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必澄清
㈠ 含豆漿的污水怎麼才能快速澄清
加點石灰粉或者氯水吧!很快的!就像做豆腐時的點點豆腐一樣!
㈡ 城市污水為什麼把有機物去除了之後就變澄清了
簡單說你所看到水澄清只能說明色度較低,一般小於5倍,水清不代表有機物去除了,水是澄清,只以說明SS及色度達到標准,同理,澄清的水中COD可能很高,水體中的有機物需重鉻酸鉀測定。
㈢ 污水處理澄清池是處理什麼的呢
沉澱分離的作用,固液分離。起到截留分離雜質顆粒作用的介質是呈懸浮狀的泥渣
㈣ 有沒有什麼物質可以即刻放下就讓污水變清的
廢水處理方法可按其作用分為四大類,即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物理化學法和生物處理法。
(1)物理處理法,通過物理作用,以分離、回收廢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狀態污染物質(包括油膜和油珠),常用的有重力分離法、離心分離法、過濾法等。
(2)化學處理法,向污水中投加某種化學物質,利用化學反應來分離、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質,常用的有化學沉澱法、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包括電解)法等。
(3)物理化學法,利用物理化學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質,主要有吸附法、離子交換法、膜分離法、萃取法等。
(4)生物處理法,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廢水中呈溶液、膠體以及微細懸浮狀態的有機性污染物質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物質,可分為好氧生物處理法和厭氧生物處理法。
如何用物理法處理污水
物理處理法就是利用物理作用除去污水的漂浮物、懸浮物和油污等,同時從廢水中回收有用物質的一種簡單水處理法。
常用於水處理的物理方法有重力分離、過濾、蒸發結晶和物理調節等方法。
重力分離法指利用污水中泥沙、懸浮固體和油類等在重力作用下與水分離的特性,經過自然沉降,將污水中比重較大的懸浮物除去;
離心分離法指在機械高速旋轉的離心作用下,把不同質量的懸浮物或乳化油通過不同出口分別引流出來,進行回收;
過濾法是用石英沙、篩網、尼龍布、隔柵等作過濾介質,對懸浮物進行截留;
蒸發結晶法是加熱使污水中的水氣化,固體物得到濃縮結晶;
磁力分離法是利用磁場力的作用,快速除去廢水中難於分離的細小懸浮物和膠體,如油、重金屬離子、藻類、細菌、病毒等污染物質。
如何用化學法處理污水
化學法就是使有毒、有害廢水轉為無毒無害水或低毒水的一種方法,主要有酸鹼中和法、混凝、化學沉澱、氧化還原等。
酸鹼中和法是指採用加鹼性物質處理酸性廢水,加酸性物質處理鹼性廢水,讓兩者中和後,加以過濾可將廢水基本凈化;
凝聚法指將污水中加入明礬,充分攪拌,使帶電荷的膠體離子沉澱下來;
化學沉澱法是在廢水中加入化學沉澱劑,使之與廢水中的重金屬污染物發生反應,以生成難溶的固體物而沉澱;
氧化還原法是加入化學氧化劑或還原劑,有選擇地改變廢水中有毒物質的性質,使之變成無毒或微毒的物質;電化學法是利用電解槽的化學反應,處理廢水中污染物質的一種技術,包括電解氧化還原、電解凝聚等不同的過程。
如何用生化法處理污水
未經處理即被排放的廢水,流經一段距離後會逐漸變清,臭氣消失,這種現象是水體的自然凈化。水中的微生物起著清潔污水的作用,它們以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作為自己的營養食料,通過吸附、吸收、氧化、分解等過程,把有機物變成簡單的無機物,既滿足了微生物本身繁殖和生命活動的需要,又凈化了污水。菌類、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微生物,具有很強的吸附、氧化、分解有機污染物的能力。它們對廢物的處理過程中,對氧的要求不同,據此可將生化處理分為好氣處理和厭氣處理兩類。好氣處理是需氧處理,厭氣處理則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生化處理法是廢水中應用最久最廣且相當有效的一種方法,特別適用於處理有機污水。
污水處理工藝應根據污水水質特性、排放水質要求, 以及當地的用地、氣候、經濟等實際情況, 經全面的技術經濟比較後優選確定。處理水量在10 萬m 3 以下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可以優先考慮的處理工藝有水解- SBR 法、SBR 法、氧化溝法、AB 法、水解- 接觸氧化法、AO 法等, 如果條件適宜也可採用穩定塘等自然凈化工藝。 http://bbs.bio668.com/read.php?tid=1688 。
腦筋急轉彎回答:污水倒掉,換上清水..........
