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廢水樣品採集原理
1. 樣品採集的原則是什麼
樣品採集原則一般都要遵循兩個原則:1.樣品的代表性,因為是從樣品分析推斷總體,那麼樣品的採集要充分反應總體的質地,構成等。2.不能破壞樣品的物理,化學,生物等活性,不能引入污染。
2. 何謂廢水處理吸附法吸附法的原理是什麼
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等吸附材料對廢水進行處理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這些專材料的大表面積,通過屬范德華力或者氫鍵將廢水中的污染物去除。一般來說吸附平衡時污染物濃度越高,吸附量越大,可用朗格繆爾或者弗蘭德力西等吸附等溫線來描述
3. 污水的采樣方法有哪些
採集方法如下。
(1)瞬時水樣 按規定,在某一時刻采樣。適用於廢水的組分和濃度隨時間變化較小、污水處理設施(如調節池)穩定排放的廢水。
(2)平均混合水樣 在一段時間內(按管理需要而定,一般為一晝夜或一個生產周期),每隔相同的時間分別採集等量水樣,然後混合均勻而組成的水樣,多於幾個性質相同的生產設備、設施排出的廢水,或同一設備、設施流出的流量恆定但水質變化較大的廢水。
(3)平均比例混合水樣 在一段時間內,每隔相同的時間分別采樣,然後按相應的流量比例混合均勻而組成的水樣,或在一段時間內,流量大時多取,流量小時少取,然後將所取水樣混合均勻的水樣。適用於廢水流量、污染物組成與濃度周期性變化的水質。生活污水一般常採集平均比例混合水樣或平均混合水樣。
(4)連續比例混合水樣 在有自動連續采樣器的條件下,在一段時間內按流量比例連續採集而混合均勻的水樣。
(5)單獨水樣 即單獨采樣、單獨分析,且應隨時采樣、隨時分析、如有必要,還應在取樣現場進行水樣固定。適用於:污染物組分分布不均勻,如油類、懸浮物等;污染物組分在放置過程中很容易發生變化、如溶解氧、硫化物等。
分時間單元採集樣品時,以下項目只能單獨采樣,不能組成混合樣品;PH值、COD、BOD、硫化物、溶解氧、有機物項目。
4. 對於工業廢水排放源,怎樣布設采樣點和確定采樣類型
對於采樣點的布設:
(1) 檢測一類污染物:在車間或車間處理設施的廢水排放口設置采樣點
(2) 檢測二類污染物:在工廠廢水總排放口布設采樣點
已有廢水處理設施的工廠,在處理設施的總排放口布設采樣點。如需了解廢水的處理效果,還要在處理設施進口處布設采樣點
對水樣類型的確定:
瞬時水樣:在某一時間和地點從水體中隨機採集分散水樣
混合水樣:在同一地點不同時間所採集的瞬時水樣混合水樣
綜合水樣:把不同采樣點同時採集的各個瞬時水樣混合後所得的樣品
5. 請簡述樣品的採集與制備的工作流程
樣品採集與制備的工作流程:
①准備好工具和樣品封裝袋;
②從被采容器內採集子樣,子樣合並為總樣;
③講總樣送至制樣室;
④對樣品進行制備,一般包括破碎、篩分、混合、縮分、乾燥等工序;
⑤講制備好的樣品封裝標識,送化驗室。
6. 何謂廢水處理吸附法吸附法的原理是什麼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有何不同
簡單地說i就是利用某些物質對廢水中的有害物質有吸附作用達到吸附有害物專質使廢水屬能夠達標排放。
原理:固體表面與液體表面都有一個特點;即表面層分子受力是不對稱的,因此都存在表面張力及表面吉布斯函數。又因為固體表面上的分子幾乎不能移動,這使得固體不能像液體那樣收縮表面來降低吉布斯函數,因為固體通過從表面的外部空間吸引氣體分子到表面以減小表面分子受力不對稱的程度。
物理吸附:吸附力是范德華力,一般為單層或者多層吸附,吸附具有可逆性,選擇性比較差;
化學吸附:吸附力為化學鍵力,一般為單層吸附,選擇性高,但是吸附過程一般不可逆。
7. 廢水氣樣的採集與檢測方法,要具體方法包括操作過程什麼的,推薦本書也行
僅供參考! 所謂水質指標是用以評價一般淡水水域、海水水域特性的重要參數.可以根據這些參數對水質的類型進行分類,對水體質量進行判斷和綜合評價.水質指標已形成比較完整的指標體系.
