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生物膜活性污泥
『壹』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區別和聯系有哪
工業污水處理中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有相同之處
1、它們處理廢水、凈化水質的機理是一樣的。
2、二者的生物污泥都是好氧活性污泥,而且污泥的組成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工業污水處理中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有不同之處
1、從外觀上看主要區別在於前者的微生物不需要填料載體,生物污泥是懸浮的,而後者的微生物是固定在填料上的。
2、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由於是固定在填料上的,可以形成比較穩定的生態系統,其生活能量和消耗能量不象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那樣大,因此生物膜法的剩餘污泥比活性污泥法要少。
污水處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為使污水達到排水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貳』 水污染控制中的生物膜法與活性污泥法的異同點是什麼
生物膜法(1)對水量、水質、水溫變動適應性強;(2)處理效果好並具良好硝化功能;(3)污泥量小(約為活性污泥法的3/4)且易於固液分離;(4)動力費用省。
活性污泥法① 廢水中含有足夠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機物; ② 混合液含有足夠的溶解氧; ③ 活性污泥在池內呈懸浮狀態; ④ 活性污泥連續迴流、及時排除剩餘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濃度的活性污泥; ⑤ 無有毒有害的物質流入。
『叄』 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的區別
生物膜法是指用天然材料(如卵石)、合成材料(如纖維)為載體,在其表面形成一種特殊的生物膜,生物膜表面積大,可為微生物提供較大的附著表面,有利於加強對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其反應過程是:①基質向生物膜表面擴散,②在生物膜內部擴散,③微生物分泌的酵素與催化劑發生化學反應,④代謝生成物排出生物膜。
生物膜法主要工藝方法有生物廊道、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池等。生物膜法具有較高的處理效率,對於受有機物及氨氮輕度污染水體有明顯的效果。它的有機負荷較高,接觸停留時間短,減少佔地面積,節省投資。此外,運行管理時沒有污泥膨脹和污泥迴流問題,且耐沖擊負荷。日本、韓國等都有對江河大水體修復的工程實例。
生物膜水解酸化—生物膜接觸氧化工藝在穩定性、抗沖擊性、生物菌種耐溫性等方面均能滿足實際需要,並且處理裝置易維護,技術可靠。
普通活性污泥法又稱傳統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廢水生物處理系統的傳統方式。系統由曝氣池、二次沉澱池和污泥迴流管線和設備三部分組成。液流為有迴流的推流式。初次沉澱後的廢水津水域由二次沉澱池來的迴流污泥混合後再抱起吃起段進入池內,大約曝氣6小時,進水與迴流污泥通過擴散曝氣或機械曝氣作用進行混合,混合液推流前進,曝氣強度不變。流動過程中進行有機物的吸附、絮凝和氧化作用。從曝氣池流出的混合液在二次沉澱池沉澱後,沉澱出的活性污泥以進水量的25-50%返回曝氣池(即污泥迴流比為25-50%)。這種方法常用於低濃度生活污水處理,對沖擊負荷很敏感,生化需氧量的去除率達85-95%。
『肆』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區別和聯系
相同之處:
1、它們處理廢水、凈化水質的機理是一樣的。
2、二者的生物污泥都是好氧活性污泥。
不同之處:
1、從外觀上看主要區別在於前者的微生物不需要填料載體,生物污泥是懸浮的,而後者的微生物是固定在填料上的。
2、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由於是固定在填料上的,可以形成比較穩定的生態系統,其生活能量和消耗能量不象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那樣大,因此生物膜法的剩餘污泥比活性污泥法要少。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為主體的廢水生物處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廢水中連續通入空氣,活性污泥法經一定時間後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狀絮凝物。其上棲息著以菌膠團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強的吸附與氧化有機物的能力。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污水生物處理的一種方活性污泥法法。該法是在人工充氧條件下,對污水和各種微生物群體進行連續混合培養,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然後使污泥與水分離,大部分污泥再迴流到曝氣池,多餘部分則排出活性污泥系統。
