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污水廢水 » 污水好氧微生物培養

污水好氧微生物培養

發布時間: 2021-04-01 02:30:15

污水處理菌種的培養方法有哪些

培菌方法:
1、所謂活性污泥培養,就是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繁殖條件,即營養物,溶解氧,適宜溫度和酸鹼度。
(1)營養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應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環境溶解氧大於0.3mg/l,正常代謝活動已經足夠。但因污泥以絮體形式存在於曝氣池中,以直徑500µ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圍溶解氧濃度2mg/l時,絮粒中心已低於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長,所以曝氣池溶解氧濃度常需高於3-5mg/l,常按5-10mg/l控制。調試一般認為,曝氣池出口處溶解氧控制在2mg/l較為適宜。
(3)溫度:任何一種細菌都有一個最適生長溫度,隨溫度上升,細菌生長加速,但有一個最低和最高生長溫度范圍,一般為10-45ºC,適宜溫度為15-35ºC,此范圍內溫度變化對運行影響不大。
(4)酸鹼度:一般PH為6-9。特殊時,進水最高可為PH 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
2、培菌法: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溫暖季節,先使曝氣池充滿生活污水,悶曝(即曝氣而不進污水)數十小時後,即可開始進水。引進水量由小到大逐漸調節,連續運行數天即可見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為加快培養進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濃質糞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營養物濃度。特別注意,培菌時期(尤其初期)由於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濃度低,故應控制曝氣量,應大大低於正常期曝氣量。
(2)干泥接種培菌法:最好取水質相同已正常運行的污水系統脫水後的干污泥作菌種源進行接種培養。一般按曝氣池總溶積1%的干泥量,加適量水搗碎,然後再加適量工業廢水和濃糞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並增加至所需濃度
(3)數級擴大培菌法:根據微生物生長繁殖快的特點,仿照發酵工業中菌種→種子罐→發酵罐數級擴大培菌工藝,分級擴大培菌。如某工程設計為三級曝氣池,此時可先在一個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種條件下,在一個曝氣池內培菌,成功後直接擴大至二三級。
(4)工業廢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業廢水,如罐頭食品、豆製品、肉類加工廢水,可直接培菌;另一類工業廢水,營養成分尚全,但濃度不夠,需補充營養物,以加快培養進程。所加營養物品常有:澱粉漿料、食堂米泔水、面湯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體情況應按不同水質而定。
(5)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培菌: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後再將工業廢水逐步引入,逐步馴化的方式進行。
(6)直接引進種菌種培菌:有些特殊水質菌種難於培養,還可利用當地科研力量,利用專業的工業微生物研究所培養菌種後再接種培養,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專門好氧菌。此法,投資大,周期長,只有特殊情況才用。

3、馴化:在培菌階段後期,將生活污水和外加營養物量,逐漸減少,工業廢水比例逐漸增加,最後全部轉為受納工業廢水,這個過程稱為馴化。理論上講,細菌對有機物分解必須有酶參與,而且每種酶都要有足夠數量。馴化時,每變化一次配比時,需要保持數天,待運行穩定後(指污泥濃度未減少,處理效果正常),才可再次變動配比,直至馴化結束。
運行管理:
1、巡視:指每班人員必須定時到處理裝置規定位置進行觀察、檢測,以保證運行效果。
2、二沉池觀察污泥狀態:主要觀察二沉池泥面高低、上清液透明程度,有無漂泥,漂泥粒大小等。上清液清澈透明¬----運行正常,污泥狀態良好;上清液混濁¬----負荷高,污泥對有機物氧化、分解不徹底;泥面上升¬----污泥膨脹,污泥沉降性差;污泥成層上浮¬----污泥中毒;大塊污泥上浮¬----沉澱池局部厭氧,導致污泥腐敗;細小污泥漂浮¬----水溫過高、C/N不適、營養不足等原因導致污泥解絮。
3、曝氣池觀察:曝氣池全面積內應為均勻細氣泡翻騰,污泥負荷適當。運行正常時,泡沫量少,泡沫外呈新鮮乳白色泡沫。曝氣池中有成團氣泡上升,表明液面下有曝氣管或氣孔堵塞;液面翻騰不均勻,說明有死角;污泥負荷高,水質差,泡沫多;泡沫呈白色,且數量多,說明水中洗滌劑多;泡沫呈茶色、灰色說明泥齡長或污泥被打破吸附在泡沫上,應增加排泥;泡沫呈其它顏色,水中有染料類物質或發色物污染;負荷過高,有機物分解不完全,氣泡較粘,不易破碎。
4、污泥觀察:生化處理中除要求污泥有很強的「活性「,除具有很強氧化分解有機物能力外,還要求有良好沉降凝聚性能,使水經二沉池後徹底進行「泥」(污泥)「水」(出水)分離。
(1)污泥沉降性SV30是指曝氣池混合液靜止30min後污泥所佔體積,體積少,沉降性好,城市污水廠SV30常在15-30%之間。污泥沉降性能與絮粒直徑大小有關,直徑大沉降性好,反之亦然。污泥沉降性還與污泥中絲狀菌數量有關,數量多沉降性差,數量少沉降性好。
(2)污泥沉降性能還與其它幾個指標有關,它們是污泥體積指數(SVI),混合液懸浮物濃度(MLSS)、混合液揮發性懸浮濃度(MLVSS)、出水懸浮物(ESS)等。
(3)測定水質指標來指導運行:BOD/COD之值是衡量生化性重要指標,BOD/COD≥0.25表示可生化性好,BOD/COD≤0.1表示生化性差。進出水BOD/COD變化不大,BOD也高,表示系統運行不正常;反之,出水的BOD/COD比進水BOD/COD下降快,說明運行正常。出水懸浮物(ESS)高,ESS≥30mg/l時則表示污泥沉降性不好,應找原因糾正,ESS≤30mg/l則表示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5、曝氣池控制主要因素:
(1)維持曝氣池合適的溶解氧,一般控制1-4mg/l,正常狀態下監測曝氣池出水端DO 2mg/l為宜。
(2)保持水中合適的營養比,C(BOD)׃N׃P=100:5:1
(3)維持系統中污泥的合適數量,控制污泥迴流比,依據不同運行方式,迴流比在0-100%之間,一般不少於30-50%。

