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鍍廢水成分
1. 某校課題研究小組到電鍍廠考察,了解到鐵製品表面鍍銅的主要工藝流程如圖:結合流程中提供的信息回答:①
①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鐵銹與硫酸反應的反應物是氧化鐵和硫酸,生成物是硫酸鐵和水,用觀察法配平,所以方程式是:
Fe2O3+3H2SO4═Fe2(SO4)3+3H2O;因為稀硫酸過量,因此有硫酸,硫酸與過量的燒鹼生成了硫酸鈉和水;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硫酸與氧化鐵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硫酸與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因此流程Ⅱ廢水中含有H2S04、Fe2(S04)3、FeS04、Na2S04;
②反應物是鐵和硫酸銅,生成物是銅和硫酸亞鐵,所以方程式是:Fe+CuS04═FeS04+Cu;
③流程Ⅳ中廢水的pH為4,顯酸性,廢水中一定沒有氫氧化鈉;故答案為:NaOH;
④因為流程Ⅲ中硫酸銅溶液過量,因此流程Ⅳ廢水中還含有硫酸銅,可以用鐵片來檢驗,即取少量廢水,插入一打磨光亮的鐵片,一段時間後取出觀察,鐵片上有紅色的銅,說明廢水中含有CuS04.
故答案為:①Fe203;Fe203+3H2S04═Fe2(S04)3+3H2O;FeS04;②Fe+CuS04═FeS04+Cu;③NaOH;④CuSO4;取少量廢水,插入一打磨光亮的鐵片,一段時間後取出觀察,鐵片上有紅色的銅,說明廢水中含有CuS04.
2. 電鍍車間生產廢水中的成分
電鍍工廠(或車間)排出的廢水和廢液,如鍍件漂洗水、廢槽液、設備冷卻水和沖洗地面水等,其水質因生產工藝而異,有的含鉻,有的含鎳或含鎘、含氰、含酸、含鹼等。廢水中的金屬離子有的以簡單的陽離子形態存在(如Ni2+、Cu2+等),有的以酸根陰離子形式存在(如CrO厈等),有的則以復雜的絡合陰離子形式存在[如Au(CN)娛、Cd(CN)厈、Cu(P2O7)愹等]。一種廢水中常含有一種以上的有害成分,如氰化鍍鎘廢水中既有氰又有鎘。此外,一般鍍液中常含有機添加劑。
電鍍廢水多有毒,危害較大。如氰可引起人畜急性中毒,致死,低濃度長期作用也能造成慢性中毒。鎘可使腎臟發生病變,並會引起痛痛病。六價鉻可引起肺癌、腸胃道疾病和貧血,並會在骨、脾和肝臟內蓄積。因此,電鍍廢水必須嚴格控制,妥善處理。
電鍍廢水的處理已有數十年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大致在20世紀50年代前後,主要著眼於廢水、廢渣的處理技術。處理的主要對象為氰化物和六價鉻。處理方法主要是化學沉澱法。第二階段大致在60年代,開始注意工藝改革和綜合利用,並著手處理鎘和其他金屬。第三階段從70年代起,開始研究從根本上控制污染的技術,以防為主,改革電鍍工藝,研究廢水的閉路循環。在工藝改革上用低濃度工藝代替高濃度工藝(如低鉻代替高鉻鍍鉻),用無毒或低毒材料的電鍍工藝代替有毒材料的工藝(如以無氰工藝代替有氰工藝)。
http://login.wiki.cn/wiki/%E7%94%B5%E9%95%80%E5%BA%9F%E6%B0%B4%E5%A4%84%E7%90%86
3. 一般電鍍廠廢水濃度是多少未經過污水處理前的各成分濃度
各佔百分之四十左右
4. 一般的電鍍廢水中的主要成分
這個要看你是採用什麼電鍍工藝,產生的是哪些槽子的廢水,總的來版說,有一個恆量標准權,需氧量 COD,
