控制反應終點為300 mv~350 mv,反應時間10 min~15 min。
第二階段是將氰酸鹽進一步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叫完全氧化階段。在局部氧化處理的基礎上,調節廢水的pH(一般pH≥8.5),再投加一定量的氧化劑,經攪拌使CNO-完全氧化為N2和CO2。

pH反應條件控制:二級氧化破氰:pH值7-8(用H2SO4回調);理論投葯量:簡單氰化物CN-:Cl2=1:4.09,復合氰化物CN-:Cl2=1:4.09。用ORP儀控制反應終點為600mv~700mv;反應時間10min~30min。反應出水余氯濃度控制在3 mg/L~5 mg/L。
滕華妹[12]等採用兩級鹼性氯化法處理工藝對杭州西爾靈鍾廠含氰廢水進行處理,間隙法操作,手工控制投葯量,原廢水含氰濃度59.8 mg/L~141.1 mg/L,平均為84.6 mg/L,分段調節pH,採用自製的機械攪拌器攪拌,根據在實驗室測得的氰化物濃度,分段計算投葯量,廢水處理取得很好的效果,排放廢水中氰化物濃度均小於國家排放標准0.5 mg/L。另有採用次氯酸鈉、亞氯酸鈉、漂粉等替代氯氣的方法,其原理和方法與通氯氣相同,而類似加氯器的特殊裝置卻不再需要,而且可以避免氯氣泄露的危險,它適用於小規模的污水處理。在已決定採用這種處理法的場合,必須考慮到殘存的氯在放流目的地所發生的影響。
2.6食鹽電解法
通過食鹽水電解同時生成氯氣和強鹼,把他們使用於氰的分解。以電鍍廠而言,因為容易獲得電力供應,所以操作方便,處理葯品費用非常低廉。尤其在分批操作時,能夠在夜間空閑時間,充分利用原來供電鍍操作用的整流器,因而設備費用也可以降低。此法的缺點是電解陽極用的碳極的使用壽命較短。它適用於較小規模的工廠。
(1)隔膜電解法:這是在食鹽電解法中使用隔膜的方法,其原理是鹼性氯化處理法。食鹽中如有很多雜質,隔膜所用的石棉就容易發生間隙堵塞的缺點。在連續運轉的場合,使用飽和食鹽水,如管理不善,容易發生食鹽補充不足的情況,因而分解反應不能繼續進行,所以必須經常注意。
(2)無隔膜電解法:進行食鹽水的無隔膜電解時,在陽極上有氯氣發生,它與陰極上生成的鹼反應後,即生成次氯酸鹽。
Cl2+2NaOH→NaOCl+NaCl+H2O
如把生成的此氯酸鹽加註在含氰污水中,氰就被氧化而生成氰酸鹽。
NaCN+NaOCl→NaCNO+NaCl
並且進一步分解為碳酸氣和氮氣。
2NaCNO+3NaOCl+H2O→2CO2+N2+NaOH+3NaCl
3·含氰廢水生物處理方法的應用進展
有學者[13]採用BOD5/COD比值法和好氧呼吸曲線法在國內外首次針對高濃度有機氰廢水及其污染物進行了全面的好氧可生化性研究,結果表明,低濃度氰工藝含氰廢水在低濃度下,可生化性較好,在高濃度下,可生化性較差,濃度過高的甚至無法被好氧生物降解;肖敏[14]等在30℃條件下,採用血清瓶液體置換系統,撒氣厭氧水化反應設備條件,測定了丙烯腈、腈綸生產過程廢水等各種高濃度有機氰廢水的厭氧生物可降解性及廢水中丙烯腈、乙腈和氰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對產甲烷菌的毒性。結果表明,丙烯腈在低質量濃度下為代謝毒素,厭氧菌產甲烷活性在恢復試驗中得到恢復,在高質量濃度(>120 mg/L)為生理毒素,毒性引起的產甲烷活性受抑制,但在短時期內得到恢復;氰化物在低質量濃度下為生理毒;較高質量濃度下(25 mg/L)為殺菌性毒素,厭氧菌細胞已遭受嚴重破壞,無法修復;乙腈始終為代謝毒素;張力等[15]採用膜分離技術處理丙烯晴含氰廢水,處理後外排氰根離子濃度CN-<0.0005%,COD<1 500 mg/L,表明了使用超濾膜對原水能有效的凈化,並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原水的COD含量。

