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廠巧用sv30判斷污泥膨脹絲狀菌豐度
① 活性污泥池遇到了非絲狀菌膨脹問題,Sv30高達90%,出水水質倒是可以保證,請教您是怎麼解決的謝謝!
先搞清楚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引起的膨脹,才能對症採取措施,因為引起污泥膨脹的原因實在是太多,或者把你的運行情況運行數據說說清楚,可以給你參考一下
② 污泥膨脹時怎麼測SV30,因為SV30在20多分鍾時出現上下兩層,有時還會分成3層,不知道怎麼讀數
1. 測每一個數據,都是有目的的,譬如SV30與MLSS我們可以得到污泥指數,它能判斷污泥有沒有膨脹的趨勢或已經膨脹,既然你已經確認污泥膨脹,那麼SV30測出來了又能解決什麼問題?
2. 如果是絲狀菌引起的污泥膨脹,鏡檢更靠譜。
3. 解決問題有三種治表選擇,供你參考:
3.1 投加殺菌劑;3.2 投機增重物質;3.3 加大排泥量;
4. 關鍵要查找成因,控制源頭,從根子上解決。
③ 請教下,為什麼我測SV30時剛開始發現污泥絮狀還行,到時間了感覺污泥絮狀小,污泥顏色有點深,上清液一點
是污泥中無機物含量偏高,污泥培養不成熟。污泥增長較慢原因有很多,進水的原因主要是BOD5、COD指標是否偏低,可生化性較差造成污泥生長緩慢。絮體小做一下鏡檢,曝氣過度,會將剛剛形成但結合不夠緊密的絮體吹散。能想到的就這些,不知道你用什麼工藝,希望有用。
④ 污水處理污泥膨脹的前兆和符合實際的解決方式
1)、在採用活性污泥法處理各種廢水的運行管理中,由於各種原因引起怕曝氣池活性污泥致毒、活性受到抑制產生的微生物性質和類群的改變,有些微生物(如絲狀菌)的過量增長形成泡沫或浮渣,以及運行時機械應力、挾裹氣論等出現活性污泥比重降低而上浮。上浮污泥隨處理水流失,不僅增加了出水的懸浮物固體量,使出水水質嚴重惡化。從而大大降低了活性污泥的活性和數量(MVSS)。
引起活性污泥膨脹、上浮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a)、進水水質有過量的表面活性物質和油脂類化合物;
、PH值的被動,當PH值的增加超過一定范圍後,絮凝作用下降,形起活性污泥脫絮;
c)、鹼度的偏高,由於進水鹼性而調PH值,雖具中和鹼性物質,但也產生了鹽,鹽溶液濃度增大形成滲透壓發生突變,就會使其細胞脫水而死或脹破而亡而工程經驗當活性污泥反應池內鹼度超過通常數倍時,多時情況下就會發生污泥上浮;
d)、溫度對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影響幅度。一般好氧活性污泥適宜溫度范圍在15-35℃,,超過45℃大部分活性污泥就要殘廢而上浮;
e)、致毒性底物包括CODcr濃度驟然升高、含酚及其衍生物,醇、醛和某些有機酚、硫化物、重金屬及鹵化物過高等;
f)、Do(溶解氧)過高,短期內污泥活性可能很好,因為新陳代謝快,有機物分解也塊,但時間一久,污泥被打得又輕又碎(但天氣論),象霧花片似風飄滿池面,隨水流走。
Do甚低,污泥缺氧呈灰色,若缺氧過久則呈黑色,並常常有小氣泡;
g)、反硝化引起的污泥上浮,當廢水中總氮或氨氮高時,在適宜條件下可被硝酸菌和亞硝酸菌氧化為NO3-,如二沉池厭氧,NO3-就會還原為N2,N2被活性污泥絮凝體所吸附,使得活性污泥比重<1而上浮;
h)、池底積泥引起的污泥上浮,污泥腐化產生CH4,H2S後上浮;
i)、由於廢水運行工況的水溫和污泥負荷不能衡定,水質微生物菌種營養源缺鐵,會引起菌種兌變成微絲菌,一般稱絲狀菌繁生而引起活性污泥上浮。
氧化溝工藝的污水處理廠具有管理方便,流程簡單,處理水質良好及工藝穩定可靠等優點,因此近幾年來得到迅速發展,被越來越多的城市和地區所採用。但是與其他活性污泥法工藝類似,也同樣存在一直困擾人們的最大難題---污泥膨脹現象。
