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對凈化污水的作用
⑴ 土麥冬葉在白酒凈化中起什麼作用
土麥冬葉在白酒凈化中起到了去掉苦味的作用。
喜歡喝白酒的人都知道,白酒不但味道特別辣,還會帶有一定的苦味,有些人就不喜歡這種苦味,想把酒的苦味去除,這時就能用到土麥冬葉。因為白酒有苦味是因為它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醇類物質,只有讓這些物質去掉,才能讓酒的苦味去除。
土麥冬葉是含有多種活性成分的中葯材,它與白酒中的醇類物質相距以後會產生明顯反應,能讓這些醇類物質失去活性,並能讓它們慢慢揮發,所以土麥冬葉對酒的明顯作用就是去掉苦味,能讓酒的口感變得更好。
(1)麥冬對凈化污水的作用擴展閱讀
土麥冬的形態特徵:
山麥冬,植株有時叢生;根稍粗,直徑1~2毫米,有時分枝多,近末端處常膨大成矩圓形、橢圓形或紡綞形的肉質小塊根;根狀莖短,木質,具地下走莖。
葉長25~60厘米,寬4~6(~8)毫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常包以褐色的葉鞘,上面深綠色,背麵粉綠色,具5條脈,中脈比較明顯,邊緣具細鋸齒。
花葶通常長於或幾等長於葉,少數稍短於葉,長25~65厘米;總狀花序長6~15(~20)厘米,具多數花;花通常(2~)3~5朵簇生於苞片腋內;苞片小,披針形,最下面的長4~5毫米,干膜質。
花梗長約4毫米,關節位於中部以上或近頂端;花被片矩圓形、矩圓狀披針形,長4~5毫米,先端鈍圓,淡紫色或淡藍色;花絲長約2毫米;花葯狹矩圓形,長約2毫米;子房近球形,花柱長約2毫米,稍彎,柱頭不明顯。種子近球形,直徑約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⑵ 麥冬的作用
麥冬的小塊根是中葯,有生津解渴、潤肺止咳之效。
麥冬還有促進胰島細胞功能恢復、增加肝糖原、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友處方中的常用品。麥冬可代茶飲。取適量麥冬,開水浸泡,每天多服幾次,能有效緩解口乾渴的症狀。部分糖尿病患者氣陰兩虛,因此飲用麥冬水時,可搭配一點黨參,更能起到補氣的作用。
麥冬不宜長期服用,尤其在沒有醫生指導的情況下,否則可能生痰生濕,適得其反。另外,麥冬並非人人適合,脾胃虛寒、感冒的人,最好不要隨便食用麥冬,否則會加重病情。
⑶ 麥冬有什麼作用
麥冬的功效: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用於肺燥乾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
養陰生津,潤肺止咳:用於肺胃陰虛之津少口渴、乾咳咯血;心陰不足之心悸易驚及熱病後期熱傷津液等證。
配沙參、川貝可治肺陰虛乾咳。
麥冬的作用:
1、 治療暑天汗出虛脫用麥冬、人參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劑。對汗出虛脫,心慌心悸,血壓過低,汗多口渴,體倦乏力有良效(編者註:此方為金代名醫李杲所創,方名叫「生脈散」,已製成生脈口服液)。
2、治療腸燥便秘麥冬、生地、玄參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有潤腸通便的作用,用於大便乾燥。
3、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麥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連服3~18個月。對緩解心絞痛、胸悶均有一定作用。
4、治療慢性胃炎麥冬、黃芪各9克,黨參、玉竹、黃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對胃陰不足者有良效。
5、治療糖尿病用蘆根30克,麥冬15克,知母12克。先用小火煎煮30分鍾,濾出煎液,葯渣再加水500毫升,大火煮開後改為小火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將兩次煎出的葯汁混合,每日1劑。用於糖尿病患者口渴咽干、多飲、心煩不寧,或見低熱,舌紅,脈細數。
