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裡生長的泥鰍
『壹』 泥鰍為什麼能在地底下生存
泥鰍喜歡棲息於靜水的底層,常出沒於湖泊、池塘、溝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層,對環境適應力強。泥鰍不僅能用鰓和皮膚呼吸,還具有特殊的腸呼吸功能;當天氣悶熱或池底淤泥、腐植質等物質腐爛,引起嚴重缺氧時,泥鰍也能躍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氣,而由腸壁輔助呼吸,當它轉頭緩緩下潛時,廢氣則由肛門排出。每逢此時,整個水體中的泥鰍都上升至水面吸氣,此起彼伏,故西歐人對它有「氣候魚」之稱。冬季寒冷,水體乾涸,泥鰍便鑽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膚不致乾燥,並全靠腸呼吸維持生命。待翌年水漲,又出外活動。由於泥鰍忍耐低溶氧的能力遠遠高於一般魚類,故離水後存活時間較長。在乾燥的桶里,全長4-5厘米的泥鰍幼魚能存活1小時,而全長12厘米的成魚可存活6小時,並且將它們放回水中仍能活動正常。
『貳』 泥鰍放在是死水也很臟的水裡可以活嗎
泥鰍放在死水也很臟的水裡是可以活的。
『叄』 什麼魚最喜歡在臟水裡生長
泥鰍、鯰魚喜歡在臟水裡生存。
1、泥鰍的生活環境及生活習性:
泥鰍的生活環境主要在河川、湖泊、塘堰水溝(渠)、沼澤水地、稻田等淺水水域,或者生活在淤泥較深的表層,泥鰍喜棲息於靜水的底層,除特殊原因外,幾乎不會游在上、下層活動。
2、鯰魚的生活環境及生活習性:
鯰魚分布廣泛,在江河、湖泊、溪、塘、水庫。到處都有它的蹤跡。鯰魚也有家養的,但個體較小。而自然水域中野生鯰魚個體卻較大。
鯰魚屬於底層魚。平時棲習於水底、坑塘或是岸邊洞穴、石縫之中及水草叢生的水域。鯰魚愛吃葷食,對動物內臟或腐屍很感興趣。
『肆』 泥鰍能在污水里生活嗎
要看是什麼污水,像泥鰍這種生物它喜歡鑽泥巴,在農村的田裡最多,那裡的水不算干凈吧,
『伍』 泥鰍怎麼養
泥鰍養殖方法可參考如下介紹:
一、池塘養殖
泥鰍池面積以150-250平方米較好,水深應保持40-50厘米。魚溜處水深60-70厘米,泥鰍池可新建,也可利用舊池塘、水坑或其它養魚設施。水泥池或三合土坑,池底要鋪20厘米左右厚的肥泥。土池的池壁和底部要夯實捶緊,進出水口要裝防逃罩。
放養前,魚池同苗種池一樣,要用生石灰等清塘消毒,並施肥培肥水質,待毒性消失後,每畝放養鰍種2-3萬尾。
要根據水質情況,經常投施一些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培育水中的天然餌料。除施肥外,每天還要投喂人工飼料、投喂量可依季節不同而異,3月份為泥鰍總體重的1%,4-6月份為4%,7-9月份為10%,10月份為4%。池塘內要設食台,將飼料投在食台上。
養泥鰍的水要「肥、爽、活」,溶氧量要保持在2毫克/升以上,PH值7左右。日常要勤觀察,根據水色、天氣、攝食量的變化適時換水、加水。發現水色發黑、過濃或泥鰍游到水面呼吸空氣時,要立即換水。
做好防病防逃工作,每天或隔天打掃食場一次,刷洗食台上的臟物,定期對食物用漂白粉消毒。發現死鰍及水面漂浮物,要及時撈掉。經常巡塘,發現池塘有漏洞,應立即堵住,泥鰍體小且滑,即使漏洞很小,也會鑽洞逃跑。
二、稻田養殖
稻田養泥鰍,是一條的水產養殖渠道,它和稻田養殖其它魚類一樣,可以充分發揮稻田的使用價值,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稻鰍雙贏」。
稻田要求沒有地下水湧出,但水源要有保證,田埂要高,下大雨時不漫水。稻田的設施與養鯉大致相同,但防逃設備要更加嚴密。早、中稻插秧以後即可放入鰍種,每畝可放2萬尾左右。
