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中和
A. 中和鹼性廢水有哪些
酸和鹼之間會發生中和反應,中和反應的實質是酸溶液中的氫離子和鹼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
硫酸中和鹼性廢水的離子方程式:
h+
+
oh-
=
h2o
B. 再處理廢水時,先用什麼中和
再處理廢復水時,主要通過污水制泵房、准沉澱池、一次沉澱池、副沉澱池、二沉池、污泥再生車間、污泥乾燥車間、回用水車間等。污水經廠外管網收集進入廠區後,先通過沉砂池去除污水中的大懸浮物、浮物和沙粒,再從一級沉澱池中去除污水中的懸浮固體污染物,水質良好。污水通過初始的水槽進入貯罐。活性污泥中的大部分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中的有機污染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將沉澱池中的泥漿和水混合後,可獲得清水。污水由廠外管網收集,進入廠區,首先通過粗柵過濾器,粗格柵的間隙為20 mm,可去除污水中的大塊懸浮物和浮物,然後流經細柵,細柵的間隙為6mm。粗粒度不能分離的較大顆粒的固體可以過濾掉,以保證後續處理段的穩定運行。然後,污水通過水力去除比重較大的無機砂,進入砂粒沉降池,進入初級沉澱池。為了降低污水池的處理負荷和水質,在一次沉澱池重力分離的基礎上去除污水中的懸浮固體污染物。
C. 廢水中和處理法的酸性廢水中和處理
處理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酸、鹼廢水相互中和,投葯中和和過濾中和法等。
(一)酸、鹼廢水(或廢渣)中和法
(1)酸鹼廢水的相互中和可根據當量定律定量計算:
NaVa=NbVb
其中:Na、Nb分別為酸鹼的當量濃度;Va、Vb分別為酸鹼溶液的體積。
中和過程中,酸鹼雙方的當量數恰好相等時稱為中和反應的等當點。
強酸、強鹼的中和達到等當點時,由於所生成的強酸強鹼鹽不發生水解,因此等當點即中性點,溶液的pH值等於7.0。但中和的一方若為弱酸或弱鹼,由於中和過程中所生成的鹽,在水中進行水解,因此,盡管達到等當點,但溶液並非中性,而根據生成鹽水的水解可能呈現酸性或鹼性,pH值的大小由所生成鹽的水解度決定。
(二)投葯中和法
投葯中和法是應用廣泛的一種中和方法。最常用的鹼性葯劑是石灰,有時也選用苛性鈉,碳酸鈉、石灰石或白雲石不等。選擇鹼性葯劑時,不僅要考慮它本身的溶解性,反應速度、成本、二次污染、使用方便等因素,而且還要考慮中和產物的性狀、數量及處理費用等因素。
(三)過濾中和法
一般適用於處理含酸濃度較低(硫酸<20g/L,鹽酸、硝酸<20g/L的少量酸性廢水,對含有大量懸浮物、油、重金屬鹽類和其他有毒物質的酸性廢水不適用。
濾料可用石灰石或白雲石,石灰石濾料反應速度比白雲石快,但進水中硫酸充許濃度則較白雲石濾料低。中和鹽酸、硝酸廢水,兩者均可採用。中和含硫酸廢水,採用白雲石為宜。
D. 工業廢水中含有的酸性物質,通常用什麼進行中和處理
工業復廢水中含有的酸性物質,通常用制只需要加入鹼性物質(石灰、苛性鈉等),調節PH值到6--9范圍內,就可以達標排放.
但是一般酸性廢水不可能是單獨存在的,如果單獨存在的話,沒有其他物質干擾的話,完全可以做為資源化利用.
一般酸性廢水在冶金行業比較多,很多金屬都需要用酸來萃取.這類廢水俗稱污酸廢水.一般是通過調節ph值到鹼性,然後可以通過電化學、膜工藝、鐵鹽法、硫化法等技術手段來處理達標.
