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化工行業廢水現狀
① 煤化工污水處理現狀
我國是多煤少油的國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煤化工在儲煤豐富的地區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煤化工行業耗水量大、廢水排量大,需要大量的水資源來保障。根據我國煤化工的分布來看,煤化工企業大部分分布在水資源貧乏地區。這就要求煤化工在用水和廢水處理方面投入很大的力度,以達到節約水資源和環境保護的目標,實現煤化工廢水的「零排放」。
隨著處理工藝的發展,目前煤化工廢水的處理工藝也不斷改進,發展。從其原理上來看主要有物理、化學、生化三個方面,每種都有各自對應的工藝。由於煤化工廢水的特點,單純的一種方法難以處理,這就對煤化工廢水的預處理要求提高。現在多採用活性炭結合其它工藝來處理煤化工廢水,這是一個煤化工廢水處理的關注點。
1 煤化工廢水的來源
煤化工廢水主要來源於煤焦化和煤氣化過程。
1.1焦化過程產生的廢水
焦化廢水主要來自煉焦、煤氣凈化及化工產品的精製等過程中產生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焦化廢水排放量大,成分復雜。主要來源於剩餘氨水、粗苯分離水、終冷富餘水、焦油水四部分。焦化廢水含有多種無機和有機化合物。其中無機化合物主要是大量的銨鹽、硫氰化物、硫化物、氰化物等,有機化合物除酚類外,還有單環及多環的芳香族化合物、含氮、硫、氧的雜環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物色度高,屬較難生化降解的高濃度有機化工廢水。
1.2 煤氣化產生的廢水
在煤氣化過程中會產生污染物濃度極高的廢水,其中含雜環化合物、多環芳烴、酚、硫化物、氰化物和焦油等。因原煤種類、成分、氣化工藝及操作等不同,廢水水質也不盡相同。下表列出不同工藝廢水的情況。
② 淺析污水處理 我國工業污水處理存在哪些問題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廢水種類和數量增加迅猛,對水體環境污染的壓力加重,並威脅生態安全和居民健康。從環境保護角度看,工業廢水處理比城市污水處理更為復雜、更為重要。本文分析了中國工業廢水處理當前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總體上看,中國工業廢水處理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技術問題
工業廢水類型復雜。一種工業生產過程可以排出不同性質的廢水,一種廢水又可能含有不同的污染物和不同的污染效應;即使一套生產裝置排出的廢水,也可能含有幾種污染物。同樣,在不同的工業企業,雖然產品、原料和加工過程截然不同,也可能排出性質類似的廢水。如煉油廠、化工廠和煉焦煤氣廠等,均可能排放含油、含酚等物質的廢水。
工業廢水處理方法多樣。工業廢水處理雖然國外早在19世紀末就已開始,且在隨後的發展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和生產實踐,已趨於成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和工藝,大致有化學處理、生物處理、膜處理等方法,而對於每種不同成分和特性的工業廢水,又有不同的處理工藝要求。由於工業廢水成分復雜和性質多變,至今我國仍有一些技術問題並沒有完全得到解決。
達標排放的工業廢水仍需深化處理。在我國的一些地方和城市,工業廢水處理後的達標排放廢水主要排入市政管網,由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深度處理。由於我國實行不同的廢水排放標准和水質標准,達標排放的工業廢水中仍含有一定濃度的污染物,需要進一步深化處理。不少未達標排放的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水體,是一些地方的河流、湖泊污染的重要原因。
二、管理問題
1、較大程度上存在「偷排」問題。由於環境保護外部性的原因,企業出於降低成本的目的,污水未經任何處理就「偷排」到公共水體,將污染治理的成本轉嫁給社會。某個地方官員說的一句話「經濟越發達水越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公共水體污染的事實。這種偷排,不僅存在於一些地方的中小企業,環境保護部曾經公布過一次檢查結果,在其曝光的企業名單中就有國有大企業甚至跨國公司的名字。