⑼ 焦化廢水的來源

焦化廢水是由原煤的高溫干餾、煤氣凈化和化工產品精製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成分復雜,其水質隨原煤組成和煉焦工藝而變化。核磁共振色譜圖中顯示:焦化廢水中含有數十種無機和有機化合物。其中無機化合物主要是大量氨鹽、硫氰化物、硫化物、氰化物等,有機化合物除酚類外,還有單環及多環的芳香族化合物、含氮、硫、氧的雜環化合物等。總之,焦化廢水污染嚴重,是工業廢水排放中一個突出的環境問題。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96)對焦化廢水新改擴建項目要求:NH 3 -N≤15mg/L,COD≤100mg/L。過去,國內外去除焦化廢水中的NH 3 -N和COD主要採用生化法,其中以普通活性污泥法為主,該方法可有效去除焦化廢水中酚、氰類物質,但對於難降解有機物和NH 3 -N去除效果較差,難以達標排放。難降解有機物的處理已引起國內外有關學者的高度重視,許多學者對難降解有機物進行了大量研究,同時改進了焦化廢水中NH 3 -N脫除工藝,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處理設施和技術,使出水COD和NH 3 -N濃度大大降低。本文將介紹幾種先進有效的焦化廢水的處理技術。

1 焦化廢水的預處理技術

去除焦化廢水中的有機物主要採用生物處理法,但其中部分有機物不易生物降解,需要採用適當的預處理技術。常用的預處理方法是厭氧酸化法。
厭氧酸化法是一種介於厭氧和好氧之間的工藝,其作用機理是通過厭氧微生物水解和酸化作用使難降解有機物的化學結構發生變化,生成易降解物質。厭氧微生物對於雜環化合物和多環芳烴中環的裂解,具有不同於好氧微生物的代謝過程,其裂解為還原性裂解和非還原性裂解。厭氧微生物體內具有易於誘導、較為多樣化的健全開環酶體系,使雜環化合物和多環芳烴易於開環裂解。焦化廢水中存在較多的易降解有機物,可以作為厭氧酸化預處理中微生物生長代謝的初級能源和碳源,滿足了厭氧微生物降解難降解有機物的共基質營養條件。焦化廢水經厭氧酸化預處理後,可以提高難降解有機物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為後續的好氧生物處理創造良好條件 [1] 。趙建夫等 [2] 將水解一酸化作為焦化廢水預處理工藝,廢水經6h水解一酸化,12h好氧生化處理,COD去除率達91%,比傳統的生化處理法提高了近40% [3] 。