㈡ 污水處理微生物菌種如何培養

1、甘度復合菌種:降解/BOD/氨氮/總氮/總磷等污染物;助力新老系統快速啟動。

復合菌種主要是降解COD/BOD/氨氮/總氮/總磷等污染物,復合菌種是一個復合型菌種,屬於兼性菌種,主要成分硝化細菌屬、反硝化細菌屬、芽孢桿菌屬、假單胞菌屬和活化酶以及多糖等等。同時應用於新老系統啟動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2、 甘度硝化細菌:主要降解氨氮

氨氮的去除所用的細菌是硝化細菌,硝化細菌屬於好氧菌種,主要應用於好氧池,其成分主要是亞硝酸菌和硝酸菌組成。

3、 甘度反硝化細菌:主要降解總氮

總氮的去除所用的細菌是反硝化細菌,屬於厭氧菌,主要應用於厭氧池或缺氧池,其主要成分是假單胞菌屬、芽孢桿菌科等等。­­­

硝化階段

硝化階段:含氮有機物(有機氮)在有氧貨無氧環境中被氨化為氨氮,改部分污水進入有氧的處理構築物後,在亞硝酸細菌和硝化菌的做一下轉化為硝酸鹽氮,為後續反硝化提供准備。

控制條件:

1、溶解氧:溶解氧控制在2~3mg/l之間,溶解氧低於0.6mg/l硝化過程將受到較大抑制,

2、水溫:硝化菌比較合適的水溫25~35℃之間。通常低於5℃時,細菌的活性會受到抑制,硝化菌就很難發揮它的作用。

3、PH值:硝化菌選擇在的PH值7.5~8.5之間

4、底物濃度:硝化細菌是自養型好氧菌,底物濃度對於硝化菌不是其生產的必要因素。

5、污泥齡:需要保證好氧系統的微生物有足夠的硝化菌,提供硝化菌的濃度,通常將污泥齡控制在10d左右。

反硝化階段

反硝化階段:承接硝化段的產物硝酸鹽氮,對其進行反硝化反應,使硝酸鹽氮轉化為氮氣排出水體。

PH值:反硝化過程合適的PH值6.5~7.5,PH值控制不當,將影響反硝化細菌的生長速率及反硝化酶的活性。

水溫:反硝化菌和硝化菌對水溫的要求基本相同,反硝化菌耐受高水溫較硝化菌強,一般在20~40℃。

底物濃度:底物濃度對於反硝化的進行至關重要,BOD5/RKN>4.0,否則需要補充底物(投加碳源)。

溶解氧:反硝化進行需要嚴格控制溶解氧,一般控制在DO>0.5mg/l,反硝化菌屬於兼性菌,有氧和無語條件下皆可生存,我們需要利用的是反硝化菌無氧代謝。

培菌方法:

1、所謂活性污泥培養,就是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繁殖條件,即營養物,溶解氧,適宜溫度和酸鹼度。

(1)營養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應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環境溶解氧大於0.3mg/l,正常代謝活動已經足夠。但因污泥以絮體形式存在於曝氣池中,以直徑500µ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圍溶解氧濃度2mg/l時,絮粒已低於0.1mg/l,好氧菌生長緩慢,所以曝氣池溶解氧濃度常需高於3-5mg/l,常按5-10mg/l控制。調試一般認為,曝氣池出口處溶解氧控制在2mg/l較為適宜。

(3)溫度:任何一種細菌都有一個適生長溫度,隨溫度上升,細菌生長加速,但有一個低和高生長溫度范圍,一般為10-45ºC,適宜溫度為15-35ºC,此范圍內溫度變化對運行影響不大。

(4)酸鹼度:一般PH為6-9。特殊時,進水高可為PH 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

培菌法: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溫暖季節,先使曝氣池充滿生活污水,悶曝(即曝氣而不進污水)數十小時後,即可開始進水。引進水量由小到大逐漸調節,連續運行數天即可見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為加快培養進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濃質糞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營養物濃度。特別注意,培菌時期(尤其初期)由於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濃度低,故應控制曝氣量,應大大低於正常期曝氣量。

(2)干泥接種培菌法:取水質相同已正常運行的污水系統脫水後的干污泥作菌種源進行接種培養。一般按曝氣池總溶積1%的干泥量,加適量水搗碎,然後再加適量工業廢水和濃糞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並增加至所需濃度