㈤ 污水處理 有哪些解決辦法
污水處理,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
1、物理法
物理法污水處理就是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主要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水的化學性質。
⑴沉澱(重力分離)
污水流入池內由於流速降低,污水中的固體物質在中立的作用下進行沉澱,而使固體物質與水分離。
這種工藝分離效果好,簡單易行,應用廣泛,如污水處理廠的沉砂池和沉澱池。沉砂池主要去除污水中密度較大的固體顆粒物,沉澱池則主要用於去除污水中大量的呈顆粒狀的懸浮固體。
⑵篩選(截流)
利用篩濾介質截流污水中的懸浮物。屬於砂濾處理的設備有格柵、微濾機、砂濾池、真空濾機、壓濾機(後兩種主要用於污泥脫水)等。
⑶氣浮(上浮)
對一些相對密度接近於水的細微顆粒,因其自重難於在水中下沉或上浮,可採用氣浮裝置。此法將空氣打入污水中,並使其以微小氣泡的形勢由水中析出,污水中密度 近於水的微小顆粒狀污染雜質(如乳化油)黏附到氣泡上,並隨氣泡升至水面,形成泡沫浮渣而去除。根據空氣打入方式的不同,氣浮設備有加壓溶汽氣浮法、葉輪氣浮法和射流氣浮法等。為提高氣浮效果,有時需要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劑。
⑷離心與旋流分離
使含有懸浮固體或乳化油的污水,由於懸浮固體和廢水的質量不同,受到的離心力也不同,質量大的懸浮固體被拋甩到污水外側,這樣就可使懸浮固體和污水分別通過各自的排出口排出設備之外,從而使污水得以凈化。
2.化學法
污水的化學處理方法就是向污水投加化學物質,利用化學反應來分離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或是其轉化為無害物質。屬於化學處理法的有以下幾種。
⑴混凝法
混凝法是向污水中投加一定量的葯劑,經過脫穩、架橋等反應過程,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凝聚並沉降。水中呈膠體狀態的污染物質通常帶有負電荷,膠體顆粒之間互相排 斥形成穩定的混合液,若水中帶有相反電荷的電解質(混凝劑)可使污水中的膠體顆粒改變為呈電中性,並在分子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大顆粒下沉。
⑵中和法
用化學方法消除污水中過量的酸和鹼,使其pH值達到中性左右的過程稱為中和法。處理含酸污水以鹼作為中和劑,處理含鹼污水以酸作為中和劑,也可以吹入含 CO2的煙道氣進行中和。酸和鹼均指無機酸和無機鹼,一般依照「以廢制廢」的原則,亦可採用葯劑中和處理,可以連續進行,也可間歇進行。
⑶氧化還原法
污水中呈溶解狀態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在投加氧化劑和還原劑後,由於電子的遷移而發生氧化和還原作用形成無害的物質。常用的氧化劑有空氣中的氧、純氧、漂白 粉、臭氧、氯氣等,氧化法多用於處理含氰含酚廢水。常用的還原劑則有鐵屑、硫酸亞鐵、亞硫酸氫鈉等,還原法多用於處理含鉻、含汞廢水。
⑷電解法
在廢水中插入電極並通過電流,則在陰極板上接受電子。在水的電解過程中,陽極上產生氧氣,陰極上產生氫氣。上述綜合過程使陽極上發生氧化作用,在陰極上發生還原作用。目前電解法主要用於處理含鉻及含氰廢水。
⑸吸附法
污水吸附處理主要是利用固體物質表面對污水中污染物質的吸附,吸附可分為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等。 物理吸附是吸附劑和吸附質之間在分子力作用下產生的,不產生 化學變化,而化學吸附法則使吸附劑和吸附質在化學鍵力作用下起吸附作用的,因此化學吸附選擇性較強。此外,在生物作用下也可產生生物吸附。在污水處理中常 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磺化煤、硅藻土、焦炭等。
⑹化學沉澱法
向污水中投加某種化學葯劑,使它和某些溶解物質產生反應,生成難溶鹽沉澱下來。多用於處理含重金屬離子的工業廢水。