E. 曝氣吹脫在酸性廢水中和過程中起到什麼作用答案
吹脫的理論依據是氣液相平衡和傳質速度理論。對於稀溶液,在一定溫度,當氣液之間達到相平內衡時,溶質氣容體在氣相中的分壓與該氣體在液相中的濃度成正比——亨利定律。
P=Ex
式中 P——溶質氣體在氣相中的平衡分壓, Pa;
x——溶質氣體在液相中的平衡濃度,摩爾分率;
E——比例系數,稱亨利系數, Pa。
廢水中常常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溶解氣體,如CO2、H2S、HCN、CS2等,其中有的損害人體健康,有的腐蝕管道、設備,為了除去上述氣體,常使用吹脫法。吹脫法的基本原理是:將空氣通入廢水中,改變有毒有害氣體溶解於水中所建立的氣液平衡關系,使這些易揮發物質由液相轉為氣相,然後予以收集或者擴散到大氣中去。吹脫過程屬於傳質過程,其推動力為廢水中揮發物質的濃度與大氣中該物質的濃度差。
吹脫法既可以脫除原來就存在於水中的溶解氣體,也可以脫除化學轉化而形成的溶解氣體。如廢水中的硫化鈉和氰化鈉是固態鹽在水中的溶解物,在酸性條件下,它們會轉化為H2S和HCN,經過曝氣吹脫,就可以將它們以氣體形式脫除。這種吹脫曝氣稱為轉化吹脫法。
F. 含硫酸廢水中和處理應該考慮哪些
注意酸的濃度及鹼的濃度,加鹼速度,會放熱
含酸廢水是兩種重要的工業廢液。一般回來說,酸含量大於3~5%的答高濃度廢水稱為廢酸液,這類廢液首先要考慮採用特殊的方法回收其中的酸。酸含量小於3~5%的酸性廢水,回收價值不大,常採用中和處理方法,使其pH值達到排放廢水的標准。所以若是要中和處理含酸廢水就得硫酸廢水濃度進行限制,濃度應該限制在3~5%以內。因為含硫酸廢水來源不同,且水量大小不一,如果廢水中沒有含其他污染物的話,只有含硫酸,水量又不多,那麼可以使用液鹼中和比較方便,不會產生沉澱物,中和至6--9便可直接排放。如果沒其它污染物,水量大的話,那麼可以使用石灰粉(比液鹼便宜)中和較好,不過會產生硫酸鈣與碳酸鈣沉澱,需要配備壓濾機壓泥。
很高興為您解答有用請採納
G. 過濾中和法處理酸性廢水時應注意什麼
過濾中和法僅適用於酸性廢水的中和處理,而且只適用於低濃度的酸性廢水。當酸性廢水通過濾料時,與濾料中鹼性物質進行中和反應, 這種方法,稱為過濾中和法。與葯劑法相比,工藝簡單、操作方便,濾料易得。主要濾料是石灰石,大理石和白雲石等。
使用過濾中和法要注意兩點:一是濾料選擇與酸的性質有關;二是要限定廢水中酸的濃度,避免濾料堵塞。因為濾料的中和反應發生在濾料表面,中和產物會沉澱在濾料表面,因溶解度很小,會引起堵塞,使中和反應中止。另外廢酸的濃度要限定,即提高廢水中酸的極限濃度,如過高時,中和反應劇烈,中和產物更多,更易阻塞。這與酸的性質和濾料有關。如處理廢水中硫酸時,選用石灰石,因為選用白雲石中和時產生硫酸鎂易溶於水。對硝酸及鹽酸廢水,因濃度過高還會造成濾料消耗快,給中和處理造成一定的困難,因此需要限定極限濃度。
常用的中和濾池按水流方向分為平流式、豎流式兩種。目前多用豎流式。豎流式又分升流式和降流式兩種。其中升流膨脹中和濾池廢水是從下而上運動,濾料是懸浮狀態,濾層膨脹,碰撞摩擦,沉澱物難以覆蓋濾料表面,因此含酸濃度可以適當提高,生成二氧化碳從頂部容易排出,不會使濾床堵塞,更多石灰中和法資料至http://www.cl39.com/望採納。
H. 中和酸性廢水為什麼不用氫氧化鈉
1、中和酸性廢水一般用氧化鈣或復合鹼,不能用氫氧化鈉,原因在版於:
①氫氧化鈉腐蝕性權強,鹼性太強,容易造成局部鹼性過強;熟石灰氧化鈣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所以就算多加也不會造成廢水鹼性化;
②熟石灰較氫氧化鈉便宜。