(3)數級擴大培菌法:根據微生物生長繁殖快的特點,仿照發酵工業中菌種→種子罐→發酵罐數級擴大培菌工藝,分級擴大培菌。如某工程設計為三級曝氣池,此時可先在一個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種條件下,在一個曝氣池內培菌,成功後直接擴大至二三級。

(4)工業廢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業廢水,如罐頭食品、豆製品、肉類加工廢水,可直接培菌;另一類工業廢水,營養成分尚全,但濃度不夠,需補充營養物,以加快培養進程。所加營養物品常有:澱粉漿料、食堂米泔水、面湯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體情況應按不同水質而定。

(5)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培菌: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後再將工業廢水逐步引入,逐步馴化的方式進行。

㈢ 生活污水處理中如何培養厭氧好氧生化池的菌種

在工業廢水處理工程中常用培養活性污泥(菌種)的方法為: 1. 向好氧池注入清水(同時引入生活污水)至一定水位,並注意水溫。 2. 按風機操作規程啟動風機,鼓風。 3. 向好氧池投加經過濾的濃糞便水(當糞便水不充足時,可用化糞池和排水溝內的污泥補充。),使得污泥濃度不小於1000mg/L,BOD達到一定數值。 4. 有條件時可投加活性污泥的菌種,加快培養速度。 5. 按照活性污泥培養運行工藝對反應池進行曝氣、攪拌、沉降、排水。 6. 通過鏡檢及測定沉降比、污泥濃度,注意觀察活性污泥的增長情況。並注意觀察在線PH值、DO的數值變化,及時對工藝進行調整。 7. 測定初期水質及排水階段上清液的水質,根據進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濃度數值的變化,判斷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優勢菌種的情況,並由此調節進水量、置換量、糞水、NH4Cl、H3PO4、CH3OH的投加量及周期內時間分布情況。 8. 注意觀察活性污泥增長情況,當通過鏡檢觀察到菌膠團大量密實出現,並能觀察到原生動物(如鍾蟲),且數量由少迅速增多時,說明污泥培養成熟,可以進生產廢水,進行馴化。活性污泥的馴化步驟 1. 通過分析確認來水各項指標在允許范圍內,准備進水。 2. 開始進入少量生產廢水,進入量不超過馴化前 處理能力的20%。同時補充新鮮水、糞便水及NH4Cl。 3. 達到較好處理後,可增加生產廢水投加量,每次增加不超過10~20%,同時減少NH4CL投加量。且待微生物適應鞏固後再繼續增生產廢水,直至完全停加NH4Cl。同步監測出水CODcr濃度等指標,並觀察混合液污泥性狀。在污泥馴化期還要適時排放代謝產物,即泥水分離後上清液。 4. 繼續增加生產廢水投加量,直至滿負荷。滿負荷運行階段,由於池中已培養和保持了高濃度、高活性的足夠數量的活性污泥,池中曝氣後混合液的MLSS達到5000mg/1,此過程同步監測溶解氧,控制曝氣機的運行,並進行污泥的生物相鏡檢。調試期間的監測和控制在調試及運行過程有許多影響處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進水CODcr濃度、pH值、溫度、溶解氧等,所以對整個系統通過感官判斷和化學分析方法進行監測是必不可少的。根據監測分析的結果對影響因素進行調整,使處理達到最佳效果。 1、溫度溫度是影響整個工藝處理的主要環境因素,各種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圍的溫度內生長。生化處理的溫度范圍在10~40℃,最佳溫度在20~30℃。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溫度范圍內生存,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可大量生長繁殖。在污泥培養時,要將它們置於最適宜溫度條件下,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長速率生長,過低或過高的溫度會使代謝速率緩慢、生長速率也緩慢,過高的溫度對微生物有致死作用。 2、pH值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物質代謝與pH值密切相關。大多數細菌、原生動物的最適pH值為6.5~7.5,在此環境中生長繁殖最好,它們對pH值的適應范圍在4~10。而活性污泥法處理廢水的曝氣系統中,作為活性污泥的主體,菌膠團細菌在6.5~8.5的pH值條件下可產生較多粘性物質,形成良好的絮狀物。 3、營養物質廢水中的微生物要不斷地攝取營養物質,經過分解代謝(異化作用)使復雜的高分子物質或高能化合物降解為簡單的低分子物質或低能化合物,並釋放出能量;通過合成代謝(同化作用)利用分解代謝所提供的能量和物質,轉化成自身的細胞物質;同時將產生的代謝廢物排泄到體外。水、碳源、氮源、無機鹽及生長因素為微生物生長的條件。廢水中應按BOD5∶N∶P=100∶4∶1的比例補充氮源、含磷無機鹽,為活性污泥的培養創造良好的營養條件。 4、懸浮物質SS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懸浮物,通過預處理懸浮物已大部分去除,但也有部分不能降解,曝氣時會形成浮渣層,但不影響系統對污水的處理。 5、溶解氧量DO 好養的生化細菌屬於好氧性的。氧對好氧微生物有兩個作用:①在呼吸作用中氧作為最終電子受體;②在醇類和不飽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中需要氧。且只有溶於水的氧(稱溶解氧)微生物才能利用。在活性污泥的培養中,DO的供給量要根據活性污泥的結構狀況、濃度及廢水的濃度綜合考慮。具體說來,也就是通過觀察顯微鏡下活性污環保泥的結構即成熟程度,測量曝氣池混合液的濃度、監測曝氣池上清液中CODCr的變化來確定。根據經驗,在培養初期DO控制在1~2mg/l,這是因為菌膠團此時尚未形成絮狀結構,氧供應過多,使微生物代謝活動增強,營養供應不上而使污泥自身產生氧化,促使污泥老化。在污泥培養成熟期,要將DO提高到3~4mg/l左右,這樣可使污泥絮體內部微生物也能得到充足的DO,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在整個培養過程中要根據污泥培養情況逐步提高DO。特別注意DO不能過低,DO不足,好氧微生物得不到足夠的氧,正常的生長規律將受到影響,新陳代謝能力降低,而同時對DO要求較低的微生物將應運而生,這樣正常的生化細菌培養過程將被破壞。 6、混合液MLSS濃度微生物是生物污泥中有活性的部分,也是有機物代謝的主體,在生物處理工藝中起主要作用,而混合液污泥MLSS的數值即大概能表示活性部分的多少。對高濃度有機污水的生物處理一般均需保持較高的污泥濃度,本工程調試運行期間MLSS范圍在:4.4~5.6g/l之間,最佳值為4.8g/l左右。 7、進水CODcr濃度,進水中有機物濃度對處理影響很大。 8、污泥的生物相鏡檢活性污泥處於不同的生長階段,各類微生物也呈現出不同的比例。細菌承擔著分解有機物的基本和基礎的代謝作用,而原生動物〈也包括後生動物〉則吞食游離細菌。污水調試運行期間出現的微生物種類繁多,有細菌、綠藻等藻類、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原生動物有太陽蟲、蓋纖蟲、累校蟲等,後生動物出現了線蟲。調試運行後期混合液中固著型纖毛蟲,如累校蟲的大量存在,說明處理系統有良好的出水水質。 9、污泥指數SVI,正常運行時污泥指數在801/mg左右。