2、存在工業廢水處理規模不經濟的問題。學習和借鑒國際經驗,是我國改革開放後的一項重要價值取向。在環保領域,西方國家的「污染者付費」原則,也被中國特色地確定為「誰污染誰治理」,並成為三大環境保護政策之一。如果說這一政策在計劃經濟時期得到較好實施的話,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弊端則不斷顯現。企業的生產規模、原料來源、生產工藝以及產品類型的不同,決定了工業廢水成分、特性不同,因而需要有專門的處理技術和工藝,社會化大生產也需要分工。強調「誰污染誰治理」,必然會導致規模不經濟問題。
3、「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成為中國特有現象。在工業化擴大供應、城市化創造需求的條件下,「老闆發財、政府埋單、群眾受害」成為一段時期來的「中國特色」。雖然已提出轉變生產方式,但並沒有得到真正執行,主要原因是我國低成本擴張階段還沒有結束,重化工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還會持續一個時期。環境的「外部性」要求政府的干預和調控;「令行禁止」要求執法部門的嚴格執法,否則中國的環境質量難以得到真正的改觀,這與道路問題無關,而是由環境保護特點和企業趨利性決定的。
三、政策性問題
1、現有政策不能滿足市場化的要求。近年來,國家在污水和垃圾收費、水價改革和外商投資目錄等方面,為環保設施建設和運作的市場化創造了政策環境。如明確提出了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運行管理市場化的方向;制定了污水和垃圾收費政策;改革現有運營管理體制,實行特許經營;制定了優惠政策,扶持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產業化的發展;對地方政府提出了監管和規范市場、保障市場化健康有序發展等。但是,一些政策是部門制定的,跨部門時政策所發揮的作用明顯下降甚至被「投機主義」所替代;中央政府只給優惠政策而沒有資金投入,實際執行需要地方出「銀子」,因而出現執行走樣問題;廢物處理收費標准差別很大,一些地區由於收費太低根本不能支撐環保設施的運營。所有這些,都制約了環保設施市場化的進程,需要在政策制定時更注重實際和可操作。
2、環保設施運營資格的認可存在局限性。專業治污公司的出現,改變了政府包辦一切的局面,明確了排污企業、治污企業和政府環保部門之間的職責。同時,有利於引入市場機制,將政府的優惠政策擺在明處,依靠競爭來增強治污企業的自身動力,提高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質量,降低運行成本。然而,資格認可也有一定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有能力但沒經歷、有資金但沒有環保知識的人才和社會資金的進入。假如企業家不願意將自己的錢交給別人去支配,無形中將減少社會資金進入環保領域,這與環境保護市場化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3、享受的政策優惠存在差距。例如,有些地方是以政府為主融資建設的,因而可以享受土地使用權、減免稅、以及排污收費等方面的優惠。而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各類污水處理廠,用地比照企業的政策執行,享受不到減免稅;特別是在排污收費方面,由於城市污水處理廠具有公益性,因而處理後的廢水向公共水體排放是不收費的,而中小企業污水處理後向公共水體排放要收排污費,這也事實上增加了中小企業廢水處理的成本,而這種成本最終還要轉嫁到企業的身上。
4、環保設施運營企業的利潤不合理。少數地方的治污企業成為納稅大戶,這種現象其實是不合理的。由於治污企業的盈利主要來自於對排污企業較高的收費,排污企業之所以願意接受這種價格,是因為集中治理以前的交費標准較高;或原來自己處理「規模不經濟」時的成本較高。長期下去,存在一個排污企業和治污企業雙方利益的平衡問題,需要政府的協調。
針對以上工業廢水處理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出有關建議如下:
1、對環保設施市場化運營需要加以引導和扶持
環保設施運營市場化,有三層含義。首先,治污企業與排污企業是購買服務關系。第二,治污企業或運營公司自負盈虧;第三,在治污企業或運營公司的選擇上存在競爭關系。推進環保設施市場化的好處在於,一是將污染治理的成本明晰了。原來由政府建設、事業單位運營時,治理成本是模糊的,政府收費後也可能會用於其它方面;由專業化公司運作後則要獨立核算,花多少錢在污染治理上有案可稽。二是形成制衡機制,可以降低監管成本。原來政府要對眾多的排污企業監管,難度較大;實現市場化後,排污企業與治污企業之間形成服務的提供者與購買者關系,不僅降低管理成本,還可以提高監管效率。三是專業化治理,解決了治污規模不經濟的問題。