6、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麥冬、天冬、知母、川貝母、百部各9克,沙參12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適用於急、慢性支氣管炎表現為陰虛燥咳者。
7、治療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雞蛋5個,枸杞、花生米、瘦豬肉各30克,麥冬10克,鹽、濕澱粉、味精各適量。首先將花生米煎熟,枸杞洗凈,入沸水中略氽一下。麥冬洗凈,入沸水中煮熟,切成碎末,瘦豬肉切丁,雞蛋打在碗內,加鹽少許打勻,把蛋倒進另一碗中隔水蒸熟,冷卻後將蛋切成粒狀。鍋置旺火上,放花生油,把肉丁炒熟,再倒進蛋粒、枸杞、麥冬碎末,炒勻,放鹽少許及濕澱粉勾芡,放味精調味,鋪上花生米即成。每日2次,佐餐食。具有滋補肝腎的作用,適用於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的輔助治療。健康人食用能增強體質,防病延年。
⑷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以下是麥冬的功效及作用:
1、提高耐受力作用:能提高小鼠在低壓缺氧下存活和缺血心肌對低氧的耐受力。
2、強心作用:增強離體蟾蜍心臟的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及冠脈流量。
3、抗心律不整:可對抗由腎上腺素,氯化鋇,烏頭鹼所引發的心律不整。
4、緩痙作用:對乙醯膽鹼或者氯化鋇引起的離體小腸平滑肌收縮有拮抗作用。
5、鎮靜作用:對戊巴比妥鈉催眠有協同作用,增強對氯丙嗪的鎮靜作用。
(4)麥冬對凈化污水的作用擴展閱讀:
麥冬應用指南
1、麥冬可用於治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咽喉炎,燥熱咳嗽,咯血。
2、麥冬亦用於里熱傷津,小便淋澀和女性津液不足,乳汁不下等症,用於治腎陽胃陰不足,津傷咽干,口燥口渴。
3、麥冬生脈保神,存陰救脫之作用,用於治心陽不足,心煩失眠。
4、麥冬為經常使用的養肺陰,潤肺燥的葯物,所以比較適用於肺陰不足而有燥熱之證,
5、麥冬清心除煩,用於心陰不足,虛煩失眠和溫邪入營,發熱煩躁,夜寐不安,治肺腎陰虛之氣弱,虛勞潮熱,虛熱煩渴。
⑸ 麥冬有哪些用途
現代葯理實驗表明湖北麥冬對血管瘢痕的形成有防治作用,故多用於防治心血管疾病。麥冬(湖北麥冬)既是常用中葯材,又是中成葯工業的重要原料。據統計,以麥冬作原料生產的中成葯品種達89種,如玄麥沖劑、生脈飲、青春寶等。麥冬又是保健葯品、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隨著國內外醫療保健事業和對外貿易的擴大,麥冬的用量和利用價值將會不斷增加。特別是湖北麥冬具有分布集中、產量高、個大、質糯、外觀好的特點,綜合利用的價值更為看好。
⑹ 麥冬主治什麼
麥冬功效主治:養陰生津,潤肺止咳:用於肺胃陰虛之津少口渴、乾咳咯血;心陰不足之心悸易驚及熱病後期熱傷津液等證。配沙參、川貝可治肺陰虛乾咳。
補充資料:麥冬,中葯材名。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沿階草)的乾燥塊根。功能主治為:養陰生津,潤肺止咳:用於肺胃陰虛之津少口渴、乾咳咯血;心陰不足之心悸易驚及熱病後期熱傷津液等證。配沙參、川貝可治肺陰虛乾咳。
⑺ 麥冬有什麼功效
益氣養陰、潤肺止咳、寧心安神。麥冬的作用相對來說是圍繞益氣養陰來進行應用的。首先表冬可潤肺止咳,對氣陰兩虛的肺陰虛咳嗽用麥冬是比較好的;其次,對胃陰不足的時候,益氣養陰用麥冬是非常好的;麥冬可以達到潤腸通便的作用;最後,麥冬能夠寧心安神,對心腦血管疾病、燥熱心煩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⑻ 麥冬功效與作用 有什麼禁忌