㈣ 污水處理菌種怎樣培養

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的培養,就是為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條件,在這種條件下,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活性污泥形成,並且在數量上逐漸增長,並最後達到處理廢水所需的污泥濃度。

為達到污水中污染物質降解的目的,遴選、培養、組合針對污水特別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形成菌群,成為專門的污水處理菌種,是目前污水處理技術中最先進的幾種方式之一。

菌種源自於大自然,加以人工培育馴化,最終回歸大自然,擔任修復水體氮循環的使命,符合無毒、無公害、無二次污染、對人體無害的原則。能有效去除氨氮、BOD、COD、SS、硝酸根、硫酸根、色度、臭味、毒性物質、化合污染物等,而不需化學混凝、助凝的過程。

第一代的生物處理技術利用污水或污泥中的自發性細菌進行硝化與反硝化作用將有機污染物降解,使水體恢復氮循環的自凈能力,由於菌種不全或數量不足,已經應付不了現代化高濃度與高復雜的污水;

第二代生物處理技術則是利用專業的微生物菌劑結合好氧、缺氧、厭氧等各種手段與設施來處理特定污水,由於環境適應能力與配方不全,不易全面解決污水中的高復雜污染成分與頑劣性的污水;

第三代污水處理菌技術是新一代的復合性微生物菌群,結合污水處理菌微生物研發經驗與全球先進微生物基因工程培植技術,遴選萃取多種微生物中對水體污染物具有優秀降解性的菌種基因。

培育成新一代更具降解污染能力的微生物,經過嚴格的篩選與馴化,再運用專用配方將多種微生物構成生物鏈,最終馴養成為專治復雜污水的復合菌群,使能處理各種高難度的廢水。

(4)污水好氧微生物培養擴展閱讀:

好氧性微生物污水處理菌種利用水中的溶氧(DO),將有機污染物質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或轉化為污水處理微生物的營養物質,並利用這些養分進行繁殖,其過程正好可以降解污染物質,達到除污除臭的目的,此種處理法稱為好氧性處理,利用最多的就是活性污泥法。

通用厭氧性污水處理微生物是在沒有溶氧的環境下將硝酸鹽還原(利用硝酸鹽中的氧),進行脫氮反應,使其產生氮氣,此種方廣泛運用於含有氮氣的廢水處理。而酸生成菌(通用厭氧性微生物)常用於絕對厭氧微生物污水處理工法中的前期酸化反應。

硝化反硝化復合菌種:具備硝化和反硝化雙重作用的復合菌種,在污水處理環境日益復雜的情況下,單一使用硝化或反硝化菌種越來越難達成菌種平衡,硝化反硝化的配比多數企業對污此的掌握也並非准確,造成大量菌種資源浪費或不足,難以達成理想的污水處理效果。復合菌種可根據水質情況自我擴繁,達到菌種平衡,讓污水處理工作更簡單、高效。