2、氫氧化鈉及其基本介紹。氫氧化鈉,化學式為NaOH,俗稱燒鹼、火鹼、苛性鈉,為一種具有很強腐蝕性的強鹼,一般為片狀或顆粒形態,易溶於水(溶於水時放熱)並形成鹼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NaOH是化學實驗室其中一種必備的化學品,亦為常見的化工品之一。純品是無色透明的晶體。密度2.130g/cm³。熔點318.4℃。沸點1390℃。工業品含有少量的氯化鈉和碳酸鈉,是白色不透明的晶體。有塊狀,片狀,粒狀和棒狀等。式量40.01氫氧化鈉在水處理中可作為鹼性清洗劑,溶於乙醇和甘油;不溶於丙醇、乙醚。在高溫下對碳鈉也有腐蝕作用。與氯、溴、碘等鹵素發生歧化反應。與酸類起中和作用而生成鹽和水。
I. 酸性水用什麼材料去中和
(一)酸、鹼性廢水中和法這種中和方法是將酸性廢水和鹼性廢水共同引入中和池中,並在池內內進行混合攪拌。中和容結果,應該使廢水呈中性或弱鹼性。
(二)投葯中和法 酸性廢水中和處理採用中和劑有石灰、石灰石、白雲石、氫氧化鈉、碳酸鈉等。其中碳酸鈉因價格較貴,一般較少採用。石灰來源廣泛,價格便宜,所以使用較廣。用石灰作中和劑能夠處理任何濃度的酸性廢水。最常採用的是石灰乳法。氫氧化鈣對廢水雜質具有混聚作用,因此它適用於含雜質多的酸性廢水。
(三)過濾中和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含硫酸濃度不大於2~3g/L和生成易溶鹽的各種酸性廢水的中和處理
J. 酸鹼中和後廢水可以排污水管處理嗎
純酸鹼污水是可以的,如果還有其它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屬離子等)就須另行處理了。
酸鹼廢水處理:
(一)處理方法及其選擇
1. 酸性廢水處理方法: (1)酸鹼廢水相互中和;(2)投葯中和;(3)過濾中和;(4)離子交換(5)電解。一般是前三種方法應用較廣。
2. 鹼性廢水處理方法:
(1) 酸鹼廢水相互中和;(2)加酸中和;(3)煙道氣中和。
3. 選擇酸鹼廢水處理方法的注意事項:
(1) 廢水中所含酸類的性質、濃度、水量及其變化情況。
(2) 本企業或附近工況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是否排出鹼性廢料(或酸性廢液)及其利用的可能性。
(3) 當地葯劑供應情況。
(4) 廢水排入城市管道的條件。
(5) 酸性廢水中和方法。
(二)酸鹼廢水處理的設計與計算
1. 酸性廢水中和
(1) 酸鹼廢水相互中和
1)中和能力計算
根據化學基本原理,酸鹼中和應符合一定的當量關系。為使酸性廢水與鹼性廢水混合後呈中性反應,可按下式進行計算:
∑QzBz≥∑QxByaK
式中 Qz—鹼性廢水流量(升/小時);
Bz—鹼性廢水濃度(克當量/升);
Qx—酸性廢水流量(升/小時);
By—酸性廢水濃度(克當量/升);
a—葯劑比耗量,即中和1公斤酸所需鹼量(公斤);
K—考慮中和過程不完全的系數,一般採用1.5~2.0。
酸(鹼)當量值R可按表7-5進行換算{見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六冊【室外排水與工業污水處理】)330頁}。
如已知酸(鹼)濃度為C(克/升)或P(%)時,則當量濃度為B=C/R=10P/R(克當量/升)。 2)中和池設計
中和池有效容積可按下式計算: V=(Qz+Qx)t(升)
式中Qz—鹼性廢水流量(升/小時);
Qx—酸性廢水流量(升/小時);
t—中和反應時間,與排水情況及水質變化情況有關,一般採用1~2小時。
當生產過程中,如酸及鹼性廢水排出的很均勻,酸鹼含量能互相平衡時,亦可不單獨設中和池,而在吸水井及管道內進行混合反應。如數量及濃度有波動時,則應設中和池。酸性廢水經進水管進入中和池,在通過池底穿孔管使之得到更充分混合再由出水管排出。
中和池攪拌強度為中強,一般採用機械和壓縮空氣攪拌,機械攪拌常用槳式攪拌機,攪拌功率在0.2~0.5kW/m3污水左右;若採用壓縮空氣攪拌,空氣壓力為0.1~0.2MPa,空氣量為0.2 m3/(min* m3污水) 。
絮凝反應槽設計
