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污水
1. 水產養殖中的廢水該如何處理
水產養殖的廢水現在都是直排進河湖海的,沒有凈化措施。
今年海南省最先開始關注水產養殖廢水問題,要求應先凈化廢水後再排出,也許以後全國都會這樣要求的。
2. 循環水水產養殖和污水處理的區別
公司主導產品:元二氧化氯粉劑、顆粒劑、片劑二元二氧化氯粉劑及液體飲水機凈回水劑產品消毒、答工業循環水、污水處理、水產養殖等領域著廣泛應用二氧化氯發器、二氧化氯投加器、臭氧發器、紫外殺菌器等消毒設備及新型二氧化氯魚葯、新型二氧化氯殺菌滅藻劑、速溶型元二氧化氯泡騰片劑、消毒泡騰片、飲用水消毒片穩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等系列產品應用於飲用水、污水處理、工業循環水、食品加工、衛防疫、養殖、除臭、紙漿織物漂白等領域
3. 污水水產養殖的發展和趨勢
業務培養目標: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水產動、植物增養殖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水產養殖生產、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水產養殖開發、管理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學和水域環境學的基本理論以及水產增養殖、漁業經濟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生物學和化學實驗教學、水產增養殖實踐性環節、微型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水產經濟動、植物增養殖技術、營養與飼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備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
2.掌握現代生物科學和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
3.掌握水產經濟動植物的增養殖技術、營養與飼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4.掌握主要養殖魚類、甲殼類、藻類(可選擇其中的2-3類)的人工育苗、育種和成體的集約化養殖等生產環節的技術關鍵;
5.具備內陸水域、淺海、灘塗的漁業資源和環境調查與規劃的基本方法,了解現代化養殖工程、海洋漁業和水產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識;
6.具備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基本知識,了解水產增養殖學、生命科學的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生物學、環境科學、水產學
主要課程:魚類增養殖學、甲殼動物增養殖學、水產動物育種學、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海藻與海藻栽培學、水環境化學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科研訓練、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等,一般安排25-30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相近專業:水產養殖學 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 水族科學與技術
4. 水產養殖業每天的廢水產生量和水裡面的cod 氨氮 含量大概是多少
可以檢測以下,可以使用COD去除劑、氨氮去除劑,找深圳長隆
5. 水產養殖廢水怎樣處理
養殖廢水抄一級處理就是將廢水中襲的毛、皮以及各種浮渣還有大顆粒懸浮物,最終進入到隔油池,這個步驟主要目的就是將其中的油脂與廢水中的泥砂去除,然後進入調節池,調節池的作用就是為了為保證後續處理能夠正常運行得到穩定出水水質,不僅如此還能起到調節水量和均化水質的作用。
養殖廢水經過調節池的水會被壓力泵提升到浮沉澱一體機。去除率能達到百分之九十,得到的水質會進入到廢水處理設備,一體化廢水處理設備主要包括水解酸化池以及二級接觸氧化池還有沉澱池組成,屠宰廢水在水解酸化池進行酸化處理,全部的大分子有機物會被轉化為低分子有機物,經過廢水生物處理新技術水解的廢水進行到最終的沉澱池,池出水經過濾消毒達標排放。
6. 水產養殖廢水怎麼處理,水產養殖廢水處理工藝
水產養殖廢水處理方法主要有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物理化學處理法、生物處理法。
1物理處理法
1)過濾法
由於養殖廢水中的剩餘殘餌和養殖生物排泄物等大部分以懸浮態大顆粒形式存在,因此採用物理過濾法去除是最為快捷、經濟的方法。常用的過濾設備有機械過濾器、壓力過濾器、沙濾器等。在實際處理工程中,機械過濾器(微濾機)是應用較多、過濾效果較好的方式。沸石過濾器兼有過濾與吸附功能,不僅可以去除懸浮物,同時又可以通過吸附作用有效去除重金屬、氨氮等溶解態污染物。
12)泡沫分離法
泡沫分離根據表面吸附的原理,利用通氣鼓泡在液相中形成的氣泡為載體對液相中的溶質或顆粒進行分離,因此又稱泡沫吸附分離。其原理是向被處理水體中通入空氣,使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質被微小氣泡吸著,並隨氣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然後分離水面泡沫,從而達到去除廢水中溶解態和懸浮態污染物的目的。由於泡沫分離技術不僅可以將蛋白質等有機物在未被礦化成氨化物和其他有毒物質前就已被去除,避免了有毒物質在水體中積累,而且可向養殖水體提供所必需的溶解氧,對維護養殖水體生態環境有良好作用。
泡沫分離是根據吸附的原理,向含表面活性物質的液體中鼓泡,使液體內的表面活性物質聚集在氣液界面(氣泡的表面)上,在液體主體上方形成泡沫層,將泡沫層和液相主體分開,就可以達到濃縮表面活性物質(在泡沫層)和凈化液相主體的目的。被濃縮的物質可以是表面活性物質,也可以是能與表面活性物質相絡合的物質,但它們必須具備和某一類型的表面活性物質能夠絡合或鰲合的能力。
