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溶解氧
Ⅰ 工業污水處理中什麼叫溶解氧溶解氧與微生物的關系如何
溶解在抄水體中的氧被稱襲溶解氧。水體中的生物與好氧微生物,它們所賴以生存的氧氣就是溶解氧。不同的微生物對溶解氧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好氧微生物需要供給充足的溶解氧,一般來說,溶解氧應維持在3mg/L為宜,最低不應低於2mg/L;兼氧微生物要求溶解氧的范圍在0.2-2.0mg/L之間;而厭氧微生物要求溶解氧的范圍在0.2mg/L以下。
武漢格林環保在污水處理方面有著不錯的工藝和經驗,可以多了解一下。
Ⅱ 污水處理中什麼是溶解氧、測定目的是什麼
溶解氧是指溶解於水中的氧量,它與溫度、壓力、微生物的生化作用有密切關系。在一版定溫度下,水中權最多隻能溶解一定量的氧,例如20℃時,蒸餾水的溶解氧飽和值為9.17 mg/L。
在污水處理中常常測定出水和曝氣池中的溶解值,根據它的大小來調節空氣供應量,了解曝氣池內的耗氧情況以判斷在各種水溫條件下,曝氣池耗氧速率。在運轉過程中,要求曝氣池內的溶解氧在1 mg/L以上,過低的溶解氧值表明曝氣池內缺氧,過高的溶解氧不但浪費能耗,且可能造成污泥松碎、老化。
污水處理廠出水中含有溶解氧對水體環境是有益的,在可能的條件下,應讓出水帶有些溶解氧。
溶解氧在水體自凈過程中是個重要參數,它可反映水體中耗氧與溶氧的平衡關系。
Ⅲ 在污水處理中能直接影響到溶解氧的因素有哪些
水中溶解來氧的濃度源可以用Henry定律來表示:當達到溶解平衡時:C=KH*P其中:C為溶解平衡時水中氧的溶解度;P為氣相中氧的分壓;KH為Henry系數,與溫度有關;增加曝氣努力使氧的溶解接近平衡,而同時活性污泥還會消耗水中的氧。因此廢水中實際溶解氧量與水溫、有效水深(影響壓力)、曝氣量、污泥濃度、鹽度等因素有關。
Ⅳ 在污水處理曝氣的過程如果水中的溶解氧超高很多的話會不會造成活性污泥死亡
曝氣,是污水好氧處理中必不可少關建環節,曝氣量的大小對無論對生物膜法或是活性專污泥法屬都有直接影響,曝氣量過小,二次沉澱池可能由於缺氧而發生污泥腐化,即池底污泥厭氧分解,產生大量氣體,促使污泥上浮。曝氣量過大,在曝氣池中將發生高度硝化作用,使混合液中硝酸鹽濃度較高。沉澱池中由於反硝化而產生大量N2或NH3,而使污泥上浮。另外,曝氣量的分布是和穩定,也是影響處理效果和能耗的一個重要原因。曝氣頭堵塞,氣體流量會減少,也會造成其它地方流量增大,相反,曝氣頭破損,氣體流量會大增,會造成其它地方流量銳減,由於生物反應不平衡,處理質量下降。為達到處理效果,不得不調整曝氣量,在此某點的溶解氧的變化不能准確反映生物池的處理狀態,使得溶解氧為指標的控制變得不穩定,能耗增加。因此曝氣系統必須進行控控制。
Ⅳ 關於溶解氧在污水處理中有什麼作用
處理污水時有厭氧菌和好氧菌,好氧菌需要氧氣的,溶解氧表示的是水中氧的含量,如果水中氧量不足,好氧菌沒有辦法生存,也就沒有辦法處理污水。
Ⅵ 污水處理廠出水溶解氧一般為多少
出水溶解氧一般大於等於2mg/L。污水處理按照處理程度來分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三級處理:
1、一級處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物質,常用物理法。一級處理後的廢水BOD去除率只有20%,仍不宜排放,還須進行二級處理。
二級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物,BOD去除率為80%~90%。一般經過二級處理的污水就可以達到排放標准,常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處理法。
2、三級處理的目的是進一步去除某種特殊的污染物質,如除氟、除磷等,屬於深度處理,常用化學法。
(6)污水溶解氧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的方法:
1、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物理法處理構築物較簡單、經濟,用於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2、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處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3、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於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化學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後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Ⅶ 污水處理中好氧的溶解氧的標准如何
看負荷以及好氧區域的功能,正常2-4吧,低負荷溶解氧也低一點
Ⅷ 污水處理中溶解氧與氨氮的關系
首先糾正你的一個錯誤,不是生物需氧量而是生化需氧量.