應對環保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給予扶持。一方面,環境保護是「外部性」問題,是「市場失效」領域,僅靠市場不能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要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的基礎性作用,通過企業化運作,提高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效率。換句話說,環境保護光靠政府投入是不夠的,還必須按市場規律辦事,以最小的經濟成本保護環境。由於治污企業的相對壟斷,在批准、核定排污收費價格時,既要保證投資者能夠還本付息並有所盈利,又不能加重排污企業的負擔。因此,投資者的盈利必須有政策優惠,包括土地價格、稅收和其他方面的政策優惠。在政府財政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引入民間資本,把政策優惠轉變為治污企業的盈利,按實際提取折舊和大修理費用,提高污染治理設施的運營效率,為環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證。
2、為工業污染集中治理創造條件,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集中治理是解決中小企業污染的有效途徑。實踐證明,市場化運作不僅降低企業治理污染的成本,也可以使他們能集中精力關心市場,發展主業。鑒於中小企業的行業特點及其對市場的依賴,只要政府加以正確引導,完全有可能相對集中於一定的專業區域或工業園區,從而使工業污染的集中治理成為可能。這就解決了因企業規模過小,導致污染治理設施達不到經濟運行規模要求的難題。加強環保設施建設是市場化的又一個條件。我國一些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運轉不正常,除了資金、政策等原因外,收集污水的管網不足、處理廠達不到設計規模也是原因之一。如果不提高運營效率,建再多的環保設施也難以改變我國環境質量不高的現實。因此,將城市環保設施的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做到「同時」建設;環保設施也不能作為「形象工程」來建設,而要科學、合理,切實可行。
在推進工業污染集中治理的政策實施上,必須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按照市場規律鼓勵競爭,不應妨礙社會資金的流入;對排入公共環境的污染物,應按總量或濃度的統一標准收取費用,權衡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使企業的負擔逐步走向合理。
3、建立服務和監督體系,提高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市場化的能力
進一步理順政企關系。解決污水處理廠政出多門、責任不清、管理混亂的局面,需要統一管理。進一步提供服務,加強監督。應建立一支精通項目管理、法律和管理知識的專門隊伍,為市場化提供相關技術和信息的咨詢服務。同時,為了規避市場化給政府帶來的經濟風險和給社會帶來的環境風險,各級環保部門理應承擔起污染物排放的監督任務。垃圾處理造成的二次污染風險很大,在推進垃圾處理市場化時,政府應加強監管,地方環保部門必須監測其排放情況,防範環境風險。
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國家有關部門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培訓機構,開展環保設施市場化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訓,提高地方政府推進市場化的能力。
研究制定有關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的法規和政策,界定城市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的法律責任,對環保BOT項目,應明確參與各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使之有法可依。
參考資料:周宏春《工業廢水處理設施運行現狀與障礙》
③ 給我一篇關於國內化工行業污染現狀的論文,一千字左右..
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導:世界2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國佔16個~經濟損失八千萬人民幣(保守估計)~導致每年三十五萬人提前死亡~~(有何方法?)(拒絕外國工業?)(可是利益上會受損)(健康重要』還是財富重要?)~請大家三思~
據報導:五湖三江都被污染了~~因為招攬連外國他們自己都不敢要的工業』(工業廢水』有的很毒)~~唉!我們只管眼前有錢賺~(下一代可憐了)~~祝福大家!