許多水質指標是表示水中某一種或一類物質的含量,常直接用其濃度表示,有些水質指標則是利用某一類物質的共同特性來間接反映其含量.例如水中有機物質具有易被氧化的共同特性,可用其耗氧量作為有機物含量的綜合性指標;還有一些水質指標是同測定方法直接聯系的,例如混濁度,色度等用人為規定的並配製某種人工標准溶液作為衡量的尺度.水質指標按其性質不同,可分為物理的,生物的和化學的指標.關於生物指標,根據水生生物的組成(種類與數量)以及它們的生態學特徵而提出的各項指標已在有關課程中介紹.本節概要討論一下幾項常用的水質物理指標的含義.對於化學指標的含義將在本書的其他有關部門章節中作有關深入的討論,這里按測定所使用的不同方法作粗略的分類.
(一)水質的物理指標
水體環境的物理指標項 目頗多,包括 水溫、滲透壓、混濁度(透明度)、色度、懸浮固體、蒸發殘渣以及其它感官指標如味覺、嗅覺屬性等等.
1. 溫度 溫度是最常用的物理 指標 之一.由於水的許多物理特性、水中進行的化學過程和生物過程 都同 溫度有關,所以它經 常是必須加以測定的.天然水的溫度因水源的不同而異.地表水的溫度與季節氣候條件有關,其變化范圍大約在0.1--30℃;地下水的溫度則比較穩定,一般變化於8--12℃左右,而海水的溫度變化范圍為-2--30℃.
2. 嗅與味 被污染的水體往 往具有不正 常 的氣味,用鼻聞到的稱為嗅,口嘗到的稱為味.有時嗅與味 不能截然分開.常常根據水的氣味,可以推測水中所含雜質和有害成分.水中的嗅與味的來 源可能有:水生植物或微生物的繁殖和衰亡;有機物的腐敗分解;溶解氣體H2S等;溶解的礦物鹽或混入的泥土;工業廢水中 的 各種 雜質 如 石油、酚等;飲用水消毒過程的余氯等.不同的物質有著不同的氣味,例如湖 沼水因藻類繁生或有機物產生的魚腥及霉爛氣味;渾濁河水常含有泥土的澀 味;溫泉水常有硫酸味;有些地下水的H2S氣味;含溶解氧較多的帶甜味;含有機物較多的也常具有甜味;水中含NaCl帶有鹹味,含MgSO4,Na2SO4等帶有苦味;含CuSO4帶有甜味,而Fe的水帶有澀味. 人的感官分辨嗅與味,不可避免帶有主觀性.目前對嗅與味尚無完全客觀的標准和檢測的儀器,只有極清潔或 已消毒過的 水才可用口嘗試.由於水溫對水的氣味有很大影響,所以測定嗅 與味常常在室溫20℃和加熱(40-50℃)兩種情況下進行. 此外,有人提出 以臭氣濃度及臭氣強度指數來度量水質的嗅覺屬性.臭氣濃度(TO)=200/a,式中a為感覺到臭氣的最小水樣量(mL).在給水水源的標准中,要求(TO)值低於3-5. 臭氣 強度指數(PO)系指被測水樣稀釋到沒有臭氣為止時以百分率表示的稀釋倍數. PO與TO通常具有如下關系:PO=lgTO/lg2(合田健,1989).
3.顏色與色度 天然水經常表現出各種顏色.湖沼水常有黃褐色、或黃綠色, 這往往是由腐殖質造成的.水 中懸浮泥沙和不溶解 的礦物質也長帶有顏色,例如粘土使水呈黃色;鐵的氧化物使水呈黃褐色; 硫化氫氧化析出的硫使水呈藍色等等.各種水藻如球藻、硅藻等的繁殖使水 呈黃綠色、褐色等.根據水的顏色,可以推測水中雜質的數量和種類.色 度是對天然的或處理之後的各種用水進行水色測定時所規定的指標.目前世 界各國統一用氯化鉑酸鉀(K2PtCl6)和 氯 化鈷(CoCl2.6H2O)配製的混合溶液作為色度的標准.