絮凝反應停留時間應由試驗確定,一般取3~9min,不宜太長。反應攪拌強度為弱,機械攪拌常選用框式攪拌機;若採用水力渦流式反應槽,槽上部圓柱部分上升流速為4~5mm/s,進水管流速在0.7m/s左右。
(2) 投葯中和
投葯中和可處理任何性質,任何濃度的酸性廢水。當投加石灰乳時,氫氧化鈣對廢水雜質具有凝聚作用,因此又適用於處理雜質多及高濃度的酸性廢水。
1)中和葯劑選擇與中和反應式
酸性廢水中和劑有石灰、石灰石、大理石、白雲石、碳酸鈉、苛性鈉、氨或氧化鎂等,常用者為石灰。
2)處理流程
當酸性廢水中含有重金屬離子,或經投葯中和後產生沉渣時,需設置沉澱池。 當酸性廢水經投葯中和後,其所生成的鹽類不產生沉渣時,則無需設置沉澱池。 處理系統中還需設置清洗管道。
3)處理構築物
Ⅰ、混合反應池
當廢水量較大時,可設置單獨的混合池。
混合、反應可在同一個池內進行,石灰乳液應在混合、反應前投入廢水當中,當採用池底進水、池頂出水的水流方式時,要求在混合、反應過程中連續攪拌,使其得到充分混合反應和防止石灰或電石渣沉澱。
PH值的控制應按重金屬氫氧化物的等電點考慮,一般為7~9。
當石灰乳液投加在水泵吸水井中時,則可不設混合、反應池,但應滿足混合反應所需的時間。
混合反應池的容積按下式確定: V=Qt/60(米3)
式中 Q—污水設計流量(米3/小時);t —混合、反應時間(分鍾)。
為保證葯劑和廢水再池內充分混合,池內一般採用壓縮空氣攪拌,也可用機械攪拌。
4)用石灰中和酸性污水的一些數據
Ⅰ、混合反應時間 一般採用1~2分鍾,但廢水中和含重金屬鹽或其他有毒物質時,混合反應時間,尚應根據除鹽和解毒要求確定。當石灰乳液在水泵集水井中投加時,可不設混合設備,但反應設備宜根據管道長度和廢水水質而定。 Ⅱ、沉澱時間 一般採用1~2小時
Ⅲ、污泥體積 約為處理污水體積的10~15% Ⅳ、污泥含水率 一般為90~95%
Ⅴ、石灰倉庫儲存量 一般按10日左右計算,並應根據運輸和供應情況確定,石灰倉庫不應與石灰乳液制備和投配裝置設在同一房間內。
5)投葯量計算
葯劑的總耗量按下式計算:
Gz=100GsaK/α(公斤/小時)
式中 Gs—廢水中的酸含量(公斤/小時);
a —葯劑比耗量,見表7-4{見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六冊【室外排水與工業污水處理】)330頁}
α— 葯劑純度(以%計),應按當地產品純度計算。
K— 反應不均勻系數,一般採用1.1~1.2。但以石灰乳中和硫酸時,採用1.05~1.10;一乾粉或石灰漿投加時,由於反應不徹底和緩慢,其值採用1.4~1.5;中和鹽酸、硝酸是採用1.05。
6)中和劑的制備
如採用石灰作中和劑時,投配有干法和濕法之分。一般採用濕法投配。
Ⅰ、石灰量在1噸/日以內時,可用人工栽消化槽(池)內進行攪拌和消化,一般在槽(池)內製成40~50%的乳濁液。消化槽的有效容積按下列公式計算:
V=KV1(米3)
式中 K — 容積系數,一般採用2~5;
V1 — 一次配置的葯劑量(米3)。
Ⅱ、經過消化的石灰乳排至溶液槽,溶液槽的有效容積按下式計算: V=GCaO/αca
式中 GCaO — 石灰消耗量(噸/日);
α— 石灰的容量,一般採用0.9~1.1噸/米3;
c —石灰溶液的濃度(%);
a — 每天攪拌的次數,用人工攪拌時按3次計算,用機械攪拌時按6次計算。
石灰乳的濃度按5~10%計算。溶液槽至少設置2個,輪換使用。為了防止石灰的沉積,應設置攪拌裝置。採用機械攪拌時,其攪拌機的轉速一般為20~40轉/分鍾,線速度一般為3m/s;如用壓縮空氣攪拌,一般採用8~10升/秒/米2。亦可用水泵攪拌,首先考慮耐磨性能,泵揚程大於25米,流量按儲槽橫斷面內的流速不小於29m/h計算。
投葯量大時,可設置單獨投葯裝置,一般則由溶液槽直接用管道投葯,如條件允許應設置自動酸度計,即將調節閥安在投葯管上,並有浸在處理後廢水中的酸度發送器進行控制,以確保處理效果和提高機械化管理水平。
7)沉澱池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