2 焦化廢水的二級處理技術

焦化廢水經預處理後,廢水的可生化性得到了提高,但其中難降解有機物不能徹底分解為CO2和H2O,必須進行二級處理。焦化廢水的二級處理方法很多,有生物化學法、物理法、化學法以及物理化學法等。目前,效果較好的二級處理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2.1 催化濕式氧化技術
催化濕式氧化技術是80年代國際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治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的新技術,是在一定溫度、壓力下,在催化劑作用下,經空氣氧化使污水中的有機物、氨分別氧化分解成CO2、H2O及N2等無害物質,達到凈化目的。其特點是凈化效率高,流程簡單,佔地面積少。杜鴻章等研製出適合處理焦化廠蒸氨、脫酚前濃焦化污水的濕式氧化催化劑,該催化劑活性高,耐酸、鹼腐蝕,穩定性高,適用於工業應用,對CODcr及NH 3 -N的去除率分別為99.5%及99.9%;而且,經催化濕式氧化法治理焦化廢水小試結果估算,治理費用與生化法相近,但處理後的水質遠優於生化法。從技術、經濟指標、環境效益分析採用催化濕式氧化法治理焦化廢水經濟可行 [4] 。
2.2 生物強化技術
生物強化技術是指在生物處理體系中投加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來改善原有處理體系的處理效果。投加的微生物可以來源於原有的處理體系,經過馴化、富集、篩選、培養達到一定數量後投加,也可以是原來不存在的外源微生物。實際應用中這兩種方法都有採用,主要取決於原有處理體系中的微生物組成及所處的環境 [5] 。這一技術可以充分發揮微生物的潛力,改善難降解有機物生物處理效果 [6-7] 。Selvaratnam等 [8] 通過在活性污泥中投加苯酚降解菌Psendomonas Pvotida ATCC11172,提高了苯酚的去除率,系統在40d內一直保持在95%-100%的苯酚去除率,而沒有進行生物強化的對照組中苯酚去除率開始很高,但很快降到40%左右。
2.3 紛頓試劑技術
紛頓試劑對有機分子的破壞是非常有效的,其實質是二價鐵離子和過氧化氫之間的鏈反應催化生成·OH自由基,三價鐵離子催化劑(稱紛頓類試劑)也能激發這個反應,這兩個反應生成的·OH自由基能有效地氧化各種有毒的和難處理的有機化合物;或者採用紫外燈作為輻射能源放射紫外線進入廢水,當過氧化氫被紫外光激活後,反應產物是一個高反應性的·OH自由基,這個·OH基團迅速引發氧化鏈反應,最終有機化合物被分解為CO2和H2O。K.Banerjeek等經實驗證明:採用過氧化氫添加鐵鹽和同時採用紫外光、過氧化氫和催化劑的兩個處理過程都能有效地減少焦化廢水中COD濃度 [9] 。
2.4 固定化細胞技術
固定化細胞(簡稱IMC)技術是通過採用化學或物理的手段將游離細胞或酶定位於限定的空間區域內,使其保持活性並可反復利用的方法。制備固定化細胞可採用吸附法、共價結合法、交聯法、包埋法等。固定化細胞技術充分發揮了高效菌種或遺傳工程菌在降解有機物治理中的降解潛力,該技術特點是細胞密度高,反應迅速,微生物流失少,產物分離容易,反應過程式控制制較容易,污泥產生量少,可去除氮和高濃度有機物或某些難降解物質 [10] 。
Amanda等 [11] 以PVA-H3BO3包埋法固定化假單孢菌Psendomonas,在流化反應器中連續運行2周,進水酚濃度從250mg/L逐漸提高到1300mg/L,出水酚濃度均為0。
2.5 三相氣提升循環流化床
蔡建安 [12] 經實驗研究證明:用三相氣提升內循環流化床反應器(AZLR)處理焦化廢水比活性污泥法效果好,其處理負荷高,COD進水負荷為13kg/(d·m 3 ),COD去除的容積負荷可達7kg/(d·m 3 )。它對酚、氰等污染物的耐受力強,去除效果好,並具有較低的曝氣能耗,其COD去除率為54.4%~76%,酚的去除率為95%~99.2%,氰去除率為95%~99.2%。
2.6 缺氧-好氧-接觸氧化法
該工藝在缺氧過程溶解氧控制在0.5mg/L以下,兼性脫氮菌利用進水中的COD作為氫供給體,將好氧池混合液中的硝酸鹽及亞硝酸鹽還原生成氨氣排入大氣,同時利用厭氧生物處理反應過程中的產酸過程,把一些復雜的大分子稠環化合物分解成低分子有機物。在好氧過程溶解氧在3~6mg/L范圍內,先由好氧池中的碳化菌降解易降解的含碳化合物,再由亞硝酸鹽菌和硝酸鹽菌氧化氨氮;在接觸氧化過程溶解氧控制在2~4mg/L,能夠進一步降解難降解有機物,脫除氨氮、磷,對水質起關鍵作用。山西省臨汾市煤氣化公司採用這一工藝,出水水質由處理前COD3000mg/L、氨氮650mg/L、酚250mg/L,經處理後分別變為140mg/L、230mg/L、0.9mg/L,基本接近《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13] 。

