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顯微鏡污水微生物
Ⅰ 必須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的微生物是( )A.細菌B.酵母菌C.蘑菇D.病
細菌和酵母菌都是單細胞生物,整個身體由一個細胞構成,蘑菇是多細胞真菌,在光學顯微鏡下就能夠觀察它們的結構;病毒,它沒有細胞結構,只有由蛋白質組成的外殼和由核酸組成的核心.病毒是一類形體十分微小的生物,形體比細胞小得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大約10億個細菌等於一顆小米粒大,大約3萬個病毒等於一個細菌大,一個病毒的大小約為10~300納米,(1納米=一百萬分之一毫米),普通光學顯微鏡是觀察不到病毒的,所以只有藉助於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它的形態.
故選:D
Ⅱ 污水處理時,看污泥中的微生物用什麼顯微鏡
觀察微生物光學顯微鏡就夠了,看病毒需要電子顯微鏡,觀察原子級別需要掃描隧道顯微鏡~採納喲
Ⅲ 求問,用掃描電鏡拍的微生物怎麼鑒別
微生物樣品的乾燥
掃描電鏡觀察樣品要求在高真空中進行。無論是水或脫水溶液,在高真空中都會產生劇烈地汽化,不僅影響真空度、污染樣品,還會破壞樣品的微細結構。因此,樣品在用電鏡觀察之前必須進行乾燥。乾燥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 空氣乾燥法
空氣乾燥法又稱自然乾燥法,就是將經過脫水的樣品,讓其暴露在空氣中使脫水劑逐漸揮發乾燥。這種方法的最大優點是簡便易行和節省時間;它的主要缺點是在乾燥過程中,組織會由於脫水劑揮發時表面張力的作用而產生收縮變形。因此,該方法一般只適用
於表面較為堅硬的樣品。
(二) 臨界點乾燥法
臨界點乾燥法是利用物質在臨界狀態時,其表面張力等於零的特性,使樣品的液體完全汽化,並以氣體方式排掉,來達到完全乾燥的目的。這樣就可以避免表面張力的影響,較好地保存樣品的微細結構。此法操作較為方便,所用的時間也不算長,一般約2~3小
時即可完成,所以是最為常用的乾燥方法。但用此法,需要特殊儀器設備。
臨界點乾燥是在臨界點乾燥儀中進行的,操作步驟如下:
1.固定、脫水:按常規方法進行。如樣品是用乙醇脫水的,在脫水至100%後,要用純丙酮置換15~20分鍾。
2.轉入中間液:由純丙酮轉入中間液醋酸異戊酯中,時間約15~30分鍾。
3.移至樣品室:將樣品從醋酸異戊酯中取出,放入樣品盒,然後移至臨界點乾燥儀的樣品室內,蓋上蓋並擰緊以防漏氣。
4.用液體二氧化碳置換醋酸異戊酯:在達到臨界狀態(31(C , 72.8大氣壓)後,將溫度再升高10(C,使液體二氧化碳氣化,然後打開放氣閥門,逐漸排出氣體,樣品即完全乾燥。
(三) 冷凍乾燥法
冷凍乾燥法是將經過冷凍的樣品置於高真空中,通過升華除去樣品中的水分或脫水劑的過程。冷凍乾燥的基礎是冰從樣品中升華,即水分從固態直接轉化為氣態,不經過中間的液態,不存在氣相和液相之間的表面張力對樣品的作用,從而減輕在乾燥過程中對樣
品的損傷。冷凍乾燥法有兩種,即含水樣品直接冷凍乾燥和樣品脫水後冷凍乾燥。
1.含水樣品直接冷凍乾燥法
1.1 取材固定:按常規方法進行。
1.2 置於冷凍保護劑中:將樣品置於冷凍保護劑中浸泡數小時。常用的冷凍保護劑為10%~20%二甲基亞碸水溶液,或15%~40%甘油水溶液。
1.3 驟冷:將經過保護劑處理的樣品迅速投入用液氮預冷至(150(C的氟利昂冷凍劑中,使樣品中的水分很快凍結。
1.4 乾燥:將已凍結的樣品移到冷凍乾燥器內已預冷的樣品台上,抽真空,經幾小時或數天後,樣品即達到乾燥。
本方法不需要脫水,避免了有機溶劑對樣品成分的抽提作用,不會使樣品收縮,也是較早使用的方法。但是,由於花費時間長,消耗液氮多,容易產生冰晶損傷,因此未被廣泛應用。
2.樣品脫水後冷凍乾燥