COD(化學需氧量)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採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水中的還原性物質有各種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但主要的是有機物。因此,化學需氧量(COD)又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 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隨著測定水樣中還原性物質以及測定方法的不同,其測定值也有不同。目前應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法與重鉻酸鉀氧化法。高錳酸鉀(KMnO4)法,氧化率較低,但比較簡便,在測定水樣中有機物含量的相對比較值時,可以採用。重鉻酸鉀(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現性好,適用於測定水樣中有機物的總量
5. 電鍍污水的主要成分
電鍍廢水主要來自電鍍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電鍍水洗廢水、活化廢專液、鍍槽過濾殘液和地面沖屬洗水。電鍍廢水的水質復雜,成份不易控制,主要有含鉻廢水、含鎳廢水、含氰廢水和綜合廢水等,其中有毒物質種類多危害大,有些屬於致癌、致畸、致突變的劇毒物質。比如酸鹼廢水、含鉻廢水、氰化物廢水、含鎳廢水、化學鍍鎳廢水等等,又不能一概而論。你看污水是什麼廠出來的不就知道成分了。
含氰鹼性廢水
氰化電鍍鍍種有:鍍鋅、鍍銅、鍍銀、鍍金等。含氰廢水含有劇毒的游離氰化物,CN~20mg/L,尚有銅氰、銀氰、鋅氰等絡合離子
含鉻酸性廢水
鍍鉻鍍件清洗廢水一般含Cr6+20~150mg/L,還含有Cr3+、Cu2+、Ni2+、Zn2+、Fe3+等重金屬離子;
蘇州市貴金屬回收有限公司提供的相關水質
項目(mg/L)
pH 6~9 CN- 20 Cu2+ 40 Ni2+ 30 Pb 1.0
Zn2+ 80 Cr6+ 20
給你個網址參考一下
6. 行業類電鍍工廠的廢水的主要包含哪些成分
不是所有的金屬離子都能從水溶液中沉積出來,如果陰極上氫離子還原為氫的副反應佔主要地位,則金屬離子難以在陰極上析出.根據實驗,金屬離子自水溶液中電沉積的可能性,可從元素周期表中得到一定的規律,如表1.1所示。
陽極分為可溶性陽極和不溶性陽極,大多數陽極為與鍍層相對應的可溶性陽極,如:鍍鋅為鋅陽極,鍍銀為銀陽極,鍍錫-鉛合金使用錫-鉛合金陽極.但是少數電鍍由於陽極溶解困難,使用不溶性陽極,如酸性鍍金使用的是多為鉑或鈦陽極.鍍液主鹽離子靠添加配製好的標准含金溶液來補充.鍍鉻陽極使用純鉛,鉛-錫合金,鉛-銻合金等不溶性陽極。一般包括電鍍前預處理,電鍍及鍍後處理三個階段。
完整過程: 1、浸酸→全板電鍍
五金及裝飾性電鍍工藝程序
五金及裝飾性電鍍工藝程序
銅→圖形轉移→酸性除油→二級逆流漂洗→微蝕→二級 →浸酸→鍍錫→二級逆流漂洗 2、逆流漂洗→浸酸→圖形電鍍銅→二級逆流漂洗 →鍍鎳→二級水洗→浸檸檬酸→鍍金→回收→2-3級純水洗→烘乾
塑膠外殼電鍍流程
化學去油.--水洗--浸丙酮---水洗---化學粗化水洗敏化--水洗--活化--還原--化學鍍銅--水洗光亮硫酸鹽鍍銅--水洗--光亮硫酸鹽鍍鎳--水洗--光亮鍍鉻--水洗烘乾送檢。這個要看你是採用什麼電鍍工藝,產生的是哪些槽子的廢水,總的來說,有一個恆量標准,需氧量 COD,
COD(化學需氧量)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採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水中的還原性物質有各種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但主要的是有機物。因此,化學需氧量(COD)又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 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隨著測定水樣中還原性物質以及測定方法的不同,其測定值也有不同。目前應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法與重鉻酸鉀氧化法。高錳酸鉀(KMnO4)法,氧化率較低,但比較簡便,在測定水樣中有機物含量的相對比較值時,可以採用。重鉻酸鉀(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現性好,適用於測定水樣中有機物的總量