養殖泥鰍的稻田,要避免使用石灰,並少施農葯。為了提高泥鰍產量和起捕規格,應適當投飼施肥,一般投喂米糠、麥麩等,也可適當施用人畜糞。秋季收稻後,可灌深田水繼續養殖,於翌年開春耕田時,再將泥鰍捕獲上市。
稻田養殖,一般可畝產泥鰍50-100公斤。
三、流水及水槽養殖
流水養殖是在有流水的地方建立一個或一組飼養池,按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密度放養鰍種,它的優點是產量高、捕撈方便,但養殖成本較高。流水養殖以投喂人工飼料為主,不需施肥。通常投喂配合飼料或米糖、麩皮、豆餅及動物內臟等。
水槽飼養,用磚砌槽,並用水泥抹光,槽長2-3米,寬1-1.5米,高1.8米。在槽邊開好注、排水口,槽內放鬆軟的泥土約30厘米厚。每個水槽放入鰍種1-1.5公斤,投喂米糠、螺蚌肉、蠶蛹、蚯蚓、動物內臟及廢棄物等。每10天左右將槽底泥層攪拌一次,一股經4-11個月飼養,每個槽可產泥鰍10-15公斤。
(5)污水裡生長的泥鰍擴展閱讀
一、防敵害設施不可忽視
1、蛇、鼠、蛙是泥鰍的天敵之一,在苗種放養前必須對池塘進行徹底的清塘,除掉敵害。在養殖過程中要在池塘四周插好圍網網布,防範蛇、鼠、蛙等對泥鰍的侵害。
2、鳥類也是泥鰍的天敵,在養殖池塘四周及上空架好天網,防止鳥類對泥鰍的侵害。
因鳥類對泥鰍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筆者通過實地觀察,每隻水鳥每小時可下池吃泥鰍七、八條,每隻水鳥每天可吃泥鰍1斤左右,如果不架好防鳥網,整個池塘里的泥鰍將會被水鳥全部吃光。防鳥設施可布天網全池上空覆蓋;也可採用人工驅趕水鳥的方法。
3、加強對池塘進、出水口處防逃設施的維護,防範各種野雜魚、各類有害生物通過進、出水口處溶入池塘水體,造成對泥鰍的侵害。如烏鱧、黃顙魚等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會直接危害泥鰍的生命,因此不可忽視。
二、科學調水,池塘水質肥活嫩爽不可忽視
泥鰍的生命力極強,在離開水的情況下,泥鰍仍可存活3—5小時。人們常說的「牛坑眼裡 、石灰窪里、 污水溝里」等都能養泥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在高密度的泥鰍養殖環境下,保持良好的水質,就成為人們生產中的一道難題。
1、由於養殖密度大,餌料投喂量就增大,排泄物增多,這樣一來就造成了藻類繁生,水質惡化,泥鰍就容易發病。
2、池底淤泥、腐殖質等物質腐爛,導致水體溶氧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如硫化氫、硝酸銨等有害物質,引起泥鰍因缺氧或有害氣體的影響而死亡。
要想解決這一難題,筆者認為一是要適時用微生物制劑改良水體;二是要用「解底」制劑清除池塘底層的有害物質及有害氣體;三是要經常換水,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換水就是放掉池中的部分老水,注入新水,以此來改善水質。
泥鰍在養殖過程中需要水體有一定的肥度,可以常投施一些有機肥料來培肥水體,但肥性要有度。如果水太肥不僅滋生有害藻類,而且還滋生有害病菌,這對泥鰍的生長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要綜合利用各種方法調節水質,確保池塘水質肥活嫩爽,不可忽視。
三、科學配食,定時定量投喂不可忽視
養殖泥鰍在放苗種時,常因規格不齊,大小不一,喂養的食量也自然是不一樣的,而且差別很明顯。如規格在300尾/斤的,最初一周日餵食量占泥鰍體重的5‰;規格在200尾/斤的,最初一周日餵食量占泥鰍體重的6‰,但蛋白質的含量要求高些,一般在34個蛋白含量。
然後,又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逐步調整投喂量,如5—6月日投食量為泥鰍體重的3%—4%,7—8月日投食量為泥鰍體重的6%—8%,9—10月日投食量為泥鰍體重的4%—5%。