中國大陸三分之二城市深陷垃圾圍城困局~
④ 我國污水處理現狀處於什麼地位 應該如何改善(最好有例子)
我國解決城市污水的凈化問題始於二十世紀70年代。一些城市利用郊區的坑塘窪地、廢河道、沼澤地等稍加整修或圍堤築壩,建成穩定塘,對城市污水進行凈化處理。據調查,這個時期在全國已建成各種類型的穩定塘有38座,日處理城市污水約173萬m3。其中生活污水量佔一半,其餘包括石油、化工、造紙、印染等多種工業廢水。此階段開始重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開展與國外的技術交流,逐步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工程技術和設計,為以後的建設奠定了基礎。80年代,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水污染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城市排水設施建設有較快發展。國家適時調整政策,規定在城市政府擔保還貸條件下,准許使用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和設備供應商的優惠貸款,由此推動了一大批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興建。我國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天津市紀莊子污水處理廠於1982年破土動工,1984年4月28日竣工投產運行,處理規模為26萬m3/d。在此成功經驗的帶動下,北京、上海、廣東、廣西、陝西、山西、河北、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市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分別建設了不同規模的污水處理廠幾十座。「八五」期間,隨著城市環境綜合治理的深化以及各流域水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經歷了一個發展高潮時期。到1995年,我國城市排水系統排水管道長度約為110062km,按服務面積計算,城市排水管網普及率為64.8%。與1990年相比,城市排水管道增加54373km,平均每年增長10874km;城市污水處理廠169座(其中二級生化處理廠116座),年處理污水17.49億m3,處理率8.69%。與1990年相比,城市污水處理廠增加89座(其中有北京高碑店、天津東郊、石家莊橋西、廣州大坦沙、無錫蘆村、濟南等大中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平均每年建污水處理廠17座。「九五」期間,我國正式啟動對「三河」(淮河、海河和遼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和「環渤海」地區的水污染治理,國家給予相應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1996~1999年竣工投入運行的城市污水處理項目有22個,投資59.58億元,日處理規模371.7萬m3;在建項目109個,計劃投資161.83億元,日處理規模832.0萬m3。據統計,到2000年底,全國已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427座,其中二級處理廠282座,二級處理率約為15%。2000年用於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的總投資約為150億元。但目前絕大多數小城鎮尚未建污水處理設施。] 發展趨勢:目前我國新建及在建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所採用的工藝中,各種類型的活性污泥法仍為主流,佔90%以上,其餘則為一級處理、強化一級處理、生物膜法及與其他處理工藝相結合的自然生態凈化法等污水處理工藝技術。從國情出發,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發展趨勢: (1)氮、磷營養物質的去除仍為重點也是難點; (2)工業廢水治理開始轉向全過程式控制制; (3)單獨分散處理轉為城市污水集中處理; (4)水質控制指標越來越嚴; (5)由單純工藝技術研究轉向工藝、設備、工程的綜合集成與產業化及經濟、政策、標準的綜合性研究; (6)污水再生利用提上日程; (7)中小城鎮污水污染與治理問題開始受到重視。
⑤ 國內外如何看待廢水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環境保護事業逐步發展壯大。其中,關於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逐年增加,環境污染治理投資佔GDP比重也穩步提高。