更多問題可以網路我的名字咨詢
7. 請問 電鍍企業廢水處理後含鐵污泥可以用來幹嘛 成分分析只有3%的鐵 其他沒有 求教
硫酸亞鐵
8. 電鍍廢水含什麼成分,一般怎麼處理
從電鍍生產工藝可將電鍍廢水分為前處理廢水、鍍層漂洗廢水、後處理廢水以及廢鍍液、廢退鍍液等四類。
一、前處理廢水
除油過程中常用鹼性化合物如NaOH、Na2CO3、Na3PO4、Na2SiO3等,對於油污特別嚴重的零件有時還用煤油、汽油、丙酮、甲苯、三氯乙烯、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除油,再進行化學鹼性除油。為去除某些礦物油,通常在除油液中加一定量的乳化劑,如OP乳化劑、AE乳化劑、三乙醇胺油酸皂等。因此除油過程中產生的清洗廢水以及更新廢液都是鹼性廢水,常含有油類及其它有機化合物。 酸洗除銹常用的有鹽酸、硫酸,為防止鍍件基體的腐蝕,常加入某些緩蝕劑如硫脲、磺化煤焦油、烏洛托品聯苯胺等。酸洗除銹過程產生的清洗水一般酸度都較高,含有重金屬離子及少量有機添加劑。 前處理廢水是電鍍廢水處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約占電鍍廢水總量的50%,廢水中含有一定的鹽份、游離酸、有機化合物等,組分變化很大,隨鍍種、前處理工藝以及工廠管理水平等而變。
二、鍍層漂洗水
鍍層漂洗水是電鍍作業中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電鍍液的主要成分是金屬鹽和絡合劑,包括各種金屬的硫酸鹽、氯化物、氟硼酸鹽等以及氰化物、氯化銨、氨三乙酸、焦磷酸鹽、有機膦酸等。除此之外,為改善鍍層性質,往往還在鍍液中添加某些有機化合物,如作為整平劑的香豆素、丁炔二醇、硫脲,作為光亮劑的有糖精、香草醛、苄叉丙酮、對甲苯磺醯胺、苯磺酸等。因此鍍件漂洗廢水中除含有重金屬離子外,還含有少量的有機物。漂洗廢水的排放量以及重金屬離子的種類與濃度隨鍍件的物理形狀、電鍍液的配方、漂洗方法以及電鍍操作管理水平等諸多因素而變。特別是漂洗工藝對廢水中重金屬的濃度影響很大,直接影響到資源的回收和廢水的處理效果。
三、鍍層後處理廢水
鍍層後處理主要包括漂洗之後的鈍化、不良鍍層的退鍍以及其他特殊的表面處理。後處理過程中同樣產生大量的重金屬廢水。一般來說,常含有Cr6+ 、Cu2+、Ni2+、Zn2+、Fe2+等重金屬;H2SO4、HCl、H3BO3、H3PO4、NaOH、Na2CO3等酸鹼物質;甘油、氨三乙酸、六次甲基四胺、防染鹽、醋酸等有機物質。總的來說,這類鍍層後處理廢水復雜多變,水量也不穩定,一般都與混合廢水或酸鹼廢水合並處理。
四、電鍍廢液
電鍍、鈍化、退鍍等電鍍作業中常用的槽液經長期使用後或積累了許多其他的金屬離子,或由於某些添加劑的破壞,或某些有效成分比例失調等原因而影響鍍層或鈍化層的質量。因此許多工廠為控制這些槽液中的雜質在工藝許可的范圍內,將槽液廢棄一部分,補充新溶液,也有的工廠將這些失效的槽液全部棄去。這些廢棄的各種濃度液一般重金屬離子濃度都很高,積累的雜質也很多,不僅污染物的種類不同,而且主要污染物的濃度、其他金屬雜質離子的濃度以及溶液介質也都往往有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決定了這些廢水的處理技術上的多樣性和工藝上的特殊性。
電鍍廢水處理設備由調節池、加葯箱、還原池、中和反應池、pH調節池、絮凝池、斜管沉澱池、廂式壓濾機、清水池、氣浮反應,活性炭過濾器等組成。