同時在不同的養殖階段對餌料的蛋白含量要求不一樣,養殖前段要求蛋白含量34%,中後期要求蛋白含量保持在32%,若蛋白含量低了,對泥鰍的生長是不利的。
泥鰍屬雜食性魚類,在自然條件下,幼小階段,以浮游生物為主;中後期,雖吃一些植物,但以植物的須根和腐植物為主。
因此,科學配食,定時定量投喂不可忽視,掌握泥鰍不同階段的食性和食量,是科學定量的前提,同時還要根據養殖泥鰍人工馴養的特點及季節、氣溫、水溫的變化,合理確定日投食的時間段,餵食的時間段應具有相對穩定性,一般情況下調整幅度不宜過大。
四、病害防治不可忽視
防病治病是水產養殖全過程中的一項經常性工作,千萬不可忽視、更不可麻痹大意。對養殖泥鰍的病蟲害預防要有針對性:一是細菌性疾病,一般20天左右預防一次為宜。二是寄生蟲疾病,一般25天預防一次為宜。三是營養性疾病,一月一次預防為宜。營養性疾病的防治,重點在保肝護膽,增強體質。
『陸』 生泥鰍怎麼吃啊有什麼功效啊
生吃泥鰍這方法不可取,先不論其生吃是否更有營養或有何功效,就其身上可能攜帶的致病菌以及寄生蟲就會引起其他疾病.影響你健康.
泥鰍性味甘、平。《醫學入門》中稱它能「補中、止泄」。《本草綱目》中記載鰍魚有暖中益氣之功效;對解渴醒酒、利小便、壯陽、收痔都有一定葯效。它對肝炎、小兒盜汗、痔瘡下墜、皮膚瘙癢、跌打損傷、手指疔瘡、陽萎、腹水、乳癰等症均有良好的療效。其常見的葯用食法主要有三種:
1、取適量泥鰍放在清水中,滴入幾滴植物油,每天除去污水,換入清水,待它排去腸內泥水污物後洗凈入鍋,文火烘乾,研末備用。服時每次取5克,溫開水送下,一月三次。此法對急慢性肝炎都有療效;還可治黃疸、保肝、促使腫脹的肝脾回縮。
2、用活泥鰍適量,按上法處理後,與等量的鮮活蝦煮湯食用,可以治療腎虛引起的陽萎。
3、每次取活泥鰍200克,用花生油煎至透黃,加入適量的水和鹽,煮熟後食用,具有補脾、壯腎和健胃之功效。
泥鰍的粘液內服可治小便不通、熱淋;外用能治白癬與漆瘡(因漆中毒而生的皮膚病)。
『柒』 在泥溝里怎樣養泥鰍
泥鰍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屬鯉形目,鰍科,花鰍亞科,泥鰍屬。英文名:Oriental weatherfish 。
體細長,前端稍圓,後端側扁。吻突出,眼小;口小,下位,呈馬蹄形。唇軟而發達,具有細皺紋和小突起。頭部無細鱗;體鱗極細小,;體表粘液豐富。背鰭無硬刺,起點在腹鰭起點上方稍前;尾鰭圓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皮褶棱起。體灰黑,並雜有許多黑色小斑點,體色常因生活環境不同而有所差異。
泥鰍喜歡棲息於靜水的底層,常出沒於湖泊、池塘、溝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層,對環境適應力強。泥鰍不僅能用鰓和皮膚呼吸,還具有特殊的腸呼吸功能;當天氣悶熱或池底淤泥、腐植質等物質腐爛,引起嚴重缺氧時,泥鰍也能躍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氣,而由腸壁輔助呼吸,當它轉頭緩緩下潛時,廢氣則由肛門排出。每逢此時,整個水體中的泥鰍都上升至水面吸氣,此起彼伏,故西歐人對它有「氣候魚」之稱。冬季寒冷,水體乾涸,泥鰍便鑽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膚不致乾燥,並全靠腸呼吸維持生命。待翌年水漲,又出外活動。由於泥鰍忍耐低溶氧的能力遠遠高於一般魚類,故離水後存活時間較長。在乾燥的桶里,全長4-5厘米的泥鰍幼魚能存活1小時,而全長12厘米的成魚可存活6小時,並且將它們放回水中仍能活動正常。