4.混濁度與透明度 水中若含有懸浮及膠體狀態的物質,常會發生混濁現象.地表水的混濁是由泥沙、粘土、有機物造成的.地下水一般比較清澈透明,但若水中含有Fe2+鹽,與空氣接觸後就可能產生Fe(OH)3,使水呈棕黃色混濁狀態;海洋在近岸和河口區由於陸地徑流攜帶大量泥沙、粘土、有機物造成的.不同河流因流經地區的地質土壤條件不同,混濁程度可能有很大的差別.地下水一般比較清澈透明,但若水中含有Fe2+鹽,與空氣接觸後就可能產生Fe(OH)3,使水呈棕黃色混濁狀態;海洋在近岸和河口區由於陸地徑流攜帶大量泥沙和其它有機物,水質比較混濁而遠岸海區水區水質透明.
混濁度是一種光學效應,它表示光線透過水層時受到阻礙的程度.這種光學效應和和微粒的大小及形狀有關.從膠體顆粒到懸浮顆粒都能產生混濁現象,其粒徑的變化幅度是很大的.所有有相同懸浮物質含量的兩種水體若顆粒粒徑分級狀況不同,其混濁程度就未必相等.渾濁度的標准單位是以不溶性硅如漂白土、高嶺土在光學阻礙作為測量的基礎,即規定1mgSiO2.L-1所構成的混濁度為1度.把預測水樣與標准混濁度按照比濁法原理進行比較就可以測得其混濁度.
透明度是表示水體透明程度的指標.它與混濁度的意義恰恰相反.都表明水中雜質對透過光線的阻礙程度.若把某一方面白色或黑白相間的圓盤作為觀察對象,透過水層俯視圓盤並調節圓盤深度至恰能看到為止,此時圓盤所在深度位置稱為透明度.
5. 固體含量 天然水體中所含物質大部分屬於固體物質,經常有必要測定其含量作為直接的水質指標.各種固體含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總固體.即水樣在一定溫度下蒸發乾燥後殘存的固體物質總量,也稱蒸發殘留物;(2)懸浮性固體.即將水樣過濾①,截留物烘乾後的殘存的固體物質的量,也就是懸浮物質的含量,包括不溶於水的泥土、有機物、微生物等;(3)溶解性固體.即水樣過濾後,濾液蒸乾的殘余固體量.包括可溶於水的無機鹽類及有機物質.總固體量是懸浮固體和溶解性固體二者之和.此外還有可沉降固體,固體的灼燒減重等指標.各種固體含量的測定都是以重量法進行的,測定時蒸干溫度對結果的影響很大.一般規定的確105--110℃,不能徹底趕走硫酸鈣、硫酸鎂等結晶水.不易得到固定不變的重量;若在180℃蒸干,所得結果雖比較穩定,但由於一些鹽類如CaCl2 、Ca(NO3)2MgCl2、Mg(NO3)2等具有強烈的吸濕性,極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在稱量時也不易得到滿意的結果.因此測定的結果比較粗略.
(二)水質化學指標
利用化學反應、生物化學的反應及物理化學的原理測定的水質指標,總稱為化學指標.由於化學組成的復雜性,通常選擇適當的化學特性進行檢查或作定性、定量的分析.根據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把化學指標歸納如下:
1.中和的方法 包括水體的鹼度、酸度等;
2.生成螯合物的方法 如Ca2+ Mg2+及硬度等;
3.加熱和氧化劑分解法 將含生物體在內的有機化合物的含量以加熱分解時產生CO2的量[總有機碳(TOC);微粒有機碳(POC)]、分解時消耗的氧量[總耗氧量(TOD)]或消耗氧化的量[化學耗氧量(COD)]來表示的指標;
4.生物化學反應的方法論 以生物化學耗氧量(BOD)為代表,是測定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時所需消耗的氧量,包括測定微生物在呼吸過程中產生的CO2的量以及利用脫氫酶等酶活性法來測定有效生物量等指標;
5.氧化還原反應及沉澱法.最典型為溶解氧含量及氯離子含量等指標.