樣品用乙醇或丙酮脫水後過渡到某些易揮發的有機溶劑中,然後連同這些溶劑一起冷凍並在真空中升華而達到乾燥。和前一種方法比較,本方法的優點是不會產生冰晶損傷,
且乾燥時間短。不足之處是有機溶劑對樣品成分有抽提作用,造成部分內含物丟失。乙腈(acetonitrile)真空乾燥法:這是一種利用乙腈在急速蒸發時會冷卻固化的性質將樣品乾燥的方法。其操作步驟如下:
(1). 固定、水洗:按常規方法進行。
(2). 乙腈置換:使用50%?70%?80%?90%的乙腈水溶液置換,最後用100%乙腈代替,每步驟15~20分鍾。
(3). 乾燥:至純乙腈時,放入真空鍍膜台抽真空,乙腈和樣品在真空中很快致冷而被凍結(凍結的溫度為(45(C),變成冰狀固體。然後繼續抽真空,使凍結的乙腈升華,約需30分鍾,樣品即達乾燥。
樣品乾燥後要粘在樣品台上。對於不鍍膜而直接觀察的樣品,必須用導電膠來粘固;對於要鍍膜的樣品,則可以用膠水或萬能膠來代替,微細的樣品如粉末、纖維等也可用雙面膠紙來粘貼。
Ⅳ 【求助/交流】請問電鏡觀察微生物的問題
掃描電鏡一般都只有低真空和高真空兩種狀態,很少有電鏡會配有環境真空這個狀態的功能,也就是樓主所提到的環掃,這個不是什麼老式電鏡新式電鏡的問題,據我所知好像只有FEI(飛利浦)公司做環掃,你可以問問你那個朋友是不是用的這個牌子,如果沒有環掃的話,就要把樣品乾燥了,臨界點乾燥是製作電子顯微鏡乾燥標本的一種方法。將標本用低臨界溫度液體(如液態CO2)替換水,再升溫超過臨界溫度。如此處理的標本,可減小表面張力,保持樣品自然狀態的形貌。
Ⅳ 用電鏡能不能看到微生物(真菌、病毒)的透明結構 需不需要染色
電鏡有兩種,透射電鏡和掃描電鏡,能看到物體的細微結構,但製作玻片標本需要特殊處理,要鍍一層金屬膜才能觀察,但不需要染色.
Ⅵ 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微生物叫什麼名字要詳細的
微生物的定義為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清的生物。目前已經知道有十萬種微生物,既有病毒,也有原核生物界、真菌界、以及原生生物界,病毒是最小的,不知道你是什麼樣的顯微鏡看,看的東西不同看到的也不同。
Ⅶ 用掃描電鏡照污泥中的微生物,如何去掉雜質,如何進行
掃描電鏡樣品制備方法
樣品在2.5%的戊二醛溶液中4℃固定過夜,然後按下列步驟處理樣品:
倒掉固定液,用0.1M,pH7.0的磷酸緩沖液漂洗樣品三次,每次15min;
用1%的鋨酸溶液固定樣品1-2h;
倒掉固定液,用0.1M,pH7.0的磷酸緩沖液漂洗樣品三次,每次15min;
用梯度濃度(包括50%,70%,80%,90%和95%五種濃度)的乙醇溶液對樣品進行脫水處理,每種濃度處理15min,再用100%的乙醇處理兩次,每次20 min。
用乙醇與醋酸異戊酯的混合液(V/V=1/1)處理樣品30min,再用純醋酸異戊酯處理樣品1-2h。
臨界點乾燥。
鍍膜,觀察。
處理好的樣品在荷蘭Philips公司的XL30ESEM型環境掃描電鏡中觀察。
Spurr低粘度包埋劑
ERL-4206 2.5g
NSA 6.5g
DER-736 2.0g
DMAE 0.1g
前三種試劑混合均勻後,加入DMAE,充分混合。按每個樣品2.5g的用量配製。70℃聚合8h以上。
——blhu
Ⅷ 使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微生物可以觀察到什麼
電子顯微鏡通過物體表面對電子束的散射作用可以獲得物體表面的精細結構。用來觀察生物自然就是生物的很高精度的外形了。
Ⅸ 10倍電子顯微鏡下不含任何微生物的純水是什麼樣子
看不到水珠,純水為一片空白。
Ⅹ 污水處理廠用什麼樣的生物顯微鏡比較好
一般生物顯微鏡是可以了,但從實際使用看,建議能帶有簡單的圖像記錄功能,以便記錄不同時段微生物的狀況,方便查看判別。以前用過的一台,是加裝膠帶相機拍攝的。現在有帶簡單的圖像輸出記錄功能的,應該不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