影響活性污泥過程工作效率(處理效率和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是處理方法的選擇與曝氣池和沉澱池的設計及運行。
生物膜法(biomembrance process)生物膜法又稱固定膜法。
1.是與活性污泥法並列的一類廢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是一種固定膜法,是土壤自凈過程的人工化和強化;
2.主要去除廢水中溶解性的和膠體狀的有機污染物;
3.主要類別:生物濾池¾¾普通生物濾池、高負荷生物濾池、塔式生物濾池等。
『伍』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區別都有哪些
生物膜法是指用天然材料(如卵石)、合成材料(如纖維)為載體,在其表面形成一種特殊的生物膜,生物膜表面積大,可為微生物提供較大的附著表面,有利於加強對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其反應過程是:①基質向生物膜表面擴散,②在生物膜內部擴散,③微生物分泌的酵素與催化劑發生化學反應,④代謝生成物排出生物膜。
生物膜法主要工藝方法有生物廊道、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池等。生物膜法具有較高的處理效率,對於受有機物及氨氮輕度污染水體有明顯的效果。它的有機負荷較高,接觸停留時間短,減少佔地面積,節省投資。此外,運行管理時沒有污泥膨脹和污泥迴流問題,且耐沖擊負荷。日本、韓國等都有對江河大水體修復的工程實例。
生物膜水解酸化—生物膜接觸氧化工藝在穩定性、抗沖擊性、生物菌種耐溫性等方面均能滿足實際需要,並且處理裝置易維護,技術可靠。
普通活性污泥法又稱傳統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廢水生物處理系統的傳統方式。系統由曝氣池、二次沉澱池和污泥迴流管線和設備三部分組成。液流為有迴流的推流式。初次沉澱後的廢水津水域由二次沉澱池來的迴流污泥混合後再抱起吃起段進入池內,大約曝氣6小時,進水與迴流污泥通過擴散曝氣或機械曝氣作用進行混合,混合液推流前進,曝氣強度不變。流動過程中進行有機物的吸附、絮凝和氧化作用。從曝氣池流出的混合液在二次沉澱池沉澱後,沉澱出的活性污泥以進水量的25-50%返回曝氣池(即污泥迴流比為25-50%)。這種方法常用於低濃度生活污水處理,對沖擊負荷很敏感,生化需氧量的去除率達85-95%。
『陸』 污水處理工程中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區別
這三種工藝是污抄水處理過程中可襲以同時出現的不同階段. 通常污水處理的流程為: 污水收集池--初沉池--預酸化處理--厭氧生物處理--活性污泥瀑氣池--生物膜處理(根據需要). 厭氧處理主要是降解污水中分子量較大的有機物(HMWCOD).大分子量的有機物降解為小分子量的有機物降低水中的COD負荷同時產出一部分甲烷氣; 活性污泥瀑氣處理主要是降解厭氧處理後污水中小分子量的有機物(LMWCOD).進一步降低污水中的COD負荷; 生物膜處理(ROM:reverse osmosis membrane)是對污水的深度處理,污水經生物膜處理後可全部或部分回用到生產過程.
『柒』 生物處理廢水分為哪幾種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是不是既屬於厭氧法又屬於好氧法
活性污泥法包括厭氧和好氧法,厭氧處理成本低,主要用於降解廢水中的氨氮,同時消耗有機物質。好氧法運行成本較高,很多時候需要給好氧菌額外提供氮鹽和磷鹽,以加快細菌對有機物質的消耗過程。生物膜法MBR就主要以好氧法為主。
『捌』 工業污水處理中怎樣評價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中的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的活性污泥生長情況的判別和評價是不一樣的。
在生物膜法中,活性污泥生長情況的評價主要採用顯微鏡直接觀察生物相。
在活性污泥法中,評價活性污泥生長情況的評價除了直接用顯微鏡觀察生物相外,常用的評價指標還有:混合液懸浮固體(MLSS),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沉降指數(SVI)等。
武漢格林環保在污水處理方面有著不錯的工藝和經驗,可以多了解一下。
『玖』 生物膜的形成一般有哪幾個過程與活性污泥相比有什麼區別
MBR是膜生物反應器,和生物膜是兩回事,請不要誤導別人。
生物膜法是通過附專著在載體或介質表面屬上的細菌等微生物生長繁殖,形成膜狀活性生物污泥——生物膜,利用生物膜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的生物處理方法。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為營養物質,在新陳代謝過程中將有機物降解,同時微生物自身也得到增殖。隨著微生物的不斷繁殖增長,以及廢水中懸浮物和微生物的不斷沉積,生物膜的厚度不斷增加,生物膜逐漸成熟。從開始到成熟,生物膜要經歷潛伏和生長兩個階段,一般的城市污水,在20攝氏度左右的條件下大致需要30d左右的時間。
與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以下特徵:
⑴生物相特徵:①參與凈化反應微生物多樣化;②生物的食物鏈長;③能夠存活世代時間較長的微生物;④分段運行與優占種屬
⑵工藝特徵:①抗沖擊負荷能力強;②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宜於固液分離;③能夠處理低濃度的廢水;④運行簡單、節能,易於維護管理,動力費用低;⑤產生的污泥量少;⑥在低水溫條件下,也能保持一定的凈化功能;⑦具有較好的硝化與脫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