㈤ 如何用生活污水處理廠生物泥培養生物菌

有生活污水處理生物菌
培菌方法:
1、所謂活性污泥培養,就是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繁殖條件,即營養物,溶解氧,適宜溫度和酸鹼度。
(1)營養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應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環境溶解氧大於0.3mg/l,正常代謝活動已經足夠。但因污泥以絮體形式存在於曝氣池中,以直徑500µ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圍溶解氧濃度2mg/l時,絮粒中心已低於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長,所以曝氣池溶解氧濃度常需高於3-5mg/l,常按5-10mg/l控制。調試一般認為,曝氣池出口處溶解氧控制在2mg/l較為適宜。
(3)溫度:任何一種細菌都有一個最適生長溫度,隨溫度上升,細菌生長加速,但有一個最低和最高生長溫度范圍,一般為10-45ºC,適宜溫度為15-35ºC,此范圍內溫度變化對運行影響不大。
(4)酸鹼度:一般PH為6-9。特殊時,進水最高可為PH 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
2、培菌法: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溫暖季節,先使曝氣池充滿生活污水,悶曝(即曝氣而不進污水)數十小時後,即可開始進水。引進水量由小到大逐漸調節,連續運行數天即可見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為加快培養進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濃質糞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營養物濃度。特別注意,培菌時期(尤其初期)由於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濃度低,故應控制曝氣量,應大大低於正常期曝氣量。
(2)干泥接種培菌法:最好取水質相同已正常運行的污水系統脫水後的干污泥作菌種源進行接種培養。一般按曝氣池總溶積1%的干泥量,加適量水搗碎,然後再加適量工業廢水和濃糞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並增加至所需濃度
(3)數級擴大培菌法:根據微生物生長繁殖快的特點,仿照發酵工業中菌種→種子罐→發酵罐數級擴大培菌工藝,分級擴大培菌。如某工程設計為三級曝氣池,此時可先在一個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種條件下,在一個曝氣池內培菌,成功後直接擴大至二三級。
(4)工業廢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業廢水,如罐頭食品、豆製品、肉類加工廢水,可直接培菌;另一類工業廢水,營養成分尚全,但濃度不夠,需補充營養物,以加快培養進程。所加營養物品常有:澱粉漿料、食堂米泔水、面湯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體情況應按不同水質而定。
(5)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培菌: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後再將工業廢水逐步引入,逐步馴化的方式進行。
(6)直接引進種菌種培菌:有些特殊水質菌種難於培養,還可利用當地科研力量,利用專業的工業微生物研究所培養菌種後再接種培養,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專門好氧菌。此法,投資大,周期長,只有特殊情況才用。

3、馴化:在培菌階段後期,將生活污水和外加營養物量,逐漸減少,工業廢水比例逐漸增加,最後全部轉為受納工業廢水,這個過程稱為馴化。理論上講,細菌對有機物分解必須有酶參與,而且每種酶都要有足夠數量。馴化時,每變化一次配比時,需要保持數天,待運行穩定後(指污泥濃度未減少,處理效果正常),才可再次變動配比,直至馴化結束。