氨氮:指水中以游專離氨(NH3)和銨離子屬(NH4)形式存在的氮;
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態氧,簡稱DO;
化學需氧量:指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一般為有機物)的氧當量.根據氧化劑的不同常見的有CODMn和CODCr.
生化需氧量:指在一定時間內,微生物分解一定體積水中營養物質,所消耗的溶解氧量,一般這個過程比較漫長,實際操作中常用BOD5來代替.
其實,這些是你難道一個廢水水樣,都需要了解的水質指標,不好說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系,但可以講他們存在的多少決定了你處理工藝的選擇.
他們一般都是通過取水樣回實驗室測試的出來的,過程都不復雜.
你說的如何控制,也不夠恰當,我們可以通過工藝參數的調控,來控制水體中各個水質指標的變化,這往往要花很大代價,如果相你說的簡單的操控下就可以控制,那水處理行業到簡單了.
Ⅸ 污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在哪個范圍之內
沒有一定的標復准。進水中溶解氧視制廢水水質而定;對於好氧處理來說,出水中溶解氧應該大於等於2mg/L,溶解氧過低,一是處理效果不好,二是出水排入地表水體後會降低水體的溶解氧。
處理污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中和法、化學沉澱法、鐵氧體沉澱、其他化學沉澱、氧化還原法、化學物理消毒法等方法,具體的處理要根據水質的情況來進行處理。
(9)污水溶解氧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①試劑加人時應往意不要與空氣接觸,以免將空氣中的氧帶入樣品影響測定。
②注意澱粉指示劑加人的時間。應先將溶液由棕色滴定至淡黃色時再加人澱粉指示劑,否則終點會出現反復,難以判斷。
③樣品中懸浮物質會吸附析出碘,使結果偏低。此時需預先用明礬在鹼性條件下水解,待沉澱析出後再測上層清液中的溶解氧。
④當水樣中含有亞硝酸鹽時會干擾測定,可加人疊氮化鈉使水中的亞硝酸鹽分解而消除干擾。其加人方法是預先將疊氮化鈉加人鹼性碘化鉀溶液中。
⑤如水樣中含Fe2+達100-200mg/L時,可加人1mL40%氟化鉀溶液消除干擾。
⑥如水樣中含氧化性物質(如游離氯等),應預先加人相當量的硫代硫酸鈉去除。
Ⅹ 污水中進水 出水的溶解氧標準是多少
出水溶解氧一般大於等於2mg/L。污水處理按照處理程度來分可分為一級處理內、二級處理和三級容處理:一級處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物質,常用物理法。一級處理後的廢水BOD去除率只有20%,仍不宜排放,還須進行二級處理。
溶解氧通常有兩個來源:一個來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飽和時,大氣中的氧氣向水體滲入;另一個來源是水中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出的氧。
(10)污水溶解氧擴展閱讀:
溶解氧跟空氣里氧的分壓、大氣壓、水溫和水質有密切的關系,在20℃、100kPa下,純水里大約溶解氧9mg/L。
有些有機化合物在喜氧菌作用下發生生物降解,要消耗水裡的溶解氧。如果有機物以碳來計算,根據C+O2=CO2可知,每12g碳要消耗32g氧氣。當水中的溶解氧值降到5mg/L時,一些魚類的呼吸就發生困難。
因此水中的溶解氧會由於空氣里氧氣的溶入及綠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得到不斷補充。但當水體受到有機物污染,耗氧嚴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時補充,水體中的厭氧菌就會很快繁殖,有機物因腐敗而使水體變黑、發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