麥冬為百合科植物沿階草冬以塊根入葯。主產於四川、浙江。治階草除東北外,大部分省區都有分布;麥冬分布於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是常見葯材,冬麥功效與作用,有什麼禁忌卻很多人不清楚。 麥冬的功效有很多,如養陰潤肺,益胃清心。降火通便,潤腸。肺主納氣,肺氣暢通,心臟隨之功能加強,避免因心肺不交造成的各種心臟疾病。中醫認為的麥冬的功效主要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善於清養肺胃之陰,亦可清心經之熱。用於肺燥乾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 養陰生津,潤肺止咳:用於肺胃陰虛之津少口渴、乾咳咯血;心陰不足之心悸易驚及熱病後期熱傷津液等證。配沙參、川貝可治肺陰虛乾咳。 麥冬的作用,從葯理作用方面講主要有一、食用麥冬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對心肌缺血有明顯保護作用,並能抗心律失常及改善心肌收縮力。二、可助抗血栓形成和幫助改善微循環。三、麥冬50%全草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和傷寒桿菌有抑製作用。四、麥冬具有協調胰島素功能,能降低血糖,促使胰島細胞恢復正常。 麥冬禁忌:麥冬性寒,故凡脾胃虛寒泄瀉,胃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寒咳嗽者均忌服。 康愛多葯店葯品質量有保障,價格實惠,是您購葯的最佳選擇。
⑼ 麥冬有什麼功效和作用詳細點兒
葯源相關
麥冬成品
【來源考證】出自《神農本草經》
①《吳普本草》:「麥門冬,生山谷肥地,葉如韭,肥澤叢主,采無時,實青黃。」
②《別錄》:「麥門冬,葉如韭,冬夏長生,生函谷川穀及堤坂肥土石間久廢處。二月、三月、八月、十月
麥冬
采,陰干。」
③陶弘景:「函谷即秦關,而麥門冬異於羊韭之名矣,處處有,以四月采。冬月作實如青珠,根似穬麥,故謂麥門冬,以肥大者為好。」
④ 《本草拾遺》:「麥門冬,出江寧,小潤;出新安,大白。其大者苗如鹿蔥,小者如韭菜。大小有四種,功用相似,其子圓碧。」
⑤《本草圖經》:「麥門冬,今所在有之。葉青似莎草,長及尺余,四季不雕,根黃白色,有須根,作連珠形,四月開淡紅花,如紅蓼花,實碧而圓如珠。」
⑥《綱目》:「麥門冬,古人惟用野生者,後世所用多是種蒔而成。其法四月初采根,於黑壤肥沙地栽之,每年六月、九月、十一月三次上糞及芸灌,夏至前一日取根洗曬收之。其子亦可種,但成遲爾。浙中來者甚良,其葉似韭而多縱文,且堅韌為異。」
⑦《增訂偽葯條辨》:「按麥門冬,出杭州筧橋者,色白有神,體軟性糯,細長皮光潔,心細味甜為最佳。安徽寧國、七寶,浙江餘姚出者,名花園子,肥短體重,心粗,色白帶黃,略次,近時市用,以此種最多。四川出者,色呆白短實,質重性粳,亦次。湖南衡州、耒陽縣等處亦出,名采陽子,中勻,形似川子,亦不道地。大者曰提青,中者曰青提,小者曰蘇大、曰超級大等名目,以枝頭分大小耳。」
【別稱】麥門冬、麥冬、杭麥冬、浙麥冬、寸冬、寸麥冬、炙麥冬、朱麥冬、朱寸冬、辰麥冬、辰寸冬、鮮麥冬;
【葯方名】硃砂拌麥門冬等處方中寫麥門冬、麥冬、寸冬指生麥冬。為原葯材去雜質,洗凈曬干入葯者。炙麥冬為凈麥冬用文火炒至微黃入葯者。減緩寒涼,養陰而不膩胃。朱麥冬又名朱寸冬、辰麥冬、辰寸冬。為凈麥冬噴水少許微潤,將硃砂細粉撒布均勻,使硃砂粉與麥冬粘連一塊而入葯者。偏於鎮驚安神。鮮麥冬為其鮮品洗凈入葯者。[4]
【商品名】浙麥冬:又名杭麥冬、筧麥冬。為產於浙江杭州筧橋一帶者,後泛指產於浙江者。品質最優,為地道葯材。主產於浙江餘姚、杭州、慈溪、蕭山等地。
川麥冬:又名川冬,主產於四川綿陽地區,以涪江沖積平原所產麥冬為佳品,又稱涪城麥冬,銷全國並有出口。
連心麥冬:不抽去心者。去心麥冬:為抽去心者。均以個大、肥壯、半透明、質柔、色黃白、有香氣、嚼之發粘、乾燥無須根者為佳。
【葯物來源】該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沿階草)Ophiopogon japonicus (T.f)Ker-Gawl.的乾燥塊根。夏季採挖,洗凈,反復暴曬、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須根,乾燥。
根。葉叢生於基部,狹線形,長10~30厘米,寬因品種不同粗細有異。花莖常低於葉叢,稍彎垂,花淡紫色總狀花序,花生於苞片下,每個苞片內1-2朵,花期5~8月。果黑藍色。該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 的乾燥塊根。夏季採挖,洗凈,反復暴曬揉搓、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須根,乾燥。