㈥ 醫葯廠污水處理內的好氧池的細菌.該怎麼培養

污泥的培養和馴化
污泥培養馴化是針對利用微生物氧化去除污染物的工藝單元,主要有厭氧和好氧兩類。依據工藝種類的不同,培養馴化方式有較大區別。
(1) 厭氧工藝
厭氧工藝分為水解酸化類和產甲烷類,其污泥的培養各有特點。水解酸化的污泥培養馴化相對簡單,目的是在反應器中形成水解污泥層。對於懸浮物濃度較高的廢水,當向水解酸化池中持續通入廢水以後,廢水中的懸浮物將逐漸在池底部積 累並開始生化過程,大致運行1個月後可形成水解污泥層,再經過1個月可得到成熟的水解污泥。當原廢水中含有生活污水成分時,水解反應器可以不用進行污泥接種。
產甲烷類厭氧反應器分為絮狀污泥反應器和顆粒污泥反應器兩類。顆粒污泥反應器的污泥培養馴化分為啟動、顆粒污泥形成、污泥床形成三個階段,而絮狀污泥反應器只進行第一個階段。
對於傳統的厭氧反應器,厭氧污泥一般為絮狀體,污泥體積大,污泥指數高(一般為30~50mL/g), 這樣的污泥在提環反應器負荷時很容易流失,使反應器的處理能力受到限制,因此有機負荷一般只能達到10~12kgCOD/ (m3 • d)。而在以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UASB)為代表的顆粒污泥反應器中,由於富含產甲烷細菌的顆粒污泥的存在,污泥密實,污泥指數一般只有10m L/g 左右,沉降性能好,既增加了反應器中的污泥量,又不易流失,因此反應器的負荷可提高到 20~30kgC0D/ (m³d) 甚至更高。顆粒污泥是使UASB工藝維持高效率,並區別於傳統厭氧工藝的主要特徵。同時,顆粒污泥的培養馴化是UASB實際應用中較為 復雜和關鍵的技術。
顆粒污泥培養馴化成功以後,能夠長期保持形態上的穩定性,從而保證 UASB反應器持續發揮高效處理能力,對整個處理設施保持運轉的穩定性至關重要。顆粒污泥的培養馴化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啟動階段。啟動階段的運行目的有四個:一是形成一定數量的厭氧污泥;二是使形成的厭氧污泥適應所要處理的廢水中的有機物類型 ;三是使污泥具有盡量好的沉降性能;四是盡量提高污泥的活性。
為了達到上述四個目的,具體的工藝和參數控制措施為:首先進行厭氧污泥接種,維持反應器在低負荷下運行,污泥負荷控制在0.1~0.2kgC0D/ (kgSS •d) ; 反 應器中原有的和分解產生的有機酸沒有被有效分解之前,不增加反應器負荷,揮發性脂肪酸的降解率超過80 %以後再逐漸增大負荷;在水力負荷的控制上允許多餘的、穩定性和沉降性能差的污泥被沖洗出來,但必須截流住重質污泥,反應器中的環境條件應嚴格控制在有利於產甲燒細菌生長繁殖的范圍內,這就要求對溫度、毒物濃度、pH值、氧化還原電位、營養物質進行頻繁和嚴格的監控。
啟動階段要求有 1個月時間左右,這一階段結束後,反應器內已得到相當數量沉降性能良好 、不易被水沖走的厭氧污泥。絮狀厭氧污泥反應器經過這一階段後,培養馴化任務基本完成,可以繼續進行污泥的增量、穩定,並逐漸提高負荷到設計值,開始試運行。
第二階段為顆粒污泥形成階段。將有機負荷提高到2~5kgCOD/ (m3 • d) , 負荷的增加將導致部分污泥的流失,但這是一個正常和必需的階段。此時反應器中的水力篩選作用將細小的污泥洗出,重質污泥則留在反應器內,在重質污泥粒子上逐漸富集和生長產甲烷細菌,最終使污泥形成直徑1~5mm的顆粒污泥這一階段維持污泥負荷在0.6kgC0D/ (kgSS• d) 左右,可觀察到細小顆粒污泥的形成。
顆粒污泥形成 階段同樣要求1個月左右,這一階段中由於水力篩選作用去除了細小和輕質污泥,反應器中污泥蜇降低了,但活性卻得到提高。
第三階段為顆粒污泥床形成階段。將反應器的有機負荷逐漸提高到5kgCOD/ (m3 • d) 或以上,逐漸達到設計值。負荷的提高造成污泥總量的增加,因此反應器中的顆粒污泥逐漸增多,顆粒污泥床逐漸增高,直至達到所需要的處理效率。這一階段實際上是顆粒污泥的成熟階段,時間大約也是1個月。
可見如果操作控製得當,顆粒污泥培養馴化需要3個月左右,這是厭氧處理調試工作中難度最大、技術和經驗要求很高的環節。在培養顆粒污泥的時候 ,一般可同時進行好氧、物化等其他工藝的調試。
為了加快厭氧顆粒污泥的培養,有效的措施是在啟動階段向反應器中投加一定量從其他途徑得到的成熟厭氧污泥。如果當地有此便利條件,可考慮加以利用。
(2)好氧工藝
好氧工藝分為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兩類,污泥的培養馴化程序基本相同,只是 活性污泥培養的目標是在反應器中形成活性好、沉降性能優良的懸浮活性污泥,而生物膜培養的目標是在生物載體(填料)上培養附若性生物膜(俗稱掛膜)。
以活性污泥法為例,污泥的培養馴化分為培養和馴化兩個步驟。培養是指在反應器中形成濃度足夠,能滿足處理要求的活性污泥;馴化是使這些污泥適合於分解目標廢水中特定類型的有機污染物。
曝氣池中最初的活性污泥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得到。其一,從其他工業或城市污水處理廠中購買一定量新鮮成熟的活性污泥,將其投入曝氣池中,再用糞便水或生活污水進行曝氣培養,使其增殖到所需要的數量。成熟活性污泥的購買量可按反應池有效容積的1/10計。購買現成的活性污泥可以縮短培養周期,一般只需1~15 天左右即可得到足夠的污泥。其二,若沒有就近購買的便利,則活性污泥可直接用糞便水經曝氣培養而得到,這是因為糞便水中細菌種類多,本身所含營養物質也較豐富,細菌易於繁殖。
用糞便水培養活性污泥的具體步驟是,將經過過濾的濃糞便水投人曝氣池中,再用生活污水或有機廢水將其稀釋至BOD含量300mg/ L左右,稀釋後污水的總量大約為反應池有效容積的一半,然後不進水不出水,進行連續曝氣 ,俗稱「悶曝」。當水溫保持在20℃以上時,約經過3~5天就會發現池中出現細小的活性污泥絨絮。用顯微鏡進行鏡檢可看到一些菌膠團,但成熟活性污泥中大量存在的鍾蟲、輪蟲等原生、後生動物則不易發現。混合液經 30min沉降後,上清液較渾濁,說明污泥還未成熟。
在活性污泥的絨絮出現以後,就可以在反應池中進一步加入更多的生活污水或有機廢水,邊進水邊曝氣,直至滿容積,繼續曝氣3~5天,讓污泥進一步增殖。當活性污泥的絮體長大到可以大部分沉降下來時,就應進行換水因為曝氣池中此時盡管還有一定的營養物質,但微生物排泄的分泌物已積累到一定濃度,可能會影響它們正常的生長。
換水的方法是停止曝氣,靜置沉澱2h , 將上清液排掉,再投加新鮮的生活污水或有機廢水, 繼續曝氣。換水應該每隔1~2天進行一次,每日檢查污泥的 30min沉降比,當沉降比增加到10%以後,說明污泥的數量已經足夠了,培養過程也就完成了。更多污水處理技術文章參考易凈水網http://www.ep360.cn/
接下來要進行的是污泥的馴化,馴化的目的是使所培養的污泥適合於處理目標廢水。當處理對象是生活污水或城鎮污水時,不需要進行馴化,活性污泥培養到足夠數量後就可以將曝氣池和二沉池聯合運行,進入試運行階段了。
處理工業廢水時,馴化的操作程序與換水類似,不同的是在每次投加的生活污水中逐漸增加目標工業廢水的比例,使微生物逐漸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和營養條件。開始時,工業廢水的加入量可以是反應池容積的10 % ~20 % , 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以後,再繼續增加混合廢水比例,每次以增加設計負荷的10%~20 %為宜 ,最後到達滿負荷。
在馴化過程中,能分解目標廢水中有機物的微生物種群得到增殖 ,不適應的微生物則被淘汰。為了加快馴化過程,得到菌種更加優良的活性污泥,可以在工廠廠區下水道中撈取一定量的沉積污泥投人曝氣池中,以利用其中經過了自然篩選的有用菌種。
在水溫、pH值、溶解氧、毒物負荷、營養鹽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活性污泥培養馴化的周期大約為1個月 。

