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池雨水池
1. 什麼 初期雨水收集池
初期雨水抄收集池是指襲用於收集雨水的池子,由水池池體、水池進水沉沙井、水池出水井、高、低位通氣帽,水池進、出水水管、水池溢流管、水池曝氣系統等幾部分組成。
其作用是儲存收集雨水,對雨水進行重復利用;對初期雨水收集,也可以減少雨水對土地河流的污染,尤其是化工企業等的初期雨水。
(1)污水池雨水池擴展閱讀:
初期雨水污染嚴重
由於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氣中的大量酸性氣體、汽車尾氣、工廠廢氣等污染性氣體,降落地面後,又由於沖刷屋面、瀝青混凝土道路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較高,甚至超出普通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
經過測算,前15毫米的降雨比較臟,如果將初期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體,將會對水體造成非常嚴重的污染,必須對前期雨水進行棄流處理,可以設置初期棄流過濾裝置。
將降雨初期雨水棄流至污水管道,降雨後期污染程度較輕的雨水經過截污掛籃截留水中的懸浮物、固體顆粒雜質後,可以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體,有效地保護我們的自然水體環境。
2. 事故池與初期雨水池廢水需要處理么
當然要處理了,不然收集幹嘛?都泵到污水站去
3. 初期雨水池和消防事故水池可以共用嗎
初期雨水池和消防事故水池可以共用。
但是初期雨水佔用事故池容積不要超過1/3,並有事故狀態下緊急排空措施
4. 我是一小吃店店主!我們把洗碗水和燒菜水排到雨水池裡!環保局說這是污水不能排到雨水池裡!
按照規定,你這是屬於污水,不是你眼睛看到沒有污染的水就是干凈的,水中的氨氮、COD,都是看不見的,按照國家對污水的規定,你這個也是
5. 污水處理中的雨水池
起到收集初期雨水的作用。
初期雨水把地面上的污染物沖入雨水池中,再進入調節池,和污水合並處理。
6. 雨水渠和雨水池的區別
一個是流水的,一個是存水的。就像道路與停車場的區別,一個是跑車的,一個是停車的。
7. 雨水收集池能不能和污水事故應急池公用一個池子,事故池建設有沒有相關的建設規范
不能是同一個!應急池必須是單獨的。
一般來說設計應急池至少得尺寸計算為:
應急時間*高峰期流量+主管網污染區長度*平均有效水力面積。
8. 油污分離後的水排放雨水池嗎
油污分離後的污水,應該排
放到污水池進行凈化,凈化
達標後,才可以排入雨水池。
9. 污水處理排污應急池有什麼要求
設計要求
1、事故池容積確定應執行的標准或規范主要有:GB50483-2009、Q/SY 1190-2009和中國石化安環[2006]10號等。GB50483規定的應急事故水池容積確定方法,對所有涉及危險化學品環境風險事故排水的項目均應適用執行。
其中消防用水量確定、圍堰或防火堤有效容積確定時應按《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GB50160-2008)、《石油庫設計規范》(GB50074-2014)、《儲罐區防火堤設計規范》(GB50351-2014)等有關規定執行。
最大降雨量確定按《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石油化工企業給水排水系統設計規范》(SH3015-2003)等執行。必須根據項目特點、行業標准或規范、事故池容積確定的具體要求等,注意區分各標准規范的適用范圍和具體規定條款的執行,尤其是石油化工企業和石油庫。
2、應急事故水池容量應根據發生事故的設備容量、事故時消防用水量及可能進入應急事故水池的降水量等因素綜合確定。罐區防火堤內容積、排至事故池的排水管道在自流進水的事故池最高液位以下的容積、現有儲存事故排水設施的容積均可作為事故排水儲存有效容積。
計算應急事故廢水量時,裝置區或貯罐區事故不作同時發生考慮,取其中的最大值。應按事故排水最大流量對事故排水收集系統的排水能力進行校核,明確導排系統的防火、防爆、防滲、防腐、防凍、防洪、抗浮、抗震等措施。
3、必須注意事故時進入事故水池的雨水量,與正常生產時初期雨水量(即前期雨水)的本質區別,不可混淆。
一是降雨歷時不同,正常生產運營過程中初期雨水是指剛下的雨水,一次降雨過程中的前10~20min最大降水量,其設計參數計算必須按GB50014規定的短歷時暴雨強度公式確定;而事故時降水量應根據事故消防時間(參照GB50016、GB50160規定一般為2~6h,Q/SY 1190規定為6~10h)確定。
二是匯水面積不同,初期雨水的匯水面積必須考慮生產區和儲存區總的匯水面積;事故時只考慮裝置區或罐區單獨的能進入事故排水系統的最大降雨量,不作同時匯水考慮,且應採取措施盡量減少進入事故排水收集系統的雨水匯集面積。
4、在非事故狀態下需佔用事故池時(例如,前期雨水池共用),佔用容積不得超過事故池容積的1/3,並應設有在事故時可以緊急排空的技術措施。污水處理事故池不可作為事故儲存設施,不能把風險進一步轉加到污水處理系統。
(9)污水池雨水池擴展閱讀
處理方法
按作用分
污水處理按照其作用可分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學法三種。
①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物理法處理構築物較簡單、經濟,用於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②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處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③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於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化學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後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按處理程度分
污水處理按照處理程度來分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物質,常用物理法。一級處理後的廢水BOD去除率只有20%,仍不宜排放,還須進行二級處理。二級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物,BOD去除率為80%~90%。
一般經過二級處理的污水就可以達到排放標准,常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處理法。三級處理的目的是進一步去除某種特殊的污染物質,如除氟、除磷等,屬於深度處理,常用化學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事故水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污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