3 焦化廢水深度處理技術

焦化廢水二級出水中COD和NH 3 -N常常超標,應進行三級處理。許多學者已研究出了一些三級處理方法,如化學氧化法、折點加氯法、絮凝沉澱輔以加氯法、吸附過濾輔以離子交換法等,但由於經濟和技術的原因,這些方法均處於試驗階段,目前較為經濟可行的三級處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3.1 氧化塘深度處理法
氧化塘深度處理焦化廢水簡單易行,處理效果好,能耗低,易管理,費用低。COD進水濃度在250-400mg/L范圍內,該方法對COD處理效果較為理想。氧化塘對低濃度焦化廢水進行處理的適宜pH值為6-8,最佳pH值為7;適宜溫度范圍為25-35℃,最佳溫度為35℃。如果投加生活污水於焦化廢水中,其COD和NH 3 -N去除率都可得到提高。藻類吸收作用是焦化廢水氧化塘脫除NH 3 -N的主要途徑,硝化反應是焦化廢水NH 3 -N轉化的重要反應。吳紅偉等經試驗證明,採用氧化塘深度處理焦化廢水,COD、NH 3 -N均可達標排放 [14] 。
3.2 粉煤灰吸附法
X光衍射儀測定結果表明:粉煤灰主要成分是SiO 2 、Al 2 SO 5 、NaAlSiO 4 等,將粉煤灰作為吸附劑深度處理焦化廢水,脫色效果好,對CODcr、揮發酚、油等去除效果好,費用低廉。張兆春 [15] 等研究表明腐植酸類物質-長焰煤作為吸附劑對焦化廢水中化學耗氧物質具有較快的吸附速率以及可觀的吸附容量,可以對焦化廢水進行深度處理。山西焦化廠採用生化-粉煤灰深度處理焦化廢水的工藝技術,經處理後,除氨氮偏高外,CODcr、揮發酚、硫化物、氰化物、BOD5等污染物濃度均低於國家規定的允許排放標准,處理後的水60%被回用。

4 結束語

深入研究焦化廢水的先進處理技術,既是當前經濟建設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將來進行技術攻關的重點,我們應該尋求既高效又經濟的處理技術,改善環境質量,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⑽ 求助,特殊菌種法處理含腈廢水的工藝流程圖是什麼,哪裡能找到

該廢水主要是焦化生產過程中排放出大量含酚、氰、油、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廢水。來自煉焦和煤氣凈化過程及化工產品的精製過程,其中以蒸氨過程中產生的剩餘氨水為主要來源。蒸氨廢水是混合剩餘氨水蒸餾後所排出的廢水。剩餘氨水是焦化廠最重要的酚氰廢水源,是含氨的高濃度酚水,由冷凝鼓風工段循環氨水泵排出,送往剩餘氨水貯槽。剩餘氨水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裝爐煤表面的濕存水、裝爐煤干餾產生的化合水和添加入吸煤氣管道和集氣管循環氧水泵內的含油工藝廢水。剩餘氨水總量可安裝爐煤14%。剩餘氨水在貯槽中與其它生產裝置送來的工藝廢水混合後,稱為混合剩餘氨水。混合剩餘氨水的去向,有的是直接蒸氨,有的是先脫酚後蒸氨,有的是與富氨水合在一起蒸氨,還有的是與脫硫富液一起脫酸菜氨,脫酸蒸氨前要進行過濾除油。
焦化廢水所含污染物包括酚類、多環芳香族化合物及含氮、氧、硫的雜環化合物等,是一種典型的含有難降解的有機化合物的工業廢水。焦化廢水中的易降解有機物主要是酚類化合物和苯類化合物,砒咯、萘、呋喃、眯唑類屬於可降解類有機物。難降解的有機物主要有砒啶、咔唑、聯苯、三聯苯等。焦化廢水的水質因各廠工藝流程和生產操作方式差異很大而不同。該焦化廠的蒸氨廢水水質如下:CODcr3500mg/L、酚900mg/L、氰100mg/L、油70mg/L、氨氮350mg/L左右。

除油池+調節池+氣浮池+初曝池+初沉池+兼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出水
為兩個系列
原設計水質:COD<<4500MG/L,NH3-N<<200MG/L
處理後出水水質:COD<<150MG/L,NH3-N<<10MG/L

焦化廢水處理站處理的廢水分為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
生活污水所含污染物濃度較低,廢水量小,主要含COD、BOD、氨氮和懸浮物等,來源於廠區的衛生間、浴池、食堂等生活設施。
生產廢水分為生產凈廢水和生產廢水。
生產凈廢水是指主要來源於各車間的間接冷卻水及加熱蒸汽冷凝水排水,其水質除水溫略有升高基本不含其他污染物。
生產廢水主要為煤氣冷凝水、蒸氨廢水、煤氣終冷水、各工段油槽分離水、煤氣凈化車間工藝排水、化驗室排出的廢水等。以上酚氰廢水成分復雜,一般均含有較高濃度的COD、BOD、揮發酚、氰化物、氨氮、石油類等污染物。
某焦化廠經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進行控制,設計送至焦化廢水處理站的生產廢水水量為50m3/h,其它廢水水量(包括稀釋水)為50m3/h,共計100m3/h廢水進入生化廢水處理系統,採用A2/O內循環生物脫氮處理工藝。焦化廢水處理的具體工藝路線如下圖9-8。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