㈦ 污水處理菌種培養方法

開始少量進水 悶曝 然後 逐步加大水量 控制好 DO 做好鏡鑒 SV MLSS 等常規測量 培養過程 視情況適當排泥!

㈧ 污水處理,關於微生物細菌的培養

好氧菌調試主要就是投加污泥(接種,把別的污水廠的污泥直接投加進新系統中)然後采回用間斷進水答悶曝的辦法,等好氧污泥培養好了,再逐步培養硝化和反硝化的污泥.如果是工業廢水,注意投加營養鹽.來源於煙台金正環保

㈨ 水處理中怎麼培養微生物

1,接種法,直接從其它運行的污水廠,將剩餘污泥拿回來,進污水,悶曝培養,必要時加糖、醋酸鈉等有機物加快培養,夏天7-15天即可啟動。
2,自然培養法,進污水悶曝。約需1個月以上。

㈩ 好氧池的細菌怎麼培養

污泥的培養和馴化
污泥培養馴化是針對利用微生物氧化去除污染物的工藝單元,主要有厭氧和好氧兩類。依據工藝種類的不同,培養馴化方式有較大區別。
(1) 厭氧工藝
厭氧工藝分為水解酸化類和產甲烷類,其污泥的培養各有特點。水解酸化的污泥培養馴化相對簡單,目的是在反應器中形成水解污泥層。對於懸浮物濃度較高的廢水,當向水解酸化池中持續通入廢水以後,廢水中的懸浮物將逐漸在池底部積 累並開始生化過程,大致運行1個月後可形成水解污泥層,再經過1個月可得到成熟的水解污泥。當原廢水中含有生活污水成分時,水解反應器可以不用進行污泥接種。
產甲烷類厭氧反應器分為絮狀污泥反應器和顆粒污泥反應器兩類。顆粒污泥反應器的污泥培養馴化分為啟動、顆粒污泥形成、污泥床形成三個階段,而絮狀污泥反應器只進行第一個階段。
對於傳統的厭氧反應器,厭氧污泥一般為絮狀體,污泥體積大,污泥指數高(一般為30~50mL/g), 這樣的污泥在提環反應器負荷時很容易流失,使反應器的處理能力受到限制,因此有機負荷一般只能達到10~12kgCOD/ (m3 • d)。而在以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UASB)為代表的顆粒污泥反應器中,由於富含產甲烷細菌的顆粒污泥的存在,污泥密實,污泥指數一般只有10m L/g 左右,沉降性能好,既增加了反應器中的污泥量,又不易流失,因此反應器的負荷可提高到 20~30kgC0D/ (m³d) 甚至更高。顆粒污泥是使UASB工藝維持高效率,並區別於傳統厭氧工藝的主要特徵。同時,顆粒污泥的培養馴化是UASB實際應用中較為 復雜和關鍵的技術。
顆粒污泥培養馴化成功以後,能夠長期保持形態上的穩定性,從而保證 UASB反應器持續發揮高效處理能力,對整個處理設施保持運轉的穩定性至關重要。顆粒污泥的培養馴化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啟動階段。啟動階段的運行目的有四個:一是形成一定數量的厭氧污泥;二是使形成的厭氧污泥適應所要處理的廢水中的有機物類型 ;三是使污泥具有盡量好的沉降性能;四是盡量提高污泥的活性。
為了達到上述四個目的,具體的工藝和參數控制措施為:首先進行厭氧污泥接種,維持反應器在低負荷下運行,污泥負荷控制在0.1~0.2kgC0D/ (kgSS •d) ; 反 應器中原有的和分解產生的有機酸沒有被有效分解之前,不增加反應器負荷,揮發性脂肪酸的降解率超過80 %以後再逐漸增大負荷;在水力負荷的控制上允許多餘的、穩定性和沉降性能差的污泥被沖洗出來,但必須截流住重質污泥,反應器中的環境條件應嚴格控制在有利於產甲燒細菌生長繁殖的范圍內,這就要求對溫度、毒物濃度、pH值、氧化還原電位、營養物質進行頻繁和嚴格的監控。
啟動階段要求有 1個月時間左右,這一階段結束後,反應器內已得到相當數量沉降性能良好 、不易被水沖走的厭氧污泥。絮狀厭氧污泥反應器經過這一階段後,培養馴化任務基本完成,可以繼續進行污泥的增量、穩定,並逐漸提高負荷到設計值,開始試運行。
第二階段為顆粒污泥形成階段。將有機負荷提高到2~5kgCOD/ (m3 • d) , 負荷的增加將導致部分污泥的流失,但這是一個正常和必需的階段。此時反應器中的水力篩選作用將細小的污泥洗出,重質污泥則留在反應器內,在重質污泥粒子上逐漸富集和生長產甲烷細菌,最終使污泥形成直徑1~5mm的顆粒污泥這一階段維持污泥負荷在0.6kgC0D/ (kgSS• d) 左右,可觀察到細小顆粒污泥的形成。
顆粒污泥形成 階段同樣要求1個月左右,這一階段中由於水力篩選作用去除了細小和輕質污泥,反應器中污泥蜇降低了,但活性卻得到提高。