⑺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法在污水處理中應用較廣。使用的離子交換劑分為無機離子交換法(天然沸石和合成沸石)、有機離子交換樹脂(強酸性陽離子樹脂、弱酸性陽離子樹脂、強 鹼性陰離子樹脂、弱鹼性陰離子樹脂、鰲和樹脂等)。採用離子交換法處理污水時,必須考慮樹脂的選擇性。樹脂對各種離子的交換能力是不同的,這主要取決於各 種離子對該種樹脂親和力的大小,又稱選擇性的大小,另外還要考慮到樹脂的再生方法等。
⑻膜分離法
滲析、電滲析、超濾、微濾、反滲透等通過一種特殊的半滲透膜分離水中的離子和分子的技術,統稱為膜分離法。電滲析法主要用於水的脫鹽,回收某些金屬離子等。 反滲透作用主要是膜表面化學本性所起的作用,他分離的溶質粒徑小,除鹽率高,所需的工作壓力大;超濾所用的材質和反滲透相同,但超濾是篩濾作用,分離溶質 粒徑大,透水率高,除鹽率低,工作壓力小。
3、生物法
污水的生物膜法就是採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創造有利於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環境,使微生物大量增殖,以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污染物被降解並轉化為無害物質,使污水得以凈化。
生物處理法可分為好氧處理法和厭氧處理法兩類。前者處理效率高,效果好,使用廣泛,是生物處理的主要方法。屬於生物處理法的工藝有以下幾種。
⑴活性污泥法
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生物處理技術。將空氣連續鼓入含有大量溶解有機污染物的污水中,經過一段時間,水中既形成繁殖有大量好氧型微生物的絮凝體—活性污 泥,
活性污泥能夠吸附水中的有機物,生活污水在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以有機物為食料,獲得能量,並不斷省長增殖,有機物被分解、去除,使污水得以凈化。 一般經曝氣池處理的出水是含有大量活性污泥的污水—混合液,經沉澱分離,水被凈化排放,沉澱分離後的污泥作為種泥,部分迴流到曝氣池。活性污泥法自出現以來,經過80多年的演變,出現了各種
活性污泥法的變法,但其原理和工藝過程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2)普通活性污泥法
這種方法已被廣泛使用,是許多污水處理廠的常用工藝。傳統活性污泥法是將污水和迴流污泥從曝氣池首段引入,呈推流式至曝氣池末端流出,此法適用於處理要求高、水質較穩定的污水,但對負荷的變動適應性較弱,後來在此基礎上產生了一些改良形式。
⑶多點進水法
為了使槽內有機負荷接近一定值,把污水從幾個點分開流入,有利於解決超負荷問題。
⑷吸附再生法
接觸槽內活化的活性污泥吸附污染物質,污泥與水分離後,在曝氣槽內把吸附的污染物質進行氧化。該法有利於增加污水處理量,有一定的抗擊沖擊負荷能力。
⑸延時曝氣法
污水在曝氣池內延長曝氣時間,有利於完全氧化,污泥量少,該法適用於小型污水處理廠。
⑹厭氧-缺氧
- 好氧活性污泥法 在常規活性污泥法去除有機污染物的同時,為了能有效的去除氮磷等營養物質,人們把厭氧、缺氧、好氧狀況組合到活性污泥法中,使厭氧-缺氧-好氧狀況在反應曝氣池內同時存在或反復周期實現,形成了厭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也有的工藝流程採用厭氧-好氧活性污泥法。
⑺間歇式活性污泥法
污水流至單一反應池中,按時間通過程序控制各過程。在反應池的一個工作周期,運行程序依次為進水、反應、沉澱、出水和待機等過程。該法適用於中小水量和出水水質較高的場合,有利於自動化控制;通過對運行的調整,該法也可進行除磷脫氮和化學處理,有利於污水回用。
近年來,SBR工藝發展很快,尤其隨著儀表和自控技術與裝備的發展,間歇式活性污泥法新工藝不斷涌現,如CASS工藝、CAST工藝、IDEA工藝、MSBR
工藝以及UNITANK工藝等。
⑻ AB法
該法是吸附降解工藝的簡稱,屬超高負荷活性污泥法,它是兩個活性污泥法的串聯系統,兩者各有獨立的二次沉澱池。該法抗沖擊負荷能力強,有利於除磷脫氮和化學處理,特別有利於處理濃度高、水質水量變化大的污水。
⑼氧化溝
氧化溝為連續環形曝氣池,其池較長,深度較淺。氧化溝系統是一種成本低廉、構造簡單易於維護管理的處理技術,其出水水質好,可進行脫氮,有利於延時曝氣。
4、生物膜法