【性狀】該品呈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5~3cm,直徑0.3~0.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白,有細縱紋。質柔韌,斷面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氣微香,味甘、微苦。
【炮製方法】除去雜質,洗凈,潤透,軋扁,乾燥。
【貯藏環境】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葯物性狀】該品呈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5~3cm,直徑0.3~0.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細縱紋。質柔韌,斷面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氣微香,味甘、微苦。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0年版規定:該品採用冷浸法測定,水浸出物不得少於60.0%。含水分不得過18.0%。總灰分不得過5.0%。含麥冬總皂苷以魯斯可皂苷元(C27H4204)計,不得少於0.12%,該品按乾燥品計算。
葯性論述
【性味歸經】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乾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
為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塊根,臨床常用品有去心與不去心之分,去心之說最早見於陶弘景《名醫別錄》,謂麥冬如不去心可令人心煩。然後世醫家反對者眾多,如吳鞠通每用麥冬則註明不去心,謂麥冬有心可以心入心,直清心經之熱。筆者認為似無爭論之必要,由於中國各地用葯習慣不同,可入鄉隨俗,不必苛求。如欲用其入心清熱,可用硃砂拌之,稱為辰麥冬。
清養肺胃之陰多去心用,滋陰清心多連心用。
麥冬
1、清心除煩:適於內熱擾心之證。
a、溫病邪熱入營,身熱夜甚,煩躁不安。
b、熱傷氣陰,心煩口渴,汗出體倦者。
c、心陰不足,心煩不眠,舌紅少苔者。
2、養陰潤肺:主治陰虛肺燥,乾咳、燥咳,勞熱咳血等證。
3、益胃生津:善治胃陰不足,舌干口渴,納呆不飢等證。此外,還可用治陰虛腸燥,大便秘結者。
【葯物功效】
1.養陰清熱治療陰虛內熱或熱病病傷津、心煩口渴。
2.潤肺止咳 治療燥熱傷肺所致的咳嗽、痰稠、氣逆。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20克;或6~12克入丸、散。清養肺胃之陰多去心用,滋陰清心多連心用。
【注意事項】凡脾胃虛寒泄瀉,胃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寒咳嗽者均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地黃、車前為之使。惡款冬、苦瓠。畏苦參、青蘘。」
②《葯性論》:「惡苦芺[音ǎo]。畏木耳。」
③《綱目》:「氣弱胃寒者必不可餌。」
④《雷公炮製葯性解》:「忌鯽魚。」
⑤《本草經疏》:「虛寒泄瀉、痘瘡虛寒作瀉、產後虛卓泄瀉者,咸忌之。」
⑥《葯性纂要》:「胃寒而多濕痰者勿用。」
⑦《本經逢原》:「風熱暴咳,咸非所宜。麻疹咳嗽,下可誤用。」[5]
1、麥冬臨床使用安全性好,動物亞急性毒性實驗證明該葯毒性很小。
2、有報道服用麥冬引起過敏表現為惡心、嘔吐、心慌、煩躁、全身紅斑、瘙癢。
3、麥冬性寒質潤,滋陰潤燥作用較好,適用於有陰虛內熱、乾咳津虧之象的病證,不宜用於脾虛運化失職引起的水濕、寒濕、痰濁及氣虛明顯的病證。臨床將麥冬當作補品補益虛損應注意辨證,用之不當會生濕生痰,出現痰多口淡、胃口欠佳等不良反應。
【臨床應用】
1.陰虛燥咳、咯血等:麥冬、天冬、川貝各9g,沙參、生地各15g,水煎服。
2.熱病心煩不安:麥冬、梔子、竹葉各9g,生地15g,蓮子心6g,水煎服。
