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羅非魚
⑴ 羅非魚是污水中生長嗎
羅非魚是亞熱帶魚種,不適合污水中生長,其耐熱畏寒,在中國氣候不適合它,成長期絕對不會超
過五個月
。
過四個月,天冷時不捕獲會凍
⑵ 污水裡的魚能吃嗎
污水溝里的魚能食用的。
如果魚有股味道,這是因為魚體內累積了較多的污水中的水體回中的有答機質,只是會影響口感,可以在家裡用清水多養幾天來凈化下,對身體並無安全隱患。
至於擔憂污水裡的魚類的是否有重金屬污染,應該說在魚體內累積的含量也是很小的,還不足以對人體的安全造成危害,因為魚本身也怕污染,如果魚類累積的重金屬污染過量的話,那麼魚類本身也無法生存。
如果一條魚接觸到了污染,那麼魚經過全身的代謝,魚肉的各個部分累積的毒素應該是大致相當的,並沒有非常大的部位差異。至於將魚的全身各部位細化數據來看,污染濃度最高的地方比較突出的是魚的內臟——比如魚肝臟、魚膽等等,這是因為這些部位會參與污染物的代謝過程,污染濃度可能會比魚肉要高些,所以在烹調的時候可將內臟棄之不用。
因此,即使水質有一定污染,只要魚是活的,魚肉方面也無需擔心的。
⑶ 鰻魚的繁殖習性是什麼樣的
鰻魚又名白鱔、白鰍等,是淡水養殖的名貴魚類。鰻魚體細長,前部呈圓筒狀,後部側扁,體長為體高的16.0~20.7倍,為頭長的6.9~7.8倍;頭長為吻長的4.4~5.5倍,為眼徑的10.7~13.7倍,為眼間距的4.8~6.0倍.眼小,吻突,頭上頜骨上有一縱向齒帶.鰓孔發達,有兩個胸鰭,無腹鰭,背鰭和臀鰭低而長,臀鰭與尾鰭相連接。背部暗褐色,腹部白色,無斑點,體表多粘液,鱗呈席狀,埋於皮下。
鰻魚的特性
鰻魚主要在夜間攝食,成體主食動物餌料,白仔鰻主要攝食浮游動物、水生昆蟲和有機碎屑。體重5克左右的幼鰻即開始捕食魚苗。100克體重的小鰻能夠追捕小魚、小蝦類。鰻魚的攝食水溫在12℃以上,即3~11月間,其中以6~7月和9~10月間強度較大。
鰻魚是一種降河性魚類,鰻苗於春季洄遊在河口附近索餌,白仔鰻魚體長6厘米左右,體重0。1克;在淡水中生長1周年,到翌年春,可長到體長15厘米,體重5克左右;第三年春可長到體長15厘米,體重15克左右;第四年可長到50克以上。在自然條件下,可捕到鰻魚的最大個體為45厘米,體重1600克。
鰻魚在深海中產卵繁殖,在淡水環境中成長。性情兇猛,貪食,好動,晝伏夜出,具有趨光性強、喜流水、好溫暖和穴居等特點;具有很強的溯水能力,也能入洞潛逃。每年秋季性成熟的親鰻下海產卵、排精,受精卵在深海孵化後發育至變態,待春天來臨,便集群從海口處進入淡水中生活。
⑷ 污水溝里的羅非魚可以吃嗎
污水溝里的
魚有污染.最
好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