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全國環保治理投資每年為25至30億元,約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51%;到80年代末期,投資總額超過100億元,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0.60%左右;「九五」期末,投資總額達到1010.3億元,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1.02%,首次突破1%;「十五」期末,投資總額達到2388億元,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1.30%;2010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達6654.2億元,是2002年的近5倍,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量逐年增加,佔GDP比重均呈上升趨勢。同時,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情況逐年下降。2001年共發生1842起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而到了2010年,則下降至420起,是2001的1/4。2010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6654.2億元,比上年增加47.0%,占當年GDP的1.67%。其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224.2億元,比上年增加68.2%;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397.0億元,比上年減少10.3%;建設項目「三同時」環保投資2033.0億元,比上年增加47.0%。
經過多年努力,中國正在逐步形成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等多種保護管理形式並存的保護管理體系。與此同時,環境法制建設日臻完善。我國環境立法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目前,我國已制定了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環境影響評價等10部環境保護法律,15部自然資源法律,頒布國家環境標准800多項,批准和簽署多邊國際環境條約50餘項,頒布地方性環境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660餘件。
「十二五」期間全國GDP將達到231.2萬億元。根據中國環境規劃院宏觀戰略研究環保投入專題和「十二五」規劃前期研究,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將超3.4萬億元。
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工業廢水治理產業全景調研與投資策略研究報告》共十四章。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環境保護部、中國石油化工協會、中國國土資源部、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國內外多種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專業研究單位等公布、提供的大量的內容翔實、統計精確的資料和數據。報告對我國工業廢水市場運行情況進行了研究分析,並且論述了領先企業運行情況。通過翔實的數據和充分的論述,從產業層面上剖析產業現狀特點,針對產業的供需矛盾闡述了工業廢水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和影響因素,從多個角度揭示了工業廢水產業結構。
⑥ 關於我國化工行業的發展狀況
近年來化工行業外部環境趨緊,給行業企業經營帶來不少壓力,但同時也倒逼一些企業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去年,氮肥行業涌現出不少盈利頗豐的企業,如心連心、魯西化工、華魯恆升等。
應該說,企業自主在供應側方面做出的探索,取得了積極的效果,盈利情況相對更好一些,應對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環境的信心明顯增強。但是,目前在這方面做出努力的企業還有限,尚需在全行業形成創新調整轉型的氛圍。
由於受國際經濟復甦緩慢,國內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以及安全環保壓力不斷加大等因素影響,化工行業整體增速持續下降、開工嚴重不足、效益增速較快下滑,下行壓力加大。
供需失衡已成為影響化工行業經濟運行的最主要矛盾。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是要在做好供應側結構性改革方面下足功夫。
(6)我國化工行業廢水現狀擴展閱讀
從供應側具體方向來看,近期建議要大力開拓好五大市場:
一是要大力開拓農業、農村市場。農業部提出到2020年,我國化肥、農葯使用量實現「零增長」的行動計劃,這為化肥、農葯行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供了機遇。
在嚴格控制總量的前提下,大力開拓專用肥、緩釋肥、水溶肥、微量元素肥料和高效低毒新型農葯市場;要根據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大力提供大棚農業所需要的塑料大棚、滴灌器械、大棚作物營養液等新材料、新產品和新技術。