2化學處理法
1)臭氧處理法
海水工廠化養殖廢水存在養殖生物排泄物等懸浮物,以及氨氮、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等物質,而且也存在難生物降解有機物。因此,利用臭氧、過氧化氫、二氧化氯、漂白液等化學氧化劑的氧化作用,氧化分解難生物降解溶解態有機物是養殖廢水深度處理的主要手段。因此採用O3/UV工藝,既能提高處理效率又可減少臭氧的用量。用O3/UV技術凈化湖水可達到水質凈化及水體增氧的目的。
臭氧的凈化原理在於它在水中的氧化還原電位為2.07 V,高於氯(1.36 V)和二氧化氯(1.5 V)。它能夠破壞和分解細胞的細胞壁(膜),迅速擴散滲入細胞內,從而殺死病原菌。臭氧在水中分解的中間物質羥基自由基(•OH),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可以分解一般氧化劑難分解的有機物。因此,用臭氧處理廢水,既能夠迅速滅除細菌、病毒和氨等有害物質,又能增加水中溶解氧,從而達到凈化養殖廢水的目的。
2)電化學法
電化學是研究電和化學反應相互關系的科學。電和化學反應相互作用可通過電池來完成,也可利用高壓靜電放電來實現,二者統稱電化學,後者為電化學的一個分支,稱放電化學。在水產養殖廢水的處理中,用電化學法去除水中溶解的亞硝酸鹽和氨氮的研究結果表明,亞硝酸鹽完全去除的時間和能耗隨著傳導率的增加而降低,輸入電流最大為2A時,耗能最少,pH相對於輸入電流和電導率來說幾乎沒有影響;在酸性條件下有利於亞硝酸鹽的去除,鹼性條件有利於氨的去除,氨的去除速度低於亞硝酸鹽的去除速度。
3生物處理法
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為主體的廢水生物處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廢水中連續通入空氣,經一定時間後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狀絮凝物。其上棲息著以菌膠團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強的吸附與氧化有機物的能力。
典型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氣池、沉澱池、污泥迴流系統和剩餘污泥排除系統組成。
污水和迴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從空氣壓縮機站送來的壓縮空氣,通過鋪設在曝氣池底部的空氣擴散裝置,以細小氣泡的形式進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還使混合液處於劇烈攪動的狀態,形懸浮狀態。溶解氧、活性污泥與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觸,使活性污泥反應得以正常進行。
第一階段,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顆粒吸附在菌膠團的表面上,這是由於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多糖類黏性物質。同時一些大分子有機物在細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
第二階段,微生物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吸收這些有機物,並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給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應進行的結果,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長,污水則得以凈化處理。
經過活性污泥凈化作用後的混合液進入二次沉澱池,混合液中懸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體物質在這里沉澱下來與水分離,澄清後的污水作為處理水排出系統。經過沉澱濃縮的污泥從沉澱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為接種污泥迴流至曝氣池,以保證曝氣池內的懸浮固體濃度和微生物濃度;增殖的微生物從系統中排出,稱為「剩餘污泥」。事實上,污染物很大程度上從污水中轉移到了這些剩餘污泥中。
2)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與活性污泥法並列的一類廢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是一種固定膜法,是土壤自凈過程的人工化和強化;主要去除廢水中溶解性的和膠體狀的有機污染物。具體參見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著生長於某些固體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進行有機污水處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以及藻類等組成的生態系統,其附著的固體介質稱為濾料或載體。生物膜自濾料向外可分為慶氣層、好氣層、附著水層、運動水層。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著水層有機物,由好氣層的好氣菌將其分解,再進入厭氣層進行厭氣分解,流動水層則將老化的生物膜沖掉以生長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復以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生物膜法具有以下特點:(1)對水量、水質、水溫變動適應性強;(2)處理效果好並具良好硝化功能;(3)污泥量小(約為活性污泥法的3/4)且易於固液分離;(4)動力費用省。
7. 水產養殖業每天的廢水產生量和水裡面的COD 氨氮 含量大概是多少請高手多指教
暈,哪有這樣問題。養殖范圍,面積大小,養殖品種等問題都沒有說清楚,誰能回答你的問題!