使污水連續流經固體填料,在填料上就能夠形成污泥垢狀的生物膜,生物膜上繁殖大量的微生物,吸附和降解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能起到與活性污泥同樣的凈化污水作 用。從填料上脫落下來死亡的生物膜隨污水流入沉澱池,經沉澱池澄清凈化。生物膜有多種處理構築物,如生物濾料、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和生物流化床等。
⑴生物濾池
生物濾池是以土壤自凈原理為依據發展起來的,濾池內有固定填料,污水流過時與濾料相接觸,微生物在濾料表面形成生物膜。
凈化污水裝置由提供微生物生長息棲的 濾床、布水系統以及排水系統組成。生物濾池操作簡單,費用低,適用於中小城鎮和邊遠地區。生物濾池分為普通生物濾池、高負荷生物濾池和塔式生物濾池以及曝 氣生物濾池等。
⑵生物轉盤
通過傳動裝置驅動生物轉盤以一定的速度在接觸反應池內轉動,交 替的與空氣和污水接觸,每一周期完成吸附-吸氧-氧化分解的過程,通過不斷轉動,使污水中的污染物不斷分解氧化。生物轉盤流程中除了生物轉盤外,還有初次 和二次沉澱池。生物轉盤的適應范圍廣泛,對生活污水和各種工業廢水都能適用,同時生物轉盤的動力消耗低,抗沖擊負荷能力強,管理維護簡便。
⑶生物接觸氧化
在池內設填料,使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填料上長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接觸,水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和轉化成新的生物膜。從填料上脫落 的生物膜隨水流到二沉池後被去除,污水得到凈化。生物接觸氧化法對沖擊負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污泥產量少,可保證出水水質。
⑷生物流化床
採用相對密度大於1的細小惰性顆粒,如砂、焦炭、活性炭、陶粒等作為載體,微生物在載體表面附著生長,形成生物膜,充氧污水自上而下流動使載體處於流化狀體,生物膜與污水充分接觸。生物流化床處理效率高,能適應較大沖擊負荷,佔地小。
5、自然生物處理法
利用自然條件下生長繁殖的微生物來處理污水,形成水體-微生物-植物組成的生態系統,對污染物進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凈化,可對污水中的營養物質充分 利用,有利於綠色植物生長,實現污水的資源化、無害化和穩定化。該法工藝簡單,建設與運行費用都較低,效率高,是一種符合生態原理的污水處理方式,但容易 受自然條件影響,佔地較大。主要有水生植物塘、水生動物塘、土地處理系統以及上述工藝組合系統。穩定塘是利用塘水中自然生長的微生物處理污水,而在塘中生 長的藻類的光合作用和大氣氧作用向塘中供氧。在穩定塘內污水停留時間長,其生化過程和自然水體凈化過程相似。穩定塘按其微生物反應類型 分為好氧塘、兼性塘、厭氧塘和曝氣塘等。土地處理是以土地凈化為核心,利用土壤的過濾截留、吸附、化學反應和沉澱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處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土地上生長的農作物可充分利用污水中的水分和營養物。如污水農田灌溉就是一種土地處理方式。
6、厭氧生物處理法
利用兼性厭氧菌在無氧條件下降解有機污染物,主要用於處理高濃度難降解的有機工業廢水及有機污泥。主要構築物是消化池,近年來在這個領域有很大的發展,開創 了一系列的新型高效厭氧處理構築物,如厭氧濾池、厭氧轉盤、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厭氧流化床等高效反應裝置,該法能耗低且能產生能量,污泥量少。
㈥ 用什麼東西可以使污水快速澄清沉澱
聽說活性碳吸附能力強。你要真是理工科的,應該了解。不過清了不要喝啊。
㈦ 污水處理入門必看的幾個關鍵點
1COD、CODcr、BOD、BOD5差別
B/C比是BOD5比CODcr,B不是BOD。以實例來看,如好氧進水CODcr=1000mg/L,BOD5=400 mg/L,出水CODcr=100 mg/L,BOD5=20 mg/L。那麼CODcr共去除900 mg/L,BOD5共去除不到400 mg/L。900-380 mg/L的CODcr怎麼去除的?