二是要大力開拓化工新材料市場。在化工行業貿易逆差中,進口量最多的是化工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市場也是跨國公司競爭最激烈的市場。
要努力突破化工新材料技術制約的瓶頸,在食品保鮮包裝材料、化工建築新材料、汽車輕量化材料、電子化學品材料的供給能力方面取得大的突破,努力縮小同發達國家的差距。
三是要大力開拓專用化學品市場。我國是消費大國,食品添加劑、紡織後處理劑、印染助劑、新型塗料、醫葯原材料、日用化學品等專用化學品都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對於這樣一個十分巨大、技術和價值極高的終端消費市場,我國企業應努力增強創新能力,不斷擴大自給率和佔有率。
四是要大力開拓節能環保市場。石油和化學工業既是廢水、廢氣、廢固排放的大戶,也是廢水、廢氣、廢固治理的專家,節能環保技術和服務將是一個潛力極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是要大力開拓海外市場。特別是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根據不同國家的特點和需求,有針對性地採用貿易、承包工程、投資等多種方式有序推動裝備、技術和服務「走出去」。
開展境外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裝備製造和產業投資合作,開展化工下游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的骨幹企業。
⑦ 重金屬廢水污染的現狀如何
重金屬污染是危害最大的水污染問題之一。重金屬通過礦山開采,金屬冶煉,金屬加工及化工生產廢水,化石燃料的燃燒,施用農葯化肥和生活垃圾等人為污染源,以及地質侵蝕,風化等天然源形式進入水體,加之重金屬具有毒性大,在環境中不易被代謝,易被生物富集並有生物放大效應等特點,不但污染水環境,也嚴重威脅人類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目前,人們對水體重金屬污染問題已有相對深入的研究,同時採取了多種方法對重金屬廢水和污染的水體進行處理和修復。
我國水體重金屬污染問題十分突出,江河湖庫底質的污染率高達80.1%。2003年黃河,淮河,松花江,遼河等十大流域的流域片重金屬超標斷面的污染程度均為超Ⅴ類。2004年太湖底泥中總銅,總鉛,總鎘含量均處於輕度污染水平。黃浦江幹流表層沉積物中Cd超背景值2倍,Pb超1倍,Hg含量明顯增加;蘇州河中Pb全部超標,Cd為75%超標,Hg為62.5%超標。城市河流有35.11%的河段出現總汞超過地表水Ⅲ類水體標准,18.46%的河段面總鎘超過Ⅲ類水體標准,25%的河段有總鉛的超標樣本出現。葫蘆島市烏金塘水庫鉬污染問題嚴重,鉬濃度最高超標准值13.7倍。由長江,珠江,黃河等河流攜帶入海的重金屬污染物總量約為3.4萬t,對海洋水體的污染危害巨大。全國近岸海域海水采樣品中鉛的超標率達62.9%,最大值超一類海水標准49.0倍;銅的超標率為25.9%,汞和鎘的含量也有超標現象。大連灣60%測站沉積物的鎘含量超標,錦州灣部分測站排污口鄰近海域沉積物鋅,鎘,鉛的含量超過第三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准。國外同樣存在水體重金屬污染問題,如波蘭由采礦和冶煉廢物導致約50%的地表水達不到水質三級標准。
可見,水體重金屬污染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問題,並且嚴重影響著兒童和成人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如人體若攝取了過多的鉬元素會導致痛風樣綜合症,關節痛及畸形,腎臟受損,並有生長發育遲緩,動脈硬化,結蒂組織變性等病症。當前,兒童鉛中毒,重金屬致胎兒畸形,砷中毒等事件也屢有發生,使重金屬污染成為關繫到人類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環境問題。
水體重金屬污染治理包括外源控制和內源控制兩方面。外源控制主要是對采礦,電鍍,金屬熔煉,化工生產等排放的含重金屬的廢水,廢渣進行處理,並限制其排放量;內源控制則是對受到污染的水體進行修復。美國進口普衛欣天貓祝你健康
有污水需要處理的單位,如需了解完整污水處理方案或報價,可以通過污水寶發布方案報價海選公告;全國幾千家環保公司供您選擇,污水寶資深工程師團隊幫您尋找最省錢的污水處理方案,貨比三家花最少的錢將污水處理達標。
⑧ 我國化工行業的現狀(要簡潔明了)
化工是國民生產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看到的資料說,僅僅涉及到催化劑的過程就佔世界生產額的五分之一以上。至於有關的上下游產業更多,從民生衣食住行到國防等等的重要性就更不用說了。稍微從中國的化工整體宏觀方面,各類產品生產行銷市場微觀方面說說我對這些問題的一點膚淺的看法,暫時還沒有打算寫成一個報告。如果大家認為有些意思,請多給一些建議,或者我可以詳細寫成一份或幾份所謂項目計劃書或類似Strategic Business Analysis的東西。希望能夠對國內的某些行業決策者及某些公司有些幫助。