電鍍廢水處理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氣浮法 氣浮法是向水中通入空氣,產生微小氣泡,由於氣泡與細小懸浮物之間黏附,形成浮選體,利用氣泡的浮升作用,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或浮渣,從而使水中的懸浮物質得以分離。按照氣泡產生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充氣氣浮、溶氣氣浮和電解氣浮三類。 氣浮法是代替沉澱法的新型固液分離手段,1978年上海同濟大學首次應用氣浮法處理電鍍重金屬廢水處理獲得成功。隨後,因處理過程連續化,設備緊湊,佔地少,便於自動化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氣浮法固液分離技術適應性強,可處理鍍鉻廢水、含鉻鈍化廢水以及混合廢水。不僅可去除重金屬氫氧化物,而且可以去除其他懸浮物、乳化油、表面活性劑等。氣浮法用於處理鍍鉻廢水的原理是:在酸性的條件下硫酸亞鐵和六價鉻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然後在鹼性條件下產生絮凝體,在無數微細氣泡作用下使絮凝體浮出水面,使水質變清。
2.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法主要是利用離子交換樹脂中的交換離子同電鍍廢水中的某些離子進行交換而將其除去,使廢水得到凈化的方法。 國內用離子交換技術處理電鍍廢水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進行試驗研究的,到70 年代末,因為迫切需要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這一技術得到了很大發展,目前已成為處理電鍍廢水和回收某些金屬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使某些鍍種的電鍍廢水達到閉路循環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採用離子交換法的投資費用很高,系統設計和操作管理較為復雜,一般的中小型企業難以適應,往往由於維修、管理等不善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推廣應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當前,國內對含鉻、含鎳等電鍍廢水採用離子交換法處理較為普遍,在設計、運行和管理上已有較為成熟的經驗。經處理後水能達到排放標准,且出水水質較好,一般能循環使用。樹脂交換吸附飽和後的再生洗脫液經電鍍工藝成分調整和凈化後能回用於鍍槽,基本實現閉路循環。另外,離子交換法也可用於處理含銅、含鋅、含金等廢水。
3.電解法 電解法主要是使廢水中的有害物質通過電解過程在陽、陰兩極上分別發生氧化和還原反應,轉化成無害物質;或利用電極氧化和還原產物與廢水中的有害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於水的沉澱物,然後分離除去或通過電解反應回收金屬。國內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用電解法處理電鍍含鉻廢水,70年代末對含銀、銅等廢水進行實驗研究,回收銀、銅等金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電解法處理電鍍廢水一般用於中、小型廠,其主要特點是不需投加處理葯劑,流程簡單,操作方便,占生產場地少,同時由於回收的金屬純度高,用於回收貴重金屬有很好的經濟效益。但當處理水量較大時,電解法的耗電較大,消耗的鐵極板量也較大,同時分離出來的污泥與化學處理法一樣不易處置,所以現在已較少採用。
4.萃取法 萃取法是利用一種不溶於水而能溶解水中某種物質(稱溶質或萃取物)的溶劑投加入廢水中,使溶質充分溶解在溶劑內,從而從廢水中分離除去或回收某種物質的方法。萃取操作過程包括混合、分離和回收三個主要工序。