8. 水庫里過度水產養殖造成的水污染會出現什麼現象
水產養殖造成的水污染
近幾年來,在經濟利益驅動下,水產養殖業無序發展,逐漸由半集約化養殖方式轉向高度集約化養殖方式。這些水產養殖模式是靠施肥或投餌獲得盡可能多的魚產品,生產中產生的殘餌、殘骸、魚體排泄物和施放的化肥、葯物都要在水體中分解並消耗溶氧,分解的產物主要成分為氨氮,這樣一來,水中的溶氧降低,氨氮上升,造成水質惡化,對水產養殖水環境產生了自污染。同時由於水質的惡化會使水中滋生大量病毒、細菌等致病微生物,影響了養殖水產品的質量安全。
水產養殖污水排放破壞了周圍環境,加劇了與環境污染控制的矛盾水產養殖迅猛發展,使當今養殖污水排放量巨增,對環境造成了惡劣影響。這主要是因為傳統養殖模式為超容量高負荷養殖,生產過程存在著一些不合理投放飼料與漁葯使用行為,大大超過了環境容量和環境
自凈能力,導致營養不均衡,養殖污水富含N、P等營養物質。這些污水排放流入河道,可能導致藻類大量繁殖,產生多種毒素,污染了水體、土壤和空氣,最終形成「池塘水體一土壤一養殖生物一大氣」連鎖污染,通稱為立體污染由此可見,水產養殖業在我國己成為污染源頭和受污染物影響的重要功能區之一。這不僅給漁民、企業、甚至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了風險。為使我國漁業發展走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必須有效地控制水產養殖水污染,改變傳統粗放型生產方式,尋求科學的經濟發展模式,以最小的經濟和社會成本在獲取水產品的同時保護漁業資源和環境。
9. 如何處理海水養殖廢水
是叫抄海水養殖廢水。
海水養殖廢水處理方法
1、物理處理法
海水養殖廢水處理特別是沉澱、過濾和泡沫分離等技術,這些物理處理設施具有造價和運行費用低等優點,缺點是只能去除水體中的懸浮物,不能去除溶解性污染物,特別是不能除去對魚類等養殖對象有強毒性的氨氮。
2、化學處理法
化學處理技術中,氧化技術較多應用於海水集約化養殖廢水處理,由於臭氧具有氧化能力強,處理後的水體中溶解氧含量高,能快速分解水體中有機質和還原性無機質,殺滅水體中的病毒、細菌和微藻,無二次污染等優點,特別適合海水養殖廢水中污染物特點和處理後的水質要求。臭氧氧化技術的不足之處是處理成本較高,殘留的臭氧對養殖對象產生一定的毒性作用。
3、生物處理法
生化處理技術利用微生物的吸收、代謝作用去除水體中有機物和氨氮,與物化技術相比具有投資低、不易產生二次污染等優點,是處理溶解態污染物最經濟有效的方式。海水養殖廢水中的有機物主要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可生化性好,特別適合採用生化處理技術。目前海水養殖廢水生化處理中應用較多的是生物接觸氧化、生物轉盤、生物流化床等工藝。
10. 水產養殖過程中養殖廢水是怎麼產生的
環境破壞的原因分析
1過度追求經濟效益,環保意識薄弱
我國部分水產養殖者缺乏環境保護意識,片面追求經濟利益,選擇高密度、高產量的養殖模式。基於這種養殖模式,養殖者勢必要在養殖過程中提高餌料的投入量及換水量,而大量的殘餌、糞便會增大水環境的負荷量,一旦超過水環境的自凈能力,就會引發嚴重的自身污染問題。同時,日換水量的增加,不僅會導致大量水資源的浪費,廢水的排放也會影響周邊的水域環境。養殖者為提高經濟效益,降低生產成本,往往不採用循環水養殖系統和水體凈化技術對廢水進行循環利用和凈化處理,而直接將廢水排放到河道中,若廢水中含有大量有機物和其他污染物質,就會使接納水體出現富營養化和厭氧狀態,不僅會污染水源,甚至會使水環境的生物多樣性發生改變,引發嚴重的生態問題。
2漁葯使用不當水產養殖者為了保證養殖產量,防治各類病害,在養殖過程中投入大量的漁葯,包括殺菌劑、除草劑、抗生素、防腐劑、甚至還會投放促進魚蝦產卵和生長的激素類葯物。這些葯物會有相當一部分直接散失到水中,造成了水環境的污染。由於漁葯使用不規范,在殺滅病菌、蟲害的同時,也會對水體中的有益菌和浮游生物造成一定的傷害,甚至會使水環境的微生態系統失去平衡。一些低濃度、性質穩定的葯物殘留於水中,可能會在一些水生生物體內產生積累,並通過食物鏈放大,對整個水體生態系統乃至人體造成危害。
3飼料污染
養殖過程中飼料的使用,是造成水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我國大多數水產養殖者在養殖過程中採用的是生鮮飼料,生鮮飼料營養豐富、價格低廉。但是,這類飼料的吸收利用率低,飼料中僅有20%~30%的營養物質被魚蝦吸收,促進魚蝦生長,大部分營養物質則直接散失到水中或者通過魚蝦的排泄物再次進入水體,對水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殘餌、糞便中含N、P的營養物質和其他有機物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污染物質,給養殖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危害。而配合飼料具備高效、優質、低污染的特點,但因為配合飼料成本較高、價格昂貴,往往被養殖者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