1))BOD-BOD5那一部分被生化;
2)污泥吸附(低負荷下要忽略些) 這個BOD5還是BOD都很復雜,出口的一般不是進水中的那些,而是基質、菌類的相關產物;詳細的說比較復雜,理解一二就可以,而且最主要的是認定不可降解的不會發生變化,其餘的可能都是變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是沒有變化的,除去吸附等等之類的作用,無論是厭氧還是好氧SMP都是一樣的。
一般情況,污水處理的CODcr可以達標,BOD5是都達標的。
2COD檢測方法的差別
嚴格規范的蒸餾法和快速消解法,以前者為准。操作中為了簡便想採取後者怎麼辦?取同濃度范圍內的實測水樣做兩種方法的對比試驗,找到二者的近似關系。
偷懶法:同濃度范圍內實測水樣,蒸餾一小時和蒸餾兩小時,對比試驗,找關系。
3關於溶解氧
好氧池中的溶解氧是曝氣設備供氧與有機物或無機物被活性微生物氧化或自然氧化兩種過程達到平衡之後的結果。或者可以說成曝氣供氧,發生生化或化學反應和散失兩個過程的殘余。所以曝氣池,控制溶氧2.0mg/L,只要設計與實際不差太多,那麼OK。
但是如果沒有持續的供氧,比如曝氣調節池的出水不在有氧氣供入(跌水曝氣之類的忽略),而有機物含量有比較高,碰巧還遇上可以利用氧的大量微生物(比如UASB污泥中的兼性細菌或者A池中的好氧細菌),那麼殘留的那一個左右的DO顯然不是成百上千的COD的對手。
4關於厭氧
厭氧是什麼?是UASB?是A2/O一部分?是水解酸化?是消化池?其實厭氧是一種生化反應的條件,它不是厭氧工藝,是厭氧的工藝。為什麼談到這個問題,歸根是有眾多諸如:XX厭氧和XX厭氧有什麼差異,溶解氧應該控制多少的問題;在這之前則需要搞明白厭氧這個條件是針對誰的。厭氧反應,主體是有機物逐步轉化為甲烷和CO2的過程,注意這里的「逐步」。
再者,很多人又說了厭氧反應器就得與空氣隔絕,所以要進行封頂。對此,想說以下幾點:
說厭氧反應器,明顯沒搞懂厭氧的是什麼?厭氧的是反應器?是水?還是微生物?
與空氣隔絕,這個更可悲了,姑且不說他分不清水中的溶解氧和微生物環境的溶解氧,單是溶解氧與空氣中的氧就搞不清楚。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曝氣設備的氧利用率,穿孔管3-5%,曝氣軟管8-12%,曝氣頭10-20%。如果空氣向水中溶氧那麼無敵,那麼我們對出售曝氣頭的該如何處置?
對於封頂並不反對,厭氧消化池和EGSB等厭氧反應器都是利用封頂去收集沼氣,(當然UASB和IC不是,靠三分)還可以減少臭味擴散。不過把封頂放在廣泛使用的UASB上並且以此來隔絕空氣,實在是有些搞笑。
1)水解酸化純粹的控制到產甲烷之前,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或多或少總有一點甲烷產生;而且厭氧過程產生一點氫氣也很正常,有聽說過產氫產乙酸過程吧。所以,水解酸化池表面浮起的一個個泡泡,也許就是你想找的原因之一。
2)細菌不管是什麼樣的,總有繁殖下一代的職責,水解酸化菌群也是,它們或多或少的總要利用有機物合成點細胞物質。
3)進水SS如果量很大,會被水解酸化污泥吸附相當量的一部分,這個對COD的影響不可忽略,有時甚至十分巨大。
1)水解+好氧工藝,處理的廢水濃度確實常見的要低一些,因為水解並不能提供較有力的COD消解能力,當然這個工藝相比較直接好氧而言,更多的可以用在進水COD1k-2k之間的項目,這種水質進厭氧節約的曝氣能耗和提升水用的動力能耗差不多,厭氧降解程度上優勢也不明顯,但是直接進好氧濃度又偏高。因此常搞出水解+好氧,利用水解過程微量講解和吸附去除COD來減少好氧的負擔。當然這是在不討論改善生化性方面的前提下。