泥鰍多在晚上出來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蟲、甲殼動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類等,有時亦攝取水底腐植質或泥渣。泥鰍2冬齡即發育成熟,每年4月開始繁殖(水溫18℃),產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淺水草叢中,產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沒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魚,常分散生活,並不結成群體。
除西部高原地區外,我國自南到北各處都有此魚生長。
泥鰍個體雖小,但其分布甚廣,任何水域中都有,一年四季均可捕撈。其生命力強,資源豐富,還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小水產品。泥鰍肉質細嫩鮮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質含量高達18.4-22.6克,比一般魚類高;還含有脂肪2.8-2.9克,熱量100-117千卡,鈣51-459毫克,磷154-243毫克,鐵2.7-3.0毫克,以及維生素B1、B2和煙酸。多食泥鰍有治療疾病之作用。泥鰍性味甘、平。《醫學入門》中稱它能「補中、止泄」。《本草綱目》中記載鰍魚有暖中益氣之功效;對解渴醒酒、利小便、壯陽、收痔都有一定葯效。它對肝炎、小兒盜汗、痔瘡下墜、皮膚瘙癢、跌打損傷、手指疔瘡、陽萎、腹水、乳癰等症均有良好的療效。其常見的葯用食法主要有三種:
1、取適量泥鰍放在清水中,滴入幾滴植物油,每天除去污水,換入清水,待它排去腸內泥水污物後洗凈入鍋,文火烘乾,研末備用。服時每次取5克,溫開水送下,一月三次。此法對急慢性肝炎都有療效;還可治黃疸、保肝、促使腫脹的肝脾回縮。
2、用活泥鰍適量,按上法處理後,與等量的鮮活蝦煮湯食用,可以治療腎虛引起的陽萎。
3、每次取活泥鰍200克,用花生油煎至透黃,加入適量的水和鹽,煮熟後食用,具有補脾、壯腎和健胃之功效。
泥鰍的粘液內服可治小便不通、熱淋;外用能治白癬與漆瘡(因漆中毒而生的皮膚病)。
【別名】魚鰍
【來源】鰍科動物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的活體及粘液。四季可捕捉,洗凈即可。
【性味歸經】甘,平。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利尿除濕。用於急、慢性傳染性肝炎,水腫,皮膚瘙癢,痔瘡下墜。
【用法用量】 2~3錢,每日3次,研粉服;或1~2兩燉湯服。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養殖技術】
泥鰍()屬鯉形目,鰍科。泥鰍被譽為「水中人參」,其味道鮮美,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泥鰍鑽豆腐」是聞名中外的傳統名菜。在醫葯上也具有較高價值,是我國外貿出口的重要水產品這一。泥鰍因其適應性強、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強、運輸方便、餌料易得,已成為重要的水產養殖品種。現就泥鰍的苗種培育、池塘養殖、稻田養殖、病害防治以及捕撈、運輸等技術要點作一簡單的介紹。
1苗種培育
1.1池塘條件
苗種培育以土池為好,面積以30~100?為宜,池深40~60cm,池中開挖魚溜,以利其棲息和避暑防寒,池埂池底夯實,進、排水口設攔魚網,池底鋪墊15~20cm淤泥層,池中投放浮萍,覆蓋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4。
1.2清塘培水