6.電化學法.有水的電導率,氯化-還原電位(pE)以及包括pH在內的離子選擇電極的各種指標,如F-、NH4+以及許多金屬離子;
7.微量成分.以儀器分析為主要檢測手段.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譜法,氣相、液相色譜法,中子活化分析法以及等離子發射光譜法等.指標項目眾多,如生物營養元素、各種化學形態的重金屬離子及非金屬微量元素、微量有機物、水已的污染物(如有機農葯、油類)以及放射性元素等等. 總之,系統了解各類水質指標的含義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對於任何水生生態系統環境都是通過對一系列的、經過嚴格選擇的、具有典型意義代表性的指標進行調查或監測分析結果,而加以綜合評價的.必須強調,水質的生物學指標的調查分析結果對於科學評價水環境質量越來越大越顯示其重要性.象英、美、日等國對水環境的要求,都從生態學的觀點出發,重視生物監測.例如英國泰晤士河由於進行了常時間的治理,1969年已有魚群重新出現,其治理效果就是用已有礙100多種魚類重新回到泰晤士河加以表徵的;日本1970年將生物學水知判斷法列入有關水環境質量指標中;我國現在已將細菌學指標列為部頒水環境質量標准.
二、 我國當前沿用的主要水質理化指標及測試系統
(一) 主要理化指標 當前許多國家都頒布了各自不同的水質質量標准,規定了為數繁多的指標項目.我國於1973年頒布了《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准》,規定了工業廢水中有14項有害物質的最高排放濃度.1976年頒發《生活飲用水水質標准》,其中感官性指標有4項(色、混濁度、嗅與味、肉眼可見物);化學指標有8項(Ph、總硬度、鐵、錳、銅、鋅、揮發酚、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毒理學指標有8項(氰化物、砷、硒、汞、鎬、六價鉻、鉛);細菌學指標有3項(細菌總數、大腸菌群、游離余氯).1983年發布《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規定出20種監測項目的三級質量標准,其中包括pH、水溫、色、嗅、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揮發性酚類、氮化物、砷、總汞、鎘、六價鉻、鉛、銅、石油類、大腸菌群等.我國先行的《海水水質標准(GB3097-82)》規定的理化指標包括物理感官指標,化學感官指標和微生物指標計25項;《漁業水域水質標准(GB11607-89)》包括感官和化學指標34項.
水環境調查或監測分析項目在理化指標方面多根據各類水體目前和將來的用途而加以選擇和確定的.在養殖生產和有關部門水生生物科學研究中,為了充分利用和改良或控制水的理化條件,常常必須對10多項常規指標進行分析,包括溫度、含鹽量(鹽度)、溶解氧、pH、鹼度、硬度、硝酸鹽、亞硝酸鹽、銨氮、總氮、磷酸鹽、總磷、硅酸鹽、化學耗氧量等等;對水環境的污染物質的調查中常按基礎調查、檢測性調查、專題性調查及應急性調查等多種不同類型的用途而選擇不同的指標項目.淡水水體和海水水體常常也有所差異.
從國外報道各種類型的水質調查或監測標准來看,由於國情的不同,其側重點各異.而且調查或監測指標的選擇和確定問題本身也還有一個逐步深入和不斷發展的過程,例如對污染指標隨著新的化學物質的品種的增加、分析技術的發展,以及在流行病學研究中對致癌、致畸及致突變的生理生化過程的深入研究,監測或調查項目會不斷的加以改變,方法也會逐步發展和完善.
(二) 測試系統 對水質理化指標進行的測試實驗可採用現場測試、船上測試和陸上實驗室測試三種方式.採用不同方式測試所得結果的確切程度是不同的,特別是深層水樣的 採集和儲存,其溫度、壓力產生變化,都將使化學平衡點產生變化.例如[HCO3-]/[CO32-]等離子成分的濃度比值以及溶解氣體的含量等都回發生變化.;儲存的水樣,即使排除了容器污染和通過容器表面散失的可能性,水質也會因為懸浮物的凝聚沉降以及生物提的代謝過程、死亡分解過程等的影響而發生改變.
目前,可採用現場測試的項目越來越多,遙控遙感技術的發展使許多水質指標項目的測試可以字響當大的范圍進行同步觀測.但藉助儀器的探頭作高深度水域(特別是海洋)的現場測試常常遇到很多困難.加在現場測試儀器尚未能普及的情況下,水質理化指標測試工作常常必須先採樣後在船上實驗室或陸上實驗室進行.