2)假如水解酸化+UASB+氧化就相當於兩相厭氧,有文章說「厭氧發酵產生沼氣過程可分為水解階段、酸化階段、乙酸化階段和甲烷階段等四個階段。水解池(水解池進行的就是水解酸化反應吧)是把反應控制在第二階段完成之前,不進入第三階段。」
下面再簡單科普下厭氧的工藝如何簡單識記:
A、厭氧接觸:消化池+厭氧沉澱池+厭氧污泥迴流系統,這個與好氧工藝中的接觸氧化沒有關系,莫聯想到填料上。
B、UASB: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污水從下而上穿過污泥床體,但是有很多UASB的布水器是位於池頂的,也不是UASB就沒有迴流。
C、UBF:就是UASB+AF,形象點說UASB上面再加上填料層。
D、EGSB:UASB拉高,做上迴流,上流速度比UASB高很多,要力圖控制污泥顆粒化。
E、IC:甭管有沒有外迴流(水泵迴流),有內迴流就行。
F、ABR:上下折流板。
有關厭氧產甲烷去除水中有機物的原理在這里也多說幾句。
先是「厭氧產甲烷」,厭氧過程,如果我們不談釋放磷,常見的是水中有機物厭氧發酵的過程。有機物好氧發酵的過程,大家都清楚是一個氧化還原反應,進入水中的氧氣作為氧化劑,氧化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變成CO2和H2O,使得(還原性的)COD得以氧化去除。所以很多人理所應當的認為,厭氧是個還原反應嘍。
這就有必要讓抱有該觀點的朋友先回憶一下初中化學,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可以剝離開嗎?
顯然是不能的,厭氧也是,在進行到產甲烷之前的厭氧發酵過程,基本上是有機物自身相互的氧化和還原(這話說得並不嚴謹,但是方便理解),也就是說有機物本身是還原性的,它反應之後變成一部分還原性更強,一部分還原性相對弱一些的兩種有機物,而這總體上相抵消。所以如果厭氧發酵未到產甲烷地步,COD變化可以忽略不計(這就是水解酸化COD去除率低下的原因)。
當這個過程進行的非常徹底時,產物逐漸轉化為CO2和CH4,主要體現還原性也就是導致水中COD的甲烷因為溶解度低,脫離水相,這是產甲烷過程去除有機物COD的原因。
5
關於水解酸化
水解酸化的目的是改善生化性,為下一個生化處理單元服務,其評價指標有酸化度、pH、B/C、COD去除率等,其中COD去除率是裡面可靠性最差的。
對於在上一環節說到的「水解酸化COD去除率低下」,有水友可能要反駁說「我的水解酸化去除率不低下呢」;對此,澄清下這一水解酸化去除率是從哪裡來的。
6
工藝中的兩級與兩相
眾所周知,不同的水質決定不同的工藝。產甲烷是厭氧去除水中有機物的關鍵因素,兩級和兩相的差別也就在第一個厭氧反應器是否產甲烷上;如果第一個產甲烷,第二個有機負荷勢必要小很多,這是問題的關鍵。
一般來說,兩級厭氧適應的水質是較高濃度的廢水,它的生化性並不很差,第一級通過沉降和發酵產氣降低第二級的負荷。兩相厭氧,一是主要針對難生化降解廢水,靠第一相改善生化性,二是針對硫酸鹽廢水,靠第一相進行硫酸鹽還原,然後去除硫化物再進第二相產甲烷,三是針對易酸化廢水易波動廢水,放在前面徹底酸化掉以穩定pH。
如酒精項目常用兩級,那些幾萬以上的,如果生化性不差並且水量不小,個人建議也用兩級,但是控制其實並不簡單,尤其是第一級在高濃度、高VFA下運行。生化性較差用兩相的就很多了,其實生化性不差的也常常用兩相。
有的工藝是用水解酸化+氧化(處理COD較低的廢水),有的是UASB+氧化(一相厭氧,處理COD高的廢水),有的是水解酸化+UASB+氧化(就相當於兩相厭氧);對此分析如下:
那麼水解酸化產生的應該是有機酸吧,那乙酸化階段在哪發生的?兩相厭氧的產酸相產的是什麼酸?它的乙酸化階段又是在哪發生的呢?