鰍苗下池前10d,用生石灰20~30kg/100?帶水清塘消毒。消毒後施300~400kg/667?腐熟的人畜糞作基肥培水,池水加至30cm。待水色變綠,透明度15~20cm後,即可投放鰍苗。
1.3苗種放養
鰍苗出膜第2天便開口進食,飼養3~5d,體長7mm左右,卵黃囊消失,營外源性營養,能自由平泳,此時可下池進入苗種培育階段。鰍苗的放養密度以800~1000尾/?為宜,有微流水條件的可適當增加。注意,同一池中要放養同批孵化規格一致的鰍苗,以確保苗種均衡生長和提高成活率。
1.4飼養管理
剛下池的鰍苗,對飼料有較強的選擇性,因而需培育輪蟲、小型浮游植物等適口餌料,用50目標准篩過濾後,沿池邊投喂,並適當投喂熟蛋黃、魚粉、奶粉、豆餅等精飼料。鰍苗體長達到1cm時,已可攝食水中昆蟲、昆蟲幼體和有機物碎屑等食物,可用煮熟的糠、麩、玉米粉、麥粉等植物性飼料,拌和剁碎的魚、蝦、螺蚌肉等動物性飼料投喂,每日3~4次。同時,在飼料中逐步增加配合飼料的比重,使之逐漸適應人工配合飼料。飼料應投放在離池底5cm左右的食台上,切忌撒投。初期日投飼量為鰍苗總體重的2%~5%,後期8%~10%。泥鰍喜肥水,應及時追施肥料,可施雞、鴨糞等有機肥,用編織袋裝入浸於水中,每次用量約0.5kg/?;還可追施化肥,水溫較低時可施硝酸銨2g/?,水溫較高時可施尿素2.5g/?。平時應做好水質管理,及時加註新水,調節水質。當飼養1個多月,鰍苗體長達3~4cm,開始有鑽泥習性時即可轉入成鰍養殖。
2池塘養成鰍
2.1池塘建設
選擇避風向陽、引水方便、弱鹼性底質、無農葯污染的地方建池,面積一般為100~250?,池深0.7~1m,池塘可以是水泥池,也可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磚、石塊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緊,池底需夯緊,做到堅固耐用無漏洞,池底鋪入20~30cm的肥泥。進出水口用鐵絲或塑料網攔住,池底向排水口傾斜,以便排水和捕撈。
2.2培水與放種
池塘按苗種培育方法清塘消毒,池水深保持30~50cm,並施入豬糞等有機肥培育水質,用量為20~30kg/100?。待葯性消失、池水轉肥後,即可投放鰍種,3~4cm的鰍種放養密度為50~60尾/?,有流水條件的可適當增加。
2.3飼養管理
在培肥水質,提供天然餌料的基礎上,須增加投喂蛆蟲、蚯蚓、蚌肉、魚粉、小雜魚肉、畜禽下腳料等動物性飼料,以及麥麩、米糠、豆渣、餅類等植物性飼料,或人工配合飼料。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飼量為泥鰍體重的5%~10%。投飼應視水質、天氣、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水溫15℃以上時泥鰍食慾逐漸增強,20~30℃是攝食的適溫范圍,25~27℃食慾特別旺盛,超過30℃或低於15℃以及雷雨天可不投飼。此外,還應根據水質肥度進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黃綠色為好。當水溫達30℃時要經常更換池水,並增加水深;當泥鰍常游到水面浮頭「吞氣」時,表明水中缺氧,應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並可在池角施入牛糞、豬糞等廄肥,以提高水溫,確保泥鰍安全越冬。
3稻田養成鰍
3.1稻田條件及改建方法
凡泥質、弱鹼性和無冷浸水上冒的稻田都可養殖泥鰍。選作養鰍的稻田面積不宜過大,一般以1000m2左右。田埂要加固,並埋下網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鰍鑽洞逃逸,進、出水口加設網攔,在田中開挖多個面積為2~3?、深60cm以上的坑。與坑相通,開挖縱橫數條溝,溝寬、深均為30~40cm,坑和溝的面積占稻田總面積的10%左右,為夏季高溫、施農葯化肥及水稻曬田時泥鰍的棲息場所,又便於集中捕撈。