首先,這涉及到中國化工發展的問題。前些天看到好象吳敬璉說中國不應該發展重化工行業。我不贊同。重化工涉及到中國國民生產的50%以上,且相當長時間這個比率不會下降。中國尚未發展到不要發展重化工的階段,尤其是現階段應該作為重點來抓。我從事化工,就從化工說說。即使美日歐,化工很發達且仍在發,尤其是材料生化葯劑等等的化工發展很快。對我國來說,涉及到基礎原材料特殊材料等等的化工生化不但現在,其實在進一步發達後也仍然應該是個重點。一個國家的發達是個整體的事情,不可能割裂化工不要來真正有效地強盛。這個是必要性。不是要不要發展的問題,而是如何發展的問題。是政府如何規劃指導,企業如何優化發展的課題。至於發展中必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麻煩,各方面認真面對評估解決問題而已。迴避問題,放棄發展是行不通的。
化工生產涉及到中國國民生產的現狀及發展要求,涉及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問題。從經濟民生的發展發達的程度來看,中國其實可以說是四個世界共存。許多大城市不亞於第一世界,東部許多地方算是第二世界,但中部廣大地區是不發達的第三世界,而中西部西部可算是比第三世界還不如的第四世界了。前幾十年確有大發展,這樣現在有可能更多的談談環保等問題。環保確實欠了大債,本該做得更好些,但不要忘記如果不是現在這個發展了的基礎,連談環保都無從談起(當然一點兒也不發展或者就沒有太必要考慮環保),這里存在個平衡。進一步的發展應該是全方位的,從高科技到傳統領域個個方面都有必要,只有這樣才能沒有後顧之憂地真正實現產業升級。並不是現在就程度高級到要超規格的豪華規劃,放棄傳統行業,不切實際的以做不到的豪華環保要求來限制放棄發展。
現在來看,發展中國的化工要同時大力發展環保事業,促進環保。使已有的污染得到康復,這樣才好持續發展化工及其它事業。不當的化工導致污染,而污染的解決依賴於良好的化工技術來處理清污染。從還債的角度看,中國也要好好發展化工。環保,在很大程度上說是環境化學和環境工程。以中國的條件,有良好的礦產原材料自然資源專業勞力等人力資源等等,好好整體規劃,注重環保,也可以大力發展化工。絕不能不切實際的自動放棄。所以不是要不要發展重化工的問題,而是如何發展的問題。要發展協調的優化的重化工,在化工發展的同時其它方面協調發展,使得成為整個國家實現扎扎實實的可持續的發展。
中國的化工不夠發達,謙虛點說,比較落後,比如在精細化工等尚遠落後於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怎麼發展?要有戰略規劃,政府民間都要努力。人力資源本身上,我認為沒有實質性的問題。中國人總體化學水平絕不差,總覺得我和我的同學們高中畢業時的化學水平就不比美國化學專業大學生的化學差。中國的科技人員也完全有能力研究出好的東西來。主要問題是知識未能夠有效的轉化為產品和財富,這也不是現在才有的,也不只是中國化工才這樣。為什麼會落後?除了人所共知的歷史原因,恐怕國民性及制度也有可檢討之處。在國家范圍內要鼓勵創業發展,消除知識轉化為產品和財富的阻力,有機制大力促進才更好。
⑨ 印染廢水的我國現狀
紡織工業發展主要阻礙之一是環保節能(低碳)問題,環保的主要問題是廢水,而約80%紡織廢水來自於印染行業。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紡織工業廢水排放量23億噸,居各工業行業第3位,佔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的10.60%。紡織工業排放廢水中化學需氧量(CODCr)排放量31.4萬噸,居各工業行業第4位,佔全國工業廢水CODCr的7.76%。該數據是對規模以上企業的統計數據,實際數據可能要大很多。實際上印染行業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競爭性行業,中小企業比重佔99.6%,非公有制企業佔95%,大量小企業數據並未統計在內。若以纖維加工量的70%需進行印染加工計,則年排放廢水約在30億噸左右。
印染廠廢水處理的問題分析
印染廠廢水處理成功的實例較多,但是成效不佳的也不少,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1)印染廠未分析自身廢水特質(水質、水量),照搬他廠經驗,結果往往不理想。(2)將城市污水處理的設計規范,用於印染廢水處理,僅僅改變一些參數,造成很大的損失。特別是在早期,大型印染廠廢水集中處理,都由大型設計院負責,而其對印染廢水性質不夠深入了解,造成很大損失。(3)新技術、新工藝、新葯劑未經中試,直接用於工程,造成很多失敗。新技術多應經過小試、中試,才能用於工程,一般試規模是工程水量的3%~5%,即最多放大20倍左右。實驗室研究成果直接用於工程,難有成功案例。工程應該採用最成熟、最穩妥的技術。(4)生產工藝相近的廢水,可採用相似的處理工藝,但也要根據水質、水量適當調整技術參數,保證處理水平。(5)實際運行技術和管理技術不當,未根據廢水變化作適當調整,也是運行不穩定的原因。
模擬絲的興起和印染後整理技術的進步,使PVA漿料、人造絲鹼解物(主要是鄰苯二甲酸類物質)、新型助劑等難生化降解有機物大量進入印染廢水,其COD濃度也由原來的數百mg/L上升到2000~3000mg/L,從而使原有的生物處理系統COD去除率從70%下降到50%左右,甚至更低。傳統的生物處理工藝已受到嚴重挑戰;傳統的化學沉澱和氣浮法對這類印染廢水的COD去除率也僅為30%左右。因此開發經濟有效的印染廢水處理技術日益成為當今環保行業關注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