⑤ 污水處理中,污泥膨脹的具體表現
顯微鏡下絲狀菌和絲硫細菌大量繁殖,縱橫交錯。不過再明顯的表現不如科學參數的變化,你測定下SVI值(污泥體積指數),如果大於170標志著污泥已經開始有膨脹的表現。
⑥ 污水處理廠的活性污泥膨脹有哪些特徵
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污泥膨脹是指污泥體積膨脹,
含水率上升,不易沉澱。按污泥絮體平均直徑的大小將污泥分成大(<500μm)、
中(150-500μm)、小(>150μm) 三個等級,絮體尺寸不同的污泥,
其界面沉澱速度有很大差異。污泥的沉降性能主要靠污泥容積指數(SVI)來描述,
良好的活性污泥的 SVI 值小於 100ml/g。
污泥膨脹問題是活性污泥自產生以來一直伴隨並常常發生的一個比較常見而且棘手的問題,
其主要特徵是:
污泥結構鬆散,質量變輕,沉澱壓縮性能差;
SV30 值增大,有時達到90%,SVI 達到 300 以上;
大量污泥流失,出水渾濁;
二次沉澱難以固液分離,迴流污泥濃度低,有時還伴隨大量的泡沫的產生,無法維持生化處理的正常工作。
污泥膨脹是生化處理系統較為嚴重的異常現象之一,它直接影響出水水質,並危害整個生化系統的運作。活性污泥發生膨脹後,由於膨脹污泥含水率高,不易沉澱,造成污泥流失增多。
污泥膨脹常從以下幾個方面判定:
絲狀菌引起的污泥膨脹中,絲狀菌總長度大於1x10^4m/g 等;
污泥鬆散,污泥體積指數較大,一般認為 SVI 值超過 200 則標志已產生污泥膨脹;
沉降性能差,區域沉降速度小。
⑦ 如何判定污泥膨脹的原因比較准確的方法是什麼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污泥體積指數SVI在50~150之間,但沉降性能惡化不都是污泥膨脹現象,作為污泥膨脹的SVI限制,目前不統一,一般認為超過200就屬於污泥膨脹。活性污泥膨脹可分為:污泥中絲狀菌大量繁殖導致的絲狀菌性膨脹以及並無大量絲狀菌存在的非絲狀菌性膨脹。
在運行中,發生污泥膨脹,針對膨脹的類型和絲狀菌的特性,採取以下抑制措施,如:1控制曝氣量,使溶解氧不低於1~2mg/l 不超過4。 2、調整pH。 3、調整N、P比例。 4、投加一些化學葯劑(鐵鹽混凝劑、有機高分子混凝劑)。 5、污水經過沉砂池後,超越初沉池,直接進入曝氣池。
要判定污泥膨脹的原因,測一下常規指標,沉降比,溶解氧,N、P比、ph、溫度。影響污泥絲狀膨脹的最主要因素是水質,不是污泥負荷。
⑧ 厭氧池污泥上浮,表面已經厚厚的一層,污泥鏡檢全是絲狀菌,污泥膨脹嚴重,怎麼解決
絲狀菌膨脹是污水處理廠的痼疾,很難根治。
不知你是稱污還是工業污水?
對於城污來說,溫度是致命的,同時F/M比,厭氧/缺氧段HRT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低溫低曝也是引起SVI升高的原因。同時想告訴你,絲狀菌種類不同,引起膨脹的原因不同,因此你這個膨脹引起的原因很難回答
國外比較成功的例子是加氯、加次氯酸或者投加混凝劑。加氯及加次氯酸的方法一般加在迴流污泥中,但由於該方法無選擇性,請注意投加量,否則容易引起污泥解體失效等事故;加混凝劑成本較高,主要針對某類絲狀菌,但效果不錯。
希望有幫助
⑨ 揭秘污水處理中絲狀菌與污泥膨脹的關系
正常情況下活性污泥在顯微鏡下很少會看到絲狀菌,一般大多是鍾蟲,吸管蟲,盾纖蟲,少量輪蟲。污泥膨脹的情況下出現絲狀菌,大量輪蟲,基本看不到鍾蟲
⑩ 污水站做sv30時總有一些細小污泥漂浮著沉不下去是什麼情況要怎麼辦
1、是否考慮了污泥增長情況?
2、取漂浮的細小污泥做鏡檢,判斷其初步結果,著重考慮絲狀菌豐度。
3、可能是由於活性污泥活性不好,菌膠團未形成。散泥太多導致沉降性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