3.2放養
鰍種放養時間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後為宜,放種前3~4d在坑、溝內施入腐熟的畜肥40kg/100?,培肥水質,然後每667m2放3~4cm的鰍種2萬~2.5萬尾。
3.3飼養
鰍種放養後,投喂糠麩、枯餅、蚯蚓、蠶蛹粉、動物內臟等,前期日投飼量為泥鰍體重的5%~8%,以後為5%左右,飼料投放在溝、坑中。同時,根據水質情況及時追施肥料,每次追肥量15kg/100?。稻田應盡量少用農葯,必要時選擇高效低毒農葯,並在陰天噴灑。同時,保持水質清新,防止投餌施肥過量而影響水質。
4病害防治
泥鰍的病害較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4.1水霉病
4.1.1症狀病鰍體表附著白色毛狀水黴菌。此病多發生於水溫較低時期,當魚體受傷時極易感染。
4.1.2防治辦法
(1)捕捉、運輸泥鰍時,盡量避免機械損傷;(2)用4%的食鹽水浸洗病鰍5~10min,或用4g/m3孔雀石綠溶液浸洗20~30min。
4.2爛鰭病
4.2.1症狀病鰍的鰭、腹部皮膚及肛門周圍充血、潰爛,尾鰭、胸鰭發白並潰爛,魚體兩側自頭部至尾部浮腫,並有紅斑。
4.2.2防治辦法(1)1g/m3漂白粉全池潑灑,或0.1g/m3呋喃唑酮全池潑灑;(2)用20g/m3的呋喃那斯溶液浸洗病魚15~20min,或按0.04%的呋喃那斯拌入飼料連喂3d。
4.3寄生蟲病
4.3.1症狀病鰍體瘦弱,常浮於水面,不安,或在水面打轉,體表粘液增多。多由車輪蟲、舌杯蟲、和三代蟲寄生蟲所致。
4.3.2防治辦法(1)用0.7g/m3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全池潑灑,可防治車輪蟲和舌杯蟲病;(2)用0.5g/m3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可防治三代蟲病。
4.4白身紅環病
4.4.1症狀病鰍身體呈灰白色,出現紅色環紋。此病因泥鰍捕捉後長期蓄養所致。
4.4.2防治辦法(1)鰍種放養時用5g/m3孔雀石綠溶液浸洗15~20min;(2)0.2~0.3g/m3孔雀石綠全池潑灑;(3)將病鰍移入靜水池中暫養一段時間。
4.5氣泡病
4.5.1症狀病鰍魚苗浮於水面。因水中氧氣或其他氣體含量過多而引起,主要危害魚苗。
4.5.2防治辦法(1)食鹽4~6kg/667m2全池潑灑;(2)立即沖入清水或黃泥漿水;(3)及時清除池中腐敗物,不施用未發酵的肥料。同時,掌握好投餌量和施肥量,防止水質惡化。
4.6敵害
清除蛇、蛙、烏鱧、水蜈蚣、紅娘華等敵害生物。
5捕撈
5.1沖水法
將捕撈工具放在進水口,然後放水進池。泥鰍受流水刺激,逆水上游,群集於進水口附近。此時將預先設好的網具拉起,便可將泥鰍捕獲。
5.2誘捕法
把煮熟的牛、羊骨頭或炒制的米糠、麥麩等誘餌放在網具或魚籠中,用其香味引來泥鰍。
5.3干塘法
冬季,水溫降至15℃~12℃時,泥鰍就會鑽入池塘底泥中,只能幹塘捕捉。先把水排干,將池塘、稻田劃成若干塊,中間挖排水溝,泥鰍會集中到排水溝內,便於捕捉。稻田中養的泥鰍,還可用曬乾的油菜稈,浸泡於稻的溝、坑中,待油菜稈透出甜質香味,泥鰍聞而易聚,此時可圍埂捕撈。
6運輸
泥鰍多為鮮活銷售,如運輸不當易導致死亡,造成損失。可用竹籮運輸,每隻竹籮裝泥鰍25kg,裝運時在竹籮底部鋪上塑料薄膜,加水2~2.5kg,然後放入活泥鰍;運輸途中,每隔1.5h加1次水,可確保泥鰍鮮活。
家庭養泥鰍
泥鰍屬溫水性魚類,生活在15—30℃范圍內,最適24—27℃的水溫范圍,農家建池養泥鰍,投資少,收益快,簡單易行。