產乙酸這個詞和產乙酸階段是應該分開的,因為在產酸階段就會產生一部分乙酸了但並不一定作為過程的主體,這要看廢水的有機物組成。產乙酸階段,這裡麵包含了兩類反應,一是更長碳鏈的VFA以及乳酸、丙酮酸和醇類等分解產生乙酸,二是同型產乙酸菌,利用CO2和H2的無機組合進行產乙酸。兩相的水解酸化過程中產生的有機酸,有可能是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以及乳酸中的任一種,也有可能是未完全降解的長鏈脂肪酸。
個人認為在實際工程中,兩相的分界線並不徹底分明,水解酸化相先後延伸至產乙酸甚至少量產甲烷都是經常遇見的。至於產甲烷相,它就沒有不含水解酸化這兩個過程的時候,產甲烷相四個過程都會存在,只不過前兩個過程被之前的相分擔了一部分。乙酸化發生在哪裡,這個過程應該大部分在後一相,兩相的定義並不是「水解酸化階段+乙酸化產甲烷階段」,只要在流程上將其主體分開即可叫做兩相,至於分界線模糊,沒有關系。
基於水解和酸化兩個過程無法分開的事實,三相取決於產乙酸和產甲烷是否可以分開。
對於三相分離器的工作原理大致可表述為:氣液固三相在氣體擾動和液體升流的作用下從下方進入三相分離器;污泥(固)撞擊在三相分離器上,上面吸附的沼氣氣泡釋放出來;沼氣氣體被三角形集氣罩收集;脫離氣體的泥水(固液相)穿過三相分離器集氣罩之間的縫隙,到達沉澱區;污泥(固)在沒有氣體擾動的條件下沉澱,落回三相分離器下方。核心是氣體被收集和污泥沉澱。
㈧ 污水處理為什麼要刷澄清池
個人覺得污水處理還是要必須刷澄清池的事情,這樣比較容易處理就好了
㈨ 污水處理黯淡是什麼意思
污水處理後顏色發黃的原因一般是在後序物化澄清處理中使用了鐵鹽作為絮內凝劑,鐵鹽殘容留在水體中經氧化,造成還原反應。在物化處理中使用鐵鹽作為絮凝劑,如果使用次氯酸鈉作為脫色劑會還原鐵離子,使出水色度泛黃,反而增大了色度。請參考:tyh.1.blog.163/blog/static/741459102014219545825/
㈩ 如何讓污水變清
要讓污水變清,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 是沉澱速度、二是停留時間 、三是沉泥外排。
如果水流過快、沉澱時間不夠,污水是難以下沉而變清的,只具備了前者二個價條件,污水可以變清,但是下沉污泥停留時間長會厭氧上浮,並且下沉後的清水又要變黑發臭。
要想加快污水變清,還可在上基礎上根據不同的污水水質,分別投加絮凝劑或助凝劑如:聚合氯化鋁、硫酸鋁、三氯化鐵、硫酸亞鐵、碳酸鎂、聚丙烯醯胺即可。
(10)污水必澄清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通常涉及三個階段,稱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流程:】污水中加入LH污水處理葯劑充分反應後,暫時將污水保持在靜止的沉澱池中,其中重的固體可以沉降到底部,而油、潤滑脂和較輕的固體浮到表面。
將沉降和漂浮物除去,剩餘的液體可以排放或進行二次處理。一些連接到組合下水道系統的污水處理廠在主處理單元之後具有旁路布置。
這意味著,在非常強的降雨事件中,可以繞過二級和三級處理系統來保護它們免於液壓超載,污水和雨水的混合物只接受一次處理。
【二級處理】經脫色劑去除溶解和懸浮的生物物質,二級處理通常是在一個有特定生態環境的水池中利用污水中原有微生物進行降解,可能需要一個分離過程,以便在排放或第三次處理之前將微生物從處理過的水中去除。
【三級處理】有時被定義為除了一級和二級處理以外的任何處理,以允許噴射到高度敏感或脆弱的生態系統(河口、低流量河流、珊瑚礁)。
處理過的水有時在排放到小溪、河流、海灣、瀉湖或濕地之前,經過化學或物理消毒(例如,通過瀉湖和微濾),也可以用於綠地或公園的灌溉。如果足夠清潔,它還可以用於地下水補給或農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