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隨著自動化分析技術的發展,水質指標的調查、監測分析已經逐步使用自動測試系統.該系統一般由采樣裝置,水質連續監測儀器,數據傳輸、記錄及處理幾部分組成,其特點是自動化、儀器化和連續性.目前已採用自動化試系統的有:水溫、Ph、電導率、氧化還原電位、混濁度、懸浮物、溶解氧、COD、TOC、TOD、某些金屬離子、氰化物等等.自動測試系統可避免人工采樣所得數據的不全面性,大大縮短采樣分析到獲得結果之間的時間.但自動測試系統也有局限性,不能對大部分指標逐一單項進行測定,因為水質化學組成(尤其是污染物)復雜,組分價態、形態多變,干擾嚴重,需要一系列的化學預處理操作和各種高靈敏度的檢測方法.因此,發展規律連續自動測試技術並和實驗室(船上和陸上)采樣分析技術相結合,是完善水質理化指標的一系列切實可行的途徑
8. 土壤樣品的採集與制備的實驗原理
一、土壤樣本的採集原理:
採集土壤樣品的時間和數量,視採集的對象和目的而定。如為測定某種農葯殘留量,要在當年施用這種農葯前採集,或者在作物成熟時、與植物樣品同時採集。由於研究目的不同,對土壤樣品的採集也有不同的要求。
如研究土壤物理性質,要求採取原狀土樣,即所采土樣應保持其自然結構和水分狀態。研究土壤水分和農作物產量的關系,要求在各個生長期採集深2~3米處的土壤樣品。為研究土壤形態特徵,要求采樣層次間界線清楚,能觀察到各發生層的結構、質地、新生體、地下水位等。
研究土壤化學性質用的土樣,只要求在特徵深度處能採到足夠數量(如1~2公斤)的樣品,而不必保持原來的形狀。
二、土壤樣品的制備原理:
在氣溫為2535度:,空氣相對濕度為20%60%,通風且避光的室內進行土壤樣品的制備,並防止酸、鹼性氣體及灰塵的污染。
將土樣平鋪在晾土架或木板上讓其自然風干,為防止污染,木板上應襯墊干凈的白紙,尤其是供微量元素分析用的土樣,嚴禁用有字的列印紙或舊報紙襯墊。當土樣尤其是黏性土壤達到半干狀態時,及時將大土塊捏碎,以免結成硬塊難以壓碎。
(8)工業廢水樣品採集原理擴展閱讀:
土壤樣品的採集方法:
1、對角線采樣法:適宜於污水灌溉地塊,在對角線各等分中央點采樣。
2、梅花形采樣法:適宜於面積不大、地形平坦、土壤均勻的地塊。
3、棋盤式采樣法:適宜於中等面積、地勢平坦、地形基本完整、土壤不太均勻的地塊。蛇形采樣法:適應於面積較小地形不太平坦、土壤不夠均勻須取采樣點較多的地塊。深度視采樣目的而定,一般采耕層0-20cm。
取混合樣1-2kg。如數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將多餘土壤棄去。將所采土樣裝入布袋或聚乙烯塑料袋,內外均應附標簽,標明采樣編號、名稱、采樣深度、采樣地點、日期、採集人。用作化學分析(除重金屬分析)的土壤樣品可用土鑽采樣,用作容量測定的土壤樣品,應用環刀法采樣。
9. 求文檔: 對於工業廢水的排放源,怎樣設采樣點和確定采樣類型
對於采樣點的布設:
(1) 檢測一類污染物:在車間或車間處理設施的廢水排放內口設置采容樣點
(2) 檢測二類污染物:在工廠廢水總排放口布設采樣點
已有廢水處理設施的工廠,在處理設施的總排放口布設采樣點。如需了解廢水的處理效果,還要在處理設施進口處布設采樣點
對水樣類型的確定:
瞬時水樣:在某一時間和地點從水體中隨機採集分散水樣
混合水樣:在同一地點不同時間所採集的瞬時水樣混合水樣
綜合水樣:把不同采樣點同時採集的各個瞬時水樣混合後所得的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