第三階段為顆粒污泥床形成階段。將反應器的有機負荷逐漸提高到5kgCOD/ (m3 • d) 或以上,逐漸達到設計值。負荷的提高造成污泥總量的增加,因此反應器中的顆粒污泥逐漸增多,顆粒污泥床逐漸增高,直至達到所需要的處理效率。這一階段實際上是顆粒污泥的成熟階段,時間大約也是1個月。
可見如果操作控製得當,顆粒污泥培養馴化需要3個月左右,這是厭氧處理調試工作中難度最大、技術和經驗要求很高的環節。在培養顆粒污泥的時候 ,一般可同時進行好氧、物化等其他工藝的調試。
為了加快厭氧顆粒污泥的培養,有效的措施是在啟動階段向反應器中投加一定量從其他途徑得到的成熟厭氧污泥。如果當地有此便利條件,可考慮加以利用。
(2)好氧工藝
好氧工藝分為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兩類,污泥的培養馴化程序基本相同,只是 活性污泥培養的目標是在反應器中形成活性好、沉降性能優良的懸浮活性污泥,而生物膜培養的目標是在生物載體(填料)上培養附若性生物膜(俗稱掛膜)。
以活性污泥法為例,污泥的培養馴化分為培養和馴化兩個步驟。培養是指在反應器中形成濃度足夠,能滿足處理要求的活性污泥;馴化是使這些污泥適合於分解目標廢水中特定類型的有機污染物。
曝氣池中最初的活性污泥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得到。其一,從其他工業或城市污水處理廠中購買一定量新鮮成熟的活性污泥,將其投入曝氣池中,再用糞便水或生活污水進行曝氣培養,使其增殖到所需要的數量。成熟活性污泥的購買量可按反應池有效容積的1/10計。購買現成的活性污泥可以縮短培養周期,一般只需1~15 天左右即可得到足夠的污泥。其二,若沒有就近購買的便利,則活性污泥可直接用糞便水經曝氣培養而得到,這是因為糞便水中細菌種類多,本身所含營養物質也較豐富,細菌易於繁殖。
用糞便水培養活性污泥的具體步驟是,將經過過濾的濃糞便水投人曝氣池中,再用生活污水或有機廢水將其稀釋至BOD含量300mg/ L左右,稀釋後污水的總量大約為反應池有效容積的一半,然後不進水不出水,進行連續曝氣 ,俗稱「悶曝」。當水溫保持在20℃以上時,約經過3~5天就會發現池中出現細小的活性污泥絨絮。用顯微鏡進行鏡檢可看到一些菌膠團,但成熟活性污泥中大量存在的鍾蟲、輪蟲等原生、後生動物則不易發現。混合液經 30min沉降後,上清液較渾濁,說明污泥還未成熟。
在活性污泥的絨絮出現以後,就可以在反應池中進一步加入更多的生活污水或有機廢水,邊進水邊曝氣,直至滿容積,繼續曝氣3~5天,讓污泥進一步增殖。當活性污泥的絮體長大到可以大部分沉降下來時,就應進行換水因為曝氣池中此時盡管還有一定的營養物質,但微生物排泄的分泌物已積累到一定濃度,可能會影響它們正常的生長。
換水的方法是停止曝氣,靜置沉澱2h , 將上清液排掉,再投加新鮮的生活污水或有機廢水, 繼續曝氣。換水應該每隔1~2天進行一次,每日檢查污泥的 30min沉降比,當沉降比增加到10%以後,說明污泥的數量已經足夠了,培養過程也就完成了。
接下來要進行的是污泥的馴化,馴化的目的是使所培養的污泥適合於處理目標廢水。當處理對象是生活污水或城鎮污水時,不需要進行馴化,活性污泥培養到足夠數量後就可以將曝氣池和二沉池聯合運行,進入試運行階段了。
處理工業廢水時,馴化的操作程序與換水類似,不同的是在每次投加的生活污水中逐漸增加目標工業廢水的比例,使微生物逐漸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和營養條件。開始時,工業廢水的加入量可以是反應池容積的10 % ~20 % , 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以後,再繼續增加混合廢水比例,每次以增加設計負荷的10%~20 %為宜 ,最後到達滿負荷。
在馴化過程中,能分解目標廢水中有機物的微生物種群得到增殖 ,不適應的微生物則被淘汰。為了加快馴化過程,得到菌種更加優良的活性污泥,可以在工廠廠區下水道中撈取一定量的沉積污泥投人曝氣池中,以利用其中經過了自然篩選的有用菌種。
在水溫、pH值、溶解氧、毒物負荷、營養鹽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活性污泥培養馴化的周期大約為1個月 。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