一、建池:在房前屋後,庭院周圍,選擇有水源、避風向陽的地方建池。池子一般由磚、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為宜,池子砌好後,用水泥抹平,待干後放進肥泥0?5尺,注入清水1尺,即可放種。
二、放種:池子砌好後,按每平方米放1—1?5斤計算投放鰍苗。苗可到市場上去購買或自己繁殖、捕捉;不管怎樣,都應選擇體壯無傷,大小均勻的鰍苗投放,並按三雌一雄的比例搭配。雌雄的鑒別方法,可觀其外表:雄的頭尖,胸鰭窄長,身體與尾端一樣粗細,尾尖上翹鰭條基部有一骨質薄片;雌的頭呈橢圓平型。雌鰍的產卵力極強,一條雌鰍初夏至初秋能產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產2—3次,產卵萬粒以上。
三、投食:由於泥鰍屬雜食性魚類,所以無論牛糞、米糠,或者麥、蠅蛆都可以作餌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據採食情況自行確定。
四、施肥:泥鰍的飼喂過程中,可以適當地補施些有機肥,但在施肥時,一定不能過多過頻,並且要勤換池水,一般10—15天換水一次。
五、捕獲:要捕獲泥鰍,首先要把池水放干,採取捕大留小的辦法,以確保池內有一定數量的鰍苗,利於繼養和高產。
注意:
1、泥鰍和黃鱔切莫混養一池,因為黃鱔要吞食泥鰍。養鱔池投放泥鰍的目的是避免黃鱔互相纏繞在一起。
2、池的邊緣壁一定要高出水面1.5尺左右,因泥鰍好動,以防竄逃。
3、城市居民和沒有條件建池的家庭,也可用缸、盆喂養。
4、「夏至」是養殖投放的最佳期,要抓住時間投放種苗。
『捌』 瓶子里泥鰍飼養時放在清水中還是放在泥水中
泥鰍不一定要在泥里養,但是水溫一定要適合,不能太低,在瓶子里主要是內裡面空間太小,活動容空間不夠,缺氧不易養活。可以買一些放在敞口的盆中或缸中養一下試試。
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屬鰍科。泥鰍被稱為「水中之參」,在中國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北方不常見但也分布各地。全年都可採收,夏季最多,泥鰍捕捉後,可鮮用或烘乾用。泥鰍生活在湖池,且形體小,只有三、四寸長。它體形圓,身短,皮下有小鱗片,顏色青黑,渾身沾滿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膩無法握住。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它和其它的魚不相同,無論外表,體形,生活習性都不同,是一種特殊的鰍類。 體細長,前段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腹部圓,頭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5對。鱗極其細小,圓形,埋於皮下。體背部及兩側灰黑色,全體有許多小的黑斑點,頭部和各鰭上亦有許多黑色斑點,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其他各鰭灰白色。泥鰍廣泛分布於亞洲沿岸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地,可食用、入葯。
『玖』 泥鰍能在污水裡生活嗎
只要你排出的污水裡沒有有害物質,純粹是高濃度的營養物質的話是完全可行的,,你可以去別的生產芡粉的廠家去弄點污水出來,或者直接用芡粉配點水出來,把泥鰍放裡面養2星期看看,,如果沒出現問題就行。
但是這又一個問題,,凡是排污企業建廠之前都是要進行環評的,,這要看他們怎麼說了,,如果他們強力反對這就不行了,因為這涉及到養殖的泥鰍出售,被食用的安全性了。最重要還是一點,生產芡粉的污水有沒有有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