3.糖尿病:黨參、麥冬、知母各9g,竹葉、天花粉各15g,生地12g,葛根,獲神各6g,五味子、甘草各3g,水煎服。
4.萎縮性胃炎:黨參、麥冬、沙參、玉竹、天花粉各9g,烏梅、知母、甘草各6g,水煎服。
5.陰虛內熱、津少口渴 :麥冬、石斛各9g,玉竹、生地各12g,水煎服。[6]
【付方】[7] 麥冬甘、微苦、涼、滋陰生津、潤肺止咳、清心除煩,麥冬主治熱病傷津、心煩、口渴、咽干肺熱、咳嗽、肺結核。
麥冬配元參,一清一滋,金水相生,養陰潤肺,生津止渴,用治小兒陰傷咳嗽,不食,苔花剝者有效。
麥冬配五味子,酸甘化陰,守陰所以留陽,陽留汗自止。功能養陰斂汗,用治陰虛汗多,心悸,肺虛久咳,少痰或痰粘不爽等。
1、麥冬治燥傷肺胃陰分,或熱或咳者:沙參15克,麥冬15克,玉竹10克,生甘草5克,冬桑葉7.5克,扁豆7.5克,花粉7.5克。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溫病條辨》沙參麥
即將成熟的麥冬
冬湯)
2、麥冬治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口乾作渴,汗出不止,腳欹眼黑,津枯液涸:人參25克,麥門冬(去心)15克,五味子10克(碎)。水煎,不拘時溫服。(《千金方》生脈散)
3、麥冬治吐血,衄血不止:生麥門冬汁五合,生刺薊汁五合,生地黃汁五合。相和,於鍋中略暖過,每服一小盞,調伏龍肝末5克服之。(《聖惠方》麥門冬飲子)
4、麥冬治燥傷胃陰:玉竹15克,麥冬15克,沙參10克,生甘草5克,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溫病條辮》玉竹麥門冬湯)
5、麥冬治衄血不止:麥門冬、生地黃,每服50克,水煎。(《濟生方》麥門冬飲)
6、麥冬治瘧傷胃陰,不飢,不飽,不便,潮熱,得食則煩熱愈加,津液不復者:麥冬五錢(連心),火麻仁四錢,生白芍四錢,何首烏三錢,烏梅肉二錢,知母二錢。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溫服。(《溫病條辨》麥冬麻仁湯)
7、麥冬治齒縫出血成條:人參八分,茯苓、麥冬各一錢。水煎溫服。(蘇軾麥門冬湯)
8、麥冬治陽明溫病,無上焦症,數日大便不通,當下之,若其人陰素虛,不可行承氣者:元參一兩,麥冬八錢,生地八錢。水八杯,煮取三杯,口乾則與飲令盡,不便,再作服。(《溫病條辨》增液湯)
9、麥冬治骨蒸肺痿,四肢煩熱,不能食,口乾渴:麥門冬(去心,焙)、地骨皮各五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先以水二盞,煎小麥一合,至一盞半,去麥入葯,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腹食後各一。(《聖濟總錄》麥門冬湯)
陽作仁原創麥冬花葉圖冊(20張)
10、麥冬治消渴,喉干不可忍,飲水不止,腹滿急脹:麥門冬(去心,焙),烏梅(去核取肉,炒)各二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疊,煎至半盞,去滓,食後溫服,日三。(《聖濟總錄》麥門冬湯)
11、麥冬治肺癰涕唾涎沫,吐膿如粥:麥門冬(去心,焙)二兩,桔梗(去蘆頭)五兩,甘草(炙,銼)三分。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青蒿心葉十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稍輕者粥飲調下亦得。(《聖濟總錄》麥門冬湯)
12、麥冬治患熱消渴:黃連一升(去毛),麥門冬五兩(去心)。上二味,搗篩,以生地黃汁、栝樓根汁。牛乳各三合和,頓為丸如梧子,一服二十五丸,飲下,日再服,漸漸加至三十丸。(《外台秘要方》)
13、麥冬治虛熱上攻,脾肺有熱,咽喉生瘡:麥門冬一兩,黃連五錢。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麥門冬湯下。(《普濟方》麥門冬丸)
14、麥冬治火逆上氣,咽喉不利: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金匱要略》麥門冬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